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说明文的表达方式

  说明文表达方式介绍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9)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一、举例子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二、分类别

  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三、打比方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子

  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五、作诠解

  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六、作比较

  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七、下定义

  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八、画图表

  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九、摹状貌

  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十)引用

  1.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2.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表达方式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2009年语文知识盘点之常用的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适用的范围大于句子,相对于文章篇幅来说体现在句段上和文体的选择上。例如议论文多是议论的表达。)

  〔记叙〕:就是记述事情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使读者对事情或者事物变化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清楚的了解。例如: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

  〔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事物事情场景人物等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读者如临此境,如睹其人,如处其事。简言之就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月亮奋力挣脱云的纠缠,冉冉而起。

  〔抒情〕:就是作者用文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有心灵独白式的直接抒发也有借他物来抒发的。前者例如我赞美白杨树,因为它实在是不平凡的。后者例如听到音响里欢快的歌,我内心的痛苦就突奔起来。

  〔说明〕:就是用语言文字对事物的性质、功能、用途等方面进行科学地解说。以使读者阅读之后有科学的认知。例如采用这种材料制做的衣服质地比较柔软,透气性能也很理想。

  〔议论〕:就是作者用语言文字对人事的是非、好坏等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见解、主张、看法等。例如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具有这种修养。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3)补充: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a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b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c借喻可改为明喻和暗喻,而借代不能。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

  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表达方式与作用

  判断文章或段落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补充知识点〗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表现手法:详略得当、首尾呼应、正侧结合、虚实相间、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巧设悬念、托物言志、象征、对比等

  【习题训练】

  例:《萌芽》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知道。”

  “ 那你干吗还这样?”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尽是希望,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叫他去玩,他也不理。显然,他沉浸在他的希望里。

  男孩的家长几天后才发现男孩的古怪。这天,家里正好酱油用完了,男孩正蹲在门外,他父亲叫他买酱油,连叫了几声,没人应,出去一看,发现男孩呆呆地蹲在花盆前,父亲便说:“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叫你几声都听不见,你心到哪去了?买酱油去!”说着,便递钱给了孩子。

  过了很久,男孩还没把酱油买回来,孩子的父亲慌了,忙走出去,一出门,就见孩子还蹲在门口的花盆前,手里捏着他给的钱。孩子的父亲生气了,过去一把扯着孩子的手,呵斥道:“你怎么搞的?叫你去买酱油,你还死在这里?”

  孩子的心思还在花盆里,葡萄核栽进去很久了,还没发芽,孩子有些失望了,他说:“我在想,这葡萄怎么不发芽?”孩子的父亲听了,更气了,大声说:“以前就跟你说过,你这样做没用,你真是执迷不悟。”说着打了孩子一个耳光,并举起花盆,把它摔碎了。

  孩子看着满地的泥土与碎片,哭了。

  男孩毕竟还小,他在沉默了几天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又开始和院里的小孩一起玩。

  一星期后,也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葡萄时也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过去告诉她葡萄核长不出葡萄,但还没等我过去,男孩也看见了,男孩走了过去,跟女孩说:“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

  “种葡萄要用葡萄藤插栽,你这样种不出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

  “种葡萄非要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女孩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男孩说:“真的,你这样做没用,我以前也这样做过,没用的。”

  “种下去要每天浇水,你知道吗?”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我看见她把院子里的小孩都叫去看,也叫了男孩,但男孩没去,男孩在一群孩子围着花盆时,一个人躲在一边流泪了。

  我看见男孩流泪,走过去,我说:“你怎么在这里流泪?”

  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1、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2、分析文章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word版,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它的优点是:讲的是“我”、“我们”的亲自见闻,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亲切、自然。其缺点是,只能从“我”、“我们”的角度去写,在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环境时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用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将叙述对象讲述出来。其缺点是:客观色彩较浓,缺乏第一人叙述的优点。

  使用第二人称,有两种情况: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叙述了别人,也叙述了自己,实际上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上进行叙述的。如果作者较为客观地向读者讲“你”“你们”的事自己并没有在文章中出现,那实质上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要线索清楚。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无论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能自成条理。②要交待明白。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样读者才会得到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③要详略得当。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均用力量,叙述几件事,也要有个侧重点。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做到详而不杂,细而不荒,简而不陋。④要波澜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要善于交替使用各种叙述方法,运用抑扬、快慢、断读、离合等技巧,使叙述峰峦起伏,跌宕多姿。

  ▲什么叫描写?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描写的作用是: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④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描写有哪些类型

  描写大致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什么叫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哪些种类?有什么要求

  人物描写包括:①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肖像描写的方法很多,从描写的角度上说:有通过作品中人物介绍进行描写,有通过不同人物对比进行描写,有侧面烘托的描写;从描写的手法上说,有一次完成的描写,有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描写;从运用笔墨的程度上说,有精雕细刻的工笔描写,也有轻描淡写的白描。肖像描写的要求是: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征;二要独特、新巧、切忌因袭雷同。

  ②行动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行动描写的要求是:要具体、生动展示出人物行动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圆满地回答人物“怎么样做”的问题。

  ③语言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语),一是对话(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问互答)。搞好语言描写,首先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处境、思想和性格特征,使人看后相信这个人只能这样说话:其次,语言要准确、简洁、传神。

  ④心理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它是对人物的思想感情、理智、整个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视,能较好地把人物内心最隐蔽的东西暴露出来。

  心理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心理剖析;用语言、行动显示;用梦境、幻觉表现等。进行心理描写必须注意:一不要把作者的感情强加给人物;二要铺垫好寄托心理活动的必要的环境条件;三要与其它描写方法交错穿插,不宜作过长、静止、单调的心理描写。

  ▲什么叫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①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⑤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

  ▲什么叫场面描写?场面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场面描写有什么要求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或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综合形式。

  场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即从整体着眼、较全面地、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和总的气氛。这种方法,不求点上的细微,而求面上的广度,关键是写出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另一种是特写式。即把场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细致地突现出来。

  场面描写的要求有两点:一、写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所发生的事件,要注意它的四周,把时间、地点等跟人物结合在一处,要有人还要有画面。二、截取事件过程的横断面,要写出动静之态,显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什么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末节的刻划与描绘。

  细节描写的作用很大:①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复杂;②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③可以展现环境景物的独有特征;④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

  ▲描写的方法和要求是什么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六种,即: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工笔描写和白描,表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都是从描写时所站的角度上说的。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它是从正面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使其形貌直接地显现出来。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它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借描写其它,间接烘托出要描写的对象。因此,人们又叫这种方法为“烘云托月”法。

  工笔描写与白描,是从描写的程度上来说的,工笔描写,即浓笔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白描、即轻描淡写,简单的勾勒。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是从描写对象的变化上来说的,静态描写,即对平面、静止的人物与景物的描写。动态描写,则是对人物或景物发展变化的情态的描写。

  描写的要求有以下几点:①要真切具体。也就是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描写,使其状态、色彩、情调跃然纸上。②要选好角度。描写的角度有好几种:旁观者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见证人的角度。选角度要从自己的独特感受出发,要符合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通常逻辑、要注意以点带面。③要精炼生动。精炼即语言精确、凝炼,生动即文字活泼形象。

  ▲什么叫抒情?抒情有什么作用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抒情的方法有哪些

  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②即事抒情,又叫叙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人叙事之中的一种抒情方式;③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景物的形状、色彩浓度、格调表达感情。④议论抒情,又叫寓情于理。即把感情寓于道理之中,借助说理表达思想感情。

  ▲抒情的要求是什么

  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可为文造情、无病呻吟;②要同内容和谐一致、保持一致格调、形成有机联系;③要有积极、健康的情趣。

  ▲什么叫议论?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的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议论的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议论方法有:①夹叙夹议。即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可先叙而后议,亦可先议而后叙。要把议和叙紧密联系,使议出自叙,言简意赅、灵活、自然。②寓理于情,即把议论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阐发道理。③借端生议,就是由所描绘的事物联想发挥而进行议论。这种议论必须与所描述的事物有内在联系,同时又要联想开去不拘泥于描述对象的本身。④寓议论于篇外。即,在文章开篇或结尾之处,加上一种既有独立性,又与篇章内容有某种联系的议论文字。除此之外,还有引证代议,发问提议等。

  ▲议论有什么要求

  ①议论要有独到见解,要有深度、有分量、有所指。②要精当贴切。精当即言简意明、切中要害、鞭辟入里;贴切即恰到好处,③要因文制宜、文学作品议论要少而精。

  ▲什么叫说明?说明有什么作用

  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

  说明的作用是:①在议论文中用它交待论据;②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③在新闻中,用它介绍背景材料,加强内容表达;④在科学报告或教科书中,用它表述科学知识或事物。

  ▲说明的方法有哪些

  ①比较说明、即把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形,不同问题或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从而使各自的本质,特征显示得更为突出。比较有横的比较和纵的比较。横的比较是指不同事物或不同问题间的比较;纵的比较则是指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形或同一问题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②分类说明。即把被说明的对象按同一标准分成不同类别,逐类加以说明;③比喻说明,即找出与被说明对象具有相同或相似之点的事物、事理,用以说明对象。④诠释说明、即以下定义的方式说明事物或事理。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性质特点,使它与那些易混淆的对象区别开。此外,还有举例说明,引用说明、问答说明、描述说明、图表说明、数字说明等。

  ▲说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②要善于说出事物的疑似之处;③说明要客观地进行;④说明要用浅显,准确、详尽的文字。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情感句子暖心短句

关于生命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