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章个人事迹材料
诚信之星个人事迹作文材料
诚信之星个人事迹高中作文材料一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诚实守信的小标兵,他就是实验小学三年级六班的曹一凡。
曹一凡,男,10岁。聪明活泼,乖巧可爱,老师同学都十分喜欢他。
他为人诚实,从不说谎。那是在二年级时,一次语文考试过后,他发现自己的试卷上有一处错误,老师没给批阅出来,他毫不犹豫地告诉了老师。有同学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再扣掉这两分,你这次就只得94分了,难道你不难过吗?”他摇了摇头对那位同学说:“这次虽然只得了94分,但以后我会加倍努力的!”还有一次,爸爸买来一只新的电热水壶,他非常喜欢,就立即拿到厨房注满了水,在关水龙头的时候,他无意间把壶浸在了有水的盆中,拿出来后把壶放在了加热盘上,通上电,不一会儿水壶就烧坏了。爸爸下班后,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就问这是怎么回事?曹一凡就主动的向爸爸说明了原因。爸爸听后,用手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孩子,壶坏了,咱们可以花钱再买,但是你的诚实,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信守诺言,也是曹一凡的优秀品质。一个星期天,他和妈妈准备去看姥姥,长时间没见到姥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刚走到门口,他愣了一下,“不对呀,昨天已经约好了要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呀!”他自言自语,于是,他说服妈妈,向广场跑去。
曹一凡用他质朴的言行,向我们展示了当代小学生的风采。我们应该要向他学习。
诚信之星个人事迹高中作文材料二有人说诚信是和煦的春风,带给大地无尽的暖意;有人说诚信是夏日的雨水,带给人们无限的凉意,我说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弃的人生契约。
;;这是写在xx小学xx工作笔记本扉页上的一段话。
xx虽然没有做过像林海燕那样拒接私吞大款彩票,也没做过拾到巨款再去寻找施主的大事件,但他却时刻要求自己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诚实守信的一个人。
xx1991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本来可以找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但是他却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工作。很多人都劝他说:“你一个老师整天这么繁忙,就没想换个工作?”他总是说:“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他要对学生、学校负责,要讲求诚信。”在xx教学的这21年里,哪里有需要他就调到哪里,从来没有提出过意见,总是服从领导的安排,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工作。
参加工作之初,他在条件十分艰苦的谢湾村小学工作,亲戚朋友都劝他离开那里,调回镇小,但他却没有那样做。他总是反劝大家说:“领导派我来这里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不讲原则,不讲诚信,既来之则安之。”
在xx二十一年教育生涯中,时刻对学生报以诚信。只要是说过的话一定会向学生兑现。周波的转变就是我众多诚信教育案例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周波,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因在老家交通肇事外逃到异地与他的妈妈重组了新家后,有了周波。十年后案发,爸爸入狱。当时他才十岁,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亲眼看到自己的爸爸拷上冰冷的手铐,对他的内心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能够站稳,并一路走好呢?时间证明了xx的担心是有必要的。周波由原来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变成了偷拿妈妈和同学钱的孩子,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他决定用诚信来打动周波。答应周波作业写好就为他贴一颗红星,他奖给了周波;要求周波在室外不打闹就为他讲一个故事,xx送给了他;教育他说话算数,就和他一起做游戏,他满足了周波。在用自己亲身做法感染周波的同时,告诉周波也要像老师一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学期下来,xx看到了他的转变,但xx觉得还不够。浇树浇根,育人育心。于是,他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在周波生日那天,给他买一个小生日蛋糕,中午放学后,xx和同学们一起给周波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在蜡烛点燃的那一刻,生日歌响起的瞬间,xx看到了,周波的眼睛湿润了。许个愿吧,周波哽咽着说,“我明年还想过生日。”对于一个缺少父爱,家庭残缺的他,xx知道这是他发自内心深处的想法。此时xx己经感受到诚信给周波带来的快乐,友情给周波带来的决心。xx悄悄的对周波说:“如果你能从心里彻底的改掉拿钱的毛病,老师就请你到家中做客,为你过一个更加难以忘怀的生日。”周波不做声,只是一个劲的点头。在诚信的呵护下,周波也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健康的成长。
朴实光可鉴,诚信亮人生。xx说,他愿意像灯泡一样,毫无保留的发光,给人照亮!他虽然过着知足者常乐的朴实生活,但是却用“尽本分、守信用”的人生信念照亮着自己人生的道路,也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诚信之星个人事迹高中作文材料三李姣是我班的数学课代表,数学课代表是个苦差事,每天送交数学作业本到数学老师办公室,来回一趟得十分钟;因为数学作业多,班上同学抱怨,她还是在黑板上默默的写下作业题。
她还是班上的劳动委员,她每天都将有关教室卫生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及时提醒那些忘记打扫卫生的同学,在向同学交代劳动任务时,她总是微笑着。
她还兼任学校演讲与辩论社社长。这才明白,她每次出现在其它班级门口是为了布置社团任务,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她每次都笑脸相迎,开心的做事,这让我很佩服。
李姣的作文特别棒,几乎每篇都是佳作,都是语文老师评讲的范文。老师让她介绍写作经验,她说:“拿到作文题,要反复揣摩,直到“看山不是山”,立意就深刻了。”
她成绩优秀,这首先归功于她的刻苦努力,每次走过她的座位的时候,都看见她在写一些平时同学们都不在意的知识概述,她是那样的认真,一些细小的方面,她都是那么的在意。
在宿舍的时候,她总是拿一些自己的东西来给我们分享,从来都不吝啬。经常帮助我们在学习上面的问题,把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候还很幽默,整个宿舍都因她的到来而充满欢笑。
她是纯农民的孩子,有着农民身上特有的淳朴,她生活很简单,衣着很朴素,却有着不怕苦的精神,这种精神一定会带给我们很大的触动。
这就是她。
诚信之星个人事迹高中作文材料四我是电气信息工程系09高专应电班学生,09年考入我们学校,成为我们学校的一分子,从此开始了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努力拼搏进取、积极向上,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自09年入学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时刻一一名优秀大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大学一年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曾获得了春季运动会4100等奖,校优秀学生干部,第一界公益广告创意大赛优秀奖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在这一年多的大学生活中使我在思想、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思想追求进步
一、思想;;追求进步与时俱进大学第一年我就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不断学习当地思想纲领,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进取,按时递交思想汇报和读书笔记,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大一下半年参加业余党校培训,较为系统的学习了党的思想纲领以及入党程序条件等,平时坚持党的理论的学习,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并且与同学一起探讨学习,积极向一些先进人物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让我思想上得到升华,并以良好的成绩党校结业,向党组织靠拢。在未能正式成为一名党员是,我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要球严格要求自己,余党保持一致,在思想行动上为同学们做好榜样。
二、学习;;认真努力争取最好学习;;认真努力;;在学习上,我适应了大学的学习方式,在课下做好预习,做好笔记,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此外,我所修的专业是我最喜欢的专业,这让我有更大的兴趣去钻研,学习预装也相关的知识,在大一的一年里,做为班委的我用热情支配自己的精力去工作、学习,让学习和工作两不误。在各科的学习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专业排名前几名。获得“20XX-20XX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我还想全面提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在计算机和英语方面的能力,向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努力,争取取得等级资格证书。在学习上我还很乐意帮助同学,有不会的问题也和同学们讨论,团结同学,此外,我还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试训期间认真思考,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作品做到最好。
三、工作;;团结同学做好榜样工作;;团结同学;;我相对性格内向,但爱好广泛,做事认真踏实,责任心强。开学时我积极参加学生会,但由于不适合,没能进入,在班里做了体育委员,从小事做起,真正提高自己,当学校有什么活动时,我都第一时间通知同学们,在组织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是我都积极鼓励同学们参加,自己也做好榜样,积极参加活动,是我们班在第一年的体育方面有一定的成绩。在班里我团结同学,协同班长和其他班委,共同为班里服务,在课余,组织一些活动,让同学们更好的交流,作为班委,在学习方面,我热心帮助同学,带动寝室以及全班同学学习,提前进班,做好上课的准备,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协调好和老师的关系。
四、生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严于律己;;在生活中我乐于助人,和同学们的关系好,当同学们遇到困难时,我很乐意帮助,生活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家住农村的我,家庭相对拮据,今年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办理了助学贷款,因为家里的突发事故无力支付学费,因此在学校生活俭朴,为给家里减轻负担,星期天有时还做一些兼职,补给生活费,寒暑假也出去找工作,减轻家里负担的同时锻炼自己,提前适应社会,为自己做好基础,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技能。我也热心公益事业,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参加了捐款赈灾活动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我都曾遇到过很多困难,面对贷款的压力,面对家庭经济的困难,面对一次次的考验,我不肯低头,更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所以我倍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一直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并将自己书写的“自强不息”挂于宿舍以自勉,决心用自己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并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诚信之星个人事迹的作文材料
在这个鸟语花香的世界里,隐藏着一种可贵的东西,那就是——诚信。——题记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诚信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你不知道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没有诚信的世界会是黑暗的世界。人与人相互排斥和欺诈。买卖不再公平,承诺不再遵守,友谊不再纯洁,社会不再光明,没有诚信,世界会一片混乱。所以我坚信,如果没有诚信,就没有这美好的世界。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没有诚信,周围的人就会不理他,渐渐地变得孤独了,难以在这世上扎根了。民无信不立,正不是说的是这个道理吗?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要诚实守信,有时诚信做人还能得到回报呢,下面这个故事你能得到不一样的体会:
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一位英国绅士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衣衫破烂的男孩,他恳求绅士买他的火柴,绅士看他那么可怜,于是就答应了。由于绅士给的钱值太大了,男孩没有那么多零钱,于是让绅士在这等一会,他马上回去找零钱。绅士在这等了很久,小男孩都没有回来,绅士想,小男孩应该不会回来了吧,于是就回家了。第二天,绅士在公司时,一个小男孩求见,他答应了。原来小男孩是卖火柴男孩的弟弟。男孩那天因为赶回家找钱,不小心被车撞成重伤了,男孩不放心,就叫弟弟把钱送来了。绅士听了很感动,决定资助他们的一生。当然,我们讲诚信不是为了回报,是为了自己的良心。
记得,某一个夏天,妈妈在一个店里买了一个西瓜。那时档主信心十足地对妈妈说,这个西瓜又多汁又甜。因为妈妈不怎么会挑西瓜,听了档主的话就买下了这个西瓜,到家后,一切来吃情况大大不妙,那西瓜不但不甜而且还多籽,妈妈感觉上当受骗了,以后就不到那买东西了。其实,做生意最需要讲诚信,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失去了长久的顾客。这个事例我相信只是个别,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诚信做人,诚信经营的人。
以前,有媒体报道,在南京一家理发店的店主,马师傅被查出了肺癌晚期,许多顾客办的会员卡还没有用完,马师傅为了生前与人不拖欠,他为客人们办退卡手续。因此马师傅也被大家成为“诚信理发师”。那些老顾客都舍不得马师傅,都要求不退卡,给他买营养品,现在,店铺已经转租了,但贴在玻璃门上的四个字“诚信十年”还在,这是马师傅开店十几年,一直遵守的品格。马师傅的这种品格,会被大家深深记的。
现在,大家都在争创崭新的诚信二十一世纪。只要大家都出一份力,挑起诚信的责任,只要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我坚信诚信就会撑起这个天空,人间就会充满希望,明天就会更加美好!
诚信,你我有一份责任!
小学生十佳孝星事迹材料
陈世鹏是濮阳实验小学的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一个普通而又特别幸福的三口之家,他从小就体会着爸爸、妈妈一边上班、一边照看他的不容易,懂得了父母养育他的艰辛;看着爸爸、妈妈勤俭持家,家里日子越来越好的变化,陈世鹏也深受感染,学会分担家务,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给父母增加负担。不知不觉中,他成了一个善良、孝顺、懂事的好孩子。他学习认真,成绩优秀,懂得感恩父 母和老师,懂得尊老爱幼,经常因为做了好事、帮了别人而发自内心的高兴和快乐。
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他在学校是一个认真学习、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课前他能认真收集资料做好预习工作,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能抽出时间认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不管何时,他见到老师总能热情礼貌的打招呼。平时与同学团结友爱,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他都踊跃参加。因她的出色表现,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陈世鹏从小就很会孝顺大人,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却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表现出来。在生活中,他也很懂礼貌讲孝心,每次出门,进家门,总是和家人打招呼,回到家里后,能主动给大人开门、倒茶、拿鞋,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客人到家时,大胆、主动地与客人打招呼,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经常把学校发生的趣事和大人说说,遇到困难时也能主动和家人交流,寻求帮助。在小区里见到老人总是爷爷、奶奶地叫个不停。
如果家里遇到为难的事,家长讲给她听以后,他也会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负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他会从细小的事情入手,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表达自己对她们的关心和热爱,有时是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个细微的动作,或者是一句真诚的“谢谢”。在今年的“三八”妇女节那天,早上他主动给妈妈煎鸡蛋,在学校里有时间就给妈妈精心准备节日礼物。为了给妈妈准备这份节日礼物,他花了很多心思,四处搜集材料,在放学时完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并在这幅画上写上了给妈妈的祝福。回家后她将这份特殊礼物送给了妈妈,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节日,我祝福您!”
他体贴父母,年龄虽小,家里的小主人翁意识很强。每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或者感到劳累的时候,鹏鹏总会关切地询问:“妈妈,你怎么了?”有时还会给妈妈揉揉肩,按摩按摩。妈妈生病时他端茶送水,用稚嫩的小手给妈妈按摩额头,眼神里充满关切和忧伤,问:“妈妈好点了吗?”爸爸平时工作忙,特累,鹏鹏总能给爸爸捶捶背、揉揉肩,当爸爸歪在沙发上睡着了,陈世鹏总能拿起小被子轻轻的给爸爸盖上;爸爸值班时,鹏鹏总能打电话向爸爸问侯。感觉到像一个小小男子汉,已经懂得照顾别人了。
鹏鹏真的是妈妈的好儿子,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总要和妈妈聊聊天,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妈妈。鹏鹏从小就很懂事孝顺,从来不乱发脾气。每次回到家,总是自觉地完成作业,从来不用家长操心。学什么都很感兴趣,都非常投入,也很刻苦。
每逢春节陈世鹏总能想起把平时攒的零花钱给爷爷奶奶作为一份小礼物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平时还会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家里老人买鞋子、衣服等。
尽管有时陈世鹏总爱表现的“酷酷”的,有时也有点撒娇,但其实他还是蛮细心的。每次进出校门,鹏鹏总是主动挥手再见;而且由于校门口附近车辆拥挤,鹏鹏也坚持自己走进校园,一句“妈妈,要小心开车哦”,总能让一天保持美好的心情!平时,还常常帮妈妈作家务活,扫地、刷锅、刷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物品整理得井然有序,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学习有具、玩具、衣服,并且还会洗自己的衣服。有好吃的也不忘留着大家一起吃。
鹏鹏生病时从不哭闹,他怕爸爸妈妈着急、怕治病多花钱、怕因给他看病耽误爸爸、妈妈上班,又怕耽误自己上学。
他从不乱花钱,即使是正常开销,也总是说:多少钱够吗?咱家有吗
和邻居奶奶一起上楼,主动帮奶奶那东西;谦让年龄比他小的孩子,在幼儿园上学时,一名同学咬伤了鹏鹏的鼻子,他没有责怪同学,反而说:“他小,我让着他。”
陈世鹏做的令人感动、受人称赞的小事还很多。虽然他还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他这种做了好事、帮了别人而发自内心的高兴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学习。
罗官章典型事迹材料
为官者,当以民为天:心无百姓,官职再大也碌碌无为;心存百姓,官职再小也能有所作为。罗官章就是这样的人。让我们来观赏下面的事迹材料吧。
2016年典型事迹材料一:
罗官章,男,生于1937年,牛庄乡人,土家族,中专学历,曾任蒿坪区党委书记,牛庄乡党委书记等,1956年入党,1975年到牛庄公社担任革委会主任,1997年退休后回到牛庄村居住。198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罗官章同志“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4月,荣登荆楚楷模榜。
“只要村民不失败,我失败百次千次都不后悔”
——有一种精神叫实干
1997年,罗官章退休后,回到了老家牛庄乡牛庄村。他四处走走看看,映入眼帘的,仍是漫山遍野的茅草房和贫瘠的大山。他的内心被深深触动,决心为家乡、为乡亲干点什么。
一天,他偶遇一位前来收购天麻的武汉商人。对方问:“牛庄每年能产多少天麻?”“1000斤左右。”罗官章答。“牛庄天麻好,但这一点点,赚的钱连运费都不够!”
牛庄适宜天麻生长,但村民不懂天麻种植技术,坐在金山上不识金山。但想靠天麻致富,需要规模种植。
罗官章想起了同样退休回家的发小陈孔焕,两人一拍即合。
天麻,作为名贵中药材,人工栽培的难点在有性繁殖。
1998年试种,失败。
第二年试种,再败。
第三年试种,成功。他们不断调整木屑、麦麸等5种原料的比例,控制温度,研读技术资料。2000年5月,终于收获了天麻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种子——这是3年间失败了100多次后的成功。
为了这一粒种子,锯掉的菌材堆成山,记录的数据3大本;为弄清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罗官章亲自锯割菌材,因杂木扭滑,他的左手拇指和食指同时被意外锯断,差点痛死过去;为获得试验数据,他爬上高山顶,靠烤土豆充饥,一待就是一整天。他说,只要村民不失败,我失败百次千次都不后悔。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他敏锐地捕捉到。
那天,他蹲在菌种场温棚里研究,忽然发现营养钵里的红天麻嫩芽破土而出,而本地野生的乌天麻却纹丝不动。他意识到,相同温度条件下,红天麻在萌发时间上比乌天麻要提前20天左右,两个品种花期不同步,杂交实验授粉这一关就无法突破。
弄清原委后,人工杂交的技术难关迎刃而解。当年,破天荒收获了12斤乌红杂交天麻。次年,天麻卖了5万多元,产量成倍增长。
他坐不住了,要尽快向村民们推广。
罗官章主动赶到赵家湾村七组最贫困的困难户吴林德家,免费教。那年,吴林德收获800多公斤,净赚8万多元。吴林德一夜致富成为活教材,当地1500多贫困户纷纷效仿,第二年,该村实现天麻产值100多万元。后来,吴树坪、肖文峰等农户成为天麻百万元户,当地天麻年产值一度超过3亿元,牛庄在我国天麻市场名噪一时。
“只要村民不赔钱,自己把身家性命搭上也愿意”
——有一种责任叫担当
2000年8月的一天,罗官章家门口突然挤满了人,几十户村民把卖不出去的萝卜拖了过来,嚷嚷着要他包销。
咋回事?原来,罗官章得知,五峰峡峰公司在湾潭乡岩板河一带试种韩国白玉春萝卜,考察后发现,这是反季节蔬菜栽培的理想品种。于是,他引进种子,自己先种,试种成功后,与峡峰公司签订合同,并发动群众落实150亩最低种植面积。公司为种植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按保底价每公斤0.24元包销。村民们热情很高,116户当年种下196亩。
罗官章安排蔬菜技术专家吃住在自己家里。专家人多,住满一层楼,吃了两头猪。
看着长势喜人的萝卜,村民们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然而,到收购时,出村的唯一道路——采花乡蓼叶池路段大面积塌方,车辆无法进出,萝卜无法外销,损失一天天加重,人们心急如焚。
罗官章没有推诿,全力帮助村民销售,自家的4万多公斤萝卜全烂在地里。村民李宽全家种的9.6亩萝卜没卖完,罗官章自掏腰包1.5万多元,赔偿种子、地膜……罗官章的妻子李传春觉得委屈,要他以后少管闲事。他却说:“只要村民不赔钱,自己把身家性命都搭上也愿意。到了这个份上,群众的利益就要放在前头。”
交通恢复后,一家蔬菜公司上门收购了一百多车货,销往广州、武汉、上海等地。高寒地区长出的反季节萝卜,好看又好吃,供不应求。
人们看到了蔬菜产业的潜力,当地蔬菜面积迅速发展到8000多亩,白玉春萝卜也从牛庄村种到了凌云、沙河等周边6个村,农民年增收2000多万元。目前,牛庄高山蔬菜已形成了产业链,辣椒、白菜、西红柿等十几个蔬菜品种,产销两旺。
“只要村民能致富,无偿提供再多菌种都值得”
——有一种传承叫无私
牛庄村有位青年叫朱坤,为赚钱养家,先后到京沪晋等地打工,苦无致富门路。
2000年,他回乡帮罗官章种天麻,收入比在大城市里还多,越种信心越足。为早日脱贫,2002年,朱坤租下100亩山林,投资6000元种了1.6亩天麻,罗官章免费提供技术支持。次年,朱坤收获4000多公斤天麻,卖了2万多元。
朱坤脱贫了。他也是罗官章找到的新一代脱贫致富带头人。经慎重考虑,罗官章将倾注多年心血的两个菌种厂交给了他。“我们不沾亲带故,交给我您咋放心?”朱坤问。“我没看错。你肯吃苦,有闯劲,值得帮。只要村民能致富,我无偿提供再多菌种都值得。”罗官章只提出一个条件:无偿把技术传下去,帮助更多乡亲致富。
朱坤答应了,也做到了。
在当地,常年跟朱坤学技术的有二三十人。采花乡万里村的邹传清格外用心,朱坤鼓励他单独种天麻创业。邹传清没有本钱,不敢搞。朱坤无偿提供菌种、苗麻。邹传清的天麻种植场很快搞了起来,2009年,他销售天麻13万多元;2014年,全家住上了小洋楼。
松木坪的曾庆丰,带着1000元现金和香烟“求师”。罗官章什么都没收,还免费教,赠送技术资料、天麻种子。次年,曾庆丰种的天麻卖了4000多公斤,收入5万多元。
九里坪村的聂友方听说后,想跟老曾学种天麻。他家有菌材、有场子,但没有本钱,曾庆丰说:“罗老无偿帮助过我,我要学他,我给你两万元。”不到两年时间,聂友方成为天麻种植大户,年收入10余万元。
这样的帮带传承故事,不胜枚举。
牛庄乡党委书记肖永奎介绍,去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508元,比20年前增长近5倍。
5月21日,记者在罗官章家采访时看到,他又试养了38只野山鸡。
“养成功了,再向村民们推广。”罗官章哈哈大笑。
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2021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
【“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用音乐歌颂党和祖国知名作品广为传唱
吕其明,安徽无为人,1945年9月入党。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一生坚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劳动人民。70年来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焦裕禄》、《雷雨》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红旗颂》、《使命》等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300多首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广为传唱。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和“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扎根牧区50年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新路径
廷·巴特尔,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1976年11月入党。他是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区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改革先锋”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刘贵今】为中非外交事业倾情奉献一生
刘贵今,山东郓城人,1971年8月入党。他一生奉献给外交工作,在对非洲的外交岗位上坚守、耕耘了近40年,长期在非洲国家常驻,年逾七旬仍为深化中非合作发挥余热,是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积极推动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在传承中非友谊、深化中非合作中担当作为、倾情奉献,坚定捍卫我在非洲利益和国际形象,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公而忘私永葆革命本色的战斗功臣
孙景坤,辽宁庄河人,1949年1月入党。他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战斗功臣,先后参加了四平、辽沈、平津、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等战役战争,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荣获“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作为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退役后他毅然回乡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是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公而忘私崇高品质的典范。
【“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治沙与致富相结合荒漠中营造百里绿色长城石光银,陕西定边人,1973年7月入党。他是治沙造林事业的模范代表,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他还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创造“公司+农户+基地”的新模式,帮助沙区群众脱贫致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等称号。
五一劳动奖章事迹材料
男,广东省县人,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县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兼经理。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同志的人生格言。在他的带领下,电信多次得到了省公司、市分公司和地方各级党政军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两大会战先进单位”;1999年和曾二次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县分公司营业一班被省公司评为“优质服务窗口”,县分公司安全文明小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优秀安全小区(社区)”称号;1999年、和三次被中共汕尾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和,连续两年被市分公司评为先进单位。县分公司党总支部年年被中共县委和县直属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党总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同志分别被省公司和广东省总工会授予“企业优秀管理者”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荣誉称号。
榜样的力量罗官章事迹材料
从1997年退休至今,他扎根深山十九载,不求物质享受,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用不变的信念和坚持书写了一名党员无私奉献的秉性和气节,他就是好干部罗官章。
十九年不变的信念和坚守,他甘做孺子牛。年近八旬的罗官章退休后如是感慨:“在任上的那些年,我们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却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老百姓吃饱了,荷包是瘪的。”这让他坚定“带领乡亲致富”的信念,殚精竭虑地谋出路,夙兴夜寐地找商机,历尽千辛万苦带村民闯出一条富民路。正因为时刻将百姓牢记心间,坚守为百姓谋幸福的信念,才使得他心甘情愿做百姓的拓荒牛,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
十九年不变的坚持和实干,只为乡亲服务。为了帮村民找到一条脱贫的出路,一条致富的门路,他四处奔波、不停探索,尽管辛苦,但他依然坚持,并坚信可以带领村民们走出困境。正是他的坚持和实干,为村民铺就了一条宽阔的致富路。以“造福于民”为事业担当,凭着百折不挠的韧劲,用真本事破解脱贫难题。当干部就要有这样的务实精神,只有用心为民服务,与群众心贴心,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望,党员干部形象也因此树立起来。
十九年不变的无私与奉献,他只求为百姓谋幸福。为官者,当以民为天:心无百姓,官职再大也碌碌无为;心存百姓,官职再小也能有所作为。多少个日夜,罗官章不辞辛劳,不顾劳累,不求物质享受,心心念念老百姓的幸福。如果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精神,那么罗官章的精神就是无私奉献,永不停息地探索致富之路,只为百姓温饱幸福的生活。他放弃了城市里安稳舒适的退休生活,甘愿扎根“宜昌西藏”深山,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无私”,什么是“奉献”。
扎根深山十九载,他用不变的信念与坚守、坚持和实干、无私和奉献,坚守着这片乡土,为乡亲们撑起了一片天!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事迹简介材料
他,勤于钻研、敢于拼搏,不断锤炼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能,为我行捧得一项项殊荣;他,兢兢业业、踏实肯干,无论做柜员还是网点负责人,都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奋斗;他,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将一腔热血浇灌在他所爱的工作岗位上。他是2010年的总行优质服务先进个人,他是2010年大连市银行业第二届服务技能大赛中的青年岗位能手,他是2011年的分行青年岗位明星,在2015年大连银行业第三届服务技能比赛中,他勇夺个人全能比赛项目第一名,并荣获大赛唯一一枚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不断的成长和众多的荣誉来自他多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用拼搏的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一页页如他名字般闪亮的篇章。他就是小平岛二级支行副行长,王亮。
敏而好学业精于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2001年入行成为一名劳务用工开始,坚持学习、钻研业务的理念就在王亮的心中扎下了根,伴随着他的成长流淌在他的血液里。他坚信,只有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工作才算真正开始;只有夯实专业基础,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责;只有不断积累和更新业务知识储备,才能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一步一步,一点一滴,长久的积累铸就王亮今日的傲人成绩,他连年在分行运行管理考试中名列前茅,顺利获得了基金、保险等相关业务资格证书,并取得了行内网点负责人、业务运营序列等任职资格;2010年,他通过考核由劳务人员转制为正式员工,同年通过考试第一批进入大连分行网点负责人储备库。
王亮在“学”上有一股钻劲,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他的字典里,似乎就没有“困难”两个字,别人不敢上的新业务,他毅然挺身而出,别人避之不及的硬骨头,他欣然接过,积极迎接挑战。2015年年初,王亮工作调动到小平岛支行,恰逢大连分行推进网点综合化项目,网点需要开办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对公业务。时间紧、任务重,一边是刚刚接手、亟需熟悉磨合的新网点,一边是完全陌生、万事从头学起的新业务。为了高标准地完成工作任务,身为网点负责人的王亮主动带头,积极学习新业务,不仅在工作日时加班加点,休息日他也毫不放松,到支行营业部相关对公业务窗口“蹲点”,虚心向经办柜员和大堂值班经理学习,还总是利用培训等机会向兄弟行的前辈请教。就这样,在别的网点还在为不懂对公业务而烦恼的时候,王亮所在的网点已经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成功开办自综合化以来沙河口支行单一网点中首个对公账户和企业网银账户,成为支行第一个吃螃蟹的网点。
锲而不舍技成于勤
勤奋出天才。王亮自认不是天才,他所有的成绩都是源于锲而不舍的勤学苦练。从刚入行开始,每天到网点先练半小时基本功就成了他的必修课,支行六楼的技能测试教室也总是留下他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0年大连市银行业第二届服务技能大赛中,凭借在点钞、翻打传票等项目中的出色表现,王亮荣获大连市银行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与此同时也多次在行内技能比赛中获奖。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2012年,王亮从分行网点负责人储备库中被挑选启用,担任网点负责人副职,虽然岗位发生变动,可是他仍然不忘员工应有的基本技能,每逢行里组织员工技能测试,他都忍不住回来过把瘾,还特别愿意与青年员工交流切磋,经他指点和陪练的青年员工在2012年分行业务技能大赛中的新入行员工组拔得头筹,王亮每次提起这事都比自己得奖还高兴。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勤奋练习锻造了王亮过硬的技术,让他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顶住压力、不惧强敌。
为了在大连银行业第三届服务技能比赛中心无旁骛、再创佳绩,王亮和几位“战友”一起,在比赛前夕参与了分行安排的封闭集训,这一封闭就是30天!在这30天被称为“魔鬼训练营”的日子里,每天从早上的旭日初升到夜间的满天星斗,王亮和战友在练习室里,一遍遍重复着点钞、翻打平打传票、汉字录入这些基本技能。练习是机械单调的,而王亮的热情却越练越高涨,精神越练越饱满。手指被点钞纸或纸腰划破了,贴上创可贴便立即投入战斗;眼睛对着电脑屏幕时间一长累得生疼,滴上两滴眼药水又马上精神抖擞。为了不断突破自己,保持最好的状态,王亮一改睡前玩两局“斗地主”的习惯,而是把这点时间也用来点上几把钞。天道酬勤,在最终的比赛中,他技压群芳,夺取个人全能比赛项目第一名,这不仅是其个人履历上光辉的一笔,也为支行争取了莫大的荣誉。
立足岗位倾情奉献
奉献,似乎是写在王亮骨子里的东西,在他心中支行就是他的家,他心甘情愿为了自己的家做出任何牺牲。2014年1月,王亮调任到离家只有两站路、地处繁华区域、客户资源非常丰富的一家贵宾理财中心担任副行长。就在他刚刚对网点业务驾轻就熟,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支行开展了营业网点人力资源整合和岗位优化改革,王亮本着服务大局的理念,主动要求调到离市区较远、各项业务方兴未艾的新建网点开展工作。新网点在城南,王亮家却在城北,每天往返在路上的时间就长达3个多小时,但他从未曾抱怨过一句,而是积极克服困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网点的建设中,揽客户、争存款,努力发展各项业务。他不顾个人得失、高风亮节的做法得到了行内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誉。
然而,作为丈夫和父亲,王亮总觉得心中有愧。为了他一心所系的工作,在于公于私、孰轻孰重的选择上,王亮往往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心全意地奉献给他深深热爱的工作。他每天都需要很早出门,到家却又很晚,接送女儿、照顾家庭等家务重担只能落在妻子一人身上,女儿也常说老是见不到爸爸,王亮满心都是心疼,只能在难得的休息日陪伴妻女,为家庭分担。就连宝贝女儿的5周岁生日,他也因在新网点加班回家太晚而错过晚饭,回家时女儿已经睡着。在备战本次大连银行业第三届服务技能比赛中,长达一个月的封闭集训,王亮没有回过家一次。女儿在大连市少年儿童舞蹈比赛中担任领舞,一直在电话里嚷着“爸爸来看我”,王亮满心想奔赴现场,给女儿鼓掌加油。然而为了高效备战,他仍坚持参加封闭集训,错过了女儿成长中的大事。舍小家让王亮承担了很多遗憾,但在支行大家庭中的磨砺和成长让他的责任感更加强烈,为支行事业奋斗的信念也更加执著。
夜空中的漫天星斗好似颗颗明珠,闪闪发光,他们不与日月争辉,却在夜空中点缀天幕,为夜行的旅人照亮前路,每颗星虽平凡,但都有自己的璀璨、自己的精彩。王亮恰似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不经意间闪耀着自己的光芒,然而他的光芒是晶莹的、柔和的,正如王亮其人,稳重而低调,对于所有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绩,他总是谦逊而朴实地说:“这是咱应该做的。”不问个人的付出与收获,不觉奋斗的艰辛与不易,他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因平凡的奋斗而闪亮。
榜样罗官章的先进事迹材料
坚守:老来回山再忙碌
1997年12月20日,寒意料峭。刚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的罗官章,悄悄回到牛庄村的老房子。
第二天一早,罗官章就去爬山了。从屋前的招风岩,到屋后的庙湾岭,他每天早出晚归,尽往山里钻。左邻右舍笑着议论说:“罗老在城里呆久了,回乡来锻炼身体享清福。”虽然心中藏着个“大秘密”,他却是笑而不语。
1977年前,人们记忆犹新:“电灯不亮,广播不响,公路不通,牛庄就像‘无人区’”。
时任书记的罗官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干干看,自己修建金山水电站。说干就干。没有公路,罗官章就与50余名村民亲自拖着半吨重的变压器和设备材料在大山里行进,一身雨,一身泥。“拉旱船,叫一个号子,板子和机械一起往下面嗦一下”。如今,金山电站已发展成一个拥有三级电站,装机容量1.3万千瓦,年纳税70万元的综合型电站。
罗官章,回来了。
“在任上的那些年,我们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老百姓吃饱了,荷包是瘪的”。多年来,罗官章始终对乡亲们有种“亏欠”感。正如他所说,“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里有钱,死了也闭不上眼”。
家在他对面的村民朱坤最有发言权,“从罗老回乡起,他就没闲过,不是在种什么,就是在养什么。”朱坤是跟着罗官章发家致富的,村里的百万元户,县里的“拔尖人才”。
九里坪村农民杨绪超三兄弟,原先住的是茅草屋,轮着穿一双破球鞋。1999年初,罗官章登门动员他们种天麻,帮助贷款3000元,并免费提供部分菌种和技术指导。当年,三兄弟净赚1万多元,将茅草房换成7间砖瓦房。8年后,杨绪超又建新房,还买了电视、冰柜、太阳能热水器等,日子过的蒸蒸日上。
罗官章就像一个烧不尽的“火种”,点燃了乡亲们“挖穷根”的激情。19年间,跟着罗官章种烟叶、药材、蔬菜的1500多个农户,累计增收5.1亿元。牛庄乡原副乡长李思达感叹:“老百姓的荷包能鼓起来,罗老有大半的功劳。”
执着:壮志未酬誓不休
在罗官章家里,面积最大、布置最好的是书房。近2000册书籍,十几种报刊。这里,应是宜昌海拔最高的农村书屋。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罗老奉行一生。
1998年春节刚过,积雪未化。老罗和老陈怀揣15000元,远赴陕西、山西学习天麻种植技术。
这个老陈,正是罗官章的儿时朋友,从陕西地质调查队退休回乡的工程师陈孔焕。天麻,作为名贵中药材,人工栽培难在突破有性繁殖关。“既然退休了,就别折腾了。何况技术难度大,搞不好,你这把老骨头会赔在大山里。”陈孔焕好心劝他。那晚,围着火炉,罗官章和陈孔焕谈到深夜。
面对掌握致富的“金钥匙”,罗官章取经途中四处碰壁。“别处能繁殖成功,牛庄也能行。”罗官章和陈孔焕一股“牛脾气”爆发,决定在自家搞天麻有性繁殖试验。
第一年,失败。第二年,再失败。第三年,成功。2000年5月,终于在冰冻期长达4个月的高山上,成功繁殖了天麻的第一粒种子。此时,试验已进行100多次,观察记录写了整整三大本。
与此付出的,还有罗官章的两个手指。“锯掉的两个手指头落进一大堆锯末,找了半天没找到。”谈起这事,罗官章的老伴李传春眼圈红了,“如果住在县城,就不会这把年纪还弄丢了手指头。”
如今,牛庄乡天麻种植面积从19年前的220平方米发展到去年的1.68万多平方米,共增收1.8亿元。
靠山吃山,还得以山养山。几十年从政经历让罗官章痛切地感到,前些年急于脱贫,对山林砍伐过度,欠下了不少“生态债”,绿色发展,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这个老头子,为督促我们栽树,脾气犟得很。”和朱坤一样,一到年底,特别是开春,牛庄的天麻种植大户们,都会被罗官章逼着多栽树。近五年来,该乡累计补植林木10万株,完成植树造林、通道绿化、退耕还林近万亩。
圆梦:辛勤耕耘终不悔
党员干部带头干,勇于担责做示范,这是罗官章坚持了几十年的产业扶贫“诀窍”。
2000年,罗官章在产业扶贫路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失败。
当年8月底的一天,罗官章的小院里突然变成了蔬菜市场。几十户农民把卖不出去的萝卜拖到他家,要他包销。
原来,罗官章引进反季节蔬菜品种白玉春萝卜,在牛庄村116个农户推广种植了196亩。在9月份收购时,外出必经之路采花乡蓼叶池路段垮塌,大量萝卜滞留家中。一天召开五次会议,想尽一切办法联系老板外运,罗官章一刻也没有停。“老百姓的卖了,安心了,我的不要紧”,最终罗老自家的8万斤萝卜全部烂在了田里。村民李宽全种的9.6亩没有卖完,罗官章自掏腰包,拿出15500元,赔偿种子、地膜和肥料。
虽然“栽了跟头赔了钱”,但罗官章坚定地认为,搞活特殊产业,才是脱贫的“造血机”,高山蔬菜非搞不可。
第二年,他吸取经验教训,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大批发市场签订销售合同。白玉春萝卜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先后建设了23个冷库,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牛庄人至今津津乐道的,还有罗官章领导的“白色革命”。在全乡发展地膜包谷5000多亩,单产提高100多公斤,大大解决了百姓粮食紧缺问题。
19年来,罗官章带领村民先后试种过香菌、白肋烟、中药材、蔬菜、魔芋、百合等品种,还尝试养猪、养羊、养鸡和特种养殖,最终形成了烟叶、药材、蔬菜三个支柱产业。2015,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8元,比20年前增长了近106倍。
“他一辈子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带领群众摘穷帽子。”牛庄乡原副乡长李思达如此评价罗官章。
时光阅,天地鉴,百姓评。罗官章,终于在耄耋之年,帮助山区群众搬走了那座贫困的大山。
罗官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1.“一把手”退休返乡 痴情“巡山传艺”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28个国家级连片贫困县市之一。牛庄乡平均海拔1540米,曾经是五峰最偏远最贫困的乡。“吃粮靠供应,用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在这片高寒山区,农民世世代代都在与贫困作斗争。
而现在,一栋栋新房掩映在树林间,通村公路绕山蜿蜒,村民们在大山中种植中药材和蔬菜。“2015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8元,比20年前增长了近5倍。”牛庄乡党委书记肖永奎深情地说,“牛庄人民能基本脱贫,得感谢罗官章,是他帮我们打下了产业基础。”
年近八旬的罗官章,拥有60年党龄,在牛庄乡当了13年“一把手”。当年,他带领群众开山辟路,“划旱船修电站”,创造了闻名湖北省的“牛庄精神”,获得湖北省劳模称号。1997年,他从五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在任上的那些年,我们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老百姓吃饱了,荷包是瘪的。”回顾起退休返乡之前的工作,罗官章如是说。多年来,罗官章始终对乡亲们存有这种“亏欠”感。
回乡多年来,罗官章不顾年迈和身患多种疾病,痴情“巡山传艺”,始终都在为乡亲们“脱(穷)帽子”奔波。“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里有钱,死了也闭不上眼”。退休后,罗官章放着县城房子不住,毅然返回老家住木板房,引导农民转观念、学技术、闯市场、调结构,先后尝试了10多种药材、烟叶和蔬菜的种植。经过乡里推广,最终形成了烟叶、药材、蔬菜三个支柱产业。
牛庄村村民朱坤说:“是罗老那双像松树皮一样的双手,帮助我们搬走了贫困这座大山。”
罗官章(中)与人讨论精准扶贫问题。 图片来源:湖北文明办
2.“取经”处处碰壁 百折不挠爆发“牛脾气”
牛庄乡山里中药材品种繁多,最出名的就是乌天麻,但野生的产量很低。天麻的人工栽培,难在突破有性繁殖这一关,如果攻克了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技术,就能带动群众大面积种植,就掌握了致富的“金钥匙”。罗官章找到他儿时朋友、从陕西地质调查队退休回乡的工程师陈孔焕,讨论天麻栽培。经过彻夜长谈,他们达成一致目标,利用退休后的“黄金十年”,干好一件事:为群众找一条脱贫的出路,一条致富的门路。
1998年春节刚过,积雪未化。罗官章和陈孔焕怀揣15000元钱,前往陕西、山西等地学习天麻种植技术。然而,“取经”路上一路坎坷,不是被索要高昂转让费,就是对方对关键技术三缄其口。“别处能繁殖成功,牛庄也能行。”罗官章一股“牛脾气”爆发,决定在自家搞天麻有性繁殖试验。
第一年,失败。四五月天麻开花季节,罗官章和陈孔焕日夜守着,生怕错过天麻授粉期,但最后还是没结出天麻种子。
第二年,再次失败。他们将萌发菌母菌涂抹在树叶上,覆盖到林间的枯枝层及表层土壤中进行培育,在埋入地下第7天后,获得了足够的萌发菌。而天麻生长周期中离不开的密环菌,却因为杂菌侵噬,仍然没有培育成功。
第三年,终于成功了。这次他们不断调整木屑、麦麸等5种原料的比例,加强技术环节的温度、湿度控制。2000年5月,罗官章终于在冰冻期长达4个月的高山上,收获了天麻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种子。
为了这粒种子,罗官章和陈孔焕进行了100多次试验,锯掉的菌材堆成山,观察记录整整写了3大本。为了这粒种子,罗官章在切割菌材时,因杂木突然扭滑,两个手指被锯掉。“锯掉的两个手指头落进一大堆锯末,找了半天没找到。”谈起这事,罗官章的老伴李传春眼圈红了,“如果住在县城,就不会这把年纪还弄丢了手指头。”
得到第一粒种子后,罗官章将其播在密环菌材上,通过密环菌提供营养,生长为42颗栽培种。次年,罗官章将25平方米试验田扩大至46平方米,收获的天麻卖了5万多元。第一批跟着他种天麻的10多个贫困户,每户增收超10万元,成为轰动当地的新闻。后来经过推广,牛庄乡天麻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20平方米发展到1.68万平方米,增收人民币1.8亿元。
3.赔钱不变信念 带领乡亲撞开“致富门”
罗官章曾经在产业扶贫路上,遭遇了一次失败。2000年8月底的一天,罗官章的小院里突然变成了蔬菜市场。几十户农民把卖不出去的萝卜拖到他家,要他包销。原来,罗官章在一次考察中发现,白玉春萝卜是反季节蔬菜栽培的理想品种。于是,他引进种子,在牛庄村一组116户中推广种植了196亩。不料市场行情大变,当年的收购价格只有0.05元/斤。为了不让农户受损失,罗官章毅然拿出1.5万元补贴给村民。
虽然“栽了跟头赔了钱”,但罗官章坚定地认为,产业,才是脱贫的“造血机”,高山蔬菜非搞不可。第二年,他吸取教训,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大批发市场签订销售合同,终于打开了销路。白玉春萝卜也从牛庄村种到了附近的凌云村、沙河村、松木坪村、横茅湖村、九里坪村,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19年来,罗官章带领村民先后试种过香菌、白肋烟、中药材、蔬菜、魔芋、百合等品种,还尝试养猪、养羊、养鸡和特种养殖。家在他对面的村民朱坤说:“从罗老回乡起,他就没闲过,不是在种什么,就是在养什么。”
不愁吃不愁穿,月月还有工资拿,罗官章在折腾什么
他以不变的信念,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奋力撞开“一扇大门”,为拔掉穷根铺垫一条产业路。耄耋之年的罗官章,帮助山区群众搬走了贫困的大山,也实现了他“热爱山区,扎根高山,立志带领群众改变穷困面貌”的誓言。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牛庄人民需要我们,我们的战斗岗位在牛庄,我们要做牛庄人民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