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八年级下历史摸底考试

  八年级历史摸底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纲领是

  A、和平建国纲领B、《共同纲领》C、民主革命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A、彭德怀B、刘伯承C、邓小平D、陈毅

  4、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标志性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B、重庆谈判成功C、北平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1951年5月,我国和平解放的地区是

  A、北平B、新疆C、西藏D、青海

  6、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法令是

  A、《中国土地法》B、《中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下列诗句描写抗美援朝的是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D、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8、中国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斗争,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苏联从政治上、军事上支持中国B、朝鲜十分恳切的请求

  C、美国侵略朝鲜,破坏世界和平D、美国侵略中国东北和台湾海峡,威胁中国的安全

  9、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中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B、罗盛教C、邱少云D、雷锋

  10、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11、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农民借地主、富农的债务

  B、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2、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了反革命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D、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13、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

  A、地主土地所有制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农民土地所有制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14、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的是

  A、抗美援朝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镇压反革命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15、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恢复了国民经济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6、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是指

  A、胡长清、成克杰受贿案B、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受贿案

  C、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D、沈阳市的慕绥新,马向东受贿案

  17下列各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B、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8、下列哪项成就不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

  A、长春第一座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投产B、鞍山建成为东北工业基地中心

  C、同仁堂实现公私合营D、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19、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方向的法律文件是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宪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是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

  A、开展“三反”运动B、开展“五反”运动C、实现合作化D、全行业公私合营

  2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重要创举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B、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C、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D、引导农民、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

  22、从《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颗白菜500斤”,“棉亩产5000斤”等文章,到各地宣传放“卫星”。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A、1956年B、1958年C、1961年D、1966年

  23、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请你说说在中共八大后的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

  24、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靠“洋油”的时代,这是因为

  A、“大跃进”取得成果B、大庆油田胜利建成

  C、缩短基本建设战线D、苏联政府提供原油

  25、1978年,我国开始了在思想上“拨乱反正”,其首要事件是

  A、恢复高考制度B、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C、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基本结束D、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后的事物是

  A、公共食堂B、乡镇企业C、经济特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十年“文化大革命”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29、被人以“一夜城”来形容其发展变化的城市是

  A、北京B、深圳C、海口D、珠海

  30、建国以来,实现了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七届二中全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49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

  2、年,西藏和平解放,同年月,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

  3,美国被迫在上签字,朝中人民反侵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4、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为国歌,采用纪年。

  5、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6、土地运动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7、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的思想路线。

  8、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9、我国的三大改造指的是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10、和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三、问答题(20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8分)

  2、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8分)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重要决定?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九年级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古代皇帝诏书中常常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皇帝的称谓最早出现在

  A.夏朝B.春秋期C.秦朝D.西汉

  2.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

  3.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在诗中充分肯定的秦始皇功绩是

  A.统一全国B.统一文字C.实行分封D.建立郡县

  5.以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的影响匹配正确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3世纪初期B.公元前3世纪末期

  C.公元前2世纪初期D.公元前2世纪末期

  7.7.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D.为了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8.钱穆在《国史大锅》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现点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度D.军机处制度

  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10.历史巨片《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描述了秦国由弱变强的历史,其中促使秦国“裂变”的关键事件是

  A.商鞅变法B.百家争鸣C.推行郡县制D.实行分封制

  11.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12.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B.C.D.

  13.对秦的统一评价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B.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C.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D.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14.下列关于秦朝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B.秦统一货币后,商人们使用圆形方孔钱

  C.秦朝东至临洮,西到陇西,是当时的世界大国之一

  D.秦始皇兴修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1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广阔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新皇帝”是指谁?从材料看他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17.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央政府各机构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古代发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代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2)写出该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概括该制度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中1688年后议会与国王确立了怎样的关系?这一关系的确立意味着英国开始了什么政治制度?为什么说“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

  材料四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领导的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4)他领导的“革命”指什么?从政治制度演进谈谈它“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参考答案

  1-15.CDDAABBCBADCDCB

  16.(1)秦始皇;郡县制度;

  (2)颁布“推恩令”。作用: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7.(1)郡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2)科举制。使平民可以凭才学做官,有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影响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

  (3)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在世界上第一次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4)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泉州中考历史试题难度特点解读

  历史:多角度反映“文都”底蕴

  历史命题组专家表示,试题难度适中,及格率预估达80%以上。中外历史知识在试题中的比例适当,《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占60分,世界历史占40分。

  突出泉州乡土史考查,多角度地反映“东亚文化之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分值达12分,是近5年来泉州乡土史考查的最高分值。如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的开发为题,考查古代泉州农耕文化与中原的渊源关系;以泉州市区状元街名称为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科举制;考查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原因,感悟古代泉州的海丝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等。

  关注时政热点,体现时代性。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60周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这些时政热点内容在试题中都有体现,这对引导我市初中历史教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意义重大。

山东省潍坊市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第九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潍坊真题演练

  考点辛亥革命

  命题角度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影响

  1.(2018·潍坊中考节选)近代以,铁路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许多历史人物以此寄寓理想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他曾说:“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他提出了修筑10万英里(约16万千米)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千米。

  ——摘编自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铁路作用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

  2.(2017·潍坊中考节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2)材料二中的“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潍坊真题演练】

  1.(2)认识:铁路关系国计民生和民国存亡。原因:政局不稳,战乱频繁,经济凋敝,技术落后。

  【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孙中山对铁路的认识,从材料中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考查中国铁路“宏图伟略”难以实现的原因,可以从中国的社会性质方面回答。

  2.(2)事件:辛亥革命。

  影响: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进社会风俗的文明化。

  【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信息“自变乱以……改阴历为阳历”可判断回答;第二小问可以从中国近代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回答。

2019届历史一轮复习第19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模拟

  1.(2016·全国卷Ⅱ·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B)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解析]族谱编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而非乾隆年间的特殊现象,A项排除;B项正确,当时大量的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因此他们纷纷将祖先的牌位请回台湾,以便于拜祭;C项材料无从体现且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2.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A)

  A.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B.各地方可以根据实行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

  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以单独制定法律

  D.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

  [解析]“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1982年新宪法中对“一国两制”明确规定,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故A项正确;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能说各地方可以随意实行何种制度,故B项错误;特别行政区在不违背国家宪法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法规,故C项错误;特别行政区对外坚持“一个中国”,不能独立行使外交权,故D项错误。

  3.(2018·故城)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这一公报的发表(B)

  A.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给祖国统一大业提供较好契机

  C.促成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D.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重要砝码

  [解析]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期,与题干中时间“1978年”不符,排除A项;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也是在1972年,排除C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综合国力上升,排除D项;题干涉及的是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达成协议,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和祖国统一大业,故选B项。

  4.(2017·新课标Ⅲ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答案](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扩张之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之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材料、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明朝国内统治状况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等信息概括。第(2)问,可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加强两岸联系、增强民族认同等方面分析。

  定了坚实的基础2、成功的通过了20xx年全国税务重点抽查工作确责任、目标,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充建立了上些新的制度,对支行强化内控、防范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七、八月差错率高居不下,及时组织、制订、出台了“”,有效地遏制了风险的蔓延。2、加强监督检查,做好会计出纳工作的保证。年内一方面加强考核,实行工效挂钩的机制,按月考核差错率,并督促整改问题,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加大检查力度,改变会计检查方式,采取定期、不定期,常规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再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有效地防范了经营风险。3、以人为本,加强会计、出纳专业人员的素质培训,进一步实现了会计、出纳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年内主要做了以下七点工作:1.主动、积极地抓好服务工作,坚持不懈地搞好优质文明服务,树立服务意识;2.坚持业务学习制度,统一学习新文件,从实际操作出发,将遇到的问题及难点列举出来,通过研究讨论,寻求解决途径;3.坚持考核与经济效益指标挂钩。4、成立了以骨干为主的结算小组;5、积极地组织柜员上岗考试。6、培养一线员工自觉养成对传票审查的习惯。7、开展不定期的技能比武、知识竞赛,加强对员工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结算工作质量和效率。二、做好财务工作计划,强化成本意识,规范财务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1、更好的完成年度财务工作,我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等规定,认真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及时完整准确的进行各项财务资料的报送,并于每季、年末进行详细地财务分析;在资产购置上做到了先审批后购置,在固定费用上,全年准确的计算计提并上缴了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养老保险金、医药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固定资产折旧、长期待摊资产的摊销、应付利息等,并按照营业费用子目规范列支。2、费用支出实行了专户、专项管理,在临时存款科目中设置了营业费用专户,专门核算营业费用支出,建立了相应的手工台账,实行了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区分了业务经营支出资金和费用支出资金。在费用使用上压缩了不必要的开支,厉行节约,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利润。XX年开支费用总额为万元,较上年增加了万元,增幅为%;实现收入万元,较上年增加万元,增幅为%。从以上的数据可知,收入的增长速度是费用增长速度的2倍。在费用的管理上,根据下发的《》等文件精神,严格费用指标控制,认真执行审批制度,做好日常的账务处理,并将费用使用情况及财务制度中规定比例列支的费用项目进行说明,以便行领导掌握费用开支去向。全年按总部费用率的考核标准,支行实际费用率为%,节约费用5个百分点,费用总额没有突破下达的年度费用控制指标。三、恪尽职守,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我在抓好管理的同时,切实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驾驭工作能力。一是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和预见性。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抵制和反对腐败消极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帮助解决问题,靠老老实实的做人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强团结合作,不搞个人主义。四、明年的工作构想及要点:1、挖掘人力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立足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根据目前人员的知识结构、素质况状确定培训重点,丰富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对业务骨干的专项培训。2、降低成本费用,促进效益的稳步增长。一是加强成本管理,减少成本性资金流失。二是加强结算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可用资金。三是合理调配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认真匡算资金流量,尽可能地压缩无效资金和低效资金占用,力求收益最大化。四是降低费用开支,增强盈利水平。五是准确做好各项财务测算,为行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3、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职能”,加强管理,加快工作的效率。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平凡而繁细的工作中,付出了许多艰辛与努力,有了一些收获与喜悦,重要的是丰富与锻炼了自己,虽然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加以完善,面对日益变幻的金融经济形势,金融工作任重而道远,成绩永远属于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完善提高工作水平,在新的一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做好年个人工作计划,争取将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好。财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XX年的脚3、办理了安都数控地址变更工作4、安都成立发展办公室----自己的公司自己当家做主5、配合公司进行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两学一做”学习活动总结)二、日常工作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定期请老师来公司指导讲解疑难问题2、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李丹、钱佳佳负责安都机电,王亚男负责安都数控,陈杰负责外勤)三、管理工作1、人员结构:由于某些原因,钱佳佳和陈杰辞职,财务工作进入紧张工作阶段(在此特别表扬李丹,积极工作,发扬了不怕苦的精神),6月初李琳琳加入财务部,为财务工作的展开提供了马力。2、招聘:陆续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面试一些应聘者(发现问题:网上的简历水分太大,说的那些工作经历,还不如李丹会的多,张嘴就要5000元.),下一步将继续招聘,暂时计划招聘会计一名,出纳五名。3、财务管理工作:所有,帐实相符,支出要考虑合理性,做到出有凭,入有据。其他:1、往来款日常审核办理工作2、各种凭证及时录入工作财务部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财务部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3、办理网上银行对账工作4、统计申报工作5、每月税务申报授权工作6、财务公司及售后公司核名工作7、学习驾照(个人)回顾上半年虽然为公司营运做出积极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结构还要进一步调整,财务部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

陕西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C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高唱红歌的热潮。B.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C.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的水平。D.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年。B.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C.《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西汉刘向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D.《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疫情当前,我们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

  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③只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群策群力、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这场硬仗的胜利。

  ④防控疫情不可能速战速决,我们要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坚定必胜的信心。

  A.②③④①B.①②④③C.①③④②D.②④①③

  二、基础知识综合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万盏花灯齐放,十里秦淮通明。在观众们屏住呼吸翘首期待中,享誉全国、美不胜收的秦淮灯会如期而至。夫子庙,老门东,灯光璀càn,令人目眩神迷。中华门城堡上的古代人物灯组,配合大型灯光秀,讲述着金陵往事,演yì着时代交响。传统灯艺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春节的到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

  (1)给加点字注音:屏住(________)目眩神迷(_______)

  (2)看拼音写汉字:演yì(________)璀càn(_______)

  (3)画横线的“益”字的意思是(________)

  A.好处。B.更加。C.增加。D.有利的,与“害”相对。

  (4)在横线处加一句话,是前后更加连贯通顺。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5.本段的景物描写采用的写景顺序是什么?从文段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6.结合语境,品味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7.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唱出让世界共鸣的中国声音

  龚琳娜

  ①最近有人问我:去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歌曲?我竟一时想不出来。为什么现在很难出现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甚至给人一种流行音乐不“流行”了的印象呢

  ②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当下很多歌都太相像了,不痛不痒,没有个性,缺乏创新。就像现在娱乐圈最受欢迎的是韩式明星一样,我们的很多音乐人也一直跟在外国音乐后面走,要么模仿欧美,要么模仿日韩,就连国产影视配乐也经常要找国外作曲家来写。

  ③多元化曾经是中国音乐最大的特色,我们有那么多的戏曲剧种,每个剧种又有不同的行当,每个行当的发声方法都不同,但现在却变得“千人一声”了。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有那么丰富的民歌资源,而在当下的歌曲中这些传统已经很难找到了,因为我们是用西方的发声来打基础,我们的美学观经常按照西方的走。

  ④不是说学习外国音乐不好,而是不能在向外学习的时候丢掉自己。我们已经背离传统走了太远,是时候回头看看了。一味往欧美、日韩靠的结果是,我们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缺乏辨识度,我们的文化别人看不到,也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⑤回归传统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传统的好,向传统靠拢,这是对待传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第二步是研究传统,了解其科学性,知道为什么这样唱,明白其背后的文化。比如江南的《茉莉花》是柔美的,是软软地唱,东北的《茉莉花》则唱得开放、直白、幽默,这反映的是不同地方人们爱情观的不同。第三步则是深入传统,从传统里面吸取精髓来创新,这意味着融会贯通,深入传统又能超越传统,不是请几位老艺人在舞台上坐镇就可以了,那只是一种表面的拼贴,真正好的作品要能离开他们仍然立得住。

  ⑥在内容上,传统诗词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舒伯特把歌德、席勒的诗谱成曲在全世界流传,我们的李白、杜甫的作品也可以写成曲。那么多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我们当然可以做自己的艺术歌曲。中国也有优秀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都可以考虑改编成歌曲来传播,不是说好莱坞、迪士尼做的就是好的,不能让孩子们只知道钢铁侠、蜘蛛侠、超人,不知嫦娥、女娲、钟馗。我们要把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文学唱出来,唱开去。

  ⑦归结起来,就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完全的传统在今天是很难传播的,因为那是地域性的,而不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所以我们的创新要采用现代作曲方法;而离开传统也就谈不上创新,我们必须要从自己文化的根出发,把欧美、日韩优秀的经验拿过来用,服务于我们的音乐,走国际化的民族音乐道路。

  ⑧中国音乐发展的前景总体是乐观的,我们不缺好的歌手,缺的是好的声音,有个性、创新的好声音。这需要中国音乐人共同努力,建立对自己传统的文化自信,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唱出让全世界观众共鸣的中国声音。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3日)

  阅读链接一: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节选自《东风破》歌词)

  阅读链接二:《东风破》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中国风的开山之作。用“琵琶”“枫叶”“篱笆”“古道”“荒烟漫草”等意象,营造了冷落萧条的幽境,伤感情绪油然而生。歌词巧妙地继承化用古典诗词意象而成新曲,一洗流行歌曲直白浅陋,内涵古意,雅致新颖。

  8.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9.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如何“回归传统”。

  10.选出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第①段由“很难出现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的现象,引出论述的话题。B.本文第④段从正面论述了背离传统、一味学习外国音乐的危害性。C.本文第⑥段在前一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音乐应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诗词、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宝贵文化财富。D.本文第⑧段“总体”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谨周密的文体要求。

  11.歌曲《东风破》风靡一时,深受广大歌迷喜爱。请阅读两段链接文字,运用第⑦段观点,简析《东风破》是如何“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的。

  四、句子默写

  12.默写。

  (1)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2)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3)。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论语》)

  (6)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7)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意思相同。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现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先生①初从二程先生②学,闻蜀薛先生名。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其子晨以香出,父则掩门待之。先生疑邻家薛翁乃薛先生也,则具刺③谒之,而薛翁谩骂不应。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曰:“子学已博,然寡要④。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⑤!”先生曰:“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薛翁击节称善,因以所学授之。

  (选自薛季宣《袁先生传》,有删改)

  注释:①先生:指作者的老师袁溉。②二程先生:指宋代理学家、教育家程颐、程颢。③刺:名帖。④寡要:缺少要领。⑤何以多为:哪里用得着那么多呢!吾心将以会道尔:我一定会用心去领会道。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援疑质理

  (2)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

  14.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多以书假余

  A.俯身倾耳以请B.无从致书以观C.因以所学授之D.以残年余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积日屡造其门。

  16.(甲)文中作者和(乙)文中袁先生在求师过程中有什么相似的表现?请加以概括,并谈

  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六、诗歌鉴赏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小题1】请把“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所呈现的景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综合性学习

  18.综合性学习。

  (1)下图为厦门旅游歌舞节目《闽南神韵》的宣传图标,请你仔细观察该图标,进行恰当的联想,用一小段文字描述出该图标所要传递出的内涵。(70字以内)

  (2)福建为何简称为“闽”?许多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文学社的同学们找来了一些关于这个字的资料。你能否帮他们分析一下,简要地说出你对“闽”字作为福建省简称的理解。

  (楷体)(繁体字)(小篆)

  资料二:许慎的《说文解字》注:“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

  资料三:福建自古多蛇,居住于福建的古代氏族把蛇奉为图腾,作为崇拜的偶像。

  (3)美国一位语言学家说:“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近年来,闽南方言呈现出日渐衰退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闽南方言日渐生疏。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提出一个建议,并说说此建议的合理性或可行性。

  八、作文

  19.文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乔布斯说:“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以上两句名言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对比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七、综合性学习

  八、作文

2019年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二列强侵略人民抗争

  专题二列强侵略人民抗争——近代中国的屈辱、抗争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开封二模)“(东印度)公司觉得,总是从中国买茶叶,而自己的商品却在中国打不开销路,长期下去与中国人做贸易就挺亏,而且由于硬通货不足,英国商人每每需要从墨西哥或南美等地运来鹰洋、白银才能跟中国人做生意,这样做太费事了。于是,他们希望用一种新的替代物品来打破这种贸易结构的不平衡。”这种“替代物品”是

  A.鸦片B.棉纱C.枪炮D.蒸汽机

  2.(2018河南洛阳二模)“条约的网络编成了所谓的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掠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个制度的起点正是后的第一组条约。”这段材料的空白处应该填写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8河南实验中学三模)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在华英国人的涉讼案件由英国自行裁判,由此开始了近代的“领事裁判权制度”。材料说明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B.关税权

  C.封建体制D.司法主权

  4.(2018河南焦作二模)1841年以前,中国城乡建筑因循数千年古老传统。鸦片战争后……沿海通商口岸如香港、上海、南京、广州、厦门,开始了以西式建筑为主体的城市建设,这是西方建筑艺术流入中国的起始。以上现象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5.(2018河南新乡一模)右图反映了近代一场西方侵华战争。下列史实最能体现该侵略战争目的的是

  A.火烧圆明园B.割占中国领土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获得战争赔款

  6.(2018江苏南京中考)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

  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

  7.(2018广东中考)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A.割地B.赔款

  C.办工厂D.赎辽费

  9.(2018新疆乌鲁木齐中考)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下列相关表述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A.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洋务运动

  C.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D.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10.(2017安徽中考)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1.(2017广东中考)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A.舰船数量的劣势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D.维新变法的成效

  12.(2017山东青岛中考)《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B.割占土地

  C.增辟通商口岸D.获得赔款

  二、非选择题

  13.(2017广东中考)19世纪末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外交大事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争取参与和会1918年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三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四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初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1分)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发了什么反响?(2分)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2分)

  14.(2018河南周口一模)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才意识到非学西方不可。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明治维新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许知远《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

  材料三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的“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2分)

  (2)材料二中“失败”指的是什么?“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这一行动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1分)

  (4)归纳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A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对英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故选A。

  2.A依据材料“外国人通过条约”“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个制度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割地、赔款、开放五口通商、关税协定,使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C、D不符合材料“这个制度的起点”,排除。故选A。

  3.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也称“治外法权”,治外法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符合题意。领土主权、关税权、封建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C。故选D。

  4.A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所以,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开始了以西式建筑为主体的城市建设。《虎门条约》是《南京条约》的附件。故选A。

  5.C依据材料可知,图片反映的圆明园遗址,记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C。

  6.A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英、美等国商贩的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A项。鸦片战争是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B项;武昌起义使清朝统治走向灭亡,排除C项;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D项。

  7.A清末,英国与中国打的“全仗”指的是鸦片战争,“半仗”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条约是《南京条约》,故A项正确。

  8.C1843年,英国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英国也获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9.B本题考查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探索。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不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符合题意。

  10.D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故选D项。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但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故B项排除;《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投资特权,贸易特权在甲午战前就已获得,故C项错误。

  11.C由关键信息“甲午战争”“北洋舰队”“腹已半腐”,可知材料揭示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故选C。A、B、D所述材料并未涉及。

  12.A题干关键信息是“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各项机器”。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事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任答一点给1分)

  影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唤醒救亡图存意识。(每点1分,2分)

  (2)目的:力图通过外交努力收回利权(或解决山东问题)。(2分)

  反响: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国内民族意识高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任答一点给1分,共2分)

  (3)变化:从拒绝到承认。(2分)

  原因: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中国人民长期的反帝斗争。(任答一点给1分,2分)

  (4)因素:民族独立;民族团结;国家富强;综合国力增强。(任答一点给1分,共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1894年”“一年后”可知,该事件发生于1895年,联系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即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表格的标题和内容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通过对比材料二、三较易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开罗宣言》发表的背景思考回答。第(4)问是概括分析型题目,联系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等回答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14.答案(1)鸦片战争;洋务运动。(2分)

  (2)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1分)

  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4月学业模拟试题

  海曙区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社会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CBABDCDADACDD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题,共50分)

  16.(1)宁波位于东海之滨;气候湿润;河流众多。(3分)

  (2)重视水利建设,积极开发水资源;宁波人民的智慧、勤劳;对外开放政策(3分)

  (3)能积极促进宁波的对外联系;使宁波人民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保障人民生活的安稳;提高宁波的知名度;加快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等。(4分)

  17.(1)秦始皇或嬴政。有利于巩固统治;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局面;有利于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有深远影响。(3分)

  (2)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2分)。重要成就如:颁布《人权宣言》、建立法兰西共和国、把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颁布《拿破仑法典》、建立法兰西帝国等。(2分)

  (3)示例:思想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或积极影响(1分);维新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显著作用,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前奏;或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等(2分)

  18.(1)制造事端(发动军事行动);侵占或割占中国领土;干涉中国内政。(3分)

  (2)洋务运动(1分)。失败(1分)。主要原因:只学习西方的器物,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没有触动既有政治制度和解放人们的思想(2分)。

  (3)同意的观点:历史上日本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近年来日本不断发展军事力量并要求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等。

  反对的观点:历史上的侵华战争都是有具体原因的;虽然二战以来中日之间有利益冲突,但双方多次以对话协商的方式达成共识;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发展,制约战争的因素逐渐增长等。(3分,观点1分,理由2分)

  19.(1)法律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有利于规范网络交往的平台,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利;有利于规范网络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网络交易秩序。(2分)

  (2)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立法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决策制定的公开透明和科学性。(3分,3个角度)

  (3)隐私权。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2分)

  (4)消费者:学习和掌握有关网络消费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消费时,要充分运用相关消费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索要和保存发票;侵权行为发生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经营者:增强法制观念,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

  国家:完善网络消费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各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3分,三个角度)

  20.(1)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科学,利用率低;环境形势相当严峻,环境污染严重;生产力水平不够高。(4分,两个角度)

  (2)属于非公有制经济(1分)。对宁波的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就业等具有重要作用(2分)。

  (3)对策:增强法律意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3分)。

历史一练习测验题

  第一单元练习

  1、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地宣传海报.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地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地原始人类地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170万年前地云南元谋县B.70万年前地北京周口店

  C.30000年前地北京周口店D.7000年前地浙江河姆渡b5E2RGbCAP

  2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地是p1EanqFDP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

  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地石头边告别了

  C.人和动物地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D.人和动物地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

  3.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地描述,正确地是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中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下午,大家聚在一起钻木取火烧烤捕到地食物.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4.韩非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地选择是DXDiTa9E3d

  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禽兽B、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懂得用天然火,追逐野兽D、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5.恩格斯说:“就世界性地解放而言,人工取火地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古代最早采用人工取火地是RTCrpUDGiT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6.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体验右图中人们地生活,并对他们进行采访,

  那么你应该到

  A.五千年前地陕西西安B.七十万年前地北京周口店

  C.三万年前地北京周口店D.四千年前地陕西黄陵县

  7.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代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这处遗址是5PCzVD7HxA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

  8.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地方法,下面是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地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地是jLBHrnAILg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9.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地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地应该是

  A.种植粟B.种植水稻C.人工取火D.住干栏式房子xHAQX74J0X

  10.《白虎通》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我国古代地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最早进入这一阶段地原始居民有LDAYtRyKfE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原始居民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Zzz6ZB2Ltk

  1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地农耕,人们造屋定居,辛勤劳动,结合图文选出正确地选项

  图一图二

  ①图一属于半坡人居住地房屋,图二属于河姆渡人居住地房屋

  ②图一房屋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图二房屋主要位于黄河流域

  ③图一房屋居民种植粟,图二房屋居民种植水稻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

  12.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工具制作、粮食培育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地最主要因素都是dvzfvk

  A生产力发展水平地差别B自然条件地差别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D生活时代不同

  13.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内容讲述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地大魔头.游戏中地大魔头是课本上地哪一个传说人物rqyn14ZNXI

  A.尧B.舜C.大禹D.蚩尤

  14.“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之易方向.”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何处时地祭文E

  A.黄帝陵B.炎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

  15.阅读丝绸地历史就是追溯美地历史和探寻人类智慧地旅行,中国每一段历史时空里都少不了丝绸地身影,在中国文明史地第一页,就有蚕、丝,有练、染.丝绸最初出现距今约有SixE2yXPq5

  A.六七千年B.五六千年C.四五千年D.三四千年

  16.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地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地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水患,造福于民.这个历史人物是6e

  A.黄帝B.尧C.舜D.禹

  17.学完“中华文明地起源”这一单元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地社会吗?”同学们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地发言,哪一位地最科学kavU42VRUs

  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B.并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地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丰富地精神文化生活y6v3ALoS89

  C.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地现象,而且人地寿命都很短

  D.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有尧、舜、禹这些杰出地首领,那时地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地关系和谐

  18.同学们大都看过《上下五千年》这部书,它说地是我们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地历史了,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现在M2ub6vSTnP

  A.约公元前2080年B.约公元2070年C.约公元前2070年D.距今约四五千年

  19.新学期开始,七年级一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地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地名称是一样地”,他姓0YujCf

  A.商B.秦C.夏D.周

  20.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地第一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个民族没有经历过原始社会,但是它地消亡则各地参差不一.我国地奴隶社会开始于eUts8ZQVRd

  A.黄帝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B.尧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C.舜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D.禹建立夏朝

  21.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地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云南元谋B.浙江河姆渡C.北京周口店D.湖南道县

  22.根据材料“1923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了他们生活地遗址和头盖骨,他保留了猿地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sQsAEJkW5T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

  23、下列有关“北京人”地陈述正确地一项是

  A.开始使用天然火B.开始使用磨制石器C.开始烧制陶器D.开始培植农作物

  24.小华在阅读一本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地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GMsIasNXkA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25、在半坡遗址里,考古人员发现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籽之类地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A.彩陶B.黑陶C.白陶D.青铜器皿

  26、下列几处人类遗址中,位于长江流域地是

  ①元谋人遗址②北京人遗址③山顶洞人遗址④半坡遗址⑤河姆渡遗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⑤D②③④

  27、考古发掘地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地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地故乡”地遗址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

  28、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地半坡原始居民地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地粮食作物是A.小麦B.米饭C.小米D.玉米TIrRGchYzg

  29、能最早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地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30、下列属于我国氏族聚落居民,并且进行原始农耕地人类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原始人类④半坡原始人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1、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地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A.牧野B.涿鹿C.长平D.城濮7EqZcWLZNX

  32、为纪念中国历史上地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地人物是lzq7IGf02E

  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大禹

  33、下列哪个王朝地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地产生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zvpgeqJ1hk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3月,一个白色和棕黄色相间地北京猿人头骨图像成为英国《自然》杂志地封面,头骨图像下方是一句黑体大写地英文双关语:“北京猿人真酷(cool)”——这项成果将使北京猿人“老了27万岁”,意味着他们生活在更加寒冷地自然环境中.ihr!_QjLNrpoJac3v1

  材料二1960年8月,郭沫若视察西安半坡博物馆,当他看到装有一女孩地瓮棺时,解说员说,在半坡时代,成人死后葬于氏族地公共墓地,而未行“成丁礼”地幼童,则是装入“瓮棺”,埋在自己地房屋附近,以免被野兽伤害.郭老听后,不胜感慨,他说:爱护儿童,历来有之,这是我们民族地传统美德.1no

  (1)说出北京人距今地年代.(2分)与古猿相比,北京人在体质上有何特点?(2分)

  (2)材料二中地北京人是怎样应对“更加寒冷地自然环境”呢?(2分)有什么作用?(2分)

  (3)材料二中地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大河流域?(2分)由“瓮棺”“埋在自己地房屋附近”,可看出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过着什么样地生活?(2分)fjnFLDa5Zo

  (4)在刚装入“瓮棺”地时候,女孩可能有衣服穿吗?(2分)为什么?(2分)

  35.我们地朋友遍天下.一个友好国家地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我们地客人一一介绍我们祖国悠久灿烂地历史文化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tfnNhnE6e5

  ⑴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他们将考察哪些远古人类地遗址?(4分)

  ⑵第二站是陕西西安,在西安历史博物馆里,他们欣赏了许多从当地原始居民遗址中出土地石器和彩陶.你知道这个原始居民遗址地名称吗?(2分)出土地石器与彩陶与原始居民地生活有什么关系呢?(2分)Hb

  ⑶第三站是陕西黄陵县,在这里,他们集体祭奠和敬拜中华文明地始祖.你知道中华文明地始祖是谁吗?(2分)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地贡献有哪些?(4分)V7l4jRB8Hs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地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地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地事务.83lcPA59W9

  材料二:传说舜年老地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地首领.

  材料三: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地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地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地“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AVktR43bp(1)从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到当时部落联盟地首领是如何产生地?(2分)这种制度地名称是什么?(2分)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跟课本地说法是否一致?(2分)为什么?(2分)

  (3)通过以上材料与课本内容地对照,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

  Thisarticleincludesso,includingtext,pictures,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2MiJTy0dTT

  Users,researchorappreciation,andothernon-co-profitpurposes,butatthesa,theyshallabidebytheprovisionsofcopyrightla,andshallnotinftion,,

  Reproductionorquotationofthecontentofthisarticle-lnot,9qLsgBX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历史下学期一模试题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4分)

  1.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距今(2019年)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

  A.时间早

  B.一元化

  C.独特性

  D.多元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可以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点。故答案为D项。ABC项,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故A项错误;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但并未完全取代雕版,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其法用胶泥刻字……极为神速”,故C项正确;题目中只是说明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印刷效率比雕版印刷时提高了很多,并未提到对宗教的作用,故D项错误。

  3.柏拉图强调(雅典)民主政治是由穷人或平民掌权的,而在当时雅典的现实中穷人或平民是一些没有闲暇时间的人们,没有足够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意味他们没有足够多的智慧,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在柏拉图看来,当时雅典民主出现的问题是

  A.破坏了“轮番而治”

  B.削弱了治国者的能力

  C.不能真实反映民意

  D.易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也就意味他们没有足够多的智慧,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削弱了治国者的能力。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体现破坏了“轮番而治”,雅典民主是实行轮番而治的,此项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削弱了治国者的能力,不是论述其是否符合真实,此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矛盾尖锐,排除。

  4.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多数人民专制之在美国,和皇帝之在欧洲,是一样的可怕。”由此推知,麦迪逊认为美国应该

  A.限制总统权力过大以保障民主

  B.实行联邦制以强化中央集权

  C.限制选举权以防范民主被滥用

  D.实行民主原则选举国家元首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没有反映限制总统的权力,排除A;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多数人民专制……是一样的可怕”表明,麦迪逊主张限制民主的范围,防范“多数人民专制”,故选C。

  5.1850年代的英国(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倚赖一种不可或缺的进口原物料。这原物料大部分由美国供应,而那地区政治局势不稳。趁着局势还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英国开始着手开发替代来源,英国人的主要目标锁定印度。由此可知,这种原物料是指

  A.煤

  B.石油

  C.鸦片

  D.棉花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棉花作为原料。故答案为D项。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煤炭作为主要原料被广泛应用,但不是主要依靠于进口,排除;B项,石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主要原料,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范畴,排除;C项,鸦片英国主要是用来出口,而不是用来进口,排除。

  6.八国联军侵华时,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南方数省督府拒绝参战,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东南互保。对这件事的评论,传统观点认为张之洞一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是一种卖国行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又有学者认为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朝廷,使得清廷威信扫地,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据此可知,关于“东南互保”的认识

  A.研究者都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

  B.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

  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后来学者研究比先前观点可信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传统观点”、后来的研究者以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对“东南互保”的认识研究角度不断扩大,认识也逐渐全面。故答案为C项。A项,后来的研究者对“东南互保”的认识是肯定的,排除;B项,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的表述不符合后来的研究者的观点,排除;D项,后来学者研究仍然带有主观性,不能说明其可信度的高低,排除。

  7.下图为清政府于1902年在天津东北角成立的官银号(后改组为直隶省官银号),由银号向工厂拨借资本,成为北洋实业与直隶早期近代工业创兴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柱。这主要反映了清政府

  A.重视对天津地区经济开发

  B.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化

  C.全力扶持民族企业的发展

  D.保护民营银行的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由银号向工厂拨借资本,成为北洋实业与直隶早期近代工业创兴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柱”表明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化。故答案为B项。AC项,材料未体现重视对天津地区经济开发、全力扶持民族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民营银行的地位不是“主导”地位,排除。

  【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

  8.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中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孙中山则认为曾国藩“不明春秋大义”、“汉子孙不肖”。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评价,这说明

  A.完整的历史人物是通过历史评价呈现

  B.社会环境与评价者主观动机影响评价

  C.只有基于详实的史实才能有正确评价

  D.综合多种历史评价就能确认历史事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对曾国藩是赞誉的态度,孙中山对曾国藩是批判的态度,结合二人的时代特征和阶级立场可知,社会环境与评价者主观动机影响评价。故答案为B项。ACD项,三项表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9.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两个时期的农业政策

  A.符合当时中国实际情况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实行的农业经营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指的是对农业的改造,“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表明二者的农业经营方式不同。故答案为D项。ABC项,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0.冷战早期,美国不断发生种族危机,这引起国际舆论尤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批评,这迫使联邦政府不断推进民权改革。同时,美国政府也利用改革的成果,向国外讲述了美国种族和民主的故事,宣扬民主是解决美国种族问题的唯一方法。美国进行民权改革的目的不包括

  A.捍卫美国国家形象

  B.宣扬民主制度优越

  C.维护联邦政府权威

  D.巩固世界领导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维护联邦政府权威不是美国进行民权改革的目的,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BD项,美国进行民权改革的目的是捍卫美国国家形象,宣扬民主制度优越,巩固世界领导地位,此三项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的两点:

  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

  11.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说:“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两件事实之间,隔着一大段,把他们联络起来的一切涉想,自然有些也是多多少少可以容许的,但推论是危险的事,以假设可能为当然是不诚信的事。”这段论述表明作者

  A.追求客观的史学

  B.反对一切推论与联想

  C.重视史料的分类

  D.倡导“二重证据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两件事实之间,隔着一大段,把他们联络起来的一切涉想,自然有些也是多多少少可以容许的,但推论是危险的事,以假设可能为当然是不诚信的事”可以看出,作者主张追求客观的史学,反对推论和假设。故答案为A项。B项,“一切”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史料的分类,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二重证据法”,排除。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术界大多倾向于将“五四运动”做狭义与广义两种区分,并认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包括了“新文化运动”,或者将两者替换使用,或者使用“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词来代称这一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事情。然而,笔者认为虽然“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都是针对时代难局而产生的救亡运动,但是两者并不能被认为是同一回事。

  ——刘新庆,尚贺兵《时代的救赎:两种不同的时代救亡方式——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辨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事件的性质角度看,你如何理解“两者并不能被认为是同一回事”

  材料二:文艺复兴完全是个“洋名词”,胡适在1917年正式把这一名号安在“五四”头上。(编者注:这里的“五四”指“五四新文化运动”,时间从1915到1923年。)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新派人士很快就予以接受。大家在撰文时,也有意使用“文艺复兴”一词。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说:“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人类应如何生活’,就成了一个绝大的问题……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数民众和之,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1949年以后,海外学界还在沿用“中国文艺复兴”的说法,但在中国大陆,它却较少被使用。……胡适为在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五四运动之间“求同存异”而回避的两者的诸多差异,也在以后凸现出来,造成一些逻辑难题。

  ——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新派人士很快就予以接受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五四运动(广义)在对待古代文化上的主要差异。

  材料三: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说:“在五四运动里面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以纪念“五四”为契机,毛泽东深刻地思考了自“五四”以来20年的革命发展道路,特别是总结了两次国内战争的经验,写下了《新民主主义论》……就是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充分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并把它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联系起来观察……“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彭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5)简要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理解。

  (6)综上,你认为影响对历史事件解读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动荡;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新思潮不断涌动);先进知识分子乐于接受新思想以改造社会。

  (3)差异:文艺复兴借助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思想,五四运动则反对、批判旧文化。

  (4)地位: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理解: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五四运动影响的进步青年中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

  (6)因素:时代背景、政治立场、认识问题的角度等。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两者都是针对时代难局而产生的救亡运动”,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性质解答即可。

  (2)依据材料二中“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数民众和之”,结合五四运动的背景解答即可。

  (3)紧扣设问要求“对待古代文化”,结合文艺复兴和五四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解答即可。

  (4)依据材料三中“充分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并把它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联系起来观察”“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本问实际上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紧扣设问中“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主要回答五四运动对于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作答即可。

  (6)依据材料,结合前几问的回答可以看出因素有时代背景、政治立场、认识问题的角度等。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被占领,随着西班牙和匈牙利加入轴心国阵营,情况变得日益明显:西方列强必须和苏联联合起来,以便制止进一步的侵略。……3月21日,苏联政府提议召开六国(英国、法国、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和土耳其)会议,商讨对付以后侵略的措施。伦敦答复说这一建议“为时过早”,因此,它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落实。……1939年4月15日,张伯伦与苏联人谈判。但斯大林的疑虑随着轴心国在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节节胜利不断增长。他越来越怀疑,西方外交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德国转而向东方扩张,反对苏联……1939年夏,苏联与西欧两大强国的谈判破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前西方列强与苏联未能实现联合的原因。

  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

  (编者注:1972年2月21日上午9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这是周恩来当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如何才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中美两国间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3)综上,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原因:西方列强“祸水东引”的企图,斯大林的疑虑心理。

  (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3)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间的信任度、国际局势等。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中“为时过早”“斯大林的疑虑随着轴心国在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节节胜利不断增长”得出原因:西方列强“祸水东引”的企图,斯大林的疑虑心理。

  (2)根据材料中“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3)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间的信任度、国际局势等。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科学技术正像希腊神话里的具有前后两个面孔的门神雅努斯,开启光明,也带来黑暗。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也一直有这样的两种认识。

  第一种是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者,视之为建立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阳光普照的大道。韦伯曾借用席勒的名句“为世界解除魔咒”来描绘西方社会理性化进程。如果以科技为带动此进程走向普遍化的最重要动力,那么,“解除魔咒”之功应当归之于现代科技。……

  第二种是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激进的反工业化、现代化者强调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批判者认为:科学技术进步乃至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一种以科技为主导的“科技理性”。标准化、工具化、普遍主义和技术进步观念等等垄断了社会生活,造成冷冰冰的技术统治。人类的创造反过来控制了人类。

  ——董正华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选择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答案】观点一:赞同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福祉这一肯定的、乐观的观点。

  论证: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科技进步也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推动了整个现代化进程;科技进步的传播也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加速其现代化进程,从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观点二:赞同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灾难的这一否定的,悲观的观点。

  论证:科技进步拉开了人与环境的距离,认为可以凭借科学和技术的力量认识、控制、改造整个世界。对能源的浪费性使用,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从煤烟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石油、化工、毒气污染,到农药污染、核污染和噪声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科技进步虽然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矛盾,但从长远来看,体制性的矛盾和危机是无法依靠物化的技术环境来根除的。

  (以上两个观点任选其一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据材料“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者,视之为建立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阳光普照的大道……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激进的反工业化、现代化者强调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择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一种观点。例如:赞同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福祉这一肯定的、乐观的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巨大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加以说明。注意史论结合。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和方法

高中各科知识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