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考研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择校

  “请各位家长明早把升学的报名资料交至总务处……”

  小学生涯即将结束,这意味着我们即将面临新的挑战。早在一个月前,“小升初择校”这股风已经刮起,家长们陆陆续续地开始思考自己的孩子应去哪所学校就读,同学们也开始实行“题海战术”,在题海中刷出经验,刷出速度,刷出水平……直到有一天,母亲告诉我,“中怀,周六下午去外国语学校参加面试!”

  听到这个消息,我就知道母亲也开始为我择校了。母亲做事非常谨慎,总会想着做另一手打算。她还没有告诉我“另一手打算”是什么,一定是怕我知道以后不认真对待面试。母亲为了择校,绞尽脑汁制定了这样一个周密的计划,我总该对得起她吧!于是我开始准备面试材料。

  准备什么呢?英语一定是必考的学科之一,否则怎么叫“外国语学校”啊?于是我用英文写了一篇《自我介绍》,并背了下来;我还担心数学题很难,于是翻了翻七年级的数学书,刷了几题……去面试的路上,还回想了一下父亲曾教过我解几何题的要领。考试时,我尽量地放松心情,把能答出来的题都完整地写上了答案,尽管有些题我还不确定答案。

  考试完毕后,我看到母亲笑容满面地站在等候区,“怎么?没考好?告诉你件事情,不管成功与否,我都把你报进六中了……”

  真是白忙一场!这么庄重的考试,母亲却把它用来给我当练习,这是令我意想不到的事。面试时的忧虑顿时化为乌有,希望我能在接下来的初中生活里更上一层楼。

学前教育专业考研

学院

  “号外,号外!动物学校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将推行全能素质化教学,无一不教!使您的孩子变成全能型天才,学期学费3万!名额有限,先报先得!”

  家长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好,有的说坏。到最后家长的还是心动了,尽管价格不菲,只要让孩子上好变成人才,比什么都有用嘛!于是家长们不惜下血本,纷纷“投资”,动物学校人满为患。

  动物学校教的真全能!什么声乐课,游泳课,绘画课,长跑课……无一不有,家长们表示都很满意。

  飞行课由大雁老师来上。他可是飞翔好手“翅膀张开,两腿轻轻一蹬,飞——”大雁老师绕在操场飞了几圈,落在软草坪上。“接下来你们开始练吧!”有翅膀都纷纷学着大雁老师的样子飞翔,没翅膀的则愣在原地。“你们干什么呢?怎么不去飞?”大雁老师生气地问道。“我们没有翅膀,怎么飞呀?”大雁老师瞪了他们一眼。“有志者事竟成!”

  游泳课有野鸭老师来讲。她让天鹅先游。天鹅的姿势优雅极了!游毕,学员纷纷围上去赞叹。鸭子老师强忍着心中的妒忌“干什么呢?干什么呢!不能打扰到课堂纪律,快站回去!”接着她转向天鹅“你游的虽然很好看,但我游的是最标准的,是经过森林认证的,想要及格,你们都得跟我学!跟天鹅学的一律不及格!”

  长跑课上,小兔子扬眉吐气,而小乌龟被罚围着操场跑十圈。下课后,同学们发现他的脚都肿了。

  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烦恼。青蛙为了飞翔天天练跳高,乌龟为了跑得快,天天跑十圈,天鹅为了及格天天学鸭子游泳。一学期下来,动物不是动物,钱也花了,也努力了,最后弄得什么都不是。诶,到底怎么样才能成为森林里的人才呢

招生启事

  一、研讨主题

  中国人口史和移民史前沿研究

  二、课程结构

  1、专题授课:邀请成果丰硕的专家,针对某一中国人口史或移民史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系统的讲授。拟邀专家的基本情况,见附录1;

  2、专题研讨:邀请学有专长的学者,配合专家授课后的师生互动。或者引导学员,就某一中国人口史或移民史专题进行专场学术研讨;

  3、田野考察:组织学员考察上海及其周边的人口社会发展概况。

  三、时间安排

  7月6日:学员报到;

  7月7-11日:专题授课、专题研讨;

  7月12日:田野考察;

  7月13日:研修结束,外地学员离沪。

  四、学员待遇

  1、不收取任何费用;

  2、正式学员30名:举办方提供研修期间食宿费,来往交通费自理;

  3、旁听学员15名:举办方提供研修期间的餐费。

  五、报名程序

  1、历史、地理及相关专业的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在站博士后及青年教师,均可报名;

  2、《报名表》格式,请参考"附录2"填妥;

  3、提供导师或推荐人的推荐信1份、个人习作1篇(发表与否不限);

  4、请以电子邮件报名,推荐信须请推荐人直接发送(相关地址见下);

  5、即日起受理报名,截止6月30日。7月2日通知录取结果。

  六、联系方式报名材料请发送如下地址:xxx

  XX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xx年xx月xx日

2018年博士生申请考核制笔试考试科目

  数学科学学院2018年度博士研究生复审考试设置

  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导师)复审科目070101基础数学

  01有限群及其模表示论(张继平)

  ①抽象代数②拓扑学

  02置换群及代数组合论(冯荣权)

  ①抽象代数②拓扑学或代数组合论

  03球堆积与密码(宗传明)

  ①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②实分析或复分析

  04拓扑学(姜伯驹,丁帆)

  ①抽象代数②拓扑学

  05低维拓扑(王诗宬,王家军)

  ①抽象代数②拓扑学

  06微分几何及其应用(莫小欢)

  ①微分几何②微分流形

  07微分几何(马翔,葛剑)

  ①微分几何②拓扑学

  08子流形的整体微分几何(马翔)

  ①微分几何②拓扑学

  09非线性分析(张恭庆,蒋美跃)

  ①泛函分析②偏微分方程

  10几何分析(史宇光)

  ①微分几何②偏微分方程

  11微分几何与PDE(田刚,朱小华、周斌)

  ①微分几何②偏微分方程或拓扑学

  12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李伟固,柳彬,杨家忠)

  ①常微分方程②偏微分方程或实分析或复分析

  13微分遍历论(孙文祥)

  ①常微分方程②拓扑学

  14微分动力系统(文兰,甘少波)

  ①常微分方程②拓扑学

  15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王保祥)

  ①泛函分析②偏微分方程

  16代数几何(蔡金星,许晨阳)

  ①抽象代数或微分几何②拓扑学或复分析

  17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周蜀林,章志飞)

  ①泛函分析②偏微分方程

  18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理论(田青春,冯荣权)

  ①抽象代数②算法和数据结构或密码学

  19数论:算术几何,p-进上同调(田青春,刘若川)

  ①抽象代数或微分几何②拓扑学或微分流形

  20调和分析及其应用(王保祥)

  ①泛函分析②实分析

  21李群及其作用(安金鹏)

  ①抽象代数②拓扑学或微分流形

  22调和分析与偏微方程(唐林)

  ①泛函分析②实分析

  23表示理论与数学物理(黄一知)

  ①抽象代数②拓扑学或微分流形或复分析

  24偏微分方程与几何分析(韩青)

  ①泛函分析②偏微分方程

  25辛几何与数学物理(范辉军)

  ①微分几何②偏微分方程或拓扑学

  26微分几何与数学物理(刘小博)

  ①微分几何②拓扑学

  27偏微分方程与数学物理(郭岩)

  ①泛函分析②偏微分方程

  28拓扑量子计算(田刚)

  ①抽象代数②拓扑学

  29组合数学;图论(宋春伟)

  ①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②高等概率论

  30几何群论(杨文元)

  ①抽象代数或微分几何②拓扑学

  31场论和弦理论相关的数学物理(方博汉)

  ①微分几何或抽象代数②微分流形或拓扑学

  32共形几何与微分方程、广义相对论中的微分几何(史宇光,庆杰)

  ①微分几何②偏微分方程

  33随机几何(冯仁杰)

  ①微分几何②高等概率论

  34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调和分析(刘保平)

  ①泛函分析②偏微分方程或实分析

  35多复变函数论(关启安)

  ①泛函分析②复分析

  36双曲型偏微分方程(杨诗武)

  ①微分几何②偏微分方程

  070102计算数学

  01多尺度模型与计算及自适应方法(张平文)

  ①计算方法②偏微分方程

  02科学计算与随机PDE(鄂维南)

  ①随机过程或计算方法②偏微分方程

  03偏微分方程数值解(许进超,胡俊,吴金彪,卢朓)

  ①计算方法②偏微分方程

  04矩阵计算及其应用(蔡云峰)

  ①计算方法②最优化方法

  05微分方程数值解及计算流体力学(汤华中,李若)

  ①计算方法②偏微分方程

  06随机模型、算法及应用(李铁军)

  ①计算方法②偏微分方程或高等概率论

  07图像处理与图像重建(周铁)

  ①计算方法②偏微分方程

  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导师)复审科目070102计算数学

  08量子化学和量子物理中的算法(邵嗣烘)

  ①随机过程或计算方法②偏微分方程或最优化方法

  09偏微分及代数方程数值方法与应用(许进超)

  ①计算方法②偏微分方程

  10最优化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文再文)

  ①计算方法②最优化方法

  11科学计算、计算材料、计算生物(张磊)

  ①计算方法②偏微分方程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1概率论与随机分析、随机图与随机复杂网络(马志明)

  ①泛函分析②高等概率论

  02测度值马氏过程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任艳霞)

  ①泛函分析②高等概率论

  03离散型马氏过程及其相关领域(章复熹)

  ①泛函分析②高等概率论

  04随机分析、随机微分方程、随机偏微分方程和交互扩散过程的理论与应用(刘勇)

  ①泛函分析②高等概率论

  05生物大数据的统计机器学习(葛颢)

  ①高等统计学②高等概率论

  06随机过程与物理化学生物的交叉(葛颢)

  ①泛函分析②高等概率论

  070104应用数学

  01图像重建和图像分析(张恭庆,姜明)

  ①计算方法②偏微分方程

  02李群表示论及其应用(王正栋)

  ①泛函分析②拓扑学

  03数学物理(刘旭峰)

  ①抽象代数②实分析

  04随机动力系统与光滑遍历论(刘培东)

  ①常微分方程②微分流形

  05人工智能(林作铨,牟克典)

  ①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②算法和数据结构

  06程序理论,软件形式化方法(孙猛)

  ①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②算法和数据结构

  07统计学习与智能信息处理(马尽文)

  ①模式识别②信号处理

  08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理论(徐茂智)

  ①抽象代数②密码学

  09信息安全工程(徐茂智)

  ①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②算法和数据结构

  10符号计算、自动推理和程序验证(夏壁灿)

  ①抽象代数或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②算法和数据结构或计算机代数

  11图像重建与图像处理(姜明,杨建生)

  ①计算方法②数字信号处理

  12微分方程在图像处理和信号分析中的应用(王冠香)

  ①常微分方程②数字信号处理

  13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孙猛)

  ①常微分方程或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②算法和数据结构

  071400统计学

  01马氏过程与相互作用粒子系统(陈大岳)

  ①泛函分析②高等概率论

  02随机过程及其应用、非平衡统计物理、系统生物学(蒋达权)

  ①泛函分析②高等概率论

  03统计推断、机器学习、遥感(郁彬)

  ①高等统计学②高等概率论

  04生存分析(刘力平)

  ①高等统计学②高等概率论

  05统计机器学习,互联网搜索(李航)

  ①高等统计学②高等概率论

  06试验设计与分析,应用统计(艾明要)

  ①高等统计学②高等概率论

  07因果推论、有偏数据分析、遗失数据分析、生物统计(周晓华)

  ①高等统计学②高等概率论

  08统计计算、生物信息(席瑞斌)

  ①模式识别或高等统计学②最优化方法或高等概率论

  9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邓明华)

  ①高等统计学②高等概率论

  10高维统计、大数据建模与分析(林伟)

  ①高等统计学②最优化方法或高等概率论

  11金融统计(吴岚)

  ①高等统计学②高等概率论

  12金融和保险中的随机模型和统计方法(杨静平)

  ①高等统计学②高等概率论

  13金融统计、因果推断(何洋波)

  ①高等统计学②高等概率论

  14贝叶斯分析与计算,概率图模

  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张志华)

  ①高等统计学②最优化方法或高等概率论

  15函数型数据分析,高维和复杂

  数据建模(姚方)

  ①高等统计学②高等概率论

  16不确定性度量,时空统计,生

  存分析与可靠性(房祥忠)

  ①高等统计学②最优化方法或高等概率论

  院系主管院长(主任)签字、盖章:日期:

复试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范围或参考书目

  温馨提示:有些专业课学校并没有指定参考书目,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考试大纲,考生可以参照前几年的招生考试参考书目及范围,之前指定的教材也是可以用于考研复习使用的。

  S0905002 综合考试 综合考试主要涉及《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西方经济思想史》三个科目,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相关理论研究和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和探索国内外区域经济的现实问题和发展态势,考生还需要对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关注,要求考生掌握从古典经济学到当代经济学说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

  S1005005 经济学理论 主要考察考生对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分析工具及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将这些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工具运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S1005006 金融学综合2 考试内容同初试科目《金融学综合》

  S1005007 国际商务综合 考试内容与《国际商务专业基础》相同,但是更加注重国际商务知识的应用能力。

  S1005008 供应链与运营管理 供应链基本概念、理论、演进历程;库存管理理论;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报童模型;流程分析;供给与需求理论;需求预测方法等。

  S1005009 保险综合 考试内容与《保险专业基础》相同,但是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S1005010 财政学与税收学 福利经济学基本原理,公共品理论,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公共预算工具,公共支出的相关理论与政策,公共收入的相关理论与政策,财政分权理论;税收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包括税收与效率、税收与公平、税收与劳动激励的关系等,最优税制,税收归宿分析,国际税收、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税收征管、税收遵从的理论和政策、财政与税收体制改革。

  S1035001 综合素质 无

  S1115018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主要考察文献学的基础知识。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前提下,对本专业具备更透彻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潜质。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S1115019 汉语言文字学 不列参考书。

  S1115020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不列参考书目。

  S1115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 主要考察考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S1115022 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考察文献学的基础知识。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前提下,对本专业具备更透彻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潜质。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S1115023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不列参考书目。

  S1115024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不列参考书目。

  S1115025 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 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术功底为重点。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S1115026 美学 本课程考试范围以美学原理为主,兼及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

  S1125016 先秦史 无

  S1125017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基础 无

  S1125018 魏晋南北朝史 无

  S1125019 明清史 无

  S1125020 中国古代史学与学术史 无

  S1125021 专业知识 无

  S1125022 隋唐史与敦煌学 无

  S1125023 中国社会经济史 无

  S1125024 世界近现代史 无

  S1125025 中国近代史 无

  S1125026 中国现代史 无

  S1125027 历史地理学 无

  S1125028 宋辽金史 无

  S1125029 西方史学史 无

  S1125030 世界古代中古史 无

  S1125031 世界古代中古史或世界近现代史 04世界地区 国别史(东南亚史、大洋洲史、英国史、法国史、美国史、苏联史),其中英国史复试科目为世界古代中古史,其余研究方向复试科目为世界近现代史;05专门史(中西经济文化关系史、中美关系史、华侨华人史、国际关系史、亚洲海洋史),其中中西经济文化关系史复试科目为世界古代中古史,其余研究方向复试科目为世界近现代史

  S1135009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无

  S1135010 当代伦理学 无

  S1135011 比较宗教研究 无

  S1135012 现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无

  S1135013 科学哲学原著选读 无

  S1135014 美学综合 无

  S1135015 逻辑学综合 无

  S11350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 无

  S1205003 复试专业课 不列参考书目。专业综合理论知识与能力。

  S1235003 复试专业课 不列参考书目。专业综合理论(笔试含法学理论、刑法、民法)

  S1305007 政治学综合考试 无

  S1305008 政治传播学综合考试 无

  S1305009 公共管理综合考试 无

  S1335001 公共管理基础 无

  S1405018 工商管理综合(含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产业组织与管理、财务与投资管理、市场营销方向内容,考生只需选一个方向的题目作答) "大概考试范围:工商管理综合(含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产业组织与管理、财务与投资管理、市场营销方向基本知识和核心内容),考生只需选一个方向的题目作答。"

  S1405019 财务管理与投资学 大概考试范围:财务管理包括价值、风险、资本预算的实务问题、融资决策与市场有效性、股利政策与资本结构、期权、负债融资、风险管理、财务计划与营运资本管理、兼并与公司管理等内容;投资学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市场均衡、固定收益证券、证券分析、衍生证券、资产组合管理等内容。

  S1405020 管理科学综合(含运作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 大概考试范围: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理念、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系统的改善与创新方法;了解掌握服务的涵义和基本管理方法,服务的经济意义,服务性战略,服务体系的构建,服务流程的设计,能够理解和分析现代服务问题;理解掌握信息战略的理论和意义等内容。

  S1435001 综合素质 无

  S1505006 现代汉语与中国文化 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满分100分。面试包含现代汉语、偏误分析、中国文化、时事政治、普通话、外语等(面试语种根据考生考研的语种确定)。复试内容以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综合素质及能力为主。

  S1505007 法国文化与社会 注重考查学生对法国文化基础知识、法国社会与国情、法国人文历史的掌握与理解,同时考察学生的法语思辨的能力。

  S1505008 日本文化与社会 本科目主要考查日本文化及社会相关知识,内容包括:(1)日本文化史的特征及其时代划分,日本文化的源流和发展,日本文化的本质,日本文化与现代社会,关于日本文化的先行研究;(2)日本概况(社会、政治、教育、历史、地理)。

  S1505009 英美文学 考查考生对英美文学史及英美文学选读重要篇目的掌握。要求学生熟悉各文学流派特点及代表人物的重要作品、英语古典诗歌的形式和演变。要求学生能够赏析重要文学作品选段。对文学史和文学作品,学生要有自己的看法。

  S1505010 语言学 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学基本知识,范围包括语言学领域内的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语篇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和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对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的分析。

  S1505011 德国文化与社会 主要考查德意志及德语国家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考试内容的时间跨度为公元10世纪至20世纪。题型可分为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短文阅读理解等。

  S1635001 体育教育理论 体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和特点,体育教育的学科性质,体育教育的功能,体育教育的原理和原则,体育教育的手段与方法,体育教育的内容与种类,体育教育的过程,体育教育的测量与评价,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关系。

  S1705012 设计文化综合知识 侧重考察学生在视觉和设计领域的知识面和运用文化分析方法的程度。

  S1705013 新闻传播学综合知识 根据研究兴趣适当考察新媒体技术及知识、新闻实务基础、法学伦理学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S1705014 财经新闻综合知识 考核学生的基本经济学知识,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与一般新闻报道的同异特征;分析财经新闻报道各个分支领域的基本特征;分析财经新闻的深度调查报道方式,以及分析融合新闻在财经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应用特点,等等。建议学生多使用案例分析。初试与复试不设定参考书目

  S1705015 视觉传播及交互设计综合知识 一方面考核学生的视觉素养及对视觉理论的掌握,另一方面则考察学生对于新媒体交互设计之理论、方法和流程的掌握,包括如何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并将用户体验纳入设计之过程等。建议学生多使用案例分析。初试与复试不设定参考书目。

  S1705016 政治传播学综合考试 无

  S2005006 目录学 本科目考察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史、目录学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目录的体制,目录的种类,现代目录学基本体系,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文献揭示与组织,书目文献编纂法,书目控制,元数据等。

  S2005007 程序设计与数据库系统 "C语言:运算符与表达式;顺序、选择、循环语句;数组、函数、指针;预处理命令;结构体与共用体;文件。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二级映象与数据独立性;关系数据结构、关系完整性、关系代数、关系演算; SQL语言;关系系统的查询优化;规范化;数据依赖;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S2005008 档案文献编纂学 档案文献编纂的基本理论与编纂的历史及发展趋势。档案文献编纂的体例、流程与方法,包括编纂的选题、选材,档案文献的考订、加工及出版。

  S2005009 信息资源管理 该科目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的概论性内容,主要有信息资源管理绪论,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政策与法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管理等。

  S2105003 英美概况 朱永涛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S2105004 英语口译和笔译 "① Hati and Jere Munday. Translation: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 London: Routledge, 2004. ② 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S2305017 社会学综合知识 无

  S2305018 人口社会学、人口经济学 无

  S2305019 人类学综合课 无

  S2305020 民俗学综合课 无

  S2305021 文化与认知综合课 无

  S2305022 民族学综合课 无

  S2305023 专业综合 无

  S2305024 考古学综合课 无

  S2305025 专业基础课 无

  S2425002 复试专业课:综合测试 "《中国社会史》谢和耐著,耿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中国文学简史》林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中国古典哲学略述》,冯达文著,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西方人文史》上下卷,罗伯特.C.拉姆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S2505003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要求着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当代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重要问题,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等问题。

  S2505004 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理论、中共主要领袖人物的党建思想、中共自身建设的规律特点与经验教训。

  S2605003 心理学综合 无

  S2905001 材料科学综合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固体结构、晶体缺陷、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单组元和二元系相图、纯晶体和合金的凝固、材料的亚稳态、材料的功能特性。

  S3105024 有机反应及结构分析 "⑴基础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应用的理解和综合运用;⑵基本有机结构分析方法包括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以及色谱(薄层、柱色谱及高压液相、气相色谱)技术及其应用;⑶大学本科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所涉及的原理、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S3105025 物理化学研究方法与新技术 "化学热力学(温度的概念、热力学三大定律,多组分体系,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统计热力学基础),电化学(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电解与极化作用),化学动力学(反应级数、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理论、活化能),界面物理化学、吸附现象与催化基础,大分子溶液、胶体分散体系和纳米粒子制备初步。

  S3105026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戴树桂,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化学》,张钟宪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S3105027 高分子科学基础 "考试内容涵盖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知识。包括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聚合物的溶解、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逐步聚合反应、自由基聚合反应、离子聚合反应、配位和开环聚合反应、链式共聚合反应、高分子化学反应、聚合物的分子运动等

  S3105028 无机化学 "应用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平衡、溶液与电离平衡、化学动力学初步、原子结构与周期律、分子结构、配合物与配位平衡、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理论的结论研究无机物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掌握“p、d、ds区元素重要单质及化合物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熟练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综合化学实验相关操作及实验原理。

  S3105029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查锡良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S3105030 分析化学原理与实验技术 "分析数据处理,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重量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光谱法(吸收和发射,荧光),分子光谱法(荧光,红外),色谱分析法(气相,液相),质谱法,电分析方法(电位分析,极谱,电解与库伦分析)。

  S3215003 地质学综合 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

  S3215004 工程地质学 以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为主

  S3305015 计算机综合考试 要求考生能够较全面掌握C语言、Windo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基础、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常识等内容。考生可以参考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具体要求准备考试。

  S3305016 植物学(含植物生理学) 要求考生以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主。科目的重点内容是关于植物界各大类群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发育规律;另外,也涉及各大类群的系统演化特征,以及有关植物代谢、呼吸、光合作用、水分生理、矿质营养、体内运输、生长与发育、抗逆性等生理生态学规律。

  S3305017 微生物学 主要考察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认识程度及其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考试范围包括几大类微生物(包括病毒、真细菌、古菌、真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与控制;微生物遗传、生态、免疫和分类等内容。

  S3305018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近年来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新领域层出不穷。复试内容主要有:(1)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机制;(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及基因组的结构;(3)各类生物中的基因表达及其调控;(4)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技术;(5)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新进展。

  S3305019 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和中药分析部分) "《分析化学》为复试科目,天然药物分析方向考察《中药分析》,主要内容是依据现行版《中国药典》,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及其制剂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等质量控制技术;药物仪器分析方向考察《仪器分析》,主要内容为分析仪器的主要原理、特点及用途等。"

  S3305020 生理学 检查考生对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术方法的掌握程度,对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等方面进行考查。

  S3305021 动物学 内容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分类、生态、发育、进化及基本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主要考核动物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演化,各主要门类动物的进化特征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和系统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S3305022 生物学综合 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生物的起源与演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核学生是否掌握生物的系统分类原理与方法,生理系统的构造、功能及生理机制,生物个体发育与环境的关系等基础概念。

  S3305023 普通昆虫学 内容包括昆虫外部、内部形态结构和功能、昆虫分类原理、昆虫生物学、昆虫与环境的关系等基础知识。主要考核学生是否掌握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结构及相关的概念及理论,昆虫个体发育史及各虫态的习性,昆虫分类学的原理及常识,主要生理系统的构造、功能及生理机制,个体发育与环境间的关系和群体生态学(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 的基础概念。

  S3305024 现代遗传学 遗传学以基因、环境和表型为中心,重视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的考核。该科目主要包括:遗传三大定律、核外遗传、数量性状遗传、性别决定、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变异、基因定位、分子基础与中心法则、基因表达调控及表观遗传学、遗传重组、基因组、发育的遗传控制、群体的基因结构和进化遗传学。

  S3405007 数学综合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抽象代数、偏微分方程、实变函数、微分几何、数值分析、概率论、数理统计、数据结构共八门课的内容,每门课2道题,选做5道。

  S3405008 线性回归 "1. 《线性回归分析基础》, (威廉•D.贝里Willia等著; 吴晓刚编.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应用线性回归模型》(第4版,影印版. 库特纳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S34050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概率引论》,(何书元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数理统计》,(何书元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S3605011 有机化学 "复试题目分为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生物化学,考生可选做其中自己有把握的题目

  S3605018 药学综合C "同初试药学综合参考书目

  S3705006 城市与区域规划(快题) 掌握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灵活运用于城市规划、区域规划领域中的实际设计任务。

  S3705007 综合考试 无

  S3705008 综合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规律及其演替趋势;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和综合自然区划;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治;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协调关系及可持续利用。

  S3705009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及其数据结构类型、空间数据库与GIS的内部数据结构、空间索引机制与空间信息查询、空间分析的相应算法与应用、数字地形模型与地形分析、空间数据的表现形式与地图制图、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基础知识3S的集成、计算机编程与GIS二次开发。

  S3705010 区域水资源原理 无

  S3705011 现代测绘综合 地球形状及基本模型概念,地球的时空框架,现代空间观测的技术方法,参数估计(间接平差)原理,工程控制网与坐标系统转换。

  S3805013 环境科学综合 考试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对环境工程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处理方法;水处理工程系统与废水最终处置;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颗粒污染物控制;气态污染物控制;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等。

  S3805014 环境工程学 考试范围: 主要考察考生对环境工程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处理方法;水处理工程系统与废水最终处置;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颗粒污染物控制;气态污染物控制;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等。

  S3805015 专业综合考试 环境评价方向考试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对环境评价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环境评价方法的了解及运用能力,并通过案例考察对环境评价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思路与能力。 环境工程方向考试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对环境工程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水和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法的了解及运用能力。

  S3905014 路基路面工程 无

  S3905015 微机原理 """要求掌握以下基本原理,并解决实际问题:(1) 8086/8088 (2)三种接口芯片(8259、8253、8255)(3) 能用汇编语言或者C语言来编写相应的芯片驱动代码。

  S3905016 电路原理、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综合 "主要涉及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以及数字逻辑电路三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直流、正弦交流、非正弦交流、非线性以及暂态电路等的分析方法;逻辑代数及逻辑函数化简,基本逻辑电路及触发器,各种集成化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应用,同步时序电路及异步时序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等。

  S3905017 细胞生物学 "细胞基本结构及其功能间关系,例如细胞核、细胞器中的蛋白质的表达、转运过程;细胞膜的结构与跨膜运输的关系;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的关系;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调控机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信号在细胞中的传导及其调控。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S3905018 高分子化学与仪器分析综合 "主要涉及仪器分析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光分析和电分析方法的机理,色谱法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原理、反应动力学、热力学,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聚合物的结构、分子运动和各种物理性能。

  S3905019 机械设计 a)了解机械常见材料,关注机械新材料;b)了解机械常见加工方法与热处理工艺;c)熟悉机械设计流程、机械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d)熟练掌握公差与互换性的基础知识。""

  S3905020 岩石力学 无

  S3905021 交通管理与控制 "考试内容包括交通管理和控制的原理、方法与应用,包括交通流 理论,行车管理、步行管理、停车管理、平面交叉口管理、优先通行管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等,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高速干道交通控制、智能 交通运输系统、交通监控设备等,考试注重实例分析。

  S3905022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课程中应正确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内力、应力、应变等,涉及到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稳定性条件及合理设计等,熟练掌握材料在拉压、扭转、剪切和弯曲时的力学性能及对应的应力、应变、变形的各类计算方法,掌握求解一些简单的超静定结构的方法。

  S3905023 流体力学 "流体的物理性质和流体运动物理量的描述;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组;伯努利积分,拉格朗日积分关系式及其应用;无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无旋运动及复势理论基础;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层流运动

  S3905024 热能利用技术基础 无

  S3905025 交通规划与设计 "内容包括交通规划和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具体包括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问题及其特征分析、路网规划、交通系统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交通设施设计、交通安全设计、 交通语言系统设计以及评价分析等,考试注重实例分析。

  S3905026 专业综合 "力系的简化与分析,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与物体系统的平衡;杆件的拉压、扭转、弯曲应力分析及变形分析,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S4005003 管理学原理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管理理论的演进、管理的相关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个体与组织行为、环境分析、企业战略、地域多元化、业务多元化等方面。涉及管理学原理、旅游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管理等相关内容及其研究进展。需要被试者了解现实经济生活的热点,并运用管理与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企业的管理问题。

  S4005004 旅游学基础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旅游基础知识、旅游业的构成及一般特点、旅游发展影响、中国旅游发展的特点几个方面。涉及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分析以及旅游影响等相关内容。需要能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践问题。

  S4105003 经济学理论综合考试 考试范围同初试,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的了解和运用;以及运用这些基本概念、理论和工具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不提供参考书目。

  S4105004 金融学基础 考试内容同初试科目《金融学综合》。

  S4105005 管理科学综合 管理科学演变历史的基础理论、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社会责任与管理伦理等方面。涉及组织行为学、运营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内容及其研究进展。熟悉经济社会的管理热点问题,能运用相关管理理论分析与解决企业案例问题。不提供参考书目。

  S4205005 专业综合考试(一) 无

  S4205006 专业综合考试(二) 无

  S4205007 地质学综合考试 无

  S4205008 专业综合考试(三) 无

  S4505001 核科学与技术综合考试 无

  S4704001 数字电路和微机原理 *

  S5005012 生理学 《生理学》,刘先国主编,科学出版社;或《生理学》,王庭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S5005020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李凡 徐志凯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八版

  S5005021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主编:邹仲之、李继承 人卫出版社 第八版

  S5005022 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第六版 曹雪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6

  S5005023 医学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左伋 出版时间 2013-3-1

  S500502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冯作化、药立波,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S5005025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殷莲华,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S5005026 药理学 《药理学》 主编:颜光美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版

  S5005027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学理论与实践》,曹谊林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干细胞生物学》,裴雪涛主编,科学出版社。

  S5005028 人体解剖学 《医用解剖学》姚志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S5005029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诸欣平、吴忠道.

  S5005030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冯作化、药立波,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S5005031 法医学 《法医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生斌主编 出版时间 2010-6-1

  S5105019 卫生事业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张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S5105020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第7版, 詹思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注重于对于流行病学方法学的概念、原理、应用方面的考核

  S5105021 卫生统计学 "《卫生统计学》第7版,方积乾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S51050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不设参考书

  "

  S5105023 劳动与环境卫生学 "劳动与环境卫生学①01方向考生考《环境卫生学》第7版,杨克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02方向考生考《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7版,孙贵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5105024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7版),孙长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重点考察营养学基础、公共营养、特殊人群的营养、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督管理等内容

  S5105025 儿童少年卫生学 "《儿童少年卫生学》第七版(卫生部规划教材)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心理卫生、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伤害防治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

  S5105026 卫生毒理学 "①《毒理学基础》第6版,王心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②《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配套教材,第3版,王心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5105027 公共卫生 无

  S5105028 卫生政策与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学》,张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S5205005 口腔内科学 ①《牙体牙髓病学》(第四版),樊明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②《牙周病学》(第四版),孟焕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③《口腔粘膜病学》(第四版),陈谦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④《口腔预防医学》(第六版),胡德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⑤《根尖周病治疗学》,凌均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5205006 口腔颌面外科学 ①《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版),张志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②《现代口腔颌面外科学》,黄洪章主编,科技文献出版社。

  S5205007 口腔正畸学 ①《口腔正畸学》(第六版),傅民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②《现代口腔正畸学》(研究生),林久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5205008 口腔修复(种植)学 ①《口腔修复学》(第七版),赵铱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②《口腔修复学》,冯海兰、徐军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③《口腔种植学》(研究生),刘宝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5305002 护理学 无

  S6505002 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详见国际关系学院网站通知

  S6705012 数学综合考试 无

  S6705013 离散数学与C程序设计 "①Kenneth H. Rosen. Descrete Mathe and its Applications (Seventh Edition, 影印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ISBN 978-7-11138550-9, pp903 ②《 C程序设计(第4版)》, 谭浩强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6 "

  S7105001 专业综合 与初试科目相同。

  S7215001 外国哲学综合 主要考察考生对外国哲学史与现代外国哲学之重要人物、重要著作、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的综合掌握程度。

  S7215002 伦理学综合 主要考察考生应该对当代伦理学思潮及其基本问题和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S7215003 宗教学综合 主要考察考生对宗教学理论的当代思潮、研究方法和世界宗教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概念及其历史发展的掌握程度。

  S7225001 历史地理学 无

  S7225002 明清史 无

  S7225003 中国社会经济史 无

  S7225004 东亚史 无

  S723500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无

  S7415001 污染气象学 "考试范围: 大气湍流和大气边界层基础,大气扩散基本理论和大气扩散估算方法 , 城市、山区、水域大气扩散特点 , 污染气象学试验研究方法与污染气象学原理的应用。"

  S7415002 天气学 考试范围:气团和锋、温带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寒潮、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大型降水过程。

  S7415003 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主要思想及概念、一元非线性代数方程的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插值方法、数值积分与微分、数据拟合的最小二乘法、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

  S7425001 数学综合考试 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微分几何、常微分方程共四门课的内容,每门课2道题,选做5道题。

  S7435001 原子物理 "内容包括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基础。

  要求掌握:原子的核式模型、玻尔理论及应用、电子自旋假设及相关实验、原子的精细结构、双电子原子、泡利不相容原理、角动量耦合、原子态的形成及原子基态的确定、X射线产生的机制及X射线的能级图和吸收限、原子核的基本性质、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基本规律等。"

  S7435002 光学综合考试 量子力学和光学分别占40%和60%。量子力学部分以《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为主要内容(第六章除外)。光学部分以基础光学教材中光波的基本特性、光的干涉和光衍射、光信息处理(傅里叶光学)基础、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激光基础。

  S7435003 电子技术 "内容包括模拟和数字电路。

  主要内容为: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特点、各种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直流稳压电源、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等。

  S7435004 固体物理 晶体结构、固体的结合、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能带理论、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金属电子论、半导体电子论。

  S7435005 统计物理 "考试范围: 热力学基本定律;微观态描述;玻尔兹曼统计;玻色统计;费米统计;系综理论;相变理论。参考书目:1.汪志诚, 热力学统计物理(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 苏汝铿,统计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S7435012 理论物理 麦克斯韦方程组及其应用;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单粒子在简单势中的定态和一维散射问题;动量、角动量算符;氢原子和谐振子的量子力学解;一级和二级定态微扰;一阶含时微扰;自旋;中心力场的散射问题;固体能带;振动的声子图像;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一阶和二阶相变的概念和平均场理论;狭义相对论。

  S7435013 现代物理 考试内容分成两个可选方向,一个强调综合性现代物理知识,一个强调基础知识。选项一:现代物理理论的粒子与原子核部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方法;选项二: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的主要内容,统计力学基础。两个基本选项之外都会测试些误差和数据处理及数理统计方面的初级知识

  S7615001 工科化学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概念;处理各种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应用;熵函数的概念、应用,以及热力学第三定律;溶液中的化学平衡的原理;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与相平衡相关的若干概念、基本原理;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S7615002 工业化学 物理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能用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催化剂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石油化工催化剂发展现状;化学与材料与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以及信息科学之间的关系;应用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固体材料表征方法;高分子材料。

  S7625002 光学工程综合考试A "半导体物理和光学分别占40%和60%。参考书目:半导体物理以《半导体物理》(刘恩科 第七版)为主要内容(第一至十章);光学部分以基础光学教材中光波的基本特性、光的干涉和光衍射、光信息处理原理(傅里叶光学)基础、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S7625003 光学工程综合考试B "半导体物理和工程光学分别占40%和60%。参考书目:半导体物理以《半导体物理》(刘恩科 第七版)的(第一至十章内容为参考;工程光学以郁道银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工程光学》为参考。

  S7625004 电子工程基础综合 "①微机原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周杰英 张萍 郭雪梅 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第1次 印刷)。②电路基础:《电路》(第5版),丘关源,高教出版社,2008年。③《 C程序设计(第4版)》, 谭浩强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6。

  S7625005 半导体物理 半导体能带理论及杂质能级;载流子统计分布、掺杂及载流子浓度计算方法及与温度、掺杂浓度的关系;载流子在半导体中的扩散运动、漂移运动及电阻率与杂质浓度和温度的关系;非平衡载流子的产生、复合、寿命连续性方程;霍尔效应。

  S8005026 皮肤病与性病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1)《皮肤性病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 张学军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S8005027 耳鼻咽喉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1)《耳鼻咽喉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田勇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黄选兆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005028 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1)《康复医学》第一版,王茂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康复医学》第一版,纪树荣主编,高教出版社

  S8005029 口腔临床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1)《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五版,邱蔚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现代口腔颌面外科学》,黄洪章主编,科技文献出版社。

  S8005030 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内科学) "口腔内科学:(1)《牙体牙髓病学》,樊明文编,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牙周学》,第二版,曹采方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口腔粘膜病学》第二版,李秉琦编,人民卫生出版社。(4)《口腔预防医学》,第二版,卡金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005031 口腔临床医学(口腔修复学) "口腔修复学:(1)《口腔修复学》第五版,马轩祥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005032 肿瘤学 "肿瘤学:①《肿瘤学》(第二版),曾益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②《临床肿瘤学》(第二版),万德森编,科学出版社,2005

  S8005033 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张淑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S8005034 重症医学 "《实用重症医学》,刘大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005035 病理学 "(1)病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连唐主编,2008年

  S8005036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医学影像学》,孟悛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版,白人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核医学》,黄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S8005038 儿科学 "儿科学:(1)儿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杨锡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S8005039 护理学 护理学:(1)《护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

  S8005040 急诊医学 "(1)《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05.(2)《外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S8005041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1)《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S8005042 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1)《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05.(2)《外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08.

  S8005043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1)《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一版,黄文东总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2)《中医诊断学》全国高等中医院统编教材,第六版,朱文锋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3)《中医基础理论》李德斯,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S8005045 外科学 "外科学:(1)《外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 (2)《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吴阶平、裘法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S8005046 药理学 "药理学:(1)《药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S8005047 麻醉学 "麻醉学:(1)《现代麻醉学》第三版,庄辛良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005048 移植医学 移植医学: 1、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夏穗生主编《临床移植医学》浙江科技出版社

  S8005049 内科学 "内科学:(1)《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 第六版),叶任高主编 人民出版社,2004.5

  S8005050 口腔种植学 《口腔种植学》(研究生),刘宝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005051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1)《妇产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S80055025 眼科学 眼科学:(1)《眼科学》(七年制统编教材),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

  S80055026 细胞生物学 "参考书目《细胞生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4版;主编: 翟中和"

  S8105040 外科学 外科学

  S8105041 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

  S8105042 耳鼻咽喉学 耳鼻咽喉学

  S8105043 眼科学 眼科学

  S8105044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

  S8105045 口腔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

  S8105046 临床病理学 临床病理学

  S810504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S8105048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S8105049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

  S8105050 内科学 内科学

  S8105051 儿科学 儿科学

  S8105052 皮肤病与性病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S8105053 麻醉学 麻醉学

  S8105054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S8105055 临床诊断检验学 临床诊断检验学

  S8105056 分子医学 分子医学

  S8105057 肿瘤学 肿瘤学

  S8105058 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

  S8205012 麻醉学 ①《现代麻醉学》庄心良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临床麻醉学》徐启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205013 分子生物学 "1、《分子生物学》(第二版)(Molecular Biology,2ed)Robert F.Weaver,科学出版社 2、《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 李毅 郑晓峰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

  S8205014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医学影像学》吴恩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医学影像学》孟悛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影像核医学》黄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205015 耳鼻咽喉科学 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黄选兆、 汪吉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205016 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贾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S8205017 病理学 1、《病理学》王连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病理学》(第七版)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205018 肿瘤学 1、《临床肿瘤学》(第3版)万德森主编,科学出版社; 2、《肿瘤学》(第二版)曾益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205019 儿科学 《儿科学》(2012年2月第七版)沈晓明、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205020 皮肤病与性病学 "1.《皮肤性病学》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临床皮肤病学》,赵辩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S8205021 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南登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205022 内科学 1.《内科学》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传染病学》杨绍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205023 重症医学 1、《实用重症医学》刘大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实用危重症医学》万献尧,马晓春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S8205024 全科医学 1、《全科医学概论》吕兆丰、郭爱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全科医学基础》王家骥主编,科学出版社。

  S8205025 精神病学 1、《精神病学》(第2版)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医学心理学》(第5版)姚树桥 孙学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205026 急诊医学 ①《内科学》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②《外科学》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205027 外科学 1、《外科学》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黄家驷外科学》吴孟超、 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205029 口腔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材(含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

  S8205030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205031 中医内科学 *

  S8305001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查锡良,药立波

  S8305005 眼科学 《眼科学》葛坚 王宁利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S8405001 肿瘤学 《肿瘤学》,曾益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临床肿瘤学》,万德森主编,科学出版社第四版。

  S8405002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医学影像学》最新版,孟悛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医学影像学》最新版,吴恩惠主编,人民出版社;3、《核医学》最新版,黄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S8405003 麻醉学 《现代麻醉学》最新版,庄辛良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405005 医学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最新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查锡良、药立波。

  S8805012 内科学 内科学:(1)《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 第六版),叶任高主编 人民出版社,2004.5

  S8805013 外科学 外科学:(1)《外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 (2)《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吴阶平、裘法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S8805014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医学影像学》,孟悛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版,白人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核医学》,黄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S8805015 麻醉学 《现代麻醉学》,第三版,庄辛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805016 耳鼻咽喉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1)《耳鼻咽喉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田勇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黄选兆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805017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1)《妇产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S8805018 肿瘤学 "肿瘤学 ①《肿瘤学》(第二版),曾益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②《临床肿瘤学》(第二版),万德森编,科学出版社,2005"

  S8805019 儿科学 儿科学:(1)儿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杨锡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S8805020 重症医学 《实用重症医学》,刘大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805021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第二版)(Molecular bioloy,2ed)Robert F.Weaver,科学出版社2002.《现代 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李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基因工程原理》(第二版) 吴乃虎,科学出版社,1998"

  S8805022 皮肤病与性病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1)《皮肤性病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 张学军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S8905010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S8905011 内科学 《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S8905012 耳鼻咽喉科学 1、《耳鼻咽喉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田勇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黄选兆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905013 精神病学 1、《精神病学》(第二版)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医学心理学》(第5版)姚树桥 孙学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S8905014 眼科学 《眼科学》(七年制规划教材),葛坚主编,人民出版社,2002.02

  S8905015 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张淑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S8905016 口腔临床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材(含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

  S8905017 外科学 1、《外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吴阶平,裘法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02

  S8905018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医学影像学》孟悛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医学影像学》(第五版》,吴恩惠主编,人民出版社,2003。3、《核医学》黄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S8905019 中医内科学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02

  S8905020 肿瘤学 1、《肿瘤学》,曾益新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临床肿瘤学》,万德森编,科学出版社,1999。

  S8905021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对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研究

  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促进步。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一、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在《幼儿园教育要领》中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二、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l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11岁。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三、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社区学前教育都较为发达。社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非正规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社区学前教育设施大致有三种:有专为儿童设立的,如儿童馆、儿童咨询所、儿童公园等;有为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服务的,如图书馆、博物馆、儿童文化中心和各种终生教育中心等;还有所谓“父母教育”,如母亲班、双亲班和家长小组会议等。20世纪70年代左右,英国就出现了“玩具馆”,到1996年已发展到1000多家。它实际上集社区中心、收藏馆和学校为一体。玩具馆的设立者充分认识到游戏和玩具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玩具馆酷似图书馆,所不同的是书架上陈列的是玩具而非书籍。玩具馆给儿童带来了欢乐,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对学校的愉快体验,有助于他们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四、倡导多元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一方面,世界文化多元并存,各文化有其独特价值。文化多元主义强调尊重异文化,鼓励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以促进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今天的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人口过剩。爱滋病及其它疾病的蔓延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性的合作,而这种合作的前提是要求人类对多元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五、国内高度重视儿童教育事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纲领文件全面指导学前教育的发展。但现状任然不容乐观。

  一是农村幼儿的低入园率导致全国幼儿入园人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达到85%,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幼儿已全部入园,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入园率偏低,有的地区幼儿学前一年的入园率还不到50%,从而导致全国入园率水平偏低。

  二是多主体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但管理比较混乱。社会力量办园正在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各级地方政府对幼儿园的教育还不够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管理或撒手不管的状态。

  三是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总体上稳步上升,但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是非公办教师,学历较低,而且稳定性也比较差,这对于幼儿比例较大的农村地区是极为不利的。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观察法的含义和特点

  观察法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眾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使用的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的范畴,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活动有着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观察的目的性;②观察的客观性;③观察的计划性。和其他研究方法比较起来,它有下列特点:①观察法是一种自然的研究方法;②观察法是一种“直接”的研究方法

  (2)观察法的类型

  ①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所进行的观察,即对要观察的事物的存在的条件不加控制或改变。自然观察法又分为公开的观察利隐蔽的观察两种方式。

  实验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在实验中为验证实验假设而收集资料。实验观察因观察的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控制,有利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使观察到的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更直接、客观,还可以反复进行,这为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条件。

  ②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把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就是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感官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感知的观察方法

  间接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借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来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③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可以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性观察法就是观察者在不暴露观察目的的情况下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在与研究对象共同活动时从内部进行的观察。参与性观察能使观察者在不破坏研究对象原有的群体结构和活动氛围的条件下贴近地进行直接观察,有利于获得真实可信的资料。

  非参与性观察法则是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进行的观察。

  ④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根据是否对观察适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将观察法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法。

  有结构观察法是指在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详细的观察内容和指标体系,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有效的控制,并要求有完整的观察记录的观察。

  无结构观察法是指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范围,记录简单,对观察过程也不进行严格控制的观察。

  ⑤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根据对研究对象行为取样的方式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时间特点确定具体的观察时间,对选定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特定行为表现和相关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事件取样观察法则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要观察的研究对象的行为的认识,选择与该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3)观察研究的设计

  总的说来,设计工作应包括观察内容和标准体系的确定、观察活动方式的选择、观察记录方法的制定和观察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①观察内容的确定。确定观察的内容就是解决在观察活动中应观察什么的问题。

  ②观测指标的设计。在以量化方法为主的观察研究中要求研究者为要观察的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设计出科学的观测指标。

  所谓观测指标就是衡量观察对象行为表现及其变化的数量化表征。在观察研究中,观察指标一般有三种类型,即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和定比指标。

  ③观察方法的选择。一般说来,选择观察方法时应系统地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观察的目的;研究对象活动的特点;观察者具备的观察条件。

  ④观察记录方法的选择和设计。观察记录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三类:描述记录法;仪器记录法;表格记录法。

  (4)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

  ①观察的准备。观察的准备工作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做好观察的计划;培训观察人员;获准进入现场。

  ②实施现场观察。观察者要做好现场观察工作,必须注意和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严格执行观察计划;选择最佳观察方位,并合理地使用仪器设备;边观察边思考;防止主观偏见;合理地处理突发事件。

  ③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④形成研究结论,撰写观察报告。

  2.调查法

  调意法是教师围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教师通过与大班幼儿进行个别谈话,发现“庆祝活动”和“游戏活动”是引起幼儿愉快情绪体验的较强刺激物,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

  就可以加重这些活动的分量,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积极情绪。

  3.实验法

  (1)实验法的含义

  实验法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操纵某些条件,控制某些条件,并观测特定的教育现象随之发生的变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2)实验法的主要类型

  ①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根据实验研究的场所不同,可以将实验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类型。

  现场实验也叫做自然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情景中进行的实验。现场实验能和日常的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方便实用,实验的结果也比较容易在实践中得到推广。

  实验室实验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在经过专门设计的、人工高度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

  ②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根据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可将实验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前实验是最原始的一种实验类型,它是对任何无关变量都不进行控制的实验。

  准实验是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的控制的实验。

  真实验是指严格按照实验法的科学性要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系统地操纵自变量,全面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③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将教育实验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类型。

  探索性实验是指探索人们还没有认识的教育规律和新的教育方法的实验,它以创新为研究目的,是一种富于开拓性的实验研究。

  验证性实验是指以验证已取得的认识成果和变践活动方法为目的的实验。

  根据同一个次验中自变量的多少來分,教育实验有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瘦稅。④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单因素实验是指同一个实验中研究者只操纵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多因素实验是指在同一个实验中需要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

  (3)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①实验的准备。这个阶段的具体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查研究文献,确立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实验设计。

  ②实验的实施。实验的实施阶段研究者应具体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即: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

  ③实验的总结和评价。在实验的总结和评价阶段,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对实验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假设进行检验并得出实验研究的结论;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实验的内、外效度;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表述。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数师利用观察调查」作品分析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幼儿园小班里有一个3岁的儿童,人园以来从未哭过。有客人来参观时,他能在教师的提醒下,主动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纸工作品等。据此,教师可以以这个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索提高儿童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5.人种学研究法

  人种学研究通常和人种学相联系,人种学的本义是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下对特定的文化情境作深入、解析性的描述。而把人种学引入教育研究之后,人种学的含义就是:“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

  人种学研究是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研究者着手之前很少有具体的假设,大量依赖于对所研究现象的观察、描述、定性判断或解释,旨在获得对整体的把握。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题库

  第一章概述

  一、重点名词

  科学科学研究科学方法假设理论科学实验科学观察数学方法科学方法论分析黑箱方法科学性原则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

  2、简述科学的特点。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7、怎样划分教育科学研究类型

  8、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程序的认识。

  三、一般掌握

  1、在研究中有哪些令你困惑的问题

  2、谈你对教育科学方法论的认识。

  3、谈谈你对研究方法论层次的理解。

  4、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类的看法。

  第二章确定研究课题

  一、重点名词

  人类智慧人际智慧存在智慧四会能力多元智慧可行性原则假设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

  2、简单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3、简单叙述确定科学研究问题时应该考虑的原则。

  4、试述教育研究选题的一般方法。

  5、为什么说“应试教育”改变和扭曲了教育目标

  6、为什么说“多元智慧的研究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7、试论考试在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8、试论当前教育的四大支柱。

  9、简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一般原则。

  10、简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

  三、一般掌握

  1、简单叙述多元智慧的内涵。

  2、多元智慧与传统一元智力相比,有哪些特点。

  3、简述应如何教会学生认知

  4、简单叙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结合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选择一个教育研究题目。

  第三章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

  一、重点名词

  取样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操作性定义取样误差样本总体研究设计研究计划随机样本容量内在效度常模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试问研究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试问取样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3、简述研究设计的过程。

  4、简述变量的种类和各自的意义。

  5、试述教育科研设计的作用和方法。

  6、试述操作性定义的必要性。

  7、试述控制无关变量的意义。

  8、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哪些

  9、试述取样的意义

  10、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1、试述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2、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三、一般掌握

  1、简述制定变量指标的原则。

  2、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

  3、为什么研究设计要考虑研究指标

  第四章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一、重点名词

  文献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文摘“外审”“内审”分析维度量化处理平均相互同意度内容分析法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试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2、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渠道。

  3、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主要方式。

  4、试述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

  5、比较内容分析与文献法的异同点。

  6、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7、试述内容分析法的四种设计模式。

  三、一般掌握

  1、文献的种类。

  2、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3、积累文献的方式。

  4、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5、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基本过程。

  第五章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

  一、重点名词

  研究特质行为样本访问法问卷法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在运用调查访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3、请简述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

  4、现在欲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请设计一个结构化的访问提纲。

  三、一般掌握

  1、请简述问卷法的优点与缺点。

  2、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在哪些情况下运用访谈调查

  3、请根据有关资料,自编一份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并进行小规模的试测,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完整的结果报告。

  第六章观察法与测验法

  一、重点名词

  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有结构性观察无结构性观察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观察策略测验难度区分度常模信度效度观察法测验法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观察过程中要反思哪些问题为什么

  3、对记录的初步整理的任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什么是测验,什么是量表,测验和量表之间的关系如何

  5、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6、测验的客观性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7、简单叙述制定常模的一般过程。

  8、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9、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有哪些

  三、一般掌握

  1、理论的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

  2、选择观察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要求

  3、简单叙述测验在选择题目及编排上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4、对于测验的项目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5、描述一个测验信度的常用指标,比较这些指标之间的差异。

  第七章教育实验法

  一、重点名词

  指导语中介变量控制变量被试变量随机化方法统计控制完全随机化设计区组设计准实验内在效度统计推论效度外在效度因变量自变量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

  2、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

  4、因变量要具备哪些特点

  5、试述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7、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8、影响统计推论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9、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三、一般掌握

  1、一个好的反应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

  2、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各有什么优缺点

  3、完全随机化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有何异同

  4、对部分被变量和暂时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

  5、对环境变量和部分被变量应如何控制

  第八章行动研究法

  一、重点名词

  行动研究备忘录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行动研究的意义有哪些

  2、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异同。

  三、一般掌握

  1、行动研究中的研究日志有什么作用

  2、行动研究的特征有哪些

  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一、重点名词

  自由度零相关差异量数集中量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次数分布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2、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3、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三、一般掌握

  1、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2、积差相关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3、试述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第十章假设检验

  一、重点名词

  虚无假设研究假设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t检验样本分布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简单叙述平均数检的一般步骤。

  2、假设检中,做出统计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3、方差及方差差异的显着性检的区别何在

  4、相关系统的显着性及差异显着性检方法的异同

  三、一般掌握

  1、与一个平均数显着性检验相比,两个平均数差异性的检验增加了哪些前提条件

  2、简单叙述计数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功能。

  3、简单叙述非参数检验方法与参数检方法相比的特点。

  第十一章研究结果的解释与评价

  一、重点名词

  人本心理学评价鉴定范式建构主义赋值评分法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简单叙述人本心理学的基本特征。

  2、简单叙述学生中心教育的原理。

  3、简单叙述学生中心教育的三个基本条件。

  4、研究评价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5、简单叙述专家评价的程序

  6、教育评价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7、论述教育研究结果解释中应该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原理。

  8、结合实际谈谈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启示。

  9、建立教育研究评价价值标准要考虑的因素。

  三、一般掌握

  1、简单叙述教育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

  2、简单叙述学生中心教育的特征。

  3、简单叙述评价的方法。

  4、教育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5、论述我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教育思想与罗杰斯学说的关系。

  6、叙述研究评价的意义与作用。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决定科学方法的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要素。

  2、假设具有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____________、实证、数学方法、____________表述四类基本方法。

  4、_________和实际需要是提出研究问题的关键。

  5、现代教育目标放在第一位的是_________,第二位是_________,第三位是

  6、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及假设的种类:研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大类型。

  7、传统教育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位是___________,第二位是___________,第三位是___________.

  8、__________是成功人生的核心条件,也是其他三种智力的催化剂。

  9、_________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10、加纳1983年所出版的《智力架构》一书中,所发表的_________强化了他对人类认知的跨文化观点。

  1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_________的方式选择样本。

  12、系统取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_________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

  1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_________,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_________假设,方法,时间表7部分。

  14、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15、教育研究必须提倡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16、_________________是指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

  17、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____________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____________较高。

  18、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____________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9、狭义的教育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对研究中各种变量____________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即资料搜集与分析的程序。

  20、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目的有两项:其一是通过研究设计,确定____________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实现采用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研究方法;其二是通过研究设计,提出实现研究目标的操作方案和研究过程,保证____________研究的总是和达到研究目的。

  2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_________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_________。

  22、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_________,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23、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

  2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且各有所长和不足。

  25、文献的搜集方式主要有两种:_________查找方式和_________查找方式。

  26、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交往、____________。

  27、按结构分,调查访问法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8、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30、按结构的控制程度分,调查访问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1、观察法具有目的与计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2、根据观察的范围,可以把观察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3、审核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4、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____________或测验编制程序_____________的各类教育测验。

  35、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的____________考察与研究的方法。

  36、____________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37、不同的环境也可以作为自变量。学校、地区、班级等到环境因素都可作为变量,即____________变量。

  38、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9、____________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40、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采用的一些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这种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称为____________。

  4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____________。

  42、自变量种类为:课题方面的自变量、__________、被试变量和暂时的被变量。

  43、相关设计又称为____________。

  44、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____________的大小。

  45、积差相关又称积矩相关,当两种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存在____________,表示这两种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积差相关。

  46、当遇到顺序变量、相应的数据总体不是正态分布、而且抽样的样本容量____________时,采用等级相关法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47、____________是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的区分程度。

  二、名词解释

  1、科学方法:2、科学研究:3、科学方法:4、黑箱方法:

  5、科学性原则:6、假设:7、人际智慧:8、可行性原则:

  9、教育研究设计:10、操作性定义:11、样本容量:12、内在效度:

  13、常模:14、取样:15、文摘:16、零次文献:

  17、内容分析法:18、内审:19、访问法:20、问卷法:

  21、观察法:22、测验法:23、因变量:24、自变量:

  25、加权算术平均数:

  三、简答题

  1、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2、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3、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4、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

  5、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6、简述科研问题的分类。

  7、简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一般原则。

  8、简述发现或提出科研问题的一般途径。

  9、简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

  10、一个好的反应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

  11、简述操作定义设计基本方法。

  12、试述研究设计包括的内容。

  13、因变量应具有的特点。

  14、列出四种随机取样方法。

  15、简述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

  16、试述研究设计包括的内容。

  17、简述取样的一般过程。

  18、简述积累文献的方式。

  19、阅读文献的应遵循哪些原则

  20、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过程。

  21、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

  22、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技巧问题

  23、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4、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5、理论的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

  26、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27、对记录的初步整理的任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28、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

  29、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缺点。

  四、论述题

  1、学习本门课程,您对教育科学研究有何体会谈谈您是怎样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

  2、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哪些

  3、试述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5、比较内容分析法和文献法的异同点。

  6、问卷法的优点和缺点。

  7、影响构想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8、影响统计推论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9、试述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异同。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

  1、学前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请选择一个自己平时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有待研究的课题,写出课题名称。

  2、根据自己选定课题,查找文献资料,将所有相关度高的文献资料全文收集在一个文件夹内,根据综述写作要求,整理撰写研究资料的综述,并正确罗列参考文献。

  3、请根据第五章的学前教育调查问卷中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问卷,并详细说明设计问卷的构思。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材思考题

  第一章

  一、多选题

  1、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有(BCD)

  B.方法论C.一般方法D.具体方法

  2、幼儿园教师反思的特征有(ABCD)

  A.过程性B.实践性C.针对性D.反省性

  3、教育实验法开创者是(ABC)

  A普莱尔B梅伊曼C西蒙

  4、儿童脑功能成像研究的技术有(ABCD)

  A.ERP技术技术技术技术

  5、学前教育研究量化研究常用的统计软件有(ABCD)

  ecelAnalysis

  二、名词解释

  1、广义研究

  广义研究是指研究者与合作者、同事间对某些具体事务的商讨、思考、议论、审思、决议、专研、探求,是人们一般的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

  2、狭义研究

  狭义研究是指专业研究人员从事的专业科学研究,是追求真理、探求规律的研究。

  3、方法论

  指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4、一般方法

  一般方法是指一般科学方法,是介于哲学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系统科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科学即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发展综合的结果。

  5、具体方法

  具体方法是指适合特定学科的专门的研究方法或技术手段。

  6、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指纯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注重于一般知识、普通原理和原则的建立。

  7、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是指运用基础研究得出的一般原理和原则,针对某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深入考察某一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

  8、开发研究

  开发研究是指根据学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能够直接运用的教育产品。开发研究也是学前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可实际操作即“拿来就用”的特点。

  9、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也称定性研究,是指以文字和图片对教育现象作描述。

  10、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也称定量研究,是指用数字对教育现象加以量的表示。

  三、简答题

  1、学前教育研究过程由哪6个环节组成

  学前教育研究过程由以下6个环节组成:

  ①选择研究问题;

  ②查阅文献;

  ③研究设计;

  ④收集资料;

  ⑤整理分析资料;

  ⑥成果表达与评价。

  2、学前教育研究技术专业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量化统计软件;

  ②质性统计软件;

  ③以脑成像为代表的专业化科技手段。

  3、简述质性研究的特点。

  质性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强调研究者要深入到研究现场,和被研究者一起生活、工作,了解和关心他们,同时对自己所使用的方法进行反省,注意自己和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质性研究的目的不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找到一个可以推广的普遍规律,而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再现其本质,从而为处于类似情境的人和事起到一种观照作用,通过认同而达到推广。质性研究特别强调对研究过程的报道和讨论,这有助于读者了解研究过程,从而对研究的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

  4、简述量化研究的特点。

  量化研究的特点是认为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不受主观价值因素影响;主体可以通过对一套工具的操作而获得对客体的认识;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关系,对事物的研究就是要找到这些关系。其重要前提是:研究对象不依赖于研究者而独立存在;事物本身具有内在固定的、可以重复发生的规律;事物的量化维度可以用来计算事物的“质”。

  5、简述基础研究的特点。

  基础研究的特点表现为其目的在于认识未知,发现普遍规律,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它虽然不解决具体问题或特定问题,不能够“拿来就用”,但它能够对教育实际工作提供带有普遍性的指导。

  6、简述应用研究的特点。

  应用研究的特点是:

  ①一般原理情景化、具体化,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应用理论和方法;

  ②其研究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论述题

  1、试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⑴直观思辨的经验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研究处于未分化或独立状态,人们对儿童及其教育缺乏科学观念,凭经验和直觉臆断来了解学前教育现象。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开始提出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等口号。该阶段的时间跨度为文艺复兴到19世纪前半叶。

  ⑵实证分析的自然科学化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母体学科的成熟,学前教育学步入了实证分析的科学化阶段,其重要的标志是普莱尔的系统现象实验法、梅伊曼的学前教育实验法、比奈的儿童智力测验法等。20世纪初受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走上了追求自然科学化的道路,将实验法、测量法作为最科学的方法加以推崇。

  ⑶方法整合的多元化阶段

  19世纪后半叶学前教育研究者逐步发现自然科学研究走向的实验法、测量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下的研究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只重事实不重价值、只重准确不讲有效、只讲程序不问意义,因而以高扬人文精神的质性研究很快形成了强劲势头,并逐步实现了多元方法的融合。特别是受行动、研究方法生态学运动的推动,目前多元方法整合已深入人心。

  2、为什么说幼儿园教师可以成为行动研究者

  幼儿园教师可以成为行动研究者,首先,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实际疑问展开的。一般研究多着眼于理论层面,而行动研究则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以改进实际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目的。其次,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教师通过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虽然是针对教师遇到的问题,但并不表明他们是问题教师;相反,优秀的教师才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因此,行动研究不单是知识的增长,还意味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事实上在行动研究中,教师要采取某些教学策略行动来改善问题,就像一项研究假设。教学行动旨在探讨能否有效地改善现存问题,教学其实是研究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教学和研究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学者的研究往往在教学策略和学习效果之间寻找出一定规律,而教师只需跟从这些学者的建议,使用某种教学策略,便会有某种效果。行动研究教与学的复杂性在于,教师需要辨识身处的教学情况,搜集证据,从教学中反思,探讨对策,改善教与学。因此,行动研究不但不会削弱教师的判断,反而是赋权给教师,增强教师的判断能力,从而做出更理想、更有效的教学决策。有人认为行动研究只是一线教师的一些个案研究,方法欠严谨,无法作出规律性概括,这种对个案研究的见解是不妥当的,因此研究能否有一般结论不取决与撰写报告的研究者,而是由读者来判断。换句话说,其他教师在阅读研究报告时若能有所启发,反思现状,从而触发他们区正视自身的教学问题,这些个案研究便十分有用。在行动研究中最重要的不是严谨,而是教师有没有对教学反思,寻找证据去帮助了解现状,从而做出适切的判断,改善教学实践。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会抱着务实而怀疑的态度,怀疑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什么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务实是因为他们愿意一试:“我会验证这是否可行”“我关于探讨哪种策略凑效”。他们一方面对伟大理论抱怀疑态度,另一方面亦会从实际考虑其可行性。而社会所需要的,正是这些相信能从实证中寻求变化的反思型教师。唯有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是真正可行的。

  3、为什么说成为研究者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成为研究者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性潮流。教师专业化的实质是教师即同律师、医生、职业经理等专业化人士具备专业能力一样,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观念来自于“专业人员即研究者”的启示,其基本假设是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省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目前人们几乎把“教师成为研究者”当作教师专业化的同义词,而是否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成为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标志。

  现代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从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从追求教师职业化的专业地位和权利,到重心转向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将学术性与师范性结合起来,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也相应提到与文、理、工、商等专业并驾齐驱的地位。未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有赖于深化教师教育机构尤其是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适应能力;有赖于改革和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德育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精神修养;有赖于构建完善的预备教师专业实习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有赖于贯彻终身教育思想,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保持教师教育的一贯性和统一性;有赖于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师教育多元化,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益与质量,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训练与专业发展水平。所有这些都与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素养紧密相关。

  4、试述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

  从研究对象看,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学前教育现象,特别是学前儿童。学前教育研究要适合学前儿童这一研究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方法,才能获得真是客观的结论。

  从研究过程看,学前教育研究要探索学前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以揭示和发现学前教育领域内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为目的,进而用于指导学前教育实践,改进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更好地完成学前教育的任务。

  从研究的内容看,狭义的学前教育研究的范畴是幼儿园里幼儿的行为活动和教师行为活动。广义的学前教育研究的范畴除了包括托幼机构的所有教育现象外,还应包括家庭、社区、国家、社会关涉学前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包括3岁以前的婴幼儿、新生儿、胎儿等所有的教育问题。因此学前教育研究的内容广泛而深刻,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基础性又有应用性,既有社会性又有个体性。

  从研究的学科性质看,学前教育不单纯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它注重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早期儿童教育。在进行学前教育研究时,涉及与儿童发展学科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为两门既存在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学科。二者各有其特殊性,前者属于社会学科,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学前教育问题;后者则属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科的跨界学科,二者又紧密关联,表现为:①学前教育研究要依据儿童发展学科提供的规律,探讨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问题,同时现代社会的儿童发展总是在教育条件下的发展。②学前教育研究需要探索学前教育过程中的知识和价值观念等的教育现象,这些教育现象常常需通过人的心理行为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来研究其发展变化,或检验其效果,因而需借鉴吸收有关的儿童研究理论和方法。③有时在一项研究课题中,既有研究儿童发展的成分,又有研究教育的成分。学前教育研究特别需要注重对各种教育条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考察,回答教育应当“怎么做”的问题,即通过研究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和环境条件,注重研究如何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促进其各方面协调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5、试述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研究主体为幼儿园教师或其他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研究方式适合其工作实际。②研究的问题具有针对性,而且可以即时运用于实践工作的改进。③通过研究可以促进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增强科学育儿的自觉性。行动研究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类型,具有非正规性特点,它是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重在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五、案例分析

  李笑笑是一位幼儿园教师,入职时进了一所经济开发区新办的中心幼儿园,这里教师紧缺、班容量大,工作高速运转,日常琐事被忙得晕头晕脑。不觉间15年过去了,她要评高级职称,笑笑的教学功底还不错,被评为市教坛新秀,但高级职称需要研究课题、论文,同事告诉她,评职称的论文需要的是文笔和写作技巧,有论文课题就能申请到。

  1、论文写作主要靠文笔?申请课题靠论文吗

  论文是研究的最终表达,但论文写作不等于研究,文笔只能使写作更到位,没有研究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写出的论文只能是空洞的。研究是完整的过程。课题申请有严格的规范程序,是对研究设计的系统阐述,有论文不等于课题。

  2、工作缠身能否做研究?如何把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

  对于教师,工作再忙也可以研究。以行动研究的思路开展工作与研究。

  3、分析其入职没做研究的原因。

  没有研究的眼光、没有专业追求的意识,很容易被琐事所淹没。观察幼儿、与幼儿家长交谈、写教案、记日记等都是研究,重要的是要有专业意识和研究意识。

  第二章

  一、多项选择题

  1、学前教育研究实践问题的层次有(BCD)

  B.中国C.幼儿园D.教师自身

  2、从文献产生研究问题的有

  A.专业论文B.专著C.日记D.教案

  3、研究问题产生的思维策略有

  A.变换角度思考B.怀疑C.概念

  4、研究问题产生的步骤有

  A.确定问题范围B.具体化C.操作方法匹配D.撰写论证报告

  5、好的研究问题的特征有

  A.清晰性B.可行性C.有意义性D.整合性

  二、名词解释

  1、研究课题:研究者研究的内容。

  2、研究问题:研究者在科学研究中发现并解决的问题。

  3、研究问题类型:根据研究问题的实质对研究问题进行类别划分。

  4、理论性研究:也称基础性研究问题,主要是指旨在探索学前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学前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丰富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拓展研究领域的研究问题,不强调研究结果的直接应用。

  5、应用性研究问题:指以改进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为目的,在理论的指导下,探究各种具体的学前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问题。

  6、描述性问题:指对学前教育的某种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的研究问题。

  7、因果性问题:探索和揭示学前教育中几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问题。

  8、预测性问题:指在了解一些学前教育现象及其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或发展状况的研究问题。

  三、简答题

  1、简述研究问题的陈述易犯的错误。

  第一,研究问题的陈述含糊笼统,不能对重要的名词与术语进行界定。

  第二,没有对研究范围作出界定,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适用范围无限扩大。

  2、简述研究问题的个人目的。

  研究问题的个人目的一般是指通过研究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与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意识与从事科研的能力。幼儿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对于个体的专业成长十分有利。对研究问题的探讨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教师可以在研究过程当中通过不断与幼儿、合作者(教师与专家)、问题之间进行互动,寻求理想教育教学策略。此外,一个成功的研究可能还会为研究者带来潜在的经济与社会知名度的收益。

  3、简述研究问题的社会目的。

  研究问题的社会目的要求对问题研究奉行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家长服务、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等应该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目的。将学前教育研究问题置身于社会背景下展开,有利于提高研究与学前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研究促进学前教育改革,推进幼儿教育实践的深入。

  4、简述研究问题的实践目的。

  研究问题的实践目的体现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如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研究结果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等。开展研究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实践目的。

  5、简述研究问题的理论目的。

  研究问题的理论目的是指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论的拓展,比如新理论的建构、发展、完善。对原有理论的检验或者突破等,其对于探索学前教育规律,发展学前教育科学,建立和逐步完善学前教育的学科体系意义重大。

  6、简述研究问题的创新性的意义。

  第一,研究以前未曾研究过的问题,填补理论空白。

  第二,研究以前虽有研究,但需要充实完善,或提出新的依据和认识,拓展已有研究。

  第三,国外研究课题的中国化研究,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理论。

  第四,将其他领域的先进研究成果引进到教育研究领域,丰富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

  四、论述题

  1、试述好的研究问题的特征。

  ⑴研究问题是可行的、可通达的;

  ⑵研究问题是清楚的、明晰的;

  ⑶研究问题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⑷研究问题是符合伦理、道德的;

  ⑸研究问题有新颖性、创新性。

  2、为什么研究问题来源于多层面的实践

  幼儿园、教师、儿童的许多问题和特征都会隐藏在一日活动与日常活动当中,诸如幼儿园课程,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一般儿童的发展,教材、教法、教具,午睡问题,儿童的常规行为,区角活动创设,特殊儿童,就餐习惯等,凡是有关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各环节的问题都应该是教师要关注,并且可能产生研究问题的地方。因此,在实践当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在突出幼儿园基本问题的同时,学会向外辐射是幼儿园教师寻找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

  3、试述研究问题产生的思维策略。

  研究问题的产生需要依赖一定的思维策略。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策略有两种,即变换角度思考与怀疑。

  变换角度思考的思维形式为发散性思维与横向思维。它要求研究者力求摆脱原有的思维习惯与已有知识的影响,学习从不同角度,去发现研究空间。

  怀疑应该是每个个体天生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教育学科的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值得怀疑的地方比较多,通过怀疑产生新问题的机会也相对多些。

  4、试述研究问题产生的过程。

  研究问题的产生一般可以通过归纳与演绎两条路线来完成。归纳是以实践为着眼点,而演绎则以理论为着眼点。不管通过什么样的路线寻找研究问题,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通常研究问题产生程序有以下几个步骤:

  ⑴初步确定研究问题的大致范围;

  ⑵研究问题具体化;

  ⑶决定研究方法;

  ⑷在前面三个方面工作完成之后,研究者必须要与研究问题的论证报告。

  5、试述研究问题的陈述的要求。

  对研究问题进行必要的陈述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程序。明确研究问题陈述的一般要求,对幼儿教师学习开展有效教育科研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研究问题陈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⑴对提出的研究问题的陈述要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内容;

  ⑵研究问题的陈述一般涉及名词术语的界定和研究范围的限定两个方面;

  ⑶研究问题的陈述可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也可采用问题的形式。

  第三章

  一、多选

  1.信息的载体是

  A.机读文献B.印刷型文献C.声像文献D.缩微文献E。口头资料

  2、下列不属于具有便于检索、容易保存等特点的文献类型是ABCE

  A.书籍B.期刊和报纸C.教育档案类E.口头资料C.教育档案类

  二、名词解释

  1、文献综述:指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

  2、一次文献:指未经加工的原始文献,是直接反映事件经过、研究成果,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主要包括专著、科学论文、研究报告等。

  3、二次文献:指对一次文献加工、提炼、压缩后得到的文献,主要包括书目、题录、索引、提要、文献等。

  4、三次文献:指对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分析、概括后撰写的参考性文献,是文献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动态综述、进展报告、专题评述、辞典、年鉴等。

  5、目录性综述:按某一专题或某种共同特征将一定时段内出现的内容相似的原始文献题目加以综合描述,既不反映原始文献的质量,也不涉及作者的观点,只是根据事实提供信息,如研究者写过什么文献资料。

  6、文摘性综述:对文献研究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反映的内容比目录性综述要具体,但对信息不加以分析、评论,只是将收集的文献论述的问题予以归类,并简单描述,如在某些问题上,研究者如何论述,提出什么观点,其他研究者是如何论述的等。

  7、分析性综述:将原始文献中涉及的内容加以归类、浓缩、综合、分析,附有综述撰写者的见解和评论,有的甚至提出新的结论。

  三、简答题

  1、简述文献检索的一般过程。

  文献检索过程中,研究者首先要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确定需要文献的主题范围、载体类型、时间跨度及地域界限等。其次,确定检索工具的检索标志,一般要求研究者根据现有条件,在自身所熟悉的检索工具和能把握的信息源中查找文献。再次,确定检索的途径与方法,根据文献的既定标识,即文献的外表特征(如作者名、文献名、相关的代码等)或内容特征(如分录目录、主题词等)进行查找。最后,根据检索线索,找到文献的馆藏,索取所需文献。

  2、简述计算机检索的基本步骤。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检索包括以下基本步骤:尽可能准确地定义研究问题;确定检索的范围;确定要使用的数据库;选择检索词;进行检索;输出想要的文献。

  3、简述文献检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育研究中,文献查阅时的易犯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利用充分的时间来界定最好的主字码,没有确认在查阅与主题相关的文献中使用的最佳资料。

  第二,没有把文献查阅的结果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问题有效地联系起来。

  第三,查阅文献时,过多依赖二手资料而不是原始资料。

  第四,没有说明文献查阅的查阅过程。

  第五,毫不批判地接受某研究者的结果和解释并将其当做有用的资料,没有检查该研究设计与分析的所有方面。

  第六,在综合定性文献时,未考虑相反的结果与诠释。

  4、简述文献积累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写作中的学识主要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和思考,就不可能有一定深度、一定质量的写作。没有写作的驱动,也很难进入深度阅读的境界。阅读不仅是量的积累,也是发现新的视角、新的体验、新的境界的过程,更是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幼儿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