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及意义
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发现,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吃完饭后的一声声震撼心灵的关门声。为什么会这样?我自己呀弄不明白。这难道就是老师平时所说的“代沟”
每天,父母拖着一身疲惫回家,就一头倒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闭幕养神起来。在我的记忆中,童年与父母在一起嬉戏的场面好象早已定格,成为了一种怀恋的对象。
今天,我与母亲面对面的坐了下来,准备进行“心灵沟通”。妈妈说我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整天只知道看电视,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这使我听了很是伤心。“妈妈啊,我并不是您所说的这样的,我现在懂事了,知道学习了,可您,可您一点都不给我自由的空间,总认为我还是那个躲在屋檐下,掉着眼泪始终长不大的小孩子!
看着窗外展翅飞翔的鸟儿,我是多么希望自己是它们中的一员啊。无忧无虑的生活,口渴了,就喝奔流的溪水;饿了,就吃山上的野果。飞在空中,有美丽的蓝天白云做陪衬,底下还有大家羡慕的眼光。妈妈,您总说我学习没有劲头,还……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都会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偷偷的伤心。流泪。我在努力,只是你们没发现;我在担忧,只不过我没有表现在脸上,我只是不想让你们为我担心。
虽然现在我离你们定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会努力,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你们看!
“孩子,你有这个决心,我很高兴,之前是我们错怪你了,原来你一直在努力,是我没注意啊!哈哈……”
打开窗户,呼吸窗外新鲜的空气,会发现,原来沟通的感觉这么好,这么美妙!花变红了,草变绿了,树枝上的鸟儿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现在,我体会到了,沟通,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可颗纯洁的心!
沟通,真的比什么都重要。通过沟通,你会发现,成长的星空,是如此的绚丽多姿!真的特别美!!
亲子沟通技巧心得体会
蹲下来是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因为只有蹲下来,我才能更清楚得听到他说的每一句话,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做出准确的回应。而在和孩子平视的状态下,我觉得更能够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也能感觉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当我们和一个成年人对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很重要,因为能从眼睛中读到许多言语之外的东西。对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了解是沟通的前提,蹲下来是了解孩子、进行良性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拓展阅读:亲子沟通技巧
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有一个共同特点:能够用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这份理解源于尊重孩子的天性与人格。
当父母学会尊重孩子其实就悄悄开启了亲子沟通之门,那么,该如何做到让孩子感到被爱和被尊重
第一、拥抱孩子的坏情绪
尊重孩子,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想法、感受、情绪都被看到和理解了,这非常关键。
尤其是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如果他做了些事,他还有很大的情绪,我们很焦急地被他的情绪带动了,有的时候指责他、教育他,给他建议,有的时候纵容他、讨好他,希望他快点开心起来,这些态度都不是尊重。
我选择的方式,是先同理孩子的内在情绪,再倒入规则讨论,让孩子学会负责任。
真正的尊重指的是我们能够同理孩子的情绪,并且相信他能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如果孩子的行为影响到身为父母的你,让你觉得不舒服不平静了,你也要忠诚的表达出来,忠诚于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而不压抑自己,跟孩子表达出你的想法和期待。
第二、让孩子接收到支持信息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很少讲求策略,也避免任何暗示。
对我而言,暗示如同暧昧沟通。只有诚恳直接的沟通,才能表达我的信息。因为我一直认为,父母与孩子的诚恳直接沟通本身就是策略的一部分,言行一致的展现,便是最好的教育策略。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与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不要讲道理,发脾气,只要诚恳直接的关心与询问,让孩子接收到父母是从内心爱他、陪伴他,孩子自然就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有一段时间,我亲自带着孩子去朋友开办的学堂读书,我的目标从来都不是眼前的孩子成绩如何,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我仅仅是想让孩子能够接触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爱人与被爱,认识到自己是自由的个体,认为生命是有意义的,愿意为自己负责,又何须担心孩子的功课呢
第三、避免以爱的名义等价交换
很多在传统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父母,总是打着爱的名义,把他们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身上。
从小到大,父母对孩子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听话”。在学校不能和学习差的同学一起玩,不能学隔壁的孩子调皮捣蛋,不能随便听信别人的话,高考填志愿要听父母的意见,找工作要稳定……诸如此类,
如果不听就是不孝,就是辜负了他们的好。成绩好、考到名牌大学、找到稳定工作会成为父母炫耀的谈资。
只是,为人父母却从未问过孩子,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父母用自己的意志塑造、绑架着孩子的人生。
如果孩子不听话,没有照着父母希望的模样发展,便是大逆不道,如此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孩子从小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或者性格叛逆,脾气暴躁,人际关系糟糕,影响其职场、家庭、亲子关系;或者性格懦弱,不善交流,长期处于自我认同度低的状态。
爱是无价的,也是无法衡量的,是一种天生的本性与需求,因此大人千万不要用“爱”绑架、恐吓或者伤害孩子,那会适得其,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爱。
父母必须承认孩子具有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人格,并发育孩子独立、自尊、自强的性格。
沟通的重要性初中作文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沟通,无论是朋友之间,亲人之间还是师生之间。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很少会有人去细细体会这其中的奥妙,沟通,能让我们在快乐幸福时,让更多人体会到我们的心情,和我们一起快乐和开心;沟通,能让我们在痛苦和悲伤时,让更多人分担我们的伤感,把我们的痛苦一减再减,沟通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快到家时,我看到一位身穿蓝色运动装,头戴蓝色鸭舌帽,脚踩蓝色运动鞋的“纯蓝派”女生,她大步流星的走着,我认识她,她就是隔壁新搬来的住户,是我的邻居。可是我要不要跟她打招呼呢?我们只见过了两次面,我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我,可是我们又是邻居,迟早要认识,于是我加快了脚步。可是,走近了一看,她冰冷着个脸,似乎很难以接近,我有些犹豫,不过我还是大声的说:“嗨,你好,你要上哪里啊?”一瞬间,她放下了冰冷的脸,笑盈盈的和我攀谈起来。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其实这就是沟通,在这小小的沟通的交流之中,让我感受到沟通和交流所带来的愉快和幸福。
沟通是人和人之间交流最原始和简单的程序,是连接心与心的桥梁,是治疗孤独和寂寞的良药,更是化解冷漠的风……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正为一道难题而烦恼,我的妈妈一会送牛奶,一会削苹果。而我却不领我妈妈的情,把一句冷冰冰的话抛给妈妈:“我正在做题,别烦我了!”妈妈听后什么也没说,就回房了。但我做完题,才恍然大悟,我跑向爸爸妈妈的卧室,向妈妈道了歉,妈妈特别懂我,她并没有生气,
沟通如雨丝般细小但不乏晶莹闪亮,他奔向大地,汇成溪流,义无反顾的流进心灵交汇的江河;沟通如雨滴般无声胜有声,一滴一滴的流坠,碾着时光的足迹,终于滴穿了人也人之间如石般的隔阂。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沟通
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
孩子觉得读书无用,家长证明不了上学的重要性,只是叮嘱他们要好好学习;
孩子觉得真爱无敌,家长说不出门当户对的长远好处,只能强制性剥夺孩子的情感;
孩子觉得善良易被欺负,家长解释不了社交规则的基本原理,只会念叨还是老实一点好;
孩子觉得街头混混拉风,家长讲不清楚人生价值的根本立足点,只会加重打骂和体罚.
孩子每一次不同的看法,家长都无法指出其中的不足,也没能力从更高更广的层面、给一个更高明的答案。
对于多数父母来讲,他们在很多方面确实比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理解,看法也更正确、更实际,但这些看法往往基于之前人生中笼统的“经验”.他们并未将之整理成逻辑清晰、步骤完备、深入浅出、人尽可懂的“论据、论证、论点”标准三段式。
(看看知乎就知道,很多和上述类似的问题有上千答案,可能方向都对,但真正讲的明白的寥寥几个。更别提还有很多时候根本无力表达,只能靠点赞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比如我)含混不清、空洞模糊的三观,指点自己尚且勉强,又谈何让别人信服?可能是27岁看到不上学的张三工作艰辛,于是坚定了好好学习的观点;
可能是36岁看到嫁给爱情的李四生活困苦,于是形成了门当户对的概念;
可能是42岁看到当年的混混被抓进监狱,于是更加坚信还是正当工作更可靠;
可能是58岁感到身体病痛,于是知道了保养的重要性,整天唠叨孩子要穿秋裤;
.
零碎的经历、片段的逻辑、混沌的思维…
如果主观上没有格外留意,没将这些经验加以收集整理,思想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会是这种琐碎、散乱的“大道理”。
“你知道这样是对的,却说不出这样为何就是对的。”
稀里糊涂的正确,无法用逻辑说服对方,为了落实自己的意志,只好采用种种无赖、强制手段,粗暴的剥夺孩子掌控自己人生的权力。
你可以借助暴力、经济.的制裁,赢得最终的胜利;但在孩子心中,你早已不再是那个温柔可靠、通情达理的长辈,你只是一个无耻的侵略者、一个不明所以的老顽固。你给不了他们想要的指点,只会胡搅蛮缠,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只能选择封闭内心,主动疏远。
对一个人的情感,和对一条道理的看法,发生过程几乎是一样的:你可能在某一时刻、某一地方经历了某件事情,最后形成了一条结论;后来你渐渐忘记当初的时间、地点、情景,只剩下了对这条结论的坚持;
对于孩子来讲,无论你曾如何的蛮不讲理、打骂呵斥、粗暴侵略…他可能会忘了你每一次的劣迹,最后也会留下对你这个人的厌恶。
而一旦形成了这种感觉,原因也就都不重要了。
沟通的重要性
正文:沟通拉近距离
在一个酷热的夏天,我热得汗如雨下,非常想去游泳,但我不会游泳。我突然想起了爸爸会游泳,但是我和爸爸关系很僵,他总是对我很严厉对弟弟很慈爱,我不喜欢爸爸。
但是我很想去游泳,我只好拉下面子去找爸爸,没想到爸爸二话没说,就带我去到游泳池。我们换好了泳裤,看到清凉的水,我已经忘了我不会游泳,立刻跳下了游泳池。
沟通拉近距离
爸爸着急的大喊道:“儿子,你还不会游泳呢!”但是还是晚了一步,我已经什么都听不见了。直接扎下了水,我急忙向岸上的爸爸求救,我已经呛了几口水了,我胡乱的划了划水,我看到爸爸一下子就跳到水中,不一会就游到我身边,用一只手把我的头托起,另一只手划水向岸边游去。我第一次有意识地感受到爸爸的心脏声,以及第一次这么多年和爸爸靠的最近的一次。爸爸将我拉上岸,我以为爸爸肯定又要骂我,没想到爸爸说:“你怎么不听我的话呢?你知道我有多担心你吗?平时就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为什么你就不愿意多听我说一句呢?”我听了爸爸的话,有些惊讶,爸爸说他担心我,我还以为爸爸不喜欢我只喜欢弟弟。我呆了许久,不知道说什么好?过了很久,我对爸爸说了句对不起。爸爸说:“其实只要你平时多听我说说话,我就满足了。”我实话实说:“爸爸你平时对我太严厉了,我以为你不喜欢我。”爸爸笑了笑,“傻孩子,你是我儿子,我怎么会不喜欢你呢?”我们互相相视一笑,多年的父子关系因为沟通逐渐拉近了距离。
如何做好与孩子间的沟通
沟通真的变得困难了吗
如果在孩子入睡前我们能一起坐下来清理一天的“垃圾”,不让忧愁过夜,这是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呢?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如何做有效的沟通,是我们需要学习与探讨的。
沟通的技巧
一、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是需要父母帮助的,父母给出的指导要越具体越好,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兴许就化解掉了。通过讨论方向会更明确,问题本身也会显得清晰、明朗,这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二、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这是沟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话,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左顾右盼,停下手边的工作,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需要用嘴去说,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当家长的,好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总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却很少主动去听孩子的。那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在家里我们尽量的少说,多听,你会发现与孩子的关系、与配偶的关系、与老人之间的关系都会有很大的改变。
三、学会拥抱,学会耳语
《父母必读》99年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文章说: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
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
父子之间、母女之间都要多沟通,家长要多计划、多创造机会,慢慢地,孩子同你都会习惯这种方式,越习惯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
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比较含蓄的,我们不善于说出来或做出来,我们明明爱孩子却很少对孩子说:“孩子,我们爱你”。如果你实在不愿接受拥抱这种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头顶头、搂肩膀、拍拍头或后背、用力握他的双肩、轻捋他的头发等也都可以采用。总之,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积极主动。
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经常用语言、动作、表情和姿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视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我们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能行!”
四、理解尊重孩子
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但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
五、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
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种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有一位父亲因一个偶尔的机会,得知自己的儿子对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惊:此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儿子对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认为自己非常爱儿子。从此,他改变了管教儿子的方法。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
1、善于认错
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2、避免夸大事实
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
3、避免笼统模糊
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
亲情沟通作文
有人说:“世上有一种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一扇门难以敝开,它叫心扉;世上有一条沟难以逾越,它叫代沟。
我们长大了,因为很少和父母表达心声,与父母沟通。所以与父母之间产生了隔阂,因此产生了亲子矛盾。
我也有过这样的事。有一次,妈妈没和我商量,征求我的意见就给我报了一个数学课外辅导班。我很不愿意去,但是我也没和妈妈好好表达。
开始,我就在家里大喊大叫:“我不去!我就不去!”到了去学的时间,我就坐在沙发上,说:“我头痛,今天不去了!”妈妈说:“早上你还生龙活虎,怎么一去课外班就难受呀!”“我真的难受”。我装出很痛苦的样子。这是,妈妈拿起苍蝇拍,边朝我打边说:“你去不去!开始是你要我给你报的课外培训班,现在我给你报了,你又不去。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我立刻就跑边跑边说:“我就是不去!”妈妈拿着苍蝇拍也追了过来,说:“你去不去?”“我死也不去”我飞快地跑回房间,并锁上了房间的门。妈妈又说:“你开不开门!你不开我踹了!踹烂我可不管!”我没有办法只好开门。然后吃了一顿竹笋炒肉,也乖乖的去上课了。后来我门爆发了冷战,像陌生人一般,谁也不理谁。最后还是我先承认错误,妈妈才原谅我。她也主动承认错误,说:“没和我好好沟通。”我们又和好如初了。
我们要多向父母表达心声,多和父母沟通。表达是心结的解法;交流是心扉的钥匙;沟通是代沟间的桥梁。友情、亲情、爱的风在生活的海洋上吹起浪花,荡起涟漪。没有爱,生活将变得索然无味,了无生趣。但爱需要表达,让我们去珍惜身边的爱吧!去表达身边的爱吧!是的,大声再说一遍,一生活需要爱!需要表达!
沟通的重要性作文
沟通,是孩子与家长交流的桥梁,往往是它使家长对孩子有了透彻的了解,才避免了纠纷。
前几天,幼儿园的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请每个小朋友回家后看《恐龙大世界》。小乔回家后,连忙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起《恐龙大世界》来。不一会儿,就到了吃饭的时间,妈妈走过来说:“小乔,该吃饭了!”说罢,便伸手想去按掉开关。小乔看了,跳起来说:“妈妈,你要是关掉电视,我就……我就……绝食!”妈妈听了,反而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说:“那小乔,你能跟我说说你为什么要看这个?”于是,小乔静下心来,一五一十地将老师布置的作业说出来,妈妈笑了说:“小乔,这是好事啊!要记住,下次你要做什么事,只要和妈妈好好讲,我觉得有道理就会答应的。好,现在你可以看电视了!”
是啊,现实生活中就应该这样:家长要先与孩子沟通,而不是一上来就是说这说那的,这样会使孩子对家长才产生厌恶。就说有一次吧!那次,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小女孩想看一本书,可她爸爸妈妈却说:“看那干什么用?又不能吃,又不能穿,买来当枕头呀?”于是,小女孩认为父母就是不爱她,她想:我都还没说是老师推荐我们看的,他们就连连摇头,我以后再也不理他们了。自从那以后,小女孩就一直待在房间里,不说话,也不玩耍,使父母后悔莫及。
没错,沟通让孩子能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沟通,往往化解了家长与孩子的纠纷,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和父母做朋友,从而不会形成叛逆的心理。那句话说得很好: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觉得应该多和别人交往是最要的。只要自己多注意的生活的细节,和别人沟通是用心的来沟通的。我建议你应该多看看关于人际关系的书籍。带上三句话上路:微笑是一种美德;为帮助过你的人准备一份礼物;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
谈家庭“亲子沟通”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至关重要,它的独特功能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情感是维系一切的桥梁”,亲子关系是否融洽,亲子沟通是否顺利,是家庭教育成败最重要的因素;研究此问题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家庭亲子沟通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并有效地沟通亲子关系,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亲子沟通理念的有效实践,推进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
亲子沟通是依赖于“亲子情感”这一特定载体的交流。科学、艺术的情感交流,保证了家庭育人的效率。亲子沟通不仅使亲子间融洽,还能使孩子从小逐步养成有成效的社会能力,促进孩子的社会化,促进孩子人格的完善。虽然我镇居民家庭经济富裕,家庭文化环境进一步改善,但家长在科学家教方面的认识与水平却滞后于当今新的要求,有碍于培养一代适应新世纪的大批人材。据了解,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和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道德品质个性特点的培养,在教育方法上以家长制来管压孩子,缺乏与孩子在思想上、感情上的沟通;亲子间产生了矛盾,又缺乏化解矛盾家庭的方法等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当今世界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才观、价值观的重新确立,人文理念的不断更新等等,面对这一切,我们感悟到开展“亲子沟通”的研究势在必行。
美国心理学家P.M.Sy、A.C.Bald、D.Bau等对父母教养方式都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并揭示出父母抚养方式的不同类型对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作用。其中Bald(1972)提出的评价父母教养方式有控制、成熟要求、亲子交流的清晰性、关怀与支持,以及四种维度组合构成四种不同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和放任型的观点,这为本课题研究的展开打下了理论基础。
我县于1983年始创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至今20年,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发展中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成效。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区域性人员流动性大,外来人口增加三分之一,外出人口近五分之一;家庭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原夫妻离异,新家庭的重新组合,单亲家庭的出现;生活方式出现较大的差导,市场经济的产生,消费观念的变化,文化生活的迅速发展以及素质教育创新理念的不断深化等等社会现象,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研究概况
为了探究家庭“亲子沟通”现状、成因与对策,我们从家长的育儿观念、情感和方法上入手,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兼以家长会、座谈、家访等多种形式为辅,对石浦地区七所中学、七所小学的770名各年级学生和700名家长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寻找家庭教育新的切入点。
(一)研究时间
1、问卷调查:2002年1月-2002年3月
2、家访调查:2002年2月—2002年8月
3、家长会访淡:2002年3月—2002年11月
4、具体指导研究:2001年12月~2002年12月
5、效果分析及对策探讨:2002年10月~2002年12月
(二)调研方式及对象
1、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各分两大块。一是家庭基本情况;家长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等:二是“亲子沟通”基本现状有关的内容。问卷调查分学生组和家长组,各设25个问题。
2、家长会:参与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多次与家长交流有关亲子沟通问题。
3、家访:我们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本镇中小学家庭进行抽样访谈,共访谈60户,其中初中30户,小学30户,并与被访者共同探讨本课题的有关问题。4、座谈:根据本课题的开题、调研、结题三个阶段,先后召开部分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的座谈会,全面了解本课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
三、现状剖析
本次调查研究,家长问卷发下700份,回收646份,回收率92%;学生问卷发下770份,回收714份,回收率93%。通过问卷调查并对近14万个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影响家庭亲子沟通的主要因素有;
(一)、陈旧的教育观念限制了亲子沟通内容的丰富性
。
本研究将研究目标分解为四个方面:培养孩子为了什么——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的;衡量孩子的标准——家长对孩子的评判值;对孩子升学的愿望——家长的升学观;孩子自己升学的愿望——孩子对升学的追求。
据调查,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的是:认为老有所靠的有175人,占27%;传宗接代的有80人,占13%;教养动机不明确的有19人,占3%。因为石浦镇是个渔业大镇,渔民占全镇人口的1/4,有些渔民家庭中还有这样的风俗:吃鱼时绝不能将鱼翻过来吃,以免出海翻船,饭吃好时不能将筷子搁在碗上,以免出海空返,无鱼可捕。可以看出,这类家庭中的父母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往往给后代幼小的心灵留下一些陈旧的意识。
从衡量孩子标准中可以看出家长选择考试成绩好的258人,占40%;选择道德品质好的138人,仅占21%,显示了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程度,反映出较严重的重智轻德现象,难以达到“教子做人”这个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在学生座谈会上,尤其是中学生,父母与他们交谈的内容都是与成绩有关的,很少涉及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表现。由此可见,家长片面的教育观影响着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在家长升学观中又可以看出,有60-70%的家长意识到子女的学习成绩对未来家庭前途的影响。故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升学上,让孩子通过升学来实现自己的夙愿。而孩子上高中和
家庭结构组合对孩子体验人与人的关系及对他们健康身心的形成影响甚大。据调查,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所占的比例最多。核心家庭的特点是人口少,家庭结构简单,有矛盾冲突容易调节。主干家庭往往由于人口多,三代间的认识观念不一,家庭人际关系稍复杂,各种矛盾也多一些,对亲子沟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屏障”。此外,“祖孙”家庭体现出隔代人重养而轻教;“单亲”家庭常常表现出要么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要么娇生惯养、过分溺爱;“重组”家庭在情感上由于残缺而难能及时形成新的亲子关系。这类非主干家中专的比率与父母的愿望比率相差23.1%,大专、本科的比率相差13%,研究生比率也相差13.4%。这些数据表明了家长的升学期望与子女的实际要求反差较大,致使亲子间的升学观念不一,情感沟通产生矛盾,以至部分孩子明知不能达到父母要求,但又不敢公开与之冲突,造成了精神压抑、心理不健康等问题。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无疑限制了亲子沟通内容的丰富性。
(二)、过度溺爱增加了亲予沟通的严重性
木项调研的内容有:只要你高兴,想买什么父母都会满足吗?——家长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对孩子家务劳动的看法——家长对孩子的劳动观;孩子每日家务劳动时间——孩子的劳动观。
经了解,大部分的父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常常表现出迁就和满足孩子,只要孩子把书读好,家务活一手承揽,孩子家务劳动时间极少。因此这种过分溺爱,忽视了独立能力的培养,只能使孩子滋生追求享受的思想心理,养成懒惰、自私、情感脆弱的不良习性。我们从家长会中了解到,不少家庭因父母长年在外或忙于工作,只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小孩。如家庭结构调查中发现45.8%的家庭是三代人同住,而8.9%的家庭是祖孙合住。这些家庭的老人常以“隔辈人更疼爱子女”的观念来培养孩子,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劳动的习惯,缺乏自立自强吃苦耐劳的精神,造成在情感沟通中处于一种依附、脆弱状态。(三)、不完整的家庭结构阻碍了亲子沟通关系的融洽性庭和非核心家庭的亲子关系偏向“畸形”,存在着不正常的亲情,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稳定性,显现出孤僻、粗暴、冷漠、内向等性格,阻碍着亲子间融洽的沟通。
(四)、不当的攀比引发亲子沟通教育的不良性。
在部分家长中存在着“小市民”、“小商品”(或“小生意”)的意识。他们只注重对孩子“生意经”的灌输,使孩子缺乏开拓精神和为他人服务的大众意识。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在校内常常比较谁的家庭阔气、谁家的钱多、谁家的东西都是名牌的,以显示自己所处环境的“优越”。
调查显示,处在1000元以上的家庭月经济收入的有333户,占51.5%,说明石浦地区经济比较富裕,孩子的月零用钱在10—50元以上有453人,占65.5%,这些家庭中有钢琴、电脑、游戏机等学习用具已占一定比例。家长舍得花钱添置学习用具是件好事,但应重在引导和指教,单是为了家庭的装饰而比阔,则事与愿违,孩子不仅得不到素质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常引发孩子的不良攀比心理。
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发展的个性差异也不相同,即使同一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一个12岁的男孩,他的智力可能达到14岁,而个性成熟却不及10岁。父母若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攀比”,没有认识到孩子自身的个性发展,在亲子沟通中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
(五)、教育方式的不妥影响亲子沟通的有效,r生
一个家庭是否有效地进行沟通,与家长素质和教养方式有关。调查表明,26%的家长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51%的家长是初中文化,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只有26人,仅占4%。由于父母文化层次的偏低,常表现出教育方式不妥,家长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与孩子的有效沟通。由家长从业状况分析,近53.4%的家长是私营、个体劳动者和渔民,父亲大半在海上作业,母亲从事渔需品水产品加工,起早摸黑,很少有时间教育子女。由此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时间与机会不多,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还发现,许多家长仅有盼子成才之心,却无教子成才之法。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良情况:
1、支配式
这类家庭的亲子沟通是属于强制、服从式。父母常常以他们的主观意向来支配子女,限制子女的行为,一旦孩子出现差错或违背父母的意愿,就会遭到父母的训斥和谩骂,父母常用强制方式迫使子女听话。如“孩子与您发生矛盾,顶撞您时,您会怎么办?”43.2%的家长选择了“教训一顿,定下规矩,小孩不能顶撞大人”。“大人为你做错了事,会不会向你认错y”,近55.5%的人选择了“不会”和“错就错了,没什么可认错的”。再如“你受到委屈后怎么办”,有52.2%的学生选择“忍受”。在这样沟通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以强凌弱、固执刻板或软弱、胆怯的心理。
2、保护式
这类家庭的父母很爱子女。他们在教养方式上是过多地保护,对孩子的事常常管过了头。尤其是孩子在中学的家长追求升学的期望值大,对子女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控制得较严,有的甚至限制了子女出门自由行动。如“您怎样对待孩子的信件来往和日记?”,有22.4%的中学生家长选择“经常过目”,43.4%的家长选择“视情况”。父母过多地干涉和保护,必然引起子女的腻烦和逆反心理,从而对父母缺乏信任,往往会把父母的关心与指导视为不怀好意的举止,以自己的偏见来理解父母的内心世界,出现亲子沟通的障碍。
对亲子冲突的正确认识
⒈ 亲子冲突必须完全避免吗? ×
—— 一定数量的冲突有好处。 √
完全避免亲子冲突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因为一定的冲突有助于孩子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情绪,学习和演练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亲子冲突过程中,大人和孩子常有比较激烈的情绪对立和情绪反应,这为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绪体验,理解和察觉他人的情绪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适当的亲子冲突,帮助孩子获得两方面的“成就”:对情绪多样性的理解和体验和对情绪表达技能的掌握。
这些“成就”对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成功处理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⒉亲子冲突都是消极的吗? ×
——父母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作用。 √
亲子冲突对孩子产生的作用如何,取决于父母的反应。
建设性的亲子冲突有利于孩子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而非建设性的亲子冲突容易造成孩子消极体验和不良亲子关系的形成。
建设性的亲子冲突——
表现:父母在充分理解孩子当时情绪感受的基础上,多用言语为孩子分析事情的经过,描述孩子和父母自己当时的情绪感受。同时,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做出及时的回应。
作用:孩子的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技能会因此发展得更好,更容易对父母产生同情心,冲突过后情绪更倾向于积极和稳定。
例如:
非建设性的亲子冲突——
表现:父母为了尽快结束或避免冲突,采用或简单或粗暴的方式解决,无视孩子的情绪反应,和孩子缺少言语交流和情绪感受的互换。
作用:对孩子的同情心和对他人的理解、接受水平无益。有时,冲突过后孩子会有较高的焦虑水平,并且容易造成攻击型亲子关系。
例如:
“好了,好了,别哭了,明天带你去麦当劳。”
“小孩子怎么这么大的脾气,不许再闹了!”
化解亲子冲突的建议:
◇ 不要就每一件琐事对孩子发布命令。
◇ 责备孩子之前要三思。
在责备孩子之前要三思,切忌过于冲动,可以把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使孩子形成与父母争吵、顶牛的坏习惯。
◇ 勇于向孩子道歉。
如果父母自己对孩子做了没有道理的事情,或向孩子乱发了脾气,要向孩子道歉。这会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培养孩子的诚实和正义感。
◇ 尽量避免体罚孩子。
父母打孩子在有些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如果经常使用惩罚手段,效果会越来越差。这时父母就必须进行暴力升级,才能对孩子的行为有惩戒作用。而孩子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学会了暴力。
◇ 尊重孩子的人格。
对孩子要多使用肯定的、商量的语言,尽量少使用否定的、训斥的话语。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才能使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和父母。
◇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当你想给孩子提一些忠告,可以走近他,蹲下来,平视他的眼睛或搂着他的肩膀,清楚、明确地告诉他应该怎样做,说明父母是真正爱他、接纳他的。
◇ 及时奖励孩子的良好表现。
如孩子看见认识的长辈,主动与他们打招呼,父母事后可以赞扬孩子的行为。微笑、搂抱、抚摸或亲吻这些简单的动作对孩子都是很好的奖励,要尽量少用物质奖励。
◇ 不要以讽刺、嘲笑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是直接的,对成人的讽刺、嘲笑他们无法理解,常常会当真。
◇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任。
对于一些不良的行为,要让孩子明白要受到惩罚,如剥夺吃肯德基的权利一次。
◇珍视亲子时间。
每天下班回家至睡觉前要安排一定时间和孩子独处,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并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重视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