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素材名人事例
热爱生命普通人的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真正热爱生命的人。他们不仅自己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看似平淡无常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还把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人,以自身的经历体会鼓励他人战胜生活的不幸。他们自己的生命对社会有用,回馈社会。晚期尿毒症患者赵某就是其中一位。
赵某的家是澳洲政府分配的公房一一栋独立的带前后花园的House。一到他的家,就能感受房主人对生活的热爱。打理整洁的草坪,房前崖后是赵某夫妇亲手种 植的花草树木,各色花正盛开着。屋后是赵某亲手搭建起的凉亭,亲手开辟的菜园,菜园里有辣椒、罗卜、扁豆。赵某说,每天他都会花不少时间侍弄这些花花草草和菜园。
赵某是1990年年初到澳洲的。刚来澳洲他一边打工一边留学,后来两次在悉尼唐人街开过餐馆,他的第一家餐馆是当时有着留学生背景在唐人街开设的首家讲普通话的餐馆。当时的悉尼华人还不多,没有专门卖中国进口的调味料,全靠自己制作调料,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后来又再次在悉尼唐人街开了一家取名"老北京快餐〃的小店。 赵某热爱美食并认真制作菜肴,餐馆生意红火,客人常在餐馆前排队,小小的餐馆竟请了 5个帮手都忙不过来。
也就是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时候他开始感觉身体不舒服,平时喜欢美食的他突然觉得吃什么东西都不香,体力也不支,再后来竟然出现尿血,浮肿,赵某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了。
赵某其实对患尿毒症早有心理准备,因为他母亲就患有此症,他知道这个病有 50%的遗传机率,但从思想意识上确是很抵触,总觉得自己一直身体好,不会这么不走运。他也不去医院做检查,不想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当年看到母亲因为尿毒症做了4年的血液透析,那种日子让他觉得那种生活简直是世界末日,一点意义都没有。
当出现尿血,他明白自己躲不过命运的安排的时候,就开始用一种消极的心态来对待生活。那时候的他看到任何事情都是不满的,常发脾气,别人提起任何事他都觉得没意思、没劲,而那时候他才40多岁,生命似乎走到了尽头。身体的状态让他认为自己的后半生就是与药物、医院、痛苦打交道,生活在他的眼里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
生命的转机
医生告诉他,一个正常人的血液检查肌酐应为120以下,如果肌酐达到500时就属于肾衰,达到700就是发生了尿毒症。由于他一直回避看医生,不做身体检查,等到有一天他终于决定去做血液检查,拿到检验结果时他自己都惊呆了一一他的肌酐达到1400,已经超过了尿毒症的一倍,他被医生立刻当做急诊病人收入院做血液透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血液透析后,清除了身体中的毒素,他开始感觉到自己的体力在慢慢恢复。当他每天不再感到疲乏无力、身体舒服了,心情也自然而然随之改变, 用他的话说是"感觉人又回来了 "。他开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这段时间也是他思想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他从一个消极、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对人生未来不抱希望的人,转而开始对事物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出院后,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在医院他亲身感受到澳洲医护人员对他的全心付出和关 爱,也感受到澳洲医疗体系的优越。他没有遭受过他所担心的像自己母亲那样的痛苦的经历,而是时刻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细心照顾,让他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他的亲身经历让他心怀感恩,希望自己也能为澳洲社会做点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了节约社会公共医疗费用,也为让赵夫人更好的照顾赵某,政府每月补贴2000多澳元生活费。赵夫人现在已经不用外出工作,只需全职照顾自己先生。)
调整生活帮助他人
经过医院培训后他转回到家里进行治疗,在家透析让他得以在时间安排上更加自由,有时间可以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他开始筹划如何为社会做点事。
他把这个想法跟自己的好朋友一一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的民乐老师胡磊,胡伟刚夫妇谈起,一拍既合,成立了一支中国民乐小乐队----- 《中国风乐坊》,把中国民乐传授给"华二代”,并培养出一批小乐手,到养老院为老人义务演出,参加社区多 元文化活动,把自己能够利用的时间利用到做公益、文化交流上。
这些年来,他们的小乐队参加了各种大小型的义务演出活动,乐队的名声也开始传扬开去。他们多次到养老院演出,给老人带去音乐和快乐,他们也积极参加社区多元文化活动。他们的乐队多次应邀参加在悉尼,堪培拉举行的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节 活动,他们对社会的奉献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在此过程中,赵某也关心、鼓励身边遭遇到生活突变的人们。他的一个IT工程师朋友,事业很成功,却突然遭遇一只眼睛发生视网膜脱落,一下子失去对生活的信 心,觉得自己特别倒霉,难以接受生活突变的现实,不知道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赵某和夫人就经常到这个朋友家,与他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他鼓起生活的勇气。朋友 因为视网膜脱落不能看书看电视,他们就让朋友下载听书软件,用听书的方式来度过 什么也不能做的难捱时间。现在朋友己经走出沮丧的困境,病情也有好转,能自己驾车外出了。
赵某说,如果社会中大家都相互鼓励,生活就会变得美好。如果像他一样都能正常生活,健康正常的人更应该热爱生活。如果遭遇工作生活中的挫折,人们要互相鼓励,不会把消极想法带给他人。赵某生病前总是忙于工作,没能与朋友太多聊天和 相互了解,现在反而经常与朋友聊天,朋友之间的感情更加亲近了。
除了透析,赵某在其他时间都不把自己当病人,花园里的活他都自己干,包括搭棚子、种蔬菜,他把做家务和花园的活当成是一种身体锻炼。他也经常与夫人、朋友一道外出游玩。每年去雪山滑雪,他就给朋友当司机和厨师,让生活充满乐趣。
赵某说,不是经历这场病他不会是这样的精神面貌,经过这段经历后他倍感要珍惜生命。他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过每个人是不同,大家互相鼓励 就会觉得生活很美好。
曾有人对他说,如果他不是生病的话靠着生意会赚很多钱,生活会很富裕,而他经过这段经历后己心态平和,再不与人攀比,知足常乐,对生活中得到的东西都以一种满足的心态去对待,看到一盆花在他料理下开花了就感到很满足,很开心。
喜欢美食的赵某还喜欢在家研宄厨艺,把每天的生活料理得美美的。中秋节时他还自己做月饼,去年中秋节他做了200个月饼送给朋友。用赵某的话说,“知足常 乐是活出来的,要有知足有乐的心态,享受当下。”
赵某说,他现在的生活态度就是既来之则安之,找到了平淡生活中的乐趣。以前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倒霉,这个50%的遗传怎么就传给他了,而且又不知道这病什么时候发,觉得身体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何时爆炸。后来转变心态后能接受现实 了,最重要的是社会给予他很多,他没有理由不积极面对人生,他要对社会有回馈。
赵某现在在排队等候换肾,换肾后会更好,更自由,会活出更多精彩。
关于热爱生命名人故事
邰丽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演员,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这位两耳失聪的女孩,用生命演绎的舞蹈感动了国人。
家住湖北宜昌的邰丽华,小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而失去了听力,从此进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律动课上,老师踏响木地板的震动,启蒙了她对音乐的痴迷,而被她称作“看得到的音乐”的舞蹈也从此成为她生命的亮色——她赖以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
2015年3月在波兰,一支《雀之灵》舞动了全场观众的心,当他们知道邰丽华听不到自己的掌声时,流下了伤心的泪。
邰丽华先后出访过20多个国家,在国内外演出数百场,以其“孔雀般的美丽、高洁与轻灵”征服了不同肤色的观众。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她领舞的群舞——千手观音,让几亿中国人从热闹中沉思、感动。 “其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我所领悟的生活真谛。”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若水的“孔雀仙子”、“观音姐姐”仍在孜孜以求地跳着人生这出大舞。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
张海迪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张海迪现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又做过几次手术,手术是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张海迪说:我最大的快乐是死亡。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有关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介绍
霍金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1963年,霍金21岁的人生发生了一悲一喜两个重大事件。这一年他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使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只剩下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最后连心肺功能也会丧失,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这一致命的打击几乎使霍金放弃了学业,但生日舞会上一个女孩的出现神奇地改变了一切,她就是霍金的第一任妻子简。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
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我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热爱生命励志的故事
杨玲出生于重庆,3岁时的一场大病,使她进入了无声世界。1980年,杨玲内调到上海,进入上海华生电器二厂工作,她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厂里先进,还获得了公司“职业道德标兵”称号。她的丈夫是她同一个单位的同事,也是聋哑人,夫妻俩住在普陀区新会路的一间老房子里。
1992年和1996年,杨玲和丈夫双双下岗,
夫妻俩下岗工资都只有280元,还要抚养一个上中学的儿子。作为一对残疾人夫妻,他们再就业非常困难,一家人陷入了困境,连儿子的学费也难以支付。1997年,在本报和东方广播电台的帮助下,杨玲一家得到了2000元的帮困金,解决了儿子的学费。上海万佳精细化工公司得知杨玲的境况后,录用她担任操作工,每月工资800元,杨玲克服了路途远、无法用语言交流的不便,很快掌握了操作技能。为多挣些钱,她还利用双休日为一户人家做家政服务。
去年,杨玲的儿子以高分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万佳公司获悉后送上1000元作为奖励,但好强的杨玲和丈夫推辞了。就在夫妻俩将儿子送上北去的列车,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个沉重的打击又降临了。杨玲突然感到视力模糊,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脑垂体瘤,她在本市一家大医院先后两次动了切除手术。就在她感到痛苦无望的时候,社会各界的关爱不断向杨玲涌来,华生电器二分厂、十二分厂的领导和工会干部送来了慰问金;普陀区残联的谢润芝多次来当她的手语翻译,以便和医生沟通;万佳公司的员工几次送来营养品;总经理俞智华更是将杨玲当作了自己的姐妹,不仅多次前去探望、送上慰问金,还派车接送她到外院会诊。在杨玲因病不能上班的时候,公司还每月发给她一半工资,缓解了她治病和儿子读书的经济压力。
然而,半年中两次手术没有治好杨玲的病,她的颅骨伤口不停地渗水,生命垂危。今年6月,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卢亦成得知杨玲的情况后,慨然接纳了她,并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卢主任医术高明,用药几天后,伤口就不渗水了。卢主任每天查房时,都用笔在纸上和杨玲交流,当他发现杨玲头部位置偏低时,就自己动手将床摇高,杨玲躺在床上含泪打着手语连连向他表示感谢。6月底,卢主任为杨玲动了第三次手术,切除了坏死的颅骨,把她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现在,杨玲脑门凹陷了一块,但她脸色红润,精神很好。她乐观地表示,社会的关爱给了她巨大的支持。而远在哈尔滨的儿子也时刻牵挂着母亲,当他知道母亲病情好转后,来信要家人代他向医生、万佳公司的俞总及那些关心母亲的人鞠躬,还说自己将来走向社会,一定也要做这样的人。
关于热爱生命的名人励志故事
霍金:轮椅上的勇士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着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着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着,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黄美廉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
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
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着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都会深深地被黄美廉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热爱生命的精神所感动。
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并非只有你是不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对待不幸。
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只看自己没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我们就会感到:其实我们很富有。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阿巴格:珍惜生命,不惧挫折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
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
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
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温馨提示: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着作。
热爱生命名人故事
阿巴格:珍惜生命,不惧挫折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
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
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
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热爱生命的中外名人故事
名人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名人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名人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名人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名人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名人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名人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名人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名人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名人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着作。
关于张海迪热爱生命的故事作文
生命是每个人的财富,生命是短暂的,是一去不复返的,人的一生就如白驹过隙,一旦过去就不会再来。残疾人联合会的主席张海迪的故事告诉我:时间不可倒转,让我们要热爱与珍惜自己的生命,要把握人生中的每分每秒。
我给大家讲两个热爱生命的故事吧!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庆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张海迪的这种热爱生命的精神令我震惊。
是什么东西促使着张海迪这样地热爱生命呢?想了很久,我也明白,直到我学习了杏林子的文章《生命生命》,我才懂得:其实这是要靠自己的。海迪阿姨曾说过“我要好好的活下去,不能只睡在床上等死,那一生就活的没有任何意义了,那样我这个人生下来有什么用呢?”
像张海迪一样乐观的人也有很多,像海伦凯勒等。马海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出生在辽宁抚顺一个贫困农家里,出生后不久就不明原因地四肢瘫痪了。医生曾断言他会夭折,但他一直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到现在。他用握不住麦克风的双手和无法走路的双腿,经营过小卖部、餐厅,开过钟表修理店和残疾人服务中心。他在坎坷中经营着自己的梦想:不但做了歌手,出版了自己的音乐专辑和自传,还游历全国,在他所经过的每个城市里举办慈善演唱会。2005年8月,37岁的轮椅歌手“君子”开始辗转全国各个城市。每到一处,他都会举行慈善演唱会,再将演唱会募得的善款捐给他在当地征集到的残疾儿童或者贫困大学生。杭州是他巡演的第62个城市。在杭州火车站旁的一家小旅社里,“君子”坐在轮椅上,他的眼神中不仅没有自卑和痛苦,而且还充满着坦率、坚定和淡然。迄今为止,通过慈善演唱会,他已经捐助了213个残疾孩子和贫困大学生。“我只想用自己的行动鼓励沉浸在自卑的泥潭中无法自拔的残疾朋友,告诉他们,我能做到的,你们也可以!”他的自传《我和我追逐的梦》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坚定的信念,你就应该对面前这座山说,请让开,那么它就会让开。”
拖着残疾的身体,马海军执着的追求生命的最高价值。健康的我,要怎样好好使用我的生命呢?是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要好好使用它,不会白白糟蹋它的!
热爱生命中外名人故事
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旷世奇才 贝多芬,国音乐家。生于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从小便显露出音乐才华。后来到波恩大学做旁听生,并去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正当贝多芬奋发向上的时候,一个巨大的不幸降临到他的头上…… 朵一种扰人的“嗡嗡”声攫住了贝多芬,当时他还只是一个26岁的青年。
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贝多芬已经受到乐坛的重视,他那动人的音乐清晰明亮,宛若初春大地的一抹新绿,虽然稚嫩,但却生机无限地在18世纪形式主义乐坛上铺展开来。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贝多芬只要把握住这个时机,就会把音乐向前推进一大步,在音乐史上掀开新的一页。
然而,这种无休止的“嗡嗡”声日夜缠绕着贝多芬,像一个魔鬼在光明的道路上洒满阴森的迷雾。透过这飘忽不定的迷雾,贝多芬看到了一个寂寞的无声世界,看到了自己最宝贵的不可缺少的财富——听觉已渐渐离他而去,消失在迷雾里。
作为一个音乐家,贝多芬十分清楚失去听觉意味着什么。他无法听清楚朋友们轻松的谈笑,美妙的乐音也变得模糊不清。贝多芬秘密地去看医生,尝试着用杏红油和香草油敷在他的耳中,他颤栗着把全部希望都放在医生的手中。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医生已经对治愈他的耳疾表示摇头。恐惧、痛苦、忧伤和愤怒充满了贝多芬那年轻的心灵。
在苦难中,贝多芬用尽他的整个心灵,对上苍,对万古不语的星空,悲愤地呐喊;“哦,上帝,上帝呀,往下看看不幸的贝多芬吧……”呐喊之后便是愤怒的诅咒,他诅咒大自然造物主加在他身上的不幸。 然而,贝多芬只能在无人的旷野中呐喊,只能撕扯着自己的头发诅咒,因为他害怕。
他没有勇气向人们宣告自己是聋子,没有勇气去迎接朋友们的同情安慰和憎恨他音乐创作的仇敌们的讥讽与嘲笑,贝多芬宁愿独自一人忍受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