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词语
诚信的成语及其故事
徒木立信
商鞅立木建信 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便向中原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夺霸主地位。这时,齐国国势已大不如以前,南方的楚国乘机把中原黄河以南的地方都变成了自己的地盘,大有替代齐桓公成为霸主之势。这样,晋楚两国之间发生了利害冲突。
公元前632 年,晋文公采纳了中军元帅先轸的计谋,离间了楚国与齐、秦的关系后,又离间了曹、卫与楚的关系。楚成王被激怒,立即令成得臣率军北上,征伐晋国。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将士们退避三舍。将士们大惑不解,他们认为,晋军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道理。晋臣狐偃解释说:“楚王曾经有恩与国王,他这样做,是为了实现他当年的诺言,国王曾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如果今天国王言而无信,我们就理屈了。”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辞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了。”
晋楚之战爆发。两军才一交手,晋军统帅指挥军队假装败退,还在战车的后面挂上树枝,扬起一阵一阵尘土,显出慌忙败退的样子,把楚军引进埋伏圈。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向楚军拦腰杀来,结果楚军被杀得七零八落,大部分被歼灭。成得臣见势不好,急忙收兵回撤,好不容易才逃出重围。成得臣战败后,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晋文公借此机会会合诸侯,订立盟约,当了霸主。
晋文公退避三舍看似实现诺言,更重要的还是军事上的需要。晋军以退为进,避敌锋芒,疲惫敌军,这应该说是晋文公动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
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诚信
如果说人生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诚信就是坚固的地基;如果人生是穹顶的大树,那么诚信就是深扎的树根;如果说人生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诚信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诚信,人生的意义便荡然无存,没有诚信,人生的美丽便杳然而去。
重诺责,敦凤义。意为看重诺言,崇尚情谊,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的诚信品质。有朋友在其家寄存一千两白银而不立下字据,朋友亡去,蔡把银子还给他的儿子,他儿子不肯接受认为没有这件事并且他的父亲也没有告诉他。蔡笑着说:‘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顾不语君。有此可以看出蔡勉旃的诚信可令其友人对他的绝对信任,也是平素为人重诚信因而为人所信任。在历史的画卷中也成为千古美谈。商鞍立木取信终成功。商鞍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在公布法令之前,商鞍派人在乐阳城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并发出告示,谁要是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但是大家都不相信。到了中午,木杆仍然立在那里。商鞍便改为赏十五金。终于,有人扛起了木杆,径直走到了北门,果真得到了十五金。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秦国,大家都知道商鞍说一不二。这一立木取信,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从而使新法顺利实施。
一个国家只有诚信才能使它愈发繁荣昌盛,一个人只有诚信才能取得成功。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汉朝的季布一真诚守信而为世人所赞扬,当时的人都传颂着这一句话。季布的诺言比金子更为贵重,这是何其赞美,也得出季布的诚信品质深入人心。后来,季布跟随项羽出兵打仗,项羽战败,季布因而被刘邦通缉,不少人因季布重诺言而帮助他逃跑,从而躲过刘邦的追捕。后来,季布因其诚信而受汉朝天子重用。在生活中,唯有以诚信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待。要让诚信成为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用诚信筑起人生的高度。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目的地,只有诚信才会有友谊的琼浆历久弥香,只有诚信才会有成功的彩虹绚丽辉煌,让我们树立诚信,让诚信的雨露滋润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花,让人生灿烂而美丽。
关于讲诚信
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意思是说,说出了口的话,就是套上四匹马拄的车也难追上,指一句话说出了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应求承诺。诚信待人,对人诚信,是我们中国的优良的传统。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信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通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试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试题。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城市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这正如俗话所说,诚信者,天下结也。
有一次,一位顾客到一个小商店买香烟,付完10元钱后,便离开了商店,老板见他走了忘了拿零钱,赶忙跑过去,连店都不顾了,追到那位顾客后,老板把钱往他手里一塞,说:你、你的零钱忘、忘拿了!顾客连忙说了声谢谢。用诚信的心去做每一件事,得到的往往不只是一句谢谢。
美国前任总统华盛顿用小斧头看到了他心爱的树,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砍树的一个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讳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的城市比所有的樱桃树都宝贵多了。正如鲁迅所说:不信不立,不成不行,诚信为人之本。
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打交道学会诚信,合适的用诚心对待每个人,就能让人与人之间有真诚的交流,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生活中的诚信
语文课里《说“信”》(四下33页)中我们知道讲究诚实和信用叫诚信。祖国的语言极其丰富,可以用许多的词来表达诚信的意思,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的是只要专心诚意做事,疑难问题都能解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的是话说出口,一定要算数;“金口玉言”说的是说出口的话不能改变;“一言九鼎”说的是说话能起很大作用。我们只有以诚来做人处世,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发展。
可是,期中考试有的同学作弊,拿到了“带着面具的分数”,还沾沾自喜,甚至还在别人面前耀武扬威。我觉得这是个学习态度的问题,是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的问题,也是一个人的人格问题。期中考试是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一个检测,也是一次同学们自我展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老师对我们学习成果的验收。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考试,以最真实的自己,最真心的笑脸,最真切的态度,最真诚的祝福去面对考试。考试要实事求是,不能忘记诚信,背弃诚信,做我们不应该做的事。
平时,有的同学作业做错了,答应老师要认真订正的,可一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订正作用是让我们自己纠正错误,发现错在那里,如何改正,让错误留下深刻的记忆,使知识真正在我们的头脑里掌握。我们必须正确的面对订正,以主动热情的态度去面对订正,不能忘记了信用,背弃了信用,弄得老师那里没法交代。
平常也有同学对自己许下的诺言,不兑现。“一诺千金”指的是说出来的话极有信用,我们不能对自己许下诺言不负责,要履行自己的诺言,大家都知道随便向别人许下诺言是害人也害己的,说出口的话就要算话,许下的诺言就一定要守信。
诚信不是一时半会就能体现出来的,需要我们用时间去鉴定,需要用行动去证实,需要用事实去认可。诚信是我们学习的动力,诚信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基石,诚信是我们成长的准则。
不讲诚信的人,是可悲的,也是可恨的,更是可怕的!
描写诚信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之所以能至今仍屹立在世界上,靠的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古人所崇尚的礼节熏陶出来的,换句话说,中华民族的高尚礼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诚信。
诚信,从古到今都有它的足迹。古有孔子在《论语》中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也有谚语“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今有各类诚信人士,如“代买彩票中奖不贪财”“经营者诚信做生意”等。这些古今事迹,俗话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诚信这一高贵品质。诚信在古代还有许多小故事,如:“一诺千金”“曾子杀猪”等,从这些普通百姓的身上,就能看出诚信是多么的受尊敬。
正是因为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才没有那么陌生,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人们都可以心贴心,感受人世间的温暖。诚信是如此的重要,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标准,也我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他就像一杆秤,称出人们内心世界里看不见,摸不着的品质。诚信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对于一个集体,一个社对社会,一个国家也同样重要。对集体而言,没有诚信,就好像没有工作核心,一切都无法进行;会而言,没有诚信,就好像没有进步的动力,一切都无法发展;对国家而言,没有诚信,就好像没有国际间的团结互助,一切富强与繁荣都无法实现。
诚信,是一切事物发展,进行,实现的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 诚信之道,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诚信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我们当代学生,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因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子子孙孙传承千秋万代,让中华民族的美德万古不朽,永远的无形的的永远“秤滋润人们的心灵。
我的中国梦——诚信之梦,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希望它能永远延续下去,成为衡量人们道德标准”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诚信的人吧!
谈诚信
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源远而流长,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讲一个名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将信用。凡答应了的事,无论多么困难,他都想方设法办到。当时人们都称赞他,说是“得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个成语的由来就是这样。
诚实守信,是我们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行为准则,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都要讲究诚信。诚实守信使人乐于和你交往,乐于和你共事。久而久之你的朋友自然越来越多。
曾经有一个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之一的晋国,攻打小国原,晋文公重取命令出往部队只带三天的军粮,三天攻打不下,部队就撤退。原国凭城固守,顽强抵抗,三天已到,未能攻下原国,晋文公命令撤退,军队统帅请求说:“根据情报,原国已不能久收了,等原国投降后再撤。”晋文公说:“信用,乃立国之本,百姓的依靠,为了得到原而失信于百姓,那是得不偿失。”晋军按晋文公命令撤退。原国闻讯后自愿投降了晋国。
信用是立身之本,守信用即使守住人格。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他将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一个企业如果不讲诚信,它将无法在商界立足;一个国家或政府不讲诚信,它将无法获得人民的支持。诚实可信就是确立自己为人的基本准则,就是确立了一个集体的交足之根。我们用诚信对待他人,必将获得他人的诚心相待。
诚信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言为重,百金轻”。 这句名言充分地说明了诚信在人们心中的份量。
诚信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在今天,人们通常所说的诚信,一般是指真诚、诚心诚意,不撒谎,讲信用,守承诺,遵守诺言,不违约。用八个字概括就是:言行一致,信守诺言。
在四年级语文课本上我们学过《小珊迪》的故事,靠卖火柴生活的孤儿小珊迪为了送还先生的七个便士,在路途中被马车轧断腿,但在他身受重伤,明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的时候,还想着让弟弟信守承诺千方百计地把找回的零钱给人家送去,这是多么诚实、守信用的孩子啊!他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了和我一样的无数同龄人的心。
小珊迪的诚信是以生命作代价的呀!他虽然只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但他却是诚信的代言人。诚信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更是世界人民和平与发展的精神财富。作为祖国建设接班人的我们,更应该明礼、讲诚信。
让我们将诚信牢记心中,在书中寻找诚信,在生活中处处讲诚信,让诚信促我们成长!在实践中坚守诺言,让诚信助我们远航吧!
关于诚信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
所以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学校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信是道德范畴和制度范畴的同一,作为维持现代社会健康运转的必要因素,诚信也是个体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有些同学认为,诚信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德,现实生活中做不到,讲诚信者往往吃亏。这种认识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不可否认,在显示生活中的确存在不诚信者占便宜、老实人吃亏的现象,但这毕竟不是我们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大量事实证明,假的终究是假的,谎言就是谎言,没有拆不穿的假象,没有识不破的骗局。从古到今,没有一项成功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之上。诚实劳动尽管艰辛,却坦坦荡荡,踏踏实实。只有诚信劳动才能最终通向成功。
还有的同学认为,我是想讲诚信的,但别人不讲,我也只好不讲了。这种态度不是可取的。诚信可以是对社会、对他人的期望,但首先应该是对自己的要求。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己的诚信与赢得他人的诚信成正比,自己越诚信,就越会赢得他人的诚信回报。大家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无欺的环境中,诚信环境的形成取决于每个人对诚信所持的态度。诚信建设是每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这就需要大家积极参与,添砖加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
坚不可摧的诚信
所谓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以言警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明代学者也有这样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就是说,行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语不诚实的人,不必与他人共事。
一个诚信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是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生存的必备条件。一个国家政权的真正强大,并不完全取决于财政收入,也不完全取决于军队的力量,而是取决于社会的品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诚信的社会品质,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源泉。高尚的品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魅力所在,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走向强大的理由。
诚信是上天赐给世人的一种考验。有许多人不能通过这场考验,逃匿了;也有许多人通过了这场考验,戴上了桂冠。逃匿的人随这时间的消逝而消逝,没留下些什么;通过得人也会消逝,但他们却仍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会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信的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诚信
诚实就是说话、做事表里一致,不虚假、不欺骗、不隐瞒;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诚实守信视为做人最起码的品德。在我国的成语典故中就有“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等“狼来了”的故事,也是从古代传到现在,它们之所以能够世代流传,说明历代人们都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的基本道德,都很重视教育下一代要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首先要做诚实守信的人,一个人如果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表里一致、待人真诚,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古代有一个才子叫晏殊,14时参加科举考试,当考题发下来后,他发现是自己已经做过的,便向考官说明后重新换一道题。皇帝知道了此事,对他的诚实赞不绝口,看到他写的一手好文章,破格提升他做官。后来又让他当太子的老师,皇帝说:“晏殊勤奋好学,为人诚实,做太子的老师最合适。”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着关于诚实守信的事例,今天就发生了一件令我生气的事。本来,我和时丽约好一起去爱书人借书,我们约定的时间是两点,而我一点半就出发了,到那里后还没有两点,于是,我就耐心地等了起来,足足等了两个小时。见她还没来,我就气乎乎地回家了。回家后,我就打电话给时丽,接电话的是她的妈妈,我问时丽去哪儿了,她妈妈的回答,令我更生气了,时丽去广场商厦了。
我可不要当时丽那样不守信用的人,同学们,你们要做哪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