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朗诵的国学经典美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作文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学习国学经典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

  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总而言之,在古文经典中,古圣先贤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传承给我们,我们颂读《经典》,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诵读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应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适合朗诵的国学经典美文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

  相信在很多人的成长中都曾有过被某句诗词感动,被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所折服,所震撼的经历。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是人们智慧的结晶,而诗词则是汉字文化的精髓所在。走进诗词就如同畅游在了无穷的知识的海洋。今天我有幸观看到了经典诵读比赛节目《国学小名士》,它好像带我推开了扇神奇的大门,让我尽情遨游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

  比赛的流程很简单,分为三大环节,“我爱记诗词”“名家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选手们都不甘落后,大显身手,发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经典文化,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短短四十分钟的比赛,却让我思考了许多许多。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孙荣忆选手说的一句话而引发了我的深思“我左边坐着大哥哥,右边坐着大姐姐,我果断的把虾夹给了他们,这是应该的”是啊,这是应该的。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讲究礼让,礼让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来说更应该把它传承下去。可是现在世上的一些人,他们却不这么想,我们身边的小事就有许多,平时在校园里上下楼梯时,如果可以做到高年级礼让低年级,那我们的校园是不是可以变得更安全?汽车在路上行驶时,如果可以做到大家都让一步,那我们的道路是不是可以变得更畅通?当今社会还有许多因人们没有遵循礼仪而产生的问题,家庭财产的分配,难道就真的可以因为几个钱的问题就可以抛弃亲情吗?如果大家都可以做到“礼让”二字,正如孙荣忆说的那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好的东西让给朋友;餐桌上的食物让长辈先吃;乘公交的时候让老人,孩子先上。

  最后一环节中,还有另一位选手所做的一件事,令我深思。任家豪选手主动承认了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并改正了它。诚信二字虽然简单,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中华五千年自古是教育我们要讲诚信,可是却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这两个字呢?现在的街道上走到那里都可以看到衣衫褴路的乞讨的人们,而他们大都是利用人们的同情心骗取钱财的骗子。还有些商家图省钱,图省力,就在食品中商品中加些危害人体的东西。还有身边的一些小事,例如,借东西不还的,约好了时间迟到或不到的人。诚信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到的事情,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要做到的事情。我们小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栋梁,中华儿女新一代的希望,更应该以身作则,把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精髓,和传统美德的精神传承下去。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国学是中国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美德,是中国的传统,它记载着中国历历代代的品行。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让传统美德的大舞台照耀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希望能有更多人继承并国学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自己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国学,诵经典优秀征文

  众所周知,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她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脉动,聆听古代圣贤的敦敦教诲,他们的话语点燃我们心底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脚步。

  从《诗经》里走出来,宛在水中央的窈窕女子,荡气回肠的经典楚辞,更不用说老少莫不能诵的唐诗,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婉约思乡,更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更不乏苏轼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佳作,随手捡拾的诗词,都撼动着我们的灵魂……

  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领略中华民族多彩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诵读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撒播在我们心里,生长在我们的人生旅途,让我们受用一生。

  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精神瑰宝,诵读国学经典,使我们情怀高尚,灵魂纯洁,使我们的人生丰满充盈。

传承国学经典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作文范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积极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国学经典伴我前行

  国学经典传承着悠悠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记载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精髓,它为炎黄子孙书写出最为骄傲的一笔,是记载着我们历史的书籍。

  在我还对周围一切都懵懂无知的时候,妈妈就常在我耳边经常诵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稍懂事时,妈妈又给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从此以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国学经典。

  先前我是个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业时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爷爷的教诲声不绝于耳,成为我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那时的我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反感。自从暑假妈妈陪我重温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得多么的厉害。《论语》里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的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现在我做作业时,刚想偷懒,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做作业,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伴我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尽可能的帮妈妈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家务。下班后,我拿出我的“秘密工具”—捶背沙铲,给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捶背……《三字经》里不是说过“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吗!何况自从我得了“过敏性咳嗽”以来,妈妈每天晚上没睡几个小时,还怕咳嗽耽误了我的学习,每天晚上抽出时间给我辅导功课,并鼓励我注意身体和学习两不误,妈妈还要上班,虽然累,却没有一丝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给予的,难道我不应该孝顺他们吗

  国学经典诵读,我爱您。你不但给我学习、生活带来了帮助,还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您是我生命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来的路就算再崎岖坎坷,我也会迎难而上,我相信您会温暖我一辈子的。

国学三字经朗读

  《三字经》简介

  《三字经》书影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儿童的必读必背的书籍。2008年4月25日我国新修订了《三字经》,增加修改49处,修改内容仅占原文10%,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发,力争在全国中小学推广。2009年春节到同年5月,央视百家讲坛播出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系列节目。

  至今《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也层出不穷。

  《三字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有不同版本,全文字数从1120字至1722字不等。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我国优秀的蒙学读物,并称为"三、百、千"。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 之 初 , 性 本 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 相 近 , 习 相 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 不 教 , 性 乃 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 之 道 , 贵 以 专

  xī zé lín chǔ

  昔 孟 母 , 择 邻 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子 不 学 , 断 机 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窦 燕 山 , 有 义 方

  jiào zǐ jù yáng

  教 五 子 , 名 俱 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养 不 教 , 父 之 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教 不 严 , 师 之 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 不 学 , 非 所 宜

  yòu bù xué lǎo hé

  幼 不 学 , 老 何 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玉 不 琢 , 不 成 器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人 不 学 , 不 知 义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为 人 子 , 方 少 时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亲 师 友 , 习 礼 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xí

  香 九 龄 , 能 温 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孝 于 亲 , 所 当 执

  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融 四 岁 , 能 让 梨

  D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弟 于 长 , 宜 先 知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首 孝 悌 , 次 见 闻

  zhī shù shí

  知 某 数 , 识 某 文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一 而 十 , 十 而 百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百 而 千 , 千 而 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 才 者 , 天 地 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 光 者 , 日 月 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 纲 者 , 君 臣 义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父 子 亲 , 夫 妇 顺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曰 春 夏 , 曰 秋 冬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此 四 时 , 运 不 穷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曰 南 北 , 曰 西 东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此 四 方 , 应 乎 中

  yuē shuǐ huǒ jīn tǔ

  曰 水 火 , 木 金 土

  cǐ xíng běn hū shù

  此 五 行 , 本 乎 数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曰 仁 义 , 礼 智 信

  cǐ cháng bù róng

  此 五 常 , 不 容 紊

  dào liáng shū shǔ jì

  稻 粱 菽 , 麦 黍 稷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此 六 谷 , 人 所 食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马 牛 羊 , 鸡 犬 豕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此 六 畜 , 人 所 饲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 喜 怒 , 曰 哀 惧

  ài yù qī qíng jù

  爱 恶 欲 , 七 情 具

  páo tǔ gé shí jīn

  匏 土 革 , 木 石 金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丝 与 竹 , 乃 八 音

  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

  高 曾 祖 , 父 而 身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身 而 子 , 子 而 孙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自 子 孙 , 至 玄 曾

  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

  乃 九 族 , 人 之 伦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父 子 恩 , 夫 妇 从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兄 则 友 , 弟 则 恭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长 幼 序 , 友 与 朋

  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

  君 则 敬 , 臣 则 忠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

  此 十 义 , 人 所 同

  fán xùn xū jiǎng jiū

  凡 训 蒙 , 须 讲 究

  xiáng xùn gǔ jù dòu

  详 训 诂 , 明 句 读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为 学 者 , 必 有 初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小 学 终 , 至 四 书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论 语 者 , 二 十 篇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群 弟 子 , 记 善 言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孟 子 者 , 七 篇 止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讲 道 德 , 说 仁 义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作 中 庸 , 子 思 笔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 yì

  中 不 偏 , 庸 不 易

  zuò dà xué nǎi zēng zǐ

  作 大 学 , 乃 曾 子

  zì xiū qí zhì píng zhì

  自 修 齐 , 至 平 治

  xiào jīng tōng sì shū shú

  孝 经 通 , 四 书 熟

  rú liù jīng shǐ kě dú

  如 六 经 , 始 可 读

  shī shū yì lǐ chūn qiū

  诗 书 易 , 礼 春 秋

  hào liù jīng dāng jiǎng qiú

  号 六 经 , 当 讲 求

  yǒu làn shān yǒu guī cáng

  有 连 山 , 有 归 藏

  yǒu zhōu yì sān yì xiáng

  有 周 易 , 三 易 详

  yǒu diǎn yǒu xùn gào

  有 典 谟 , 有 训 诰

  yǒu shì shū zhī ào

  有 誓 命 , 书 之 奥

  zhōu gōng zuò zhōu lǐ

  我 周 公 , 作 周 礼

  zhù liù guān cún zhì tǐ

  著 六 官 , 存 治 体

  dà xiǎo dài zhù lǐ jì

  大 小 戴 , 注 礼 记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

  述 圣 言 , 礼 乐 备

  yuē guó fēng yuē yǎ sòng

  曰 国 风 , 曰 雅 颂

  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号 四 诗 , 当 讽 咏

  shī jì chūn qiū zuò

  诗 既 亡 , 春 秋 作

  yù bāo biǎn bié shàn è

  寓 褒 贬 , 别 善 恶

  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三 传 者 , 有 公 羊

  yǒu zuǒ shì yǒu gǔ liáng

  有 左 氏 , 有 谷 梁

  jīng jì fāng dú zǐ

  经 既 明 , 方 读 子

  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

  撮 其 要 , 记 其 事

  zǐ zhě yǒu xún yáng

  五 子 者 有 荀 扬

  zhōng zǐ jí lǎo zhuāng

  文 中 子 , 及 老 庄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

  经 子 通 , 读 诸 史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

  考 世 系 , 知 终 始

  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

  自 羲 农 , 至 黄 帝

  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

  号 三 皇 , 居 上 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唐 有 虞 , 号 二 帝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相 揖 逊 , 称 盛 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夏 有 禹 , 商 有 汤

  zhōu chēng sān

  周 文 武 , 称 三 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夏 传 子 , 家 天 下

  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四 百 载 , 迁 夏 社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汤 伐 夏 , 国 号 商

  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六 百 载 , 至 纣 亡

  zhōu shǐ zhū zhòu

  周 武 王 , 始 诛 纣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八 百 载 , 最 长 久

  zhōu zhé dōng gāng zhuì

  周 辙 东 , 王 纲 坠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

  逞 干 戈 , 尚 游 说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

  始 春 秋 , 终 战 国

  bà qiáng qī xióng chū

  五 霸 强 , 七 雄 出

  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

  嬴 秦 氏 , 始 兼 并

  chuá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g

  传 二 世 , 楚 汉 争

  gāo zǔ xīng hàn yè jiàn

  高 祖 兴 , 汉 业 建

  zhì xiào ping cuàn

  至 孝 平 , 王 莽 篡

  guāng xīng dōng hàn

  光 武 兴 , 为 东 汉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四 百 年 , 终 于 献

  shǔ zhēng hàn dǐng

  魏 蜀 吴 , 争 汉 鼎

  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

  号 三 国 , 迄 两 晋

  sò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宋 齐 继 , 梁 陈 承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为 南 朝 , 都 金 陵

  běi yuán fēn dōng xi

  北 元 魏 , 分 东 西

  yǔ zhōu yǔ gāo qí

  宇 文 周 , 与 高 齐

  dài zhì suí yì tǔ yǔ

  迨 至 隋 , 一 土 宇

  bú zài chuán shī tǒng xù

  不 再 传 , 失 统 绪

  táng gāo zǔ qǐ yì shī

  唐 高 祖 , 起 义 师

  chú suí luàn chuàng guó jī

  除 隋 乱 , 创 国 基

  èr shí chuán sān bǎi zǎi

  二 十 传 , 三 百 载

  liáng è zhī guó nǎi gǎi

  梁 灭 之 , 国 乃 改

  liáng táng jìn jí hàn zhōu

  梁 唐 晋 , 及 汉 周

  chēng dài jiē yǒu yóu

  称 五 代 , 皆 有 由

  yán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炎 宋 兴 , 受 周 禅

  shí bā chuán nán běi hùn

  十 八 传 , 南 北 混

  liáo yǔ jīn dì hào fēn

  辽 与 金 , 帝 号 纷

  dài è liáo sòng yóu cún

  迨 灭 辽 , 宋 犹 存

  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至 元 兴 , 金 绪 歇

  yǒu sòng shì yì tong è

  有 宋 世 , 一 同 灭

  bìng zhōng guó jiān róng dí

  并 中 国 , 兼 戎 狄

  tài zǔ jiǔ qīn shī

  明 太 祖 , 久 亲 师

  chuán jiàn fāng sì sì

  传 建 文 , 方 四 祀

  qiān běi jīng yǒng lè sì

  迁 北 京 , 永 乐 嗣

  dài chóng zhēn shān shì

  迨 崇 祯 , 煤 山 逝

  qīng tài zǔ yīng jǐng

  清 太 祖 , 膺 景 命

  jìng sì fāng kè dà dìng

  靖 四 方 , 克 大 定

  zhì xuān tǒng nǎi dà tóng

  至 宣 统 , 乃 大 同

  shí èr shì qīng zuò zhōng

  十 二 世 , 清 祚 终

  dú shǐ zhě kǎo shí lù

  读 史 者 , 考 实 录

  tōng gǔ jīn ruò qīn

  通 古 今 , 若 亲 目

  kǒu ér sòng xīn ér

  口 而 诵 , 心 而 维

  zhāo yú sī xī yú sī

  朝 于 斯 , 夕 于 斯

  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

  昔 仲 尼 , 师 项 橐

  gǔ shèng xián shàng qín xué

  古 圣 贤 , 尚 勤 学

  zhào zhōng lìng dú lǔ lún

  赵 中 令 , 读 鲁 论

  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

  彼 既 仕 , 学 且 勤

  pī pú biān xiāo zhú jiǎn

  披 蒲 编 , 削 竹 简

  bǐ shū qiě zhī ǎn

  彼 无 书 , 且 知 勉

  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

  头 悬 梁 , 锥 刺 股

  bǐ bú jiào zì qín kǔ

  彼 不 教 , 自 勤 苦

  rú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ě

  如 囊 萤 , 如 映 雪

  jiā suī pín xué bú chuò

  家 虽 贫 , 学 不 辍

  rú fù xīn rú guà jiǎo

  如 负 薪 , 如 挂 角

  shēn suī láo yóu kǔ zhuó

  身 虽 劳 , 犹 苦 卓

  sū lǎo quán èr shí qī

  苏 老 泉 , 二 十 七

  shǐ fā fèn dú shū jí

  始 发 奋 , 读 书 籍

  bǐ jì lǎo yóu huǐ chí

  彼 既 老 , 犹 悔 迟

  ěr xiǎo shēng yí zǎo sī

  尔 小 生 , 宜 早 思

  ruò liáng hào bā shí èr

  若 梁 灏 , 八 十 二

  duì dà tíng kuí duō shì

  对 大 廷 , 魁 多 士

  bǐ jì chéng zhòng chēng yì

  彼 既 成 , 众 称 异

  ěr xiǎo shēng yí lì zhì

  尔 小 生 , 宜 立 志

  yíng bā suì néng yǒng shī

  莹 八 岁 , 能 咏 诗

  qī suì néng fù qí

  泌 七 岁 , 能 赋 棋

  bǐ yǐng rén chēng qí

  彼 颖 悟 , 人 称 奇

  ěr yòu xué dāng xiào zhī

  尔 幼 学 , 当 效 之

  cài jī néng biàn qín

  蔡 文 姬 , 能 辨 琴

  xiè dào yùn néng yǒng yín

  谢 道 韫 , 能 咏 吟

  bǐ nǚ zǐ qiě cōng

  彼 女 子 , 且 聪 敏

  ěr nán zǐ dāng zì jǐng

  尔 男 子 , 当 自 警

  táng liú yàn fāng qī suì

  唐 刘 晏 , 方 七 岁

  jǔ shén tóng zuò zhèng zì

  举 神 童 , 作 正 字

  bǐ suī yòu shēn yǐ shì

  彼 虽 幼 , 身 已 仕

  ěr yòu xué ǎn ér zhì

  尔 幼 学 , 勉 而 致

  yǒu zhě yì ruò shì

  有 为 者 , 亦 若 是

  quǎn shǒu yè jī sī chén

  犬 守 夜 , 鸡 司 晨

  gǒu bù xué hé rén

  苟 不 学 , 曷 为 人

  cán tǔ sī fēng niàng

  蚕 吐 丝 , 蜂 酿 蜜

  rén bù xué bù rú

  人 不 学 , 不 如 物

  yòu ér xué zhuàng ér xíng

  幼 而 学 , 壮 而 行

  shàng zhì jūn xià zé

  上 致 君 , 下 泽 民

  yáng shēng xiǎn fù

  扬 名 声 , 显 父 母

  guāng yú qián yù yú hòu

  光 于 前 , 裕 于 后

  rén yí zǐ jīn yíng

  人 遗 子 , 金 满 赢

  jiào zǐ yì jīng

  我 教 子 , 惟 一 经

  qín yǒu gōng xì yì

  勤 有 功 , 戏 无 益

  jiè zhī zāi yí ǎn lì

  戒 之 哉 , 宜 勉 力

经典国学诵读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国风 • 王风 • 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 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国风 • 郑风 • 子衿》)

  岂曰无衣与子同 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国风 • 秦风 • 无衣》)

  蒹葭苍苍,白露为 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

  投我以木桃,报之 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 • 木瓜》)

  死生契阔,与子成 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 • 击鼓》)

  齿如瓠犀,螓首蛾 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 • 硕人》)

  它山之石,可以攻 玉。(《小雅·鹤鸣》)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 • 车辖》)

  【译文】高山仰望 才见顶,大路平坦凭人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小雅 • 采薇》 )

  【译文】回想当初 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 《郑风 • 风雨》 )

  【译文】风雨晦暗 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 • 淇奥》)

  【译文】美君子文 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似美玉经过琢磨。

  投我以桃,报之以 李。(《大雅 • 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雅 •

  荡》)

  【译文】开始还能 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 •小 旻 》)

  【译文】警惕呀, 小心呀,像面临着深渊,像行走在薄冰上。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小雅 • 伐木》)

  【译文】小鸟鸣叫 不止,是在寻求朋友的响应。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小雅 • 何人斯》)

  【译文】(你做坏事,) 即使在人前不惭愧,难道不怕天吗

  孟子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 《梁惠 王上》 )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 《梁惠王上》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洿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梁惠王上》 )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心 下》)

  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尽心 下》)

  孟子曰: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尽心上》)

  【译文】 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 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 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公孙丑上》 )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告子上》)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故曰:仁者无敌。 ( 《梁惠王上》 )

  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尽心下》)

  【译文】 "值得向往的叫'善','善'为自身所 拥有就叫'信','善'充盈在身上就叫'美',既充盈实在进又去发扬光大就叫'大', 既'大'又能感化万物就叫'圣','圣'到妙不可知就叫'神'。"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 心上》)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 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尽心上》)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 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君子教育的方法有五种:有像及 时雨滋润化育的,有帮助养成品德的,有帮助发展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靠品德学问 使人)私下受到教诲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施行教育的方法。"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 偃。 ( 《滕文公上》 )

  【译文】孟子说: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 道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倒伏。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公孙丑上》 )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犹为弃井也。"(《尽心上》)

  古之 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 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公孙丑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公孙丑 下》)

  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 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 《公孙丑上》 )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 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 "(《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鸡叫起身,孜孜不倦地行善,是 舜一类的人;鸡叫就起身,一刻不停地求利,是 跖 一 类的人 。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 天下。"(《尽心上》)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 《滕文公 上》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译文】《诗经》上说:"周虽是古老的诸侯国,接 受天命革新。"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 "然。"(《告子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滕文公下》)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告子上》)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离娄上》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离娄下》 )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

国学经典诵读

  文化的海洋,烟波浩渺,国学就是那一抹温柔月光下荡漾的波浪,在潮去汐来中明亮。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有一些事件屡现报端,电话诈骗案致三名大学生走投无路,最终青年命逝的事更是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生活中,乱占车道,夜半扰民,口出脏话等不文明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一切都使我们深感忧虑,是否国学传承的美德逐渐淡然

  《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书中有关于学习的,例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

  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内心的安宁。

  每一个人内心都需要一种传统精神的坚守。中国航天科技高级技师徐立平自1987年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这是一种姿势的坚守。

  还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救出了紧张的老人。将自己的水下装备分给他人。这是一种分享的精神。更有刚刚带领中国女排披荆斩棘夺得奥运金牌的郎平教练,是对传统精神合作的坚守。他们的涌现正是社会真、善、美的主流。在我们的校园中,随处可见互相讲题的同位,帮忙打水的同学,认真备课的老师,这都是国学的传承与发展,是美德的体现。

  国学,于无声处绕梁,于无色处绚丽,于陋巷中金玉满堂,于荒芜中高朋满座。我们应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美德。

国学经典诵读文章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而在这个“全球化热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英语,成了一种国际化的语言。理所当然的,各个国家都将英语这门语言搬进了课堂,正在努力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也自然不会例外。更甚者,视英语重于语文。其中我最喜欢的国学是《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这首诗是这样写的:“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意思是:夏天到了,白天越来越长,绿树底下树荫浓密,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微风吹拂,水面上波纹晃动,就像水晶做成的帘子。棚架上开满蔷薇花,满院清香弥漫。在这首诗中,我看到了诗人对山亭夏日的安详、静谧的向往,同时,我还深深地感受到夏日的美好。夏日,虽然烈日炎炎,但是,一切都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到处都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啊!

  在这个单元里,还有许多“经典诵读”。当我读到“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的时候,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是啊,认识一个人的前提条件就是“知己知彼,将心比心”。也就是说,为人处事不仅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别人。这样,用自己的心关照别人的心,才能做到关系融洽。“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互认识的人到处都是,可是,有多少是“知心”朋友呢?也许,你会说:“当然都是啦!”但是,不是光在一起玩儿乐的朋友才是知心朋友,像那种不光想着自己还想着别人的朋友,才是真正的“知心朋友”啊。

  说完朋友,我们再说说为人处事吧。“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让我懂得:只有光明磊落、朴素大方的人才能得到好报。像那种整天做坏事儿的人,比如小偷等等,就疑神疑鬼、寝食不安、永无宁日,而且惶惶不可终日。

  除了这些,还有第二单元的“黄金无假,阿魏无真”,更是让我明白:要相信真实的东西,而不要偏听偏信;而第三单元的“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又让我明白读书的重要性;第四单元的“三思而行,再思可矣”让我懂得:凡事需三思而后行;第五单元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使我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第六单元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又让我明白要珍惜时间。

  这本书,我真想再读上千百遍啊!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争做文明学生手抄报

弘扬工匠精神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