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内容摘要
老师应倾听孩子的心声
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 ***中学 我的班级一直都提倡互助、合作,以优带差,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特别是优生,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们自己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也容易让他们的优越感更强,从而瞧不起比他们差的同学。这期间有件事触动了我。 一天午饭时间刚过,有两个学生来向我“告状”,说,“老师,我们不同意某某当班长,他侮辱人。”我赶忙找到所有的当事人询问这件事。原来,班长在长期帮助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在班内成绩很差,而且经常不完成作业,各个认课教师都非常着急)但他长时间的不按时完成作业,班长一急,不好听的话也就出口了,“你怎么这么懒,象个大懒猪。”而本身这个同学又高又胖,所以招来很多同学的笑声。那两个同学却觉得你身为一班之长怎么能这样侮辱人呢,于是便有了前面的“告状”一幕。
班长跟我解释说,“老师,我知道我的话不对,可他怎么也不完成作业,我已经没有办法了。”事后,我又找到“告状”的两个学生,给他们分析了情况,同时安排这两个学生帮助这个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感动别人。 其实事情并不复杂,也不很严重,班长只是由于太心急,而使得自己的话语过分了一些。在我看来这是有情可原的,但学生却不一定能理解。这不禁让我心中有了一些不安,我是否说过这种话伤害学生呢?反思自己的言行,类似的话语可能我们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说过,可想而知这对学生的伤害有多大。但可能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而学生心灵的深处会留下怎样的伤痕和记忆,我们无可想象,亦无法弥补。
曾记得魏书生给学生出的重复最多的日记题目是《尊人者,人尊之》,这件事让我感觉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考虑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们心灵的潮水也时刻触动着我的心灵。在这之后,我用“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提醒自己,影响学生。在班级中,如果学生的言行尽可能多地用尊重别人的方式获得别人的尊重,这个班级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我已明晰的看到孩子们纯洁、美好的心灵。
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作文
有时候总是有种突如其来的欲望——拿笔记下每天的心情。
可是,每天总是忙碌早上、忙碌下午、忙碌晚上。有时候甚至回想起来会忘了自己今天做了什么。
生活就像行尸走肉一般,只是反反复复,没有感觉。
发现,初中的生活和小学的截然不同。
发现,现在累了好多。
我留在原点始终很怀念。
真的,真的好想好好的睡一觉。
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我都很珍惜,很害怕哪一天他们离我而去。
……
我很想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有些东西却是无法言述的。
我变自恋了,真的。这个自恋好像只是外表的。
在你们眼里,我总是很疯、很颠。
但是,人的一生,能笑的时间有多少
笑容将会逐渐减少,更多的只是被反锁在眉间的忧愁。
所以,能笑得时候尽量笑。
不能笑的时候,尽量装作微笑。
只要不扯疼了嘴角,笑疼了心。
……
知道吗
我们班有同学喜欢上了别班的同学,挺疯狂的。
也许在你们班也会有这样的现象,但是,早恋不会有什么好果实吃的。
也许,你也曾经这样疯狂过……
唉,只有几天就期末考了,很怕,很怕考坏了。
现在的小孩越来越像父母的笼中鸟了。
在父母面前只好装……装……
放松,紧张,害怕……是一个学期的全过程。
孩子们的憧憬,隔好远的距离,全记录在日记本里。
为自己的以后打气。时间也为我打气、紧张。
倾听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一天,阴雨连绵过后,天空突然放晴,我让孩子们画雨后的春天。孩子们正在认真作画,忽然活动室后面传来吵闹声。我走了过去,只见几个孩子正在取笑旭旭:“你见过天上有两个太阳吗?”“如果天上有两个太阳,夏天怎么办?”“老师不是讲过,古代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死九个,还剩一个吗?”旭旭想说什么却又觉得百口莫辩,只是低着头、撅着嘴。我向旭旭的作品望去,画面上真的画了两个太阳:一大一小,大的虽只露了半张脸,却能看见脸上的皱纹。显得苍老而又慈祥。而小太阳却画得天真、活泼。旭旭发现我在看他的画,不知是怕我批评还是怕我修改,他马上用双手捂住画面。要在以前,我真的会让他擦掉一个太阳。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我对孩子们说:“旭旭平时的想象就很丰富,今天他画了两个太阳,一定有他的道理。"然后,我蹲下身温和地对旭旭说:“这画里一定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吧?能给我们讲讲吗?”旭旭立即直起腰,大胆地讲述起来:“这个大太阳是妈妈,最近她生病了,所以我们一直没见她上班。小太阳是她的孩子。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替妈妈分担工作了。这不,今天是太阳宝宝第一天上班,妈妈不放心,她在一边偷偷地看着呢!”多么生动、感人的故事啊!充满了爱和责任。我激动得抱住旭旭说:“太阳宝宝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你画得好,说得更好!”
这以后,我更加注重倾听孩子,努力读懂隐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由此,我了解到了许多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妮妮大把大把地抛撒彩色积塑玩具,是想“下场五颜六色的雪”;涛涛拿走养在自然角的小蝌蚪,是打算“放回河里,让它长成会捉害虫的小青蛙”;晨晨把太阳涂成绿色,是希望“太阳光不再刺伤人们的眼睛”……
有人说,“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确实,倾听孩子,我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发现:孩子的“叽叽喳喳”是一种“真知灼见”;孩子的“胡乱涂画”是一种“妙笔生花”;孩子的“手舞足蹈”是一份“怡然自得”;孩子的“捣乱破坏”是一种“敢于探索”……蓦然回首——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
倾听孩子们真实的声音
亲爱的大人们:
你们好!
当你拆开信封,你会发现,这是一封来自孩子们的信,千万不要合上这封信,省省你们梳妆打扮的时间,来聆听我们孩子的倾诉吧!
也许你们总是认为,孩子的一切总是要按照大人的安排,那么今天我要告诉你,虽然我们是孩子,可是我们有足够聪颖的大脑,我们有能力去辨别生活中的好与坏,并有权利对自己的生活作出安排。我要告诉你,必须改变你们的方针和路线,我们没有什么特殊的使命,只是要为我们的未来抗争。你们应当知道,失去我们的未来将意味着什么?这绝不同于政治选举中的一场失败,在这里,我要为全世界的儿童说话,因为他们的哭泣没有人理睬,在这里,我要为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说话,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藏身之地。我只是个孩子,但我知道如果将用于战争的钱用来解决环境问题,这个世界将会有多么的美好!
请不要忘记你们日日夜夜的奔忙是为了谁?是为了带给孩子怎样的生活?你们优先考虑的事情中,有我们吗?要知道我们是你们的孩子,你们将决定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亲爱的大人们,也许我们的语气很重,可是当你在读完这封信时,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在更多的时候,给我们一些独立的空间呢?是不是要把属于我们的自由还给我们呢
一群孩子写给大人的信
xx。10。12
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随笔
那天我们还在进行幼儿想象画活动,张天妈妈来接了,只见天天拿着自己画好的作品向妈妈炫耀:“妈妈,快看!这是我设计的娃娃!”可天天妈妈并没有表示认可或者表扬,而是说:“你设计的什么东西呀?看刘佳倩、张宇含设计的多好!”天天的脸一下子就变的不高兴了。于是我请妈妈到教室坐下来对她说:“这是张天设计的超能飞天娃娃,别看娃娃的脸长的和我们差不多,但是他具有很多的超人本领哦!来,你给妈妈介绍一下吧!”说完,张天就高兴的指着娃娃头上的圆点说:“这是开关,下雨的时候一按伞就可以打开了,这是翅膀,过河就不需要桥了……”。我请天天在旁边看图书,借机和妈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画画是孩子情感和认识的一种体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创造力,按成人的意愿或者模仿固然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力,但是作为大班的孩子他们更多需要的是自我的一些想法和理解,我们不能一贯的以我们的想法去约束,去要求,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给他们创造、想象的空间,还要静下来听听孩子自己的解释和心声。妈妈点点头笑着带天天离开了,看着天天一蹦一跳的样子,我也笑了。
有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美发出了由衷感叹——“孩子们都是艺术家。”这是对儿童画最高、最真实诚挚的认可。孩子的想法是最原始的,他们不受太多的限制,不受太多技法的约束,他们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见。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一条线、一个圆、一些莫名的符号等等都是他们表达自我认识的一种方式,一种自我情感的发泄。那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一种被称作涂鸦的语言。对小小孩们的涂鸦,我们往往可以接受和认可,即使他们根本看不懂那些作品,也会认可那是在画画,并欣慰与孩子们那些天真的表达。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人们的这种认可往往发生改变:开始用对待成人绘画的眼光去衡量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只看画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确,而对于画中所表达出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会忽视。其实,画画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激发孩子们去想象、去表现、去获得创作能力的载体,而非锤炼他们纯熟的绘画技法,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成为一名画家。
孩子的心声,你听到了吗
倾听一个孩子的心声
在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时……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降生时,人们欢呼着,庆幸着,庆幸着又一个新的生命。
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爱抚下长大时,母亲开始教他读书,认字。刚开始,认得两个字就是:和平。
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教育下成为栋梁之才时,而母亲却被日本鬼子当作囚犯关进了大牢里,被活活埋死。
当,孩子知道母亲的死讯时,一滴滴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一阵阵哭声中和一滴滴眼泪中,都蕴含着两个字——和平
在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时……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降生时,人们欢呼着,庆幸着,庆幸着又一个新的生命。
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爱抚下长大时,母亲开始教他读书,认字。刚开始,认得两个字就是:和平。
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教育下成为栋梁之才时,而母亲却被日本鬼子当作囚犯关进了大牢里,被活活埋死。
当,孩子知道母亲的死讯时,一滴滴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一阵阵哭声中和一滴滴眼泪中,都蕴含着两个字——和平
在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时……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降生时,人们欢呼着,庆幸着,庆幸着又一个新的生命。
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爱抚下长大时,母亲开始教他读书,认字。刚开始,认得两个字就是:和平。
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教育下成为栋梁之才时,而母亲却被日本鬼子当作囚犯关进了大牢里,被活活埋死。
当,孩子知道母亲的死讯时,一滴滴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一阵阵哭声中和一滴滴眼泪中,都蕴含着两个字——和平
倾听小学生作文
今天吴老师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倾听》倾听是很重要的,上的给我们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师,她让同学们猜想一只井底之蛙跳出来会怎么样,有的同学说:“青蛙跳出来肯定觉得外面比井里大得多,”有一个同学却说:“青蛙觉得外面不好,又跳回井里,”很多同学都笑了,老师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日记本上,那天晚上,那个同学就写:青蛙跳出井里,草地都变成了工厂,青蛙渴了,要喝水,它来到河边要喝水,有一位青蛙说:“别喝这里的水!”“有毒,”青蛙觉得外面不好,又跳回了井里,第二天,老师叫他上台演讲,那个同学把自己的日记念了一遍,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
所以说,倾听最重要!
《倾听孩子》读后感
早有耳闻《倾听孩子》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当拿到手里时真恨不得一口气看完它。看完后果然受益匪浅!
看了这本书最受用的是再也不会为了孩子的哭泣、发脾气而伤脑筋了。以前,每当孩子发脾气时我是自己跟着着急上火,他急我更急呀!现在好了,看到他发脾气能心平气和的冷静对待了。因为书上说了,孩子发脾气并不是无理取闹,那是他的一种发泄情绪的表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陪着他,倾听他,脾气发完后他又是以前那个活泼可爱的宝宝了。
另外,对待孩子的哭闹也是,没看书以前的做法是一听他哭闹,爷爷奶奶们是连哄带骗的要使宝宝停止哭泣;而爸爸妈妈呢,则是软硬兼施,生怕他以后变本加厉。看了书就释然了,孩子的哭泣是自我疗伤的一个过程,有的时候他会为了一点小事情而伤心的哭泣,这个时候,他伤心的已不是这个事情的本身,而是想起了以前的一些让他难过的事情,都是以前积累下来的伤痛,当时没有发泄出来,现在正在自我疗伤,在康复过程中呢!而我们所要做的还是倾听,给孩子温柔的拥抱和抚摸,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会一直在他的身边陪伴他,不会因为他的哭闹而生气不理他的。如果可以,还要让孩子把他伤心的事情告诉你,向你倾诉。你会发现,雨过就是天晴哦!
想哭就哭吧,孩子!爸爸妈妈陪着你!
倾听孩子的心声
很多老师上完一节课后都会感到口干舌燥,感觉很累,上完课要赶紧给孩子们批改作业,还要备课,所以时间总是绷得紧紧的,对于一些孩子的小报告说:“老师,xxx骂我。”或者是:“xxx拿我的钢笔不给我。”这时候老师就会很生气,然后对学生说:“好了,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老师很少有耐心听学生讲述一下原因,问一问你们怎么了,有什么矛盾吗?是不是你们两个有什么过节,是不是以前你曾经也拿过他的东西呢?等等,繁琐的工作让老师失去了倾听学生心声的耐心。
课堂上老师也是一样,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要着急赶课,如果提问一个学生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有的是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喊他回答问题,他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傻傻地愣在哪里。这时候老师就缺少了“等”的耐心,就会考虑到为了节约课堂的上课时间,就会急匆匆让下一个孩子回答。老师越是这样做,让那么心里胆怯的,不敢回答问题的,心理素质差的孩子就会变得更加胆小,更加怯场,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所以老师还是要学会认真倾听,耐心地等待孩子们的发言,老师专心地倾听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关爱。
记得我曾经读过一个关于“倾听”的故事,让我对倾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明白了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读懂孩子们的内心是多么重要。故事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为了能在圣诞节的前夜回到家和家人团聚,兴冲冲地、着急地乘坐飞机往家里赶。谁知道一路上,天公不作美,飞机在途中遭遇暴风雨,上下颠簸,随时都有坠机的危险,面色苍白的空姐嘱咐乘客们写好遗嘱,然后放在一个特制的口袋里。就在这雷霆万钧的时刻,飞行员冷静地驾驶飞机,安全着陆,惊恐万分的乘客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死里逃生的男人回到家后,异常兴奋,他不停地向妻子描述当时的险情,并且满屋子里转啊,跳啊,喊啊……然而,他的妻子和女儿此时正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根本没有兴趣听他讲述自己的遇险遭遇。劫后重生的喜悦和备受冷落的心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在妻子准备切蛋糕的时候,绝望的男人爬上了阁楼,用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倾听具有多么大的魔力呀,这位妻子就是缺乏了倾听的意识,导致了丈夫对自己的误解,让丈夫感到自己备受冷落,结果引发了这样的人间悲剧。
反思我们的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是否能够积极地倾听儿童,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爱,让孩子们心里感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关怀,我们的倾听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爱他们的,我们的倾听会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信赖感,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我们是他们值得信任的好朋友,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放下自己劳累的包袱,放平自己的心态,对孩子们多一些耐心的聆听,聆听孩子们那天籁般的声音,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我们就是他们最信赖的大朋友。
《倾听孩子》读后感
有为图书馆办公室,秀丽正在整理捐赠书籍。有本《倾听孩子》,因是心理类且关于孩子的,随手翻看,觉得不错,就此借来阅读。
《倾听孩子》从关注孩子的心理着手,帮助小孩自信成长。充分哭泣是最有效的情绪修复手段。
目光回收。一直来都渴望得到倾听和关注。小时,父亲在外镇上班,家中里外都靠母亲一人,无多余的时间顾及我们。面对小屁孩的我,只要能吃、能睡、能玩,就好。闹脾气时爱在地上打滚,这时会吃一顿“竹扫须”,如果下手重些的话,母亲隔会儿会把我叫到身边查看“伤情”,我喜欢这样的柔情(这里有部分倾听),大部分情况却是打了,跑了,玩了,忘了。有些时候却也忘不了。比如自家做的杨梅酒,我会偷喝,瓶大人矮力气小,归还原位时会碰倒其它的瓶,导致瓶子留下裂痕,父母就会说我,虽然不严厉,但经常被说,心里就会不快,父母也感知不到我的不快。《倾听孩子》中遇到这种情况,会建议父母陪伴在孩子身旁,或者抱着,静静的,这时孩子会感知到父母的倾听、关注,感到安全,会哭,这表明孩子有情绪要宣泄。让孩子充分哭泣,哭泣能愈合创伤。因为有父母全程的倾听、关注、陪伴,随着哭泣逐渐消散直至停止,孩子得以完全把情绪释放,那接下来他(她)又是坚强和自信的,不留存有心理阴影。而我在对待女儿因一件事而哭泣时,会感到恼火、厌倦、愤怒、无助,会加以责备,以为只要止住哭声就可以了,而没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倾听孩子》要求父母在孩子开始哭泣时,应当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以便有助于愈合孩子受到伤害的感情。所以女儿见我在看《倾听孩子》时,说了句:你有倾听过我吗?确实,对她的倾听不够。
笑声能密切与孩子的关系。笑口常开的孩子往往朝气蓬勃。笑声能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与孩子游戏时,父母要能捕捉到使孩子开怀大笑的笑点,并促使这样的机会多发生,快活大笑之后,孩子会感到父母的爱,感到安全。但不要胳肢孩子,胳肢孩子会在无意中占孩子的上风。
笑声有助于孩子消除恐惧感。大笑可以帮助孩子增强信心。孩子有时比较敏感,父母不能满足他们期望时、不能理解的事情发生时、受到冷落时等等,会使他们感到恐惧。感到惊恐的孩子会很难与他亲近的人保持密切接触,他不能承受你长久的注视,也不会很快去试探并依赖他人,而是经常处于一种“戒备”状态,不能松弛下来平静地享受亲友的陪伴。父母要慢慢靠近、温和拥抱、目光注视,给予倾听,协助他面对恐惧,恢复思考能力。
《倾听孩子》建议父母建立倾听伙伴关系。倾听与闲聊不同。闲聊时,谁都可以在自认为适当的对候打断别人,也可以随时转移话题,在闲聊中,交换思想与意见,收发信息。倾听伙伴关系中,倾听者的目的是协助伙伴发挥出全部的才智,听者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听上,不评价,不建议,说者则循沿着自己的思路,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也找到了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父母最好找个倾听伙伴,诉说内心的想法,有助于减轻困难时刻常有的孤独感,更有助于有效的倾听孩子。
有父母倾听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时不容易因受挫折而信心崩溃,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己得益于宣泄,从中增强了自已的韧性和自信心。
孩子不仅需要被倾听,成人也需要,每个独立个体都需要。自己入手一本,可随时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