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论文
心理健康主题征文
初升的太阳在黑暗中缓缓现身的那刻,注定的是光明的到来,世界明亮,万物复苏,这就是暖暖阳光的力量!
—题记
时光流逝,留下的是印刻在生活中的经历。嘈杂的闹市,或许有时让你无法平静于心;关系复杂的小校园,或许是人生人际关系的新开始;激烈的就业竞争,或许让你没有了方向感;错综复杂的生活琐事,或许令你头晕脑胀;恋爱与学业及校园活动的纠结选择,或许让你顾此失彼,一系列主观与客观情况让内心柔弱的你一时间无法应对而辗转反侧,自问道:这便是大学生活吗
我不能说这便是大学生活,但这却是目前广泛大学生的普遍心理。俗语说:“大学便是个小型社会”,不错,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是半个独立的成年人,在自己安排学业与生活的同时,我们还要交际各样类型的人,这便是人际圈的交际沟通,看似简单的人类语言交流,却存在很多阻碍。对于内向的人,交际沟通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害怕与他人沟通,恐惧,怯懦,甚至是自卑的心理很容易充斥了内向大学生的内心;而对于外向的人,交际沟通却是一项锻炼自己的可实践方法,他们认为与不同人的交流是思想的交流,是口才的锻炼,更是一种消除误会,增进人与人情感的捷径。
大学生的心理较容易被重重复杂而纷扰的社会所影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消磨了他们的意念;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让他们对爱有了偏激的理解;独立与依赖的内心,让他们似乎变的懒惰,竞争与求稳的选择让他们暗淡了对理想灼热的欲望心理健康征文:暖暖阳光的力量心理健康征文:暖暖阳光的力量。这些是十分危险的,心理问题让马加爵事件发生了,震惊了所有人;清华学生投毒害舍友,致使花季年华的少女终生只能在病床上度过;当过分的自我压力无法合理释放的时候,内向学生采取自残,甚至跳楼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便是心理问题的严重后果!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心灵是人内心的窗口,为什么不把窗户擦的亮些,让暖暖阳光照射进来呢?”我想,是时候让我们内心充满阳光了!阳光是一种语言。早晨,阳光以一种最透彻,最明亮的语言与树木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得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阳光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鲜花便立刻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花瓣,也迅速伸展开来,像是一个恭听教诲的学子。我们的学校便是阳光的象征,它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阳光大厦”,而我们则是等待着阳光笑容与照耀的鲜花,一群朝气蓬勃的阳光学子
然而有时在明朗的日子,我们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对大众演讲的演说家,我们不理解,这正如学校对双休日时间作出的合理调整,有些同学不理解一样心理健康征文:暖暖阳光的力量征文。面对阳光的语言,我们仿佛充满了疑惑与不解,但这次是我们错了。殊不知,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后的春天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这些时候阳光都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那因多少失败的磨练······
人本身就是矛盾的集合体,但我们拥有了一颗可以为我们冷静思考的大脑,和可以充满正能量的内心!阳光健康的心灵会给予我们很多,也会让我们懂了很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考验我们意志的坚定性,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是考验我们处理生活方问题的进步性,独立与依赖的冲突是考验我们是否能像真正成年人一样的承担责任,竞争与求稳的冲突是考验我们沟通交流合作的精神与意识,当我们在面对这些考验时,如果我们能冷静分析处理,我们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而我们就是给予我们这个季节能量的阳光。初升的太阳在黑暗中缓缓现身的那刻,注定的是光明的到来,世界明亮,万物复苏,这就是缓缓阳光的力量,那一刻,所有内心的阴霾消失了,随之,我们也会清晰地看到地平线通向理想的那条光明之路.
心理教育作文
11月x日,有幸参加了中心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会”。报告会上,陈教授就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结合大量案例做了精辟分析。专家的报告深入浅出,理念新颖、实用性强,深深地吸引了与会人员。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
十九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教育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断言:“人只有用人来建树”,教师要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必须首先具有健康高尚的心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而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以良好的个性心理状态为依据的,因此,教师要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必须首先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健康的老师才能教出健康的学生,教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心理健康的老师,思维活跃、精神饱满、情绪积极,有耐心、爱心,包容心,对于孩子的错误予以客观的看待,而心里有问题的教师往往心烦意乱、情绪波动较大,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对于孩子的错误往往不能客观的看待,极易出现偏激的行为,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现代高速发展充满竞争的社会,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社会舆论对教育的过分关注,使教师教育压力更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重重压力教师极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开展扎实有效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应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要进行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我们将尽心尽力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在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借此机会将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学习《纲要》,统一认识,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我校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年级组长和每两周一次的教师学习工作会议,组织学校行政、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吃透精神,统一思想,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通过学习增强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认为,《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目标、对象,规划了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对于我们把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有序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高度的指导性、鲜明的针对性、切实的操作性。
为了有效地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结合学习对学校、教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学校多年来牢固树立“德育领先,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突出以“五爱”教育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教学生做人为核心,确定了“播种、培育、收获、提高”的德育工作思路,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造就了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且热心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学校的“三风”建设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应该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诸如独生子女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同伴交往、情绪情感、行为表现、个性问题以及趋势越来越严重的学习困难综合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深切地让家庭和学校感受到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
通过学习、分析,我们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及现状,确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全面规划,分层推进,面向全体,点面结合,育心活动,贯穿始终,家校牵手,整体促进。在此基础上学校完善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学校整体工作的列入议事议程,建立了校长室、教导处、德领组、医务室和年级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每学期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年级组及班主任工作计划中也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和工作来抓落实,以确保该项教育落在实处。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以建立一支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我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以班主任、辅导员、教师为主体的作用,不时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相关培训和交流,同时还将教师心理健康专业培训纳入到校本培训的范畴之中。我校从2019年开始先后邀请了徽州师范的金水老师来校做专题讲座,邀请“知心姐姐”报告团和南京大学心理研究课题组成员来校为教师和家长做报告;我校舒立新老师参加省陶研会归来为全体教师作了《全面把握当今学生特点,积极实施有效教育》的汇报辅导报告;从20xx学年度开始我校开始实行班主任月例会制度,以此来加强理论探讨,交流工作体会,探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从心开始,积极探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实行动上,学校要以师为根,以生为本,一切从“心”开始,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基点,以趣味性、活动性为基本特色。
1、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百年老校虽然空间狭小,但是近年来挤出资金努力打造小而精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坚持两种环境的创设,一是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教育环境,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二是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教育环境。学校的文化长廊及宣传橱窗,是学生们“露一手”的舞台;教学楼上的各式宣传标语,是学生们熏陶心灵窗口;教室里的黑板报,是学生们展示风采的基地;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是学生们走近科学的殿堂;自来水龙头旁、垃圾箱前、楼梯口上的温馨提示,是学生们自己的心语;每学年开学学校门口的横幅,“欢迎新同学入学,欢迎同学返校”,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家”一般的温暖……
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温謦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美的陶冶,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在实小这个乐园里,我们的孩子喊出了“同在蓝天下,雏鹰展翅飞”的快乐口号,发出了“在这里起步,让明天更美好”的呼声,并以此作为学校宣传橱窗的主题,每一期橱窗内容的更新,都成了学生们肯定自我,张扬个性,展现魅力的所在,引来了居民驻足观看。很多的家长和同行都说:你们的氛围真不错,做你们的学生幸福。学校努力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多元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心理。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为此学校一方面积极开展和谐校园的创建,努力建立新型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另一方面又积极开展诸如“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等,以提升全体教师都能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自觉性。老师应主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和爱。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个别谈心,弄清原因,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帮助解决。
例如我校上学年六(1)班的学生汪同学,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妈妈都非常疼爱她,尤其是爸爸,对她视若掌上明珠。可就在她8岁时,爸爸被诊断出患了一种不治之症——肝癌。为了攒钱给爸爸治病,妈妈一边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一边忙打理着自己的店铺。爸爸在病情稳定的时候,也坚持给妈妈帮忙。汪同学对于这样的打击,她还是无法平静。上课时,汪同学变得神色游离,精神萎靡不振,班主任发现后就主动找到了她,向她了解了情况。经过班主任的悉心开导,了解了实情后,班主任通过耐心细致的开导,使学生紧皱的眉毛舒展开了,孩子放下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教师只有成了让学生可以信任和依赖的朋友,就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吧。
3、贴近实际开展特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与学生关系密切、学生最想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为此在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多次开展了学生心理调查活动,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学生反映的以心理适应问题居多,如学习方面最突出,其次是生活、交友、认识自我问题等。
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如二年级(1)班里有个姓张的同学,是个小姑娘腼腆、胆小。老师每次叫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总是低着头,脸涨得像块红布,说话的声音都打颤。一次主题班队会,同学们要演出,班主任老师就有意锻炼这个小姑娘的意志,在班上提议让她担任一个角色,演“小白兔”,她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行,我不敢”。“试试吧,老师相信你准行,”班主任老师亲切地鼓励她,“大家帮助你多排练几遍,好不好?”最后演出成功了。从此,张同学变得大胆、开朗起来。还有的班主任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了以“知识越学越有趣”、“我不做小拖拉”、“同好书交朋友”为内容的心理辅导,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我校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且富有特色的活动,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坚持开展以《守则》、《规范》为基础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生受益;坚持开展路队、“两操”、卫生等“五项评比活动”,教育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根植下“人人为我,我为大家”的种子;坚持开展多种综合实践活动,如“春秋游活动,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寻访家乡巨变,走进街心公园清除垃圾、走上街头文明劝导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认识,去锻炼,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坚持暑期开展“走进军营,走进红色老区”和“勤奋努力,走进文化科技”夏令营活动,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今天,磨练意志品格,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我校还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局域网、多媒体教室和学校网站等为物质基础,组织开展“每周一歌”、“英语每日一句”、“师生来稿每周一播”、“‘校园之星’每月一评”、“学生佳作网上登载”、“德育天地网上交流”、“大课间活动我来评说”等,以真正起到了沟通、咨询、宣传、解惑的作用,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理疑难,又给学生指明了方向,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4、各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学活动和学科知识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如:教学《比金钱更重要》一课时,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较多地生活在亲情血缘关系中,过多地接受着别人主动的奉献,所以他们很难摆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为别人着想的意识不强,人际相容性差。同学之间的不和谐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遇到问题进行换位思考,是培养学生的爱心,使他们能主动地理解、关心、帮助别人的有效方法。
而该文讲述的是“我”深夜开车回家碰坏了一辆红色小汽车的反光镜,“我”在四下找不到人的情况下留了纸条希望车主和“我”联系,后来,车主致电表示感谢,并拒绝了“我”的赔偿,告诉“我”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是人与人之间那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可贵。教师课前假如布置学生了解身边同学间曾发生的小摩擦及解决情况,并思考这是否是最佳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将自己处理得好的事讲给大家听,对那些能站在他人立场思考、看待问题的学生加以赞赏,这样一来,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少了,班里互相体谅、互相信任、互相关心的气氛逐渐浓厚起来。
再比如《落花生》一课,就可以通过课文对学生进行增强自信心的教育。结合花生虽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样的实例,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自己及周围的同学。告诉学生一个人不漂亮,或不引人注意不要紧,只要他努力,勤劳,关心他人,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不但不该自卑,而且应该比别人更自信的生活。这样就利用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恢复了自信。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新课程标准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共同总结出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就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合群教育。只是学生虽然和同学合作了,自己却可能并未意识到这样得出的答案其实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所以教师要适时指出,个人做不到的事,凭借集体的力量有时轻松就可以完成。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我们每个同学都该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当然还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吝啬语言评价,大多以商量的口吻,鼓励的语气,启发式的询问,而且多年来我校教师坚持在填写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报告单时,只表扬优点、以极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就避免了对学生的伤害,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这一点,就做到了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家校牵手构建学生心灵成长有效平台。“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是我校家校结合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步伐和家长学校向纵深发展步伐的一项新举措。为此,我校网站开辟了“网上家长学校”、“校长信箱、校长博客空间”平台,精心编印校刊——《家校园地》,开辟了“家校通”,利用这些途径重视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些特殊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以便及时了解、跟踪、疏导、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学校以创建现代家庭教育课题研究之成果——“快乐学习型家庭”为载体,提倡“大手牵小手,共同向前走”的理念,开展“亲子共同成长”活动,利用家长学校授课交流育儿经验,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人方法,努力构建具有“优美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健康的家庭心理、积极的家庭行为”特征的家庭教育新格局,提高家庭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的。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长学校培训内容,先后多次邀请心理辅导专业人士向家长传授心理辅导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联谊活动,走进彼此心灵,共育一代新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举步维艰,任重道远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刚刚起步,却遇到了诸多的问题,诸如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缺少应有的指导和培训,几句加强自我学习的口号式话语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现在学生难教已是普遍性问题,再加上留守学生、隔代教育、单亲家庭学生在迅速增长,而导致的问题学生数越来越多,班主任教师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苦口婆心疏导教育,教师负担重、责任大,已到了难以承受之地步;加上良好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出现了问题一股脑地责怪教育如何如何失职,学校、教师肩负的精神压力太重太重……其实在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心灵成长,真可谓是任重道远啊!
浅谈锻造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与实践
春节好!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天天拥有阳光般灿烂的心情!在这个飘满雪花的冬季,我读了《哈佛教授给学生讲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我汇报的题目是《浅谈锻造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与实践》。
人的心灵如同一片幽暗的森林,我跟随这本书一起,去探寻内心深处的奥秘,品味百年哈佛的智慧甘泉,为久旱的心灵注入一道健康美味的鸡汤。
全书共十四章;由接受自我、相信自我、依靠自我、锻造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回归自我等经典篇章组成。一章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心理健康的要素,一节节以生动且富有说服力的事例证明了鲜明的观点。这的确是一本给予心灵营养的成长箴言录,更是一本提升心理素质的智慧枕边书。
掩卷沉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必要锻造少年儿童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吗
镜头之一:小学部小立同学,因以前学习成绩优秀,转校后因过度依恋母亲,居然死活赖在家里,拒绝到校上学。
镜头之二:初中部几名学生,因成绩不理想遭到家长打骂,结伴逃学,夜间无处可去,唯有泡网吧,却对自己今后的去向一片茫然。
镜头之三:新闻媒体报道一名中学生为逃避母亲无休无止的劝学,竟亲手勒死了自己的母亲。
有人为合格的人才画了一个三角形:两腰分别是能力、知识,底边是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素质。锻造少年儿童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应该冷静地反思,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锻造少年儿童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呢?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针对以上几种情况试作如下分析:
父母对少年儿童期望值过高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独生子女优越感的背后丢失了应有的自立自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不衔接,另外,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反差,单亲家庭的递增,家庭经济贫富悬殊也是造成少年儿童布满乌云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
如何锻造少年儿童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呢?让我们以全新的理念关爱每一位学生。
1、师爱感化。在人类爱的海洋中,师爱是一种高层次的、无私的、高尚圣洁的情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有精辟的叙述:“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为无水之地,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空虚。”的确,师爱是教书育人的根本点与出发点。世界上最强大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一颗仁慈的爱心。书中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森林被皑皑白雪覆盖着,寒风从银装素裹的大地上呼啸而过。密得森太太和她的三个孩子围坐在火堆旁,倾听着孩子们的说笑,试图驱散自己心头的愁云。几年前,死神带走了他的丈夫。可怜的大儿子离开家,去遥远的海边寻找财富,再也没有回来。桌上烧烤的那条青鱼是他们最后的一顿食物。此时响起了敲门声,走进一位饱受饥寒、衣衫褴褛的客人,密得森太太师想到了自己流浪在外的儿子,毫不犹豫把这条鱼分一些给这位陌生人。而他恰是那杳无音讯的儿子,从遥远的国度回家了,想给家人一个惊喜。作为教师也应当忘却自己去爱别人。师爱以无穷的光照亮了学生成长的道路。我们应该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把无私的爱化作一缕清风拥抱每一位少年儿童,化作一片阳光锻造每一位少年儿童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
2、环境熏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周围的世界是生动的思想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学生生病,我带头关心,其他同学也能纷纷效仿。学生学习上有困难,我发动能力强的同学主动送知识上门……良好的班风,班纪,适合少年儿童的集体奋斗目标,行为规范,正常的班级舆论,先进同学的榜样示范,都是构成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
3、品格感召。在晨会课上,我请进古今中外的名人,让他们的事例占据少年儿童的心灵。《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告诉我们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哈佛教授给学生讲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它先感动我们教师的心灵,陶冶我们教师的品格,健全我们教师的心理。让我们教师再去播撒这粒种子,锻造少年儿童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吧!
轻轻合上这本书,头脑中闪现出一系列的词:自信、自立、自强、勇敢、善良、自尊、快乐、诚实……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才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才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才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如果没有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那么再好的种子也不会生根发芽!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范文一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范文二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配合政教处的工作,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本学年,新生入学,学习任务非常艰巨,为了防止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而泄气或思想上不重视,我反复给他们讲了高一学年新课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让他们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与人的正确交往。重点抓自觉学习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二是抓自己的学习时间,即早读15分钟、自习课和晚上的晚修时间。督促课代表做好组织记录工作,并及时总结,以便学分认定。其次,继续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工作。利用班会课请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进步快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方法。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班风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集体成员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集体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集体体的措施;制定班级公约,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三、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1、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我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不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4、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五、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为此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艺术周,科技周,校运会等活动契机,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六、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学年我走访了近40多个同学,并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增进了师生,师长情感,促进了教育工作。总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会:关注沐浴儿童心灵的教育
怎样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学习心得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2016年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经过半个多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含义,认为学习这是很有必要的,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助人也自助。从而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原来就是一门艺术,探究这门艺术,开启学生心灵之锁,从中可以体会到教师德育工作的无穷乐趣。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尽管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对我的冲击却是极大的。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的方法,也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样释放压力,调整自己心态,与他人如何沟通、如何相处的方式,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想办法解决。并且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华大学生向狗熊泼硫酸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学生甚至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教师的重要课题,它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然,社会的力量也是举足轻重的。而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今后,我把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淡化理论,强化行为指导和行为训练,进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从而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一课程是博大精深的,越是学习,我越是感觉自己对很多知识的了解还很肤浅,当今世界心理学发展极快,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共同成长。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心理健康可用“三良好”来衡量: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关系良好。总之,心理健康的人是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心理基本是健康的。这就是说,还有30%—34%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②偏执——偏于固执;③敌对——经常与人抬杠; 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⑤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 ⑦自我强迫;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 ⑩心理不平衡性;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学校的声誉。同时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和家长也要付出很多努力。
一、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现在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中,往往没有充分遵循和应用心理科学来对照、分析教育对象,没有依据青少年学生年龄阶段及其心理学特征来设计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因此,德育工作往往脱离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所以教育部门应考虑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而且这样也能使师生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少,使整个校园一片喜气洋洋,温馨和睦,呈现一片生机。这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整体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总之,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关系到21世纪人才培养的大问题,当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而且必须在强大的教育合力下才能达到,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让我们共同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吧!
2016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经典范文
这次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我感受颇多。其实,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改变一下,但不知何时开始,变得不认识自己,或是根本不想改变。我也想改变一下教学方式,一些冥顽不化的习惯,成见,让自己在工作、生活等方面轻松些。经过这几天的培训,我还是觉得改变很难。
确实,我们教育工作者每每都把素质放在口头上,但一进入教室,我无法让素质操纵我的课堂,我的思维和我的教学方式。我要做到的是怎么给学生把课讲得明白,好让他们考试不至太差。我很想不让分数成绩等左右我的大脑,这样我的课堂会轻松愉快些。我很难做到。主要因为我的学生预习没有做好,不是主动学习,所以我不能放任他们在课堂上的一些无理无故地去违反课堂纪律,那课堂时间对于我和他们来说有多珍贵。那是他们真正学习的过程,回家后他们有多少时候是真正去学的,只不过写写作业罢了。我只希望他们把知识学得更深入些,扎实些,我就很满意了。至于成绩名次,我一直未放在心上,但这些成绩也确实压在我和学生身上,我们身不由己。我深知:即使我的学生成绩再不好,我还是更注重他们的品行。这些才跟素质有关,我一直朝这方面努力着。我一直希望我的学生无论身体、心理和道德等方面都健康,这是我教育学生最大的欣慰。但我不知怎么去塑造。所以,这几天的课,给我很多反思。
我不是班主任,加上平时没能好好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我也非常明白学生都不想安静在课室里。他们想到的是不用在课堂上,每天玩耍,反正不用面对老师,面对作业和考试就好了。他们不知苦,而学习枯燥乏味,无多少吸引力。因此,我两年来感受到的是社会对老师要求好像越来越高,但人们不去严格要求孩子,无论他们的品行有多悖逆,一句未成年,要受保护,还是教育的对象,我们就无计可施。我们的无奈,父母的宠爱,很多时候放纵了这些孩子。他们大多心理道德方面都让我们大伤脑筋。当他们不好好学习的时候,我们不知该如何提升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一个团队精神是必需的,而且这个团队精神才能真正使得教师从个人重重压力中稍解很多。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好学生要付出多少心力?只有一个积极向上、团结、阳光的团队,能让我们的育人重担轻省些,也会事半功倍。
当我看到教练训练初三学生的学习动力时,要让他们先知道有责任感,能知恩感恩时,学生才能真正释放他们的心力去主动学习。我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训练:因为这些孩子在家中,父母亲人的疼爱,没经过苦难,他们心中眼中只有自己,他们不会设身处地地站在父母亲人,更不能站在老师同学的角度去想去体会,当然也很少为自己操心将来。当队中的某个人的一次次的犯规,却让队长独自承受那么多的身与心的痛楚时,他们亲身体验那是怎样的无怨无悔的付出。他们感动了,也由此明白:该努力学习,才对得起为自己默默付出的亲人。我相信,当他们懂得去回报,去感恩时,他们的人生品格也会渐渐得到良好的塑造。
教出好成绩的学生无疑值得高兴,但成功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自豪。
心理健康教育作文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根据这一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爱里克森(E.H.Erikson)的个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每个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及社会观有着深运的影响。他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小学生处于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感”。如果小学生这一阶段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那么,这种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就会助长其胜任感,而困难和挫折则容易导致自卑感;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在以后的社会中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指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经验,对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的现实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科学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屡有发生。这其中,除了外部因素外,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等有关。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
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对自我的形象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从学业自我形象、社会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帮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
3、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
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可导致亲子、师生和同伴间的冲突不断增加。所以协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是重要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做到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4、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目前的教育比较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心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谐调发展,使个体在认识、情意和行为三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日后成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能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1、立下坚强志―――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1、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全校协同形式。这项教育工作是在学校各部门的能力合作下进行的。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教育工作。因这项工作在我校素质教育是处于起始阶段,我校要利用合适的时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提高对这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广大教师和各职能处室通过学科渗透、德育处、班主任等方式进行经常地教育工作,达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目的。
3、课程辅导形式。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
4、学科渗透形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并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有机渗透心理教育。例如语文教材中爱国志士和伟大人物的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耐挫折教育的极好材料。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情感的陶冶,美术教学中丰富的想象力;体育教学中克服一个个困难、接受耐力,毅力考验等等,这些既有对学生心理知识渗透,又有意志磨炼,既有方法的引导,更有榜样的示范。所以,这样的有机渗透起到水乳交融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好效果。
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
初步设想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工作通过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社会家长评价体系来进行。力争把心理教育工作作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为创办市级示范学校奠定基础。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征文范文
随着时代的变革,体制的更新,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人们的心理承受与以往迥然不同,受社会的影响,受成人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
学生中不乏心理扭曲现象者,如大款家庭子女养尊处优而使己唯我独尊,贫困家庭子女自认低贱而令己少言寡语,残缺家庭子女无所依赖而感己恐慌失落,民工家庭子女背井离乡而觉己寄人篱下等等。
鉴于以上诸种问题,给予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会使学生起到逆反作用,而当教师应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时,不少心理问题便迎刃而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他具有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正常的生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
学习生活要有节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按时上学上课,按时就餐,按时参加学校、班级各项活动、按时放学及时回家,
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助人为乐,热爱学习和劳动,遵守校纪校规,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现代生理学家提倡的“积极的休息”指的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学习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对其所进行的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自觉性,并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享爱,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形成良好循环。反之,会产生“人长大了为什么要读书,做作业多累呀!”的厌学情绪,出现逆向心理现象。
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
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很重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学习征途上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机遇和竞争并存,成功与失败同在,挫折与困难时时会与奋斗同行。要教育小学生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自制能力,树立起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具备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小学生应有的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在群体的活动中进行,让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集体的力量,经受挫折的磨炼,学习他人对待胜利与失败的坦然态度和沉着应付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受己爱人,尊己尊人,相互帮助,培养群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学会生存、做人、处世、善解人意,知己知彼,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竞争,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这样在个人利益和别的个体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也不至于把个人利益提得至高无上,有一个平衡健康的心理。有了这个平衡健康的心理,就不会去千方百计算计别人和集体,就不会绞尽脑汁地想把别人或集体的利益占为己有。
三、和-谐的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学校要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有了这个美好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小学生感觉到学校的温暖可爱,它会使小学生有种幸福感、安全感、依赖感、自尊感、目光远大感。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一种潜移默化和渗透感染的力量,最容易为小学生所感知、仿效和接受,成为小学生行为的指南和方向。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我十分重视班风建设,经常举行班会活动,愿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团结、向上、友爱、创新的班集体,让全班学生人人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