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事迹作文素材
铁榔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冠的故事
女排的崛起,是让人怀念的80年代的一部分。80年代要比现在落后很多,但是在那个时代,弥漫着一种理想主义气息和开放精神。
郎平把排球真正视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
中国观众已经普遍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比赛,这是很大的进步,但似乎又过于平和了。这个夏天,如果中国在里约最大的收获只是傅园慧的“洪荒之力”和秦凯的浪漫求婚,那将是一种残缺。当人们普遍以葛优躺的姿势瘫在沙发上,目光偶尔从手机屏幕上移开扫一眼电视的时候,还好有郎平和中国女排,让中国人得以守候在电视节前,等待一场直播的开始。
里约奥运会,郎平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在中国战胜荷兰的比赛后,各主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长篇稿件,这明显是提前准备的。因为女排和郎平,在奥运会快结束的时候,媒体的新闻大战才刚刚开始。中国女排是创造奇迹的队伍,这次最大的功臣就是郎平。这是90后甚至95后的时代,这是傅园慧、马龙和张继科的时代,但这也是属于郎平的时代。
在中国体育界,只有郎平能够让老年人和年轻人找到共同话题,只有郎平,能够让那些竞技体育爱好者与段子手们达成共识。
那个铁榔头,为何能够成为今天的郎平
赛后接受采访时,郎平可以先中文后英文。有媒体问她两场生死战之后都动情落泪的事,翻译把郎平的喜极而泣翻译成为“cry”时,她主动更正说:“应该是e铁榔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冠的故事l(容易激动的)。”在中国运动员和教练中,郎平的英语是最好的。她有长期在国外指教的经历,曾担任意大利两家俱乐部的主教练和美国女排主教练,长期离开母语环境,让她的国际范儿十足。在国外,她曾长期忍受贫穷、孤独和痛苦,这些都是只在大赛才兴奋的中国公众所不知道的。
郎平是一个异类。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击败美国队获得冠军。“五连冠”的功臣们,有不少后来做了体育系统的官员,孙晋芳、张蓉芳都成了局级干部,处级干部一大群。少数没有做官的也慢慢凋零,离开了体育一线。只有郎平不与世界妥协,顽固地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排球事业。1985年郎平退役,本有机会担任北京体委副主任,郎平却选择出走美国做穷学生,这种眼光和选择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郎平代表着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和开放精神
如果真的有女排精神,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中国乒乓球队后来称霸乒坛很多年,成绩远比女排出色,但是人们更怀念还是女排。中国女排从来没有过“统治地位”,几乎每一次夺冠,都靠艰难的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或许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实质。
事实上,女排的崛起,是让人怀念的80年代的一部分。80年代要比现在落后很多,但是在那个时代,弥漫着一种理想主义气息和开放精神。
如果真的有女排精神,从80年代以来,一直担负着这种精神的就是郎平本人。1988年,中国女排在汉城惨败,从此进入低谷。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连续参加3届奥运会的巫丹被查出尿检呈阳性,更是让中国女排哭成一团,但是有多少人是同情她们的?直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夺冠,人们才又重新开始谈论女排精神。30多年来,“女排人”换了几代,女排也几度沉浮,只有郎平一个人,仍然像当初的铁榔头一样,与世界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郎平动不动就落泪,显示出她内心柔软的一面。这让人想起她当初为何选择出国,据她在自传中说,她曾陪湖南郴州训练基地的官员到当时的“国家经委”去申请经费,但是那笔钱却被郴州基地的官员挪为他用,为此,国家体委还让郎平写了检查。当时,郎平还不到30岁,她就已经知道,适合自己的,只有单纯的排球。正是对自己命运的清醒认知,才让她选择了始终与排球为伴的道路。她一直是一个单纯的人,为排球而活的人。
就这个层面说,郎平一直领先于时代,领先于中国体育界。她退役后就去美国学习体育管理,这让那些选择当官的队友们不解;当初她去意大利打职业比赛,被人讥讽为“为钱打球”;她率领美国队在2008年奥运会上击败中国,也在网络上引发了一些谩骂。郎平是真正把排球视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排球就是目的,而不是一个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毫无疑问,郎平是“举国体制”培养的花朵,但是最终却挣脱了举国体制下运动员的宿命,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欢呼之后,我们也许更应该深思:在“女排精神”中背后,其实还有一种“郎平精神”和“郎平道路”。这才是中国体育界应该总结的。
奥运会后,朱婷将去土耳其联赛打球,人们都说朱婷是郎平最好的接班人,除了得分能力,这种开放和纯粹,也有郎平的影子。或许这才是最好的传承。
中国女排“半主力二传”魏秋月的励志故事
2004年,中国女排在雅典夺冠时,魏秋月刚刚成为排管中心北京奥运会后备人才名单中年龄最小的球员,那一年,她16岁。
2016年,中国女排再次夺下奥运金牌,魏秋月站在领奖台上笑靥如花,她已经是球队中年龄第二大的球员,这一年,她即将年满26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12年是一个轮回。对于奥运的“三朝元老”魏秋月来说,她进入国家队后也用12年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伦敦之后 再无秋月
伦敦奥运,1\/4决赛中日对决,当皮球沉甸甸地落地,自顾自地向前滚去的时候,魏秋月哭了,“女神”的眼泪哭碎了球迷们坚强的心。当时的魏秋月很清楚,伦敦奥运会对于她极有可能是最后一届奥运会了,奥运金牌这个所有运动员的梦想也许对于魏秋月来说只能在未来午夜梦回时想想,想想,再想想……
2012年中国女排梦碎伦敦
2012年之后,一系列的“变动”让奥运梦想渐行渐远。新一届国家队郎平掌印,当打之年又有两届奥运会经验的魏秋月无缘大名单,甚至在全国女排联赛中郎导面对为什么没有让魏秋月进入国家队的质疑时放出了“球迷有球迷的呼声、国家队有国家队的要求”的狠话。那时,国家队没有招入魏秋月有N种版本的解释,其中比较靠谱的是——郎平坚持让魏秋月做膝盖手术,魏秋月则坚持保守治疗。将帅在这一问题上似乎都很固执,这也直接“促成”了魏秋月伤心离开故土,远赴阿塞拜疆打球。
然而,命运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当魏秋月在阿塞拜疆遭遇欠薪风波,过得并不如意,提前解约回归母队天津女排,带领以最差排名进入复赛的天津女排取得七胜一负的成绩,夺得亚军。此时郎平所率领的国家队成绩也并不理想,虽有朱婷横空出世,却在亚锦赛仅获第四名,创下历史最差战绩。国家队急需一名稳定而经验丰富的老将压阵。于是一切变得顺理成章,2014年3月,魏秋月重新入选国家队,披上7号战袍。
无缘“郎一期”后独自看着《致青春》落泪
2012年在伦敦,当中国女排在1\/4决赛中不敌日本队后,魏秋月在替补席上哭得梨花带雨。
中国女排梦碎伦敦奥运后,魏秋月找到天津女排,表示在坚持打完2013年辽宁全运会后,就通过出国学习比赛的方式,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
伦敦奥运后的第二年,郎平重新接过了中国女排的教鞭,这也扭转了魏秋月退役的想法。
“每个排球运动员都希望郎导能成为自己的教练。一听到她当主教练的消息,我感觉一下子看到了希望。”魏秋月因为郎平的回归而改变了想法,再打四年,实现梦想,“从听到郎导上任的消息那一刻起,我想重新开始。”
可是,在郎平的新一届国家队大名单中,魏秋月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据《体坛周报》透露,她在看到名单后,一个人跑去电影院看当时正在热映的《致青春》,一边看一边哭,她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国手生涯就此划上句号。
无缘“郎一期”,她决定远赴阿塞拜疆,去体验国外的排球世界。即便如此,魏秋月在签约时还特意嘱咐经纪人在协议中注明,“一旦再次入选国家队,如果俱乐部的比赛与国家队的比赛有冲突,魏秋月将优先参加国家队比赛。”
在阿塞拜疆,魏秋月过得也并不顺利,于是她回到了中国。
大奖赛香港站 两度成转折
世界杯夺冠并不意味着魏秋月已经搭上了里约的末班车。反而,夺冠之夜让魏秋月最后登场似乎表示这是“老将”最后的诀别。
此后的一切迹象似乎表明魏秋月真的无缘里约了……
在中日女排精英赛上惊鸿一瞥,世界女排大奖赛没有出场,倒是率领二队去打了一个被看做“奖励”的瑞士女排精英赛。球迷欣喜地看到“月神”一步步回归!更是帮助中国队夺得了瑞士女排精英赛的冠军。但是她并没有获得参加大奖赛分站赛的机会,从中日女排对抗赛可以看出,魏秋月虽然技术没挑,但是和队友配合生疏。长时间不与队友配合,而且大多是里约周期才入队的新队友,对于二传而言是致命的。魏秋月去里约看起来那么渺茫。
又是大奖赛香港战成了命运转折点。
让时间转回2014年,也是世界女排大奖赛,8月,香港站。
大奖赛第二站,中国女排兵发香港,迎战虎视眈眈的亚洲劲敌泰国、日本和刚刚在第一站依靠主场优势险胜中国的意大利队。到达当晚,郎导找到魏秋月:“这一站你来主打。”结果香港站成了中国女排在整个大奖赛打得最精彩的一周,打出特点,初现这一届中国女排打法雏形,三战全胜,基本锁定总决赛席位,击退宿敌,大大提振这支年轻球队的士气和自信。三场连续出战、调度有方的魏秋月无疑是最大赢家,相比起赢得的赞许和掌声,能自如发力的双腿带给她的信心和快乐是最为难得的收获。应该说那次香港站让魏秋月奠定了她在现今这支中国女排的地位。
2016年,又是香港站。这一次魏秋月没有来。中国女排0-3脆败在美国队手下。中国女排的目标是奥运冠军,冠军就要击败所有的球队,这一战后,郎平看到了中国队目前的最大短板——还是一传。在与美国队的比赛中,对于一传频频出现状况的中国队,两名二传的调度能力还不足以让球队继续良好地运转。于是,具备“超级纠错”能力的魏秋月再次进入了郎导的视野。而香港站,最终成为帮助魏秋月进入里约大名单的最后一棵稻草。
手术之痛 冠军之喜
2014年12月12日,魏秋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双膝微创清理手术。这个手术对于魏秋月和郎平而言是一个双方“妥协”的结果。魏秋月此前接受采访时曾经表态说:“确实也犹豫过,怕手术后没有一个好的状态,怕赶不上里约奥运。”但毕竟手术之后有近两年的康复时间,魏秋月坚信能重归赛场。手术后魏秋月的病情充满了反复,不断推迟复出时间,2015年夏天的宁波,依然只能形单影只地进行康复训练的魏秋月,面对镜头,流下了焦急的泪水。但她没有放弃,这份坚持在几个月后终有收获——在2015年女排世界杯上,因惠若琪生病意外获得参赛机会的魏秋月,与队友一起捧得冠军。笑靥如花的这张脸,与三年前伦敦奥运那个梨花带雨的面庞,分明是同一个人……
在魏秋月无缘国家队的时候,曾有传闻,她落选的一大原因就是在伤病的处理上,一直没和国家队达成一致。
魏秋月一直希望保守治疗膝伤,因为她害怕手术之后,自己再也无法找回状态,“现在我还能保持一个较高的竞技状态,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手术的。”
从阿塞拜疆回到天津之后,魏秋月给郎平发了短信,这是她落选国家队以来,第一次向郎平表达希望为国家队效力的心愿。
在联赛中,魏秋月帮助天津女排打出了一场场精彩的比赛。她的努力以及为国家队效力的渴望,受到了郎平的关注。
2014年3月,魏秋月重新入选国家队,随队征战2014年意大利女排世锦赛,在那届比赛里,魏秋月的伤情有所反复,最终中国女排与金牌失之交臂。
据《体坛周报》透露,正是在拿到银牌的第二天早上,郎平建议魏秋月到美国接受手术。
这一次,魏秋月答应了,“我一点儿没有犹豫,当时就跟郎导说,我愿意!”
然而,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完双膝微创清理手术后,魏秋月的恢复情况又出现了反复,不断推迟复出时间。
魏秋月喜欢哼歌,在康复的过程中,她常常唱起那首《最初的梦想》——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魏秋月这样写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从当年的“小月”变成“月姐”
直到今年年初,魏秋月能不能最终站上里约赛场,还是中国女排奥运名单中的最大悬念。
6月初,国家队回到宁波北仑训练基地进行封闭备战;而助理教练安家杰则带着魏秋月、惠若琪、杨珺菁这三位归队时间不长的老将,及龚翔宇、刘晓彤、张晓雅等国家队的边缘人物集体出征瑞士精英赛。
最终,中国队历史上第六次获得此项赛事冠军,也正是在本次比赛中的出色发挥,让魏秋月基本锁定了一个奥运席位。
再一次踏上奥运的征程,魏秋月已经从当年的“小月”,变成了如今的“月姐”。
“还好有小丽(徐云丽)在,她是最大的,我不是!”魏秋月在国家队中经常这样调侃。
不过,对于身份的变化,这位国家队中的“老队长”非常坦然。
“我发现人岁数一大,就真变得唠叨了!这一年我总是爱嘱咐小孩儿,从别落下什么东西,到给人家讲自己当年经历的事,我都担心小朋友们烦我。”
在场下,魏秋月不喜欢和年轻人讲太多过去成功的故事,而是分享那些艰苦的经历。“我觉得在特定的阶段,给她们讲讲我们当时有多么不好过,帮助她们少碰钉子,少走弯路也是很有意义的。”
在场上,魏秋月虽然无法打满全场,但是有她在场,大家就很安心。她会不断提醒队友,也会把队友叫到身边,让她们稳定情绪。
这也是郎平最希望看到的,“魏秋月不一定是绝对的主力,但希望她在比赛和训练中能把更多的经验传授给新人。”
“我喜欢莲子!苦中带甜!”
在出征里约前,将近26岁的魏秋月就曾说过,她希望在这届奥运会上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可是小组赛的第一场,这条通往梦想的路就被蒙上了阴影。
她在第一场对阵荷兰的比赛中就不慎受伤,赛后小腿拉伤的情况似乎更加严重。于是,郎平就没有再安排魏秋月首发。
“球队不信任魏秋月”,在首场输给荷兰队之后,这样的质疑被放大了。
直到对阵东道主巴西队的第二局,郎平换下年轻的丁霞,派上了“老二传”魏秋月。她的出场也成了比赛的转折点,魏秋月稳定的传球和多点开花的进攻组织逆转了局势。
“其实,我一直没有对大家说,打荷兰的比赛后,魏秋月小腿肌肉就拉伤了,然后一直没有好。”郎平在击败巴西后回应了外界的质疑,“这些天看她恢复得不错了,我们也把这场比赛当做最后一场球来考虑,不上就没机会了。”
的确,这个奥运周期对于魏秋月来说,精神和身体都沉受着巨大的压力,痛苦时甚至会流泪。但金牌,给这段痛苦一个甜蜜的句号。
就像她在自己微博里写道的,“我喜欢莲子!苦中带甜!”
中国女排自由人林莉的故事
林莉,凌厉出击。第一次亮相女排世界杯,这位23岁的福清姑娘凭借出色的一传不仅坐稳了主力自由人的宝座,而且为中国女排时隔11年重夺世界杯冠军立下战功,她也成为福建历史上第五位女排世界冠军。
林莉是福建女排近几个赛季的主力自由人,曾入选国青女排,2011年与姚迪等队友合作获得世青赛季军。作为福建阳光城女排的后防中坚,林莉与队友合作在2014~2015赛季帮助福建女排获得联赛第六名,这也是福建女排的历史最好成绩。
相比叱咤风云的主攻手,排球赛场上自由人相对较少受到关注。中国女排的自由人人选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赛前,中国女排主帅郎平破天荒地在大名单中划定6名自由人,并征召5人集训,最终选定了年轻的林莉。林莉脱颖而出是实力使然,她是个脚踏实地的人,训练、生活都一丝不苟,而在赛场上,林莉绝对是拼劲十足,“林莉平时训练扎实,她的技术动作堪称教科书;在比赛中她善于动脑,拼劲十足。从这次比赛来看,她发挥非常稳定,一传到位率高。”福建篮排管理中心副主任、前女排国手王子凌昨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自己的首个世界杯之旅,林莉扛起了防守核心的大旗,成为让主教练郎平最省心的环节,用自己出色的表现征服了球迷们的心,郎平指导也给予了很高评价,“林莉在一传方面比较有天赋,另外身体素质也不错,反应和移动速度都比较快。应该说这几场比赛进步很大,将来会给她更多的机会。”
福建作为我国著名女排之乡,为中国女排贡献了多位世界冠军队员及教练。在林莉之前,福建排球女队历史上曾有陈亚琼、郑美珠、侯玉珠和林国清随国家队获得过世界冠军。现任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陈忠和,曾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率领中国女排以3∶2逆转俄罗斯,获得奥运会冠军。
中国女排最强攻击手张常宁的故事
朱婷身边站出最强攻击手 张常宁突然爆发正当时
北京时间8月8日,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第二场小组赛中以3-0战胜了意大利队,三局比分分别为25-21,25-21和25-16。上一场对荷兰队比赛时表现平平的张常宁这场比赛终于爆发,成为了球队获胜的绝对功臣,她一个人的扣球得分就达到了10分。
众所周知,张常宁是近几个赛季从联赛中脱颖而出的主攻,而就在几年之前,她还是曾一名江苏沙排的队员,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回归室内排球,并且成为了江苏女排不可或缺的一名主攻手——他和惠若琪组成的攻击线一度是女排联赛中最令对手恐怖的组合,相比技术全面的惠若琪,张常宁更以强攻见长,只不过在国家队阵中,她大部分时候都被强攻更恐怖的朱婷压过一头。
然而这一晚在马拉卡纳体育馆,张常宁才是中国女排攻击线上最高效的得分手。
如果说双方在第一局呈现的是一种乱战的局面,并且中国女排最终依靠对手的失误拿下了最后1分而获胜的话,那么进入第二局之后,张常宁似乎开启了自己在女排联赛中习惯的“杀神”模式,最关键的是,她那种通过联赛锻炼出来的关键时刻敢于出手的气质让场边的郎平频频点头,此局双方一度战成14-13,中国队仅领先对手1分,此时,中国女排正是依靠张常宁的一次调整攻打成,将比分改写为15-13而稳住了局面,这一局的最后,又是张常宁在四号位的一次原地起跳强攻得手帮助中国女排以25-21拿下了第二局。
正是因为张常宁越来越稳定的强攻表现,郎平索性在第三局开始后更加强调了张常宁的强攻得分,进入最后一局,张常宁的抢攻机会和强攻效果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局开始之后,张常宁就利用一次打探头的机会给了意大利当头一棒,此后她更是扮演了球队关键球员的角色——而在以往这种角色大多由朱婷来当,她先是连续利用强攻确保了球队7-3的领先优势,接着在13-9领先之时,张常宁又利用自己攻击手型的变化制造了打手出界。尽管中国女排一直掌控着比赛的节奏,但意大利队一直维持着4-5分的分差,就在意大利队将分差缩小到12-16之时,又是张常宁的强攻打了对手的措手不及——在帮助球队17-12领先之后,张常宁也拿下了本场比赛扣球所得的第10分。
张常宁成为中国女排赢球的关键,这是郎平最愿意看到的局面,毕竟全世界现在都在研究朱婷,都在针对朱婷的强攻安排拦网,而在对意大利一战中,张常宁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打出了联赛中的自信,这对女排此后面对强敌时不啻是一个好消息。
人气飙升,不想当“国民老婆”
比赛结束后,张常宁人气飙升,不少网友亲切地称呼张常宁为“国民老婆”,对于这个称号,张常宁并不太买账:“不太适合我,不太想当。”
记者让张常宁用一个词说下现在的心情,她说,“兴奋呗。我知道这个词有点没创意,但真的只有它了。你看我毫无睡意。”
夺冠后,张常宁最想和谁说什么?“和郎平指导说谢谢!没有她就没有这一切。”
如果选个方式放松下心情,会做什么?“听周杰伦的歌吧。”
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希望接下来能休息一下。然后想好好吃一顿。”
一提到吃的,张常宁来了精神。“我想吃南京烤鸭,蘸汁吃,比北京烤鸭好吃。”
爱吃南京菜还是北京菜?当然是南京菜啦。“啊,我爱吃我爸爸做的蒸鱼。”
提到这几天印象最深的事,张常宁说:“还是赢巴西那场球,终身难忘啊!”
妈妈在现场,她基本没输过
记者让张常宁总结一下中国队取胜的关键因素。张常宁脱口而出:郎指导!
本场比赛塞尔维亚的教练很偏激,情绪有些失常,相比之下郎平安之若素,特别沉稳,张常宁说:“她稳了我们才能稳。郎指导会特别冷静地告诉我们一定要做什么,什么是可以自由发挥的。我们紧张时,她告诉我们对手一样紧张。我们着急时,她会压压手势,有什么可着急的?你看对手比你还急。在关键时刻,郎指导会出现。”
张常宁透露,女排队员们私下都管郎平叫郎妈妈,“别看她赛场上严厉,场下其实很温暖,很会照顾人。你看,比赛结束后她跳起来了,像个孩子。”
记者让张常宁分享一个近期和郎平的小故事,她想了想,“有一个关键球由我来发,郎指导叫了暂停跟我说,大胆,大胆,大胆,她说大胆我就真的胆子大了。关键分就拿下来了。”
提到另外一个取胜因素,张常宁的话不禁把记者逗乐了。“我妈在观众席啊!”
张常宁说,父母特地到赛场当拉拉队员。“他们一直在观众席蹦,我有时打完球会瞄我妈一眼。我妈现场看我打球,我基本没输过。”原来妈妈是张常宁的“定心丸”加“幸运符”。记者问,“妈妈给你加油时喊你什么?”她说,“喊我 宝宝 。”
“哎呀,我金牌是不是忘在这了”
加了记者微信,手拿金牌和记者合了影,给快报读者签了字,又接受了现代快报半小时独家专访,外面一直有人在喊张常宁,她扮了个鬼脸,“回南京再聊哈。”
说完就出去了,过了一小会,又回来了,“哎呀,我金牌是不是忘在这了,啊,还真的在!”原来她的金牌在接受采访时就随手放在了沙发上。这么率直又“大心脏”的姑娘,还真是少见。“今天太忙了,再加上我是天蝎座的,哈哈!”常州姑娘还蛮会给自己打趣。
过了半小时,记者又一次见到张常宁时,她说:“我的胸牌卡不见了,等下进不了奥运村怎么办。啊,我得去我爸爸那找找。”
张常宁出身排球世家,哥哥张晨是国家男排的队员,平时在家,张常宁和哥哥谁更霸气?“我们互敬互爱,谁也不欺负谁。当然,我有事都要找哥哥商量。”
这次夺冠之旅,江苏的三名女将集体爆发,对此张常宁说:我们这次的表现我觉得都不错,棒棒哒!“至于我自己,我觉得这两场关键球都发挥得很好,巴西那场我开挂了。郎指导还特意鼓励我说,你今天发挥得特别好!”
找男友不考虑
孙杨宁泽涛
张常宁个子高,1米93的身高,“我从小就高,幼儿园就比别人高。女排平均身高1米90,我比平均值稍微高点。”
问:自己那么高,目标男友得多高
答:2米以下不考虑。
问:孙杨考虑不
答:不考虑。
问:宁泽涛考虑不
答:不考虑。
问:郭艾伦考虑不?答:不考虑。
问:男友不在体育圈选择吗
答:那不一定。
中国女排新郎平—朱婷的故事
郎平、朱婷两代“铁榔头”,用一场感天动地的胜利,在里约完成交接。
大长腿朱婷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分别获得28分、33分和25分,成为中国女排的得分王,被评为本届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MVP)。
2007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乡朱大楼村的修车匠朱安亮一念之差,想让三女儿放弃升入初一,到外面去打工。如果不是三女儿坚持要去上学的话,这个贫困农家可能会多一个打工妹,每年能从辛苦攒下的积蓄中给家里面寄回几千、万把块钱,但中国女排却将失去新一代的“铁榔头”、里约奥运会女排MVP。
是的,朱安亮家的三女儿就是如今大红大紫的中国女排主攻手朱婷。
8月21日的里约马拉卡纳齐诺体育馆,在巨大的声浪和欢呼雀跃的人群中,朱婷张开她那臂展长达2.13米的双臂,将恩师郎平揽入怀中。郎平强忍泪水,拍着决赛中独得25分的朱婷的肩膀,哽咽地说道:“好样的,你是好样的!”
读书还是打工
1994年,朱婷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时她已经有了两个姐姐,后来家里又添了两个妹妹。父亲朱安亮在郸城县秋渠乡朱大楼村以种地为生,为了补贴家用他开了间修车铺,农闲时给人修车,靠着微薄的收入养活一家。2007年朱婷小学毕业,老朱想让她辍学打工,13岁不到的朱婷在人生转折点上做出了选择——继续读书。
当时的朱婷身高已经超过1.7米,到了初中后很快被体育老师推荐给了周口市体校,从此走上了排球之路。凭借出色的身体条件和农家姑娘刻苦的精神,朱婷从市体校、省体校到河南省青年队,再到河南省队、国家少年队、青年队、国家队,一步一个台阶。在偶像郎平的麾下,这个农家女孩登上了世界的舞台,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22岁就登上人生巅峰!
女儿功成名就,但父亲朱安亮和母亲杨雪兰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这两年,朱婷陆续给家里买了一辆桑塔纳轿车、在县城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商品房……这个22岁的女孩正用自己的努力反哺家庭。
奥运后加盟土超
在刚进国家队时,朱婷展现了强大的进攻天赋,但下三路的技术并不算好。每当朱婷接球、垫球出现问题时,郎平总会将她搂到身前,手把手告诉朱婷应该怎么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主攻手。
在郎平的教导下,朱婷一点点蜕变,接一传、发球等环节都慢慢变强。更加全面的朱婷将在奥运会后到欧洲闯荡。今年5月土耳其女排联赛豪门球队瓦基夫银行俱乐部正式宣布,朱婷将以超过100万美元的转会费加盟。排管中心能够允许朱婷这样年轻的女排核心到国外打球,也开了中国排球的先河。朱婷将如愿进入世界最高水平联赛土超锤炼。
在朱婷加盟瓦基夫银行队后,当今世界三大赛的三位现役MVP也将齐聚土超,未来朱婷携手2014年世锦赛MVP希尔对抗费内巴切的2012年奥运会MVP、韩国名将金延璟,将成为土超的头号看点!
这次中国女排里约奥运的征程,有一个名字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河南人的骄傲!那就是河南周口姑娘朱婷。
都市频道里约赛前独家采访朱婷:赛前她说不会让河南老乡失望! 朱婷做到了!
作为里约奥运会女排MVP,朱婷还有个王之蔑视的“表情包”走红网络,22岁的朱婷王的“霸气”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东方今报记者 肖萌 吴情异\/文 首席记者 袁晓强\/图
为了这场比赛 父老乡亲挤满朱婷老家小院
出征里约前 父亲给朱婷准备了十斤挂面
可以说,这是里约奥运中国人最关注的比赛。
8月21日上午6点多,东方今报记者来到了女排队员朱婷的老家——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乡朱大楼村。
郸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朱安亮的家就在郸城的边陲,与河南沈丘县、安徽阜阳交界的朱大楼村。三地交界之处的道路甚至已经不能用“崎岖”来表达,通往朱大楼的村道看起来已年久失修,小轿车入村考验的不仅是驾驶技术,更是底盘的坚硬程度。
朱安亮早已经是村中的名人,不是因为自己女儿参加了奥运会,在这之前,老朱精湛的修车技艺早就闻名乡里。朱安亮家在村里很好找,随便打听热心淳朴的村民就会告诉你:门口有水泥路的那四间平房就是。
北京时间的8月21日上午9点15分,中国女排对阵塞尔维亚,这是阔别12年后,中国女排再次站上世界巅峰的对决赛场。朱安亮并不是太在意比赛的结果,他当然希望能够胜利,但更关注的,是自己女儿朱婷的快乐。
在此次出征里约之前,朱安亮专门为朱婷准备了十斤挂面。“怕里约那边西餐她吃不惯,打比赛一定得吃好,挂面吃着习惯。”
奥运期间,朱安亮跟朱婷通了一次视频,当时巴西是夜里两点,朱婷仍正在大巴车上。他坦言自己很想闺女了,打完这场,估计应该能见到了。
大妈攥着国旗 从小板凳上站起身来
“我不紧张,昨天也休息的很好。”8月21日6点多,朱安亮和家人就已经开始布置家中的小院,一台液晶电视从乡里搬来早早的被摆放在院中,几十年的老邻居在6点多逐一来到了“朱家小院”。
这是一场令人瞩目的比赛,不仅是乡亲,各级领导和媒体也会在比赛开始前齐聚小院,期待陪着朱婷家人,见证着荣耀的回归。
几箱矿泉水,50多张凳子,院子被一遍又一遍清扫着。“隆重”,对于偏远农村能走出来奥运冠军,这仿佛是奇迹。
50多张板凳显然不够坐。距离比赛开始还有15分钟,“朱家小院”已经被挤的水泄不通了。朱安亮和老伴坐在第一排中间,和周围的村民一样,他们每人手中都拿着国旗不断地挥舞着,而这些国旗是村民们自发购买的。
比赛开始,随着赛程的更迭起伏,朱婷的家人神情和动作也不断变化中。朱安亮抱着自己的外孙女,紧紧盯着电视屏幕,每当中国队得分,朱安亮都会欢呼雀跃,而当失分时,这位年过半百的庄稼汉则会咬牙跺脚,神情显得更加坚定。
0∶1、1∶1、2∶1……在开局不利的形势下,中国女排反超对手,当第四局女排姑娘们拿到赛点时,小院里的时间仿佛凝固了,两分钟后,“朱家小院”沸腾了,朱安亮从小板凳上一跃而起,旁边的老伴则瞬间热泪盈眶。一切都在排山倒海的欢呼中,这个小院里的五星红旗全部被高举了起来!
朱婷的每场奥运比赛朱安亮都会观看,上一场对阵荷兰,朱安亮说那是令他最紧张的一次,而这次的决赛,他的紧张程度被刷新了。
“我希望她能好好休息两天,因为太累了。”面对记者的采访,不善言谈的朱安亮说出了最想说的话。而朱婷的母亲则说:“我现在非常幸福。”
为了这一刻 她努力了太久
里约奥运会,成为了朱婷的“封神”一役,但一路走到今天的顶点并不是那么轻松。
练下去是朱婷“不走老路”的唯一机会
朱婷在家中排行老三,朱安亮当然知道自己的宝贝女儿有多累。用他的话说,“体育这种东西哪有不累不受伤的。”
1994年的11月,朱婷呱呱落地时,朱安亮绝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会走上“体育路”。毫无任何体育经历的一家人本本分分的种地、打工、修车,日子仿佛就得这么过。 家中3亩多田地,这对于朱家人来说生活起来的确有些困难,因此朱安亮不得不窝自己的修车棚里为生活拼搏着。
朱婷的大姐身高1米85,当初就是因为家境原因而放弃了体育行当,如今老三朱婷再次表现出了身高优势,或许体育也是个门路呢。在学校体育老师的劝说下,朱安亮决定带着朱婷去周口学体育试试。
“第一次学习排球是2007年,先把她送到了体校。”朱安亮永远记得那个时间,当时13岁的朱婷身高已经接近了180c那年,这个“大个子姑娘”坐在父亲农用三轮车上,第一次走出了村子。
在体校学习三个月后,朱婷的母亲杨雪兰打起了退堂鼓。小朱婷有时回家说起来自己的训练会哭鼻子,母亲就和朱安亮商量,“别练了,把朱婷接回来吧!”不服输的朱婷没有退出的打算,而朱安亮也认为“那不行,得尊重妞自己的意思。”而练下去,可能是自己女儿“不走老路”的唯一机会!
中国女排“拼命三郎”杨方旭背后的故事
打电话给家里报喜
8月21日上午,最终的决赛刚结束,来自潍坊高密的女排队员杨方旭的妈妈崔晓梅就不停地翻看手机,等待女儿的短信或者电话。翻看一下没有,她又安慰自己:“现在肯定很忙,得准备领奖,还得接受采访。”
中午12点半左右,崔晓梅的手机突然响起。“是方旭来电话了。”崔晓梅激动地叫起来。“爸爸妈妈你们高兴吗?我们赢了!”杨方旭在电话里喊着。“爸爸妈妈高兴,爸爸妈妈为你骄傲,我们等你回来。”崔晓梅和丈夫杨连学回复着女儿,眼中热泪盈眶。
作为接应二传,杨方旭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据了解,她是山东首个进入奥运决赛的“三大球”运动员,也为山东贡献了历史上首枚“三大球”奥运金牌。
从小是学霸,13岁身高就1米83
据杨方旭的父母介绍,杨方旭学习一直很优秀,小学时担任班长、大队委,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十佳少年。上初中后,学习成绩每次都在全校排前几名。
2008年杨方旭因身体条件出色,被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选中。杨方旭的启蒙教练张春玲回忆说,当时她到杨方旭所在的高密市立新中学选人,学校的学生正在做课间操,她一眼就看到人群中个子高高的杨方旭。当年仅仅13岁的杨方旭身高就已经1米83,而且本来就爱好运动。
张春玲说,跟杨方旭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这个孩子性格外向、反应敏捷,是个可塑之才。可是让女儿去打排球,崔晓梅和杨连学起初并不同意,经过几番犹豫和思考之后才依依不舍地将杨方旭送进体校。没想到,学校少了一个学霸,中国排球多了一个新星。“女儿是我们的骄傲。”崔晓梅说。
从高密市立新中学走出来的女排国手
杨方旭的爸爸身高1.88米,妈妈1.69米,都是普通的工人。1994年出生的方旭现在身高已达1.91米。
杨方旭2007年进入高密立新中学初一·二班,她的班主任张永涛老师对她印象深刻,“小姑娘个头真高,才上初一就1.79米了”“有一次踢毽子比赛,6人一组,其他5人不用上场,方旭一个人就赢了一个队,身体协调性真好”。
体育老师孙刚说“潍坊体校来高密选拔人才,一眼就看中了方旭,但方旭学习成绩很好,家里人不支持她练排球,我就和潍坊体校的领导多次做方旭父母的工作。”方旭的爸爸说:“旭旭上小学的时候,省游泳中心就来要她,我们没同意,后来潍坊七中的女篮也来要她,我们也没答应,家里人就是想让她能考个好点的大学,这次架不住孙老师与潍坊体校的领导、教练的软磨硬泡,加上旭旭自己也喜欢排球,这才同意加入潍坊体校女排队。”
这个高密小嫚儿不简单!
2015年7月10日,世界女排大奖赛埼玉站首场比赛,第三局局末阶段中国队21-15领先时,杨方旭2号位扣球后受伤倒地离场,经过核磁共振的检查确诊为右腿前十字韧带断裂。
“现在不怎么疼了,打了止痛针,终于可以把腿放平了。”受伤后的杨方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疼痛,相反却安慰起别人来。尽管未来不可知,但她从未丢掉一颗勇敢的心。
2016年4月底的中日女排对抗赛,杨方旭正式复出。一个月后的世界女排大奖赛,她已经和其他队友一样在比赛中登场。对阵巴西,她打满全场,成为全队的得分王。
不到八个月的时间中,她经历了手术、康复、归队的全过程。伤愈复出,杨方旭的每一个进步都伴着痛苦,但这个高密姑娘颇有几分豁得出去的拼命劲头。
比赛时,杨方旭还是打着封闭上的场。
记者:我跟你说你受伤的时候我真的很担心其实我没有告诉别人你受伤了我知道你也是打着封闭上的场。
杨方旭:对!我感觉这一年经历了很多,真的,最后能拿到这个金牌,是大家共同的努力,真的太不容易了。
记者:我觉得你真的很好的诠释了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杨方旭:谢谢!我觉得从开始打排球,自己也一直就知道中国女排精神,现在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我觉得也是中国女排精神这种延续吧!谢谢!
她被誉为郎平的“变奏棋子”
在奥运会中表现出色,杨方旭被誉为郎平的“变奏棋子”,她是中国女排的一枚奇兵。在本届奥运会女排小组赛中国队对阵意大利的比赛中,中国女排一扫前一场输给荷兰队的阴霾,杨方旭替补上场起到了作用,在拿下最后一分以后她崴了一下脚,当时就坐在了地上。
中国女排“奇兵”颜妮的人生故事
邻居准备了鞭炮
决赛当天,颜妮的父亲颜会平、母亲田桂琴一早就在刚刚装修好的于洪区的新家里等待着亲友和媒体的到来。记者抵达时,正巧赶上了辽宁省体育局刘征副局长和排管中心领导刘亚楠带着慰问礼品来到颜妮家。
一进屋,颜妮的父母就开始招呼大家,给大家递上水和水果。亲朋好友加上媒体记者让颜家屋内热闹非凡,可是当中国女排的比赛开始时,房间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电视上的比赛画面。
比赛的关键阶段,田桂琴为中国队的每一个好球欢呼,而不善言辞的颜会平则紧张地拿着毛巾不停擦汗。
当中国女排赢下比赛时,颜家沸腾了,而田桂琴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流下了眼泪。
此时,窗外响起了庆祝的鞭炮声,这让事先没有准备的颜会平两口子很惊讶,原来是邻居早已偷偷地准备好了鞭炮。
颁奖仪式时,看着女儿挂上金牌,两口子已经激动到说不出话了,田桂琴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难忘的瞬间。
“感谢”两个字是中国女排赢下比赛后田桂琴说的最多的话,“一步一步打上来太不容易,感谢郎导、感谢陪颜妮一路走过来的教练,也感谢她的队友。
颜妮拿牛奶当水喝
颜妮的身体素质是排球运动员中非常好的,这源于父母的运动基因。颜妮的母亲曾经是校篮球队的,而颜妮的父亲曾经在市体校练过足球,是球队中的守门员。“我在勋望小学时候就是足球校队的,后来去了市体校,颜妮小学也是在勋望小学,巧合的是,当年训练我的穆老师,发现了个子比较高的颜妮,带着她开始训练。”
身高1米92的颜妮是家中个子最高的,虽然父亲将近1米9,母亲1米7出头,可是他们也没想到女儿会长这么高,而说起女儿能长高的原因,两口子不约而同地说是“牛奶”。
“她从小就喜欢喝牛奶,每天都喝,就跟喝水似的、到现在也是没喝够”,颜妮的母亲觉得,女儿个子高的原因主要就是爱喝牛奶、不挑食加上运动。
现在,颜妮每年回到家中的日子很少,“每次她回来,她就说‘妈给我整点素的’,她喜欢吃我做的咸菜。”颜妮的母亲说。
颜妮是个孝顺女儿
在这个三室的家中,主卧的墙上挂上了颜妮的大照片,虽然女儿很少在家,可是父母还是想把这最好的房间留给女儿。
北侧卧室里有一个书柜,摆满了颜妮这些年来获得的奖杯和奖牌、以及签名排球。书桌上有球迷送给颜妮的礼物,还有两本颜妮的训练日记。
“上午的发球不理想……在练习中要多动脑、多看看别人,争取把动作改得好一些”,在一份日记里,颜妮工工整整地写着自己的训练体会,而像这样的训练日记,在颜妮家中有好多本。
颜妮上一次回家还是去年十一的时候,但也没在家待几天就走了。所以,父母平时想女儿的时候,除了微信联系,就是多看这些东西。
当记者问到颜妮平时有什么爱好时,颜妮的母亲感慨说,真是没有什么时间谈爱好,“她真是没有什么时间啊,晚上我有时候给她发微信,一般她会说,‘妈我要开会了’、‘妈,我要看比赛录像了’,有时候一直忙到半夜。”
在27岁的年纪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和队伍一起拿到金牌,有人说颜妮很幸运,可是在这份幸运的背后,是超过常人的坚持。
上届全运会后,颜妮一度萌生了退役的想法,可是在家里和省体育局的鼓励下,颜妮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去年的女排世界杯,首次代表国家队参赛的颜妮表现惊艳。大器晚成的她在27岁迎来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高峰。
孝顺是颜妮父母给女儿的首要标签,“她不光孝顺我们,对爷爷、奶奶也特别孝顺,过节不能回来,就在网上给我们买好东西邮回来。”
颜会平给记者展示了女儿给自己买的衣服、刮胡刀,“我和她妈妈总说,出国打比赛有机会多给自己买点衣服,因为她个子高在国内不好买,可是她总是给我们俩、给家里人买东西。”
颜会平年轻时曾经是工厂里的车工。1993年,颜会平开始开出租车。以前女儿有比赛时,颜会平总是想,不耽误工作的时候看看重播吧。这届奥运会,是颜会平第一次看女儿的比赛直播。
虽然这几年总被女儿劝不要再出车了,在家好好歇歇,可颜会平还是坚持每天工作,“都习惯了,勤快了一辈子,在家也闲不住。”
现在,颜会平和田桂琴最希望的就是女儿快点回到家中。
给咱沈阳人争光
当中国女排昨天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的那一刻,沈阳籍选手颜妮的家里沸腾了!颜妮的父母眼含幸福的泪水接过了祝福的鲜花。颜妮这位沈阳姑娘,24岁时才被郎平慧眼选进国家队,随队连夺世界杯和奥运冠军,可谓大器晚成。就像颜妮母亲田桂琴所说:“女儿之前与巴西和荷兰的比赛都有很出色的发挥,决赛虽然没上场,但她也是中国女排光荣的一份子。妮妮为沈阳夺得了一枚宝贵的里约奥运金牌,给咱沈阳人争光了。”
中国女排就是一个光荣的集体
昨天上午8时30分左右,颜妮的家中聚集了很多亲朋好友,辽宁省体育局副局长刘征和辽宁排管中心副主任、2004年雅典奥运女排冠军刘亚男也前来加油助威。当中国队凭借一个探头球拿下金牌的那一刻,颜妮的父母从沙发上一下子跳了起来,“赢了、赢了!”这时,颜妮家里众人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大家相互庆祝。
颜妈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说心里话,盼着女儿能在决赛里上场,为中国女排出把力,打巴西、打荷兰,她的拦网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不过中国女排赢了,主力阵容发挥很好,虽然女儿没上场有点小遗憾,但是就像女儿经常和我说的,中国女排就是一个光荣的集体,个人表现不重要,重要的是集体荣誉。”
颜妮的普通家庭
颜妮出生在沈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颜会平是一名车工,1993年的时候,因为一次事故,左手被绞进车床缝了12针。从那以后,手指不太灵便的颜会平辞职,选择了开出租车,一开就是20多年。母亲田桂琴所在的工厂效益一直不好,收入很微薄。就像颜会平所说,“颜妮没挣钱之前,全家主要靠的就是我开出租挣的钱来维持生活。”
女排精神代代传承
从小就高出同龄女孩一头的颜妮,一上学就被学校的体育老师看上了,选进了学校的篮球队。不过颜妮对篮球不太感兴趣,后来老师觉得颜妮更适合从事排球项目。就这样,颜妮开始了自己的排球生涯。功夫不负有心人,颜妮入选了辽宁少年女排,在进入辽宁青年队的时候,一度改打沙滩排球。不过打了两年之后,个子已经长到1米92的颜妮觉得沙排不太适合自己,所以又回到了辽宁女排。颜妮身高臂长,拦网有高度,有移动,用排球届的话说是拦网手比较硬。2009年颜妮首次入选蔡斌执教的国家集训队,但很快被退回辽宁女排。直到2013年郎平接手中国女排,颜妮终于在国家队有了用武之地。
中国女排朱婷背后的故事
2011年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结束之后,夏陆海便多了一个任务:每年朱婷返乡期间,他要接送朱婷。特别是2013年入选国家队之后,朱婷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河南体育的象征。
为了解决朱婷训练和比赛的后顾之忧,当地政府将朱安亮家列入扶贫工程的帮扶对象。朱家在朱大楼村的土坯房被拆掉,原地又重新盖起4间平房,当地政府提供了大半资金。村里的水泥路特意拐到朱安亮家门口,他家附近两条新修的水泥路被村民称为“朱婷一路”、“朱婷二路”。
朱婷的家庭境况也今非昔比。朱安亮曾给朱婷算过一笔账,从2007年进省体校到2012年入选国青队,朱安亮用修车挣的钱和向亲友借的钱供养朱婷,花了十二万多。朱婷心情好时曾和他开玩笑,“不就花了你十几万吗,以后都还你。”这并不是玩笑话,朱婷用比赛奖金还清了家里的欠款,还给家里买了一辆车、一套县城的房子。
2016年8月上旬,朱安亮一家搬到县城的新房居住,离开了朱大楼村。朱安亮打算以后就在县城安家了,只有在农忙时才回村子里呆一段。不过,因为奥运会,让朱安亮很快就回到了老家。
8月21日,在当地政府组织下,数十家媒体记者和上百位村民被邀请到朱安亮在朱大楼村的老家,观看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直播。
当比赛打到第四局22-22平时,朱婷一记扣杀砸中了塞尔维亚队10号球员奥格涅诺维奇的面部,后者当即倒地长达半分钟之久。看到这一幕的朱安亮很紧张,“要是把人家打出毛病了,朱婷不会承担啥责任吧?”
当比赛终场的哨声吹响,这个农家小院彻底沸腾了。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朱婷也成为中国队的得分王。她还获得了奥运会女排的MVP(最有价值运动员)。
这场比赛同时宣告,朱安亮一家彻底告别以往平静的生活。许多赞助商都给他电话,要求朱婷代言,朱安亮一家接着一家拒绝。一家暖气片厂商把产品拉到他家里,朱安亮都没松口。
对于22岁的朱婷来说,漫长的比赛其实才刚刚开始。今年9月中旬,朱婷将前往土耳其女排联赛豪门瓦基夫银行俱乐部报到。周口体校校长夏陆海对朱婷抱有更高的期望,奥运决赛结束之后,夏陆海给朱婷发了条微信,“你现在已经是优秀的运动员了,但是你还要成为伟大的运动员,像郎平、姚明、贝利、乔丹那样。”
朱婷很快就给他回复,“我不是一直在努力吗?”
中国女排”暴扣二传“丁霞的故事
聪明灵活的左手将
1990年出生,身高1米80的丁霞是个左手将。她的扣球高度3.02米,拦网高度2.92米,是辽宁女排近年来涌现的新星也是场上队长。
20xx年,丁霞被辽宁从河北引入队中,先后两位辽宁女排主教练岳金库和张越红(微博)都对她格外重视。在20xx-20xx赛季全国女排联赛中,丁霞进步明显,正是在她的大胆组织下,辽宁女排两名副攻在进攻中的作用有明显加强。
辽宁女排老帅岳金库评价她说:“作为年轻二传,丁霞的身体条件很出色,同时在场上敢于发挥,这是她的优势;不足之处是,技术不够细腻,稳定性也不够。希望丁霞抓住机会,在国家队站稳脚跟。 ”
张越红称她是个“聪明灵活的左撇子”。在辽宁队的训练中,通常主教练布置战术刚开口没讲几句,丁霞就已经领会了教练的意图。
从替补到主力,丁霞带领辽宁女排取得了20xx年全运会亚军,也逐渐走进了国家队主帅郎平的视线。
国家队新兵崭露头角
25岁的丁霞在中国女排队中还是个新队员,20xx年4月28日,郎平挂帅中国女排后公布的国家队大名单中,丁霞榜上有名,暂不参加集训;20xx年丁霞依旧入选国家队大名单,并以主力二传身份代表国家女排二队获得女排亚洲杯冠军和亚运会亚军;20xx年,丁霞再次入选国家队大名单但不参加集训。在缺席了北京的集训后,丁霞被征召入队参加漳州和北仑的集训。
值得一提的是,漳州集训期间,体能师带领女排姑娘们来了一次体能测试,就是广为人知的“yoyo”。没想到测试成绩最优秀的就是“刚来正充满力量”的丁霞,她在测试中坚持到了最后一个,也成了全队唯一做到100+队员,而朱婷以92个位居其后。
此后,丁霞基本作为 沈静思的替补参加了美国杯中美四场对抗赛,随后参加了亚锦赛获得冠军。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丁霞和杨方旭作为中国女排两点换三点的主要战术实施队员。但由于杨方旭意外受伤,丁霞将和改打接应的张常宁承担两点换三点任务。此后的总决赛,丁霞以主二传身份出战,但在首场对阵巴西首局局末意外崴脚,在缺席了两场比赛后,丁霞又在对阵俄罗斯和美国的比赛中回归,最终获得第四名。
20xx女排世界杯是中国队今年最重要的比赛,主教练郎平带上丁霞起到了奇兵的效果。赛程近半,在主力二传沈静思状态有起伏的情况下,丁霞在郎平的战术体系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并有不错的表现。
喜欢扣球的暴力二传
除了传球,丁霞还是个喜欢进攻的“暴力二传”,她的进攻与二传通常的吊球不同,大多是扣杀式进攻。关键比赛中,丁霞的扣球往往起到一击制胜的效果。丁霞说:“扣球是看准对方空当的进攻手段,看准了可以打,不能盲目进攻。”虽然丁霞从摸排球开始就打二传,没练过攻手的她却喜欢扣球,平时没事了在训练中自己摸索出了扣球的经验,被网友赞为“专治各种不服”。
众所周知,二传的竞争在国家队一直很激烈,球员各有优势,仅仅简单考虑国家队的速度要求,魏秋月(微博)、沈静思和姚迪,相对风格接近,在稳定性上占优,而王娜(微博)、丁霞则在速度上有一定优势。同一风格的二传能够稳定队伍的技战术,而不同风格的二传则能够起到改变节奏的实效,参考以往中国女排的组队思路,尤其是郎导在上世纪90年代带队时期,不同风格的二传往往更能在实战中起到效果。丁霞的能传、能扣在竞争中颇为亮眼。
郎平赞她防守好移动快
脚步灵活的丁霞拦网、防守和发球相对较好,但传球稳定性和基本功稍有欠缺,尤其是四号位传球有待提高,这是专业人士对丁霞的评价。
而在主教练郎平的调教下,丁霞正在逐渐放大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郎导也一再强调替补球员很重要,甚至说队伍没有替补球员,就是针对对手的特点来安排首发阵容!这些都说明郎导不断在寻找的是“超级替补”,寻找的是能打主力、一上场就能发挥,最好能够替多个位置的球员,而国家队也能够根据对手特点,排出不同的阵容。
“丁霞的防守很好、移动快。”主教练郎平这样评价丁霞,而这姑娘也没有让郎导失望。对阵塞尔维亚,她的稳定发挥和两次暴扣极大地鼓舞了球队的士气;对阵韩国,替补上场的她7次防守4次起球到位,对三点强攻的调动比较充分,更是跟副攻颜妮多次短平配合得分。
性格开朗大喊不拼就会死
场下的丁霞性格开朗爱开玩笑,场上的丁霞也有一股不怕输的劲头。在曾春蕾(微博)下场后,担当场上队长的她,不停大喊布置技战术,一边鼓掌一边喊“加油”,转身跟后排队员说:“注意吊球,防守脚要跟上。”
在接受采访时,丁霞更是说出“替补上去不拼就没有机会,不拼就会死的感觉。”正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排球场上冉冉升起的新星,一个专治各种不服的暴扣二传——丁霞。
名人故事:中国女排袁心玥比肩84年神迹
中国女排后起之秀当中,最出名的就是朱婷、袁心玥,身高2米的袁心玥被球迷们亲切的称为“小苹果”。袁心玥高点快球和高点拦网威慑力超强,不过中俄生死战郎平并未令其首发,打乱了俄罗斯赛前部署,并且给自己留一张底牌、一个秘密武器。
郎家军连赢两局之后,头号重炮朱婷体力有所下降,俄罗斯队在科舍洛娃、冈察洛娃、谢尔班三叉戟带领下背水一战扳回一局。第四局中国队一直被对手压制,8-11落后局面岌岌可危,一旦被对手拖入决胜局,就将陷入被动。
这个时候,郎平想到了袁心玥,这位绰号小 赵蕊蕊的副攻天才不辱使命,一上来就是一个漂亮的背飞钉地板!尽管袁心玥本届世界杯发球没发挥出来,但大赛气质决定了她越到关键时刻,越敢于下手,两次发球直接得分,帮助郎家军将比分追成12平!挽狂澜于既倒!
这个时候双方球员都极为紧张,中俄无论谁输掉,谁就提前失去了冲冠希望, 刘晓彤就在机会球手软,重扣变成了轻打,导致中国队15-17重新陷入被动。而袁心玥凸显大心脏,短平快命中,紧接着她的拦网直接摁到科舍洛娃的头上,将比分追成了17平!令俄罗斯头号重炮出洋相蒙羞,也极大提升了郎家军士气!
不甘心的俄罗斯19-17再度领先,袁心玥反击快球打长线,球落在后排空当,俄罗斯队目瞪口呆!而随后,袁心玥的近体快又将比分追成20平!最后白热化的比拼,袁心玥发球轮接连破坏俄罗斯一传,中国队奇迹般连得5分,25-20拿下!
袁心玥第四局中段才临危受命,等于只打了半局球,却收获了7分,得分效率比任何人都高!袁心玥5次扣球4次得分,1次被防起,没有任何失误,扣球命中率80%!3次拦网1次得分,两次形成阻挡,没有1次失误!8次发球2次直接 名人故事:中国女排袁心玥比肩84年神迹CE球,6次破攻,没有1次失误!2次救球1次成功,1次一般,仍然没有1次失误!换句话说,袁心玥本场比赛竟然没有出现任何错误!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袁伟民换上侯玉珠,她出其不意的怪异发球,帮助中国队拿下关键分,赢得了金牌。而较之31年前的经典一幕,袁心玥表现更为疯狂,她发扣拦全面爆发贡献7分,让女排比分紧咬起势的俄罗斯。20平之后凭借她的发球轮,搞得俄罗斯一传兵荒马乱,从而带领中国队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