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培训方案范文

  一、培训目的

  1、让新员工了解集团,公司概况,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使其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2、让新员工熟悉新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与工作相关的安全,卫生知识以及服务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培训程序

  1、大学生或合同工人数多,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相对集中时,由集团职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训,共同考核。(不定期)

  2、人数较少,分散时,由具体用人单位从中心→具体班组负责培训,培训结果以单位和员工书面表确认为证,职校负责抽查。

  三、培训内容

  1、中心(公司)岗前培训——中心准备培训材料。主要是要对新来员工表示欢迎;按照各中心(公司)行业特点组织结构,工作性质,中心(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本公司服务行业基本素质准备手册或专人讲解;指定新员工工作部门的经理或组长作为新员工贴身学习的辅导老师;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2、部门岗位培训——新员工实际工作部门负责。

  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参观工作部门;介绍部门环境与工作内容,部门内的特殊规定;讲解新员工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待遇,指定1名老职工带教新员工;1周内,部门负责人与新员工进行交换意见,重申工作职责,指出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对新员工1周的表现进行评估,给新员工下1步工作提出1些具体要求。

  3、集团整体培训:集团职校负责--不定期

  分发《员工培训手册》——(简述东南大学的历史与现状,描述东南大学在南京市地理位置,交通情况;集团历史与发展前景,集团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集团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集团各部门职能介绍,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标准等;集团有关政策与福利,集团有关规章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采纳的渠道;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四、培训反馈与考核

  1、各中心(公司)制作的培训教材须经过集团职工培训学校的审核,并交集团培训学校存档,所进行的中心(公司)→部门培训应在集团职工培训学校指导下进行。各中心(公司)每培训1批新员工都必须完成1套"新员工培训"表,部门→中心(公司)→集团职校的培训链,应环环相扣,层层确认。

  2、培训实施过程应认真严格,保证质量,所有培训资料注意保存,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3、培训结果经职校抽查后,统1发放培训结业证书;职校对各中心新员工培训情况每学期给各中心总结反馈1次。

  五、新员工培训实施

  1、召集各中心(公司)负责培训人员,就有关集团新职工培训实施方案,征求与会者意见,完善培训方案。

  2、各中心(公司)尽快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落实培训人选,配合集团职校组建从上至下的培训管理网络。

  3、集团内部宣传"新员工培训方案",通过多种形式让全体职工了解这套新员工培训系统,宣传开展新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4、所有新员工在正式上岗前,都必须在中心(公司)集中培训1次,(培训内容见中心岗前培训);然后再到具体工作部门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见部门岗位培训);各中心(公司)可根据新员工基本情况实施相应的培训教材和时间,1般情况下,培训时间为1-3天;根据新员工人数集团职校不定期实施整体的新员工培训,总体培训时间1周为宜,培训合格发放结业证书,培训合格名单报集团人力资源部。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培训方案

  纵观现代经济的发展,也不难看出,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企业培训的竞争;未来企业,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唯一途径,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下面就用油水理论来说一下我们的管理培训。

  桌面上有两个盛满液体的杯子,一杯是水,一杯是油。怎样把油倒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正常的解释是,只有把水倒掉,成为一个空杯,才可能接受新进入的。

  但是任何一个细心的人都会发现,当你把一个杯子中的水倒掉再把油倒进去的时候,原来装水的杯子底部始终有一层水,新倒进去的油始终浮在水的上面,碰不倒杯底。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如果用倒的办法,杯子里的水是不可能倒干净的!而后来的油永远比原来的水轻,最后只可能浮在水面上。对于很多企业在新进员工的的培训上几乎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用加法的方法填鸭式训练。可是培训做了,知识和技能传授了,员工的效率却始终没有得到预计中的提高。这其实是没有倒干净的"水"在起作用。这里把"水"分成两部分,容易倒掉的和不容易倒掉的。容易倒掉的"水"往往就是旧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新的东西是有带来明显的提高,而且比较容易让你接受;而不容易倒掉的"水"就是旧的态度和思维,毕竟要人接受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是很难的事情。可是新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和新的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如何解决问题呢

  解决问题可以有两种做法:1、倒完之后烘干杯子;2、一边从水杯底部抽水,一边把油慢慢地从杯口倒进去。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建立一个长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态度与思维的塑造和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相结合的观点。台湾著名学者余世维博士曾经说,态度是一个人做事情决定性的因素,也是最难塑造的东西。态度和思维不是一两次短期的培训就可以改变的,必须长期的进行塑造,再辅以短期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样才可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培训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杯子里面原来的"水"彻底的抽干净,真正换上新的"油"。

  那么,对于企业的新进员工该如何培训呢

  一、对于新进员工的培训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1.企业文化转化为制度--把油准备好

  不少企业的文化建设只停留在理念宣传的阶段,不能深入进行塑造。一方面由于领导者缺乏系统建设企业文化的决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是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塑造有误解,认为企业文化是以理念塑造为主,如果把它变成制度,就会削弱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其实,优秀的文化恰恰要落到纸面上,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寻。尤其对于人力资源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薪酬、任免、奖惩等,都应该深刻体现出公司的企业文化。

  2.培训前做好准备工作--掂量一下杯子

  培训前的启蒙工作就像幼儿园一样,是进入正式学习的前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个人都知道进入正式学习之前,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样,进入正式的员工培训教育之前,启蒙培训也一样重要。启蒙培训也是一种导向,在潜移默化中将员工的倾向导向企业的文化。著名的IT企业思科特别重视对新员工的启蒙培训工作。每一名新员工进入思科后,首先要接受一项名为Ne的为期30天的培训。不仅如此,在起始工作的头90天内,所有的新员工还要参加一个亚太区举办的企业文化培训。新员工一旦进入公司,公司就会详细地告诉他前三个月中要做的所有事情。在第一个月里,他需要一份关于其主管对其工作了解程度的报告,并对该报告作一个正式认可。这样,在三个月之后,公司对该员工的工作总结就有据可依了。如果这名新员工存在某些不足之处,那么,他的主管就应该了然于胸。如果该主管到了第三个月仍然没能在这方面使新员工有所改善,他就要承担相关的责任。良好的启蒙是进一步培训的基础。

  二、培训过程要坚持平等、严格、长期的原则

  1.培训对象应该平等开放--每一个杯子都要倒空

  首先,平等开放应该是一个原则。平等更多的是一种机会上平等。著名的"木桶原理"说,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分别象征着企业、部门、班组和员工个人最大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员工培训实质上就是通过培训来增大这一个个"木桶"的容量。如果培训不是平等的,那么很可能没有接受培训的员工就成为了企业中最短的那块板了。开放则是内容的开放,不拘泥于僵化的计划。同样用思科作为例子,思科的员工培训确实是非常开放的,不像许多公司在年初作一个计划,然后由主管经理签字,一年内执行。思科始终坚持认为,互联网的速度决定了从事互联网的企业不可能作出为期一年的计划。思科公司在一年内至少要作三次评估,不断地重新拟定计划。思科的一位管理人员曾经说,公司里,员工的培训时间并没有严格的限定,完全由员工自己管理自己的工作和培训。这种做法有点像把员工放在一个开车的位置上,让他自己来作一切决定。公司也从不将某个员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来对待,而是认为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经理,都能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获得非凡的成功。实际上,这正体现了Internet世界里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思科不会在员工准备离开时才想到留人,这也是开放式培训的特点之一。思科认为,帮助员工的部门取得成功是使个人感觉成功的首要方法。因此,只要团队业绩不断上升,就能成功地留住人才。思科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曾经非常坦诚地说,尽管十多年来公司的资产增加不少,但最为可贵的收获还是保留了一大批人才。

  2.对于新进员工的培训不能马虎了事,不能故此失比,而且一定要以严格的要求培训每一个员工--杯子一定要倒空,别看这那点水倒掉可惜。

  目前企业引进人才要么是通过猎头公司挖掘高薪人才,来之即用,要么传统模式招聘普通人才培训上岗。可是有不少企业花了大价钱请到了所谓业界精英,结果不是把公司折腾得一盘散沙、鸡全不灵就是要求老板做这要求老板做那,结果投资成了无底洞,收益成了空中楼阁。下场不是人才炒老板就是老板炒人才了。这样的情况可不是少见,笔者在多年的市场策划生涯中就遇到了不少,有很多职业经理人还是笔者的好朋友,我也深知他们的能力,可为什么就是不能有效发挥呢,其根本问题还是企业忽略的对人才的培训,造成人才自身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碰撞。这种碰撞不是本身技术上的对立,往常是在一些思维上的不同一,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色,自身的企业文化,而这些职业经理人更是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广深的理论知识,独到的自我思维模式,但这些不一定对每个公司都是用,一点遇到不和谐的对撞结果自然而知。

  所以无论是万人的大企业还是一个人的小企业,也无论招聘进来的是智高百斗的大人才还是初出茅庐的小人才,要想做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为企业服务,就要求企业一定要从一开始就严格的把关好人才就业前的培训这一关。要让每一位新员工知道企业的自身文化,让他们忘掉过去的所有风光,一股脑投进新的工作环境,从0开始。

  作为招聘者就会发现每次在问道面试的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什么感触的时候,有90%的面试者都款款而谈自己的过去经历,炫耀自己的工作经验,炫耀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取得的成绩,好不容易遇到几个心态平和作风低调的人确是什么也不明白的刚毕业的学生。一次我在面试市场人员的时候,在我介绍我们公司的底薪、提成、奖金、补贴等待遇的时候,面试的员工就反驳我他以前的公司和我这里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结果总的待遇却差不多,并说服我希望我能改变对他的待遇比例问题。虽然我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这其实不是一件承诺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他直接影响到公司员工的考核、薪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已经打破了企业的原有的企业文化,而每个新进的员工首先是要适应企业的文化,而不是企业的文化更随着员工走,要培养和熏陶每个员顾全大局的观念。我们有很多的企业在遇到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只要职业经理人开得出的条件,全单照收。结果整个企业都是跟着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在走,职业经理人的个人文化标准就成了企业的文化标准,甚至一些员工看着职业经理人的迟到也觉得这是能力的象征而纷纷效仿。这样的用人体系,培训体系结果自然是宠出来的孩子吃闲饭。

  3.要为企业营造长期的、活跃的培训环境--慢慢去除遗留下来的水分

  对员工的培训要是长期的,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长期培训体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就像孩子,一天不学就会落后,二天不培训就会迷失方向。我们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在最初的招聘的时候总是虎视眈眈,激情高扬,订出每周开会学习的计划,每天绩效考核的工作模式,可是结果就像新官上任三把火,三分钟热度。一个月不到还是牛归牛、马归马,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在多年的企业品牌管理咨询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90%以上的企业破坏企业制度的人就是制定企业制度的人。这种现象在我们一些私人的中小型企业、复杂的国内合资企业更是普遍。通常我们制定制度、形成企业文化的人都是所谓的老板、总经理的人物,可是往常我们这些老板、总经理总是有些事情要早员工离开公司,早上睡到10点钟才晃晃悠悠的来到公司,还咪咪着眼睛给自己找个借口:"昨晚陪客户喝酒到12点"。往常我们的企业制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一次一次的践踏,一次一次的变成一纸空文。

  那么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长期的、活跃的培训体系和培训环境呢,这也是现在很多企业和培训机构正在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有很多企业深深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纷纷和一些专业培训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有的企业把员工培训、能力的递升和企业的考核、奖金、荣誉、职位等相挂钩,还有的企业为增加企业的学习趣味性还积极参加一些野外的社会活动,同过这些活动培养员工的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企业凝聚力,这些都不失为好办法。但无论是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建立什么样的模式,上海奥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进行了多年的企业品牌研究和管理中提出了5H理论,就是一个有战斗力的企业一定要管理制度化,学习风气化,能力度量话,员工家园化,老板贫民化。

  结束语

  做为企业,人才是双刃剑,用好了能为企业创造开天辟地般的成绩,用不好也同样能给自己造成致命的伤害。这里关键就在于磨练,如何将一个有用的人才磨练成能与自己本身的企业文化相吻合的人才,这和杯子的装水换成装油的道理一样。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

  一、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很大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又很难就业?主要的问题是我国大部分高校早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很大问题。

  (一)培养方向模糊,课程设置欠佳。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在中国开设已有十多年,但这个专业的培养方向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定位不明确,缺少岗位群细分,缺少具体岗位能力分析,培养的依旧是“万金油式”学生。这从各学校的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上就能看得出来,课程设置只是计算机课程和经管类课程简单的堆砌,学生在校期间学的课程多而杂没有系统性,造成学生什么课程都蜻蜓点水般得接触下,但又都没有学精,最后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不被企业所录用。

  (二)实践教学匮乏。电子商务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既有商务与管理内容,又有技术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电子商务试验系统,但主要都是电子商务模拟实验,通过这些模拟实验虽然能使学生对电子商务有一个初步认识,但由于软件本身脱离实际商业环境,再加之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到极大限制。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电子商务的应用。

  (三)师资严重缺乏。师资是困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基本都是从计算机和市场营销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教学中虽能应付部分专业课,但是由于本身缺乏系统的电子商务学习,再加之缺乏电子商务实战经验,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难免会显得力不从心。

  二、问题解决

  (一)给电子商务专业一个明确的定位。电子商务的特征决定了电子商务人才知识必须是复合型的,但复合型性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组合。作为学院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应给电子商务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什么。这样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上,就可以有依托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比如服装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汽车电子商务、地产电子商务等,确定职业岗位,制定人才培养规格。这样围绕特定行业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专门设计。既避免了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模糊不清”及“广泛适应性带来的不适用”等不足,又能让高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努力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专业知识积累、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向该行业看齐,继而在就业时候没有太大的难度。

  (二)做活电子商务实训。

  1、增加校内实训课程所占比重:电子商务专业本身是对实训要求较高的专业,所以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可以合理安排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课,并采取多种实践方式,加大实践课程学时的比重,增强学生各知识层和多种技能的培训。另外就是增加学生的商务类课程设计实训环节;2、建立校内电子商务模拟公司,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院可以建立电子商务模拟公司并选拔优秀的学生参与到组织与管理中,并进行岗位竞聘,轮岗,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并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能够加强学生的组织协调及社交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实践经验;3、做好校企结合:作为学院应该同各类企业尤其是本经济区域内有关企业加强合作。合作可以采取的形式有,联合办学,例如:企业网络营销推广方案的设计、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方案等等,使得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的同时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操作,并获得一定的收益,提高学生的动手积极性。

  (三)加大力度培养师资队伍。

  在电子商务师资队伍建设这,作为学院除了重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外更应该重视双师结构,应采取不拘一格的方式来扩充提升自己的师资队伍。比如:1、从相关行业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人才充实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2、鼓励专职教师参与企业实际营运,每学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选拔部分教师到更高的学府去深造,并鼓励动员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创新型的教学改革。

  总而言之,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仍有很多突出问题,致使很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作为高校应该认真分析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对策,提高电子商务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为企业所需,为社会服务”的电子商务人才。

企业人才培训工作会讲话

  各位学员、同志们:

  根据县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从今年起在我县实施“兴企强县”企业人才培训工程。今天,我们在此举办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知识培训班,也是开展“兴企强县”培训工程的一次动员会。参加此次培训的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还有各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等,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我县企业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党性强、懂经营、善管理、开拓务实、敢于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为推进“工业立县”战略的实施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实施“兴企强县”企业人才培训工程的目的意义

  县委之所以实施“兴企强县”企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强对政府部门经济管理干部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骨干的培训,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是加快推进“工业立县”战略,促进溧水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加快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最近召开的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强调要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全力推进招商引资,要求机关部门要转变作风,狠抓服务,狠抓落实。企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础,高效服务是经济增长的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工业立县”战略,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做大做强现有的企业,必须通过打造服务型政府,以优质的服务留住、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溧水投资创业。

  其次,是落实人才战略,造就一支高素质现代企业家队伍的需要。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人才。县委、县政府提出“科教强县、人才强县”的发展战略,其中很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全面加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而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是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县要力争经济超常规发展,必须建立一支观念新、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当今时代是创新时代、竞争时代,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竞争十分激烈,挑战和机遇,都在考验着我们的民营企业。企业经营者队伍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能否迎接新的挑战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纵观我县的企业,绝大部分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特点。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民营企业如果不实现创新式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建设一支企业家队伍,这支队伍的素质在实践中煅炼成长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靠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逐步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经验来完成。所以,我们要从发展县域经济着眼,从发展自身企业着手,充分认识培训学习的重要性,自觉的搞好培训学习。

  第三,是溧水企业经营者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非公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周边区县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观念较旧、规模较小、效益不佳、机制不活、发展速度不快的不足,我们的一些企业经营者心情比较浮躁、应酬太多,静下心来读书太少。企业经济就是能人经济,企业发展离不开能人的支撑。现在我县企业正面临着快速成长的难得机遇,这对企业经营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把学习当作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加强学习,善于创新,用全新的理念、机制、经营方式管理企业,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夯实企业发展的后劲。

  二、学以致用,不断推动企业成长壮大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要把通过培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的巨大动力。*提出“*”期间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国务院20*年工作重点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列入了其中一项重要工作。这表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成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发展,成为促进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主体力量。

  一是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由于经济体制、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复杂原因,非公有制经济在吸引人才,重用人才方面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家族式的粗放、低效管理,这种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非公有制经济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打破用人上的家族化倾向,要大胆启用一批有改革精神、竞争意识,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职业经理人才和较高技术水平的员工,培育一支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是要坚持营造创新创优的新优势。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企业发展更离不开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非公有制企业一定要在引进技术方面不断创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和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要积极在培养创新人才上下功夫,激励企业员工争先创优,更新技术,提高效率,激发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活力。

  三是要积极探索以凝聚力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是推行“人本管理”的根本措施。非公有制企业要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就必须要坚持实施企业文化战略,要积极开展和实施以民主管理为根本的政治文化战略,以企业理念为内涵的团体文化战略,以相互激励为措施的目标文化战略,通过推进这几大战略,逐渐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三、几点希望和要求

  1、集中精力,排除干扰,认真学习。在座的大家平时都忙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或者忙于为企业服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交流思想,而这次县委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次机会。这期培训班时间较短,但内容丰富且切合实际,希望大家排除日常事务和应酬干扰,集中精力,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短期的“充电”,将对我们长期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2、结合学习内容和自身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总结思考。这次培训,紧密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实际和企业管理的实际,以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大家在学习时,可以根据学习培训内容,对照检查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借鉴先进的办厂理念,开启新的工作思路,真正使这次学习培训,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起到“加油站”和“充电器”的作用。

  3、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切实提高学习培训效果。平时我们各自都在自己的小范围内工作、学习、思考,因工作忙碌,坐下来理清思路、认真思考的时间很少。这次培训,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彼此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每个企业都各自有一套发展企业和管理企业的办法措施,同时也各有各的困难和苦衷。大家可以借助这次学习,相互间加强沟通交流,也要与乡镇分管领导、企业服务中心人员多多交流,共同探讨和谋划振兴企业发展的思路,坚定信心,取长补短,加快企业的发展。

  4、各镇要重视对辖区内企业的培训服务工作。目前,各镇都有许多企业,我们乡镇要提高服务效能,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实实在在的做点事。

  最后,祝各位学习进步,身体健康!预祝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种模式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资助重点课题(20XXA108)

  作者简介:刘竞(1988-),女,湖北鄂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刘竞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第一课堂”模式、“第二课堂”模式以及联合培养模式等。“第一课堂”模式指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模式主要有科研项目参与及竞赛参与,联合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

  关键词:高校;创新;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XX)04-0072-03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既是时代的强烈呼唤,也是整个社会和民族的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中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现阶段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第一课堂”模式、“第二课堂”模式以及联合培养模式等。

  一“第一课堂”模式

  “第一课堂”模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指学生所接受的课堂教学,其重点在于课程的设置。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课堂”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课程体系通常采取“通识模块+学科大类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

  通识模块包括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类,其中必修课程是指公共基础类课程,选修课程为“核心课程+基础平台”的通识类课程。学科大类模块是指学科专业基础类课程,部分高校将此模块划归到通识模块中,学生根据兴趣及能力选择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模块即专业方向的课程,是在学生确定专业后所修习的课程。

  (一)培养方式

  1.单一形式

  单一形式的人才培养以学科大类或专业试点形式为主。采取这种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凸显学科特色。在试点班或实验区中,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学科大类形式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拔尖创新人才。

  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开设“机械类创新班”、“材料类创新班”、“化学类创新班”(本—硕—博连读班);北京化工大学实行“大化工类人才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开设了机械类、材料类、电气类实学创新实验班,临床医学专业中德实验班,基础学科生物学实验班,“王大珩”光电实验班;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期智班”、“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等;北京工业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嵌入式)专业实验班;中国人民大学“国学教育实验班”、“工商管理全英文教学实验班”;以及西安交通大学“侯宗濂医学实验班”;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类、计算机类、电气信息类培优班等都是采取这种培养方式。

  2.复合形式

  跨学科复合形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突破单一学科专业限制,学生通过跨学科复合形式的培养,不仅具备单一学科领域知识,还能成为掌握多技术、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

  采取复合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有:浙江大学“计算机—竺院共建班”;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新增“古生物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等5个试点专业,实施多学院联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开设“金融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工商管理—法学双学位实验班”;中南大学新增“矿物资源加工利用与生物提取技术的矿物加工”专业等。

  (二)时间安排

  采取“第一课堂”模式的高校,前期进行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后期则进入专业培养。具体时间段的划分各有不同:“2+2”,如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山东大学泰山学堂等;“1+3”,如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长江大学等;“3+1”,如华南理工大学核电、广日电梯创新班等;“2.5+1.5”,如华南理工大学基因组创新班、浙江工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等;“1.5+2.5”,如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湖北大学楚才学院等。

  国内不少高校在学制上进行了改革,实行了“三学期制”,如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浙江林业学院等。把传统的两学期压缩几周,把这些时间与暑假的部分时间结合起来,组成暑期学期。部分高校如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燕山大学等则实施一学年四学期制。

  二“第二课堂”模式

  “第一课堂”模式的实质为常规的教学过程,而“第二课程”模式独立于日常的学校教学活动,突破其拓展度不高及参与度不深的限制,通过课外参与项目竞赛等方式培养实践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一)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参与的培养模式是以实际项目作为牵引,学生通过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增强实践操作及创新能力。学生参与的项目也大多来源于导师的课题。

  我国在借鉴国外大学的暑期项目与企业或组织合作项目等形式的基础上,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形式多样的项目,鼓励学生申请立项,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

  华中科技大学20XX年创建的“DIAn团队”(基于导师制的人才孵化站)就是一个以本科生为主体的课外科技活动团队,其团队成员既有本科生也有博士生,经过递进式孵化的正式成员都具有永久编号;其新老队员相连、横跨文理工科,从而形成了一个网状的“星形”结构,良性循环的新项目引进方式使得团队成员有机会接触到更为丰富多样、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课题[1]。华中科技大学“基于项目的信息类专业教育实验班”、“计算材料科学与测量模拟中心”、“基础医学科技创新团队”等也采取的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二)竞赛

  竞赛参与模式是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以校内外各项竞赛为载体,经过个人努力及团队间的交流合作来提升实践及创新能力。参赛的过程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组织、选拔学生参与Ac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等国际赛事,形成了迥异于课堂教学及实验环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层层择优选拔及培养机制形成“拔尖智力群体”,在榜样辐射作用下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合作精神,使拔尖创新才培养、学科发展、教材建设及课堂研究等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过程[2]。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立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大学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挑战杯”、机械设计等各级各类竞赛,对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2~4个“创新学分”的奖励、免试推荐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

  三联合培养模式

  “第一课堂”模式与“第二课堂”模式都是以学校为单位各自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近年来企业中的“联盟”观念也逐渐被引入高校,通过构建形式多样的合作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平台。“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有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两种。

  (一)校际合作(“第二校园经历”)

  校际合作,即通过校与校之间的联合、交换使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环境、享受多种资源,通过共同的投入和努力,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大学职能上实现共同发展。

  学生联合培养的方式一般为学分互认下的跨校选课;交换生项目;短期学术交流等。在暑假或寒假以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开展学习交流;有的时间相对较长,例如“第二校园经历”为一学期或多学期。高校之间相互结盟、联合培养,有利于实施开放办学,而“第二校园经历”对学生感受丰富的学术文化、扩大学科视野、提升科研实践能力等都大有裨益。

  校际合作的形式分为国内合作及国际合作。

  1.国内高校之间的合作

  20XX年山东大学与武汉大学签署校际合作框架协议,后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2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20XX年我国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实施交换生项目、联合举办系列暑期学校、共建教材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间建立了更为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实施联合培养及交换生等项目。

  2.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之间的合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班”采取“2+2”或“3+1”的分段培养方式,即学生前2或3年在哈工大学习,达到国外高校入学标准即可申请留学,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继续申请。清华大学每年选送2名优秀“姚班”学生赴就读一学期。华中科技大学与韩国仁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等也建立了合作培养机制。

  海外“第二校园经历”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费用开拓视野、丰富学习过程;对高校而言,校际联盟方式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本国教育教学改革等[4]。

  (二)校企合作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形式具体可划分为以科研课题、科技攻关项目为中介的合作教育;以具体的实习或工作项目为中介的合作教育。

  产学研式的人才培养主要以基地或科技园为平台,以科研课题、科技攻关项目为中介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将教学、科研及生产实践打造成贯通的链条,具体措施有建立联合实验室并模拟生产环境,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实践等。江南大学依托科教园区建设创业见习、创业实习、创业社团、创业岗位、创业孵化基地;江汉大学创建了电工电子、机械设计、数学建模等6个创新实践基地;同济大学通过“三区联动”(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方式对产学研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实践探索等。

  “订单式”培养和“定向就业奖励工程”为校企合作的另一种形式。高校与企业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配置、学生实习、毕业设计、奖学金设置、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展科技开发、提供典型案例、到企业进行现场学习和实践等。如华北电力大学与国家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建“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实施“订单式”培养;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与美国xilinx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国际一流的嵌入式系统专项实验室、项目实习基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医药专业与19家企业共同办学等。

  “第一课堂”模式与“第二课堂”模式分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联合培养模式是前两种模式的结合,既涉及教学环节,但又不限于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鲜见于高校,我国高校通常根据学校实际,有侧重地选择组合多种模式,形成各显特色、异彩纷呈的多样化模式。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落实程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建林。“导生制”:规模效益的项目制本科研究型学习模式——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XX(5):4-10.

  [2]王宏,吴文虎。清华实践教学赛课结合新思路[J]。计算机教育,20XX(7):10-12.

  [3]薛萍,张明平。个性化培养催生创造性成果——江苏大学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纪实[n]。中国教育报,20XX-10-17(01)。

  [4]蔡彬彬。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海外第二校园经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XX(19):119-120.

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土木工程教育

  在学完有关测量的知识后,去施工现场进行实际的操作,观察自己测量的数值与正确的测量数值有什么区别,如果测量错误,一定要总结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改正。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水平。在学校中也要建立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要完善一些实验室中的具体设备,还要邀请一些企业中专业素质较好的技术人员来学校中进行授课,使学生知道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哪些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为学生指导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

  一、教改、科研和工程实践相结合

  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改、科研和工程实践的活动中来,不仅可以使教师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是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参加教师研究的一些课题操作,使学生在这种综合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梳理相关的知识结构,并学会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现在的高效教师,大部分只注重一些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日新月异的建筑业不能清楚的了解,为了在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是与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是让教师在每个寒暑假都去跟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只有这种理论和实践双向发展的教师才能够教育出应用型的土木专业的人才。

  二、实行导师教学制

  在大三的下学期,就要改变那种常规的教学模式,采取一个专业教师专门指导部分学生的教学制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并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实习工作。由于教师的时间较为紧张,而且学生在理解上也有所困难,所以在讲授的时候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够看到具体的图像,避免学生因教师简单的语言表述而不理解的现象,这样使公式、图像和文字都融合到多媒体中,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率,对于一些不理解的知识,还可以将教师的课件拷贝下来,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学习研究,通过这种学习制度,可以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的选择自己的道路,还能较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的土木工程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使其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使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学到与时俱进的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熟练掌握后,再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仅从高等教育内部微观层面探索如何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比较高,并有一定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但是制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条件是多元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和探索性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参考,还处于探索过程,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工作正在逐步深入,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齐心协力,一定会把培养高素质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洪江市职业中专人才培养方案

  一、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为当地企业培养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服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教育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和培训人员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行业的客观需求、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着力提高学习者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社会青年。

  2、学制:短期技能培训和三年制学历教育。

  3、培养目标: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岗位要求为标准,确立各专业培养目标。学校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创业意识和敬业创新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和诚实的思想品德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自我调节心态,能放弃、敢选择,自信但不骄狂、自重而不浮躁;有较丰富的知识结构,很好的文化素养;身体健康,能自我锻炼,保持优良、健康的体魄;既能获得毕业证又能取得相应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掌握相关专业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现代化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中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培养模式和方法

  (一)、德育教育

  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特征和学习要求,完善德育内容,使德育内容系统化、层次化、规范化,做到有内容、有形式、有重点。

  一年级以入学教育为主导,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狠抓常规纪律等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热爱学校、遵规守纪的好学生。

  1、思想政治课教学:开设《德育》、《法律实务》《心理教育读本》等课程。

  2、主题班会内容:个性化自我介绍、谈谈对学校的认识、无规矩不成方圆(校级校规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4、户外拓展训练(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二年级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法纪教育为主,培养学生坚定的毅力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1、思想政治课教学:开设《德育》、《法律常识》《心理教育读本》等。

  2、主题班会内容:我自豪我是一名职校生、因为有我世界更精彩、挫折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4、户外拓展训练(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年级以开展责任感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心理素质。

  1、思想政治课教学:《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设计》、

  2、主题班会内容:细节决定成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我的职业规划、安全教育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4、户外拓展训练(就业前心态的培养)。

  建立健全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完善评分细则。严格运用评价手段规范教育行为,及时掌握教育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育策略,纠正不良行为,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每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价,评价结果计入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做好心理辅导,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

  (二)、课程教学与素质培养

  1、科学设置专业计划和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及学生实际,科学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和制定课程教学计划。采取“增、删、调”的办法,确定具体的教学和训练内容。编印适合当地人才培养的校本教材,同时,为了体现职业岗位规范的要求,按照相关工种的规范,在专业课教学中补充规范的相关内容。

  2、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行“4·2分流制”,即前四个学期学生以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及强化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后两个学期学生以强化岗位指向的技能体验训练(顶岗实习)为主。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广泛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教学、体验教学等教学方法,采取了把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的体验式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多媒体课件教学,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建立校园网,学校网站专门开设专业与课程教学平台,推行网上学习和答疑。

  3、强化教学常规与质量管理。突出质量管理在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在管理中,把教学过程管理与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结合起来,把重心落在过程上,调动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立教学督导机构,以检查测评、考试考核为手段,以落实教与学为目的,使教学工作在全方位、全过程的督导中运作。

  4、突出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礼仪素质、信息化水平、法律法规常识、职业道德素养、身体素质等。

  5、在各年级开设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使学生就业选择更为宽广。

  (三)、实训教学与技能培养

  1、科学制订实训实习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劳动部制定的相关专业中级职业技能人才标准,制定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和要求,制订《课程实验实训大纲》。

  2、重视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科类专业实践课的授课时数达到专业授课时数的60%,文科类专业达到30%。制定学生实习教学指导方案,从教学实习、课程计划到毕业实习作出规范要求,实习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评价。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阶段实训方式,通过模块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法等途径让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强化。

  3、建立和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完善实验实训设备和条件。不断探索定向培养和订单式教学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学有所望。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强化技能培养与考核。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专业的技能培养目标,制定学生技能考核办法,学生毕业实行“双证制”;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利用技能竞赛平台与兄弟学校交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考核与评价

  1、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学校考评与行业职业资格考评相结合。

  2、科学合理评价。实施学生素质水平与专业技能考核方案,逐步采取学分制形式评价学生学业,将学科考试考查成绩与选修课成绩相结合,科学评价。

  四、部分专业培养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专业技术和技能较强,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较为突出,在星级饭店主要对客部门如前厅、餐厅、客房等第一线从事接待服务与初级管理等工作的中、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为:

  星级饭店前厅、客房、餐厅等对客部门服务与管理工作

  星级饭店其它非对客部门的服务工作

  旅行社业务、导游和管理工作

  景区景点讲解服务与管理工作

  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素质:

  专业技能:具备饭店服务与管理基本理论及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掌握饭店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饭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及相关旅游行业的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从事饭店行业工作的基本礼仪及其它专业知识,掌握并能熟练运用饭店行业服务用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饭店主要业务部门的对客服务流程,能能运用所学专业英语进行饭店服务与管理,并能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发现、解决服务过程中细节问题,并能提供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基本了解饭店主要业务部门的管理和服务程序设计,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掌握计算机和专业英语,能运用所学专业英语进行饭店服务;有良好的服装仪表、文明的谈吐、健康的审美情趣;具备良好的心态,懂得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身体素质方面,要求学生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爱好运动,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抗挫能力、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懂得自我保护。

  主要专业教学内容:旅游概论、旅游礼仪、演讲与口才、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营销学、旅游英语、旅游公共关系、音乐欣赏与演唱、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文学作品赏析、旅游摄影、导游服务技能和形体训练等。

  二、电子商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中级技能人才。

  学习年限:初中毕业生3年

  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一般企业网站构架,熟悉企业商务流程,遵守电子商务各项法律法规,具有解决一般的电子商务业务流程性的专业问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商务设备;工具,并进行日常维护,保障操作安全。

  2.能够进行简单网页制作,并通过框架和布局进行网页定位。

  3.能熟练使用网络商务信息收集与交换工具。

  4.能运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营销活动。

  5.能够运用网上支付流程,进行网上支付。

  6.能够进行电子商务安全的基本操作。

  7.能够运用条码软件进行不同类型条码的编制与识别。

  所含职业:电子商务师

  职业资格:电子商务员(初级)

  专业主要教学内容:电子商务设备工具安全操作与维护;电子商务流程实务与训练;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中级);网络营销实务与训练(初级);电子商务数据安全实务与训练;条码编制实务与训练。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会计基本操作,动手能力较强的中级技能人才。

  学习年限:初中毕业生3年

  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一般企业财务核算,熟悉企业会计处理,遵守会计各项法律法规,具有解决一般财务管理的专业问题。

  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能了解企业的资金运动。

  2.能熟悉企业的会计处理,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

  3.能遵守会计各项法律法规。

  4.能解决一般财务管理的问题。

  5.能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

  6.能熟练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

  7.能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

  所含职业:会计核算员、收银员、出纳员等

  职业资格: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

  专业主要教学内容:会计基础、会计法规、会计电算化、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会计模拟实习等。

  四、计算机应用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配置和维护的中级技能人才。

  学习年限:初中毕业生3年

  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熟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和生产流程,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意识;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能够熟练操作、维护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

  2.能维护机房环境;进行电源设备的操作与管理和空调设备的操作与管理。

  3.能维护通信线路;维护对外互连通信线路;维护局域网通信线路。

  4.能监视网络运行状况。

  5.能维护网络设备。

  6.掌握维护网络服务器维护技术。

  7.掌握网络终端设备维护技术。

  8.初步掌握综合布线技能。

  所含职业(工种):文秘人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微机)维修工

  职业资格: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中级职业资格

  专业教学内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软件应用(中级)、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与维护、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VB程序设计与实训、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组建与应用(中级)、网络综合布线实训、网络管理与安全维护、通信应用技术基础。

  五、机械设计与加工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模具制造、安装及调试的中级技能人才。

  学习年限:初中毕业生3年

  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能掌握本专业安全文明生产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能分析冲压件排样图、工序图及注塑件浇注系统。

  3.能根据一般模具结构件的制造工艺规程来选用加工设备。

  4.能根据零件图选用合适的工、夹具和选用模具标准件、紧固件。

  5.能进行模具零件的手工加工。

  6.能利用机加工设备进行模具的零、部件加工。

  7.能使用数控线切割设备进行模具成型件的特种加工。

  8.能完成整套模具的装配、间隙调整、试模及试件的检测。

  所含职业(工种):模具制造工、制图员

  职业资格:中级模具制造工

  专业主要教学内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机械零件图与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计算机辅助绘图、典型机械结构、金属材料选用与热处理、常用机械加工技术、机械测量技术、立体划线技能、液压传动与气动控制基础、铣工技能、磨工技能、模具结构与设计基础、线切割加工技能、模具制造工技能(中级)等。

  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数控车床操作及编程的中级技能人才。

  学习年限:初中毕业生三年

  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能掌握本专业安全文明生产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能读懂并能绘制中等复杂程度轴类和盘类零件的零件图,能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

  3.能读懂复杂零件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文件,同时能编制简单轴类和盘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4.能使用通用卡具进行零件装夹与定位。

  5.能够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文件选择、安装和调整数控车床常用刀具;同时能对所使用的车削刀具进行正确的刃磨。

  6.能够使用计算机绘图设计软件或手工方式进行基点坐标计算。

  7.能编制由直线、圆弧组成的二维轮廓数控加工程序,还能编制内外螺纹的加工程序。在编程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固定循环、子程序。

  8.能运用数控车床加工外形、内孔、槽、螺纹等各类轮廓,各类轮廓符合图纸精度要求。

  9.能够根据说明书完成数控车床的定期及不定期维护保养,包括:机械、电、气、液压、数控系统检查和日常保养等。

  所含职业(工种):数控车床操作工、车工

  职业资格:数控车床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

  专业主要教学内容:机械零件图与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金属材料选用与热处理、常用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机械测量技术、车工技能、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中级)、铣工技能、磨工技能。

  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使用仪器仪表,对音像电子设备进行装配、调试、检测的中级技能人才。

  学习年限:初中毕业生3年

  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能看懂音像电子设备说明书。

  2.能询问故障机的使用环境,并确定故障诊断的初步方案。

  3.能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以及软件应用。

  4.能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收音机。

  5.能装配、调试、检测电视机。

  6.能装配、调试、检测激光视盘设备。

  7.能装配、调试、检测其他常用电子设备。

  8.能维护、保养电子设备。

  所含职业(工种):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职业资格:中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专业主要教学内容:安全用电、电子元件识别与焊接技能、机械与电气识图、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表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典型模拟电路装接调试及维修、典型数字电路电路装接调试及维修、电子仪器仪表测量、音响设备维修、调音操作、摄录像机原理、电视机原理、CDDVD原理。

  八、计算机外设及维修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电子电路与计算机原理等基础知识,掌握维修计算机主板必须的焊接、测试、故障排除等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富有创业精神的中级技能人才。

  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熟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和生产流程,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意识;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能熟练进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

  2.能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3.能进行因特网的基本操作。

  4.能掌握计算机主板故障检测、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

  5.能够掌握微机系统软硬件调试。

  所含职业(工种)及对应职业编码:计算机(微机)维修工、计算机操作员

  职业资格:计算机(微机)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或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职业资格

  专业教学内容:

  办公软件应用(中级)、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维护、多媒体制作、VB程序设计与实训、计算机故障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外设维护、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等。

  九、园林技术

  培养目标:掌握园艺植物栽培管理以及果园、菜园、花圃的建立及生产规划,掌握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贮运和初步加工技术,具备园艺产品的营销及园艺产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懂得有关的农业政策与法规及农业行政管理的一般知识的专门人才。

  学习年限:应届初中毕业生修学三年。

  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熟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和生产流程,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意识;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植物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栽培学、遗传学、园林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应用概率统计、观赏园艺、蔬菜栽培、果树栽培、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与营销、园林艺术、园林工程及管理、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设施园艺、水培园艺等。

  园林绿化

  十、文秘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丰富全面知识的合格的应用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适合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从事一般辅助性管理工作的文秘从业人员。

  学习年限:初中毕业学习三年

  职业能力:基本掌握本专业的主要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应的职业技能;具备较好的文学修养和多种文体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处理协调公共关系的能力和初步的管理事务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公务文书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际;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等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初步掌握一门外语;最终使之成为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发展潜力的文秘从业人员,并为个人今后的发展与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基本技能方面达到规定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水平;在职业技能方面要获得一个以上相关行业职业资格,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开设的主要课程:秘书学、应用写作、档案学、文书学、汉语速记、公共关系学、现代礼仪、现代行政管理学、交际与口才训练、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电子办公软件运用。

  十、汽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维修、汽车整车与零配件销售、汽车美容装潢等行业企业(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在生产(服务、技术或管理)第一线从事汽车维修机工、电工、钣金工、涂装工、美容装潢工和整车与零配件销售员等岗位工作的,具有主动学习意识和终身发展能力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学习年限:初中毕业学习三年

  职业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严格遵守汽车维修服务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电子等技术的应用能力。

  3.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汽车拆装、日常养护、使用的基本技能。

  5.具有本专业职业范围汽车维修机工、电工、钣金工、漆工、调漆工、美容工、装潢工、整车销售员、配件销售员、二手车交易员等众多工作岗位中的1-2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和专项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人才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面向机电制造行业,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机电产品组装与调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的专业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在企业单位从事机械零件设计和加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机床维护与电气控制、机电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及生产管理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在教育实习中,一定要尽量安排学生参加带运动队训练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这一能力。

  (4)训练测评

  在校内安排学生组织训练,指导比赛情况,应作为专项选修课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组织训练、指导比赛的情况应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测评标准:

  优:能进行科学选材,合理地制订训练计划,运用科学手段进行训练及指导比赛,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良:能较合理地选材、制订计划、指导训练与比赛,有组织管理能力。

  中:选材能力一般,制订的训练计划基本合理,训练、指导比赛、组织管理能力一般。

  及格:选材能力一般,制订的训练计划基本合理,训练、指导比赛、组织管理能力欠缺。

  不及格:选材不合理,制订计划不科学,训练、指导比赛、组织管理能力较差。

  3、中学生各种运动竞赛的组织、编排能力

  (1)训练内容

  包括制定规程,经费安排,报名编排,准备场地器材,筹备奖品,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比赛后的总结等工作。

  (2)训练要求

  能较好地承担学校各种比赛的组织安排工作,重点培养规程制定、器材准备、组织处理及编排能力。

  (3)训练途径

  所有术课,特别在专项选修课中,该项目的竞赛组织,编排工作,应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讲解,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

  校内的各种体育竞赛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实习进行编排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方面的能力。

  教育实习期间,实习学校的各种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工作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尽量由学生独立地完成,使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4)训练测评

  在所有术课中,制定规程及编排一定要安排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该门课考试的总成绩,也可在理论考试中直接安排这方面的内容。

  在校内各种运动竞赛中,学生的竞赛的组织能力及编排能力应作为专项选修课成绩的一部分。

  在教育实习,学生参加的竞赛组织编排工作的情况应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测评标准:

  优:规程制定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合理、充分,比赛中有关工作组织、处理、应变能力强,编排科学合理。

  良:规程制定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合理,比赛中有关工作组织、处理能力较强,编排合理。

  中:规程制定基本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基本符合要求,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处理能力一般,编排基本合理。

  及格:规程制定欠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基本符合要求,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处理能力一般,编排欠合理。

  不及格:规程制定不合理,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不够合理,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处理能力较差。

  4、裁判能力

  (1)训练内容

  中学常见的各种体育项目的裁判工作,以及各项裁判工作中的具体内容。

  (2)训练要求

  有一项能达到二级或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胜任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3)训练途径

  在教学计划中,每门技术课应当增加裁判实习的时间,专项选修课中的规则、裁判法应讲解得更细,实习时间应更多,能保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裁判水平。

  在教育实习中,要求学生担任实习学校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

  组织学生担任学校课外活动中各项裁判工作。

  (4)训练测评

  在每一门技术课考核中,都应有裁判的理论和临场实践的内容。

  学生在校内担任的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至少有一次成绩作为专项选修课中的裁判实习的成绩。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担任裁判工作的能力,应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部分。测评标准:

  优:一项达到二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较好地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良: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基本能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中: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一般。

  及格: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欠缺。

  不及格:没有裁判等级,其他项目裁判能力较差。

  5、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

  (1)训练内容与要求

  指导中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内容包括、活动内容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大小的控制,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的影响,安全因素等方面都能科学的安排,符合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2)训练途径

  所有理论课、技术课中凡涉及锻炼方法的都应作为重点讲解,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散辅导校内普通系科的同学进行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训练测评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辅导中学生锻炼身体情况,应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测评标准:

  优:能科学地指导中学生进行锻炼:锻炼项目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的大小、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安全因素都能科学地处理和全面考虑,符合中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良:能较好地指导中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所有安排比较合理。

  中: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不全面。

  及格: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欠全面。

  不及格: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

  (三)体育测量与评价能力

  包括对学生体质的测量与评价,对教学、运动训练的测量与评价。掌握这一技能后,可以鉴别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检查衡量教学与训练及增强体质的效果。

  1、中学生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能力

  (1)训练内容

  包括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指标的筛选,体质综合评价的方法,体质测量的内容与方法,中学生体质测定的制度。

  (2)训练要求

  准确掌握青少年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指标内容(6项形态、4项技能、11项素质和运动能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考核办法、年龄分组、项目设施,以及评分的标准。

  能选择正确的测验方法,熟练、准确地使用各种仪器和工具,明确测量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对测量数据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能利用现有的场地,设备对学生进行测量,对个别和群体作出正确的综合评定,有准确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绘图表的能力。

  (3)训练途径

  通过体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普通系科的体质测量工作。

  (4)训练测评

  测评应以体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的卷面成绩与课堂实验(实验应写出实验报告)成绩相结合进行评分。

  对普通系科学生的测评工作应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部分纳入学生体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的总成绩,也可以直接作为课堂实验来进行。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如果担任对中学生进行体质测量工作,应将测评能力作为实习成绩的一个部分进行考核。测评标准:

  优:能熟练准确地完成体质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测量工作,包括数据准确率高,采用测试的手段合理,仪器、工具的使用熟练,评价正确,有准确熟练地数据处理和绘图能力。

  良:能比较熟练、准确地完成综合测量与评价的指标工作。

  中:基本能完成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测试工作。

  及格:完成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测试工作能力欠缺。

  不及格:不能完成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测试工作。

  2、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能力。

  (1)训练内容

  对中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材内容的选择与搭配,以及对教案的评价;

  对理论课的评论,包括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学生作业情况等内容的评价;

  对实践课的测量与评价,包括对课前准备情况,对课常堂规建立情况,对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内容的评价,以及对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的测量与评价。

  (2)训练要求

  对以上内容能进行比较科学的测量与评价,方法选择合理,测量数据准确率较高,对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能正确地选择测量对象,评估结果正确。

  (3)训练途径

  通过学校体育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观摩课的形式,使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练习。

  (4)训练测评

  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的理论与技能是学校体育学考试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实习中一定要安排学生之间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并把这一能力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个内容进行考核。测评标准:

  优:能熟练地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工作,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选择合理,数据准确率高,评价结果正确。

  良:能较好地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工作,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选择较为合理,数据利用率较高,评价结果较正确。

  中:基本能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工作,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选择合理,数据基本正确,评价结果基本正确。

  及格:基本能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工作,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选择欠合理,数据基本正确,评价结果基本正确。

  不及格:不能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工作,测量与评价方法选择不合理,数据不准确,评价结果与事实有较大出入。

  3、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能力

  (1)训练内容

  身体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素质的测定和灵敏素质的测量;

  运动技术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包括技术量、技术全面性、技术掌握程度、技术效果的测量与评价,包括战术水平定量化的指标、合理战术水平的探索;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含预备技师)班专业均要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预备技师)班在校生的比例达到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达到30%(或者8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 (或者3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以上。

  3、着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着力提高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能力,确保高级工、技师(预备技师)考评合格率80%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用人企业认可满意度80%以上。

  三、实施要求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平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积极为“平台建设”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择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形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内容、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平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选择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5、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 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一定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利开展。

  五、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5月中旬制订《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进会,部署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建立机构。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各技工院校根据本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

  3、校企对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关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确定对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筹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力争8月结题;搭建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院校提供高技能人才培训菜单,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

  4、开展督查。6月下旬,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对“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汇总上报省人社厅。

  5、考核评比。12月,将“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纳入全市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比。

  6、总结交流。**年1月召开“十校百企”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抓好典型,全面推广。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公司招募合伙人入股方案

股东股权转让具体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