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作文素材人物事迹
小人物的小善良
时间是权威的权柄,罪与罚都由岁月执行。从过去到未来,伟大人物的名字被不朽的荣光镌刻在碑铭上,而更多的人则默默地穿梭在人流之间。他们是最平凡的小人物,但他们却有着最动人的小善良;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却用最朴实的举手之劳温暖了正在降温的世界。
他是位最普通的拾荒老人,背着最普通的蛇皮袋,在这条铁路上走了十几年。旁人看来,他不过是用铁钩搜寻着他的生计,却不知道他总会在拾荒时把有些松了的铁钉默默拧紧。记者柴静去采访他时,老人只觉得自己是随手做了件小事,称不得善举。镜头下老人孱弱的背影被延伸的铁路衬得有些寂寞,但夕阳下的铁钉反射的金黄的光给这个平凡的老人镀上了永不退色的光辉。
其实那只是条不怎么繁忙的货运铁路,新路开通后即将废止,可拾荒老人却用他的举手之劳守护了无数个列车轰鸣的夜晚,将危险化为安全。他是小人物,这是他的小善良。
她是位最普通的妇女,唯一让她显得有些特殊的可能是她的邻居是位癌症患者。她知道她的邻居因为化疗落尽了头发而耻于出门,便每日帮邻居将订好的牛奶与报纸放到门口,偶尔会附上几句鼓励的话或是小区里一朵沾着晨露的花。后来,这个罹患绝症的邻居居然抗癌成功,恢复了正常生活。这个人成了中国这励志的抗癌患者,并出版了《与我一起抗癌的日子》一书。书中真切地感谢了她,若是没有她的帮助与关怀,邻居就可能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暖,任凭病痛将自己的坚持耗尽。然而于她而言,她只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顺便的小事,没有那么伟大。
朴实的她拒绝了诸多媒体的采访,但她的举手之劳不仅鼓励了她的邻居,更温暖了许许多多挣扎在抗癌路上的病人,因为她的小善良温暖了社会,让他们在与病魔抗争的路上不惮于前行。她是个小人物,这是她的小善良。
诗人痖弦说,这个世界已经够冷,让我们以彼此的体温取暖。这些小人物或许不足以留名史册,但他们用善良的心去做了许多人选择默然视之的事,他们的举手之劳修补了这个世界裂纹满布的心。
他们是小人物,我们或许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时间会代我们记得。
【亮点透视】⑴考场中如何让很容易流于凡俗的作文变得不凡,这篇文章应该是个典型的范例。此文的平实亦如标题中的“小”一样,初读显得那样貌不惊人,但看似平实的叙述和举例仍能让人感知作者的语言功力,文中化“”的句子不仅显示了一定的文采,也有着深刻的内蕴,无疑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⑵文中两则事例采用了最简单的并列方式,直接以人物引出材料,每则材料的叙写各两段,第二段末扣题,并形成照应。
【点拨·借鉴】从现实生活积累中选取2-3个平凡而典型的事例,仿照本文的写法(留心上面⑵及所有划线的句子)去行文,是一种不错的借鉴。
名人故事:买七份报纸的善良姑娘
蔡特金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德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她为国际妇女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还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创始人。
很小的时候,蔡特金就表现出了她对弱者的同情心和爱心。
有一次,小蔡特金和父亲一块儿逛街,见到了一个小报童,这位小报童穿得又脏又烂,十分可怜。这个时候,小蔡特金顿时产生了同情之心,便把平时积攒下来和零花钱拿了出来,一下子向小报童买了七份报纸。
蔡特金的父亲十分好奇,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于是就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一份不就够了吗?”
小蔡特金以为爸爸批评她乱花钱,难过得低下了头。
爸爸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便对女儿说:“孩子,别误会,我当然知道你为什么买这样多,但是你给他七份的钱,拿一份不就可以了吗?其他的可以让他去卖嘛!”
小蔡特金顿时恍然大悟,连忙取出了一份报纸,把剩下的都还给了报童。
1887年春的一天,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走到伏尔加河边。他一语不发,凝视着湍急的河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王亚南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善良的熊猫姑娘名人故事
周晓娟是甘肃白银市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2003年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兰州一家民营企业打工。就是这个体重只有50公斤的80后姑娘,却在11年间累计为危重患者捐献了4000多毫升“熊猫血”。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最美的“熊猫姑娘”,赞扬她血液里流淌着真善美。周晓娟第一次献血是在2000年。当时她19岁,正上中专。“第一次献血,没什么目的,也不是响应什么号召。就是听说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可以献血,于是就去了。”周晓娟说。
当时,她并不知道自己血型是稀有的rh阴性,直到2007年,甘肃省血液中心召开献血者联谊会,她才知道自己是特殊的少见血型。但她并未感觉自己有多金贵,只要患者有需要。她就会一次次捋起袖子献血,以至她成了省血液中心的“救火队员”。只要血液中心一个电话,她就毫不犹豫地前往,从没说过一个“不”字。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无不为之感动:“娟子姑娘太善良了,任何时候都是随叫随到,她已成为许多rh阴性血患者生命危急时刻的最后一道屏障。”
其实,周晓娟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都是农民,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还在上学。她的工资几乎全都贴补了家用。而她至今没有一个固定住处。每隔几个月就要搬一次家。对此她很无奈:“每次搬家抱着衣服被褥、锅碗瓢盆穿梭在偌大的城市,心里的那种滋味真是难以名状。”尽管如此,她也未曾以稀有血型为自己谋取任何报酬。许多患者为感谢她的救命之恩,非要酬谢她,都被她婉言拒绝。她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儿平常事,我不想因为帮了别人一点儿小忙,就一定要别人来感谢我。”
虽然周晓娟很轻松地说献血是平常事,实际却一点儿也不平常,她献出的每一滴稀有血液,对那些危重病人来说。是再多黄金白银都难以换取的。她至今记忆犹新的一次献血。发生在2008年10月。那天下午她正上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请求为其家属输注a型rh阴性血小板。她立即赶往甘肃省血液中心。这也是她目前唯一的一次捐献血小板。由于整个过程不仅比献全血要复杂,而且时间比以往要长很多,她心里不免有些忐忑。因而采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适感,她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每当说到当时的紧张心情,她总是显得不好意思:“看着鲜红的血液沿着不同的透明塑料管,流入三个密封塑料袋内,最后部分血液又流回自己的身体,不紧张那是假的。虽然最后连帮助的对象是谁都不知道,但我一点儿也不后悔,只要能挽救病人的性命,我受点儿苦算不得什么。”
父母非常担心这样下去会拖垮女儿的身体,劝她不要再去干傻事了,她一次次地向父母讲解献血的常识,虽然父母勉强被她说服,却总一直为她悬着心。
为了挽救更多的危重病人,周晓娟还创建了“熊猫之家”qq群,有30多名群友。周晓婿说:“要将这个qq群建成一个重要平台,一旦有患者求助,就能多一条路径。”
从第一次献血至今,周晓娟坚持了11年。但她依然时刻在为挽救危难患者而准备着。当有人问她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献血时。她一脸纯真地说:“想到自己的血液在他人的身体里流淌,能使另一个人的生命获得重生。这确实是我感到最幸福的事。”
善良成就人生名人故事
电影《中央车站》是一部经典的巴西电影,讲述的是一位老妇人朵拉陪同一个孩子约书亚,去远方寻找他爸爸的故事。
年轻的电影导演沃尔特需要从全国各地的小孩中选择一位男主角。这天,他因事来到城市的一个车站,一个小男孩要为他擦皮鞋。他当时拒绝了这个孩子,于是,这个孩子问他能不能借给自己一些钱,好让他买个面包,等他擦鞋挣了钱,他一定会还给他。
这时,他才发现眼前的这个瘦弱的孩子,和自己想象中的电影男主角很相似。他给了孩子买面包的钱,并且告诉他,明天可以去他的工作室找他,不但有饭吃,还可以挣钱。
第二天,当他来到工作室的时候,却惊呆了,昨天擦鞋的小男孩不但自己来了,而且带来了几乎车站所有擦鞋的孩子。虽然有几个比这个孩子更机灵的小孩,但是最后他还是决定让这个孩子来试试,因为他觉得他是个善良的孩子,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一个善良的人。
后来的故事就简单了,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过40多个国际电影节大奖。一个在车站擦皮鞋的孩子,就此走上了“星光大道”,成为巴西家喻户晓的明星——文尼西斯。
有关善良的名人故事
《中央车站》是一部巴西经典电影,曾经获得过四十多个国际电影节大奖。电影讲述了一位老妇人多拉陪同一个孩子乔舒亚,去远方寻找他爸爸的故事。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电影之外的故事。
年轻的电影导演沃尔特需要从全国各地的小孩中选择一位男主角。这天,他因事来到城市的一个车站,一个小男孩要为他擦皮鞋。他当时拒绝了这个孩子,于是,这个孩子问他能不能借给自己一些钱,好让他买个面包,等他擦鞋挣了钱,他一定会还给他。
这时,他才发现眼前的这个瘦弱的孩子,和自己想象中的电影男主角很相似。他给了孩子买面包的钱,并且告诉他,明天可以去他的工作室找他,不但有饭吃,还可以挣钱。
第二天,当他来到工作室的时候,却惊呆了,昨天擦鞋的小男孩不但自己来了,而且还带来了几乎车站所有擦鞋的孩子。导演在这些孩子中间发现,有几个比昨天要给他擦鞋的孩子更机灵,似乎也更适合当这个电影的男主角。但是最后他还是决定让这个孩子来试试,因为他觉得他是个善良的人,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一个善良的人。
后来的故事就简单了,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个在车站擦皮鞋的孩子,就此走上了“星光大道”,成为巴西家喻户晓的明星文尼西斯。说句题外话,在巴西,最幸运的擦鞋匠并不是文尼西斯,而是另一个叫卢拉的孩子,后来成了巴西的总统。
国外的两则小故事。一则是说一场暴风雨过后,成千上万条鱼被卷到一个海滩上,一个小男孩每捡到一条便送到大海里,他不厌其烦地捡着。
一位恰好路过的老人对他说:“你一天也捡不了几条。”小男孩一边捡着一边说道:“起码我捡到的鱼,它们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时间,老人为之语塞。
还有一则故事是发生在巴西丛林里,一位猎人在射杀一只豹子时,竟看到这只豹子拖着流出肠子的身躯,爬了半个小时,来到两只幼豹面前,喂了最后一口奶后倒了下来。看到这一幕,这位猎人流着悔恨的眼泪折断了猎枪。如果说前一个故事讲的是母亲对孩子善良的圣洁,那后一个故事中猎人的良心发现也不失为一种“善莫大焉”。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之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底坦然。
关于善良名人故事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连续五年评选他为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他在马来西亚辉煌的发迹史。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情义和传奇经历,源于44份带着一个普通人爱心的晚报——
1990年,一位喜欢冒险的中国青年来到马来西亚。来这之前,青年已经身家过亿。他打听到,这儿发现了一个大型油气田,准备修一条高级公路。如果这个项目成功,则会带来公路两边的土地大幅度升值。
经过仔细分析之后,青年做出了一生中最冒险的一个决定:利用所有资产担保向银行贷款,拿到公路两边土地的开发权。
4个多月过去了,油气田的立项依然没有结果。青年如坐针毡。这时候,他手间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住所由五星级酒店搬到四星级,再到三星级,最后连旅馆也住不起了。为了省钱,他打算租用旅馆的一个小仓库,每天只吃最便宜的盒饭,再找机会偷偷溜到旅馆的大厅里看当天的晚报。
仓库的管理员是一位老华侨,看到他的处境,非常同情,不仅免了他租仓库的钱,每天还将自己订的一份晚报带给他看。这样的日子一晃过了44天,青年的心也一天天走向绝望,连自杀的想法也有了。那天,青年意外地得知老华侨并不识字,这44份晚报是特意为他买的,顿时心里一热,仿佛看到一线温暖的光,将自己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晚上,他认真地翻看着报纸,其中一条消息让他兴奋得差点没背过气去:油气田立项了!随后,在一周之内,青年所买的土地价格翻了一番,他的生活一下子由地狱又回到天堂。
暴富后的青年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华侨,他准备了一只信封,里面是一套当地最高档别墅的钥匙。当他把信封交到老华侨手里的时候,老华侨摇摇头:“我只是给你买了44天的报纸,为什么值得你送这样的大礼呢?”青年说:“那44份晚报,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珍贵的帮助和关怀,就凭你的爱心,你有资格得到它。”老华侨依然摇摇头:“谢谢你的好意,我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不想去住那种地方。真正值得你报答的,也不是我,而是帮助你的这个社会呀。”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被誉为“情义商人”的李晓华,他成了中国最有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之一。
善良名人故事
在他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平日以乞讨、卖艺为生的盲人,将近40名。但当时全国刚解放不久,人们的生活都不宽裕,连养家糊口都很不易,更别说有能力去接济他们了,因此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情。
每次一经过“瞎子庙”,他的心便隐隐作痛,想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助这些可怜的人。但他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简单的几次接济根本解决不了他们的根本生存问题,必须得给他们提供一份足以谋生的活计。
于是,他不顾外人的反对,暂时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开始每天往返于家中与“瞎子庙”之间,把这些盲人都组织起来,并自掏腰包买了多件乐器,将其中那些会吹拉弹唱的,组成了一个乐团进行集中培训,给予合奏配合上的种种指导。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里,他还要熬夜为乐团写歌,编排适合他们演奏的曲目。等这一切完成后,他又忙着联系演出单位和场所,并说服对方给予一定的演出报酬……而对于那些没有任何才艺和特长的盲人,他则通过各种关系,不惜降低身份到处求爹爹拜奶奶,最终靠着自己的“面子”和关系,把他们一个个安排进周边的橡胶厂、皮革厂、印刷厂和服装厂里。为此,他都跑烂了好几双布鞋。
好在他的努力和奔走有了成效,“瞎子庙”里几乎每个盲人都有了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因为有了稳定的收入,很多盲人的生活状况都发生了巨变,先后搬出了原先那个破旧的庙宇,住进街上条件更好的房子里,“瞎子庙”也从此被废弃。
这之后,每天晚上,当他下班从街上路过时,住在街上的盲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点亮屋内的灯,然后站到各自的大门口前,只为跟他打个招呼,问声好,为他照亮门前的那段路,如同迎接自己的亲人归来一般。而这几乎成了那条街上一道不变的温馨风景线,一直持续到他去世的那一天,从未错过一次。盲人们都说,那是因为他们能听出他的脚步声。
他便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盲人们听出的那一声声脚步声名叫“善”。
2020年关于善良的名人故事
1.宰相肚里能撑船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来续娶了一个妾叫姣娘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来续娶了一个妾叫姣娘。
姣娘年方十八,出身名门,长得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婚后,王安石身为宰相,整天忙于朝中之事,经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龄,独居空房,便跟府里的年轻仆人私下偷情。这事传到了王安石那儿,王安石使了一计,谎称上朝,却悄然藏在家中。入夜,他潜入卧室外窃听,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床上调情。他气得火冒三丈,举拳就要砸门捉奸,但是就在这节骨眼上,“忍”字给他当头一棒,让他冷静下来。他转念一想,自己是堂堂当朝宰相,为自己的爱妾如此动怒实在犯不上。他把这口气咽了回去,转身走了。不料,没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树,一抬头,见树上有个老鸹(guā)窝。他灵机一动,随手抄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鸹窝几下,老鸹惊叫而飞,屋里的仆人闻声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装作若无其事。一晃儿到了中秋节,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姣娘是个才女,不用细讲,已品出这首诗的寓意,知道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爷知道了。想到这儿她顿感无地自容。可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细细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弱冠年华,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还是来个两全其美吧。过了中秋节,王安石赠给姣娘白银千两,让她跟那个仆人成亲,一起生活,远离他乡。这事很快传出去,人们对王安石的“忍”字当头,宽宏大量,深感敬佩。“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也就成了宽宏大量的代名词。
2.有爱心的小屈原
“知道吗?村口的大石洞里能流出米来?那天我亲眼看见的。”村子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村民们跑来跑去,互相转告着。
屈原的爸爸皱着眉头,在厨房里走来走去,“奇怪!米怎么会少了?”
他把两件事想到一起,“嗯,肯定是他!”
天黑了,月亮升到了树梢上,屈原的爸爸躲在村口的一棵大树后面,他要干什么呢
来了,通往村口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人,个子不高,怀里抱着东西,越走越近,可以看出,那是一个孩子。“唉!”屈原的爸爸叹了口气,从树的后面走了出来。
“屈原!”他叫道。
“啊,爸爸,你怎么在这儿呀?”屈原吓了一大跳。
“回家再说,咱们先把东西放过去。”屈原的爸爸已经想到,大石洞里的米是儿子放的。
“嗯,嗯,谢谢爸爸。”小屈原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善良的小屈原看到村子里很多人家穷得没有饭吃,就想出了这个为大家送米的办法。
他的爱心得到了爸爸的表扬,但是爸爸说了另一些话,让他明白了更深的道理。
“你这样能让所有的穷人吃饱饭吗
现在你还小,应该好好读书,长大了,真正地为大家做些事情。”
“哈哈,我明白了。”小屈原笑了。
3.潘石屹
潘石屹做过很多与慈善有关的事情,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十年前与一位白血病患者的接触。那时候,他的事业才刚刚起步,突然收到一封白血病患者的求助信,信中提到由于没有治病的钱而打算放弃治疗了。潘石屹被这份字体俊秀、内容真诚的信打动了,立即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和一部分积蓄捐给了那个叫朱晶平的病人,还动员了公司的副总一起捐款。
令潘石屹意想不到的是,朱晶平竟然因此而完全康复,还上了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当众感谢潘石屹。节目播出之后,潘石屹的办公室几乎成了“白血病求助中心”,每天大量的求助电话和来信,让潘石屹应接不暇,也难辨个中真假。直到近年,潘石屹与一家专业的治疗白血病机构合作,捐款500万,希望能让更多的身患白血病的儿童活下来。
潘石屹认为做善事固然需要物质支持,但更需要的是慈善、被感动的心。他很气愤那些打着各色名号为自己谋私利或名声的行为。他说:“我做善事有两点,一是救急不救穷,二是关注教育事业。每一次我做善事都感觉到心灵的净化。”
心地善良的天才名人故事:善良的好人
1879年3月的一天,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里,但很快便被戴上了“天资愚钝”的帽子,家里的女佣称他为“小笨瓜”——一直笨手笨脚,且到3岁多时才会说话。外界的嘲笑让他产生了自卑感,同时养成了一个癖好,在对人说话之前,一定先要小声地对着自己说一遍,演练一次,直到觉得没问题,才敢说。
6岁时,他被母亲送到学校,但也因为“愚钝”和不爱听老师的话而被迫退学。后来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把他送进一个天主教的学校里,他也因此成了该所学校70多年来的第一个犹太学生,可他的表现依然不是很好,老师们都不愿意关注他。
虽然学习不是太好,但他却有一个好品质——心地善良。10岁时,他遇到了一个叫马克斯·塔木德的哥哥,塔木德是一个家庭非常贫困的医科大学生,在学校连像样一点的饭菜都吃不起。
于是,他便请求父母让这个哥哥每周来他们家吃一次饭,算是加餐,并且要求母亲要拿出最好的食物来招待塔木德。
他的善心深深地感动了塔木德,作为一个穷学生,塔木德没什么东西能回报这个小弟弟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次来都带上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给他看,这些书都是科学书籍,包括21卷的《通俗自然科学》丛书,该书强调生物和物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详细地记载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实验,这让他如获至宝,仿佛一下子开窍了似的,开始了如饥如渴地阅读了起来。
接着,塔木德又给他带来了一些几何和数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本该等他再长大些才能看得懂的,但他却能看得津津有味,有不懂的地方便向塔木德请教。
大约3个月后,塔木德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解答他的问题了。“因为弟弟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我!”
他便是后来享誉世界的伟大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得感谢塔木德哥哥,是他帮我开启了探索科学的兴趣大门,他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
而塔木德却说:“我不敢邀功,我当时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是在跟一个天才打交道,是他的善良和爱心,让我觉得必须得为他做点什么。”
做一个善良的好人,到底有没有用?爱因斯坦的这个真实经历,或许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关于善良的名人故事
2007年8月10日,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来到宁夏永宁县望远镇政权村,主持"共享一份爱,同圆一个梦"大型公益活动,来自宁夏的35名贫困大学生是《圆梦行动》节目的特别嘉宾。崔永元18年前去过宁夏,对今天的宁夏已经很陌生了,这次有机会去那里,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离开北京时,他想不能空着手去,所以随身带上了1万元爱心款。
在主持节目中,崔永元和每一位一上台讲话的贫困学子拥抱。第一家企业捐款后,崔永元拿出一个信封,"这是我背着爱人攒的1万元钱,我也要捐给青基会,圆贫困大学生的梦。"他转过身以其惯有的幽默方式说道:"你们可别告诉我爱人啊。"他的话逗乐了全场的人。
虽然是一句幽默的调侃,但恰恰反映了崔永元低调而不愿张扬的处世态度。据敬一丹等主持人透露,这些年来,崔永元给慈善机构捐过不少钱,还先后资助了20多名学生,而在2007年年初结束的大型电视活动《我的长征》中,也是一路行走,一路行善。有这样一串数字:一路上节目组筹集慈善捐款1500万元,帮助了230所学校,新建了20所小学,慰问了360多位老红军,修复了多个无名烈士墓。每次捐款,崔永元都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宣传。在面对记者的探询时,他也总是说:"我很少做善事的,非常少。"崔永元这样理解慈善的意义:做慈善是帮助别人,也是拯救自己。在他看来,对做慈善的人,不要一个劲儿地夸他们,相信他们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比如乐观的心态、宽容的心境、不屈的意志,这些都是帮助别人时所收获的珍贵礼物。正是抱着这种真诚而平和的心态,在捐款资助贫困学生时,崔永元总是极力维护对方的自尊心,减轻对方的心理负担。
1988年的一天,当时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工作的崔水元正在拆看群众来信, 一封信里隽永的字体吸引了他。那是一封高中学生的来信,信中说他马上要参加高考了,但是家里很穷,即使考上大学,也没钱读。他写信来,就是想在回乡前和他所喜欢的电台节目告个别。
看了这封信,崔永元想,这孩子的字写得这么好,学习成绩也应该很好吧,如果就因为缺钱上不了大学,太可惜了。他马上拿起电话按学生所留的地址和学校联系,核实情况后,崔水元决定资助这个学生。后来那位学生考上了黑龙江大学,崔水元先后资助他学费生活费共3000多元,直到他大学毕业。
转眼,10年过去了,崔水元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了人们喜爱的主持人,而他也把做过的这件好事忘得差不多了。1998年,当他到黑龙江为自己的新书《不过如此》作签售时,一位老人突然跪在他面前,接着便哭了起来。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正是他资助的那位学生的父亲。他特意赶过来,就是要当面感谢这个改变他儿子命运的人。
后来,崔永元每次到黑龙江,那位受过他资助的年轻人都会买贵重的礼物去看他。崔永元看出来了,年轻人这样做是在不断地还债,他总觉得自己欠崔永元的,一直背负着感恩与还债的双重心理负担。
崔水元说:"挣钱了吗?挣钱了就把钱还我吧。"年轻人立即从兜里掏出了3000元,交给崔永元。"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说完这些话,崔永元没再与他联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