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和刑事责任。

  1.(甘肃省,200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成语“一鼓作气”、“鸿鹄之志”分别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和《史记?陈涉世家》。

  C.《范进中举》选自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D.《天净沙?秋思》和《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是曲牌名,“秋思”、“潼关怀古”是题目。

  2.(辽宁省,2001)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有个“倒拔垂杨柳”的好汉,他的名字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出自《西游记》,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再写出其中一个有孙悟空故事的名字:

  3.(南通市,2002)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A.《望天门山》《渭城曲》《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

  B.《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讳疾忌医”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扁鹊见蔡桓公》。

  D.《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样子》。

  4.(北京市石景山区,2002)课文、作者、国籍(或朝代)搭配错误的是

  A.《范进中举》施耐庵明朝B.《“友邦惊诧”论》鲁迅中国

  C.《中国石拱桥》茅以升中国D.《变色龙》契诃夫俄国

  5.(甘肃省,2002)

  下面的句子,诗文、题目、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6.(广州市,2000)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的著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有著名短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

  B.李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人称“诗仙”,《明月几时有》是他的作品。

  C.《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都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集。

  D.《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陌上桑》选自于《诗经》。

  7.(神州市,2001)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B.《春》是抒情散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

  C.《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D.书信结尾的“此致”,一般在正文后另起—行空两格写;“敬礼”在“此致”下一行顶格写。

  8.(河南省,2000)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是谁

  (1)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篇名:《 》 人物:

  (2)他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

  篇名:《 》 人物:

  9.(北京市海淀区,200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 秋思》中的名句。“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10.(云南省,2000)下面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哪部分文学作品

  ①保尔-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杨修 《三国演义》

  ③鲁达 《水浒传》

  11.(南京市,1997)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科举考试规定,秀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C.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如“河阳”便是黄河北岸。

  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2.(北京市,1998)对一般书信的书写格式说法有误的是( )

  A.第一行空两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面加冒号。

  B.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回行,顶格写正文。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写。

  C.结尾表示祝愿词语,如“祝”、“此致”等可以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进步”、“敬礼”等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D.在信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上一行署名,下一行写日期。

  13.(湖州市,2002)下列诗文的出处及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白居易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

  C.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宋 柳宗元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 陆游

  14.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A.小说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和结局。( )

  B.论点和论据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

  C.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

  D.论证方法指的是立论和驳论。( )

  15.填空。

  A.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古诗文(或寓言)中,如“讳疾忌医”就见于韩非《扁鹊见蔡桓公》。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或寓言)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

  (1)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 》;

  (2)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 》;

  (3)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 》;

  B.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文房四宝”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的统称。

  D.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推断,“江阴”的位置应在,“河阳”的位置应在_______。

  E.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

  ①不惑 ②垂髫 ③花甲 ④加冠 ⑤而立 ⑥古稀 ⑦半百

  中考真题演练(02)

  (一)选择题

  1.(北京市西城区,2002)句子、句子的出处、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对应有错误的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唐朝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朝

  C.禽兽之变许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蒲松龄——清朝

  D.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伊——明朝

  2.(北京市海淀区,2002)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A.《儒林外史》和《水浒传》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

  B.《菜园小记》是吴伯箫的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的小说。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学家都德,《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D.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桃花源记》、《马说》、《岳阳楼记》、《狼》。

  3.(北京市海淀区,200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 秋思》中的名句。“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4.(北京市朝阳区,2002)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涉,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被司马迁写入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的“列传”。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唐朝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七言绝句《出塞》;

  C.《最后一课》、《变色龙》、《皇帝的新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都德、俄国的契诃夫、丹麦的安徒生和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D.鲁迅的小说大多收在《呐碱》和《彷徨》两部集子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杨二嫂、双喜等人都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5.(天津市,2002)对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A.一、二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春雨及时而降,“知”字用得极妙,把春雨写活了。

  B.三、四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写出了春雨轻柔无声的特点。

  C.五、六句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写出了乌云密布、雨意正浓的景物特点。

  D.最后两句实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

  6.(沈阳市,2002)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受使人委靡死亡。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读文章的人。

  C.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7.(哈尔滨市,2002)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A.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它歌唱大自然的辽阔壮丽,大草原的肥沃昌盛,反映了牧民们以天地为家的豪迈气概和对草原生活的亲切感情。

  B.“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写天空像巨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充分显示出游牧民族的生活特色。

  C.诗中前几句写平川、大山、天空、四野,意境阔大恢宏,采用了静态勾画,形象逼真;最后一句转入动态描绘,使全诗动静结合,充满了勃勃生机。

  D.诗的最后一句堪称点睛之笔,其中的“风”字有极强的表现力。由于风的吹动使牧草低伏,人们才看见了草中洁白的羊群。

  8.(哈尔滨市,2002)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9.(山东省,2002)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蒲松龄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小说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先帝”指刘备,“崩”在古代指皇帝的死亡。

  D.韩麦尔、保尔-柯察金分别是都德《最后一课》和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

  10.(安徽省,200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捕蛇者说》选自唐代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

  C.《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集《羊脂球》。

  11.(四川省,2002)下面作品、作者、朝代(或国籍)搭配有错的一项是

  A.《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南宋

  B.《人类的语言》——吕叔湘——现代

  C.《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曹雪芹——清代

  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

  12.(贵阳市,2002)选出下面文学常识全对的一项

  A.《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写的短篇小说,选自《呐喊》

  B.《水浒传》是一部著名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承恩,大约是元末明初人。

  C.《竞选州长》选自法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D.《陈涉世家》和《曹刿论战》都选自编年体史书——《史记》,作者是司马迁。

  13.(新疆乌鲁木齐,2002)下列课文、出处、作家、时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聊斋志异》——蒲松龄——明代

  B.《论雷峰塔的倒掉》——《坟》——《鲁迅》——现代

  C.《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D.《石壕吏》——《杜工部集》——杜甫——唐代

  14.(新疆乌鲁本齐,2002)下面对《望天门山》的赏析,不正确的三项是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隔江而立、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B.“断”、“开”二字写出了江水浩大的气势和力量,“流”和“回”二字写出了江水的回旋激荡。

  C.“帆”和“日”两字字面虽不着色,但同样让人能联想到江面铺满红光,雪白的风帆在红日和江水映照下显得极其鲜艳夺目的景象。

  D.第三句中的“出”字把动态事物赋予静态美,读来可以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15.(成都市,2002)对下列文字的出处,所描写的人物及主要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②XX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险,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④郑屠被这XXX就势按住左手,赶将人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A.①《最后一课》 韩麦尔先生 心理描写

  B.②《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门子 语言描写

  C.③《社戏》 闰土 肖像描写

  D.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 动作描写

  16.(镇江市,2002)选出对下列两句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A.诗句以梨花比喻雪,新颖奇特。

  B.这两句诗写出了春风吹拂,梨花盛开的美景。

  C.“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

  D.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17.(扬州市,200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了一个人人平等、幸福自由的“世外桃源”,这与东晋末年的黑暗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友邦惊诧”论》一文中,作者抓住论敌要害,先驳论点,后驳论据,批驳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谬论,揭露了英、法、美等所谓“友邦”妄图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

  C.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一文中,以自己在竞选纽约州州长过程中遭受的种种诬陷、攻击,揭露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D.《石壕吏》最后一句“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表明连年战乱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多么深重,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8.(昆明市,2002)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的六月间。

  B.三、四句用对偶和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C.全诗紧扣一个“送”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伤感之情。

  D.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

  (二)填空题

  1.(重庆市,2002)古诗赏析;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诗中描写了黄莺、_________、__________、水乡、城郭、酒旗、春风七种景物,展现出绚丽多彩的江南春色。(杜牧《江南春》)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但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从全词来看,这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的感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陕西省,200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3.(甘肃省,2002)文学常识填空。

  ①《______________》是我国新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

  ②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_》。

  4.(成都市,2002)下面两副对联所指的作家分别是谁,请将姓名及其主要作品集填在括号?里。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筹 刺贪刺虐人木三分

  (2)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三)简答题

  1.(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请你根据这几句中“乐”字的各自含义,说说加点“乐”字所指的具体内容。

  2.(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与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两句话自古以来就有激励后人的作用,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请具体说明。

  3.(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愚公”名字中的“愚”和“智叟”名字中的“智”,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和感情。对此说说你的理解。

  4.(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几句写景、抒情的特点。

  5.(河南省,2002)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____________。

  (2)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______________。全诗抒发了强烈的___________。

  6.(甘肃省,2002)文学欣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大哪里。

  五、中考模拟演练答案

  【答案】01

  1.C 2.鲁智深 略 3.C 4.A

  5.C 6.A 7.B

  8.(1)在烈日和暴雨下 祥子 (2)最后一课 韩麦尔先生

  9.C 10.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三国演义》 ③《水浒传》

  11.D 12.A 13.A 14.A×B×C√ D× 15.A①世外桃源 陶渊明 《桃花源记》?②温故知新(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孔子 《论语》 ③三顾茅庐 诸葛亮 《出师表》 ?④滥竽充数 韩非 《韩非子》

  B.《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 《书》、 《礼》、 《易》、 《春秋》

  C.笔、墨、纸、砚 D.长江南岸 黄河北岸 E.⑥③⑦①⑤④②例1

  【答案】02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BBCCDBDCBCAAADDBCC

  (二)填空题

  1.(1)绿叶 红花 (2)只愿或只希望 祝愿亲人年年平安 幸福长久

  2.(1)鲁达(或:鲁提辖、鲁智深、花和尚)

  (2)曹操(或:曹操和刘备)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①白毛女 ②曹雪芹 ③诗经

  4.(1)蒲松龄 《聊斋志异》 (2)白居易 (新乐府》或《白氏长庆集》

  (三)简答题

  1.太守乐其乐:能超然物外,不以贬官遭谪的政治处境而悲,还能娱情山水,与民同乐。

  鸟乐:自然条件优越而鸟不自知。

  人乐:不仅知道自然条件优越,而且还能娱情山水。

  从太守乐:既有娱情山水之乐,同时还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2.①强调的内容不同:孟子是儒学家说的创始人,以维护当时的社会正统为己任,所以强调“天意”;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信奉人可以支配和改变自己的命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符合各自的身份。

  ②说话的语气不同。孟子的话舒缓庄重,有虔诚传达“天意”的味道;陈涉的话言辞激烈,叛逆色彩很浓。

  ③表达的效果不同。孟子的话让人有一种肩负重任、不辱使命之感;陈涉的话具有鼓动性,能激发人反叛的斗志。

  ④句式不同。

  3.①劳力者虽“愚”实智,而劳心者虽“智”实愚。

  ②自以为智者未必智,而以人为愚者人未必愚。

  ③实干者为智,空谈者为愚。

  ④褒“愚”贬“智”,蕴含着“美极为丑、丑极为美”的美学原理。

  ⑤挖山不止是持之以恒,所以褒。

  ⑥感动天帝、无陇断,说明真心付出必有回报,所以褒。

  ⑦子子孙孙挖山不止,说明肯为“甜”面先苦,所以褒。

  ⑧体弱志坚(老弱蠕子)所以褒。

  4.①“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个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凄凉镜头,正是天涯断肠人心境的直接反映(触景生情、因情设景、情景交融)。

  ②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对比,凸现了背井离乡之人愁肠寸断的悲苦与寂寞。

  5.(1)凄凉(悲凉)

  (2)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爱国(或抗金保疆)情怀。

  6.(1)B

  (2)C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伤悲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

2020高考古代文学常识

  1年龄称谓

  NO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NO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NO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NO4.黄口:十岁以下。

  NO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NO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NO7.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NO8.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NO9.而立:男子三十岁。(立,即“立身、立志”)

  NO10.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NO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NO12.花甲:六十岁。

  NO13.古稀:七十岁。

  NO14.耄耋:八十岁。

  NO15.鲐背之年:九十岁。

  NO16.期颐:一百岁。

  2地理常识

  NO1.九州,中国的代称。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NO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NO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NO4.四海,指天下、全国。

  NO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NO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NO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NO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NO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NO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NO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NO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必须要知道的关于古代的文学常识

  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5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6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7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8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9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10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11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12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13五行:金、木、水、火、土

  14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15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16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17五脏:心、肝、脾、肺、肾

  18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19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20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1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22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23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2

  24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25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26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27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28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29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30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31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32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33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3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35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3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7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38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9五彩:青、黄、赤、白、黑

  40五音:宫、商、角、徵、羽

  41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42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43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44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45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46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47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48五常:仁、义、礼、智、信

  49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50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51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52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53五谷:稻、黍、稷、麦、豆

  54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55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56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57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58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59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60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61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62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

  一、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二、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2、《墨子》的艺术特色有:①质朴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②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5、《苟子》的艺术特色是:体系完整,长篇大论,论点明确,论证严密,巧譬博喻,句式整齐。

  6、《韩非子》议论透辟,观点鲜明,切中要害,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

  7、《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是:①叙事说理铺张渲染,纵横您肆。②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③刻划人物,鲜明生动。

  8、《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00余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②塑造了诗人伟大爱国者的主体形象。③融铸神话传说,驰聘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④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寄托遥深。

  9、《吕氏春秋》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负条理,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富有形象性。

  10、《史记》的艺术特色有: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性格鲜明的一系列人物形象。②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善于选择、剪裁和集中史料,善用“互见法”,善写大事和紧张场面,并以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③寓褒贬于叙事,有强烈的抒情性。④语言生动、准确、灵活。

  11、《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有: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艺术成就。②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③情节曲折,结构完整,结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2、曹操诗歌创作的特色有:①大都用乐府旧题表现新的内容。②风格苍凉悲壮。

  13、《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有:①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②记事与记言相结合。③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14、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有:①风格完整,意境深远。②语言平淡自然、富于韵味。③对田园有着真挚的爱,情景交融。

  15、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有:①体裁短小,多为五言四句。②语言清新自然。③广泛运用双关语。

  16、《搜神记》的艺术特色有:①行文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的行文特征。②一些名篇结构完整,情节较丰富,粗具短篇小说的规模,人物形象比较鲜明。

  17、王维诗歌的特色有:①融诗情画意于一体。②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

  18、李白诗歌的风格是: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19、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浓郁顿挫。

  20、岑参诗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真实、气势磅礴、想象新奇、格调激越。

  21、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②常用对比手法。③注重人物描写。

  22、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有:①诗歌风格雄浑悲壮。②词作兼有豪放和婉约之长。

  23、柳永词作的特点有:①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青楼歌妓的生活。②尤善于表达羁行役之苦。③大量制作慢词。④以铺叙见长。

  24、辛弃疾词作的特色有: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25、《三国演义》艺术特色:①善于刻画人物形象。②语言传神、生动、准确。

古代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高中实用的古代文学常识

  一、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二、何

  (一)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二)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通“呵”,可译为喝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喝斥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三、乎

  (一)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二)介词,相当于“于”“在”等,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三)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四、乃

  (一)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二)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可译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五、其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它”。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大概”。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三)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六、且

  (一)连词

  1.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3.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4.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副词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七、若

  (一)动词

  译为“像”“好像”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促织》)

  (二)代词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八、所

  (一)名词

  表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九、为

  (一)动词

  1.做,作为,当成,成为。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译为“为了”“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3.介绍涉及的对象,译为“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向。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十、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译为“到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2.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3.置于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十一、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十二、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可译为“拿”“用”“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可译为“凭”“靠”。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3.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致”等。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

  (三)助词

  作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2.用,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

  可译为“缘由”“原因”。

  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七)连词

  连接上、下、东、西、往、来等字,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等界限。

  十三、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2.依靠,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3.趁着,趁此。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4.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5.因为,由于。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梦溪笔谈》)

  (二)副词

  1.于是,就。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2.原因,缘由,机缘。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1.根据。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十四、于

  介词

  1.在,从,到 。

  乃设九宾礼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5.被。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与,跟,同。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邹忌讽齐王纳谏》)

  (2)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7.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十五、与

  (一)介词

  1.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2.给,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3.比,和……比较。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连词

  1.和,跟,同。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生二人,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2.结交,亲附。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3.对付。

  庞煖易与耳。(《史记·燕世家》)

  4.参加,参与。

  蹇叔之子与师。(《蹇叔哭师》)

  十六、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表示并列关系,用在分句中,可译为“就”,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可是”“却”“虽然”“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使用,可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二)副词

  1.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示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已经”。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崤之战》)

  十七、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1)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2)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八、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1)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3)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5.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三)动词,到……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我国的古代文学常识

  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学上出现了一些反映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要求的作品。像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比较深刻地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黄遵宪、梁启超等也写了好些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诗歌和散文。

  形式的多种多样,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语言精炼形象,这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高度艺术性的表现。我国古典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官职、谥号、号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令尊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家慈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冠礼",女子年15行"笄礼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字"。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141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伯仲叔季 "表示排行。"伯"表示最大," 季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堂房亲属关系,"先"表示已去世。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年次记年法、帝王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 晦"。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五时到七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蜇 、春风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庚辰年,是属 龙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子时,也就是现在的前天晚上11点时到 第二天凌晨1点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金 、木、水、火 、土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 部、 工 部,各部的长官均为尚书。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 升降的是吏部。

  15.古代授官叫拜 、 除,降官贬官叫谪、左迁。

  16.汉代郡的长官称太守,隋唐州的长官称刺史,宋代州的长官称刺史,明代府的长官称知府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冀州,"冀"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南京。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北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北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华山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儒教、佛教、道教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盘古、女娲、精卫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 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经、史、子、集。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观灯 ,清明节踏青扫墓,重阳节登高赏菊。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琴、棋、书、画。

  28."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宫、商、角、徵、羽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父母,"悌"指善事兄长。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

  2.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⑥荀子, 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玚、刘桢。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四).唐代文学

  1.唐诗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③“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 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

  ① 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小说发展的成熟期)

  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五).宋代文学

  1.宋词和宋诗

  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柳永, 李清照, 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 《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文学

  1.元曲四大家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

  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升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字德信。《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七).明清文学

  1.明清小说

  A.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B.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

  C.此外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字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明清诗文

  A.明代。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

  B.清代。顾炎武,著有《日知录》;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姚鼐,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轩诗文集》;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2015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左传》

  ·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班固)

  ·第一部大型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主编)

  ·第一部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南朝宋 刘义庆)

  ·第一部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梁刘勰)

  ·第一部系统的诗歌批评著作:《诗品》(齐梁 钟嵘)

  ·第一部文章总集:《文选》(梁昭明太子 萧统)

  ·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

  ·第一个田园诗人:陶渊明(东晋)

  ·第一个山水诗人:谢灵运(南朝宋)

  ·我国古代诗人中,诗歌创作数量第一的是:陆游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周树人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狂人日记》

  ·我国新诗第一部优秀的诗集是:《女神》(郭沫若)

  【二】

  ·先秦散文可一分为二:①历史散文②诸子散文

  ·风骚并重,双璧齐辉:《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

  ·两汉两大史学家:西汉司马迁,东汉班固

  ·唐朝的两大文学运动: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

  ·宋词的两大风格、两大代表:婉约派 豪放派

  ·两李两杜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三】

  ·《春秋》三传:《谷梁传》、《公羊传》、《左传》

  ·“三曹”、“三苏”:曹操、曹丕、曹植、曹丕;苏洵、苏轼、苏辙

  ·杜甫的代表作品“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冯梦龙的“三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

  ·清朝散文大派“桐城派”的三个代表人物:方苞、姚鼐、刘大櫆

  ·三坟五典:古书名。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为“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的书为“五典”。

  ·三代:夏、商、周

  ·三王:伏羲、遂人、神农

  ·三军: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中军为三军统帅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分孟春、仲春、季春。(夏、秋、冬照此类推)

  ·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后来也用鸡、鱼、猪)

  ·三甲:科举名。始于宋代,殿试分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三甲第一名叫传胪。明清时期相沿,一甲限三人,二甲称“赐进士出身”。三甲称“赐同进士出身”。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

  ·三从四德:古代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幼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女容、妇功。

  【四】

  ·战国“四公子”,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无忌

  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

  ·“前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

  ·唐朝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最著名的四部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明吴承恩《西游记》

  清曹雪芹《红楼梦》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曾朴《孽海花》、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四时:春、夏、秋、冬

  ·文房四宝:笔、墨、砚、纸

  ·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五】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左联五烈士:柔石、白莽(殷夫)、冯铿、李伟森、胡也频

  ·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一般分为:稷、黍、麦、菽(豆)、麻

  ·五帝:有三种说法:①太昊、神农、黄帝、少昊、颛顼

  ②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③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方:东、南、西、北、中

  【六】

  ·六书:六种构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艺:六门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

  ·六朝:魏、东晋、宋、齐、梁、陈。它们均建都于南京。

  ·六合: ①天干地支两两相合,迷信说法

  ②天地四方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七】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竹林七贤:魏晋名士。嵇康、阮籍、山涛、阮咸、王戎、刘伶、向秀。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10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