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部编语文下册《猜字谜》

  4、猜字谜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相、遇、喜”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左、右”等7个生字。

  2.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谜语的。

  3.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能根据谜面猜出谜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年级语文下册129班第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月日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导学: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3.教师说猜谜的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4.揭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则字谜,你们想猜一猜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生字的字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则字谜。

  1.指生读第一则字谜。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相、遇、喜、欢、怕",认识"又字旁"。

  (1)指多个学生领读词语:相遇喜欢最怕

  (2)同桌互读三个词语,并分别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

  (3)学生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谜语中说的是"谁和谁相遇?""什么喜欢什么?""什么最怕什么?"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

  相机指导:

  ①"相、欢、怕、遇"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

  ②"喜"可以用"猜字谜""扩词"等方法识记。

  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你们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一则字谜。

  6.指导猜谜。

  (1)导学:谁来猜猜谜底?(生:秋)说说你为什么会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导学: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学习第二则字谜。

  1、指生读第二则字谜。

  2、相机学习生字"言、互、令、动、万、纯、净"。

  (1)指多个学生领读短语。

  互相尊重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净透明

  (2)同桌互读四个短语,选择喜欢的两个短语说话。

  (3)学生用喜欢的短语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把四个短语放回到谜语中还能读好吗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

  相机指导:

  ①"动、纯、净"是左右结构的字,"令"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

  ②"言、互、万"是独体字,可以用"扩词""识记笔画"等方法识记。

  3.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二则字谜。

  4.指导猜谜。

  (1)导学:谁能猜出谜底?(生:青)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导学: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129班第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月日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第二关:擦掉拼音认字。

  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

  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

  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2、创编字谜。

  (1)导学:你能尝试着把今天的生字编个字谜吗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编字谜。(只要学生敢于编就及时鼓励)

  (3)交流字谜。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回家就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喜欢的人猜,比一比谁说得最准确!

  二、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字、左、右、红、时、动、万"。

  2.学生读字。

  3.导学: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类吗

  上下结构:字

  半包围结构:左右

  左右结构:红时动

  独体字:万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字、右、红"的书写。

  (1)教师指导书写"字"。

  ①导学:认真看一下,这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子"的写法。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字"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再写两个"字"字。

  (2)教师指导书写"右"。

  ①导学:认真看一下:这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丿"和"口"的写法。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右"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再写两个"右"字。

  (3)教师指导书写"红"。

  ①导学:思考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观察"红"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红"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4)尝试练写其他生字。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语文下册

  9古诗三首

  文本分析本课由三首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组成,这三首诗都描述了人们过节时的情景。《元日》的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写出了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万象更新的美好愿望。《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伤心情,语言平白流畅,描绘生动感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正逢重阳佳节,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十分思念家人,自然而真切地表达出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借助对诗歌大意的感知,真正融入诗歌意境中。2.展开想象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想象诗人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课时安排3课时

  《元日》

  1.会认“屠、苏”2个生字,会写“符”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元日》,同时能够进行背诵。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1.学习古诗重在朗读和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2.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风俗。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出示有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对单元学习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告诉我们,图片中分别表示的是那些节日?(学生举手发言)中国传统的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或哪几个呢?为什么?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诗,就是和我们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相关的。

  2.板书诗题,解释题意。

  过渡:今天我们首先要一起来学习的,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请大家读一读注释,“元日”指哪一天?(农历正月初一。)它和“元旦”有什么不同?(一为农历,一为公历。)

  3.师生交流讨论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教师给出课件进行补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为守旧派反对,变法失败。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吧。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感知诗歌的朗读节奏,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同桌相互交流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3.指名朗读诗歌,提醒“屠、苏”两个生字及“曈”字的准确读音,同时指导学生读准诗歌的节奏。

  4.课件出示诗歌中的生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字形,教师相机指导生字书写。

  符屠苏

  ◆书写指导:

  [符]上短下长。“付”的左下竖稍短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线上。

  5.书写生字“符”。

  预设: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临写生字三遍。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纠正并进行指导。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质疑引入。

  过渡:同学们,学习一首古诗,我们需要了解关于古诗哪些方面的知识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是的,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意,并体会了诗情,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这首诗歌。而要实现这两点目标,我们必须从理解诗歌的字词入手。

  2.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看看还有哪些字词的意思不能理解,做上记号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3.汇报交流,扫清理解障碍。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去。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旧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

  送暖入屠苏”。

  (1)在元日这一天,旭日东升的时候,当你走在路上,你会看到些什么?会听到些什么?又会闻到些什么呢?(我会听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可热闹了!)

  (2)现在过春节的时候我们又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种热闹的气氛呢?(放烟花。我们不仅可以听到声音,还能看到漂亮的焰火呢!)

  (3)那你们知道,从古到今,人们为什么喜欢在农历新年的时候放爆竹和烟花吗?(听我爷爷说,以前是为了赶走年兽,后来是为了辞旧迎新。)

  (4)课件适时出示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引导学生解释诗意,教师进行简单补充。(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

  (5)除了听到爆竹声,我们还似乎闻到了什么呢?(屠苏酒的香味。)

  (6)人们在元日那一天喝屠苏酒又有什么讲究呢?(据说可以驱除瘟疫。喝屠苏酒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新年愿望,就是能够赶走不好的运气,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好运相伴。)

  (7)课件出示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指名学生说说诗意,教师适时补充。(人们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8)节日里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欢乐,充满希望。)

  5.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想象,理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在诗句中找找看,节日里人们除了放爆竹、饮屠苏酒以外,还有什么习俗?(新桃换旧符。)

  (2)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并说一说过春节时家里贴春联的情景。你们知道怎么诵读春联吗?(春联是对联的一种,读的时候应该先读右边再读左边,竖联读完了,再读横批。)

  (3)古人“新桃换旧符”有着怎样的意义?(按照古代的风俗,正月初一清晨人们会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挂在门上,用来避邪和祈求平安。表达了人们祈求新年平安、吉祥、好运的愿望。)

  (4)大胆想象,人们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

  (5)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引导学生说说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6)想象诗句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明亮,美好,喜庆,欢乐……)

  6.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全诗的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注意在脑海中形成诗歌的画面。

  7.揭示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过渡:同学们,我们大胆猜想一下,诗人王安石在看到眼前这番热闹欢乐、明亮美好的情景时,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1)教师介绍并出示王安石变法的相关背景资料。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20岁以前随父亲在各地游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不顾大官僚的反对,推行新法,废除不合理的制度,在这喜庆的节日里,他更坚信新法的实行会让老百姓每天都能像过节一样幸福。《元日》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所以这首诗并不只是单纯地记录北宋的春节民俗,还表达了诗人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2)读完资料,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为我们描绘春节的喜庆场面吗?你对哪个词、哪句诗有了新的理解

  示例:

  ·“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去的不仅是旧的一年,还有不合理的制度、陈旧的法规……

  ·“千门万户曈曈日”:“曈曈日”不仅仅指初升的太阳,还指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符”暗指不合理的制度、陈旧的法规;“新桃”也暗指新政策、新法规。“总把新桃换旧符”有推陈出新的意味。

  (3)再读题目“元日”,它仅仅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吗?还是什么的开始?(美好生活的开始,新政策的开始。)

  (4)诗人此时除了迎接新年的喜悦,还会有什么心情?(富国强民的美好愿望和坚定信心。)

  8.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试着进行背诵并齐背诗歌。

  四、总结回顾,作业设计

  1.总结填空,回顾全诗内容。

  填空:这首诗写了古时候人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诗中写到了三种过节习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一年复始,万象更新,整首诗读来给人一种积极奋发的感情。

  2.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1)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这三种习俗,流传到现在的还有哪些习俗呢?课下同学们可以自己查查资料了解一下。

  (2)搜集另外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与《元日》对比阅读,看看两首诗之间的区别,读一读并试着背一背。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清明》

  1.会认“魂、酒、牧”3个生字,会写“欲、魂、借、酒、何、牧”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清明》,并能进行默写。

  3.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诗中写到的传统节日及过节场景,感受传统节日的内涵。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引导学生回顾古诗《元日》,齐背《元日》。

  2.教师简介传统节日的由来、清明节,引导学生交流、明确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及节日意义。

  传统节日由来中华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这些传承至今的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5日或4日,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从古至今许多文人以清明为话题写下了许多诗词和文章。

  3.出示诗题。请学生介绍诗人杜牧,教师适时点拨。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二、通读感知,体悟诗情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并读通诗句。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的情况。

  (1)教师范读诗歌,注意提醒学生读准“魂(hún)”“牧”两个生字的读音,同时,指导学生读好诗歌的节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落实字词,指导书写。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欲魂借酒何牧

  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字形及结构特点,说说注意点。

  ◆书写指导:

  [欲]左右结构。“口”略向右上倾斜。“欠”第三笔撇伸向“谷”下,捺向下伸展。

  [魂]左右结构。左边的“云”要写得靠上一些。“鬼”的长撇要舒展些,插到“云”的下面。

  [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酉”。

  [牧]左右结构,“牜”的最后一笔提要有力。第八笔捺稍长一些。

  ③教师范写,学生认真仿写,教师巡视,并及时予以书写纠正和强调。

  3.再读古诗,借助对字词的理解串讲诗句的意思。将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补充。

  (1)交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清明;天气——雨纷纷。此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幅细雨纷纷的春天景象。)

  ②“路上行人欲断魂”,“欲断魂”是什么意思?(形容伤感至极,好像灵魂与身体要分开了一样,神情恍惚的样子。)

  ③自由讨论:这些“欲断魂”的“路上行人”指的是谁呢

  示例:

  ·指路上来往的人。清明节是祭奠已逝的亲人的节日,路上来往的人心里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因此非常难过。

  ·指诗人自己。清明时节,应当家人团聚,悼念家中已逝亲人,可是诗人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

  ④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描写阴雨连绵的天气,有何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细雨纷纷,更渲染了行人肝肠寸断的愁绪。)

  ⑤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

  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过渡: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一个人孤单赶路,再加上一场绵绵不绝的春雨,诗人触景伤怀,心里该是多么痛苦啊!这样的痛苦忧伤何止诗人一个人呢,是每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都有的体会啊!怪不得说“路上行人欲断魂”呢!试着带着诗人伤感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2)交流“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渡:诗人心里烦闷,衣服又被雨淋湿了,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谁知道?快举手告诉老师。(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

  ①出示第三、四句诗,齐读。理解“借问”“遥指”的意思。(借问,请问;遥指,远远地指。)

  ②想象诗人问路的画面,他会怎么问?会说什么?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③牧童告诉他酒家在哪儿了吗?怎么告诉的?谁来演一演。

  ④出示图画,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顺着牧童的手,你在画面上找到杏花村了吗?(没有。“遥”说明杏花村还很远。)

  ⑤尽管还看不见酒家,但诗人此刻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让忧愁的诗人有了企盼而变得稍稍振作起来。)

  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⑦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齐读全诗。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味。

  (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古诗《清明》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清明节的时候,诗人孤身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偏偏又赶上了细雨霏霏,衣服被淋得湿漉漉的。失魂落魄的诗人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避雨的酒店,牧童指了指远处开满杏花的小村庄。)

  三、延伸学习,诵读积累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说一说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里,自己和家人都会做些什么(比如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等)。教师适时进行清明传统节日祭祖、祭奠烈士等相关知识的补充,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清明节的节日意义。

  2.交流课前自己搜集到的其他关于清明节的诗句,课件补充出示诗句。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北宋]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南宋]高翥《清明日对酒》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北宋]程颢《郊行即事》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清明时节雨纷纷,如同行人止不住的思念的泪水,诗中人物因这清明时节的雨而更加思念逝去的亲人,是真正的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段配乐古诗《清明》,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2.布置作业: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熟读并能够背诵和默写今天所学的古诗《清明》。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认识“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歌大意,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感受传统节日的内涵。

  一、回顾导入,引出诗题

  1.引导学生背诵已学的两首古诗《元日》《清明》。

  2.请同学说说这两首古诗中写到的节日、诗中的节日风俗以及诗人的情绪和感受。

  3.引导学生说说除了前面两首诗中提到的节日外,自己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教师重点提醒学生抓住“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同时引导他们简要说说对这些节日的了解。

  4.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适时出示诗题,引导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准确朗读诗题节奏。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点明写诗的时间。

  忆山东兄弟: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点明了诗歌内容。

  朗读节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指导学生交流对作者王维的了解,教师适时进行补充。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代极负盛名的诗人。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山水田园诗,多表达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和闲居生活中的萧散情趣,喜欢刻画宁静幽美的境界。

  二、自读古诗,感悟乡思

  1.出示古文全诗,引导学生初读古诗,注意把生字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教师适时强调生字读音,播放生字书写动漫,观察生字,说说注意点。

  ◆书写指导:

  [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反犬旁的第三笔是“丿”,不出头。

  [异]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竖弯钩要完全封住左半边,且上半部分要写得略小;下面的横线要写得相对舒展。

  [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两个“土”,要注意横画均匀。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借助已有古诗朗读经验试着感受古诗的朗读节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引导学生再读古诗,结合书中注释或者工具书,试着理解诗句意思,实在不懂的字词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并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

  5.集体交流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指名学生说说从这句诗中读到了什么。

  示例:我读到了诗人一个人在外地,每次碰到这种美好的节日都会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2)你是从哪里看出诗人是独自一人在外地呢

  示例:“独”这个字表示诗人是独自一人的,“异乡”代表的就是故乡以外的地方。两个“异”表明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的面孔也是陌生的,他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3)你们有过一个人在外地的经历吗?这时候又遇上过节,当别人都在家人身边的时候,你的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非常孤独,非常想家。)

  (4)教师介绍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倍思亲”。

  创作背景诗人在十五岁时离开故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去便是两年,其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孤身在外,自然分外想念家乡,尤其是佳节到来、举家团聚之际,这种思乡思亲的情感更为强烈。“倍思亲”,一个“倍”字,道尽了游子思念之深。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歌的意思。(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注意体会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之情。

  6.集体交流理解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想象:当诗人强烈思念着家乡和久未谋面的亲人时,他的兄弟

  们又在做什么呢

  (2)学生自读、思考与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描述兄弟们也在思念诗人的画面。

  (3)适时补充“重阳登高”“插茱萸”的相关知识。

  重阳节登高在我国,几千年来一直流传着重阳登高的习俗,为什么要在这一天选择登高这样一项活动呢?目前人们最为推崇的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登高辟邪气。其二:登高山祈福。古代人的生活环境比起现今要艰苦许多,最早的时候人们的很多食物都来自采集和狩猎,而山林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让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们对于山,特别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在九月初九这一天登高山也是表达人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种行为。其三:辞青。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春节的踏青一说,实际上与之相对的还有秋季的辞青一说。

  插茱萸茱萸是一种香草,古时候人们认为重阳节插茱萸可以辟灾克邪。

  (4)归纳诗句的意思。(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王维和兄弟们的深厚感情。

  7.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果你就是诗人王维,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拿起笔来给自己的兄弟们写些什么话呢?(如表达思念之情的话。)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诗人借这首诗表达的情意。

  8.课件出示整首诗,教师激情引读,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诗。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优质试卷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综合测评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fēnfānɡxiūjiànēnɡbāokuò芬芳修建蜜蜂包括

  jiǎnchásūxǐnɡzhǔnquèù检查苏醒准确无误

  二、比一比,再组词。(4分)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的反义词。(4分)

  1.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环境。(熟悉)

  2.由花钟我们就知道大致的时间。(准确)

  3.小溪里的虾是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讨厌)

  4.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无意)

  四、我会补充词语。(6分)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确确(实)(实)

  昙花(一)(现)一(翘)一(翘)(荡)来(荡)去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6分)

  精细精美精心

  1.我们(精心)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这件衣服的做工(精细),一定花了不少时间。

  3.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

  适宜适应适合

  4.妈妈给我新买了一双鞋,我穿着大小正好(适合)。

  5.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

  6.长期以来,昙花(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

  六、.读一读,连一连。(4分)

  闲游的记忆力传播阻力

  激烈的花瓣减少花粉

  超常的搏斗辨别笑脸

  娇嫩的同伴绽开方向

  七、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用修改符号改下面的病句。

  (1)我养了螃蟹一只,它眼睛、嘴巴都不怎么显眼,钳子倒是很大。

  (2)“六一”儿童节这天,学校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旗子、红旗。

  (3)我轻轻点了乌龟的背,用一根小棍,它的头立刻缩了回去。

  2.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改为陈述句)

  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3.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用加点词写句子)

  小明成绩不好,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十分懒惰。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一)(9分)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潮湿——(干燥)枯萎——(绽开)安全——(危险)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画出来。从修辞角度讲,这是一个设问句。(2分)

  3.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2分)

  (1)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的关系。(2)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4.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照样子写一句。(2分)

  柳树姑娘在微风中梳理自己的长辫子。

  (二)奇妙的植物世界(9分)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zhān)苔(tái)。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nián)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zhān)住,经过1~2小时,小虫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小提琴,放交响乐。日子久了,他发现园中的花木,竟然长得格外茂盛。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试验。他每天在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茂盛,平均株高超过30厘米。

  此外,还有能预报地震的山芋藤(ténɡ),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咬人”的漆树……

  1.想一想,填一填。(1分)

  (奇妙)的植物(淡红色)的小草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5分)

  短文重点介绍了毛毡苔吃虫、__花木和水稻会听音乐的奇妙之处。简单介绍了山芋藤能预报地震,水葫芦能净化水,漆树会“咬人”。

  3.小小分析员。(3分)

  (1)这篇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画出来。它是文章的中心句。(2分)

  (2)这篇短文通过描写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表达了作者对植物世界充满好奇和赞美的思想感情。(1分)

  十、习作乐园。(30分)

  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写完后,再读一读,自我修改完善。题目自拟。

(2020新编)部编版语文下册课内阅读

  3.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4.观察舒展争奇斗艳

  五、1。

  2.排比手法,颜色变化多

  3、形状多。

  4、形状变化多而快

  5、这样写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觉。更表现出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的特点。

  6、比喻句“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句中把云比作火,突出了火烧云变化多而快。

  六、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钓鱼。

  3.垂柳山溪人钓竿红蜻蜓鱼儿

  4.“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七、1.横跨设计创举2赵州桥非常雄伟。3.列数字4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5.D

  八、1.

  2.跑;放下

  3.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4.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九、1.纳闷几个2.装纸袋做记号放蜜蜂Da求实4.第③自然段。5.(1)×(2)×(3)×(4)×(5)√

  十.1.走廊悬崖2.破碎飘荡3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4.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十一.1.太阳大火球2.金色、红色和紫色3.时间4.太阳的颜色

  十二1.中心2.参加参差人参3.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

部编版语文下册要求背诵内容

  一、古诗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课文

  1、《春夏秋冬》

  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2、《姓氏歌》

  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诸葛、东方,

  上官、欧阳……

  3、小青蛙

  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

  4、猜字谜

  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

  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

  “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5、动物儿歌

  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6、《古对今》

  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7、操场上

  打球拔河拍皮球

  跳高跑步踢足球

  铃声响,下课了。

  操场上,真热闹。

  跳绳踢毽丢沙包,

  天天锻炼身体好。

  8、《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9、《荷叶圆圆》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大写字母表

  关于春天的词语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歇后语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夏天儿歌

  冰棍西瓜绿豆汤凉席蚊香花露水

  蒲扇竹椅萤火虫牵牛织女北斗星

  气象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名言警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部编版语文下册《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新疆的孩子想到北京看看天安门,另一个北京的孩子想去新疆看看天山,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外面世界的美好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及一年级学生特点,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有:

  1.会认“想、告、诉、路”等12个生字,会写“会、走、北”等六个字。

  2.初步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三、说教学重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学中玩,玩中学得教学效果。在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识字,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的方法等等,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去看看,一个是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看看,那里都有什么让两位小朋友如此的向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齐读课题(认识“想”)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课前是否圈画生字并标出自然段落,同桌互检。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试着把课文读正确。

  (二)出示图片:进行欣赏.师结合图片范读课文。

  (三)生自由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四)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1.指名拼读领读。

  2.齐读。

  3.出示词语卡片。(男女赛读)

  (五)出示文中短语。

  1.指名读。

  2.师生读。(师读“弯弯的”,生说“小路”)

  3.让生说说这样的短语。(知识拓展)

  (六)出示:“路”。

  1.认识“足字旁”。

  2.结合图片了解什么是“弯弯的小路”。

  3.说说“弯”的反义词是什么

  (七)出示会认带拼音的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八)出示生字卡片,生抢答读。

  三、指导书写。

  (一)出示会写的字,生认读。

  (二)同桌合作: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个字的,互相提醒书写注意什么

  (三)生汇报:说结构,偏旁、书写注意“什”“么”。

  (四)师范写,生书控。

  (五)展示学生书写情况,指出不足。

  (六)生字扩词扩句。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齐读。

  3.男女赛读。

  (二)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京”“门”“广”。

  二、朗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理解“遥远”“壮观”等词语,读好长句子。

  1、指生读第1自然段二、三句,让生思考怎样度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2、对比读。

  句子1:我多想去看看!

  句子2:我想去看看。

  3、男女赛读。

  4、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师生交流。

  (一)这段话是谁与谁的对话?(生回答)

  (二)“我”想去哪?(新疆)

  (三)为什么想去

  5、通过理解让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①指生读。

  ②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6、生分段读课文,及时点评,读好课文,理解我是如何的向往。三、说话训练。

  1、出示图片:让生介绍一下北京都有什么

  2、出示句子:北京,我想对你说: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

  四、作业。

  按课文模式仿写一段话。

  板书:2.我多想去看看

  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新疆天山雪山洁白的雪莲

  我多想去看看!

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册-15虾

  说课稿《小虾》

  我所执教的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一篇课文《小虾》,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生气、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对于小虾很熟悉,有很直观的了解,但是他们未必能观察到小虾活动的动作形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也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写作方法能够把文章写的语句通顺。

  3.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中能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3.阅读教学中,重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4.在教学中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看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出示实物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于小虾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请大家轻轻的打开书第54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用笔划出拿不准的生字,带生词的语句多读几遍。

  2.小小检察员你们在哪里?拿出你们的生词卡片帮助陈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组同学读生字的情况。

  反馈:全对的小组请组长举手。

  3.同学们回家预习作业完成得真不错,现在能接受老师的检查吗?词语就站起来大声的读出来。

  词语:水缸空隙掀开背上追逐末端较大腹部一副钳子搏斗较大甚至、青苔、洒落、一副、搏斗、猛烈、小卵

  4.默读课文、谈感受

  生字的障碍已经被我们大家解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可爱的小虾。请大家默读课文,遍读、遍想、遍划出你对小虾的了解,谈谈作者对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你呢

  (此问题属于个人了解,且在上课不久,会很紧张拿不准,所以在这里老师要注意鼓励支持学生大胆表达,教师鼓励:不要紧啊,只要是通过读书读到的,哪怕是一点那也是很棒的!)

  随机板书:样子、有趣、脾气不好

  师:自己读课文能了解这么多关于小虾的特点说明你们很会读书。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喜欢小虾的那些方面?为什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特点,到课文中细细的默读,画出你重点的词语和语句并且说明理由。

  2.划完的同学和你同位来交流一下你划的句子和你的感受。

  3.集体交流

  (教师提出交流前要求:别人交流的时候你都应该仔细的听!如果你画的部分和这位同学一样,那么你可以随时起来补充你不同的感受;如果你刚才没有画的这一部分,也欢迎你来随时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你的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找的句子的不同顺序进行不同的指导学生谈感受,指导朗读。

  A、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采取指名朗读,教师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小虾样子的可爱。

  B、学习第三自然段表现小虾的脾气不好。教会它们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采用比读的方式教学。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是围绕哪句话、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

  生: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小虾十分有趣”来写的。

  (2)大家找得好,我们找出的这句话叫中心句,那作者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文章写具体的呢

  生:抓住了小虾生气时的动作,还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3)你们不仅读书认真,而且还善于倾听,互相合作,作者正是运用了围绕着中心句,抓住小虾的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这种方法才把这群小虾刻画的栩栩如生的。

  (4)在小作者的悉心照顾下,小虾一天天的长大“我”捉出几只大的虾发现……不久……不久缸里的小虾真的多了起来!

  三、妙笔生花,运用方法

  1.师:你想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吗?你想写些什么

  集体交流,并告诉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不光可以写小动物。

  6、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提醒学生先为你写的内容确定一句中心句,并要把文章写具体。

  18、北斗七星构成勺形,属于大熊座,北极星属于小熊座。2.学生进行片段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22、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它们好像是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17、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1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16、空气是我们生命中生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如大气中的飘尘易使呼吸系统发生病变。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6、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7、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答:放大镜的中间厚,边缘薄,光线在透过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因此会把物图像放大。9、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0、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1、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答:①可以节约能源;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③降低成本。

下册语文11赵州桥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

  第1题【填空题】选词填空。

  坚固牢固

  ①这座建筑物既美观又______。

  ②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______地掌握知识。

  美观壮观美丽

  ③阳春三月,______的桃花盛开。

  ④我们的教室布置得很______。

  ⑤钱塘江大潮十分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隋朝(shuísuí)______洨河(jiāoxiáo)______参加(cānchān)

  而且(ěrér)______而且(qièqiě)______雕刻(kēkè)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比一比,再组词。

  济______砌

  挤______沏

  抵______栏

  低______拦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想一想,选词填空。

  创造创举

  ①赵州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伟大的

  ②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______了辉煌的历史。

  顽固坚固

  牢固

  ③只有掌握记忆方法,不断巩固复习,知识才能掌握得______。

  ④这个建筑物特别______,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完好无损。

  ⑤有少数______分子,不顾国家利益,恣意妄为。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花落谁家

  创造创举

  ①劳动______了人类社会。

  ②这种设计是一个______。

  坚固坚硬

  ③这套家具既美观又______耐用。

  ④这块______的石头,不知从何而来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找出划线字的错误读音,并在横线上改正。

  ①安济(jì)桥省(xǐng)城而且(qiě)

  ②拱(gòng)桥砌(qì)成计(jì)划

  ③横(héng)跨前爪(zhuǎ)赵县(xiàn)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财富。

  ②牢固,结实,结合得紧密,不易被破坏。

  ③在正式动工前,根据预定的目的、要求,制定的办法、图纸等。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选字组词。

  (赵赶)______忙______县

  (县且)而____________城

  (计记)设____________录

  (历厉)______史______害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给划线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爪:①zhuǎ②zhǎo

  前爪

  鸡爪子______爪牙______张牙舞爪

  省:①shěng②xǐng

  节省

  河北省______反省______发人深省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写笔顺。

  坚:

  创:

  【答案】:

  【解析】:

  第12题【语言表达】按要求写句子。

  ①狐狸很狡猾。(写成拟人句)

  ②教室里真安静。(写成夸张句)

  ③花儿随风飘动。(写成拟人句)

  【答案】:

  【解析】:

  第13题【语言表达】如果你是导游,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呢?(提示词语:世界闻名精美创举美观)

  游客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参观赵州桥!

  【答案】:

  【解析】:

  第14题【语言表达】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河上有一座石拱桥。(把句子写具体)

  ②选用下列词语,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建筑物。

  举世闻名雄伟创举

  伟大

  ③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用划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答案】:

  【解析】:

  第15题【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美丽。绵绵细雨,增大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了人们的疲劳,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放学后,荡着小舟在漓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山分明站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水变浅了,水是那么清,山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开始紧张地收获。

  漓江一年四季都很好。我喝漓江的水长大,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写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讲短文分成三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文章中的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部编版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一、看拼音写词语。

  pūtengpòsuìchuíliǔlànghuā

  qīngshuǎngìshuǎdiàoyú

  二、辨字组词。

  碎拨蘑染葫

  醉拔_磨杂胡

  三、照样子,写一写。

  1、例子:一双双小手

  一欢笑一雨珠

  一蜻蜓一笑脸

  2、例子:清清爽爽(AABB式)

  例子:人山人海(ABAC):

  四、句子表达。

  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改成“被”字句)

  2、指出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1)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①引用书中人物的名字。②反语,表示否定的意思。③着重指出的内容。

  (2)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①表示反语,具有讽刺否定意思。②表示引用别人的话。③特指水性好的孩子。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在句后括号里。

  (1)孩子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追得上

  五、品读句子。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1)“一朵朵山花”指的是________。

  (2)“一个个斗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读着这两句诗,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六、阅读重点段落。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银牙。

  1、选词填空。

  潜水打水仗

  第一句和第二句写的是孩子们的情景,第三句写的是孩子们的情景。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填一填。

  (1)第一句用“刚下水的鸭群”来比喻_______的孩子们,表现了孩子们的_____心情。

  (2)第三句用“水葫芦”喻指一个______的孩子,表现了这个孩子的________。

  3、理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一定是不会潜水,呛着水了。

  (2)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的机灵以及潜水时高兴的心情。

  (3)我们可以体会到孩子这时候显得很紧张,因为他怕有危险。

  4、针对“水葫芦”中的双引号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A.表示否定。

  B.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C.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特定的词语。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___________,松针上一串串雨珠___________。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②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1、把“明明亮亮、清清爽爽”填入文中横线上。

  2、画线句①中把___________比作斗笠,画线句②中把斗笠比作___________。

  3、画线句①和句②中的“斗笠”含义一样吗?分别指什么

  参考答案

  一、扑腾破碎垂柳浪花

  清爽蘑菇戏耍钓鱼

  二、破碎拨动蘑菇染色葫芦

  喝醉拔牙磨面杂物胡子

  三、1、片片滴滴只只张张

  2、辛辛苦苦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一心一意无忧无虑自作自受绘声绘色

  四、1、溪水被垂柳当做梳妆的镜子。

  2、①③

  3、比喻反问

  五、蘑菇头戴斗笠的孩子孩子们戴着斗笠在林中采蘑菇

  六、1、打水仗潜水

  2、戏水快乐会水本领强

  3、×√×

  4、C

  七、1、清清爽爽明明亮亮

  2、蘑菇蘑菇

  3、不一样句①中的“斗笠”指小蘑菇的伞面像一顶斗笠,句②中的“斗笠”指戴着斗笠的孩子们。

部编版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课本剧

  时间:公元前1024年的一天

  地点:国王的御厨里

  人物:一个陶罐一个铁罐

  布景:厨房里,一张桌子(盖有桌布),上面放着华丽的摆放着专为国王用的锅、碗、勺、叉等厨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青色的陶罐和一个铁灰色的铁罐(6学生头带着用纸制作的陶罐、铁罐、碗、勺、叉等厨具坐在桌子上)。

  旁白:今天,厨师走了,碗、勺、叉、陶罐和铁罐正在谈话,互相争论。

  铁罐:(傲慢地)你敢碰我吗

  陶罐:(谦虚地)不敢,铁罐兄弟。

  碗、勺、叉等厨具在旁边七嘴八舌的说:碰它,碰它……

  铁罐:(带着轻蔑的神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陶罐:(不亢不卑地)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铁罐:(非常恼怒,一手插腰,一手指着陶罐)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陶罐:何必这样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以吵的呢

  铁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碗、勺、叉等厨具也不再说话。

  旁白: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渣滓和尘土。

  布景:陶罐睡在地上,上面堆上泥土(大张纸画的),并且撒上一些树叶,周围摆上几株树。

  旁白: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几个学生做挖土状。(扛着锄头,穿戴简朴)

  挖土人甲:(惊讶地)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

  挖土人乙:(高兴地叫起来)真的,一只陶罐。

  挖土人甲:(捧起陶罐,掏出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陶罐和它当年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挖土人乙:多美的陶罐!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陶罐:(兴奋地)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两人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挖土人甲:别挖了,埋在土里这么多年,铁罐已不知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了,早已无影无踪了。

  两个人,一个扛着锄头,一个捧着陶罐,高兴地走了。

  ——幕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本

应用文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