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教案20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家庭教育征文家长版

  智慧引领陪伴成长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孩子影响可谓巨大。有的孩子分外出彩,而有的孩子却平淡无奇,家庭教育起到关键作用。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的课题,下面我简单地讲讲我的家庭教育观念。

  一、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陪伴孩子学习,家庭氛围很重要,家长要做到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并且尽量柔和地和孩子对话,家里有争吵时也要避着孩子。只有在和谐友爱的氛围里,孩子才能更加愿意做自己的事情,才能快乐地专注于学习。学习是一个专注力转化的过程,它需要孩子长期坚持,需要家长的时刻关注。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一年级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这时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学习时就要予以重视,慢慢的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姿势,认真的读题审题,写完作业要检查,包括字体要工整,书面要整洁。

  二、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

  双减政策下更需看重孩子广泛的阅读和理解力。为此每天早上,我会让孩子在学习桌前读读课本,背背古诗,这样不仅预习了要学的知识,还可以增加孩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中午和晚上,我还让孩子阅读一会儿课外书,开阔视野,而我也会陪着孩子读书,或者读一本自己想读的书。孩子在阅读后,还会和我分享故事内容,并且在本子上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在孩子阅读这一块儿,家长也不必刻意地去强求,你可以适当给她创造一些安静的读书环境,让她自己想着拿喜欢的书去阅读,慢慢地就会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孩子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了,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只要保护好兴趣,并坚持读书,最终一样可以拥有值得骄傲的阅读能力。

  三、在数学上,我觉得计算和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每天坚持口算,也可以让孩子讲一讲课后的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中的关键词、关键字解释透彻,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把思考的过程完整地描述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题意,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也更能激发孩子思维的活跃度。我也会鼓励孩子当小老师,给自己讲讲题,或者鼓励她在学校也可以多帮助同学。不知不觉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而且她也越来越自信了。

  四、处罚要适当,引导多正面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犯错也是不可避免的,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打骂可以管他一时,但时间长了,对他也就没有作用了。孩子闹脾气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冷静期,告诉他:等你不发脾气时我们再好好说话。

  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完美,每个孩子都有不完美的一面,更多的去看孩子好的地方,发现亮点才是推动一个孩子成长进步的方向。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永远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好孩子相比,只要孩子在做,在努力,家长就应该欣慰的夸赞孩子,时间久了,赞美多了,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你期望的样子。当家长不断的让孩子身上的亮点变得越来越多时,阴暗的地方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需要鼓励,一切过度控制、溺爱骄纵、包办代替的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必然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我们要做孩子最好的家庭老师,唯有不断地学习、再学习。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会边学边做,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庭教育教案20篇

亲子家风家教演讲稿

  尊敬的各级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步入初中,身上的担子也逐渐变重,学习的知识增加了,作业增加了,科目也增加了。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连休息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可能还有所厌倦。这可怎么办呢?在我家的客厅里贴着一幅画,在画的右上角有排词——一帆风顺。有句老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想让学习一帆风顺,就要去营造这样的家风,要营造一个勤奋好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的家风。

  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未成年人在这种特定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某种性质的影响,未成年人都在模仿。未成年人早期的行为习惯会折射着父母亲的人格和行为习惯,简单来说就是父母的另一面。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家庭风气的影响;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所创造出来的。如果成年人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再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和方法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一定要认识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什么,针对特点采取最有效的教育方法。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有其特殊性、独特性。学校教育是“为教而教,为学而学”,学校教育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性。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科每一章,甚至是每一节课都有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清楚,在刻意地去学习某些特定的知识。

  但是,家庭教育则完全不同。在中国教育电视台2009年春节录制的家庭教育节目中,我“颠覆”

  了家庭教育中一个古老的故事和传统认识。主持人讲了那个叫做“背篓”的老故事,我就说,我认为这个故事根本就不是一个道德的故事!这个故事讲什么呢?儿子看见爸爸和妈妈在编织背篓,问干什么,爸爸妈妈说爷爷和奶奶太老了,要背到山里去扔掉,因为太老了,光吃饭,不干活。儿子就说,“你们别忘了回来的时候把背篓背回来,将来你们老了的时候,我也把你们背到山上去扔掉。”这个故事几代人一直当作道德故事来讲,好像是“子教三娘”,父母一听,受到震动了,就改变了主意,不再扔他爷爷奶奶了。我说,其实这不是一个道德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的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根本特点,即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在家庭中,父母是不教而教,孩子是不学而学。故事反映的是儿童模仿学习的特点。儿童并不知道父母把爷爷奶奶背上山去扔掉有什么道德问题,他不是要教育父母,他是模仿父母。他说,“那将来你们老了的时候我也把你们背上山去。”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是“是”还是“非”,他只是一种模仿。孩子还没有“高明”到用一种“智慧”的方法教育父母。

  家庭教育是“与生俱来”的。通俗地说,家庭教育是与孩子“出生”俱来的,孩子一“出生”,家庭教育就开始了。不管父母能否意识到,婴儿的成长,或者说婴儿的“社会化”进程,是从模仿双亲开始的。这是人类成长的规律。因此,在家庭里,不存在家庭教育“有”或者“无”的区别,因为家庭中的“不教”也是“教”。区别只存在于,家庭教育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在不知不觉中就从父母和周围的人那里学会了他所要学的东西,不是刻意地去学某些知识和能力,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特点:“不教而教,不学而学”。

  例如:父母带孩子上街,与路人相撞,父母是与人争执还是与人谦让,父母虽然不是在“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但已是“不教”而“教”。孩子在一旁“王顾左右”,仿佛心不在焉,已然“不学”而“学”。今后,孩子遇到“争执”之类的事情,会效仿父母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一位听课男士告诉我说,果真如此。一次他一家三口驾车外出。途中,一车强行并线,男士说了一句“破车!”后来,行驶中又有一车强行并线,男士突然听到车里冒出一句“破车!”原来是他两三岁的小孩脱口而出说的。“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啊!

  有一首编译的小诗,以子女的口吻,讲述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特点。诗的题目是《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诗有10段。此处我摘录了两段:“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我看见你为生病的朋友送去亲手做的饭菜,从此我懂得了我们都要相互关爱的道理。”最后一段,总结:“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我学会了人生中应该懂得的大部分课程,它们能使我在长大后成为善良、有为之人。”

  当事情发生时,孩子貌似“若无其事”在一旁,其实已“不学”而“学”,内化为他的处理事物的一种“模式”,影响他一生的行为方式,包括思维方式。有一句至理名言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即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与“习惯”,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和人生。

  西方文化中,对儿童的尊重,鲜明地表现在对儿童“模仿”学习特点的尊重。如“西方式过马路”,以往盛赞“红灯,马路上无车,西方人也不过马路,直至绿灯。”但

  是,后来有“版本”说,实际上,“红灯,马路上无车,西方人也有闯红灯过马路的”,但是如果此时有儿童等着过马路,所有成人都不“闯红灯”。再如法国足球明星齐达?龋?在球场因口角用头撞击对方胸部。后来,齐达内公开道歉,向谁道歉?他向儿童道歉!因为成人已经具备了道德与是非的判断

  能力。

  2015年10月11日,教育部独家面向教育系统颁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即10号文件,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文件,教育部明确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工作序列。

  文件最大的亮点之一是: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以往国家的文件里没有突出强调过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这在认识上是一个澄清。实际生活中,一些家长早已存在“孩子交学校,教育我无责”的心态和行为,更不懂得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特点,不检点自己在家庭、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要把点醒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承担主体责任作为今后我们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帮助家长首先明确“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认识和担当家庭中教育子女的“主体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家长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法》中也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家长,使家长树立教育子女是父母人生职责的意识。古人云: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善,犹为不教也。”

  根据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根本特点,我认为,家长的主体责任可以概括成八个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真正实行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自觉地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科学的育儿观、成人观、成才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做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是家庭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人,家长首先做什么人。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指出:“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身教言传,是宝贵的民间智慧。因为子女的教育是从模仿双亲开始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向成人学习的过程。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信息化社会,言传身教作用更有特殊意义。有人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读写一代,八十年代是视听一代,当代孩子是网络一代。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快速化,但是身教仍然没有过时,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功能。

  身教最能体现家长的信仰、价值观是什么。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斯得哥尔摩的第一场演讲,首先讲到自己的母亲,一连讲了好几个故事。一次,莫言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多算了一个买菜老人一毛钱。放学回家,母亲并没有骂他,只是流着泪轻轻说:“儿啊,你让娘丢脸了。”母亲伤心的眼泪让莫言的心灵净化,信守诚实。一次,家中遭遇挫折,母亲看出莫言担心她自寻短见,就开导莫言:“儿

  啊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母亲的从容,让莫言学会坚强。

  母亲的“言传身教”,可以说影响了莫言一生的价值取向!莫言母亲的故事,堪称“中国好家长”的范本,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家庭教育的五个层次

  12-30

  中国式父母,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生怕孩子走弯路吃亏。更糟糕的是,我们的家长往往采取说教的方式。

  而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充满太多的未知。

  从一个柔弱的小婴儿,成长为一个对这个世界充满安全感、探索欲、富有创造性的生命,前行路上,能够体验到自己源源不断的成长力量,是一件幸运而幸福的事情。

  孩子前行的路上,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引导和鼓励。

  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

  父母对孩子鼓励的方向,

  会成为孩子人生的方向;

  父母对孩子鼓励的模式,

  会成为孩子自我鼓励的模式。

  但有一些父母却分不清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差别,热衷表扬孩子,但表扬可能会让孩子的虚荣心膨胀,导致孩子过分看重结果。

  01

  分清鼓励和表扬的区别

  通常来说,鼓励是基于孩子自己的感受,是父母对孩子所做的努力做出的肯定,鼓励的事情往往也是非常具体的,是事实。

  比如说,“你画了两个小时的画,很不错”、“你这次的考试成绩比上次进步很多”等等。

  表扬则很抽象,往往是针对结果而非过程,比如说“你穿这件衣服很好看”、“你真聪明”。

  有时候表扬更是大人的感受,而不是从孩子的视角看,像“你是我的骄傲”、“你长得好漂亮”等等。

  很多父母对孩子说的话脱口而出,不经过大脑,他们以为是鼓励其实是表扬。

  鼓励和表扬区分很简单,如果我们以一个孩子的考试成绩为例,鼓励就是针对他考试过程和态度的,像“妈妈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则针对孩子考试结果和成效的,如“妈妈看到你这次期末考试考了第一,为你高兴”。

  鼓励不以结果为导向,多鼓励能让孩子产生自信和勇气,这样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就会拥有更强的克服能力。

  而表扬的坏处是让孩子错误地以为,他们所做事情的目的是寻求别人的肯定,他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容易产生虚荣心,将来一旦遭遇失败往往不能正确看待。

  别看鼓励和表扬似乎只有细微的差别,但它们产生的效果差别很大。

  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经花费10年时间,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研究。

  她经过反复做实验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表扬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

  因此,对孩子做的事情总体应该要多鼓励、少表扬,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让他们一定要更看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能“输得起”。

  02

  鼓励孩子究竟在鼓励什么

  我们的人生旅程的目的,是为了去探索、去体验世界的丰富,去创造世界的美,去用自己的生命连接、服务更多的生命。

  那么,鼓励孩子,其实是在唤醒孩子探索、体验的勇气;唤醒孩子创造美的感受力;鼓励孩子超越自我的责任和担当。

  让孩子通过我们的鼓励,看到自己内在的力量,成长的可能,而不是当下一个事件的结果,和达成这个结果获得的外在回报。

  其实真正能让一个人产生对事情的动力的,是源于生命本身的内在的驱力,而非外在的反馈。

  我们要唤醒的,是孩子的内驱力。

  外在的反馈驱动的事情,实在是太容易失去兴趣了,因为孩子永远无法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本身的美。

  一个为了10块钱而练习古琴的孩子,和一个真正感受到了古琴带给自己内在宁静的美感的孩子,哪一个,会对练琴这件事,更有兴趣和动力

  一个为了1000块钱和分数而大战题海的孩子,和一个真正感受到了知识的美和因自己的努力,而能让更多的人幸福的孩子,哪一个,能更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们鼓励什么

  鼓励孩子的成长力量和人格特质:

  1.足以唤醒孩子力量感的努力和行动:比如,面对挑战的勇气,面对困境的努力,面对未知探索的精神。

  2.足以滋养孩子生命的人格品质:比如,帮助别人的善良,发现美好的观察力,创造温暖的行动力。

  03

  有哪些错误的鼓励方式

  错误的鼓励方式,不但让孩子感受不到自己内在的力量和勇气,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

  1.给孩子贴固定的静态的“标签”。

  比如,给孩子贴个“聪明”的标签,这个标签,反而会成为一种诅咒,因为你“聪明”,所以你是好的,但是,维护好“聪明”这个好标签的方法,可能会是:不去做显得“不聪明”的事儿的拖延症患者,要么就是所有事儿都不能失败完美主义强迫症患者。

  2.让孩子感受不到具体成长的结果评判“好”或“不好”。

  比如,“孩子,你真棒!”“这件事做得真好!”

  棒,棒在哪里?为什么棒?我棒,是因为我做了什么

  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结果好,是因为我做了什么

  这样的表扬,孩子都是感受不到自己内在的力量的。

  3.用外在物质奖励,作为结果回报。

  比如,最常用的,钱。还有可能是玩具之类的。

  这样的方式,孩子会越来越失去对过程的体验和感受,形成只看结果,且只看看得见的外在回报的结果的做事动机。

  功利、浮躁、焦虑,拖延、是这种鼓励方式的恶果。

  04

  鼓励孩子的7条原则

  (1)不要给孩子消极的期望。

  当一个家长要求孩子第二天早晨自己收拾书包时,应该说:“我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

  而不是说:“你能做好吗?”后一种表示会使孩子自己也怀疑自己是否有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在具体做的时候就不是努力去做,而是容易气馁,半途而废,招致失败。

  (2)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高标准。

  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上课能够时时刻刻专心听讲,每天都能够做到作业本整整齐齐,穿着干干净净,然而,这对于上幼儿园、小学的孩子来说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家长不能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要使孩子觉得他们始终达不到预想的标准,这样的孩子会过早地失去童真和快乐。

  (3)不要设置双重标准。

  很多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很严,却对自己用另一套标准。

  例如,有些家长朋友要求孩子东西从哪里拿的就要放回哪里,可是自己却常常乱丢东西;他们要求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和家务,而自己却可以一回家歇一歇,什么也不做。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感到不服气。

  (4)家长必须学会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缺点。

  打个比方说,当孩子做作业错了几道题后,家从往往不能够容忍,他们不是注意到孩子在20道题中做对了15道,而是紧紧盯住了错误的5道题。

  如果家长想帮助孩子进步,又总是着眼于他们的缺点,那就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试想一下,如果总是有人在提醒你记住你的缺点,那会怎么?你会有自信心吗?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总体上讲很不错,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进的时候,才能改善自己的行为。

  所以,作为家长,对孩子出现错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出错是每一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事情,首先要肯定孩子好的一面,然后再帮助孩子改进不足的一面,让孩子感觉到,错误是应该改正的,错误是能够改正的。

  (5)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而不是代替干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对正在做事情的孩子挑三拣四,嫌孩子干得不好,最后干脆自己动手,不让孩子插手了。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越来越懒。

  家长代办多,会养成孩子好吃懒做,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责任感差等诸多问题。

  因此,当孩子正在尝试着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去干预,更不要包办代替,因为干预表达了一种暗示:“你没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如果是孩子请求你帮助他,那你应该用建议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而不是象医生开“处方”式的,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只有你相信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才会相信自己。不要总是说:“你能够做好吗?”“你要是做不到怎么办?”如果我们的家长朋友不相信孩子,孩子就难以培养自信心,家长应该学会少看孩子的错误,多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应当机敏地指出孩子所做努力的积极的一面。

  (6)重视孩子的贡献、自身价值和优点。

  要想使孩子感觉良好,就要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人,并且知道他们的贡献确实有用,受到重视。

  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时,总是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在家里又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因为孩子做什么都难以达到家长的高标准。

  要想使孩子觉得自己有用,家长应该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肯定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特长为家里做出一份贡献。

  例如,孩子擦玻璃擦不干净,但是擦其它的东西做得很好;扫地扫不干净,但是去取牛奶买早点却很麻利。我们总能发现和培养出孩子做某件事情的特长,使这件事情成为孩子的“专利”,常常赞扬他,鼓励他越干越好。这样,孩子当然会为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位置”而感到自豪和自信。

  (7)鼓励每一个进步,而不是关注最终的成就。

  家长朋友们常常关注孩子的期中考试,或者关注孩子参加什么比赛得了几等奖,却忽视平时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索性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因为他一下子看不到长远的后果,又缺乏耐心和意志。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有鼓励,使他们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

  正确有效的鼓励方式应该是能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力量;能让孩子对世界充满安全感和探索欲;能让孩子学会滋养自己的生命。

  “三明治鼓励法”

  1.唤醒美好:今天作业做得又快又准确,很多小朋友这么短的时间,都做不完呢,你是怎么做到呢

  2.温柔建议:好像有些字,妈妈看得不是很清楚哦,是不是写字的时候,稍微慢一点,这样字就更整齐了,更好看了。

  3.维持动力:不过,今晚真的取得了一个很大的进步和成就,不仅你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玩游戏的时间,爸爸妈妈也能很早得吃上晚饭啦。

  从你的身上,妈妈学到了,只要用心,就会有很多提高效率的方法哦,自己把事情做好了,还可以让别人也很受益很开心呢。

  将家长分五种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给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已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每个孩子表现各异,

  区别的根源在于家庭和父母。

  目前家庭教育存在两个极端:一种是童年应该无拘无束,自由生长,按时上下学就行;一种是孩子唯一要求就是学习,孩子是学习的机器,是达成家长目标的工具。

  很多孩子成功来自于小学、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所谓地基不牢,地动山摇。孩子在起步时,不要抢进度,要花大量时间做习惯培养。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一个家长最难得的是遇事不惊,孩子可能今天因为作业没做而挨老师批评,明天可能考试分数不好看,家长最难得的是情绪稳定、理性客观地面对孩子,不骂不吼地帮他(她)找原因,肯定他(她),理解他(她),鼓励他(她),引导他(她)。

  孩子不需要担心,需要的是关心。

  孩子不需要说教,需要的是分享。

  孩子不需要责骂,需要的是理解。

  孩子不需要考验,需要的是分担。

  孩子不需要冷落,需要的是疼爱;

  孩子不需要寄予希望,

  因为他本身就是希望。

  “庄稼养根,育人养心。”

父母应该了解的家庭教育法则

  一个人人格的形成,从小时候就开始了,父母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都是重要因素。幼年时期人格的培养对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家庭教育手册记载的如下内容,堪称家庭教育的黄金法。

  一、全家人一起吃饭吃饭时愉悦的气氛,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飘出的香气,已经将父母的爱自然地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所以,赶紧商量一起吃饭的时间,养成家人一起吃饭的好习惯吧。

  二、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家长常常要兼顾事业和家庭,工作将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夺走了不少。但家长疼爱孩子﹑为了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形象一定会深深铭刻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言传身教的力气有时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无论何时,都要充满自信地养育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三、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繁重的家务和社会压力会使人神经紧绷,谁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烦躁不安就会传染孩子。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二人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另外,求助并不是可耻的。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在家里,父母布满幸福的笑脸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四、父亲需要投入很多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通常以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使孩子是非分明的能力大大减弱了,所以不要忽略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为了孩子的教育,平时要多投入精力。

  五、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父亲站在与母亲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亲应留意不要在孩子眼前贬低父亲;父亲也要留意不要在孩子眼前大声斥责母亲。

  六、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假如什么都不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亲人也不例外。不断增加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而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七、安宁、愉快的家庭需求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的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的祈求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当直面如此的现实。只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孩子就能够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安宁、愉快的家庭需求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熟悉吧。另外,在家庭关系中,还有很多活动对增进亲密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饭。全家人一起吃饭很主要,规律的饮食不但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八、规矩是为谁定的?家规不但包含日常问候、关灯时间等,还包含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让孩子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而倾听孩子的意见与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规同样重要。假如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那他太寂寞了。长期沉溺于虚拟的影音娱乐世界里,轻易造成沟通能力欠缺、冷漠、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等问题。无法区分现实和假想世界,给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阴影。给孩子制造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鼓励他到大自然当中去,定出定时看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家庭教育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Schoolenterprisecultureconstruction

  一、指导思想

  学校以坚持育人为本,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和体现“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中心思想,引导家长正确认识智育与德育、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把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融合渗透到教学全过程。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科学指导家庭教学,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理念,使家庭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孩子品德培养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把学生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通过家长学校,使广大家长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学会家庭教育的方法和艺术,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二、工作目标

  (一)引导广大家长能动的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自觉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

  (二)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和配合,促进家长参与教育改革,争取家长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推动学习性家庭建设,提高家庭文明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组织领导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健全家长学校组织机构

  组长:李泽荣

  副组长:罗正勇、曾国清、杨忠元、王勇、周如刚、陈启兵、徐昌军、刘学勤

  成员:全体教师

  1、成立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2、设立家长委员会3、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

  (二)制定相关的家长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家长学校的管理

  1、加强教学工作管理,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学校行政领导一人联系一个年级,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2、加强管理,要为家长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保证教学实践,保证授课人员,保证教学内容做好家长学校学习过程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创设有效的多元化家长学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

  1、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学为纽带,以管理为保障,不断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家长学校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教学管理的规范化、育人功能的效益化,形成学校、家庭教育互为补充,互相贯通,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

  2、工作形式(1)专题讲座(2)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随堂听课)(3)组建家长支愿者队伍(4)通过家长座谈,经验交流,问题研讨等形式,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家长学校教学的质量。(5)家长会议。它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全方位教育的重要手段,由年级班主任主持,以班级为单位,主要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等有关事宜,一般每学期召开一次。

  五、主要任务:(一)给家长传授基本的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和服务;帮助家长提高自身教育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全校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达到92%以上。(二)通过多途径、多方式确保家长参学参训。每学年家长的参学率达96%以上。(三)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档案,通过信函、电话、家访等家庭教育形式,帮助留守儿童接受其父母的教育和管理以及监护人的沟通。

  学校家庭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要摒弃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以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故事来解读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用身边鲜活的实例启迪、引导、教育学生家长,帮助学生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和问题。引导家长在关注子女智力因素开发的同时,开展对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孩子在兴趣、情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对提高学习成绩,巩固知识成果具有重要作用,自觉地从小培养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可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也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方式也是雷同的,而学生其余的时间还是在家里,而家庭教育却是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家庭教育的内容没有计划,无法按步骤,也是因人而议、因材施教,但家长不是老师,没有专业培训,没有资格证书,而且家长自身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在的,那如何为自己的家庭教育做好计划,制定步骤,因材施教呢

  如有好的建议愿洗耳恭听,还望有关专家多多指教。

家庭教育

  如今已是网络时代,大多数的人都依赖网络,孩子们都沉迷于电子游戏,不顾学习,因为一些电子产品耽误了学习。

  一些孩子的成绩逐渐下降,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一回到家就会拿起手机打游戏连饭都不吃,作业也不写。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还会把手机偷着带到学校。家长对这种事情不满,可现在的孩子脾气又很大,不敢管得太严,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家长不在身边,就会让爷爷奶奶帮忙管教,可是孩子哪能听爷爷奶奶的话,反而更无法无天。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有些家长太过于溺爱孩子,一点活也不让孩子干,说是只要让孩子管好怎么学习就行了,读书才是最重要的。可我一点也不赞成,因为现在对孩子来说学习很重要,可是适当的干一些事情也是锻炼孩子,不能只顾学习其他什么都不会做,这对于自己没有任何帮助。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只有一两个孩子,也比较溺爱他们,孩子更显得娇气,有一次我在广场上看见一个小男孩摔了一跤,他并没有立即爬起来,而是趴在地上哭,直到大人看到去,把小孩扶起来打打身上的灰尘,抱着哄哄才停止哭泣。如果是以前的小孩子发生这种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爬起来,打打身上的灰尘继续玩自己的,让人看起来觉得这个小孩很坚强,也要让家长多给孩子讲一些关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让现在的小孩也知道接下来应该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在我的家庭里,爸爸妈妈从来都不溺爱我。有时候我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候,我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沉迷在手机当中,还是做我应该做的事情,在家里我也很听话,爸爸妈妈有时也会给我讲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事情,还有怎样努力,考上一个好的学校。还说只有学习好,长大后才好找工作,会有很好的收入。不好好学习就会像我们这样累死累活的干活,还要听老板的唠叨,一定要好好学习,就不会像爸爸妈妈这样,不要只有到长大后才后悔。

  家庭教育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在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案例

  静下来的力量

  种子的力量很大,它能倔强的钻出石缝向蓝天招手,听过动起来有力量,可你不曾想静下来的力量有事比动起来更为有力。面对孩子,做一个能管理好孩子的家长很难,他需要具备一些条件:一、有原则,二、客观,三:有爱,四:有方法(学习型家长)。没有一些人与生俱来就是好家长,而是有观念,有方法。

  我的家里也有一个让人头疼的“小恶魔”,有个性,有气性,有小聪明,纵观家庭成员,对我的服从程度算是最高的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发地想挣脱“束缚”。就拿今天晚上的事说:一下车来到家,看到他的小伙伴就禁不住的撒腿往外跑,在我提前说的任务紧箍咒下(完成一单元测试卷)才能出去玩,才收住了往外跑的脚步。想玩的心,促使他想办法凑任务:“我已经写完一单元了。”我一眼就识破了他的“诡计”,“提前完成的,不错,是新写一单元。”话音刚落我进入厨房,只听门响了,我以为是爸妈回来了,2秒过后,我感觉是他溜出去了,坚定的原则性,让我马上开门,把他叫回来,“不完成任务是不可以的,溜出去罚写一单元,写两单元。”听到这,他就暴跳如雷了。嘴里嚷道:“不写就不写。”我忽视他的怒气不理他,因为他知道我是一个相当有原则的人,所以只能就范,乖乖写作业。一会儿便不听他嚷嚷了。一会儿让拿着题让我看,已经写完了。我预知性的告诉他:“有空题不叫写完。”他不耐烦的说:“我不会。”我不会接替他的,因为我坚信,以他的智慧,以上课听讲来讲,我不允许他有不会的题,但为了间接地让他自己解决,又不能让他说我不帮他,我就说:“行,你念我听。”他一念,我提醒了一点他便茅塞顿开,我就对我的坚持予以肯定:“看,不是你不会,只是你没有走进题里。你把它当作好朋友走进它就会觉得很简单,不会有不会的题。”(正面暗示不给他不会题的借口,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到这里,一个单元算是写完了。但我说过的话,不能不算数呀,惩罚的一个单元也要写,不然说出去的话不算数,以后他就不听了。于是,我说过的话必须执行。强迫他写,有抵触肯定不行,呵斥他写,自己气的不行,他也抵触你,所以我的原则是以理服人,条件摆一摆,先让他心虚败下风头:“我没有看到你的作业,你悄悄出去,这是不是溜?”“是。”“如果别人不听你的话,跑出去,你生气不生气?”(换位思考让他无理逃脱)“生气。”“所以我说的惩罚必须落实!”“不写。”“这一单元题很简单,十分钟就写完了,各退一步,写一页,必须写。”(各退一步,让他觉得你顾及了他的感受,有理)便去写了。三分钟写完了,“不错,写的真快,看我说的很简单吧!”(证明我说的正确,说服力的建立)到此,大功告成,任务完成。但为了让他有一个好品质,我又说:“有能力的,优秀的人都会克制自己,即使想玩,也要多写一点点的(引导他,暗示他强化正能量),他不为所动。吃过饭后要出去玩,我说:“背面的题很简单,三分钟就写完了。”他又要找理由,我说:“这个时间30s过去了。写字也写完了。”他无话可说坐下写字,两三分钟写完了,我说:“看,一分钟就写完了,我说的吧,很快就写完了。”(此处增加自己说的话的可信度,为以后教育他奠定基础)“我要出去玩。”“好的,出去吧,等会我叫你,你要回来,我会给你适当的玩的时间。”(这时,千万不要再让孩子做别的,让有错订正完再去玩这样他的忍耐就到了极限,容易爆发,以后也不会信任你:说了写完让去玩,还是找理由不让我去)所以大人所说出去的每句话都很重要,它可以建立原则,也可以建立信任。

  回顾:在整个写作业过程中,我没有大声说一句话,呵斥,囔囔,不断地唠叨,讲道理,而是掷地有声地摆条件,讲原则,这一切就是静下来的力量,你的静可以降服孩子的躁。静,可以让你思考,想出更有力的说辞和道理。

  让我们面对孩子都静下来吧!

家庭教育

  ——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家长 才有能力改变孩子

  10岁时,母亲与继父离婚,母亲带着奥巴马的妹妹留在印尼,生活十分困难,她自己在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还要供儿子读书。而奥巴马回到了夏威夷,他和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外祖父换过多份工作,做过家具推销员,还当过保险经纪人。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对奥巴马影响最大、教育最多的人就是他的母亲,其次是他的外祖父。奥巴马的母亲并不是那种不苟言笑的威严家长。尽管她很少对儿子进行说教,但她在用行动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在不同的环境中调节自己。她给了儿子最大的空间去成长,使他成为一个足够独立、能包容一切差异的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奥巴马,脸上总带着亲切的微笑,显得正如美国人期望的那样干练、自信。

  奥巴马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政治背景,在许多人眼里,因为父母的多次离异,奥巴马有着一个被"抛弃"的不幸童年,而黑色肤色的自卑一直如影随形。可是,为什么他最终能健康成长,甚至雄心勃勃地进军总统宝座?"毁害人的不是家庭,而是家庭教育"这句话可以说明一切。

  奥巴马的母亲,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庭教养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是物质上的,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母亲用言行来说明什么是坚强、独立、正义,培养了他健康的心。正是精神上的健康,让奥巴马能够面对自己的身世,能够接受种族主义者的挑衅,能够入主白宫,成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

  推动世界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母亲的一双手能将孩子从泥潭扶向讲坛,不要再被那些所谓的单亲阴影笼罩,也不要盲目地迷信健康的家庭就是成员的完整,家长们既可以追求自由的生活,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启蒙者。

  不要以为这和家长自己没关系,说着"无所谓"、想着"无所谓"的孩子不在少数。建议家长们把孩子的"无所谓"问题当回事,这样才能最快最有效地、最主动最系统地掌控孩子的成长情况。

  为什么孩子小小年纪就整天酷酷地说着"无所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原因就是孩子没有成功的欲望。没有成功的欲望,那么成功就和他无关,既然无关,那么什么张阿姨的女儿、李叔叔的儿子,他们再优秀,那是他们的事,和他无关,他只要继续过他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逍遥自在。这不就成了"无所谓"了吗!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ppt

法制宣传片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