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的服装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蒙古族服饰

  我喜爱蒙古族的饮食,喜爱蒙古人的热情,更喜爱蒙古人多姿多彩的服饰,这个民族既神秘又多彩。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我喜爱蒙古族的服饰,我希望有一天能去蒙古感受一下他们神秘的服饰。

五十六个民族的服装

苗族服饰

  苗族是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有八九四点五万人,为中国第五大少数民族,大部份分布在中国西南或中南省份,苗族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

  苗族的服装十分有特色,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衫,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副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

  和女式服装比,男式服装更简单,男子上身一般穿对襟或大襟短衣,下身穿长裤,束大腰带,头裹青色长巾,冬天小腿部裹绑腿。或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羊毛毡。

  黥东南苗族服饰不下两百种,是我国和世界上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银饰在苗族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苗族银饰,也堪称中国民族文化之一绝。苗族善制银器,能设计制造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饰物。苗家女子装,必然配有银饰——头戴银簪,银梳,三五束银铜花,数朵垫头巾的银花牌,两朵银花鬓夹以及银耳环,此外,还须有银项圈,银手镯,银披肩,银戒指。

  通过这次习作,我对苗族有了更深的了解。

朝鲜族的服饰

  来到朝鲜族,你便会看五花八门的服饰,朝鲜族根据年龄、性别而稍有不同。

  白色是朝鲜族的服装最喜欢的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朝鲜民族服饰可分为官服、民服等,这些服装的结构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头的笔直线条同领子、下摆、袖肚的曲线,构成曲线与直线的组合,没有多余的装饰,体现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点。

  鲜族妇女的短衣长裙,是朝鲜族服饰中最具传统的服装,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短衣在朝鲜语中叫"则高利",是朝鲜族最喜欢的上衣,以直线构成肩、袖、袖头,以曲线构成领条领子,下摆与袖笼呈弧形,斜领、无扣、用布带打结,在袖口、衣襟、腋下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只遮盖到胸部,颜色以黄、白、粉红等浅颜色为主,女性穿起来潇洒、美丽、大方;长裙,朝鲜语也叫做"契玛",是朝鲜族女子的主要服饰,腰间有长皱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分为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年轻女子和少女多爱穿背心式的带褶筒裙,裙长过膝盖的短裙,便于劳动。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长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缠裙为一幅未经缝合的裙料,由裙腰、裙摆、裙带组成。上窄下宽,裙长及脚面,裙摆较宽,裙上端有许多细褶,穿时缠腰一圈后系结在右腰一侧,穿这种裙子时,里面必须加穿素白色的衬裙。

  朝鲜族童装的式样基本上与大人的衣服相同,但考虑到孩子的皮肤细嫩,一般给孩子做衣服时都要选用质地软的面料。但值得一提的是,幼儿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缎”(七种颜色相配的绸缎)料做成,穿上以后好像彩虹一样。朝鲜族人民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用“七色缎”给孩子做衣裳,意味着孩子更加美丽和幸福。

  怎么样?朝鲜族的服饰就是这样,是独一无二的;是五花八门的;是绚丽多彩的。如果你到朝鲜族,相信一定能让你大饱眼福的!

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激扬,快乐的歌声响遍了全国上下,我们高兴的渡过着一个又一个的国庆节,是谁让我们有这样快乐而闲适的假期,又是谁让我们这样幸福的成长呢?我不禁扪心自问起来。

  往事越千年,白浪滔天,历史那一张张发黄的扉页渐渐映入眼帘,我询问着,思考着,慢慢的我看见了一幢幢被烧光抢光的房屋,饿孚横尸的村庄,中国人民军队誓死抵抗的身影,日本飞机大炮的轰鸣,那血光冲天,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有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战的决心与勇气。是那样的一段峥嵘岁月,是那样一首可歌可泣的曲,才可撞开了这个时代的大门。

  我的思绪悠悠的想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势,还有“我愿把这牢底坐穿”的决绝。是那些伟人与烈士,有着强烈的民族精神,走过漫长的荆刺之路,把我们这些人带入了和平的年代。

  我像只猫一样暖暖的晒太阳,不会记得也体会不到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就在阳光的那头,南海的边上,保卫钓鱼岛的行动正在进行,然而满带罪孽的靖国神社竟然香火鼎盛,这是我们所不可以容忍的,只要还有一点志气的中国人就不能原谅这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行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会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而是警醒着世界的风云变幻。

  如今的我们,虽然体会不到乱世年代的动荡,但和平中的暗潮依然在涌动,而我们泱泱大国,千年文明,要在这里崛起。

  我们从来不缺像谭嗣同那样“我身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勇士;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人;还有像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福祸避趋之”的忠臣。民族的精魂在他们身上尽显,我们应该肩负起的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把中国的今天与明天创造的更灿烂辉煌,走向美好未来。

壮族服饰

  壮族,中国少数民族。他是个和平、宽容、开放的民族,由于接受外来的先进文化,所以壮族深受汉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可是,作为一个民族,他也有和其他民族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壮族的服饰。壮族的服饰大概是壮族最具特色的了。壮族人民的服装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壮族男女服饰各有不同,男、女、未婚女子的头饰,都各具特色。

  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而女装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已婚妇女则不然,她们的衣饰更是稀奇。壮族人民的服饰已是个具特色,而他们的头饰,也是特色十足,奇特的头饰,是壮族人民最喜爱的。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现在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壮族,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一个具有奇特服饰的民族,啊,多么神奇啊,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壮族的服饰,真是奇特啊!

满族服饰作文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汉族的服装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即位到明末的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而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关于汉服的穿戴方式,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南昌大学生行成人礼的事情。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皆着左衽,而两边的礼仪小姐,身上居然穿着旗袍。这还真让人心寒,难道他们不知道,只有死人的衣服才是左衽吗?而旗袍,是对汉服下最大毒手的满族人的服装吗

  去年,一名女子身着汉服在成都街头,两名“愤青”突然冲上前,对其破口大骂,骂她穿的是韩服,骂她不爱自己的国家,还在众目睽睽之下,要求该女子将身上的行装全部脱下。道德的底线在哪里?“爱国”的标准是什么?这些愤青,还请麻烦回去好好学习一下中国的文化。

  对于如今中国人对自身民族文化知识的匮乏,我们可以做的,是去普及汉文化、复兴汉文化。1645年,卑鄙的满清使汉族人的服装面貌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将延续了三千年的汉民族冠冕衣裳送进了坟墓。剃发易服,是汉族人的奇耻大辱。

  但是现在,多少少男少女们都在盯着电视机上的格格阿哥们发呆犯花痴?辫子戏很好看么?满人的东西难道还不如汉族人的?真真正正在其剧情中正确认识汉文化的有多少?比如说现在很多人看的《武则天秘史》,里面上官婉儿这一角色的某套服装,经同袍们的鉴定,价格还不到40人民币。我不想说别的什么了,但请这些个编剧导演们认真点。

  复兴汉文化,是每一个汉族人都需要意识到的一件事。对于如此美好的汉服,大家可以试试在重要的场合、节日,穿上一套属于自己民族的服装,走出家门。因为,汉服,不是汉朝的服装,而是我们汉族的服装!

少数民族服饰

  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百花园,去了解一些民族的服饰吧!

  朝鲜族男子的裤子,裤腿和裤裆相当大,最适合盘腿而坐,裤脚系上丝带,勇士喜欢在上衣加穿一件长袍。朝鲜妇女的服装有裙子。

  筒裙是缝合的筒式裙子,腰间有许多细凯,上端还连上一个白布做的小背心。前胸开口处用钮扣扣紧,穿时从头部往上套,很是方便。

  苗族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衣服美观大方,大襟上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裙,很美!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

  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定有直排闪光纽扣,穿上看起来格外醒目。

  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襟背心。

  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绚丽多彩的服饰特色了吗

民族服饰

  世界上还有几个种族是在大草原的蒙古包里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种族是用奶招待客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种族是一年四季都披着大袍穿着靴子的呢

  当然是我们“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蒙古人一年四季都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着棉袄或皮袍。蒙古人的服饰虽然很单调,但是却让我向往,向往有一天能够穿上这样的长袍!蒙古人中男性的服饰都比较宽大,而女性服饰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真是应了那句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蒙古人一般喜欢佩戴首饰、戴帽是蒙古族的习惯。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蒙古人的服饰真“别具一格”,以后我要亲自去体验一下!

民族服饰

  傣族民族服饰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一个个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如花似玉。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现代

  妇女服装既保持了傣族的传统特色,又吸收了汉族风格。傣族传统的短衫和筒裙仍为女性所青睐。她们所穿上衣袖管细长,仅容一支胳膊穿过。衫身紧窄,长仅及腰,刚好在筒裙的银腰带上,以浅色居多。天冷时,外套各种彩色的毛衣、西装。

  老年妇女以白毛巾缠头。中年妇女留长发,盘发于顶,用各色纱巾包头,幼女也用纱巾裹头。少女、青年妇女则梳发辫,发式和内地相同。只有在节日时,少女们才绾髻于顶略向左倾,饰以插簪,鲜花等。青年女子盘发时,头发不够长,就把一丝袜套于发上,以增加头发的长度,盘成发髻。

  妇女们喜欢带手镯、戒指、耳坠、项链等,这些物饰金质、银质、玉石均可,仿制品也行。女婴生下来几天,就由家长用消过毒的针为娃娃扎耳,为带耳环作准备。对女性而言,银腰带更是不可缺少之物,腰带上饰以孔雀、莲花等各种花型。女人们认为银腰带越宽就越美。

  “筒帕”仍很流行,但多是中年妇女使用,很多姑娘已改背皮包。

  男性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男女老幼均喜欢赤脚穿拖鞋。

  民族风俗

  傣族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泼水节由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淫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到过云南的人都知道有名的傣家泼水节,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西双版纳、德宏的传说都是由“七公主杀火魔”的故事得来,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还有,传说诸葛亮曾经来过这,并教会傣族人民洗澡、造高房、种植等,所以到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大家会相互扑水表示祝福。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对党说的一句话简短

一室一厅出租400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