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研修日志小学数学教师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底蕴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网上研修来的很及时,网上研修内容很深刻,网上研修的效果将影响深远。作为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网上研修学习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个人感觉在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多,盘点收获主要有以下诸多方面: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2、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3、教学中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讲不是不可拥有的能力,但在实际上多数同学仍然存在依赖的心理,因此,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在学生英语阅读知识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就会积极主动进行阅读学习。

  真正的合作学习是组内每一个人都能在相互启发,相互点拨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能与大家分享思维成果,分享学习成果的体验和收获。这就离不开我们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活动前的合理安排与适当的引导。这样,才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添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

  为了促进合作,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展合作技能。课堂上有意识对学生的进合作训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小组角色,承担小组任务,同时有目的地在小组活动中示范合作技巧和协调教学活动,确保小组专注于学习目标,使小组成员在教师言传身教带领下逐步学会合作的技能。

  4、加强学习,不断网上研修,自觉走进新课程。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网上研修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网上研修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对于一个教师,通过这次网上研修,让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使我学会了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会了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社会又应用于社会的一面。

  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通过努力,我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数学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积极地承担学校的数学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交流活动、网上研修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网上研修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网上研修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共同努力,能充分体现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数学课堂生活化随笔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真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知识背景,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上联系到接近生活的数学,使他们意识到生活,生活在生活中,对于生活,生活真的很有趣,数学真的很有趣。也激发了数学亲密的学生。

  例如,当我在第六本教学书中估计时,为了给学生一个真正的理解:估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在你研究估计之后在日常生活中有用?谁能举个例子

  如果你是学校办公室的主任,为了节省在学校的钱,以确保下学期的学校工作顺利,你可以使用估计的方法估计下学期学生关于这个数学的使用多少工作。我首先调查每个班使用每个学期的数字,如果每个班使用220,那么我的学校有26班,也就是说,下学期的学生要使用约6000个数学作业。

  健康2:如果我是一个团队领导,为他人建造一所房子,我可以使用估计的方法来估计一座建筑物 使用多少砖,多少水泥.可以节省一些材料。

  老师:除了上面两个学生引用的例子,还有其他的例子或独特的想法

  健康3:我觉得有时候不能使用估计值,比如在医院,医生给病人当药物不能使用估计值时,必须使用准确的数据。

  健康4:我认为工人主人在机器零件不能使用估计,必须使用准确的数据,否则,零件的生产有缺陷。

  听了两个学生的精彩演讲,班上的学生总是祝贺他们。

  因为学生有这种意识的估计,所以根据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引用了成千上万的例子的例子。学生可以预订世界和他们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改变数学的状态苍白和无味,到数学课堂增加营养。学生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生活材料,用具体,生动,图像感知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并实现数学的真正价值。

数学信息化听课心得体会

  《小数的大小比较》听课感受

  4月24日下午,县教育局组织5名优秀教师来我校进行“送教下乡”活动。在听了市级教学能手高艳梅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浅谈如下:

  一、导课新颖、激发兴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高老师本节课就抓住了这一关键。新颖的导课方式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_。如在上课前在黑板正中两排方格,然后依次提问学生:(1)你看到了什么?(2)如果都在第二个格子上点上小数点的话,哪个数大?那个数小?(3)如果都在第二个格子上点上小数点的话,那个数大?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我始终猜想老师到底要讲什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高老师创设的这一新颖的求知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乐学、爱学的内驱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练习设计独特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

  高老师在新课中通过大量有效的练习,师德本节课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课堂中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老师指名上台转转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的方格里填写数字,与老师、同学比输赢(也就是谁最后填写出来的小数大谁就赢,反之则输),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使每层练习富有挑战性和思考性,教学效果显著。

  三、业务素质高

  高老师在教学中语言精炼、幽默、亲切,教学方法灵活,课堂驾驭能力较强,令我十分佩服。

  总之,高老师的这节《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富有特色、效果显著。归根到底是高老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创新力。今后,我一定要在这一方面苦下功夫,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感悟随笔

  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 寻求知识背景 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 利用生活原型 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 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从20**年国家教育部倡导实施“校校通”工程至今,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很多地区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已转移到软件应用系统的建设。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种形式,部分地区的学校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标,探索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应用于中小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利用数字化手段管理校园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在数字校园里,可以运用丰富的软件信息系统,高效便捷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实现学校办学宗旨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内部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系统。由于这些系统采用的开发技术平台不同,开发人员变化等原因,导致校园内已建成的应用系统形成“信息孤岛”,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不能进行信息交换,数据和资源不能共享,用户操作繁琐,数据一致性差,业务流程难以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的实施反倒给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此外,由于校园网内大量计算机缺乏有效管理,校园网成为计算机病毒滋生和泛滥的温床,经常发生病毒发作导致网络瘫痪,系统崩溃等严重问题,给用户使用,系统管理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

  “数字化校园”的软件公共基础平台

  针对各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这些问题,结合微软最近几年调查,跟踪,参与国内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完成了网络平台和硬件平台的建设之后,忽视“软件公共基础平台”的建设造成的。

  图1“数字化校园”的三大基础平台

  那么,什么是“软件公共基础平台”呢

  当我们对一些比较完善的“数字化校园”中存在的软件信息系统进行归纳和分析之后,根据这些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抽象出一个四横三纵的“数字化校园”整体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到,可以把一个“数字化校园”包含的功能模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应用系统”(图中红色虚线所围的横向模块),这些系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不断丰富发展,而且可以具有学校各自特色;除此之外,其余的三横两纵的模块与校园业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公共基础模块,从技术上起到支撑,安全,管理和整合等功能。这些模块,可统称为数字校园的“软件公共基础平台”。

  图2“数字校园”整体功能框架

  “软件公共基础平台”的关键组成部分

  由于业务应用系统与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相关,用户比较易于理解各个系统的功能和意义,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多种业务应用系统。但是,由于对“软件公共基础平台”的认识不足,建设不到位,导致“数字校园”出现上述多种问题,不能正常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过去和当前阶段,很多学校的业务应用系统基本是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在不同时期分别建设的。由于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重要性,同时各系统的开发技术和开发人员不同,导致这些业务系统从建成之日起,就成为校园内部的“信息孤岛”。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内应用系统越建越多,“信息孤岛”的问题也积重难返,最终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麻烦。

  因此,对于当前各中小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不管是已建成一定规模的学校,还是开始起步的学校,不仅要重视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还要从全局的角度,充分重视“数字化校园”的“软件公共基础平台”的建设。

  下面对“软件公共基础平台”中各模块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说明。

  基础架构服务层

  作为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支撑,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数据管理和消息协作等三大类服务功能。

  统一的用户管理

  为上层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服务,管理校园内各种人员在各个信息系统中的数字身份信息,使得各应用系统不再需要分别建设各自的用户管理模块,既提高了用户在使用这些应用系统时的简便性,也是实现用户权限集中管理,应用集成,单点登录的基础。

  统一的数据管理

  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资源,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和维护。

  消息与协作服务

  主要包括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除了给用户提供邮件与即时消息服务之外,同时也和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应用系统给用户的任务通知和消息提醒等功能,实现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互动,帮助用户更方便地使用各种应用系统。

  应用集成与信息交换

  为了解决和避免“数字校园”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必须实现校内多个异构和异种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和数据交换。

  由于校内应用系统的数量比较大,不可能为每个系统分别开发连接其他所有系统的模块,解决问题的现实方法是在校内建设一个应用集成与信息交换的平台,各应用系统只需经过少量改造之后,即能遵循开放的标准,通过这个平台,与其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应用集成平台是实现校内应用系统整合,系统间无缝信息交换的核心。该平台通过运用消息队列,XML和WebService等技术,在遵循国际通行的开放标准的前提下,在各应用系统之间扮演了一个消息交换中间件的角色,各应用系统通过应用集成平台与其他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在建设应用集成平台的过程中,应根据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教育管理数据标准制定学校的应用系统和数据接口规范,新建系统只要遵循这些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就能很好地集成到现有“数字校园”的框架当中,从而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从而实现校园应用系统的“即插即用”的建设模式。

  校园综合信息门户层

  在“数字校园”中,通常都存在数量众多的应用系统,用户在使用这些系统时,往往需要访问不同入口,接触不同的多种界面。

  建立一个集成的校园综合信息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机地组织起来,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功能入口。

  通过应用单点登录技术,用户登录综合信息门户之后,再访问其他应用系统和数据时,不再需要重复输入用户名/密码。这将极大地降低用户使用多种应用系统的复杂性,增进用户使用这些系统的兴趣,提高应用系统的使用效益。

  校园综合信息门户的建设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环境。校园网用户可以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访问不同的信息和应用系统,并获得与其个人身份和权限相对应的数据和信息

  同时,统一的校园综合信息门户提供了一个可定制的个性化门户平台,可以方便、灵活地为学生、教职员工、各课题组、各部门建立各具特色的信息窗口,真正做到将适当的信息传递给适当的人,并且各取所需。

  安全管理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校园信息化应用的发展,“数字校园”的应用系统不只是局限于校园内部,还需要通过互联网与校外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为了防止网络上的各种黑客攻击行为,病毒,蠕虫,垃圾邮件,恶意软件等危害校园网内部的应用系统和用户计算机系统,必须建设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系统,保证“数字校园”正常,健康,稳定地运转,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运营维护系统

  要建设一个安全,整洁,井然有序的校园环境,校园内部的基础建筑设施一定需要物业管理服务。同样,为了建设一个能够正常运转,稳定发挥效用的“数字校园”,其中数量众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维护服务。

  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和运行的保障体系,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一系列用于网络,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监控、预警和排错系统,同时还包括一套完善的运行维护操作规范,一支技术能力强并且经验丰富的管理和技术支持队伍。

  校园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策略

  要建设一个能体现学校特色,功能丰富,高效实用的“数字校园”,最终还要依靠各种业务应用系统来实现。

  应用系统是给用户直接提供功能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如图1所示,在当前各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当中,比较常见的应用系统包括教学资源库,电子学籍管理,办公自动化,数字图书馆,校园一卡通,校务(教务)管理等多种系统。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而言,一个“数字校园”是否成功,关键是要看这个“数字校园”是否能够给用户提供丰富且方便易用的应用系统功能。

  从这个角度而言,应用系统的建设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是,我们通过对相当数量的高校“数字校园”调研发现,目前很多学校“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建设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多数学校都采取“打补丁式”的思路开展应用系统建设——当前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上什么应用系统。而且各个系统都是独立购买,独立建设,独立管理,导致校内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信息孤岛”。

  针对在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建议:

  1)建设应用系统时应充分利用“数字校园”整体功能框架中“软件公共基础平台”层面提供的各种应用支撑能力,如用户管理,数据管理,消息与协作,数据互通和信息门户的能力;

  2)尽量采用一些成熟的商用产品,降低开发成本,规避开发风险。现成产品不能提供的功能采取定制开发加以完善。

  这样才能保证各应用系统的建设能够与现有系统融合为一个统一整体,并且能够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效率,保证建成一个系统,即能成功应用一个系统。而不是把投资浪费到漫长,低效的开发工作中去。

  在现阶段,我们建议,数字化校园建设应该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关注重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总体规划”做起,首先夯实校园信息环境的“软件公共基础平台”,为未来的建设奠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软件平台;对“总体规划”所描绘的蓝图,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按照“关注重点、解决问题”的原则,建设相应的信息系统。

  经过上述介绍,我们了解到一个架构比较完整,科学的“数字化校园”,不仅包括网络平台,硬件平台和一系列业务应用系统,还应建设一个稳定高效的“软件公共基础平台”。

  三众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众致力于“提供最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推出创新技术和产品,为客户提供多样选择,帮助客户提升价值。

  我公司认为,“信息技术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促进教育发展”。现在已经可以提供全面的高端企业级服务器软件,为客户构建“数字校园”的软件公共基础平台提供全面的框架解决方案(详见图3)。

  图3基于微软平台的软件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下表简要介绍所提供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软件,以及开发工具,如何被应用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

  表1微软产品与数字化校园应用对照表

  在长期服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三众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依托这些经验,为客户建设“数字校园”,提供建设方案规划,系统开发指导,建设项目管理,运营维护,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一直本着与本地客户,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宗旨。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本地教育行业合作伙伴在微软的技术平台上,开发了很多优秀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为客户建设“数字校园”提供丰富的选择和支持。

我喜欢数字化的课堂

  这学期,学校给每个教室都装上了一台投影仪,给每位老师都配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就在这个星期五上午的数学课,当王老师提着笔记本电脑笑容满面地走近教室时,我们立刻欢呼起来,终于能用电脑上课了。王老师打开电脑和投影仪,放下投影布,捣鼓了好一番,一个翠绿色的屏幕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王老师的桌面挺漂亮的。”有的说:“有没有游戏玩啦?”还有的喊道:“老师,上网,上网。……”

  老师进入了一个设置动画的程序,打开了一个保存的动画,原来这是一个教简易方程的动画。老师轻轻点击了一下电脑屏幕,一道方程习题投到投影布上,我们立刻拿起笔做了起来。做好了,老师又点击了几下桌面,答案和解题思路、验算方法、先求什么、后求什么,都一目了然地显示在屏幕上,我们都懂了。如果在平时,老师还要拿着粉笔写一黑板,然后反复地讲解,手写酸了,嘴也讲得口干舌燥,我们也未必听得进去。现在呢?只须轻轻点击鼠标就OK了。

  接着,屏幕上又显示出一道思考题——用方程解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有趣的是,题目的右上角,有一个小男孩,一手扶着腮,眉头微皱,好像也在想着道题,也许在他的启发帮助下,我很快就想到了解题思路,看着其他同学,也都微笑着写着,不一会儿,一只只手纷纷举了起来,向老师报告:“做出来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跑得快,不知不觉就下课了,同学们还沉浸在多媒体教学的兴奋和做题的快乐中,似乎还意犹未尽。老师说:“只要你们遵守纪律,每节数学课都用电脑上。”我们又欢呼起来。

数字化心得体会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融入现代化教育体系之中。它是基于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以黑板、粉笔、教科书为工具的教学方式,知识与多媒体的结合丰富了知识的实用性,它与课本知识相比更容易使学生消化和理解。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涉及的庞大资源量,能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下以教师为教学核心资源、资源质量良莠不齐、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二是资源分享速度快。数字化教学依附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使教学资源迅速更新,这成为解决地域性教学差异的重要途径。三是数字化教学的多样性。将多媒体课件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实现立体化教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国家的大力推广下,数字化教育正逐步在全国开展,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意识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现代教育中的关键性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数据库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在教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不断地充实自己,及时掌握数字化教学手段,并积极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巧妙地结合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及教育理论,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未来深造的有力根基。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仍过于传统,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看重书本上所描述的“死”的东西,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往往得到了知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仅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会将课堂时间安排的很满,阻碍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十分的被动,同时教师不能够结合实例来传授知识,知识似乎是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即使学生储备了知识,却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养成。

  作为日常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讲,必须要按照新课标新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着重于智育的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以后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具体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我拓展知识空间,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丰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数学智慧分析数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

  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现我国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教师要解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开辟出新的教学之路。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教师要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让学生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性的引导式作答,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教师明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国新课标的标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留下伏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倡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学习倡导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早已经不适合对当今学生进行很好的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评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多方面发展,让学生认为“考试分数”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统考升学的模式让教师无法合理的对学生展开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定,即从单一的考试评定方式变成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样化的指标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定;也要改变单一笔试的考评形式,要实现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中和评价排名时,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参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度等多方面作为评定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既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为此,我注重多方面的结合,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观察物体”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学校大门的内外两面进行拍照,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知识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要积极倡导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小学数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的感知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灵活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育

  做好后进生转化,是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可有时又成了人们喊的口号。在一个班级真正能让一两名学生后进转先进绝非易事。需要教师认真的观察、分析、座谈、鼓励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劳动。而后进生转化工作应从草根抓起。

  今年教二年级,天真的孩子们如同一张张白纸。如何在一张张白纸上绘制他们喜欢的颜色、书写辉煌。记得在开学不久,一名女同学悄悄的告诉我:某某同学让我给她明天请假就说她病了。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孩子要逃学。悄悄的找到她问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说:“我笨,啥都不会。明天不想来了。”听后我为之震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就承认自己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想要逃学,祖国的花朵还没有开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一种强烈的教师责任感驱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把她从最后一桌调到了第一桌,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找其座谈、到家家访。总结出学困原因如下。

  1、学前基础差。部分学生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能口算,而她五以内的加减法数手指都困难。

  2、上课不听讲。倾听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课堂上让学生看黑板,大多数学生抬起了头。提高声音再说一遍看黑板,还有几个人没反应。用教鞭敲一下桌子,会把他们吓一跳,不知干什么

  3、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丢三落四。上学前不检查书包,书本无序排放,用时找不到。上课爱搞小动作。自习课不知自己该干什么,没主见。胆小,不会的从来不问。

  4、父母不在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基本上不做家庭作业。

  找到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孩子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孩子的脸上有笑容了,课堂中善于表达了。见到师长主动打招呼,课下和同学们玩的很开心。成绩从原来的二三十分上升到七八十分。

  也许不是那名同学悄悄告诉我我真的要误人子弟。孩子是无辜的,教师更应该多一些爱心。

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由于它的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语言表达简洁,无不体现其美的因素。就连数学家罗素也认为:“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数学中不是不存在美,恰恰是缺少发现。在复杂的数量关系、代数式、几何图形之间,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寻求数学的“形态美”。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地使用好教材,维护神秘的数学美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是巨大,当学生引起对某一数学现象突发奇想时,要积极鼓励,不要简单地认为那是想入非非,或许他有着独特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再是那样抽象难懂,枯燥无味了。

  一直以来,我总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尽可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尤其对于我们初中学生来说,要始终认认真真地集中注意力学习,再加上教学设施不够丰富,只能靠黑板、粉笔、多媒体来开展教学的环境,这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然而最近我的一次连续性实验,却取得了我意料之外的效果。那天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我尝试着在班中四个小组里展开竞赛,学习解题方法、解题步骤、解题格式、解题思想等各方面,只要做得出色,都可以得分,类似现在流行的益智互动类电视节目,最后算出总分,宣布赢得比赛的小组,胜出的小组可以得到老师用红印章印出的五角星。第一次比赛后,我觉得效果不错,随口说了下一课我们继续比赛,谁知孩子们兴致勃勃,没有赢的小组争相说下一次一定要获胜。

  于是我在学习后面的3节内容时,都采用了这样的办法,说实话,我也没有偏向于哪个组,巧的是,四节课下来,正好每个组都胜出了一次。我曾担心哪个组实力太强,会连续赢,这样会使得别的小组失去信心,那我的“好方法”也就落空了。可喜的是,不需要我的“暗箱操作”,孩子们居然能够打成平手,我也为他们高兴。

  当然,这样的比赛肯定也存在着问题,我想,我将继续这样的尝试和探索,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同时,多去反思,争取能够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走出一条不错的路子。

  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我对同学们说:今天的家庭作业其中一项是,回家用刀片把一块橡皮切成两个小立方体,在每个面上分别写上1、2、3、4、5、6,明天带来,上课用。马上有许多学生问:是不是做成搓麻将的骰子那样。

  师:是啊。

  生:做成搓麻将的骰子我爸爸要批评的。

  师:你必须跟家长讲清楚,投骰子的过程中也有数学知识。你也可以让你的家长看我们的数学书上的图示,这样你的家长就不会批评你了。

  生:那我们拿家里搓麻将的骰子可以吗

  师:可以。

  本来我觉得这次回家作业也并不特殊,就是学生自己做两个小立方体或者从家带两颗骰子。但学生与平时不一样的提问,倒让我觉得很奇怪。对学生来说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难道离他们那么远吗?在小时候他们都没有用骰子进行加减法练习吗?难怪去年的24点练习,有些学生始终不肯拿道具来。

  第二天,我给学生的题目是两颗骰子同时投掷,每次朝上的两个数字的和,可能是哪几种情况?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数字和是几?要求两人一组,每人投掷50下,最后通过统计,得出结果。学生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数学活动中去了。

  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利用操作材料、操作活动的特点,变教数学为学数学。使用可操作的教学材料,便于学生想象生成数学知识的现实情境,使学生获得建立概念、探究规律的机会和途径。学生的操作活动,又使以往一人演示众人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索式学习。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可以真正实现由讲懂、教会向弄懂、学会的转变。操作、游戏类型的数学,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并且通过操作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我将坚持这一做法。yanjg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一天时间安排表模板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