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排名100
《三国演义》主要10大人物简介
1:刘备
蜀国开国皇帝,皇叔刘备。为人重情重义,自东汉末期讨伐黄巾党,到建立蜀汉政权,演义里无不体现其重情重义,礼贤下士。演义中,刘备亲自率军打仗的次数屈指可数,唯一出名的“夷陵之战”,还是以惨败收场。但是,刘备继承了汉高祖刘邦,也是刘氏的最大特点,也是领导人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善于用人。唯一与高祖不同是是,刘备谦厚,高祖好骂人。夷陵之战战败后,刘备病退白帝城,无颜回蜀面对家乡父老,遂在永安宫病逝,临终托孤诸葛亮。
2:曹操
魏国政权的奠基人,魏国实际意义上的开国皇帝。非枭雄所能形容,为人奸诈,多谋,善统兵。一生大小战役无数,当然,和刘备一样,三国史上最著名的三场战役,他老人家参与了2场,分别: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前者帮助曹操一统北方,后者直接促成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应验:三分天下。关于曹操的故事实在太多,非50字,乃至50万字所能描述,今人形容演义里的曹操多为:奸雄,枭雄,有褒有贬,但基本都肯定他的雄才大略。
3:孙权
吴国政权最成功领导人,接替父兄为其打下的江东基业,可谓坐享其成,手下张昭,周瑜均为治世能臣。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孙权一生可谓守了一生,作拥长江天险的他,一生没有主动发动过几次战役,但是胜率很高,赤壁之战,巧夺荆州,直接活捉关羽,间接促发夷陵之战。三国大战役,孙权胜率100%。作为三个国家里最后灭亡的,也是对他一生的安慰吧。
4:诸葛亮
说完三大君主,说到三国,不可能不提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可谓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之一,诸葛亮绝对是神一样的人物。就演义里而言,诸葛亮几乎已被妖魔化,成为中华五千年以来智慧的代言词。一生功绩卓著,无论军事,政治均是旷世奇才,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均是流传至今的佳话。在演义里,诸葛亮的能力绝对在金字塔的顶端,毋庸置疑。但在正史里,起码他不能称之为军事家,他几乎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他的政治才能绝对傲视华夏。他的许多故事在正史里是没有的或者没有记载,亦或者是有争议的。比如:三顾茅庐,究竟是刘备找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找刘备,这个就有争议。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大部分事迹均为虚构。诸葛亮的一生八个字可以完美的阐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建议有空看一下三国演义,秋风五丈原这一集,没有一个鼻子不酸的。
5:关羽
作为三国里,乃至中华历史 忠义 一词的代言人,出现再这里应不过分。关羽和诸葛亮一样,也近乎被妖魔化。但是不同的是,关羽的妖魔化,主要体现在老百姓的崇拜,黑社会拜他,做生意的拜他,开饭店的拜他。关二爷正是什么行业都涉足。关二爷一生,军功卓著,在刘备集团里,举足轻重,但为人傲气,导致荆州失守,被吴国生擒斩首。对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来说,这个死法着实可悲。
6:郭嘉
一个被忽略的天才,没办法,在三国演义里,一个谋士想的再完美的计策,也敌不过诸葛亮的一个锦囊。郭嘉,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36岁,是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臣。曹操赤壁兵败之后,曾说:若奉孝在,安有次败。郭嘉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汗马功劳,三国演义里最后描写他的一回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惜哉~~
7:周瑜
又一个被演义贬低的旷世奇才,又一个活在诸葛亮阴影下的治世能臣。演义里的周瑜,为人心胸狭窄,但真实的周瑜是风雅,大度,帅气。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8:吕布
这个演义里勇冠天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演义里为人善变,多次刺杀旧主,被称为三姓家奴。最终众叛亲离,在下邳被曹操擒获,绞死。不过在正史里,吕布却是文官,做过主簿。个人认为吕布也是有仗义的一面的,叛变董卓时,吕布与王允赶往封禅台,吕布对王允说:宫台上车,布愿步行。按理说,这是很正常的修养,不过在吕布名声这么臭的前提下,还是挺不容易的。
9:姜维
个人比较欣赏的将领之一,文武全才。蜀国后期唯一可以拿的出手的将领,本是魏将,诸葛亮因欣赏其才,设计将其劝降。不过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掌握蜀国军事大权时,屡次北伐,均无功而返,大大耗费了本来就不发达的蜀国经济,间接的导致蜀国的灭亡。后假降魏国,被识破后,切腹自杀,临终前大叫:吾计不成,乃天命也。无不叫人感叹。传说,姜维死后遭解剖,发现其胆囊巨大无比。
10:陈寿
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他就是《三国志》的作者。没有他,也就没有三国演义。三国志和演义恰恰相反,由于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三国描写蜀国的篇幅最少,因为蜀国没有史官,很多资料都是陈寿自己搜集而来。所以蜀国的故事被演义夸张的最多。《三国志》的成功还要感谢裴松之,因为他的注解,使《三国志》大大丰富。才有了三国演义的成功。
细数三国人物,谁乃英豪?
先来说说刘玄德吧——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在罗贯中的笔下他是一位忠义之士,无论何时都是一个义字在先。而在我看来他确是愚不可及,他因为几次三番的犹豫,不决,错事了许多机会。
再来说说孙权吧——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出生。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孙权虽并无大的动作,却把江东这份祖业给收好了,无愧于祖先,但他立储时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了东吴的灭亡。
再来说说——关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他随刘备南征北战,忠义两全,武功高强,但只可惜他太过于忠,错失了杀死曹操的好机会,延误了战机。关羽同时又很是轻敌,不然又怎会败走麦城,落得个为人所杀的下场
数风流人物,还看三国
三国,一个乱世,连年战火硝烟不断,天下鼎足三分;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翻开《三国演义》这一部荡气回肠的古典文学名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仁慈谦虚的刘备、懦弱无能的刘禅、性如烈火的张飞、狂妄自大的吕布、心胸狭窄的周瑜、持才自傲的曹植、忠厚老实的鲁肃、野心勃勃的司马昭……
曹操,一个奸诈多疑、爱才如命、素有远大志向的乱世枭雄,割发代首、挟天子以令诸侯,足以体现出曹操的“奸”;关羽,忠义勇智样样俱全的一代武圣,千里走单骑、义释华容道足以体现出关羽的“义”;诸葛亮,足智多谋、唯才是举、运筹帷幄的卧龙先生,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布八阵图、七擒孟获、大摆空城计足以表达出诸葛亮的“智”。
有句老话叫“扶不起的阿斗”,这就是书中刘禅的真实写照。他的软弱路人皆知,他懦弱,心无大志,没有主见,贪生怕死,导致其父刘备奔波一生打下的蜀国基业尽归司马氏,诸葛亮鞠躬尽瘁辅助刘禅,也才只能帮他守住基业。所谓自保有余,图天下而不足,更何况姜维呢?但我觉得,刘禅有一点还是比较聪明的,司马昭攻下成都,刘禅被迫投降,洛阳,司马昭问于刘禅:“颇思蜀否?”禅答曰:“此间乐,不思蜀也。”这样,他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不会因宁死不降而被司马昭处死。
吴国大都督周瑜心胸狭窄,对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很是嫉妒。庞统因而隐居山林;诸葛亮则一次又一次地识破他的阴谋诡计,并且反戈一击,气死了周瑜,因而使三气周瑜的故事成了千古佳话。但是,周瑜在东吴一带德高望重,并且当上了在军队中说一不二的大都督,这靠的是什么,这靠得是他的谋略过人,这靠得是他对主公的忠心不二,这还靠得是他在三军和文武百官心目中伟大的形象。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单一的,有好有坏:有些留给别人坏印象的人,也有他好的一面;有些留给别人好印象的人,也有他坏的一面。
俗话说的好,“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张飞,人们再熟悉不过了,性格如烈火,做事鲁莽。但是,他却粗中有细,为什么这么说呢?智取巴城说明张飞有谋略,义释严颜说明张飞富有心计,因为他知道,放了严颜,严颜必然感动投降,他在巴城一代德高望重,有了严颜的帮助,剩下的关隘就不攻自破了。说明任何人都是有优点的,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三国演义》中的一千二百多个的人物,绝非是土木人偶,皆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他们个个都描写得栩栩如生,读着读着,仿佛这些人物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干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真是足智多谋,他用过好多计策,比如:空城计,疑兵计,火攻之计,激将法……关羽,字云长,武功绝顶,义气深重,也深有谋略。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辉煌事迹。刘备,字玄德,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许多英雄都投到他的旗下。他三顾茅庐,使诸葛亮出山,定三分天下之计。
这真是一本好书啊!
三国名人简介
东汉末年,政权腐败,群雄争霸,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在此期间出现不少勇将。本人才疏学浅,啃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颇知,现为大家介绍一下:
1.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初为郡吏,汉献帝初平二年(191),率部曲投幽州公孙瓒,不久奉命从刘备。后因兄丧,暂归故里。建安五年(200),与刘备重逢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并秘密募兵数百,皆称刘备部曲,壮大其力量。次年随刘备南入荆州。十三年,刘备兵败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赵云救其妻、子脱险,因功升牙门将军。赤壁之战后,随刘备夺取武陵、长沙等四郡,以偏将军兼桂阳太守。十六年,刘备入益州,赵云与诸葛亮、关羽等仍屯荆州,为留营司马。十八年,奉命随诸葛亮溯江(长江)西上,至江州(今四川重庆)后,自率军克江阳(今泸州)、犍为(今彭山东),于次年与刘备、诸葛亮会师,攻取成都,升翊军将军。二十四年三月,曹操率军南进,欲夺回汉中。某日,赵云分兵随黄忠出击,欲截取曹军军粮,逾时未归。赵云率数十骑接应,与曹军遭遇,退回军营,偃旗息鼓,大开营门。曹军追至,疑有伏兵而退。赵云急令齐击战鼓,发射劲弩,曹军败走。蜀汉建兴元年(223),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后任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进驻汉中,次年为掩护主力攻祁山,领军为疑兵牵制魏大军,虽寡不敌众而失利,但仍能聚众固守,亲自断后,安全撤退。七年,病卒军中。赵云戎马生涯约40载,善筹谋,作战勇猛,时人赞其一身是胆。有远见卓识,力主维护孙、刘联盟;巴蜀初定时,曾劝阻刘备分田赐将,以安抚民众,增强国力。
2.关羽:东汉末将领。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早年随刘备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守下邳(今江苏邳州南)。东汉建安五年 (200),为曹操擒获,授偏将军。在官渡之战中,为曹军先锋,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封汉寿亭侯。不久回归刘备。十三年,关羽所领的万余水军作为刘备军主力,与孙权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此后镇守荆州。官至前将军。二十四年秋,出兵攻襄阳、樊城(今属湖北),乘汉水泛滥,迫降曹将于禁,擒杀庞德,围困曹仁、吕常,威胁中原。后因曹操遣兵增援,吴将吕蒙乘虚袭取江陵(今属湖北),关羽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十二月,为吴军擒杀于临沮章乡(今湖北远安境)。关羽作战勇猛,指挥果断,但骄傲自负。后被神化为关帝,在民间影响颇大。
3. 张飞: 三国时蜀国将领。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早年随刘备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破吕布后,升中郎将。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兵败长坂(今湖北当阳境),仓皇弃妻、子而逃。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曹军疑惧,不敢近前,刘备方得脱险。刘备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十九年,随诸葛亮溯江而上,破江州(今四川重庆),定巴西(今四川阆中),与刘备会师成都。次年,曹将张郃进攻宕渠(今四川渠县一带),张飞率兵迎战,相持50余日,张飞领精兵万余人,示弱撤退,待张郃军追入狭窄山道,突然反击,致张郃大败,带十余人逃走,收兵退回汉中。张飞因功授右将军,后任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蜀章武元年(221),奉命率部攻吴,出发前,为部将刺杀,张飞作战勇猛,指挥果断,但不恤士卒,后人有猛张飞之称。
4.马超: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父马腾与韩遂等于汉灵帝时起兵割据凉州。后因内部矛盾,马腾复归汉,至京师任卫尉,马超因领其众,为偏将军,甚得羌、胡等族人心。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西征关陇,马超被击败,率羌、胡退出关中,转战陇上攻陷冀城,杀凉州刺史,并其众,自称征西将军,督凉州军事。不久原刺史故吏杨阜起兵讨伐,杀其妻子,马超投奔汉中,依当地割据势力张鲁,不得志。建安十九年,归刘备。时刘璋被刘备围于成都,马超率军抵城下,城中震怖,加速了刘璋覆败。诸葛亮赞他文武全才,勇猛过人。建安二十二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马超从征。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221),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次年卒。
5.吕布:东汉末年武将。字奉先。五原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善弓马,精武艺,时号为“飞将”。初在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刺史丁原手下任主簿,后杀丁原投董卓,升为骑都尉,又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曾以小故被董卓掷戟责打,心怀怨恨。时司徒王允拟诛董卓,与吕布密商,答应为内应。初平三年(192),王允乘群臣大会未央殿之机,派吕布等在北掖门诛杀董卓。吕布以功授为奋威将军,封温侯。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进犯长安,吕布战败出走。先后投奔袁术、袁绍等割据诸侯。曾助袁绍击败张燕。因惧袁绍,被陈留(今开封东南)太守张邈收留,命为兖州牧,屯驻濮阳。未久,曹操率军攻吕。吕布战败,投奔割据徐州的刘备。时刘备与袁术对峙。在袁术的鼓动下,吕布袭取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击败刘备,自号徐州牧,并许刘备驻扎小沛(今安徽濉溪县西北)。袁术曾派大军进攻刘备,刘向吕布求救,吕出面调停,使双方罢兵。建安三年(198)吕布败刘备,破小沛。曹操亲率军征讨。吕布不敌,被困于下邳,遣人求救于袁术,未果。部将侯成谋叛,擒吕布及陈宫、高顺等人出降。吕布乞降未成,被曹操所杀。其在民间为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者之典型。
6.孙策:东汉末军阀,三国时吴国的奠基者。孙权之兄。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兴平元年(194),至寿春从袁术,不得志。二年,乃托辞率其父所遗千余兵南渡江,进攻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诸部。孙策善于用人,军纪严明,沿途无犯,得到周瑜及其他豪族支持,所向皆破。建安二年(197),袁术称帝,孙策与之决裂并接受汉朝参与讨伐袁术的诏令。三年,拜讨逆将军,封吴侯。四年,袁术死。孙策率军攻庐江太守刘勋,得袁术、刘勋残部2万余人,领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得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于是统一江南,为孙氏割据江东奠定了基础。此时北方袁绍势力正强,曹操对他极力拉拢。正当孙策欲渡江北进,继续扩大势力时,被仇家刺死,临终前嘱孙权继承其业。
7.许诸:字仲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魏国猛将。《三国志》记载他:“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曹操称赞许褚:“此吾樊哙也。”。在曹操身边任宿卫都尉,与典韦一起负责曹操的警卫工作。典韦死后,许褚独自担负起曹操的警卫工作,统领卫队“ 虎卫军”,军中外号“虎痴”。曾经挫败过徐他对曹操的谋杀阴谋,在潼关之战时救操破敌有功,官封武卫中郎将,后升任中坚将军,赐关内侯。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邑七百户。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三国志》评述许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许褚深得曹操家族的信任,曹操死后继续负责曹丕的警卫工作。许褚在警卫部队的部下也曾有数十人官封将军。
8.黄忠:字汉升,南阳人。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将,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裨将军,任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09年,刘备攻打荆州各郡,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地,黄忠投降刘备。在三国演义里描写关羽带领五百校刀手攻打长沙,与黄忠首战一百合不分胜负。二战时因黄忠马失前蹄被掀于地,关羽饶过黄忠。三战时黄忠感恩,只用箭射中关羽盔缨跟,充分显示了他百步穿杨之能。书中之意,当时黄忠若要取关羽性命,亦非难事。三国演义中黄忠箭法如此了得,可堪称第一人。公元211年黄忠跟随刘备入川,征战益州,表现突出,勇冠三军。平定益州后刘备封其为讨虏将军。三国演义里描写黄忠在川中战斗中攻打雒城时斩杀刘璋将领邓贤,挫败泠苞,解救魏延。庞统死于落凤坡后黄忠再次解救魏延,领兵杀出重围,表现英勇。公元219年,刘备进击汉中定军山,黄忠一战斩杀魏国身经百战的守将夏侯渊,曹军惨败,黄忠自此声名大震。后黄忠升为征西将军。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三国演义里就是此时将黄忠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四人并称为蜀国“五虎上将”,黄忠名列第五。诸葛亮曾劝刘备说,黄忠名望不能跟关羽、张飞等人并列,黄忠在益州的战功马超、张飞看见还能理解,但关羽却是远在荆州,恐怕会对此不满。但由于刘备坚持,黄忠最后仍与关张等人齐位并列,赐爵关内侯。三国演义小说里描写关羽对黄忠得的赐封不满,表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后经费诗点拨关羽才没有计较。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享年73岁,追谥为刚侯。三国演义里黄忠是于公元222年跟随刘备征讨孙吴,因刘备言老将无用,黄忠不服老,在与吴将潘璋战斗中中了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窝,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而逝。黄忠曾有子黄叙,早年死去,故黄忠无后。
我心目中三国人物排行榜
第三名:奉先
看了这个‘奉先’这个字你准会晕,为甚麽他是第三名?他贪生怕死,反复无常,有勇无谋,自私自利......咳!都是罗贯中害的,要说他贪生怕死,我会跳楼自杀,要说他有勇无谋,我会哈哈大笑,为何?你们冤枉了奉先了!等等!(先别走!)别说我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听完了在走也行。奉先,先说丁原的事,杀丁原投董桌,不义是自然的,但是从奉先自身来是有很大的利益的,那时董桌还是满得人心的,如果董桌向曹操一样利用兵权和天子,那奉先良臣的形象就出现了,但董桌毕竟是朝廷的,丁原是并洲刺史,按名分上来说,董桌肯定要给丁原定一个叛逆的罪名,毕竟百姓的心还有汉朝的存在,所以,当时情况下,奉先选择是没错的!
(以下省略二百条)
第四名:陆逊
陆逊是第四肯定没错!是他把刘备给气的够戗,是他为蜀国的晚年给定了,是他......(老样子,以下省略二百条)二十一岁就加入孙权的幕府,论资历,他是最小的一个,而他却代表江东四杰初露锋芒,在刘备来势凶凶的时候,他临危受命带领军队,打退了刘备,真让我佩服!
这回有些短,下回接着写,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