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论文3000字形势与政策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台海风云

  纵观国际风云,台海局势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深切影响着世界格局。人们不禁会问:“为何在这小小的海域上会有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现在就由我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来分析一下。

  政治中美台

  台海争夺战的背后,说穿了便是中美两国的争夺战。有人会问:“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关美国什么事呢?”

  这问题担得好,我认为这要从美国的利益上着手研究。美国是苏联倒台后,世界上现存的惟一超级大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中国的崛起令美国政府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将中国扼杀在摇篮中,美国便将目标转移到台湾。希望借此使中国内政无法统一,也无法向太平洋扩张。但这些事没办法明着干,免得招来国际非议,因此白宫政府决定暗中操控台湾的民进党上。

  民进党那群台独分子得到了美国这一强大靠山,那岂不乐疯了。便越来越按捺不住,叫嚣要台独。而且这些年来越演越烈,民进党“四大天王”吕秀莲、游锡堃、苏贞昌、谢长廷还在党内总统候选人争夺演说上,公然发表台独言论,并且一个比一个“独”。

  但近几年来,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交流密切。美国并不希望台湾独立,以免影响中美关系,而且美国只是要扼制中国,并没有要台湾独立。因此,美国对台独投出了反对的一票。但这时,从07年来倍受冷落的“政治小丑”陈水扁又吵着要进联合国。此事除台湾所谓的六个“邦国”外,被一百四十多票的绝对否决,封杀出联大议程。陈水扁就急了,竟有胆状告潘基文。因为实在无法啊!美国反对,台独大佬李登辉不理他,最后只好牙科示欧盟。还自作多情地说:“欧盟有责任帮助台湾。”真是可笑!其实面对陈水扁的胡来,美国也很头疼。

  而中国大陆始终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大力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国家统一趋势日益加强。台独分子倍感压力,逼急了,使得破罐子破摔。我认为这也是这些年台独分子发猖獗的原因之一。无怪陈水扁发出感慨:“不争取入联合国,就只有等死。”

  经济衰败之路

  作为曾是“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经济实力是不用说的。全岛交通发达,商业繁荣,跨国公司广布,这是何等的富强。但自从陈水扁上台以来,其经济水平持续下滑,搞得全岛乌烟瘴气,民怨四起。导致台湾经济水平倒退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

  一、陈水扁上台,不顾群众地发表台独言论,使两岸关系紧张,从而民心惶惶,股市严重下跌。台湾民众恐慌,大家怕呀!因这陈水扁的台独言论,要是把大陆逼急了,两岸爆发战争,受害的总是民众。即使现在赚再多的钱,今后也可能变成穷光蛋。要知道,爆发战争时,政府总会先拿有钱的“开刀”。因此,大大削减了生产积极性。加上政治活动频繁,像公投啊!地区领导人选举啊!立法委员选举啊!

  等等。而且这里面腐弊甚多,从而使台湾经济一蹶不振。

  二、台湾当局为与大陆抗衡,便多次提出军购案,向美国购买先进武器。军购案不仅次数多,而且每次都要花费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使得财政入不敷出。再者,陈水雇工为了拉拢国际上其他国家,还允诺一些贫穷的小国经济救助,将大把大把的钱“洒”向这些国家。可笑的是,其中一些国家改了钱就翻脸不认人了,这真让陈水扁欲哭不得!在陈水扁这“财神”的“努力”下,台湾总体经济实力下滑严重。

  军事战略要地

  台湾的军事战略地们是非常高的,北扼日本,南至东南亚,东挡美国。自古中国政府便十分重视台湾这狭小土地的价值。现在中国中央政府极力想让台湾回归,使祖国统一,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客观原因。主观上来讲,也是看到了台湾的战略价值。

  中国现在的海军实力不如美国,这是事实。但想想,要是台湾回归,那么中国的海洋领土便能大大拓展。并且将台湾发展为中国第一的海军基地,这便有了与美国、日本三分太平洋,实现鼎足之势的资本。我想,美国想控制台湾,也是出于这点吧!要知道台湾回归,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霸主地位便岌岌可危,这是美方绝不愿看到的事情。因此,它便通过台湾这一中转站,向台湾提供军事武器,希望台湾无法回归,使中国势力无法向外蔓延。美国这招是高明的,这的确有效地牵制了中国。不过我还是相信,中国政府能实行更高明的“反牵制”方针,早日改回台湾,也让美国的阴谋粉碎。

中美关系论文3000字形势与政策

国际贸易

  一、单选题(共19道小题、每题5分)

  1.

  一国2003年进、出口额分别是35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是1625亿美元,则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为(D)。

  (5分)

  A.21.5%

  B.30%

  C.18.4%

  D.40%

  2.

  不影响有效关税保护率的因素有(B)。

  (5分)

  A.原材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的比重

  B.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额

  C.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税率

  D.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

  3.

  共同市场与完全经济一体化相比,前者未实现(B)。

  (5分)

  A.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B.统一的对外经济社会政策

  C.统一的对外关税政策

  D.货物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4.

  能够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是(A)。

  (5分)

  A.关税同盟

  B.自由贸易区

  C.优惠的贸易安排

  D.共同市场

  5.

  下列贸易理论模型中,(C)放弃了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假设。

  (5分)

  A.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B.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C.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D.H-O贸易模型

  6.

  某国规定2005年从中国进口鞋不得超过2万双,这属于(A)。

  (5分)

  A.国别配额

  B.全球配额

  C.关税配额

  D."自动"出口配额

  7.

  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2000年为基期是100,2010年出口价格指数为135,进口价格指数为90,则该国2010年的净贸易条件为(C)。

  (5分)

  A.135

  B.90

  C.150

  D.112.5

  8.

  某国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200亿美元,同年该国出口贸易为24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200亿美元,这一年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B)。

  (5分)

  A.20%

  B.36.6%

  C.16.6%

  D.3.33%

  9.

  不是技术贸易主要标的物的是(B)。

  (5分)

  A.专利

  B.知识.

  C.商标

  D.专有技术

  10.

  以下哪一项不是生产者或出口国进行持续倾销必须具备的条件?(B)

  (5分)

  A.出口厂商在本国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

  B.国外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国内

  C.国外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国内

  D.国内外市场的有效隔离

  11.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B)。

  (5分)

  A.商品出口战略

  B.海外直接投资战略

  C.海外间接投资战略

  D.技术转让战略

  12.

  如果区域内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均纳入一体化的范畴之内,这种一体化形式称为(D)

  (5分)

  A.垂直经济一体化

  B.水平经济一体化

  C.部门经济一体化

  D.全盘经济一体化

  13.

  买方信贷是指(C)。

  (5分)

  A.进口方银行向外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B.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C.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D.进口方银行向本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14.

  关税国盟比自由贸易区一体化程度更高,体现为(C)。

  (5分)

  A.实现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B.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非关税政策

  C.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

  D.消除了成员国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

  15.

  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那么:(C)。

  (5分)

  A.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B.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C.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D.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16.

  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指标是(B)。

  (5分)

  A.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量

  C.贸易顺差

  D.贸易逆差

  17.

  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境内提供服务",称为(A)。

  (5分)

  A.过境交付

  B.境外消费

  C.自然人流动

  D.商业性存在

  18.

  歧视性政府采购是指政府(A)。.

  (5分)

  A.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B.有限购买国外优质产品

  C.优先购买发达国家产品

  D.优先采购名牌产品

  19.

  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A)。

  (5分)

  A.受到进口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受到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

  B.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

  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

  D.作为整体的国家会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

  二、多选题(共1道小题、每题5分)

  1.

  下列关于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说法错误的是(BC)。

  (5分)

  A.当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率大于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名义保护率时,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就大于其名义保护率

  B.当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率大于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名义保护率时,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就小于其名义保护率

  C.当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率小于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名义保护率时,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就大于其名义保护率

  D.当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率小于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名义保护率时,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就小于其名义保护率

论美国与中国

  看天下,知其大事;做宅男,运筹千里;用电脑,论中美关系。——题记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美的关系就不容乐观,甚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从八国联军分中国蛋糕到抗美援朝,从越南战争到现在的印度“向东看”计划,都使得中国专家眉头紧锁,日夜讨论美国的阴谋与企图,而印度方面的记者也在美国的鼓励下,发表一篇篇《中国威胁论》,这不禁让人感到好笑,也有一丝丝的无奈。

  虽然表面上奥巴马总统与我们的胡锦涛主席经常会见,也经常握手言和,但会后两方依然不顾对方感受,加快自己的实力与周边国家的同盟。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过快,而军事上在原地踏步的缘故吧,那些小可怜的,甚至连一个中国省份都不如的小国们总是饱尝着欺负大国的滋味,虽然美国可能没有参与,但是这只怪中国的“仁”策了。中国不“仁”了,那才会让强国与小国们刮目相看,

  毛泽东主席就是这样,当他沉浸在胜利的喜悦时,美国不凑巧的帮助韩国发动战争,是的毛司令官不顾其他人的反对,让彭德怀帅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过五关,斩六将,使得美国在历史上获得了第一个惨败。这场战争使中国的影响力得到大大提升,也让中国周边的小国害怕了几十年,生怕中国一个不高兴把它们给灭了,这是中国可以在无障碍的情况下快速发展。而今,那时中国的彪悍形象似乎在中国面前消失殆尽,而中国的低调作风也使得其他国家在评估中国时,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军事地位大打折扣,造成了眼前这戏剧性的一幕。而美国,自然是延续他的一贯作风——蚌鹤相争,渔翁得利,是自己能在其中捞到巨大好处。这对中国是不利的!

  虽然我不明白美国为什么总是和中国对着干,可能是历史造成的吧,使得他们只想让世界只有美国这一个霸主,因为他先是使苏联解体,然后使日本经济崩溃,然后在现在又把矛头指向了问我们。但是,我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敌强我强,敌弱我弱的国家。历史上的数次重大战争都表明,即使中国在危险,中华的花也永不凋谢!

  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在外交方面多和美国沟通,尽量和美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美国也不可能翻脸不认人,应为中国可是世界出口大国。而对于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他国们,政府不应该容忍,应该向他们展示一个大国的权威,而不是一味的忍让,否则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是中国的国际尊严荡然无存,这才是最可怕的。

  中国,如果是中国的朋友,中国一定帮助,!如果是中国的敌人,中国不怕战争!

  人生

  平常人都觉得人生应该简简单单地度过,有饭吃有衣穿,能满足生活就可以,这样就可以幸福的过一辈子。

  这些人都有一颗世俗的心。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想要过得不一样,他们有超凡脱俗的心态,他们为此去追求去拼搏,一番经历之后,他们或许会有与常人不一样的生活。

  我时常告诉自己,人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你每天都有八万六千四百秒,关键是你怎么用这八万六千四百秒。每一天不应该都在迷茫中度过,应该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每天都应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迷信或是盲从。

  所以我们不需要为了遵从别人的意见而去选择自己不愿去做的事情。或许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他人而活。

  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我的原则。我不会因为别人而去放弃我想做的。就像国际天才魔术大师Yif一样,他从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毕业,放弃了他的文凭,放弃了人人都羡慕的工作,不顾家里人的反对,独自一个人从巴黎跑到北京、台湾等,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了几乎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事情。虽然忍受了很多的苦难,但是他却很开心,因为他说过,如果我不选择魔术,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我觉得我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学习他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去努力的精神。他的言行,他的故事,他的品质,他的梦想昭示了一点,那就是人应该有一种不一样的人生。而不是每天都在挤公交上班,或者每天重复着不变的工作。我觉得如果是这样,人生就根本没有意义。

  或许有些人会以为,我很自以为是,我很固执,自己认定的事情,不可能会委曲求全。但是我觉得,人生就应该有那份固执,那份自以为对的固执。

  我的人生会怎样,我的未来会怎样?这些都无从而知。但是当若干年过去后,我再一次看到这篇作文,或许会感觉很幼稚,但不变的,是那份固执。

  人生,又该何去何从

中国海域形势

  中国矿业大学

  《形势与政策讲座》

  ——课程结业论文

  题目:中国人的咽喉——论钓鱼岛及南海问题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中国人的咽喉——论钓鱼岛及南海问题

  我们是东海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摘自【七子之歌——台湾】

  时至今日,琉球的小弟钓鱼岛也面临着被日本人欺辱的威胁。不仅仅是钓鱼岛,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领土纷争,南海问题也日益突出。

  东海位于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之间,东西宽150420海里,南北长660海里,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日本与中国是相向不共架国,中国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冲绳海槽大部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很陡,形成西部大陆架和东部岛架的天然分界。根据东海大陆架的实际情况,参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条款和各国海域划界的实践,冲绳海槽构成了中国东海大陆架与琉球大陆架的自然分界线,因此应按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以冲绳海槽中心线为界,划分中国与日本在东海大陆架边界。但是日本方面却主张按东海的中心线平分划界。这样,中日间便产生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如果按日本的主张划界,中国在东海的大陆架范围将被拦腰截断,应归我国管辖的面积将减少一半。说到底,钓鱼岛问题不仅仅意味着日本对中国发展的遏制,更意味着领土之争、生存权利之争。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的海域,同时也是中国同周边邻国争议最大的海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被探明有着巨大的水产资源、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通道。南沙群岛不仅有可观的经济地位,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前出大陆上千千米,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沙群岛现状可谓是:六国七方对峙角逐,美日印澳意图插手。从60年代开始,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印度尼西亚则霸占部分海域。加上中国大陆和台湾,目前6国7方在南沙群岛形成对峙和角逐局面。

  一、钓鱼岛问题和南海争端历史概述

  (一)钓鱼岛位于位于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190千米处,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但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而割让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后来通过在二战中签订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将窃取于中国的东北,台湾及其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包括后来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又明确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但由于种种历史和地理原因,日本却将钓鱼岛等岛屿交予美军占领,1971年美日签订协定,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分给日本管理。至此钓鱼岛问题就成为中日领土问题上的一个焦点。

  (二)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伴随的全球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利益驱使,以及1982年出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南海沿岸各国都加快占领南海各岛屿并且有的进行开发。这样就导致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导致中国和南海沿岸一些国家产生争端,主要包括中越之争,中马之争以及闹的最凶的中菲南海之争。同时美日印各怀意图插手中国南海问题。

  二、基于国际法对于钓鱼岛问题和南海争端的若干理论分析

  (一)中国享有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是基于先占原则和时效原则。先占原则指的是是指先占人以支配和管领之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物从而取得该物所有权的法律制度。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在明朝时期就把钓鱼岛作为海上防区确立了统治权。1971年日本外务省发表的《关于尖阁列岛领土主权问题的统一见解》及其根据“无主地先占”的原则主张钓鱼岛的主权属于日本。并且日本通过民间组织对钓鱼岛已经统治了30年之久。国际法中领土的先占原则首先客体必须是无主地,日本称在1884年发现钓鱼岛,中国则从明朝就对其统治。所以日本基于这样一个原则宣称其享有主权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其次,日本还援引“时效取得”来主张对钓鱼岛享有主权。时效取得领土是指国际法上一国凭借非武力手段长期不间断和公开地占有和统治他国部分领土而取得该部分领土的主权,于时效取得是非法侵占他国领土,因此该制度并不为现代国际法所接受,国际社会也无真正按传统时效取得原则裁决的国际判例。其理论产生主要是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底就已不再适用。日本对钓鱼岛的通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论文联盟段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到二战日本的战败这个期间,第二个阶段是1972年美国将琉球群岛的主体交给日本起,其中包含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直至到现在。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就一直对日本占领提出了持续的抗议和反对,与此同时中日双方也都在该岛做出表彰主权的行为。因此日本通过“时效取得”而取得主权在国际法上也是不成立的。

  (二)针对南海争端,首先一点必须申明,那就是南海群岛是中国领土不可争议的一部分,自秦汉以来,中国就发现南海这些岛屿,并最早对这些岛屿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另外自1947年起,中国在南海地图上标出了一条断续线,这条线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U型线”。所以到上世纪70年代南海沿岸各国相继对南海群岛诸岛提出主权要求,这是基于历史和国家法原则都是不合理的。南海沿岸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基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主张对某些南海及岛屿的主权。该《公约》规定,每个沿海国都拥有20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其中以领海基线为基准,向外延伸12海里为各沿岸国的领海,该公约的出台为各沿海国解决海洋纠纷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但其也不是完全有效的,就南海争端来说,中国基于先占和时效取得已经取得了南海各岛屿,在这种情形下,历史依据对于国家领土的主权的判定是具有重大作用的,因此,该公约的出台就不能简单的的判定历史依据的无效了。另外早在1956年越南外交部副部长在接见中国官员时郑重表示:“根据越南方面的资料,从历史上看,西沙和南沙群岛就应当属于中国领土”,同时在1988年越当局在其外交部文件中声称,证实其总理副外长都曾先后承认西沙和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但到后来,越当局却声称对南海一些岛屿享有主权,这明显违反了国际法中重要的在涉及领土主权问题上的禁止反言的原则。针对菲律宾在南海的领土主张,菲律宾在历史上先后是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因此菲就不可能在自身没主权的情形下对南海诸岛主张先占和时效的取得。另外菲的国土范围基本上通过《巴黎公约》等三大公约确定的,而该范围则是不包括南海诸岛的,因此菲政府将部分南沙群岛命名为“卡拉延群岛”另外主张黄岩岛是其领土,大家试想一下,一国政府可以随意把一地区通过自己国内立法或主张而确定为自己领土,那样国际领土秩序何谈。所以菲律宾对南海群岛的领土要求是无法律依据的同时也没有历史依据的,也野蛮的赤裸裸的抢夺行为。

  三、钓鱼岛问题与南海争端近况

  首先,钓鱼岛和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基于历史条件和国际法的依据和原则依法享有对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主权,其他国家对此提出异议都是非法的不道德的也是不合法的。在这种现实下,我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对于现阶段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南海争端问题,与其冲突对峙不如大家共同开发显得更加合理和共赢。目前国内外都有人主张用武力维护国家岛屿领土主权是不冷静不理智的,这样只能使南海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更加复杂化、困难化。当然面对南海沿岸一些国家的挑衅以及明显过分的行径,我国必须拿出强硬的态度。一位中国学者曾经这样说过:在钓鱼岛赢得尊严,才能在南海赢得尊重,虽然其观点有点情绪化但现实的反应出国家在面对主权争端时必须拿出坚决的态度,但现在比较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南海很多岛屿及钓鱼岛都没有中国军民的驻扎和开发,这从事实上削弱了中国对这些领土主权的主张,所以中国应该加大对南海诸岛及钓鱼岛的驻扎和开放。同时应加强军事威慑,提倡共同开发和平解决南海及钓鱼岛问题必须与军事威慑相结合,用现实力量维护国家的主权。像中国于今年4月向南海派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渔政船310,到南海执行护渔任务,新成立的三沙市,派遣渔政船在钓鱼岛附近巡逻,以及最近飞机到钓鱼岛领空巡航,这些都是比较积极的信号,以后会有更多类似的形式来维护我国在南海及钓鱼岛的合法权益。最后,需说明的是,海洋边界确立在法律上会给南海及钓鱼岛地区带来长期的稳定。因此,我国必须积极行动,尽快划出南海及钓鱼岛海洋边界。在《公约》基础上以正确的理念指导下进行,让一切行为有法可依。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国际仲裁,以此来最大可能保证中国利益

关于中美贸易争端,新闻联播的发声

  时事聚焦

  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从次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商品进一步提高关税。中美贸易争端再次升级。

  针对事态发展,5月13日晚新闻联播在“央视国际锐评”中,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

  《央视国际锐评: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

  “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没什么大不了,中国必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斗出一片新天地。

  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美国下一步是要谈,还是要打,抑或是采取别的动作,中国都已备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应对的准备。这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热点背后

  中美经贸合作内容广,利益交融深,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经贸摩擦,但以往的这类摩擦并没有影响中美经贸合作大局。

  然而从2018年以来,美方抛弃双方达成的合作协定,出尔反尔,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悍然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贸易战。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由此揭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大幕。

  此后,中美两国皆出台了针对彼此的极为严苛的关税政策,双方“决不让步”的态度使得贸易战愈演愈烈。

  直至最近的5月10日,美方又把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

  美方这一系列举措,导致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违背了中美双方关于通过磋商解决分歧的共识,既损害了双方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美方发动贸易战的原因复杂而深刻,概括而言有以下两点:

  第一,利益敲诈。通过贸易战迫使贸易伙伴开放市场、让渡经济利益,是美国的惯用伎俩,以往曾经对多个国家使用过;

  第二,战略遏制。冷战结束后,美国以遥遥领先他国的综合国力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它一直防范任何可能赶超自己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上升,美国对华认知与情绪全面转向,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因此,它要尽一切可能遏制中国的发展。

  作文立意

  中美贸易争端是当前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事件,如果要将其写入作文,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

  1.贸易战,是一场没有最终赢家的战争。

  贸易战,永远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争。争则两伤,合则两旺。以磋商和谈判的方式寻求彼此利益的最大交集,才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最佳方式。

  2.中华民族从不屈服于人,我们不好战,但也不惧战。

  即使在饱受欺凌的近代史上,中华民族也能冲破重重困境,获得新生。在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面对外人的欺压,“亮剑”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3.贸易战,是挑战,也是机遇。

  历史证明,所有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所有的压力都可以成为进步的动力。只要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做好自己,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终将迎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一天。

  写作示范

  中国人爱好和平,不喜战。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千百年来,从普通百姓到先贤圣哲,他们的字字句句里写满了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期待。

  贸易战,没有赢家。

  二战后,各个国家都需要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这就需要大量资金。资金怎么来?开源节流,扩大出口,增加顺差。于是,关税日益高涨,终成贸易壁垒。规律不可违背,潮流不可阻挡,于是,关贸总协定来了,世贸组织来了!

  如今,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地球成为一个村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早已经是传说。中美作为世界两个有影响力的大国,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个伤害,不止是中美两国,必然也波及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这个简单的道理,美国人不是不知道。他们逆历史大势而动,一手挑起这次中美经贸冲突,本质上是单边主义对多边主义、保护主义对自由贸易的挑衅。

  中方将继续顺应历史的潮流,扩大改革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我们爱好和平,不喜战。

  中国人追求和平,不惧战。

  战争,未必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案,很多时候却成为最后的选择。因为,战争只能用战争去结束。于是,烈士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和平的阳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风烛残年的陆游在梦中的呐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精忠报国的岳飞收复河山的仰天长啸;“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少年英雄霍去病气壮山河的誓言……至于“犯我汉者,虽远必诛”则是一个民族高高举起的自信的旗帜。我们的民族,自古就不缺“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英雄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

  从经济上说,中国有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即便失去外部的力量,自身依然可以运转。我们扩大开放,也是把独立自主作为根本立足点。

  从国民来看,中国有世界上最善良、最可爱的老百姓。在没有枪没有炮的条件下,他们可以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用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在百废待新的新中国,他们犹可打胜一场抗美援朝的战争;改革开放短短的40年,他们可以让人均GDP从200多美元增长到8000多美元,是他们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如今,中国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蒸蒸日上的经济,全面小康渐成现实,如此巨大的市场和消费能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希翼开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中国。家有梧桐树,自引凤凰来。在这一场贸易战中,中国注定不会是“西出阳关无故人”,而是“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样的一个国度,不可能因为一个帝国的一声咆哮就屈服顺从。亮剑,是此刻唯一的选择!

  中国人为了和平,善于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我们的祖先用鲜血凝成的智慧,写满了克敌制胜的善战之法。

  面对神出鬼没、不可一世的匈奴铁骑,霍去病灵活用兵,不拘古法,创造了长途奔袭、闪电战等作战之法,大破匈奴,直取祁连,剑指漠北,封狼居胥。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韩信有背水一战之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革命军人有战天斗地之略。

  如今,这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14亿万众一心的人民,有辽阔的万里海疆,正在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的崛起的大国,轻易就可以战胜吗

  这是公元2019年,早已不是1840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一场逼上梁山的贸易战中,我们要把挑战当作机遇,拿出足够的勇气和智慧,为国民经济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发展方式、新的合作伙伴,在和平到来的那一天,我们也将实现一次华丽的转身。

形势与政策报告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分析》

  摘 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党的报告明确指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重要变革,这对中国的海洋战略的构建与发展既是机遇同时又是异常严峻的挑战。因此,分析当前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形势,把握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构建,海上力量的大力发展以及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至关重要。

  关键词:海洋安全;海洋战略;周边海洋形势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①在此背景下,亚太各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其海洋战略,同时,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对亚太地区强势回归并高调介入中国周边海洋争端问题,而与中国存在海权争端的主要国家也借此机会不断升温争端问题,使得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明显恶化之势,中国周边海洋形势面临着巨大压力和异常严峻的挑战。

  一、亚太主要大国海洋战略的调整

  (一)美国海洋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作为蓝色海洋上的一枝独秀,美国为了保住其“海上霸主”地位,愈加重视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积极调整和制定新的海洋战略,不断强化其全球海洋强国地位。2000年7月,美国政府出台了《2000年海洋法案》,为制定美国在新世纪的海洋政策提供了法律保障。2004年12月17日,布什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对落实《21世纪海洋蓝图》提出了具体措施。《21世纪海洋蓝图》和《美国海洋行动计划》的制定,为21世纪美国海洋战略奠定了基础。

  2009年6月12日,上任不到半年的奥巴马总统发表总统公告称:“本届政府将继往开来,采取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方法来制定国家海洋政策。”“9·11”事件后,随着海洋安全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不断提升。海岸警卫队很快就并入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2002年颁布《海岸警卫队国土安全战略》,进一步提升海岸警卫队现代化水平,维护美国的海洋秩序和海上安全。2005年9月美国发布《国家海上安全战略》白皮书,第一次在国家安全层面提出海上安全战略,全面阐述美国面临的海上安全威胁、美国海上安全的战略目标以及应采取的战略行动。2007年10月,美国发布《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的新海上安全战略,突出强调了要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海上安全秩序,维护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利益。

  (二)俄罗斯海洋战略的调整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建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明确指出,俄罗斯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大国。为了改变由于苏联解体而导致海上实力下滑的现实,实施了一系列重振的措施。2000年3月,普京以总统命令的形式颁布了《2010年前俄联邦海上军事活动的基本政策》。同年4月,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正式承认并使用了“海军战略”这一概念,提出了海军要面向世界大洋的战略构想。随后,《俄联邦海军未来10年发展规划》、《俄联邦海洋学说》等文件也纷纷出台。

  2001年7月,普京批准了《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海洋政策》,全面阐述了俄罗斯的国家海洋政策实质、原则、内容及其实施手段,确立了普京时代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的总体思路。2007年夏天,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又重新恢复值勤战机起降任务,表明俄罗斯重新树立海军实力的征程已经开始。普京从远东地区战略利益出发,俄罗斯将太平洋舰队作为重点发展的舰队并为俄罗斯武装部队提供现代化武器系统,计划到2020年将现代化武器系统所占的份额提升至70%。目前,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占俄海军兵力的27%。通过“东进”战略积极谋求向太平洋进行渗透,并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尤其是海上战略核力量,从而维护附近海域以及海上通道的安全。

  (三)日本海洋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更加重视海洋问题,并将海洋问题提升为国家战略。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国家海洋政策的基本框架。2004年,日本发布了第一部海洋白皮书,提出要对海洋实施全面管理。2005年,“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向政府提交了《海洋与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树立海洋立国思想;制定日本海洋基本法,完善海洋法律体系;强化和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与协调机制;加强对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在内的海洋“国土”的管理;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事务;加强海洋教育和海洋意识宣传。

  这份文件的发布标志了日本海洋战略已经成型。2007年,日本通过了《海洋基本法》和《海洋建筑物安全地带设置法》,其中要求政府,“全面保护我国正当拥有的领土,同时为保护作为海洋国家日本的利益而构建海洋新秩序,为此必须全力推进外交以及各种政策。”这两个法案的出台,基本完成了日本“海洋立国”的法律化,为日本加强对海洋利益全面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基础。在海上安全方面,日本借美国不断推进重返亚太战略之机,不断强化日美同盟,进一步扩大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2012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未来五年海洋基本战略计划大纲,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日本海上保安厅和海上自卫队的力量,确保其海洋安全。

  (四)印度海洋战略的调整

  作为主要的印度洋国家,地处南亚的印度一直有着浓重的大国情结。21世纪初以来,印度根据地区安全形势和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海洋作为实现强国战略的突破口,制定了其海洋军事战略。凭借自身地缘优势和其独特的国际地位,印度通过多种手段在试图控制印度洋的同时,还将触角伸向太平洋,积极拓展战略空间。2004年印度颁布的《印度海洋学说》和2007年颁布的《自由使用海洋:印度海洋军事战略》标志着21世纪初印度海军战略理论已形成体系并逐渐走向成熟。与此同时,印度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其海洋军事战略。

  首先,加强印度洋及其周边海域的战略部署。印度将印度洋视为其战略区域,提出“整个印度洋盆地——从北面的波斯湾到南面的南极洲,从西面的好望角及非洲东岸到东面的马六甲海峡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都是印度的战略周边”。为此,印度不断加强其海军力量,巩固其对印度洋沿岸中小国家的海上优势。其次,通过“东进战略”谋求向太平洋进行渗透。印度于1992年正式提出“东进战略”,特别强调南中国海重要的战略价值。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反恐军事行动的全面展开和海盗问题日益凸显,印度不断加强与美、日、澳等国的军事关系,以应对非传统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为由向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地区渗透,不断推行其“东进战略”。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自改革开放以来,这30多年中,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这1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有着显著的提高。“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升空,08奥运会申办成功及其成功的举行等一系列事件,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所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

  当今世界与中国都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命运日益的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世界各处都能看见“中国元素”的身影。中国文化也成了世界文化的主流,“儒学”、“孔子文化”已被世界世界共同关注并且是很重视。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飞速的提升着,这主要是有着强大的国力作基石的。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决定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着一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现在的辉煌,中国的经济与综合国力空前的壮大。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广泛参加全球的合作,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及发展的重要动力。 除了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随着各种新式的武器装备展示出来,让世界都认识到了中国国防力量的强大。航空上,中国也取得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软实力方面,中国的发展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汉语热”也成为了世界文化的潮流。各方面都彰显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最能彰显中国国力强盛与国际地位提高的我想要数中国国家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了,在持续了近2年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站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不仅解决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更保持38%的经济增长率。中国的表现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并积极的作用。自此,中国的国际地位更加的提高了。

  自美国新政府上台后,总统奥巴马等美国政府高官都很重视中美关系。奥巴马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今人瞩目地向前发展,美国希望推动两国关系不断的向前发展,这对美国未来的和平、进步和繁荣不可或缺。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对于这一切,我们应该如何做出理性的认识呢

  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并且是一个大国,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随着国家地位的提升,收获的越来越多,同时承担的责任也越大,需要做出的贡献也越大。

  正确认识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延伸,中国外部发展条件十分严峻。二、外部的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朝核、南亚反恐和地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三、中国外部舆论环境中仍存在挑战,国际上仍有许多人对中国存在偏见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存在种种疑虑,充满误解,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

  如何正确面对这些风险与挑战,将是中国长期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虽然有着风险与挑战,但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也随之而来有许多的机遇。一、“和平发展”成为了世界发展的主流,这种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二、中国的发展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在全球事物上,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也急剧上升。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是中国促进发展的一个契机。

  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是复杂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处在从大而弱到大而强、从地区大国到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中。

形势与政策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 冲突矛盾 共同发展 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XX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XX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文化”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形势与政策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2、美国“重返”亚太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3、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热点中美关系之“习特会”

  “习特会”指引中美关系未来“一带一路”合作可期

  适用话题:一带一路、社会时事、安全关系、中美关系、人文关系

  “习特会”有何重大意义

  此次“习特会”是美国新政府就任以来的首次中美元首会晤,中美关系也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关口。两国元首的良性互动,不仅可以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方向、找准定位,而且能够向世界传递出积极信号。

  习近平与特朗普此前曾两次通话,就中美各自核心关切达成重要共识。同时,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半个月前访华期间,也明确表示美方愿与中国建立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积极关系……系列互动使得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再次得到了确认,也为此次“习特会”的实现铺平了道路。

  在此基础上,双方领导人保持密切接触,通过坦率的对话和沟通,对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管控分歧有莫大好处。有学者指出,两国元首的会晤对中美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表示,此次会晤最大的意义在于,习近平与特朗普对新时期两国关系大方向和战略原则进行“顶层设计”,为两个大国在国家利益方面找到融汇之处,为双边关系确立明确航线。

  此外,此次中美元首会晤在特朗普的私人庄园举行,双方领导人可以在更加放松的状态中深入了解彼此,有助于解决复杂的外交问题。美国白宫发言人肖恩·斯派塞也表示,这次会晤将为特朗普与习近平建立私人关系提供一个机会。

  “习特会”将谈哪些话题

  除了此次会谈的重要意义,外界更加关心“海湖庄园会”会触及哪些话题,谈出什么样的成果,并对国际局势产生何种实际影响。

  可以预见,作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经贸关系将是“习特会”的重点话题之一。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高级顾问肯尼思·加斯特曾表示,特朗普对于“贸易不平衡问题”十分关切,他会与习近平以“坦率”而“有效”的方式进行对话,探讨处理公平竞争、贸易壁垒、市场准入等问题。

  实践证明,中美经贸关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市场选择已让两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3月31日表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能够妥善处理好经贸摩擦,不断做大中美经贸合作的蛋糕。”这一表态已清晰表达了中方对维护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立场和决心。

  中美曾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框架下密切协调,中国为斡旋朝美接触、推进六方会谈倾注过全力,也为制定并执行安理会决议做出了贡献。而随着朝核问题形势的变化,中美需要重新界定彼此角色。对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中方愿做一名“扳道工”,把半岛核问题扳回到谈判解决的轨道。

  此外,中美关系的内容还包括安全关系、人文交流等。在国际和地区事务方面,两国在反恐、气候变化等领域也有十分广阔的合作空间。有学者指出,双方在这些问题上的沟通协调合作对地区乃至全球都有重要意义。

  总之,作为元首级别的会谈对于创造对话机会、建立合作框架十分重要,具有其他层面的交往不能取代的地位。而对于具体的问题,将会由两国相关职能部门、既有渠道和机制发挥各自的作用。

  “一带一路”,中美合作可期

  “一带一路”是当前世界热议的话题,很大的可能性将会被此次会谈提及。“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且并不局限于沿线国家。版权属于中国,收益为各国共享。毫无疑问,美国企业也可参与到“一带一路”相关项目中,并从中受益。

  不可否认,美国政府对“一带一路”仍然抱有疑虑,担心中国这一倡议提出的背后会有更多的目的。但实际上,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惠及多国,而且是包容性的多边合作,已经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支持,美国也应该正视这一事实。

  特朗普在上台后的百日施政计划中提出美国能源与基建法案,利用税收减免来鼓励公私合营与吸引私有资金的投资,并在未来十年内对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一万亿美元资金,项目预期将达到收支平衡。在这方面,中国显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预计,美国对“一带一路”持开放态度。特朗普不一定会对“一带一路”表态,但可能会换一种方式参与“一带一路”。

  在国际社会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两国唯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克时艰。

  正如习近平主席曾说过的,太平洋够大,足以容下中美两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螃蟹的外貌特征描写

珍惜粮食的一段话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