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手抄报
描写节日习俗手抄报:清明节的传说与习俗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国庆节手抄报大全:国庆节的习俗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各国国庆节的名称有所不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每年国庆,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逢五逢十的国庆,有的还要扩大庆祝。为庆祝国庆,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节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但也有的国家不举行招待会,如美国、英国均不举行招待会。
乐曲声声焰火腾空
法国是以7月14日法国大革命时巴黎群众捣毁巴士底监狱这一天作为国庆日的。1989年,正当法国革命200周年的时候,法国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庆祝活动。当天,在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阅兵式上,300多辆装甲车、5000名士兵、250架飞机及直升机接受了检阅。33位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1万多位外国来宾应邀参加了庆典仪式。在现场,有80多万观众观看了仪式。当天晚上,在雄壮的《马赛曲》乐曲声中,20万支焰火腾空升起,8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多个民族的演员参加了在协和广场举办的大型国庆庆祝演出。
钟声齐鸣载歌载舞
美国是以7月4日独立日为国庆日。每年的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钟声齐鸣,各地居民自发地举行庆祝*。一般情况下,这天参加*的民众可以选择各式各样的化妆,组成家庭小乐队,有的亲朋好友甚至祖孙几辈人一起,载歌载舞,拥上街头。大街上更是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各式彩车、模型车、杂技车等同欢乐的人群一起,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结束后,人们聚集在公园或其他一些公共场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欢度这一盛大的节日。
女王检阅天公作美
英国国庆日是女王的“官方生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真正生日是1926年4月21日,而其“官方生日”则定在每年靠近6月11日的那个星期六。每年的这个时候,一向有“雾都”之称的伦敦天气也比较好。其主要活动,是由女王亲自检阅“军旗敬礼分列式”.由于星期六本来就不是工作日,因而这一天也不在假日之列。
有趣的民俗手抄报大全:中国节日风俗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节日风俗、艺术样式、饮食民居……,都有着独具特色的魅力。
编辑推荐:
更多手抄报进入手抄报大全:
更多黑板报进入黑板报大全:
小学传统节日手抄报
小学传统节日手抄报——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期盼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
小学传统节日手抄报——把握父母健在的每一分每一秒,让他们的脸上布满阳光般的笑容,即使布满皱纹,却依然像花儿一样美。
2020传统节日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习惯,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的汉族。
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
汉族的传统节日尤其让我萦绕于心。元宵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的大节,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它在当今中国仍然相当盛行。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在端上几碗热腾腾的汤圆,大家开心的笑着,多温馨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在每届元宵前后,无论乡村还是市镇,人们都要张灯结彩,观灯游赏,烟火当然是是必不可少的,夜晚放灯,那时可谓是万家灯火连成一片,壮观而美丽。当代元宵节除灯火之外,更为突出的活动是各种社火,比如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等等。元宵节,正可以算是中国的狂欢节。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流逝得那么快,眨眼间,正月十五就这样过去了。一如既往,时间没有停留在这一刻。孩子们该去上学了,大人们该去工作了。大家都在企盼着下一个元宵节,下一个更热闹的元宵节……
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忍顾鹊桥 又逢七夕
月光透过薄薄的纱帘,洒在桌案上,一盘棋,一卷书,仿佛只有这样才可以和尘封多年的旧事暗通心意。
秋月满怀,又逢七夕。
每年此时,是不是,真的会有喜鹊架起天桥,让牛郞和织女相会?而世间,是不是真的会有千年万年不变的深情
七夕又为乞巧节,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带着浪漫而悲情的色彩。不知道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据说节日起源于汉代,但是牛郞织女的故事,却在更遥远的从前。那份坚贞不移的深情,一年一度,或许青山已老,江河逆转,这段诺言永不背离,流转成为一段浪漫的爱情象征。
此刻的我,也像古代所有的少女们一样,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忍不住朝天祭拜,祈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我浪漫的姻缘巧配。如果相遇,那就在一个红叶满径的路口,和一个眼睛清澈的男子,温情默默的相许一生的誓约,就只需一眼,就再也不相忘彼此深情相望的眼眸。
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锦瑟年华,可以和谁肆无忌惮的去分享。每当看到从自己身边匆匆而过携手搀扶的白发夫妇,想要召唤自己眼神的心灵,转瞬间就把持不住原有的淡然自若。
人们常说,时光易老,真情难觅。就算世间再怎么凉薄,我还是愿意去相信世间有坚贞不移的爱情,并甘愿为之守候,哪怕穷尽我一生的年华。
有一天,友问我:"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男子会让你一见倾心,灵魂相通?",我笑着不语,心想也许只有相遇了才知道,现在并不想刻意的去想象。
许多人,因了等待,从青丝到白头。也许,不会有太多圆满的结果,但是为了一个人,真爱一生,也是一种幸福。
说起七夕,便总要想起秦观这首《鹊桥仙》里说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1,他们心中害怕短暂的相逢,又要踏上鹊桥的归路,用一年的一日,去换一份天长地久。
多少人,将爱情,匆匆装进口袋,待换了衣服 ,也就意味着随手遗弃了爱情。也有人,将爱情,放进端砚里研磨,写在宣纸上,无论经历多少朝代,都不会褪色。只是有几人,将爱情藏于心间,用灵魂耕耘,在岁月的土地上,等待一季一季的,幸福花开。
这世间,唯情动人,唯情感人。人生长恨,多少人,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然而,何谓有情?何谓无情?就像我们,至今也无法知道,究竟是流水辜负了落花,还是落花辜负了流水。
七夕相会,总会有依依惜别的场景,就好像是看一场戏的落幕,此时便会想起晏殊词里的一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不如怜取眼前人,带着一种淡淡的无奈,也暗示人生当及时行乐,不必好高骛远,也不可任意蹉跎。可我们总是为难以企及的名利,为不可获得的爱情,为华而不实的荣耀,付出惨痛的代价。却辜负了,一生默默相随的人和事。
此时的窗外,一枚上弦月细瘦,我没有坐在竹椅上倾听,因为不想惊扰牛郞织女短暂而幸福的相会。只在静夜里,轻啜一盏茶,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喜庆传统节日中秋节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天是中秋佳节,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首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傍晚,我踩着板凳扒在阳台上,望着天空,等着月亮的出现。天空还是灰暗的,一两分钟过去了,我抬起头:“啊!月亮出现了。”月亮的头先露了出来,天空比刚才亮了一些,然后只见月亮的身子也慢慢地从云朵里钻出来,随后,月亮的脚也从天空中出现了。“啊!”天空好亮啊!月亮四周围着几颗小星星,小星星不时地对着月亮眨眼,好像无数盏明亮的灯,月亮也对小星星微笑,真美啊!皎
的月光洒向大地,大地上的小草更绿了,花儿更美了,一群顽皮的孩子们在月亮下面玩耍,月光洒向他们,他们玩得更欢快了!
“妈妈!妈妈!”我喊着妈妈。妈妈走了过来问:“干吗?”我
说:“给我讲个关于月亮的故事吧!”妈妈说:“从前有一个月亮,她很想有一件衣服,于是就找来一个人帮她做衣服。这个人量
了量月亮的身体,就回家做了。第二天,这个人把衣
服拿来。月亮试了试,太小了。这个人只好又
回去改衣服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成语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觉得我小时候挺好玩的,
中秋节手抄报大全:故乡的明月
只有故乡的明月,才是漂泊无定的游子心灵的皈依;只有故园的山水,才是羁旅天涯的游子梦中的归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充满深情祝福的低吟浅唱,使人在秋思萦怀、愁绪纷繁的月明之夜,产生些许内心的慰藉和寄托。俗语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面对皎洁的明月,把酒痴情地相问,不知今夕是何年?无边的忧愁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怎不使人肝肠寸断!世间的一切都是浮云清风,唯有人间真情才值得永远珍惜。
在中秋明月之夜,沐浴在月华澄澈的光影里,漫步在清凉空旷的原野上,俯仰天地,眺览寰宇,读古人吟月之诗,吟哦风华千古的华章丽句。看月华在头顶上飘逸,听清风在身边絮语,直觉得有一股浩然舒畅的气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使心灵产生起强大的共鸣,似乎是在与古代的圣哲英杰进行灵魂的交流和内心的契合。有关月亮广博精深的历史文化,本身就是人类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五千年中华文化所以有无限强大的影响力,就在于它内在的力量的不断渗透和张扬,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直到今天从未间断过。也必将继续发扬光大,与日月同辉,与宇宙共存!
2016传统节日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
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元宵节手抄报
四年级三班的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主要内容:元宵节的来历、赏灯习俗、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祝福语、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元宵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节。手抄报主要内容: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习俗。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是人们团圆的日子。手抄报的主要内容: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习俗、元宵节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