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职业生涯规划
清华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讲义
职业生涯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每一个人,无论你是谁,经常会有这样一个问题萦绕在你的脑海里,那就是:"我该怎样提高我职业生涯中的成功水平呢?"我们现在能不能直接回答?这就好比,有一个人第一次来北京,打电话问你:"我已经到北京了,请问到清华大学怎么走?"这个问题能直接回答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反问:"你现在在哪里?"
"你现在在哪里"这就是对我现在的位置进行一个定位,也就是每个人,在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问题时,首先要思考我现在是谁?我现在有什么,我现在能干什么,然后再考虑别人需要什么,哪一部分的机会比较多,最后结合自己的价植观,这三个部分交叉重合的地方就锁定了我们的职业生涯。
现在我们先对我们目前的职业生涯的状况进行诊断,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座的切入点,在进行诊断时,我们要依据那些问题呢?今天我们的讲座有四个部分:
1、如何诊断自己的职业生涯
2、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人力资源,因为我们有一个观点:自己首先是自己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包括知识、经验、技能。
3、如何鉴别与瞄准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其实就是如何认识身边的环境
4、MPA如何规划与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
那么我们首先开始诊断我们的职业生涯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呢?我们先从成功中进行诊断,今天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我想一定都成功过,哪些成功给我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如果能清晰、准确的找到促使我们成功的因素,并把这些真正属于我们的因素发扬下去,我们将来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那么第一轮的问题,就从成功开始:
我最辉煌、最成功的是哪一段时间,辉煌、成功到什么程度
导致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其中外部因素是什么?内部因素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要把我们成功的因素找出来,但是这一点非常的难,比如你的成功有一百分,那么这一百分全部是由你的能力造成的吗?其中有没有一些外部的、偶然的因素?其实,这里面可能只有百分之六十是真正属于你自已的,其余百分之四十属于周围的环境和人。如果我们不把这部分因素剔除出来,那么我们就会真的认为这一百分的成功全部都属于自已,在这样一种思考模式里,我们会迷失自已,因为我们无意识的放大了自我。我们可以用一个寓言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农夫,一天干活干累了,躺在树下睡觉,突然一只兔子撞在树上,死了,农夫很高兴,带回家给吃掉了,第二天他又想吃兔子肉了,就想:"昨天我是怎么成功的呢?对了,是因为我躺在树下睡觉。"于是,他又找了一棵树,躺下睡觉去了,你们说,他能得到第二只兔子吗
其实每个人在面对成功时,都会或多或少的走入这个误区,我们要尽可能的把不属于自已的那部分成功因素剔除出去,因为剩下的那部分才是真正属于你,才是你能够控制的,是能让我们走向成功的因素。
我在北大,人大,清华讲课时,总会有学员对我说:"高老师,你这个课讲得真好。"我说:"其实,是我沾了人力资源这门课本身的光,比如,我今天讲的如果不是人力资源,而是财务,在座的人肯定不会感兴趣,因为你们都是老总,手底下有一批做财务的人,如果我讲的技术,也会有一半的人不感兴趣,但是我讲的是人力资源,百分之百的人都会感兴趣。"因为不管你是老总还是员工,只要是讲人的问题,我们都有体验。而我是用我的知识、我的思考来激活老总们的经验,我认为这是我成功的因素,而这门课本身带给大家的兴趣,我没有把它归于我,这样我就永远知道我的优势在那里。
按照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把成功因素中不属于我们的那部分剔除,留下来的就是我们下一步依靠的东西。那么接下来第二步,我们要考虑的是:
目前影响我进一步发展提高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造成这些瓶颈的因素有哪些?其中自身可控因素是什么
自身可控因素中,哪些是客观因素?哪些是主观因素
刚才我们讲到了人的思维的一个误区,就是凡是一讲到成功,我们在潜意识里会把它归于我们自己身上,一说到失败、问题、责任,我们会把他们归到他人的身上。这个思维方式,是限制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曾去一家公司做咨询,这家公司的销售业绩连续两年下滑,于是我们去给公司做诊断,谈了两三天后,我发现在这家公司里存在一种思维定式,如果这种思维定式去除不了的话,什么人力资源方案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征得老总的同意后,主持了各地销售经理的讨论会,那天一共到场了37个人,在会上,我说:"连续两年来,我们的销业绩连续下降,请你说出你那个地区销售业绩下降的两个因素。"他们每说出一个,我就写在黑板上,很快,黑板上写得满满的,写完后,我问:"各位,你们看看这一黑板的因素,你们有什么感想?"当时,在场的大多数人的面部表情都是麻木的,只有两个人的脸上有我期望的表情。我请他们回答,他们说:"我们发现,每一个人说的因素都离自己远远的。"我又随意找了一个人请他解释一下他的答案。他说:"我所负责的地区有五个大医院,这里面每一个医院的负责采购的人,都被我摆平了,只要我的货来了,他们优先买我的货,但是后来,当地的卫生局大宗物资搞政府采购,我的业绩就下降了,后来,其中的三个医院搞了竞争上岗,我摆平的哥们都下岗了,雪上加霜,我的业绩就一直下滑。"从客观上讲,这是导致他这个城市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我说:"没错,这是你业绩下滑的因素,但是两年后的今天,我问你的时候,你脑子里首先出现的还是这两个因素,表明你潜意识里,你一直受这两个因素的困扰。"
这就好比,冬天里穿皮衣,会很舒服,漂亮,但是如果你一直穿到五月份,就会不舒服了,埋怨老天爷怎么越来越热了,如果到七月份还穿,就会出问题了。这时,埋怨老天爷,还有用吗?其实,就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在客观环境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时,由于我们习惯已有的模式,就会固守成规,怨天尤人。实际上,我们与其埋怨环境,不如赶快把精力放到如何适应环境上去。比如你可以找个冷库或是脱掉皮衣,找冷库和脱皮衣比起天气变化来说,是自身可控的,正是可以把握住自身可控因素的人,才能迅速成功。所以我们要拿出百分之二十的精力去关注环境的变化,拿出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去关注在环境变化后,我们该怎么办。
那么自身可控因素中,哪些是客观因素?哪些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比起来,重要的区别就是,客观因素的改变,需要一段时间。那么我们能不能主观上把现有的素质调整一下,做一个整合呢?比如现在有一个杯子,杯子里有一半的水,请你描述一下,那么会有两个主要的答案,一些人认为是半满的,另一些认为是半空的。客观上看没什么区别,但是回答这两个答案的人思维模式和行动方式上存在很多的区别。回答半满的人,看到的是已有的资源,看到的是我有什么,我会什么,那么他下面的思路是如何用好它,因此他的行动多半是比较现实的,这是现实主义者;回答半空的人,看到的是我没有什么,我不会什么,因此他的行动会是占有,这种行为往往引向的是一条非常辛苦但是永远没有收获的道路。
比如很多领导属于半空型的,总是叫喊着缺少人才,但是现有的人才却总是埋怨没有人重用他们。这些领导或是老总把精力放在了到处寻找人才上去,把人才高价挖来后,就扔到杯子里,他的眼光又变成半空型了,又到处寻找人才了。由于是半空的理念,现有机构里的人员得不到利用。比如说在政府机关里,都是最优秀的一批人员进入政府,据我所知有一个政府某部招人的时候,录取的比例是70:1,而且报名是有种种条件限制的,所以,只要是报名的,就有两把刷子。但是一旦以这么高的比例录取进去后,面对却是一张报纸一杯茶。现在我们的政府机构改革关注的是机构如何合并、人员如何削减,但是实际上如何改革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如何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是政府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课题。
那么我们自己有没有这种半空的理念呢?我们身边有一些这样的人,有的人只有三个知识,却能卖出去二个半,有的人知识很渊博,有十个,却只能卖出去一个,还是低价格。我们拿出百分之二十的精力去关注半空的部分,用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去关注自己已经有什么,如果不懂这个道理,我们就会离成功远去。
有一个农夫,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家庭很幸福,一天从地里挖出来了一个金佛,专家鉴定说:"这是纯金的,很值钱。"然后无意间说了一句:"看这个金佛的姿势,像是十八罗汉中的一个。"没想到就是这无意识的一句话,改变了这个农夫一生的命运。农夫回家后,兴奋的把佛像埋在床下。第二天就出去去地里挖那十七个金佛,第一天,没挖到,很失望,第二天,第三天还是没挖到,持续挖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三年,五年,三十年后也没找到第二个金佛,这个农夫从找到第一个金佛后,一天也没有快乐过,天天失望。临死前,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儿子呀,咱们东南角那块地儿还没挖呢,你再去挖吧!"说完就死掉了,穷困潦倒一生。
我不知大家听到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我听到这个故事时,是九七年,我八五年大学毕业,一直在大学教书,与我的同学相比,我觉得自已很失败。因为他们都发财了,当时我就想我得去挣钱,九二年就去办了一个仿瓷涂料公司,九二年到九六年,我干了四年,累得半死,还没挣到钱,后来,我想从政当官,也没有成功,我还想过出国,但是一打开书,单词都不认识我了,所以九七年是我最迷茫的时候。当时我看到这个故事,第一个反应就是,我是不是那个农夫?我是不是家里有一个金佛?我是不是正在找那十七个金佛?于是我就果断的把涂料厂卖掉,在家呆了半年,就想我有什么东西是我的那个金佛。我想到每次我只要给企业讲人的管理的时候,他们特别感兴趣,然后我就静下心来开始看书,去企业调研,对人的管理这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到了九八年,我就已经有了一套东西,以"山东省人本管理顾问有限责任公司"的名义给企业做顾问,很多企业很喜欢我这套东西,九九年,我做了五个企业的顾问,到了二000年,我觉得这样不行,就到了清华大学做访问学者来了。我的东西让专家一看,他们认为虽然有价值,但是理论基础不够。所以我又用了一年的时间完善我的理论。2001年我就把它做成了光盘,后来我的光盘辗转到了清华大学企业合作委员会总裁班的负责人手里的,他看了以后,就请我到总裁班来讲课。我很高兴的就来了,因为这符合我职业生涯的方向。然后就到了北大,人大,现在我可以说我第一阶段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我已经全部达到。基础是什么,基础是我找到了我的金佛。
那么怎么去寻找自己的金佛?就在那些导致自己曾经成功的可控因素里。在你寻找金佛的过程中,要有"舍",要想做到舍,就要有己的目标,不受外界的影响。内部的可控因素找到后,就要想,现在,这些因素我还具备吗?怎样才能使成功因素持续下去?同时,影响我自身发展的还有一些自身的可控因素,这些因素里那些必须由领导者主持或参与才能控制或改变?哪些因素自己就可以控制或改变?哪些现在就可以改变?哪些需要创造条件才能改变?需要创造什么条件?由谁创造条件?从现在做起我应该做什么,确立出自已的方向后,就可以马上订出自已的行动计划来。这个计划可以不伟大,就写我脚下第一步怎么走。有了远期的目标,有了近期的目标,早晚会走向成功。这是我们的自我诊断。
有了自我的诊断后,知道自已有什么,缺什么,那么怎么管理这些人力资源呢?怎么用它呢?每一个都是自已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这个观念非常重要,你做为自已人力资源的第一管理人,要该获取的获取,该整合的整合,该控制的控制,该开发的开发。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能力分为四部分。第一,是我有这个能力,自己也知道有,也正在发挥作用。请注意,有没有和知道不知道是两回事。第二是我有,自己也知道有,但是因各种原因,没有发挥作用。第三是我有,但是自己不知道。
有人曾问过我:"老师您参加过成功心理训练吗?他们都承诺,只要参加,能力就能提高百分之三十,这事您相信吗?"我说:"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我给你讲个故事吧。"马戏团里有一只大象,每次表演的时候,都能举起很重的木桩。每次表演完了,老板都把它带到后院拴在一个小木桩上。那个小木桩很小,大象只要轻轻一挣就能挣开,但是它却不挣。因为这头大象小时候就被拴在这个木桩上,那时候因为小,怎么挣也挣不开,而且每挣一次,老板都会打它。逐渐的,它就不再挣了,等到它大了,有足够的力气能挣脱木桩时,它却丧失了挣脱它的想法。再后来,大象也有了子孙。当它的小孙子被拴在木桩上挣扎的时候,大象就对它说:'傻孙子,别挣了,没看见奶奶吗?'小象也就不挣了,整个大象家族都被拴在了木桩上,不再去想怎么去挣脱它了,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了。但是有一天,有一头野象闯进来了。说:"你们怎么不挣脱木桩呀,去外面闯荡一下呀,很好挣脱的!"结果大象家族都不信。野象没办法,就对他们说:"我会施魔法,你们的力气就能瞬间增长数倍。就能挣脱木桩了。"大象相信了,果然把木桩给挣脱了。其实,这个"木桩"早就根植到了大象家族的意识中,思想中,和观念中去了。其实每个人心目里,都有一批这样的木桩。比如说我,我在办公司前,也没想到自己有那么能吃苦。我也从没想到,有一天我能到处讲学。成功学训练不是给我们增加能力,而是让我们认识到自己还没认识到的能力。这些能力本来我们就有,但是都被压抑住了,它只是把压抑住我们的东西给剥开。
第四就是我应该有,但是还没有的能力。这一部分就要花时间去学。
现在有这样一个模型,能更能帮助我们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能力。对于我们有且自己也能意识到的能力。我们重点考虑:是否已经使用?使用方向如何?与目标一致吗
对于自己没有,但是自己以为有的能力,注意:一旦我们有了这种错觉,我们的成功也很危险。因为你把我们前面讲到的一百分成功中的百分之四十的外部因素归于你自己,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了。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是因为这样惨败的,在国家政策不健全的时候,他们抓住了机会,成功了,他们就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企业家了。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赌博的成份在里面,等到国家的法制健全了,靠这个肯定是要惨败的。比如:三株的总裁张强曾谈到过他们的教训。一开始他们成功是按照家族企业的方式运作,做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就失控了。他们当时打了一个广告"有人的地方就要有三株",要每一个乡镇都要有他们的销售人员,有一段时间三株真做到了,但是由于没有这种控制能力,很快就惨败了。其实他的成功归因于较早的进入了保健品这个行业。但是后期的控制能力没有,如果事业要是建立在你以为有,但是没有的能力基础之上,就很危险了。那么如何判断呢?要对自已的成功和失败进行诊断,发现自已有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这和企业的战略是一样的,首先要确定自已不能做什么,不愿做什么,然后才看剩下的事我能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社会需要我做什么。
对于实际上有,但是自己不知道的能力,那么如何发现自已的这部分能力呢?只能在实践中去寻找,很多事不妨去做一下,不要毕业后用自已的事业生涯中的几年去做,读书的时间最合适。我让我的学生在校期间要接触30个企业,其中要有三个企业要深入进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把自已的理论在实践中矫正过。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认识到自已能做什么。当然如果你年纪够轻的话,就业的时候,不要一个职业定终生。但是这种做法有成本,这就要看你有没有一个远期的目标。如果你没有这个的话,就要稳妥一些,按照既定的模式来走。
我们发现,学校里的班干部成长的就要比一般的同学要快,因为他每天都要筹划很多事,如果你不是,也不要沮丧,因为你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虚拟,比如班里发生了一件事,你就可以想如果你是班长会怎么处理。然后通过与现实中别人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知道什么方式更好。
那么对于实际上和意识上都没有的能力怎么办呢?那就要把目标锁定在:我的职业生涯需不需要它?如果需要,那就学,如果不需要,还要看社会、组织是否需要,如果职业生涯不需要,但是社会非常需要,我们就要反过来修改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进行完这些分析之后,接下来,我们看看MPA该如何瞄准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呢?也就是说:组织对人力资源在那几个方面有需求呢?我们先了解一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其实一共有五方面:
第一,获取:解决人力资源的从无到有问题;
第二,整合:解决人力资源的从外到内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时我们发现人虽然到了企业来了,但是并不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把这种人聘来,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要从专业、制度、文化和理念三个方面注意整合。
第三:保持与激励:解决人力资源行为动力问题;比如:他会这样来激励我,我该如何做来迎合他,从而得到重用
第四:控制与调整:解决人力资源行为方向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当一个组织在对我进行管理时,我如何调整我的行为方向来保证我的职业生涯是成长向上的。
第五:规划与开发:解决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开发问题
将来不管你去任何一个组织,它都是从这五个方面对你进行管理的,我们了解了这样五个方面后,该如何根据对方对我们的管理,做出自己的应对措施呢?这就是我们职业生涯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了解的对方的需求。
任何企业和组织都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雇用员工?雇用任何一个人都是为了得到他的能力,而员工愿意到这个组织来是因为组织可以给他报酬。这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在这种相互利用关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什么人会在组织中得到重用
一般来讲,用自己所拥有的素质和岗位要求的素质相比,如果达到了岗位的要求,那就是素质强,其次算素质低,这样就把员工分为了两类,另外再按积极性大小把员工分为两类,这样的话,只有素质强和积极性高的员工才能得到重用。
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经理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说:"我们聘用了一个售后技术服务人员,业界都对他的技术很推崇,我们公司一般人员的月工资为四千,他向我们老总要求的是月工资八千,我们给了他六千,但是聘用他一年以来,他并没有展示出与他的工资水平相符的工作水准。结果老总就让我要么给他降工资,要么让他走人,但是当我把这个意思和他的部门经理谈的时候,他的部门经理说,这个人的业务水平的确很高,但是因为公司给他的报酬没有达到他的期望,他就没有尽力。"
这个员工可能这样认为:"我有八千元的能力,却只能拿到了六千,所以我就不好好工作。"但是老板却只会从你的工作业绩和绩效上来判断,他会认为:"你连六千元的能力都没有,我凭什么给你八千元,我还要给你降呢!"
我觉得这个员工的做法并不好,如果是我,我就会这样做,比如老板给了我三个工作,我就尽力把它做好,向老板展示我的能力,但是如果再给我工作,我可能就会找其他理由不再努力工作。但是这只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表示抗议的一种方法。不能轻易使用。因为每个老板都喜欢重用素质高,积极性也高的人,一时没有把你提高到你应有的岗位,是因为有很多因素的制约,你的任务就是帮助老板把这些因素化解掉,这才是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
对于素质高,但是积极性差的人,要想如何把他重点激励起来,对于素质低,积极性也低的人,只有把他淘汰,对于那些素质低但是积极性高的人,我们一般想的是培训,但这恰恰是个误区,首先要想的应该是:是不是把他放在了合适的岗位上?也就是说,应该首先要调整岗位。这一点企业做的好一些,但是却是机关事业部门的弱项,因为它内部的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做的不到位。如果调整完了还不行的话,只有进行培训。
另外,企业的员工还可以按照是否适应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分类,分为适应和不适应两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企业中主流的核心价值和观念。企业重用的是素质高,文化适应性强的人。所以,做为企业的员工应该研究透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按这个来调整你的行为,不要让企业感觉到你是这个企业文化的异类分子。对于素质低,适应性差的人,是肯定会被淘汰的,对于素质低,适应性强的人,应该进行调整和培训。最麻烦的就是素质高,但是适应性差的人。对于这种人的使用,一般来说,如果企业的领导者能够驾驭的了的话,就慎重使用,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有监督。如果不能驾驭,那只能忍痛割爱不予使用。这就是很多员工老是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却老是得不到重用的原因。
人的动力分为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自我动力是指一切为了自己,在自我动力下人的行为是自私的,另外,人还受超我动力的支配,这时人的行为是无私的。任何一种制度激励的都是人的自我动力。对超我动力的激励,要通过价值观念,理念,精神这些东西。因此我们得到了这样一种管理模式:在人的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共同作用下,人的行为指向的是企业的目标。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激励的是人的自我动力,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激励的是人的超我动力,这两个体系合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来运作。
一个企业如果把理念和制度把握好的时候,这两个动力均衡发展,企业员工行为指向的是企业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整合目标。如果企业完全是用制度来激励员工,就会变成自我比较大,超我比较小的倾向,员工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不被惩罚,如何多被奖励一些,这样企业的目标想的就会少了,这样就出现了"富了和尚穷了庙"。反过来,如果企业一贯强调"大公无私",就会出现"穷了和尚富了庙"。任何一个企业对于员工的行为管理都是使员工行为方向指向企业目标和使员工行为动力足够大。任何一个组织对我们的管理都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那么我们该如何办呢
大家看这个模型,这是人本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模型,(见PPT第22页"人本管理坐标第二")企业所有的制度都是保证员工向上走的。向上走到何种程度自己可以决定,但是一旦你的行为落到企业的底线以下,就不行了。一般来讲企业的底线有两个,一个是利益的底线,这其中又包括任务的底线和规范的底线。所以一定要了解企业在那些方面有底线性的规定。并且要保证自己的行为不能落到底线以下,这是很重要的。这样一来就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底线以上,我们称之为"上不封顶,下有保底"。另一方面,企业还有一个文化的底线,上面是企业提倡的,下面是企业禁止的(见PPT第23页:"上不封顶,下有保底"的行为空间)。
软件专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前言:
大一已经结束了,不得不深思一个现实问题—未来的职业,未来的自己。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日新月异的社会,历史的潮流中必然要席卷一部分未能激流勇进之人,而我,作为一名软件专业的本科生,身处于信息时代,更要清楚地审视自己,审时度势,正确理智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与潜力,做好人生的规划,起码对自己的职业方面有自己的目标与追求。
二、自我认知
1.个人特点:我是一个有耐心有责任感,做事认真,谨慎,具有刻苦钻研的品质,总体而言是个稳重的人。通过在搜狐网上做的心理测试,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特点,很适合做技术人员,但同时这也验证了我的不足,即更注重处理事情,而在人际交流方面缺乏锻炼。就兴趣而言,我更倾向于阅读各类书籍,因为我认为一个高素质人才,必然是一个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人来。
2.兴趣广泛,关注民生、关注文化领域
我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一切事物的有兴趣,特别关注社会人生百态并热衷于对导致各种现象产生的不同因素的探究。喜欢了解不同的思想,喜欢针对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人文思潮作研究,搜集并研究各种心理学或社会学理论、舆论领袖言论,研究不同划分方式导致的群体特征表现差异和需求差异。
3.职业能力:我本人对逻辑推理的能力相对比较强,而信息分析能力也不错的,比较喜欢对复杂的事务进行思考,工作认真、负责。但是,偶尔有时想法过于复杂以至于较难与别人交流和让别人理解。所以,就我目标职业—软件工程师,而言,这方面的职业能力我是相当具备的,逻辑性强,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不过,必须提升自己的是,要加强与别人的交流,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必须逐步培养与他人的协调沟通能力。
4.职业价值观:希望回报社会,追求社会认同和能力表现机会
在决定做某件事情前,我总是考虑对社会、他人的影响,极力避免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平时,我也乐于为身边的人提供方便,希望自己小小付出都能给别人带来方便,享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觉。但我并不是大公无私的人,乐于付出的同时又很渴望付出能得到认同。我所追求的认同不是物质上的,而是一种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评价。做了有意义的事后,我会满心欢喜,如果在得到别人的认同(哪怕是一个微笑),就会大受鼓舞,表现得更热衷此事。我也喜欢竞争,因为公平的竞争可以展现能力并以此获得认同;喜欢挑战难度,享受考努力获得成功的过程。当我认定某件事是有意义的、受认同的或是有挑战性的,我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三、职业认识:
1.社会整体就业趋势:自2003年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第一年,全国共有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67万人,增幅达到46.2%。2004年,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达到280余万人,就业形势颇为严峻。时至今日,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暴涨。再加之信息步伐的加快,技术化的不断更新,人力资源不免过剩,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相对于此,就业的人更多,这批知识分子,刚刚出道,满怀稚气,导致了后续大学生的就业难。
2.我的目标职业的现状及前景,行业需求:市场调研统计,我国软件出口规模达到215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在中国十大it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就业前景十分乐观。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软件人才需求达到20万,并且以每年20%左右速度增长,而高效计算机软件毕业生人才还比较缺乏,对于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更是极度短缺。总之,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软件高级人才的相对短缺是制约我国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
3.我的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环境与典型生活方式、待遇::
(1):工作内容—软件的分析开始,与客户沟通,设计流程、设计数据库、编程,写数据字典、操作文档,现在开发软件。
(2):工作环境与生活方式:
在美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条件相对舒适。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显示,2008年,绝大部分软件工程师每星期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但有百分之十五的工程师每星期工时超过50小时。可见软件工程师工作环境的舒适程度,在国内情况也是差不多。作为一名出色的软件专业人才,可以在国内外企业中享有此待遇。不过,如果能力方面不太突出,可能面临“青春饭”的下场。
(3):待遇—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师待遇城市之间差异比较大,一级城市(如深圳,上海,南京等)初到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待遇在4000-9000之间,内地其他省会的城市一般在2000-6000之间。不过就国内外这一行业的差异来看,我们国内更倾向于一种青春饭,主要是因为我国国内民营企业倾向于走技术路线,但是因为软件隶属于信息行业,总体而言,是一种更新十分快的行业。所以,一代带新人的成长,对于老一辈革命家而言,无一不是一种巨大的冲击,这时候的策略就是从技术管理行业转向咨询顾问,就能有效的应对人流的冲击。
4.自我进入途径:首先,须掌握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外,重点学习国际软件工业界最新的软件开发设计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方法,能熟练使用国际软件工业界最新的流行软件工具,例如Co公司的软件测试工具QAload,DevPartner,Vantiage,Mercury公司的LoadRuner,IBM公司的Rational系列,我必须在大学四年里进行有关深入了解,从而进行高质量地开发大中型软件项目。然后,具有熟练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写作的能力。可在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软件(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文化娱乐产品和控制系统等)开发的需求调查、编码、测试、维护、营销售后服务及软件生产管理工作。因为,国外在软件方面发展的很不错,我必须学好外语,这样才能更好的借鉴对方的长处,容纳到自己的技书领域上来。
四:职业决策
1.分析自我挑战与策略:“既然选择,就要风雨兼程”—这是我的理念。可以说,现在我没有资本,还没有相应的能力,但是,我至少选择了这个目标,我就会用心经营我梦想的种子。如今,面临的挑战有:其一,所需资料的探寻,这就要深度挖掘图书馆的资源。像社科书库,科技书库,这里面记载的是经典的理论知识,对于自身而言,必须充分利用图书馆这宝贵的资源,扎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其二,书毕竟只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认为,想要坚持下去,就必须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比如像马克·扎克伯格这种新一代信息行业的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或是马云的有关语录等等,只有保持一种对目标行业的热情,才能汲取奋进与探索的力量。必须充分利用图书馆这宝贵的资源,扎实自己的理论基础。
2.备选目标职业的分析:软件工程师是一门火热并且要求极高的行业。所以,在自己奋进努力的同时,也要联想到失败的风险,也要为自己谋划一个备选目标。我定的是营销产业,即推广有关软件。依我之见,如果自己未能在软件工程师那儿容有一席之地,那说明自己在技术、经验方面积累不到位,这时候便要以推销别人的软件产品,通过对他们高端软件技术知识方面的了解,来提升自己,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因为在国内外,这种尖端技术更新特别迅速,所以很可能,这一代的软件工程师在下一次潮流冲击中被洗刷掉,这时候,我这个推销员可能可以兼当顾问,因为在不断地营销锻炼中,自己可以总结出一件新的软件产品可以在市场中运营多久,市场动态,产品更新期,以及人们的潮流趋向,从而引导这一批人转向营销管理类行业。
四:计划与路径:
1.近期目标—范围:现在至大二上半学期。计划:切实学好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操作系统、与实现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安全等课程;每天当有空课的时候,到机房浏览15分钟行业新闻,如果太忙的话,可以到临睡时,用手机浏览一下相关网页;每月到图书馆借一本有关专业方面书籍及一本有关管理类书籍。总之,这时候,更偏向于理论知识,要切实巩固自己的理论基础。
2.中期目标—范围:大二下半学期至大三下半学期。计划:这一阶段,会买一个本,集中锻炼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此同时,会有实习阶段,在选择实习单位时要慎重,谨慎,并及时与领导沟通,明白公司最新运营情况及所面临的问题,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加强合作协调能力。
3.长期目标—范围:大四。计划:在大学即将结束时,这一阶段弥足珍贵。这一阶段,需要培养的是更清楚地了解想要就职的企业内部情况,比如人才管理理念,该企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培养面试技巧,多方面提升自己。
五:自我审查及调整:标准—“丰碑无语,行胜于言。”
毕竟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我的职业规划也只是一种暂时的设想。“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做出一定的调整。
1.在最近的计划中,如果没有实现每月看一定的相关书籍,那么我会利用周六日时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计划。
2.若“考研风波”席卷整个社会,以致本科生无法找到满足基本保障的工作,那么我可能也会选择考研,然后进一步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一旦考研失败,我必须在保证业务成绩的前提下进行媒介经营与管理方向的进修,难度有所增加。
六、退休后
我会争取在55岁前退休,在我余下的生命里总结归纳我在媒体领域的经验、看法,供后来者借鉴。这是我的另一次职业探索期,我会继续关注媒体事业发展,以加入媒体协会组织、到高校开讲座、担任媒体顾问等等形式,以继续为媒体事业奉献余光、余热为目标。
职业生涯的变数
社会总是变化发展,人的价值观、理想与职业目标也可能随之改变。而在职业生涯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产生规划时未能预知的情况,我所能做到的是尽量以能力提升作为每一阶段的目标达成标准而不是具体职位,是明确自己在每一阶段的任务,以能力作后盾迎接不同的挑战。最大限度的根据已知条件推理、规划未知状态并保证不断的更新,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保持其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七、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规划、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规划,周而复始。规划不是为了便于日后按图索骥,而是不断地反思与再认识,终生前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前言
不少人都以前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好处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没有方向,不明白自己走向何方。
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能明确奋斗方向,犹如海洋中的灯塔,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走向成功。
二、好处及自我分析
有了成功的目标。明确自己人生的大目标,对把握好目标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认真策划人生每一步。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千真万确。对自己做的或将要做的事没有任何准备,就是在为失败做准备。
(1)学历目标:大专毕业(以后有必要了还有要"充电"。
(2)经济目标:年薪25万
(3)方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建立自己的公司(生化)
三、大学三年规划
1.职业目标:(20xx——20xx年)
(1)职务目标:先从学生会干,勤工俭学,逐步了解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2)潜力目标: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其他方应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3)经济目标:在校期间兼职,年收入1万元左右。
一年级:为试探期和定向期:首先要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主角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个性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期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潜力,在职业认识方面能够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状况;用心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在学习方面,要巩固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潜力的培养,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要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潜力。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应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但不要盲目地参加。在定向期,应思考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透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潜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职责感,主动性和受挫潜力,并开始有选取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
二年级:为准备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地透过职业技能鉴定。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上。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确定自己是否要升本或考研。要用心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和创造性;用心常识并加入校友网络,了解往年的求职状况。
三年级:为分化期(冲刺就业):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两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用心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用心利用学校带给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可大胆提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和创造性。另外,要重视实习机会,透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目标分解与目标组合(大学三年)
1、目标分解:目标可分解成两个大的目标——一个是顺利毕业,一个是成为一个有一家公司的生化方面的技术人员。
对于第一个目标,又可分解为把专业课学好和把选修课学好,以便修完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接下来,还能够细分:在专业课程中,如何学好每一门课程(精通一两门自己喜欢的课,如有机化学);在选修课程中,需要选取哪些课程,如何学好。
对于第二目标,又可分解为接触社会阶段,了解市场阶段、熟悉公司运营阶段。接下来,还能够细分:在接触社会阶段,要采用什么办法,和哪些公司持续联系.如何锻炼自己。
2、目标组合:顺利毕业的前提是学好专业课程,而专业课程的学习则对职业目标(成为一个有一家公司的生化方面的技术人员)有促进作用。
3、自身现状
英语水平能够,能流利沟通;生化专业扎实,略通经贸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潜力;思维敏捷,表达较流畅;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潜力;有很强的学习潜力。很有热情为自己的将来奋斗。
五、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潜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个性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不这样认为。在30岁之前有自己的家庭就能够了。
六、对大学生就业规划的认识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十分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持续立于不败之地,务必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超多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处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职业锚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取。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必须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已经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按目前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来看,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共需要软件开发人员两到三万人,其中急需三类人才: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即软件工程师;第三类是熟练的程序员,即软件蓝领。而现在中专生的我们学到的知识,我们是属于哪一类的人才呢?社会在进步,人才济济,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现实生活中,本科生输给中职生的例子不是没有,一位招聘经理曾说过:"很多时候,学历在实践中已不是重点。如何用最小的劲做最大的事才是用人单位关心的。"可见,中职生不断"武装"自己,增加实践经验才是正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现在的我们中专生,不应该气馁,从现在开始我们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规划、设计一下,从而走向成功!
要想设计出好的人生规划图,第一就应该学会确定目标;
所谓确定目标就是:现在的我们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两者选择,第一,继续就读;第二,接受学校的安排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目前,我们更应该确定自己的目标,选定自己的人生道路!
职业生涯规划书
1、学习生活规划
在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计算机以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英语更上让我们无处不体会到它的重要,因此,在大学的学习规划上,我将这两科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在学习的同时,还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大学一年级:了解大学年活,了解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景,了解大学期间应该掌握的技能以及以后就业所需要的证书。
大学二年级: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计算机应用2级考试;熟悉掌握专业课知识。
大学三年级:着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同时极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尽量多体验兼职,积累工作经验,
大学四年级: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
2、近十五年的目标
2017-2020年: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
2021-2027年:贮备资金,积累经验;
2028年:了解市场行情;
2029年:筹划资金,办理相关的手续,准备建立公司;
2030年:拥有自己的公司
3、求职计划
(1)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是一个公司招聘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期间,拿到相关的证书。
(2)公司招聘人才看的不仅是文凭和证书,更多的是注重的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同时,还在注重的是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3)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经验的缺乏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要想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就要在变方面占优势才行,所以,我们还要在大学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兼职来实现,但在其过程中,要懂得总结经验。
(4)一定要在大四之前把简历制好,留下更多的的时间来找工作。
(5)要时刻关注招聘信息,积级参加招聘活动,在公司选择我们的同时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
职业生涯规划书
前言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已走到20岁的年轮边界。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当代大学生,面对电子技术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状,我不由得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社会里,我究竟该扮演如何一个角色呢?生命就如一张白纸,生命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人活着不应该庸庸碌碌,要有理想,有勇气,有追求梦想的毅力与恒心。大学是人生中最灿烂美好的年华。为了不虚度光阴,为了不使以后自己为这四年的碌碌无为而后悔,为了不让自己被现在这安逸的生活冲昏了头脑,所以,我决定,以冷静的头脑,高度的热情,为这四年的大学仅剩下三年的生活做一个全面的规划。
一、自我分析
(一)气质
根据不同指标可以把气质分成不同种类,据我自己测试,我的气质如下:沉着冷静,稳重踏实,忍让坚强,细腻深刻,有耐性,生活有规律,但有时会烦躁、冲动,多愁善感。我是一个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所以我从小就学会坚强独立,任何自己做得到的能够解决的事情都尽量自己去做,很少会要求别人何如做。但也许因为来自农村的原因,各方面能力都所欠缺,知识、视野等不如许多同学,心里时不时会自卑一下,有时候也会多愁善感了一下,有点容易受身边好友影响情绪。但我知道,自卑自怜并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是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
(二)性格
我是一个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我觉得这个蛮准的,对我来说,“安定”和“踏实”是最重要的。我的性格是稍微内向的,与人交往时常常容易表现出害羞和胆怯,这种性格让人感到亲切,所以大家对我都比较信任。可是,正是这种性格,使我很难对别人开口说“不”,不知道这个是件好事还是坏事。我比较喜欢独立思考,我不喜欢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直接去问别人,喜欢自己去钻研,等自己解决了这个难题,心中就会有巨大的成就感,很兴奋,很喜欢这种感觉。自己有自己的主见,不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但我又不会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别人身上,因此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喜欢我。
(三)兴趣爱好
我愿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喜欢帮助同学,当身边的同学朋友遇到困难的是时候,我会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尽量给他们可行性的建议或意见。喜欢和他们合作,一起合作完成任务,我会觉得很开心。喜欢关心他们的幸福,看到他们幸福开心,我会打心眼里快乐。喜欢运动,平时较喜欢打兵乓球等各种球类,平时会跟同学去打打球;又喜欢安静,安静时候我能一天都不开口说话。喜欢到图书馆看看书,看书是我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四)能力
我觉得,我在自学和洞察方面比较强。我比较喜欢自学,喜欢独立思考,去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也能处理得比较好。我喜欢交朋友,课余时间就会一起聊天、逛街。但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我对自己就不怎么满意了,由于语文不怎么好,总觉得自己比较缺乏词,有时候跟同学朋友聊天打闹时会词穷。有自己的看法,但很少会表达出来。在思维方面还是不够创新,应该说思维不够发散吧,想法比较传统,又是较难接受一些新生事物或文化,如非主流文化我就不怎么喜欢。思维这方面还是得训练多训练一下。
二、职业认知
(一)内部环境分析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爸妈都是农民,没有任何社会背景,一切都得靠自己。他们教会我一辈子的财富是:真诚、感恩、脚踏实地、坚强独立。爸妈的工作勉强能支付我读大学的学杂费,我能安心学习。但是要是读研的话,恐怕不行了,所以我比较倾向与毕业后就业。如果考研的话真的一切都靠我自己了。纵观目前就业难的形式,有许多因素,以下是主观因素的几个原因:
1、部门毕业生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但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也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
2、相反地,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
(二)外部环境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具有较宽适应领域的专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撑学科,也是当前需求量大、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之一。电子信息工程的培养目标是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及处理论和知识,能从事信息处理与传输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具备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知识创新能力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它侧重于信息处理的工程应用,主要学习电子工程、信息工程、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设计方法,包括信息的获取与处理、通信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工程应用训练过程,非常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理论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是很好的,但为什么许多大学生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依我调查,外部环境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今,我国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2、我国就业结构不平衡。东部以及沿海地区人才供过于求,而中西部地区人才却供不过于求。
3、大学教育发展比较缓慢,远远没有跟上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4、虽然市场需求量大,但是很多企业都要求一两年以上的经验,这样把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
5、近年来的金融危机也对我国的就业问题产生极大的影响。
但是近年来国家应社会的需求,出台了培养职业技师的政策。许多高校设置了职教师资班。如今我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是职师班,这样给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就业选择。同时解决职教的紧缺,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三)对职业认知的小总结
客观原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可是,我们却能针对主观因素找出自己的不足,使就业问题对我们的影响小之又小。我认为:1、作为学生,做重要的还是把学业放在第一位,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2、多参加学校举行的实践活动还有暑期实习,锻炼自己,增加经验。
3、客观估量自己,以致在找工作时不会眼高手低。
4、在大学四年里,认真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明确自己的目标,使自己在做任何事情更加有动力。
三、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大学生的毕业后的去向是与其大学学业联系在一起的。表面上大学生的就业是在大四解决的,其实不然,就业是我们整个大学都要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在时间上是大四时离得比较近而已。
对于我自己而言,在就业、读研、留学、创业方面,我比较倾向于就业。目前就读的是电子信息工程(职师),因此我的人生目标为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同时创立一个品牌教育网站,或者在电子设计和编程方面有所建树
(一) 大二
1、学业规划目标
(1)学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1)认真学习,努力争取奖学金
(2)对英语不能松懈,争取过上学期过了英语四级,下学期过了英语六级
(3)争取通过普通话考核,和计算机二级考试
(4)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学好专业知识
(5)选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增加知识的积累
(6)规划职业生涯,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7)图书馆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尽量多去图书馆,充实自己
2、生活成长规划
(1)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并坚持下去
(2)要合理分配自己的财务,做好计划,增强自制能力
(3)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较高的思想觉悟,争取早日入党
(4)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如何做成功的人
(5)要有雄心,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
(6)在学习和娱乐之间要合理安排,“劳逸结合
3、社会活动规划
(1)学着自己去交流,交更多的朋友
(2)多去参加社团,积累社交能力
(3)在组织能力方面要加强锻炼,可通过竞选班干部等
(4)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调查
(5)可以走出校园锻炼自己,比如家教、义工等
(6)抓住每一次上讲台的机会,训练胆量、口才与能力
(二) 大三
1、学业规划目标
(1)能写一些专业文章,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
(2)学着去写一些简历、求职信
(3)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4)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且积极去尝试
2、生活成长规划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2)能自我调理心理,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心理
(3)认知自己的兴趣,并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4)学着并提高自己的交际技巧,与他人能更好地沟通与交流
3、社会活动规划
(1)可以去企业参加实训,尤其是有关本专业的工作,为本专业提供目标
(2)了解本准也的知识与技能,积累经验
(三) 大四
1、学业规划目标
(1)对前三年的学习做一个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去改善
(2)完成毕业考试和相关的论文
2、 生活成长规划
(1)了解职业人这个概念,为自己即将而来的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2)要有一个有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3)了解学校的一些办公流程
3、 社会活动规划
认真参加企业的见习和实习,还有到学校的实习要严肃对待,学会做一个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实习老师,为即将而来的就业积累经验,也可以学到一些课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技能,也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改革意见。
四、实施方案,修正评估
由于我是大一的学生,刚踏进大学的校门,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有所获也有遗憾,时间匆匆而过,未能及时做好规划,因此大一的第一个学期不做修正评估。希望从下个学期能力顺利往规划走。
五、总结
大学时代,是职业规划正当时。因此,我们大学生应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好从我们步入大学校园就开始。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的兴趣,制定好职业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大学期间不断评估与修正,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一个人想获得人生的成功,没有规划是不行的,没有目标将会荒废一生。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做好规划。当然,仅仅有规划是不够的,日后的付出与坚持才是最重要的。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此后我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评估和反馈,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