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文学短评600
学生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公元744年,也就是天宝三年,李白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准备漫游吴越。临行前,作此诗向友人告别。诗人用绚丽缤纷、光怪陆离的梦中景象来表达对大川名山的向往以及对神仙世界的憧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受排挤后的苦闷和对新生活的追求。在中学读书时,诗的最后两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权贵的蔑视,也让少不更事的我拿来作“标杆”,绝不欺贫媚富,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光阴荏苒,人生的坎坷旅程磨平了性格中的棱棱角角,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再尖锐和主观了。待人接物也越来越圆滑世故。想来真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当悲哀
李白把景物描写得生动细腻,似乎他已经在天姥山游玩了一番。如果李白整天闭门不出,只呆在家里读书写字,能写得出这样挥洒自如的诗吗?现在有的人,嫌游山玩水太累,坐在家里有网络、有电视,什么样的美景看不到?但是,不身临其境,亲身感受的话,能写出如此美妙的世界吗?能把大自然描绘得出神入化吗?因此让我们走出家门,去亲近我们的大好河山吧!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本诗形象的描述了诗人奇异的梦境,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热情向往。而在最后则一吐胸中郁闷,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对生活现实的不满。
全诗描写内容丰富,梦中情景曲折多变,惊心动魄,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像与夸张,尽情抒发自己浪漫主义的情怀,格调高昂,潇洒出尘。
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感
夏宇琦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长诗,别名《别东鲁诸公》,是李白与东鲁的朋友离别,前往天姥山游玩之前写的。
这首诗先描写天姥山的高大、神奇,进而转入自己的梦境,诗人在梦中潇洒自如地游览了天姥山的美景,看到满天仙人飘飞。可醒来时,一切都烟消云散。由此引发“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抒发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
有感其一
李白把景物描写得生动细腻,似乎他已经在天姥山游玩了一番。如果李白整天闭门不出,只呆在家里读书写字,能写得出这样挥洒自如的诗吗?现在有的人,嫌游山玩水太累,坐在家里有网络、有电视,什么样的美景看不到?但是,不身临其境,亲身感受的话,能写出如此美妙的世界吗?能把大自然描绘得出神入化吗?因此让我们走出家门,去亲近我们的大好河山吧!
有感其二
李白是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他爱大自然,也珍惜时间,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放一只白鹿在青崖间,要远游时便可以骑上它,任意驰骋。让他能去更多的地方游玩。白鹿是仙人的坐骑,日行千里,还可上天入地。现在我们已经发明了这种“白鹿”——汽车、飞机、轮船……李白如果知道的话一定非常高兴。
有感其三
李白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诗中的千古名句“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让我们深思。李白的正义感远远的超过了我们现在的许多人。他说:“怎么能讨好权贵以求重用,如果这样的话,即使得到重用,又怎么会开心呢?”一个没有真本事的人,如果靠溜须拍马,才得到重用,那重用他的人也不会是正直、高尚的人,这些人对国家会有什么好处呢?总有一天这样的人会被社会淘汰。因此,靠谁也没用,只能靠自己努力,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要以为我们多么聪明,多么了不起。古人的智慧我们也需要学习。
《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感
当今之势,舍我其谁孟轲。
几日前,重读太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越读越上口,越读越有劲。读罢最后一句,只觉得胸腔中鼓荡激回,满满的都是豪气。好一句“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想来,李白此人是极为豪迈的。他的豪迈,是一种超越了时空的壮美。即使是在遥远的今天,我们仍然能领略其不驯遗风。翻开厚厚的诗卷,放眼望去,满满的全是青莲居士的豪情壮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面对腐朽的统治者,他高高地昂起了头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看到白浪匹练般洒下,他诗兴飞扬,大发感慨。那豪迈的声音,穿透了庐山的瀑布,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回荡在博大宽广的天地间,肆意着他桀傲不驯的孤寂灵魂。
然而,李白的壮志,也有气短的时候。
李白号称诗仙,他生平最好之事一为饮酒,二为赋诗。据说他还有“斗酒诗百篇”本事。
然而喝了酒的李白,虽然豪气犹存,却又生生地多了几许莫名的忧愁。
想他举起酒杯,犹豫徘徊,只身单影,自嘲而发:“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又或是长亭送别,泪下沾襟,感慨行路坎坷:“欲渡黄河冰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虽然少不了自勉一番,告诉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然而还未等得东风大起,他那片锦绣大帆,便已然烂在腹中。想想其中的甘苦!即使前一刻他逸兴遄飞,与友人对酒当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告诉自己,困难只是暂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下一刻,他又已伤心落泪:“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当今之势,舍我其谁孟轲。
几日前,重读太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越读越上口,越读越有劲。读罢最后一句,只觉得胸腔中鼓荡激回,满满的都是豪气。好一句“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想来,李白此人是极为豪迈的。他的豪迈,是一种超越了时空的壮美。即使是在遥远的今天,我们仍然能领略其不驯遗风。翻开厚厚的诗卷,放眼望去,满满的全是青莲居士的豪情壮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面对腐朽的统治者,他高高地昂起了头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看到白浪匹练般洒下,他诗兴飞扬,大发感慨。那豪迈的声音,穿透了庐山的瀑布,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回荡在博大宽广的天地间,肆意着他桀傲不驯的孤寂灵魂。
然而,李白的壮志,也有气短的时候。
李白号称诗仙,他生平最好之事一为饮酒,二为赋诗。据说他还有“斗酒诗百篇”本事。
然而喝了酒的李白,虽然豪气犹存,却又生生地多了几许莫名的忧愁。
想他举起酒杯,犹豫徘徊,只身单影,自嘲而发:“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又或是长亭送别,泪下沾襟,感慨行路坎坷:“欲渡黄河冰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虽然少不了自勉一番,告诉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然而还未等得东风大起,他那片锦绣大帆,便已然烂在腹中。想想其中的甘苦!即使前一刻他逸兴遄飞,与友人对酒当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告诉自己,困难只是暂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下一刻,他又已伤心落泪:“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悲叹“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他很痛苦,他很烦忧,他举起刀来,想斩断这一切,他想做一名无敌的侠客,他向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境界,他携酒持剑,披发跌足,然而此刻他吐出的豪言壮语,怎么也像是在撒酒疯。纵然他豪言迭出,气壮山河,乃至于手舞足蹈,声嘶力竭,在旁人看来,不过是一个穷途书生酒后失态的样状,除了悲叹,再没有别的了。
听着前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回望地大物博,沃野千里的华夏九州;遥想着当年那些壮怀激烈那是怎样的一种气魄,那是多么波澜壮阔的一首歌,一首传唱千年,未曾停息的飞歌!
然而,豪言终究是豪言,即便是如李白一般舌烂莲花,即使说得是天地为之惊颤,风云为之变色,也不过是徒然数语,于事无济。入学时豪气干云的口号依然在心中回响;新生军训时的热血仍旧奔腾不息,我们已然高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有一天我们老去,我们能够自信地对自己说:我奋斗过了,我无怨无悔!那才是真正的豪迈!
梦游天姥吟留别感悟
李白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杜甫夸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诗歌
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我喜欢李白的诗更崇拜他的骨气。由于要写博客必须提升自己的素质,我又细读李白的一些文章和诗,再一次被李白的才气震撼并折服。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是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梦境的描写,看了真使人目眩神迷心向神往。从谧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癫,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奇。最后有梦境幻入仙境,更完全是彩色缤纷的神话世界。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好像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推究原因,李白为什么在这里能写出使人似醉似痴神迷心惊的诗句
,跟他的出身阅历经历以及所形成的思想性格分不开。他是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他接受儒家“兼善天下”思想,关心社稷关心苍生关心百姓;但他又接受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藐视世界一切的思想;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好打抱不平。总之儒家、道家、游侠三位一体,使他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他持才傲物的性格与当权的宦官外戚格格不入因此遭受他们的嫉妒压制排挤和打击,而皇帝也仅仅把他当成歌舞升平的点缀和御用文人。他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所以他异常苦闷要抒发要呐喊。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生活,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其中还有一些诗和他求仙学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以及愤懑苦闷的情绪常常借这类诗篇表现出来。当他政治失意之后,这种诗也越写越多越来越好达到惊人的地步。他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静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起险的山川,特别契合他叛逆不羁的性格。因此他常常在诗里写出好像要登涉这些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同天仙神灵相往来的情景。
李白的诗达到如此震撼人心的地步,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呢?他强烈的个性和炽热的感情,在诗歌中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使他的诗增加了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上天入地无所阻挡的力量,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读来感到热情奔放亲切自然。当现实生活中事物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借助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进入到神仙的境界。他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和他认真学习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分不开的。他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所以在诗歌中能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当他由梦境转到仙境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中醒来了,想到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事就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
尽管再次重读,李白的诗对我还是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以此诗句来概括《梦》诗很得当。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李白用高超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创设出超拔、光明、壮丽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崇高的人格、不懈的追求和坚决的斗争精神。
全诗分为三节。
第一节,塑超拔形象,表傲岸个性。
此节中心句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三个“天”字在一句之中很显赫,而没出现“山”字。山却敢于向天挑战。“连”,为齐、平。“横”,为遮,含有“恣”“肆”义项。上可与天比高,下可俯视群山。五岳是群山之首,而天姥能藐视它,更无须提周围的赤城与天台了。一“掩”一“倾”,“视俦列如草介”。天姥形象的超拔,是诗人“壮思”所致,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思想的艺术表现。
海上仙山不可求,有长安失意之意;“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云霞明灭”是壮丽之意象,“越人”表天姥之地,与“连”、“横”、“拔”、“掩”构成超拔之势,傲岸之性。
第二节,梦游天姥,表理想境界。
本节可分五层:
一层:向往先辈,以求神会。
“我欲因之梦吴越”,最主要的原因向往先辈谢公。谢灵运(385—433),出身世族,世袭康乐公,南朝宗王朝抑制世族,政治无出路,“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出为永嘉守,恣意遨游,寄情山水,曾游天姥等高山,蔑视权贵,后被诬告谋反,被杀。李白对这位开创山水诗的先辈是非常敬佩的,自己青年漫游就有谢公的影响,现在失意,“因之更加思念,”“因之”一梦而到谢公的宿处,并“脚着谢公屐”,而同步青云。
追随谢公以表蔑视权贵的决心。这里还创设一个淡雅、明静、清新、飘逸的意境。“明月”关照护送,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是至爱的。这种情感是失意的人最可求的,而明月即天意,这里的“送”与后来“仙之人”的“迎”,是有意呼应的。意在表明自己的高贵之躯岂可与粪土王侯可比。“渌水荡漾猿啼”,突出自然清新,暗比官场混浊腐蚀。
第二层:登高观日,闻晓天机。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日出八行》)”李白的境界是浩然的宇宙境界,笔下常为大景观、大气象,以宏观的视角而构成宏伟的意境美。“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有色彩,有声音,是自然最辉煌最有生力的时刻,冲决黑暗的光明是那么的激动鼓舞人心,喷薄而出的红日给人以无限的温暖和无尽的力量,雄鸡高唱天下白,给人以无穷的智慧和无比的振奋,这些就可谓是天机,天机并不神秘,人从大自然感悟到许许多多的哲理,就是天机诗人“空中闻天鸡”的巧用。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可石忽已暝”,写过程美,写奇花异石之美,写自己陶醉于奇险之境的奇绝之美。
明月相送,海日相迎,雄鸡高鸣,迷花倚石,诗人以月为朋以日为友,飘逸于天地之间,这是对长安朝堂的藐视,是诗人崇高思想境界的写照。
第三层:地吼天鸣,感受雄健美。
“云青春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点出天忽已暝的原因。身处云中,体会万变,熊咆于涧,龙吟于潭,低沉而高远,“殷岩泉”是客观描写,“慄深林兮惊层巅”是主观描写,胆小者为之慄惊,豪放者为之激昂。“熊”谐为“雄”,“龙”为兴云呼雨之神,诗人为两者的威严之美而赞叹。“列缺霹雳,丘峦崩摧”进一步表神威,来抒发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劈杀之气。物我合一,感受自然的雄健美,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增强自我已被世俗压迫得几乎奄奄的刚气。
第四层:天门洞开,群仙来迎。
此层是梦境的高潮。诗人激昂之际,仙境为他敞开无限宇宙、无限光明,高远澄清。心为之酣畅,虽登高而不及。仪仗严整,阵容强大的神仙,飘然而来,仙乐悦耳,色彩缤纷,为迎远客而来,为迎“谪仙”、“诗仙”而来,荣幸之至,兴奋之至。这是诗人现实中的理想境界,《西上莲花山》《四月上太山》都有这仙境描写。与屈原“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于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涉江》)同出一脉,同表一志。是对长安权贵的极大蔑视。
第五层:魂魄悸动,烟霞顿失。
惊心动魄的场面,却可即不可求。现实是残酷的,理想是壮丽的,“一生傲岸若不谐,思疏媒劳志多乖”,诗人不能不为之“长嗟”不已。
总观梦境描写,诗人在游览中追求清静、光明、生气、奇艳、雄浑、刚健、飘逸的境界,使自身不断得到愉悦和升华。
第三节,正视现实,养我傲骨。
现实中应及时行乐,不要囿于名利,不要受屈于权势,应追求超拔,追求高远,享受世间美好的东西,远离污浊之地,珍惜时光,于山水之间陶冶自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金钱可以挥霍,生命不能挥霍,我材不可挥霍。“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古风》其四十)离开长安,不是人生失败,而是人生进取。这个决心和志向在安史之乱后得以展现,他加入永王幕府仍是青年时的志向“安社稷”“济苍生”的摧动,永王兵败后,流放夜郎。遇赦后仍密切关注时局的发展,当听到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的消息,还曾请缨从军,半途因病而还。与杜甫一样,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者,“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垫”(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直至病死,未完已志。瞻前顾后,李白在长安失意之后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暂且的,是在养志,在养傲骨,而非真的归隐。因此说,万事东流水,行乐世间也是积极的。
“别君去兮何时还?”此句诗人似在思虑,没有明确回答,这“还”暗指还长安,施已志。如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机会,那么可“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青莲魂·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屈原开启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不少人为李太白那高度的夸张和丰富的想像而赞口不绝,他把浪漫主义推向顶峰。
我们在诵读的时候,由于诗人的感情和思绪发展变化很快,全诗的节奏也颇多变化,要用心领会诗句的内容,读得节奏鲜明,我们要循着梦游的进度,展开丰富、奇妙的想像,将仙境与尘世、出世与入世、飘逸与沉重,一并交织在瑰丽奇幻的艺术境界中。
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和高峻,其中就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在这里,使用了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其次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他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小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其脚下。喜翼可蔽空的大鹏,更爱檐头私语的小雀。事实上,天姥山不过是浙东的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X,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神奇的色彩,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境界。
诗人在描写天姥山时,用了想像的艺术手法,像天马行空一样无拘无束,随着想像羽翼的飞翔,在笔端展现了变化万千的景象,创造出了和丑恶现实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令读者读后跌X起伏,回肠荡气。
诗人转触笔锋,他的消极避世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其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般愤世疾俗,从太白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有儒家的积极用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语,蔑视权贵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更能明确其入梦的真正缘由和提及谢公的用意。
全诗的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着一句表现的更明显。思维的火焰总是难以熄灭,在一番离奇的遐思和古朴的旋律中,看到了青莲蔑视权贵,追求生活的理想和精神。他之所以向往神仙的时间,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社会,踏上漫游的旅途,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呐喊和向往。
翻开泛黄的丹青古卷,与古人相知,与古人相别,青莲的超尘脱俗和神奇飘渺,让我久久不忘其余韵。
《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中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就是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中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四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绍兴大都市的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魏晋贵族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着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李白写道:“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
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