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做好一个管理者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管理人员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一定要培养好的心态,其次是行动,那么如何才算是好的心态呢?在这里我就以我个人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当然不一定绝对正确。

  我觉得我的成长过程到目前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职位理解成官衔;第二阶段,理解成责任,第三阶段,理解为一种教导责任。

  下面我就来剖析一下我这三个阶段所想的一些事情;

  在第一个阶段,因为将职位当成官位,所以在管理中也存在了比较多的误区,那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这样刚开始感觉工作做的好象很出色,很有效,但随着事情的越来越多,弊端与矛盾就慢慢出来了,因为别人在执行时不是因为你的决定合理,而是因为怕你而去执行,在执行中明明出现瑕疵,也不会主动报告,造成很多事情到了不可收拾时或很严重时才被察觉,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时间浪费与材料浪费)。另外,由于长期用这种方式进行管理,下属因为怕你,即使决策错误也不会事先提出,又因为明知错误还硬着头皮去做。所以也根本不会很投入去做,使很多事情只能事倍功半;

  在第二阶段,由于将职务当成是一种责任,学会换位思考认为只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事情一定能够做好,所以在这种理念支配下,事无俱细都会要求自己亲力亲为(工艺流程的改变,新产品的试做操作等),所以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工作的细节也都能了解的较透彻,但随着事情做到一定的程度(也即职务升迁,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这样的亲力亲为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因为任何事情都要亲自动手才能放心,所以往往很多的事情都顾此失彼,造成效率无法提升,下属对我仍然是一种依赖,还无法真正意义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凭心而论,在这一阶段我也曾经迷惘过,也想不通,自认为这么认真在工作,而且也凡事都力求用最合理最公正的方法去做,为什么事情还是没有办法做的很完美呢?最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不能使下属也能跟我们一样很投入去工作呢

  这样我就想到了心态这个问题,因为下属还没有象我们一样的心态,所以他的行为也不可能改变,这样我就想到如何也能使下属能有跟我一样的心态看这个问题,因为我是经过几年的经历才认识到这些,那么要让下属也能快速地跟你一样做事,除了我们本身做事的责任以外,更应去重视教导责任,因为只有将我们的下属都培训成很有责任感的人,甚至超过我们才能将我们的工作开展到每个细节,这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能开展的很好,这就是我第三阶段的想法即教导培训责任心。

  这个阶段的具体做法,一方面我做事的风格及态度用一切机会向下属阐明,另一方面逐步将一些细节的工作转移到特定的人身上,并赋予一定的责任及权限,工作中不做过度的干预,尽量引导他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工作,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同时也因为这样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投入度,那么这样的做事方式也已逐步在我们这个部门开始形成,尽管目前还没有大的起色,但我相信这样做肯定是对,尽管它还没有成功,甚至都不一定成功,所以目前我的管理心得是:管理并不是单纯的管人,而是要教导我们的属下如何去学会管理,只有将我们的属下训练成与你一样有才干、有能力甚至超过你,那么才能使好的工作能真正地做好。

怎样去做好一个管理者

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工作

  在企业,尤其是矿山这样的高危行业,安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安全我们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在工作中,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其实,安全事故并非危言耸听,不可杜绝。一切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生产工作中,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安全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安全工作是可以搞好的。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工作方法不适当或不恰当,造成了一些安全隐患的存在,进而发生安全事故,给国家、企业和家庭、个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一、目前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1、安全管理存在重罚款、轻教育现象。近年来,我们在企业管理方面,突出一个“严”字,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对一切不安全现象一律出重拳、罚重金,这本身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在生产现场,有些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式简单,态度粗暴,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现场不安全因素,常常是一罚了事。有的单位还对各级管理人员下达了抓“三违”指标,规定一天或一个月抓多少个“三违”人员。尽管这种冷冰冰的方式在表面上让员工身上暴露出的“三违”行为少了,可员工与安全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也随着一张张罚款单日渐疏远。现在有些员工将安全管理人员“下现场”称作“狼来了”。“狼来了”,规规矩矩;“狼走了”,我行我素。员工这种潜意识里排斥安全管理人员的现象无疑为安全工作埋下了更深的隐患。2、安全教育存在走形式、轻实效现象。目前,在安全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说起教育,就是管理人员照本宣科地读一些规章制度或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听者不疼不痒,无动于衷。最近,笔者随领导到基层检查安全工作时,在某个单位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安全活动中,该单位组织员工安全学习,管理人员花时间宣读两个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宣读过程中,员工看起来听得很认真,但是,当宣读完毕,管理人员向大家提问刚才所读两个规章制度的题目时,在座的几十名员工只有两人举手。在回答时,只有一人说对了,另一人回答错了。这可以说是对这种教育的极大讽刺。还有如果检查员工对安全知识学习效果时,就出一些试题,连同答案一起发给员工,让参加教育的员工自己抄抄填填上交了事。更有捉刀代笔者,以致于几十份答卷均出自一人之手。这种走形式的教育方式在企业各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可以说,管理者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安全教育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对管理者而言是渎职、是犯罪;对员工来说,是走过尝自欺欺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助长了形式主义。这种情况任其延续下去势必后患无穷,害人害己。会对企业的安全工作造成很大的隐患。3、安管人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近年来,一些二级单位在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上,通过理论考试的方式选拔一些员工到管理岗位,造成许多文化知识欠缺,但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从安全管理岗位退下来。一些文化水平高,但实践经验欠缺,甚至不懂安全的人员走上安全管理岗位。以至于这些安管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时,不能对症下药,不能及时、深层次查出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效果大打折扣,给安全工作造成被动。4、安全检查存在早通知、做准备的现象。安全检查应该实行突击检查,这样才能真正查出所检查单位的安全状况,确保安全生产。但是,在一些企业里,每次要进行安全检查时,都是大会小会的通知,被检查单位提前将一些安全设施不全的电源电器进行配备安装。这样造成了一些电气维修人员平时不注重检查电源电器的安全运行状况,只有在安全管理人员来检查时才仓促检查,忙于应对,给安全工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让员工认为只有安全检查时,才进行安全隐患的整改。有推一推、转一转的现象存在。

  二、对搞好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1、安全管理“温情”操作。在安全工作中,安全管理人员在态度“强硬”的同时,也应适当地进行一下“温情”操作。要做到“无情考核,有情操作”。在按制度进行考核的同时,应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多找被考核、被处罚的员工谈谈心,听听他们的想法,要通过相互沟通来化解员工对安全考核制度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排斥心理,达到员工思想上的真正转变。员工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工作中时刻提高安全警惕。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管理人员在与不在一个样,真正遵章作业,杜绝安全事故发生。2、安全教育防止“做秀”。安全教育对员工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员工真正受到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才能保证其在工作中按规章办事,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各级管理人员要以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克服形式主义,力戒弄虚作假,切切实实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创新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认真抓好各类安全培训,从而赢得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实现企业稳步健康发展。3、安管人员配备要强调综合素质。安全管理人员在一个单位的安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因此,在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时,要强调综合素质,要选拔任用技术全面、责任心强、有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而不能将一些只有书本理论,而无实践经验或专业技术的人员放到安全管理岗位上。检查安全工作与一般的检查卫生、检查劳动纪律等不同,它不但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而且检查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安全工作经验,有发现问题和隐患的火眼金睛,这样才能及时查出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并使问题得到快速处理。不然的话,事故隐患、不安全问题就在面前,也会熟视无睹,发现不了。4、安全检查应注重突击检查。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真正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安全人员要经常进行检查,尤其是进行突击性检查,这样才能使所检查单位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注重安全隐患的排除,以此确保安全生产,而不会出现“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如果让所检查单位准备好再去检查,那么效果就不一样了,这些单位存在应付现象,是为了上级的安全检查才进行安全检查,有被动的嫌疑,不利于安全工作。在安全工作中,应该是时时处处仔细进行安全检查,绷紧安全之弦,确保长周期安全生产。目前,在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弊病很多,我们的各级领导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改,但仍有一些弊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消除。安全管理无止境,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只要我们的各级管理人员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把安全作为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来抓,就一定能够做好安全工作。以上,仅是笔者对实践工作的一点思考,衷心希望会对安全管理工作有所益处。

工作管理心得体会

  1、注重工作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首先要把日常工作制度化、流程化,有了科学合理的制度,工作才有指导,有方向。其次,就是在制度的指导下,抓好每一个细节。对财务来说就是每个凭证、每个工作细节都要处理好,每笔业务都要清晰掌握来龙去脉,每个科目都要管理到位,每月底都要及时与业务部门去沟通对账;对办公室行政人员来说就是要掌握好每一项采购及销售动态,衔接好公司每个部门,处理好每一项行政事务。

  2、注重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要多思考,找到最快、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善于运用统筹方法,提高效率;要分清主次,条例清晰,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善于从纷繁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找到规律、把复杂事情简单化;要注重与外部单位、本单位人员的沟通方式,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要快速反应,及时解决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并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3、注重信息安全,保守商业秘密。计算机登录、财务软件等要设置密码;重要文件要备份,防止数据丢失造成麻烦和损失;每年末要将本年度重要数据刻录成光盘统一归档,要注重电子档案的管理。

  4、注重学习,学习是工作的动力和源泉。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学习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例如学好Excel,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当。

  5、注重工作总结,总结有利于工作提升。每月末书面形式做一份工作总结,主要包括本月所做的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下月工作打算、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工作中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何改进和创新、对公司的发展有何合理化建议。古人讲“一日三时,我们能做到“一月一时,工作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6、重视自己的工作,培养主人翁责任感。一个公司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个人的工作都同等重要。只有真切的认识、感受到这一点,才能在工作中更加主动、积极,才能更有主人翁责任感。

  7、自信从容,有效解决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多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遇到困难不要急躁;要自信,自信才能从容面对遇到的困难,才能有更加清晰的思路,才能想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8、立足长远,明确方向,方能成就更好的未来。有些事情,我们不妨跳到圈外去看,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这样对事情的看法可能截然不同;“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矛盾,事业与家庭有矛盾,可能同事之间也会有矛盾,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对此,我的看法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严谨、高效的工作,快乐幸福的生活”是我的理念,以上这几点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也是我努力想做到的,希望与大家共勉,期待我们每个人的进步,期待我们与公司共同成长!

管理人员心得

  终身学习和系统思考,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必修课。人生的过程就像炼狱,需要经历困难,需要在苦与难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发展壮大。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具体的过程,管理工作需要我们理顺好、打点好问题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僵硬的问题柔性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想问题、办事情,就如同人生,需要勇敢的去承受,需要勇敢的去担当,甘于受责,善于攻坚。

  第一、管理必须是全面的。

  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管理是全面的。管理工作很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要考虑好、处理好、理顺好、打点好很不容易。业务管理方面涉及的资金链管理、业务拓展、风险控制、大客户维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涉及新员工引导与培训,必须要安排专人引导,员工的职业发展,员工的薪酬待遇,员工的情感,员工的生活都需要有所考虑。制度管理上,人管人说明是人治,制度管人才是法治。凡事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章法,有一个强有力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的支撑企业的运营发展,政策的执行必须要有制度约束,必须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日常管理上,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需要有一个正常的沟通、互动机制和平台,没有协调,没有沟通,干工作,不能散兵游勇,需要协同作战。其他方面,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员工,有不同的工作方法,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区别考虑和对待。对待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第二、管理必须是具体的。

  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管理是具体的。假大空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管理必须要有执行力,目的是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我们不能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得出一些肤浅的结论。只有深入实际,进一步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有好的初衷,却得不到别人的积极响应,好心当了驴肝肺。我们需要具体分析矛盾双方的原因,鱼骨图是一个好的分析方法。从政策的制定到政策落实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政策的执行不力,需要用鱼骨图分析:政策本身明确性、福利待遇、潜在风险、职业前景、工作难度、制度支撑、生活与感情、交通与吃住行、社交网络等等。还要寻找原因中的原因,更深一个层次的去分析。调研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不分析矛盾双方的情况,不分析客观现实情况,没有经过细致调研就做出结论,往往不容易收到很好的效果。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管理工作也不是机械的照搬,天下之事必做于细。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时刻都要拷问自己,问题的方方面面是不是都考虑到了,潜在的危机和可能遇到问题是否已经考虑到了,方法是否得当,措施是否得力。

  第三、管理又必须是历史的。

  对于所有的管理工作来说,管理都是历史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什么说管理是历史的,因为管理本身是延续性与动态性的统一。复合客观规律和实际的好方法、好制度,好经验,是值得继承和延续。不符合现实需要的,必须是动态的,要坚决革它的命。有些东西,以前没有,现在可以有,将来必须有,比如经常性轮岗。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岗位上工作,往往会生职业病,他的思维往往会受到禁锢、往往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往往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是“身在此山中”。虽然这个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有时候经验未必是好事情,有经验反而会成为一个人创新、拥有奇思妙想的障碍,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可能受到了束缚。所以,有经验也未必是好事,没有经验也未必是坏事情。这或许是很多国有企业亲睐应届生的原因吧,初生牛犊不怕虎,初学者可塑性很强,不懂可以学,学起来也快。举此一小例,主要是说我们有时候需要轮岗,最好异地轮岗,去接受一些新鲜事物,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看问题。企业要需要改革创新、需要变革,比如有些制度,有些机构,有些岗位,已经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存在也没有什么价值,反而影响整体效率,就要开他的刀,坚决革除。所以我们进行了机构调整、岗位调整。

  点点心得,不足以描述管理的过程和全貌。能力有限,不足以深刻阐释管理的核心和精髓。功力尚浅,需要继续修炼,继续成长。

优秀管理者心得体会

  一作为基层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首先应该热爱这个行业。

  我的父亲也是做酒店管理工作的,至今在这个行业工作20多年了。凭着对行业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执着追求着,从他的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如果没有对行业的热爱,怎能一如既往,最终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呢?所以热爱是成功的基础。

  二做好基层管理工作,要具备2年以上的实际工作和经验积累。

  初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在餐饮行业最底层的服务员开始做起,边实践边学习。两年以后,开始独立做酒店基层管理工作,由于有了原来的实践基础,做起来相对得心应手。这得益于扎实的实际工作经验。

  三团队的力量是制胜法宝。

  具备打造、管理一个团队的能力,才能真正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我觉得打造和管理一个团队,首先要具备核心凝聚力,凡事公正、公开、公平。对待员工一视同仁,不但要了解每一个人的性格、优缺点,还要像家长一样去关心爱护他(她)们。员工犯错是很正常的,然而对于犯错的员工决不能一味的批评、惩戒。要在思想上帮助员工改掉缺点,否则会出现阳奉阴违,重范旧错的现象。那么要改掉员工的缺点,首先要了解他的优点,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缺点,相对容易让员工接受,也使得员工对领导的观察力和领导方式认可。进而从思想上真正帮助了员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自己的团队,而且是具备核心观和凝聚力的团队。那么管理好这个团队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简单的工作重复做,练好基本功才能做到优秀。

  员工的技能是熟能生巧的结果。餐饮员工的六大技能需要培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管理者要精通业务,只有精通业务的管理者才能让员工信服,才能带领他们熟练掌握和操作各项技能。我觉得员工的技能绝不仅仅是为了服务顾客,也是展示企业规模、档次、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窗口。只要苦练基本功,就能做到优秀。

  五灌输“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才能让顾客满意。

  顾客是上帝这一理念几乎是所有服务行业的服务宗旨,然而这绝不仅仅是口中喊喊就能让顾客认可和满意的。首先需要管理者具备这样的意识,再把这种意识通过理论和实践灌输给员工,从而上下一心,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结果一定完美。顾客满意才是我们的追求!

  六卫生是灵魂

  酒店的卫生工作要放到所有工作的前面。良好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是让顾客满意的先决条件,需要常抓不懈。管理者制定公平有效的卫生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奖惩分明,要使员工形成卫生习惯,才能使得酒店的工作有了灵魂。

  七带领员工全员销售

  酒店最终利益所在是销售产品产生的。良好的销售技巧和技能,是为酒店核心利益保驾护航的。熟悉出品、了解口味、熟知典故、掌握价位、熟练推销、抓住心理、了解顾客、语言流畅、和蔼亲切、定位准确、观察细致、物有所值、不断学习、顾客满意、全员营销、事半功倍!!!

  八了解顾客,做好营销,门庭若市。

  每位员工都可以做营销,关键是怎样建立客户。了解客户、周到服务、关心体贴、替主行宾、观察着顾客的一举一动,服务到客人开口之前,让顾客感受到温馨、自然、受尊重、主宾的客人满意、恰当的语言、详细的工作笔记、公平的利益机制等等。

  九绝对服从,爱岗敬业,雷厉风行,表里如一,不卑不吭,团队意识,最后成功!

管理者的心得体会

  2月20日,我参加了集团组织的曾仕强中层管理的学习培训,增进了个人见识,针对此次培训学习,同时结合个人的一点想法,谈谈心得体会。

  一、中层管理者作为上级领导的职务代理人,一定要担负起相应责任。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中层管理者作为集团中层的职务人。经常会遇到信息沟通、责任和目标等问题。那么面对集团的委托信息理解一定要明了,正如曾老师所言,如果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任务理解后复述给我们的上级主管,以确定信息来源理解的准确无误。以避免在工作分配中发生模糊不清或信息不准确而延误时间。这是作为中层管理者最为基本的认知。另外,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诸如“差不多”、“过得去”、“还行”、等等之类的话,这种对自己或者他人的执行不力寻找借口,或是对他人执行效果不予以肯定的作法,不仅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上司和下属的不负责任。

  因为中层管理者肩负着上司和下属的信托责任,我们的言行是一种职务行为,我们不但要将上司委托或分配的任务执行好,还要对自己和下属的工作完成情况事先确定标准(也就是说做到自己心里有数),完成情况不好一定要纠正或是言明,完成情况好的要予以肯定。中层管理者要想将自己尽快的成为职业经理人,就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如以身作责、荣辱共享、赏惩分明、相互尊重等。

  二、坚持正确的时间管理观念

  中层管理者最习惯的一句话就是“身不由己啊”!怎么才能解决“身不由己”呢――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有句话说“有计划不忙,有原则不乱”,的确,如果坚持运用好我们的时间,实际工作中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中我们将时间管理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为紧急、重要的事情;第二象限为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第三象限为紧急、不重要的事情;第四象限为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中层管理者所花的时间80%都应在第二象限上,如果经常做第一象限的事情,那么就说明我们的第二象限没有做好,导致了紧急、重要的事情增多。所以我们要学会计划时间,即约定时间、约定时限、事先界定好要达成的目标、设定自己开放的时间等,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时间利用好。

  诚然,我们实际工作中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为了本部门或者个人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能够相对不受影响且同时相对又能够比较理想地完成,那么就需要我们提前做些思考,多想想事情可能会朝着非预期的方向发展或者非预期的进度发展,提前做好至少两种打算,才不至于经常出现被动情况。另外,“拖延是行动的大忌”,因此我们始终需要提前合理策划保证工作有序正常开展。

  三、组织制度的维护与完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护靠得是法律与道德,企业内部秩序的建立靠得是制度和文化。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应该说是包罗万象,覆盖着企业经营生产的方方面面。制度建设也必然会随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逐步繁多。在企业发展进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适时制定相应的制度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管理的需要。中层管理者作为职务代理人,为约束下级完成上司指定的目标,就要作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指定目标逐

  步完成。制度建设是企业运行的必要保障,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使企业内部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也就是按规矩办事,如果不按规矩办事,就要受到责罚。因此,中层管理者又是公司制度的最有力的维护者。因为每一项制度的建立,都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中层管理者是最直接的制度维护者和执行者,所以就要求我们要有职业精神,切忌出现“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或者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某些中层认为自己就是法,公司制度制定的多—维护得少,随意性大,情绪化管理,造成了企业效率低下、人心涣散、管理混乱。

  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律,制度本身应具备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当然也难免有其局限性,但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以执行制度为最低标准,在制度面前应“人人平等”。在企业中中层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我们允许个性化管理存在,但必须坚持维护企业制度为原则。

  四、养成跟踪任务的良好习惯

  “不缺合理分配任务的人,缺的是跟踪任务的人”,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地评估下属,做好分配任务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任务跟踪的工作。跟踪任务的过程就是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也是评估下属的过程。当然,在日常工作的一天里通常是一个小事情又一个小事情安排、处理、完成等等循环的过程,为了让小事不变成琐事,为了让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我们就得既保证让下属有发挥的空间,又要保证适时地跟踪,“常常拉拉连着风筝的那根线……”。

  五、激励下属,共同进步

  我们知道,一个集体的成功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和汗水。同样,只有集体的每个成员工作能力、水平都有所提高,这样的集体才更能有战斗力,才能前进的更好、更远。

  培训课中我们对下属的状态作了分析:高能力、低意愿的我们称之为“老兵”;高能力、高意愿的称之为“明星”;低能力、低意愿的称之为“病猫”;低能力、高意愿的称之为“新人”。分析后我们很容易得出管理方法――针对不同人群我们使用用不同的激励办法,这里我只对新人提出自己的一点观点。

  新手上路总会有些磕磕碰碰。所以,作为管理者要大胆的让新手尝试,让其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在过程中了解下属,并适时指导、纠正。

  作为管理者,要想每件事情都亲自去做、面面俱到,是不太可能的,毕竟精力有限。因此,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充分锻炼下属,让其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六、行动一定忠于目标和承诺

  中层管理者一定懂得目标分解,将上司的指定目标分解后进行专业分工,然后实现“自我控制”。

  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如果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范围必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主管人员的工作,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中层管理者一定要坚守承诺,对完成目标的给予肯定、未完成目标的予以惩戒,消除负效应,强化正效应――促进期望的行为出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企业目标。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者做事可以不拘一格,但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用影响力做事远比用权力做事明智得多。

管理者管理心得体会

  一、是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管理者。

  一个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社会。它包括无数相关的因素,而要搞清每个问题,就是管理者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尤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一点更为显得重要。这种学习还应该是多层面的,包括在书本中学,在工作中学,在市场中学,在竞争中学,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管理者就会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被淘汰。

  二、是成为掌握内部管理及各管理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环节。

  你不但要对自己分管的部门的业务要了如指掌,你还要对整个公司的业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你的管理就会即符合公司整个的管理宏观要求,又切合分管部门的实际,你的管理就会切中时弊,管理的定位就会准确到位,不会出任何偏差,这就是管理学中所说的管理精细化问题。

  三、是成为智能型的管理者。

  企业管理有一成不变的地方,也有许多灵活化的规律,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这就需要管理者用心去思考和揣摸,心就是自己的智能,智能就是自己的综合素质。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一个智能型的管理者。

  四、是成为市场开拓尖兵的管理者。

  市场竞争的无情和残酷,企业发展消亡的生死忧关,对每个管理者都提出了一个最严重的课题,要是学不会开拓市场,或者说没有开拓精神,这种管理者就会软弱无力,不仅不能保证经济效益这个企业追逐最大目标的实现,更谈不上管理者的管理生命。所以说,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开拓创新的先锋和尖兵。

  五、是成为忠于职守的管理者。

  任何一项管理都有管理要求,这种要求归结起来就是深、精、细、严、而要确保每个环节都能体现充分的效率性,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以最大的努力去做好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去协调好管理中的各项问题,去处理好管理中的任何关系。这一点就是管理者良好的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也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优秀职业的操守。

  以上谈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有机统一整体。只有具备了这种良好的职业素质,才不失为一个合格管理者。

作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心得体会

  5月11日,我有幸被单位选派到合肥,参加了百郎教育举办的“企业车间主任生产管理实务与现场基础管理能力提升”高级培训班。两天的培训时间虽短,讲师董玉川通过理论的阐述、具体案例的分析和现场学员的互动,使我更深一步理解了现代企业对现场管理干部的要求,以及一线管理人员如何转变思维提升现场管理能力。

  培训开始,讲师先让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服务的企业是做什么的,企业的目标是什么。做为企业的员工,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到企业的目标,然后有着为这个目标去坚持和热爱的态度,我们的企业目标才能实现。在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现场生产管理责任人,要想管理好现场工作,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创新思维方式,才能改进以往固有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学习,我得到这样的启示:现场管理人员工作开展如何,对于企业的战斗力至关重要。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是现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生产顺利运行的保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打破惯性思维,遇到问题能举一反三。培训中,讲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在一个有九个点组成的正方形上,用四条直线将九个点连起来。开始大家按照正常的思维去做,始终会有一个点连不上。讲师给大家一点提示,直线可以划长一点,思维不要局限在九个点上。通过讲师的提示,大家都完成了题目,也使我明白了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进行思维的突破,从多方位去看待问题。

  做为现场管理人员,我们要带领员工对待工作有着积极和热爱的态度。良好的态度是成功的开始。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工作很累,工资很少”,“做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他挣的钱比我多呢?”“领导为什么只重视他,委以他重任呢?”诚然,这样的情况实际中确实存在。带着情绪工作,肯定不会有出色的表现。试想,左手边站着一个态度积极向上、凡事都抱着必胜信心的员工,右手边站着一个灰心丧气、凡事都摇头的员工,领导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工作中的乐趣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这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车间现场管理起源于日本,也叫5S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清洁为中心,平时工作中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最终提高员工的素养。其目的并不是只希望员工将东西摆好、设备擦干净而已,最主要的是在于通过细琐单调的动作中,潜移默化,改变员工的思想,使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工作中,5S管理看起来容易,真正实行起来却有一定难度,它需要全体员工遵守整理、整顿、清扫的规定,而且每一个员工都能自主管理,才能成功。

  善于总结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要经常总结自己的班组工作,每个阶段每件事情都要及时全面总结,从中发现成功和不足、经验和教训,通过反思、总结继而提炼出对工作有帮助的东西,然后加以推广和发扬。还要善于向别人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等等。出外学习和邀请专家教授授课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这就有赖于自己平时就树立学习意识,虚心向前辈请教,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还要善于思考。思考应当是全方位的,做事情之前的构思、计划与决策,过程中的监督、分析与比较以及事后的检查与总结,都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俗话说,不打无把握之仗,要目标明确、准备充分、有的放矢,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深刻的体会到,现场管理人员是生产的组织领导者和指挥者,也是直接生产者,他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影响班组管理的成败。所以,现场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善于沟通、执行力要强、具有影响力、关注细节、带领团队等管理能力,还要掌握足够的技术技能、与人共事的人事技能和思想技能。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创新新思维方式来改进以往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今后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初做管理者的心得体会

  中层管理者在公司中起的作用,在我看来是最大的!中层管理者,上面要对领导负责任,下要对普通的员工负责任,在公司中处于最中间的位置,也是最为尴尬的位置,现在已经出现了中层管理者的危机,需要我们深深的研究一下!

  本阶段通过学习余世维主讲的《中层危机》,学习了中层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及能力要求、执行高层指令的方法、对企业链支持、对自己与下属人员的提升等方面的内容。感悟和心得颇多,下面从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及辅导下属这两个方面谈谈心得学习体会。

  一、中层管理者的作用

  根据中层管理者的在管理链中所处的位置,主要是起到两个作用,首先是要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因为上级指令是方向性,中层管理人员要将其具体化、方案化后,布置、督导下属人员完成;其次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是要推动基层的工作,要通过“听、问、说、做”去落实基层的各项工作,深入基层的好处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如培训中说到的“贴近现场,才能更了解情况。”

  二、辅导下属

  辅导及培训下属,是每一位中层管理者的职责之一,这也有利于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此项工作:

  1、兼顾业务知识、技能、外语、态度到品格的全面辅导内容。

  对能力不足的人员加以辅导,目的在于扩张他的眼界,即提高他的制高点,这样才能培养他全面思考的思维习惯,能周全考虑的处理问题,我们辅导的结果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娴熟技能、良好服务意识,具备职业道德,能独立思维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照葫芦画瓢的人。为此,在辅导和培训的过程中,要在业务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兼顾外语、态度、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及品格的培训,注意分析曾发生的案例来增加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促使其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2、明确辅导的目的。

  辅导或培训下属人员,根本目的在于使其具备能力从事本职工作,服务好客人;但每个员工所处的阶段不同,培训前要充分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了解他们处于哪一个具体的能力阶段,是必备能力阶段?还是储备能力阶段?亦或是进阶能力阶段?这样,培训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训内容可以根据不同而情况设计,增加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采用多种辅导手段,珍惜每一个辅导机会实施辅导行为。

  制定培训计划实施专门的培训计划,好像看起来才是真正的辅导,但是实际上工作中的跟进和督导、点评也是很好的辅导手段,比如:指出工作中的偏差,及时纠正;观察工作的过程,指出技巧点,通过多次辅导,让其逐步达到流程及标准。培训后的实际督导跟进是辅导下属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中层管理者也是每一个想做领导的普通员工必须要经过的一关,很少有员工直接从员工跳到老总的位置上去,所以,中层管理者也是一个过渡,从一个普通员工到领导的过渡,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一、谨记“于、用、完、达”四字诀,清晰明确地下达工作指令

  下达工作指令,是基层管理者最常用的“管理动作”,要想让工作指令得到有效的执行,首先必须让对方明确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要说明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求。有一本书上写道:“指令下达人必须对指令有全面、准确的界定。其内容包括:指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什么下达这一指令?指令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由谁监督指令的实施?什么时候对指令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验收结果?对指令的实施有什么方向性的思路?”但是,看了这么多,你一定没有记住应该怎么做?其实,只要简单的按照“于、用、完、达”四字诀去做,就可以清楚明白的下达工作指令了。

  这个“于、用、完、达”四字诀,是从绩效管理理论中演绎出来的通俗说法,原来叫做“格里波特四分法”,即从时间、成本、数量、质量四个方面去提炼岗位绩效指标。被通俗的表达为“于、用、完、达”,就是“于什么时间期限,用多少成本资源,完成多少数额或数量,达成何种质量标准”。也被借用来描述岗位职责。我们现在借用这四个字并稍作改造,来帮助清晰明确的下达工作指令。

  我们尝试用这个方法下达一条工作指令:

  “请小郭在这个月15日下班之前,用《业务预算分解表》,编制完成我们部门的业务预算,要达到公司下达的预算编制办法中规定的标准,做到一次报批通过。”

  这里的“于”,就是一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必要时分解为开始时间、中间阶段“里程碑”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间,有时也需要交代清楚工作地点。

  这里的“用”,就是一项工作的方式、方法、工具、材料、依据、支持条件等等。

  这里的“完”,就是具体完成什么任务。

  这里的“达”,就是达到什么具体工作目标。

  这样的工作指令是不是就简明了

  二、运用“如果……就……”句式布置不确定性强的工作

  有一些工作是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处理的,如果你只是简单的给一位员工下达了工作指令,这位员工很可能不知道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处置而频繁地向你请示。

  譬如你让员工小张去查问公司一笔订单是否到货,你可能一会儿得到小张的回复“还没有到货”。你再次指示小张去联系供应商那边的老王,小张又向你请教老王联系方式。小张终于联系到上了老王,老王却告诉小张这张订单还有一些不太清楚的地方,小张再次把情况反馈给你。你又告诉小张去跟技术部李经理沟通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就不得不频繁的过问这一项工作,徒增你的工作量。

  你也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你给用OA给小张发一个工作指令邮件:

  小张:请你于今天中午前查问一下我们向中大公司订的那批A02配件,看看是否到货?如果已经到货,请你去联系仓库部门验收入库,并通知生产部门这批配件已经到货,可以到仓库提取使用了。如果还没有到货,请联系中大公司的老王,老王的办公室电话是……手机号码是……如果关于这批货有什么技术性问题,你直接与公司技术部李经理沟通,请他提出处理意见,你帮他反馈给供应商接口人老王。这一批配件是生产部门急用的,如果再有我没有想到情况,请及时向我反馈。请下班前将你处理这件事情的结果通报我。

  你花5分钟给小张写完这份邮件,接下来就没你什么事了,你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不用总是惦记着这件事。

  三、给周期性工作排“课程表”,让时钟替你下达工作指令

  有一位叫做魏书生的初中教师,他担任一所实验中学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年还要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课。魏书生这么多工作是怎么完成的

  其实他的诀窍很简单,就是充分利用学校里常见的“课程表”来替他“布置工作”。

  魏书生发现,大部分工作跟课程一样,总是周期性重复的,完全可以为这些工作排出一个“课程表”。譬如每个班级都要定期调整学生的座位,魏书生就把调整座位纳入班级工作“课程表”中,规定每过几周周一早上第一堂课上课之前调整全班的座位。有一天魏书生去给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上语文课,他站到讲台上,班长喊起立之后,所有的同学都抬起自己的课桌,有次序的从教室的前门出去,再从后门进来,几分钟后,同学们已经在新位置上坐下来听课了。魏书生这才想起来,是调整学生座位的时间到了。

  大家看,魏书生提前做好了“功课”,规定了调整学生座位这个活动的时间节点、规则,并且让学生熟练掌握,他自己反而可以“忘记”了。对全校的工作魏书生也是这样一项一项的编制“课程表”,例如春秋两次学校运动会,什么时间开都是固定的,开会之前什么时间做什么准备,谁来做,也是确定好了的,他这个校长是否在学校里,没有任何影响。到了规定好开运动会的这一天,如果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运动会就顺延一天……魏书生的工作方法实际上是把前面的“于、用、完、达”法、“如果……就……”法都吸收进来了,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个工作“课程表”,时间就成为触发某项工作的“发令官”。当魏书生把学校工作、班级工作、教学工作都进行“课程表”化之后,就能够在担任多项职务的同时还有时间外出开会、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

  这办法不难学吧

  四、运用“工作订单”让流程上的工作自动进行

  还有一些工作属于一个工作流程链条上的不同环节。这时候,上下游之间就是“供应商-客户”的关系,因此可以模仿企业之间的订单机制,建立上下游之间的工作订单机制。

  这是温州一位叫朱先明的生产经理创造的工作方法。他认为:

  1.做好一件工作后,要主动向“顾客”交付成果。只有当顾客(可能是上级、下级、相关部门、公司的客户)检查验收了你的工作,确认并接受了你的工作成果,才算尽到了责任。例如,机修部门修好了机器,就要向生产部门交接,经过生产部门检查验收,才算尽到了责任。如果机修工没有向生产部门交接,到了开机时才发现问题,导致停机,就是机修人员的责任。假如经过交接验收,生产部门没有发现潜在的问题导致停机,就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2.向另一个部门、岗位“请求”一项工作成果,如同向供应商下了一个“订单”,作为客户,自己要完成“跟单”工作,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确保自己“买到”合格的“产品”。不能因为责任是别人的,就高枕无忧,必须确保得到的成果是自己需要的、质量合格的、及时的,没有能力获得自己需要的成果,不关心“供应商”的成果交付时间、质量,不认真进行验收,就没有尽到作为“客户”的责任。

  3.每个部门和岗位必须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结果负责。无论你的“供应商”给你造成了多大的困难,你的首先要想法设法克服困难,把你的工作做到位,让你自己保质、保量、按时交付工作成果,才算尽到了你的责任。这时候,才有资格追究“供应商”的责任,不能因为“供应商”失职你就可以不对自己的成果负责。

  这样一来管理者就轻松多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做销售的话术与技巧

适合年轻人创业开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