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的基本格式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人物传记范文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够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这就是我崇拜偶像所说的一句话,他就是中国最有名的武术大师——李小龙。

  李小龙是我最崇拜的人,我收集他的许多资料,李小龙原名李振藩,英文名:BRUCELEE(布鲁斯·李),祖籍广东顺德,出生于1940年,他的父亲李海泉是粤剧名丑之一,也是太极拳大师,李小龙从小体弱多病,为使身体强壮,7岁跟父亲学太极拳,13岁拜咏春拳大师叶问为师,18岁考入美国华盛顿洲立大学哲学系,24岁获得全美空手道的冠军。死于1973年,他的爱好是武术和恰恰舞,他最崇拜的人是海明威,他一生拍过的电影有:《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死亡游戏》。

  当我所查到这些资料时,不仅为他感到叹息,一个功夫多么的的中国人,享年才32岁。

  最近出一部电影,名《李小龙传奇》,在这部电影中,扮演李小龙的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我不是东亚病夫。”我为李小龙这种精神感到骄傲,如果我们中国人都像李小龙那样,那么,谁也不敢欺负中国。

  是啊,当时的中国懦弱无能,外国人都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到处欺负中国人,分割中国领土,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如:李小龙、霍元甲、杜心五……。他们的英雄气概为振兴中国民族气节做出极大的贡献。

  我的童年跟李小龙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从小也是体弱多病,7岁开始练武,跟父亲学习太极拳。但是,我没有他的坚持不懈,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我要学习他那对自己充满自信、做事执着,敢说敢做、敢爱敢恨的一个时代英雄。

  李小龙曾说过:“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我想,我们学习也应该如此。

人物小传的基本格式

人物传记

  在那么多同学中,数陈x跟我最要好了。由于他性格方面和我很相像,所以我俩很投缘。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他吧!

  他圆圆的脸蛋上有一双机灵的小眼睛,别看它小,眼睛可亮了,谁要想在他后面搞一点小动作,马上就会被他识破,你说他的眼睛像不像“贼眼”?他那张嘴就更“讨厌”了,谁要是在课上不遵守纪律,他准会啰啰嗦嗦的说个没完没了,就像个小女生。但是如果你一喊他小女生,他马上就会“晴转多云”,不理睬你了,不过一会儿就没事了。

  他除了是我们班级的“小管家”外,还乐于助人。记得那一次,老师说了一道数学题,我没有弄明白,问问别的同学,他们有的支支吾吾,自己也没弄懂,有的说也说不清,缺少语言表达能力。这时,陈x听到了,轻轻走到我的身边,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讲给我听,直到我弄懂了为止。从那时起,我就想认为真正的好朋友就应该是这样的,他这个朋友我这辈子是交定了。朋友不就是要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吗

  你别看他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可他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不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我经常对他说:“陈x,什么事情到你的手里都会变得有条有理,可你的书包怎么这样乱七八糟呀?这可一点也不像是你呀!”可说归说,这句话也只有一、两天有效,到了第三天你去看他的书包,又返回原样了。唉!我真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大家都来帮我想想办法,怎么改掉他这个臭毛病呀!

如何去写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人物传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据事“直书”,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只有做到“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才能有益于人,传之久远。

  内容要求丰富翔实。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作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这样,才能为社会所公认,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果史实错了,立论也就不正确了。因此编写传记时,一定要占有丰富、翔实、真实可靠的资料后,方能动笔。梅林为了写作《马克思传》,用了几乎二十年时间,搜集并深入钻研有关马克思的资料。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了十年,如果加上他搜集史料,调查研究所花去的时间,可以说一部《史记》倾注了他的毕生精力。

  要写好人物传记,要把握以下几点:

  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撰写人物传记,应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的思想和行动都受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物传记就是要写出一定的社会关系造就了一定的人,而这个人又怎样对当时的社会关系施加一定的影响。马克思的论点为人物传记的创作提供了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也为真实地描述人物的本质特征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也曾经指出过,编写人物传记必须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来描述,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德国工人运动领导人罗·卢森堡,希望梅林在写作《马克思传》时,能做到从环境中说明人,从历史中说明环境。如果不顾人和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不把人放在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之中,就不能写出具有真实感的人物,甚至歪曲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即使象杰出的法国作家维·雨果,他的《小拿破仑》,由于不理解法国当时的阶级斗争造成一种社会局势,使得一个平庸可笑的人物路易·波拿巴有可能扮演英雄的角色。马克思说雨果没有觉察到:“当他说这个人表现了世界历史上空前强大的个人主动作用时,他就不是把这个人写成小人而是伟人了”。而这,也就是背离了历史的真实了。可见,要写好人物传记,必须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中,论其世知其人,才能写得典型真实。

  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功过渗合,斑瑜互见。有的人功大于过,有的人过大于功。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要全面研究,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人物的好与坏,功与过,决不能因为一个人后期不好,就把前期的功劳一笔勾销,也不能因为做过一些错事,就把其他方面的贡献全部抹煞,而是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司马迁写《淮阴侯列传》对韩信的军事才能是满怀激情的描写,但对韩信早年的“无行”、“不能治生商贾”、“食从人寄食饮”、“俯出胯下”却并没掩盖而是直书,读者读后反觉真实可信。所以我们写人物传记,一定要从当时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记载和评价历史人物,真实地反映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所谓生动,就是要把人物写活。写成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而不是干巴枯燥的偶像或只有动作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司马迁的《史记》雄视百代,卓然独立于千古,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他刻划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马克思也曾为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军事活动家政治家写作小传。他写的《贝尔蒂埃》、《贝尔纳多特》、《布律恩》、《布里昂》,生动记述了拿破仑一世时期法国军事活动家和政治活动家的群象,其中有贪得无厌、追名逐利之徒;有渴求官职、封号和王位的野心家;有愿为任何制度效劳的不择手段的钻营者。这些小传,既描述人物的特有个性,又提供了拿破仑一世帝国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本质特征,成为传记文章的典范。恩格斯也写过不少人物小传,恩格斯写人物传的杰出之处和马克思一样,在于紧紧抓住人物的个性,同时突出人物所代表的阶级特征。所以,在他笔下,马克思、燕妮·马克思……等人物形象,被活生生地再现出来。所以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既要体现人物的阶级、职业、文化素质、信仰、经历、遭遇及其产生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又要体现同阶级、同职业、同素质、同信仰、同遭遇、同影响而在性格上的差异。要突出人物个性,体现人物个性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只有这样,写出的人物才能鲜明生动。

  要达到上述要求,一要选材典型。编写人物传要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把不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件摒弃或一笔带过。从各种素材中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方面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迁为了要表现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不是给他们各开一张履历表,而是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个矛盾的原因。通过这两对矛盾冲突,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秦赵争夺和氏璧以及渑池之会两件事,实质上是秦赵两国统治阶级两次实力较量,是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前奏,所以选择这两件事情,也显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写大事固然重要,但对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有时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茅盾税:“善于描写典型的作家,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恰当地记述小事,能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甚至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如《史记·陈涉世家》,开头写了这样一个细节:陈涉为人佣耕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并十分自负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个细节,看来或许并非必要,其实对描写人物来说,却有助于展示人物思想脉络,写出人物前后一贯的性格史。写陈涉少时就有鸿鹄之志,所以后来才发展到大泽乡起义。写陈涉少时就把别人比作微不足道的燕雀,所以称王后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把早年同过患难的老朋友也杀了。这是他最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思想根子却早就种下了。

  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记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因此记叙人物,要选择那些最典型,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行动来写。例如在《吉鸿昌传》中,作者记述吉鸿昌在1931~1932被迫出国期间,为了反对美国歧视华人,特意在自己胸前佩带“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这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吉鸿昌高尚的民族气节,也体现了他的个性特点。又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在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之后,叱咤风云,诸侯惧服。作者通过项羽召见侯将,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动作描写,反衬出项羽骄横不可一世的性格。可见动作的描写对记叙人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有了具体的行动,才能生动感人。“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因此选择人物的典型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见秦始皇出游的壮观时说:“彼可取而代之”。而《史记·高祖本纪》写刘邦看到这种壮观时却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尽管他们两人的话意思都是羡慕帝王,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性格。人物的诗作、著述(包括文章、书信、日记)和话语一样,是人物思想境界的高度凝结和表露。无不凝聚着人物对客现事物的认识、主张以及所持的态度。恰到好处的引用一些人物的诗作著述,对写活人物,突出性格也是不可少的。

  人物传虽不能偏向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描写,多余的形容,曲折的情节。但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当贴切,句子流畅,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一句话,文采还是必须讲究的。虽说史志中的人物传记与文学中的人物传记有区别,前者完全是根据历史事实,不允许任何虚构,后者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程度的虚构。但是,在需要生动因而需要文采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因为传者,传也。立人物传记就是为了传于后世,为了“记一方之言,激千秋之爱憎”为了“鉴人明事”。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讲究文采,也是史志中编写人物传记应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马克思要求人物传记应当写得有“强烈色彩”、“栩栩如生”。恩格斯认为人物形象应当“光芒夺目”。《史通》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返,百遍无致”。在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史志崇尚文彩,文史并茂,引人入胜,还是必要的。因此,在写人物传记时,应当重视文字锤炼,讲究艺术手法。

  人物传记,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大体上还是前面提到的形式。它们在写作方法上千差万别。然而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仍是具有共同性的。其相同之处是: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变革,出现过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物。既有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伟人,也有逆历史激流而动的罪人,并有出身、地位、经历、思想、性格等方面的不同。这些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有过一定影响,就会在历史上留了他们的影子。作者,为这些人树碑立传的目的就是要抑恶扬善,“表彰以劝世道,贬斥以戒人心”, 两千多年以来,传记作者把崇高的荣誉给予那些热爱祖国,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同时对奸臣逆子也进行了无情地诛伐与鞭打。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在内容表达上都力求真实,忠于历史,忠于事实,并且是非明断,褒贬准确。

  优秀的传记作者由于做到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所以留在传记中的人物都具有时代的特色。例如同是处于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由于时代不同,传中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不相一致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即陶渊明),他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与他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特点——尚清谈和以清高自愉相一致的;而袁宏道的《徐文长传》则是一篇奇人的传略。尽人皆知,明代社会黑暗,特务横行,文字狱大兴,知识分子“动辄得疯”,所以徐文长的一生只能是从不得志到疯,从疯到坐牢至死。他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是时代的悲剧。以上二例,传主同是文人,由于时代不同,他们的性格不同,遭遇者不一样。

  读优秀的人物传记,犹如参观罗汉堂。众多泥塑,面目不一,神态各异。一些传记所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是由于传记家们懂得和善于处理人物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的结果。

作文人物传记怎么写

  人物传记是对人的描述与作者从人物描写中所要表达的一些重要内容。那么具体该怎么写呢

  (一)人物传记的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

  “志属信史”,志传和史传一样,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据事“直书”,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只有做到“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才能有益于人,传之久远。怎样保证人物传记的真实性呢?一、广集资料,反复考证。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作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这样,才能为社会所公认,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果史实错了,立论也就不正确了。因此编写传记时,一定要占有丰富、翔实、真实可靠的资料后,方能动笔。梅林为了写作《马克思传》,用了几乎二十年时间,搜集并深入钻研有关马克思的资料。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了十年,如果加上他搜集史料,调查研究所花去的时间,可以说一部《史记》倾注了他的毕生精力。

  二、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

  撰写人物传记,应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的思想和行动都受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物传记就是要写出一定的社会关系造就了一定的人,而这个人又怎样对当时的社会关系施加一定的影响。

  马克思的论点为人物传记的创作提供了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也为真实地描述人物的本质特征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也曾经指出过,编写人物传记必须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来描述,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德国工人运动领导人罗·卢森堡,希望梅林在写作《马克思传》时,能做到从环境中说明人,从历史中说明环境。

  如果不顾人和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不把人放在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之中,就不能写出具有真实感的人物,甚至歪曲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即使象杰出的法国作家维·雨果,他的《小拿破仑》,由于不理解法国当时的阶级斗争造成一种社会局势,使得一个平庸可笑的人物路易·波拿巴有可能扮演英雄的角色。马克思说雨果没有觉察到:“当他说这个人表现了世界历史上空前强大的个人主动作用时,他就不是把这个人写成小人而是伟人了”。而这,也就是背离了历史的真实了。

  可见,要写好人物传记,必须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中,论其世知其人,才能写得典型真实。

  三、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功过渗合,斑瑜互见。有的人功大于过,有的人过大于功。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要全面研究,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人物的好与坏,功与过,决不能因为一个人后期不好,就把前期的功劳一笔勾销,也不能因为做过一些错事,就把其他方面的贡献全部抹煞,而是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司马迁写《淮阴侯列传》对韩信的军事才能是满怀激情的描写,但对韩信早年的“无行”、“不能治生商贾”、“食从人寄食饮”、“俯出胯下”却并没掩盖而是直书,读者读后反觉真实可信。所以我们写人物传记,一定要从当时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记载和评价历史人物,真实地反映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人物传记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所谓生动,就是要把人物写活。写成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而不是干巴枯燥的偶象或只有动作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司马迁的《史记》雄视百代,卓然独立于千古,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他刻划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马克思也曾为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军事活动家政治家写作小传。他写的《贝尔蒂埃》、《贝尔纳多特》、《布律恩》、《布里昂》,生动记述了拿破仑一世时期法国军事活动家和政治活动家的群象,其中有贪得无厌、追名逐利之徒;有渴求官职、封号和王位的野心家;有愿为任何制度效劳的不择手段的钻营者。这些小传,既描述人物的特有个性,又提供了拿破仑一世帝国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本质特征,成为传记文章的典范。

  恩格斯也写过不少人物小传,恩格斯写人物传的杰出之处和马克思一样,在于紧紧抓住人物的个性,同时突出人物所代表的阶级特征。所以,在他笔下,马克思、燕妮·马克思……等人物形象,被活生生地再现出来。所以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既要体现人物的阶级、职业、文化素质、信仰、经历、遭遇及其产生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又要体现同阶级、同职业、同素质、同信仰、同遭遇、同影响而在性格上的差异。

  要突出人物个性,体现人物个性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只有这样,写出的人物才能鲜明生动。要达到上述要求,一要选材典型。编写人物传要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把不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件摒弃或一笔带过。从各种素材中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方面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迁为了要表现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不是给他们各开一张履历表,而是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个矛盾的原因。通过这两对矛盾冲突,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秦赵争夺和氏璧以及渑池之会两件事,实质上是秦赵两国统治阶级两次实力较量,是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前奏,所以选择这两件事情,也显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

  写大事固然重要,但对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有时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茅盾税:“善于描写典型的作家,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恰当地记述小事,能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甚至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如《史记·陈涉世家》,开头写了这样一个细节:陈涉为人佣耕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并十分自负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个细节,看来或许并非必要,其实对描写人物来说,却有助于展示人物思想脉络,写出人物前后一贯的性格史。写陈涉少时就有鸿鹄之志,所以后来才发展到大泽乡起义。写陈涉少时就把别人比作微不足道的燕雀,所以称王后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把早年同过患难的老朋友也杀了。这是他最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思想根子却早就种下了。

  二要叙行录言。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记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因此记叙人物,要选择那些最典型,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行动来写。例如在《吉鸿昌传》中,作者记述吉鸿昌在1931~1932被迫出国期间,为了反对美国歧视华人,特意在自己胸前佩带“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这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吉鸿昌高尚的民族气节,也体现了他的个性特点。又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在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之后,叱咤风云,诸侯惧服。作者通过项羽召见侯将,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动作描写,反衬出项羽骄横不可一世的性格。可见动作的描写对记叙人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有了具体的行动,才能生动感人。“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因此选择人物的典型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见秦始皇出游的壮观时说:“彼可取而代之”。而《史记·高祖本纪》写刘邦看到这种壮观时却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尽管他们两人的话意思都是羡慕帝王,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性格。

  人物的诗作、著述(包括文章、书信、日记)和话语一样,是人物思想境界的高度凝结和表露。无不凝聚着人物对客现事物的认识、主张以及所持的态度。恰到好处的引用一些人物的诗作著述,对写活人物,突出性格也是不可少的。

  三要讲究文采。人物传虽不能偏向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描写,多余的形容,曲折的情节。但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当贴切,句子流畅,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一句话,文采还是必须讲究的。

  虽说史志中的人物传记与文学中的人物传记有区别,前者完全是根据历史事实,不允许任何虚构,后者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程度的虚构。但是,在需要生动因而需要文采这一点上,我认为是共同的。因为传者,传也。立人物传记就是为了传于后世,为了“记一方之言,激千秋之爱憎”为了“鉴人明事”。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讲究文采,也是史志中编写人物传记应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马克思要求人物传记应当写得有“强烈色彩”、“栩栩如生”。恩格斯认为人物形象应当“光芒夺目”。《史通》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返,百遍无致”。在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史志崇尚文彩,文史并茂,引人入胜,还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在写人物传记时,应当重视文字锤炼,讲究艺术手法。

  一我国人物传记不仅起源很早,而且体裁多样。归纳起来,人物传记体裁可分为四类:一是纪传,二是文传(即传记文学),三是史传,四是志传(指方志中的传说)。我国人物传记的写作,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处于萌芽状态。《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中都出现了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时期可以看做是人物传记的滥觞时期。到了西汉中叶武帝时期,被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出现了。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标志着我国人物传记走上了成熟的阶段,并且达到了高峰。司马迁不仅首创了以人物记传来代替历史事件的叙述,通过传人来记事,同时,他还以文学的手段,来描写历史人物,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而又形神具备的人物形象,不仅为我国文学和史学的兴起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且对史学、文学、戏剧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史记》以后的所谓正史,一般地说都是学习或模仿《史记》的笔法,以纪、传作为主体。到了魏晋以后文史开始分流,文学和史学各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向前发展,以至于越来越泾渭分明。文学家注重辞藻和形象,史家则注重史料的真实及表述的准确,而对文采方面却顾及不多了。东汉以后特别在唐代以后,杂体传记的发展很快,如碑铭、传状、自传之类,也出现了许多高手佳作。

  这类传记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而且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它们在内容上不同程度地忠于史实,但其笔法都属于文学性质的。所以类似这些作品只能属于文学著作——传记文学。方志撰述人物由来已久。据《隋书·经藉志》载:“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见《隋书·经籍志》982页)此后,到了晋代,常著的《华阳国志》中,从卷五至卷十二都是关于人物的记述。从此之后,地方志记述人物就成为定例。宋代以后,我国地方志的写作,已渐趋成熟,从体例到内容的设置更加完备。“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又以地区而编入姓氏人物,并因人物而详及官爵与诗词、杂事。宋代方志记人物及有关史事与文献者更多。”(见傅振伦:《论人物志的编撰》)。到了明、清之际,是方志走上大盛的时代,不仅数量多,而且设置的门类齐全。每种方志大都记述人物。清代方志,人物志都放在重要位置上。不仅占据篇幅多,人物的类别也多,只要是被统治阶级认为有利于当时社会的人物都进入志书。

  综上所述,我国人物传记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文史不分的纪传体,到文史分流的史体传记,又从纪传和杂体传记发展到传记文学,以及一方之志中人物传记的出现。说明了我国人物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二属于人物传记性质的作品在古代名称很多。诸如传、箴、铭、碑、表、颂、赞、哀等等,细分起来,更为复杂:如“传”指传记,以其内容有全传、大传、小传和传略之别,以传者与传主关系而言,又有他传和自传之异,此外还有别传、外传、评传等名目。再如“状”有行状、事略;表有墓表、阡表、墓志和墓志铭等等,都是记述和颂扬死人的生平事迹,多数是颂扬历史上有地位的人物。现存最多的作品是传记和碑文。这些是我们编史修志的珍贵资料。

  人物传记,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大体上还是前文提到的那四种形式。它们在写作方法上千差万别。然而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仍是具有共同性的。

  其相同之处是:

  1.人物的真实性。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变革,出现过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物。既有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伟人,也有逆历史激流而动的罪人,并有出身、地位、经历、思想、性格等方面的不同。这些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有过一定影响,就会在历史上留了他们的影子。作者,为这些人树碑立传的目的就是要抑恶扬善,“表彰以劝世道,贬斥以戒人心”, 两千多年以来,传记作者把崇高的荣誉给予那些热爱祖国,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同时对奸臣逆子也进行了无情地诛伐与鞭打。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在内容表达上都力求真实,忠于历史,忠于事实,并且是非明断,褒贬准确。

  2.人物的时代性。优秀的传记作者由于做到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所以留在传记中的人物都具有时代的特色。例如同是处于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由于时代不同,传中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不相一致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即陶渊明),他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与他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特点——尚清谈和以清高自愉相一致的;而袁宏道的《徐文长传》则是一篇奇人的传略。尽人皆知,明代,特务横行,文字狱大兴,知识分子“动辄得疯”,所以徐文长的一生只能是从不得志到疯,从疯到坐牢至死。他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是时代的悲剧。以上二例,传主同是文人,由于时代不同,他们的性格不同,遭遇者不一样。

  3.人物的个性。读优秀的人物传记,犹如参观罗汉堂。众多泥塑,面目不一,神态各异。一些传记所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是由于传记家们懂得和善于处理人物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的结果。传记在内容表述上忠于史实和抑恶扬善,是我国人物传记写作的优良传统,一直持续到今天,这是各种形式的人物传记的共同特点。但是,各种传记在表述方法上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首先,志传和纪传不同。一是“纪传”注重在文采方面,特别是在“词藻”上下功夫。有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增强传记的文学性;二是“纪传”在撰写人物时虽然也以事实为根据,同时它又偏重于文学形象的刻划。使历史传记同文学传记合为一体,这就不能不使人物历史的真实性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三是在“纪传”文章的最后都要加上一段评语,如“太史公曰”、“赞曰”等等。作者公开站出来对人物进行评价。以上三点在“志传”中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其次,志传与史传不同。有一些权威专家从“志属史体”出发,进一步指出方志传记与历史传记是一样的,属于同一种体裁——史体。此说,笔者曾想之再三仍不敢苟同。史传可以史论结合,有史有论,志传不能议论,是“寓褒贬于记述之中”。史传手法多样,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先议论、后记事,或者先叙述后议论。而志传只能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功过。人物的善、恶、美、丑则需要通过叙述反映出来。应该说志传别于史传,因此在志传的写作中,文字运用就要仔细地斟酌,对传主的是非不能明断,但又要让读者从字行间看得出来。

人物小传的基本格式

人物传记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写身边人人物小传范文

  张鑫泽

  一斛清酒,品味人生百味。

  一簇红花,展示岁月芳华。

  我细细品味着暗黄色花盆上的字……

  似浅似深,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加以这寻常普通的花盆,我不禁怀疑这是外公的手笔。

  在我的印象里,外公是一位诗人,用岁月在心田上写诗。

  他总爱躺在那泛青的藤椅上,拿着一本书,品一杯茗。任凭晨曦或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身旁。儿时的我却很淘气,总爱抢过外公的老花镜,要他陪我玩。外公假装生气,怒目圆睁,胡子吹得比天还高,双手似乎就要落下来。

  我吐了吐舌头,扮了个鬼脸,赶忙把眼镜还给外公。他笑了笑,没说什么,开始用悠扬的语调为我读诗……

  那年我五岁,我们都很闲——我回到小屋,他摆弄着他的花。

  外公独爱蟹爪花,而我却不。它没有馥郁的芬香。河边随处可见的它显得平凡而普通。

  花开蟹肥,每年此时,外公总会把我领到小茶几旁。茶几上放着一杯清酒,一碗海蟹。酒是冷的,蟹是温的;我品蟹,外公独酌。

  我很爱吃蟹,外公却从未让我剥蟹,怕弄伤我的手。他于是用那布满皱纹的手,颤抖着小心翼翼的为我剥蟹。他的眼似乎早已浑浊,手也没年轻时的那份灵巧。但他却很专注的剥着,似乎在摆弄那几盆心爱的花……我夹起一块蟹肉给他,他却忙手一挥,端起酒杯,慢慢地品。他的手很大,似包容了千百条帆船的港湾,自然,他的手上满是岁月的水流冲刷出的一道道沟壑。

  那是我却未注意,他已慢慢走向衰老,如夕阳的余晖。如今,这才发觉。

  离别时,他将他最爱的蟹爪花与那暗黄色的花盆赠给了我。如今,距听躺在藤椅上的他念诗,已过去八年。儿时的我从未见过蟹爪花的叶,如今望见窗前苍翠欲滴,不禁想起外公说过的一句话:“叶盛花待,花开叶护。”

  是啊!外公像极了红色蟹爪花的叶,似一位诗人,用笔写下陪伴蟹爪花的一首首诗!

  不知你是否还摆弄着那一盘盘花?不知你是否还品那一杯杯清酒?但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对我平常却又无微不至的关照,在我心田已然成诗,与我相伴相随,一生一世!

  想起你,望见满目苍翠,我的鼻中已是芳香四溢。

  幸会!如诗一般默默陪伴我的外公!

如何写好人物小传

  谈及“人物小传”,必先了解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通过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属于记叙文。写作时,要以“真、信、活”为原则,达到体现人物特征和反映深层精神的目的。但由于习作篇幅有限,不能完整、详细地记录,所以我们才以“小”来概括之。

  写作时,同学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定人物,广泛占有材料☆

  活跃在我们周围的人物有很多,能写成小传的人物也很多。如何取舍?同学们可以根据占有材料的多寡来判断选择哪个人物。占有的材料越多,就越有可能塑造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选定人物后,不妨把他的事件罗列一下,看看哪些事件可以进一步具体化、准确化。如果是身边的人物,则可以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如果是古人、名人,则可以通过书籍(必须是正史而不是演绎类小说)、网络等对人物进一步了解。

  如同桌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同学了。大家且看下面这篇习作——

  就冲同桌这么霸气的名字——“格格”,我就得敬她三分,怎敢得罪了这位“小主”?尚格格每天的情绪变化都很大,她会忽然和颜悦色地朝我借笔记,又忽而雷霆之怒地把本子甩给我,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尚格格的脾气比数学应用题还难猜难解。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龚湛珺《我的同桌——尚格格》)

  小作者之所以能準确地把握同学的性格特征,正是因为这个同学是自己最熟悉的。

  抓特点,

  善于取舍事件☆

  掌握了丰富人物的材料后,我们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基本思路是选取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件,这样,可以避免千人一面。

  再者,还必须对人物进行公允的评价。人物性格有其复杂性,犹如绚丽多彩的万花筒,瑕瑜互见,大家不能凭着对人物的喜好来取舍事件、评价人物。且看下面这段文字——

  谈文,副班长好语数外政史地生,尤以刷题为乐。课间刷题;自习时,从不玩乐,依旧刷题。如此勤奋上进、兢兢业业,哪有学而无果之理?论武,副班长好打篮球、扔铅球,掐耳朵、揪头发亦触类旁通。自诩“运动健将”,每每组织篮球赛,一堆高个儿中定有一矮小的印第安人,打手、撞人,“无恶不作”。(陕西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王骁元《副班长传》)

  在诸多事件中,小作者选取爱刷题、爱“动手”两方面事件,切口很小,但副班长的形象却栩栩如生地立于我们眼前。

  重叙述,注意情感真实☆

  人物小传的本质是记叙文,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应是文章主导。此外,小传要完全真实,一个细节的失真就会拉低全篇的价值。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刻画,不能胡编乱造。如下面这段文字——

  我姓高名子爻,名字的出处可谓博大精深:子是古代对高尚君子的尊称,“爻”源于“八卦说”,指的是宇宙万物,从这个名字上足见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但是目前——我人生的十三年中——过得普普通通、平平庸庸,既不是学业翘楚,也不是体育达人,高山仰止我的名字,不觉自惭形秽。我相貌平平,大众化的面庞很容易湮没在芸芸众生中,要是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仔细观察,那个颇有“盛唐遗风”的魁梧身材,神情稍显木讷,行为举止缓慢,有时爱意识流的人,就是我。(陕西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高子爻《自传》)

  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把握到位,语言中肯又不失幽默,这份真情足以打动读者。

  善表达,力求语言生动☆

  要把人物写活,就必须力求语言生动,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人物的思想精神。语言的生动不一定要辞藻华丽,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手法,也能让小传在立意上见微知著。如下面这个片段——

  她的理想很高远,年纪轻轻就规划好了以后要走的路。她想在某一天突然辞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抑或是放飞自我,做一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我这个只会在数理化题海中奋战的理科男,和她相比,才发现自己的渺小。这时,我有点羡慕她了,也欣然接受她对我的影响。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龚湛珺《我的同桌——尚格格》)

  对比、长短句、抒情句的使用,既体现了同桌的性格特征,又把自己对同桌的钦佩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初,如: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主要关系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

  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

  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那么,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作好信息判断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阅读题作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置,光在作题技巧上打圈圈。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

  应试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三点:

  1.转变阅读观念一般同学读古文,往往死抠字词,背诵多义实词的义项,死抠文中虚词的用法,一个劲儿地挖通假、活用,反复辨识文言句式,走的是学习古汉语的路了。也就是说,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这样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显然是不上路子的。这里谈的“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如果我们把《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的要求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作一对照就会发现,其主要要求是一致的,这也表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再从高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2.注重复习课本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近三年所考文言实词“拔”、“附”、“乘”、“北”、“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三年所考文言虚词“以”、“于”、“既”、“无”、“为”、“焉”、“因”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更何况有的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曾经多次参加高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在复习阶段认真阅读过去列入课本,现在移至读本的古文,如《荆轲刺秦王》等;认真阅读过去置于读本现在移入课本的古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

人物小传

  我有个哥哥,他长得瘦瘦高高的。他的性格很好,对我很宽容。

  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哥哥去上数学课了。过了一会儿,我要去哥哥的房间拿一本书,可是我的手不小心碰到了电脑旁的定时“鸡蛋”,“啪”的一声,定时鸡蛋掉下来,摔成了两半。过了一会儿,哥哥回来了,我连忙跑到大厅跟哥哥说:“对不起”。“怎么了?”他问。“我不小心把你的定时鸡蛋打碎了。”我哭着说,生怕哥哥会打我。哥哥居然说:“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叫爸爸修呀!”哥哥蹲下来,摸着我的头说:“我小时候也把妈妈的杯子打破了。”

  晚上爸爸回家了。过了一会儿,爸爸知道了我的事,然后他就开始修了。我们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爸爸修。

  修好以后,哥哥让我到他的房间,他要跟我说点事。我来到他的房间,他跟我说:“摔坏鸡蛋没有关系,敢于承认错误就好。”

  这就是我哥哥。有个好哥哥真幸福啊!

人物小传

  我的外婆是个乡下人,而且还是一个“双低”人士——颜值低、文化低。说句心里话,外婆长得真不咋的,甚至可以说是“畸形”:两只眼睛深深地陷入,目光显得深邃而悠远。而脸颊两侧却异军突起,与整张脸的布局格格不入。正因如此,我曾经还刻意疏远外婆呢!“囡囡,快过来帮外婆看看,这是什么字。”“这是‘孤单’的‘孤’,你都问了不下五遍啦!”我不耐烦地回答道。你瞧,外婆的文化低吧?所以,综上所述,我对外婆的印象一向不好。但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地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外婆你快看,那儿有一个乞丐在要饭呢!”我指着不远处的乞丐大叫道。

  乞丐悄悄地往角落里缩了一点。

  “囡囡,不准那么没礼貌!快去和叔叔道歉。”外婆一改平日里的和颜悦色,大声斥责我。

  乞丐偷偷抬起了头,朝我和外婆看来。

  “凭什么,我又没说错。再说了……”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一只熟悉的手掌就亲热地蹭上了我的脸颊。要知道,这可是外婆生平第一次打我!原因居然是为了一个外人,而且还是个萍水相逢的乞丐!一肚子的委屈和愤怒,在这一刻全都像山洪野兽似的发泄出来了。我哭得梨花带雨,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一个劲儿地往下掉,让人看了好不心疼!

  但外婆对这一切都熟视无睹,径直把我拉向那位“叔叔”,仍义正严辞地要我道歉。

  我知道,外婆这次是真的生气了。心中所以的愤怒和委屈,在这一刻都只能灰飞烟灭。我,只能低声下气地去乞求一个乞丐的原谅!

  “叔叔,对不起。”

  “没关系的小朋友,你也不要太在意了。反正,我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不经意间,我看见叔叔的眼里闪烁着一颗耀眼的东西。突然,我内心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囡囡,你记住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那位叔叔,一定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会以乞讨为生的……”

  “嗯,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外婆还是一个“双低”人士,可我再也不嫌弃她了!她虽然没颜值、没文化,但她拥有乡下人应有的那份淳朴和善良,这就足以成为我为她骄傲的原因了。我为外婆点赞!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解决问题的沟通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