高标准农田沟渠要求有哪些,农村水沟修建标准

互联网 2024-05-27 阅读

大家好,关于高标准农田沟渠要求有哪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农村水沟修建标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标准农田沟渠要求有哪些,农村水沟修建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具体如下:

1、土地平整工程: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耕地集中,农田表面平整,耕层厚度应达到30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60cm以上,土壤理化指标应满足作物高产稳产的要求,田地的规格和平整度应符合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2、灌排工程:通过实施灌排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形成“干能灌、涝能排、涝能减”的灌排体系,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完善灌排系统,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农田面积比例不低于90%,排水标准应不低于每十年一次。

3、田间道路工程:通过实施田间道路工程,建设便捷高效的田间道路系统,使田间与居民区之间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安全便捷的生活需求,平原地区的道路可达性应不低于95%,丘陵地区不低于80%。

4、农田保护:通过实施农田保护,预防和减少农田自然灾害,保护农田的农作物生产。

5、生态环境维护工程:通过生态环境维护工程,维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生态系统安全。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

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坚持以下五点要求:

1、要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

2、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

3、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

4、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

5、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具体如下: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

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

3、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本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5、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具体要求有: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有关规定;

2、水资源有保障,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标准,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

3、建设区域相对集中连片;

4、具备建设所必需的水利、交通、电力等骨干基础设施。

综上所述,根据中低产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商品率等因素,测算确定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建设任务和目标,把粮食主产区,特别是增产潜力大、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的重点粮食主产区放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突出位置。

【法律依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第四条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建设,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农田基础设施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建设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坚持节约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则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农田基础设施占地率符合有关规范标准。

农村水沟修建标准

宽一般是50cm,深度是40cm明沟的断面尺寸一般不少于宽180mm,深150mm,沟底应有不小于1%的纵向坡度。排水沟设计要求:排水沟设计(design of drainage diteh)按照排水系统工程布局和工程标准。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并分析计算各级排水沟道和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断面尺寸和工程量。

田间排水网排水沟间距和断面尺寸由排水要求和机耕要求确定

如何建好高标准基本农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第一部分稻田

一、选点要求

1、地形部位:位于河流阶地、沟谷盆地、洼地和平坝,以及中低山丘陵缓坡旁、沟垄或冲垄,地势平缓,适于作物生长。

2、自然条件:水源、光照条件较好,存在的中低产田能够进行改造,集中连片,规模在3公顷以上。

二、工程技术要求

1、充分开发河流与地下水资源及天然降雨,具有完善的动力提灌或塘、库蓄水设施,配置完善的主、干、支渠,提高水源保证率。修建农、毛、斗渠,完善田间灌水设施,实行节水灌溉,充分利用水资源。

2、地面排水工程设计为二十年一遇,三日暴雨不淹田,二日内排除积水。配置三种功能的排水沟,都是石砌明、暗沟,即深度大于100cm的拦山沟和中心主排水沟(排洪沟),以及深度60-80cm的排渍支沟和导泉沟。能够满足大、小季作物生长的排水要求,水稻淹水期间Eh为-100mv至100mv。

3、田间沟渠、田埂做到稳、固、牢,合理布局。

4、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备田间机耕道、生产便道,满足生产要求。

三、耕作培肥技术要求

1、建立合理的水旱轮作制度,实行稻—萍—油或稻—肥轮作,冬种作物生长良好,一年二至三熟制。

2、秸杆还田和种植利用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油菜、小麦和部分水稻等作物收获后,秸杆用于归还稻田,冬季种植利用绿肥或其它豆科作物,一般连续3—5年。

3、增施有机肥料1500—2000公斤/亩以上,连续3—5年,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

4、校正施肥,每亩施磷肥100公斤(p20515公斤)和钾肥30公斤(k2015公斤),连续3—5年,补充并校正土壤缺素。

四、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需达到的指标

1、土壤理化性状指标

有机质:25-45g/kg

速效磷:≥15m g/kg

速效钾:≥100m g/kg

PH:6.0—7.5

耕层厚度:≥18—20cm

耕层质地:壤土至粘土

2、土体厚度60—80cm以上。土体构型为A—P—W—C(G)或A—P—Bw—C,无障碍层次。

3、抗旱能力达到60天以上的保证灌溉,能够满足大、小季作物生长的灌排水要求。

4、无明显的农业生产障碍因素,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5、按照DB52/T435—2002《贵州省耕地力等级划分标准》,耕地地力等级达到四等地以上。

第二部分旱耕地

一、选点要求

1、地形部位:村寨附近的台地,中低山及丘陵缓坡地段和台地,河流阶地及溪沟两侧,槽谷坝地及丘陵盆地、坡旁,岩溶冲沟及洼地,山原坝地。地面坡度小于150,地形坡度小于250。

2、自然条件:光照条件较好,自然植被良好,土层深厚(60cm以上),中低产土能够进行改造,相对集中连片,要求规模在2公顷以上。

二、工程技术要求

1、旱耕地的地面坡度5—150时,修筑石硬或土埂的水平梯土。(1)梯埂的走向平行等高线,筑埂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土埂角度以65—850为宜,石埂锐角大于土埂。(2)修筑梯埂,必须清基;土埂夯实,埂砌牢。(3)梯土外高内低,内边靠近上坎脚下10cm处,修建宽30cm,深20-25cm的蓄水、排水、灌水沟,以利蓄水抗旱、排洪,防止水土流失。(4)平整土地时,不打乱土层,保护耕层。(5)梯土的梯面宽度要求在3米以上。

2、合理布局和修建灌排水沟、拦山沟,并按亩均8立方米的蓄水量修建蓄水池、窖,做到沟池(窖)相连,蓄集、利用天然降雨。

3、田间沟渠、田埂做到稳、固、牢,合理布局,土块达到厚、平、肥。

4、连续3—5年,采用聚土垄作,每年深耕一次以上,每年每亩掺油砂或粘土5吨,增厚活土层,改善土壤质地状况。

5、建立水保林带。相隔30—50米,沿等高线种植5—10米宽的草被、树或其它多年生植物带,截留水土。在土埂上种植草木、树或多年生豆科绿肥,固坡护坎。

三、耕作培肥技术要求

1、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采用旱地分带轮作制。普通作物与豆科作物轮作,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增加植被覆盖土壤的时间。一年二至三熟制。

2、秸杆还土和种植利用绿肥。连续3—5年,玉米、花生等作物收获后,秸杆用于归还土壤;冬季种植绿肥或其它豆科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增施有机肥料,连续5年,每年每亩1500—2000公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4、校正施肥,连续3—5年,每亩增施磷肥100公斤(P20515至20公斤)和钾肥30公斤(K2015公斤),校正和补充土壤缺素。

四、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需具备的指标

1、土壤理化性状指标:

有机质:20-40g/kg

速效磷:≥10m g/kg

速效钾:≥100m g/kg

PH:5.5—7.5

耕层厚度:≥18—20cm

耕层质地:壤土至粘土

2、土壤侵蚀强度为微度至轻度,地表的植被覆盖率常年保持在40—60%。

3、耕地连续抗旱能力大于15天,保灌两次以上,达到水浇地标准。

4、土体厚度大于60—80cm,土体构型为A—P—B或A—B—C。

5、无明显的农业生产障碍因素,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6、按照DB52/T435—2002《贵州省耕地力等级划分标准》,耕地地力等级达到五等地以上。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什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什么意思

高楼与民房距离规定是多少,新建楼房与民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