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计算机基础的心得体会

  20xx年4月26日至28日,我在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同济大学龚沛曾教授团队主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全国精品课程网络培训,受益匪浅。龚沛曾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基础、多媒体基础、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杨志强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之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等内容使我对本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授课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龚沛曾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和杨志强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及网络基础等内容贯穿着整个《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让我对这门课程今后怎么更好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下是我这次培训的感想,与对这门课程教学感兴趣的老师共勉。

  1.体系清晰,重点突出,学时分配合理

  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这门课程的历史沿革,这样才能有助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清晰的把握该课程的宗旨和终极目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我们所教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也就是学生的来源(文科还是理科)、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学生的层次(是否已经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主要看生源地和就读过的高中是否开设信息类课程),结合不同层次的高校,课程针对的不同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确定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2.明确课程的定位、确定适合自己学院的计算机教学体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我们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各专业核心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影响重大。

  由于我们学院定位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四年不间断学习计算机的课程(ps:计算机专业只是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其后就进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就是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在这个环节包含网页的制作,涉及到drea等工具软件的应用),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有学习此课程的需求,大学二年级针对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程序设计语言类和数据库技术类课程(包括vb、vfp、access等课程),大学三、四年级进行管理软件的学习(包含管理信息系统、各专业相关管理系统应用等课程,比如会计系的u8、经济系的erp类课程和实验)。

  可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会和后续的一些课程内容上有部分的重叠,这就需要对其内容有所取舍。因为定位面向的学生不同,我认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侧重基础理论的同时加大实验力度,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侧重于实践操作和网络应用。

  3.验证性实验的取舍

  现在很多课程都开始设置实验,而且多是综合设计型实验,验证性的实验反而越来越少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维和动手的能力。由于我院即将进行该门课程的导学式教学,而本门课程里面理论性的东西太多了,我认为给学生开展验证性的实验比较合适一些。这样更能叫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的学习,通过“通过性”考试(即”广东省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相应学分。

  4.课程中关于教学安排和实验安排的问题

  在本次培训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实验的安排。此次培训中,两位教授都说到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该介绍“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基本应用,作为后续课程的基础,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会介绍到一些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应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感兴趣,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网络应用的知识比较少,在后续《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兴趣不高,在听了这次培训中各位教授的讲座后,深有感触,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和实验安排有了新的思路。首先,应从应用入手,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以应用为主线,从基本的网络应用入手,在讲课过程中增加应用实例,理论教学贯穿于应用实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也偏重于网络应用,让这类学生真正可以通过这门课程学以致用。

  5.总结

  精品课程的培训虽然只有三天(实际上就是集中两天培训),但收获是丰富的。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培训中,来自不同的学校教师通过讨论学习,形成了一些新的授课理念,不管培训的目的是在课程上还是在精品上,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把我们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们更容易、更有兴趣的爱上这门课程、学好这门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综合实践心得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完美当代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好计算机这门课程是一项绝对的本领。通过大一的计算机基础课学习,我们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同时强化了更多应用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电脑的神奇和奥妙;也意识到自己在计算机上还有许多不足。

  通过课堂学习,为我们计算机实践课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知道了它的诞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长期客观需求的结果,随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技术从此就停不下它发展的脚步,从而渐渐地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计算机从她诞生之日起,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人工智能和网络普及使自动化越来越先进。

  我们从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这些基础知识开始,了解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冯-洛伊曼原理和它要求的计算机内所有信息都采用二进制表示和运算的原则,逐步了解了计算机的构成和它的操作,通过对Windo操作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概念和应用。

  但是,我们的学习绝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介绍上,在和计算机打交道的过程中,上机实践应放在首位。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我们不能只依赖于书本,书本知识只能起引导作用,而课后实践才是我们真正能学到东西的地方。

  一实训内容

  据我了解,大多数同学都以前接触过电脑,也有玩过一些游戏,却不懂操作一些对我们以后工作有用的系统。对于我们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渗透较少,之前都是老师操作为主。此次实训就不同了,同学们都作了充分准备,在活动中同学们都提前来到教室上课,每位同学都认真的操作、练习;听着“嗒嗒”的打字声,心里真的不亦乐乎!和我们一同参与实训的还有施郭清老师,在实训中也给予了我们指导,并且做详细的讲解.

  (一)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积极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思考学之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努力提高了实习效率。在学习微型计算机系统配置和维护的同时,我们学习了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Excel、Po、FrontPage、Access,经过反复练习,我们基本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它们了,我们利用Po制作了精美的PPT,利用Word制作了精美的简报,利用Access制作了表单,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还有很多从实践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1、学习了计算机,我懂得了办公软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比如:的功能是,清晰的呈现出表格和图片,能直观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和结构,并让文档的版面更加美观和大方。

  2、Excel可以自作出专业的电子表格,并能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计算。这样一来为我们省了不少的事和时间,得到的结果是又快、又准、有精确。

  3、而po它能放映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制作和演示,尤其创作出的演示文稿能够在一组图文并茂的画面中表达出我们的想法。它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开会、产品宣传、教学等等。

  4、Access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的桌面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它提供了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7种用来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对象;提供了多种向

  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为建立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方便,也使得普通用户不必编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这一些办公软件都提高了我们的办公效率。

  二、实训收获

  这次培训的内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工具性很强,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参加实训的第一课时,我就专心致志地听讲,把学习内容与以前操作不规范或不熟练的地方进行对比,感觉学习效果很好,受益匪浅。特别是EXCEL的学习,因为平时用得比较少,掌握的也不多,不想去进一步的学习,所以对EXCEL的操作不熟悉。这一次正好帮我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次培训,使我的EXCIL的操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掌握了几种方法。还有幻灯片的制作,原来从没有制作过,通过这次学习发现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简单的制作我已经基本上掌握。现在想起来这次实训是必要的

  三、实训体会

  通过这次实训,也对我们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有了极大的帮助,让我们从毫不理解这些办公软件,到能够应用于它,拿出我们的成果来,这些都是上了计算机实践课的成果。

  做了一个营销专业的学生,掌握办公软件是非常重要的,学好了它,我们工作才会变得方便。总之,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上机实践,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知识。想把各项工作做好,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也只有不断的学习、充电,才能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倍加努力,增加自我知识储备,从而减少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我想我们应该好好把握住大学学习的时间,充实、完善自我,全面发展,攻破电脑,争取做一名出色的现代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CAI课件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教学手段已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教育工作中,CA I作为教育领域产生的积极成果,给教育思想、教育策略和教育手段的改革带来深远的影响。所谓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Co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性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CA I辅助教学课件也已逐渐引入课堂,成为协助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作为各类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该课程知识点多,操作性强,教学学时在不断下调,教学过程又要求避免枯燥,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一、CAI的特点

  1.CAI课件根据教学目的,可分为讲课型、练习型、实验型课件等,改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讲课型课件以课程基本原理为主,对于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地方,如复杂的动态图形,或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在CAI课件中就可以利用动画演示,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既能加强理解,又生动有趣;练习型课件可以辅导学生做习题或自我测试,并对其回答做出判断和提示,其次教师可利用课件批改作业和试卷,逐步摆脱重复劳动,又能综合学生的错误情况,改善课件内容;实验型课件可以辅导学生预习实验和检查实验结果,学生通过模拟掌握实际的使用情况,既不用担心实验器具受到损坏,又能使学生了解具体使用步骤。

  2.CAI课件能够实现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目的。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重学、跳跃式学习等,还能根据个人时间对学习进度、内容自我选择,因此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3.院校通过集中优秀教师去开发CAI课件,使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普及,能够更快地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 CAI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势,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CAI课件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的问题,并能改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而为现代教学理论所推崇。

  二、CAI课件开发

  1.实现工具。CAI课件开发一般有高级语言和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两种方式。高级语言对创作者要求高,开发周期长,工作量大,常用的有 VB、VC等语言。目前常用的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有:Author、Toolbook、Director、洪图、方正奥思等。其中Macro公司开发的Author是一种面向对象的、以图标流程线逻辑编辑为主导,以函数变量为辅助,以动态连接库为扩展机制的“无需编程”的多媒体工具软件。通过Author使得非专业人员也能快速掌握使用,编制出自己所需的CAI课件。

  2.媒体的选择与操作。根据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媒体的选择与制作,选择什么样的媒体表达课件内容,关系到课件的学习效果。作为CAI课件开发者,应把多媒体与课件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它们的位置、大小。在CAI课件中可选择如下媒体:

  (1)文字说明:适用于概念、定理的讲解,可使用Author文字功能中的窗口菜单快速实现。

  (2)声响效果:讲解词、背景音乐、提示声响(包括WAV、MPS、MIDI等)。Author自带WAV音频文件播放工具,可用变量来决定音频的播放。但音频过多引用就会造成文件容量迅速膨胀,考虑到这一因素,我们可采用MP3、Midi等替代。例如MP3音频格式的文件大小仅为WAV文件的十分之一,从而可以大量节约空间,更适合在CAI课件中使用。但Author本身没有自带MP3的播放功能,我们要借助一些专门的外部函数实现MP3的播放。

  (3)图形、图像、动画操作:课件使用的结构图、部件图、电路图以及背景图片等可以通过绘图仪、扫描仪、图像处理软件(如Adobe公司的Photoshop软件等)处理。表现某一原理和物体的作用过程,可用动画制作工具(如Autodesk公司的3D Studio等)或实时录像来实现。Author本身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工具。

  (4) WWW文本:超文本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媒体,通过它可利用Internet上的一些现有资源(如远程多媒体教室、网上课堂等),通过Author中提供的Webplayer插件来实现,其可充分利用IE的各项功能,达到资源共享,、缩短了开发周期。同时对WWW文本在Author中的应用,扩展了CAI的应用范围。

  三、结语

  目前,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教育系统本身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高水平的人才,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而以计算机为工具,以CAI课件为手段已成为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学工作者,在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发出优秀的CAI课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高水平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2] 胡维治.高校多媒体课件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教育技术资讯,2006(7)

  [3] 吴云鹏.高校多媒体教学现状及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课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

  2. 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以及计算机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 3. 能够用直观的语言描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4. 理解组成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5. 能够理解Internet的概念及其与WWW的关系,并能够实际访问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与检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基本工作过程,图形用户界面与操作以及访问Internet,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关系。

  难点:对计算机文化与道德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 课程简介 (10分钟)

  通过上一次实验课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如何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那么在这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视频观看,由此导出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提示:此处对教学平台相关操作演示一次,并对学生学期情况进行简单展示】,随之让同学们观看三分钟的小视频,关于翻转课堂的视频,加深他们对本课程教学方式的一个理解与吸收。然后,开始进行第一章课程认识计算机的一个学习。

  2. 正课讲解

  (1) 认识计算机 (15分钟)

  ① 从常用的桌面台式机图片,展示其各个部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② 计算机的表现形式不唯一,由此通过相关图片演示几类超级计算机,进行演示,并介绍超级计算机的构成,各个机柜及其内置的CPU内存等。 ③ 从体积上引导学生,桌面台式机朝上是超级计算机,那体积越来越小,

  由此引出笔记本平板手机等形势微型计算机。 ④ 随着提出,那什么是计算机?抛出问题进行提出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的抽象模型

  ⑤ 从抽象模型引导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以及各部件间相互关系及如何工作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设备 控制器 运算设备

  ⑥ 从计算机五大主要部件结合台式机展示计算机基本组成,并介绍计算机系统中的软硬件系统,让同学们正确区分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并认识到两者是缺一不可,缺一则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

  (2) 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 (10分钟)

  ① 提问计算机的问世时间

  引出计算机发展仅六七十年,发展速度如此迅猛,从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进行讲解,介绍其发展历程及各代计算机特点;简单介绍第五代计算机,并指出第五代计算机并未达到。由此提出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

  再针对各种各类计算机,提出计算机如何分类,根据体积或用途等,导出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的分类两个问题。

  (3) 计算机应用 (10分钟) 传统上将其应用分为以下几类: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人工智能 生活中应用

  (4) 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 (10分钟)

  ① 用户界面是计算机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 例如,打开电脑中某一个文档。那么一直站在电脑前文档是否能够打开? 不能,因此需要操作计算机,这个提供给我们操作计算机的图形化界面就叫做用户界面。由此引出用户界面的用途,是进行用户与计算机中信息转化与交互。

  ② 用户与计算机之间交互有硬件和软件两种

  硬件:鼠标键盘麦克风等 ; 软件:命令行和图形化用户界面 ③ 图形化用户界面的介绍与演示

  桌面、窗口、菜单、图标 【教学提示:此处使用多媒体电脑进行展示】

  (5) 访问Internet (10分钟)

  指出无论是交友聊天购物还是视频都需要网络,那么什么是网络? 1.Internet介绍 2. WWW介绍,以及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等。 3.电子邮件介绍与使用,邮件正确的格式,发送邮件时应注意的五大点。

  (6) 计算机文化与道德 (5分钟)

  提出计算机文化与道德概念,并进行相关介绍枚举和分析。

  3. 教学小结 (2分钟)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认识,即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计算机的应用和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最后是访问Internet以及对计算机文化与道德和计算思维的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个核心部件的功能,软件的概念及其与硬件的关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

  一、引言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更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实行远程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涉及面广,影响大。该课程对电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其他课程学习能力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做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远程教学,制作优秀的网络课件很有必要。

  二、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存在不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革,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愈来愈快,社会对电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多样化,目前,电大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电大学生本身的水平有着较大的区别,电大学院显著的特点就是学员多为在职的人员,因此其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其次,是教学时间上的限制,计算机知识及技能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很难逐一涉及到的,因此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再次,就是章节内容上的差异,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往往观念性并不大,一章的内容就是一门课的缩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就很难将其良好的串联起来。

  因此开发出一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它直接面向学生及任课教师,既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课外辅助学习系统,又是一个可供教师使用的课堂多媒体演示系统,同时还可以利用其网络教学的优势为继续教育服务。

  三、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1.研究内容

  1.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案例设计;

  1.2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情感态度要求;

  1.3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1.4网络课件的界面设计、整体规划、技术路线;

  1.5网络课件的测试及试用;

  1.6网络课件的应用与推广。

  2.目标

  开发建设基于Web技术的、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使学生通过网络课件的学习,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包括:

  2.1网络课件中含有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

  2.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弥补课堂“填鸭式”教学的不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2.3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后期各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帮助学生巩固每个知识点(包括理论和实践)、进行分章节的同步测试和模拟训练;

  2.5帮助学生预习功课、理论结合实践、归纳与总结等,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兴趣,知道“学习什么、如何去学”。

  3.要解决的问题

  3.1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

  3.2研究现行教学模式和探索适应高职的教学模式;

  3.3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内容设计、案例设计;

  3.4结合教学实际和flash制作工具,设计出适合教学的表现方式;

  3.5研究网络课件开发的技术路线、制作流程;

  3.6做深入细致全面的系统测试和用户满意度调查和研究。

  4.主要特色

  4.1基于资源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需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并反映计算机最新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同享用网络课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效率高。网络课件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涵盖本门课程全部基本知识点,教学内容新,内容组织结构清楚合理。

  4.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程指南”,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参考学时及教学大纲,以把握学习进度。通过“教学指导”,让学生了解和把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4.3导航能力强。在课件的页面设计上采用了树型菜单,每个章节的主页面可以实现课程各个章节之间的跳转,树型菜单对一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安排,点击相关的小节标题,内容显示区就显示出相应小节的课程知识,这样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课程机构中浏览课程内容,随时知道自己学习到哪里,也随时找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主动权。

  4.4利用FLASH实现模拟操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课程,网络课件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利用Flash制作操作步骤的动画,让学生仿佛感觉到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操作技能。

  4.5测试功能。分别以单元测试、篇测试和综合测试三种方式建设了与教学内容配套的练习与试题库,实现测试功能。学习者在学完相关内容后,通过测试了解自己把握的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四、成效

  通过研究,设计与开发出界面友好、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美观大方,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件,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五、结束语

  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已成为开放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种优秀的网络课件为开放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开放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从教学模式入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的茫然性主要来源于对所学技能在以后工作和生活中重要性认识缺失,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课程与就业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就业为导向融为一体,形成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以面向就业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精心设计教学,体现学生个性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按教学安排应先学习Windo操作系统,再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操作系统中的窗口、对话框、文件和文件夹、文件的复制和移动等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而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却学之无味,结果出现了学习效率都很低的情况。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即先进行Word的学习(实践),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历、报告、电子板报、宣传广告等,对于这些形象直观、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通过这些实践,他们理解了文件、文件夹、窗口、对话框等概念(理论),而在实践中遇到文档的备份、改名等操作时,自然而然就要求学习文件的复制与移动、删除、重命名、查找等操作了(实践)。在此基础上,再系统学习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学生就会兴致昂然了,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们常举行计算机技能竞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三、多种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交互性。我们也可以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人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可以满足各种形式课堂教学的需要,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摆脱了课堂内容的抽象与枯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还应尝试上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讲座课、学生作品演示课、任务实现讨论课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软件、手机短信、电话等通信手段与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在线答疑等,利用局域网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作业保存、学生作品展示等。

  2、模块化教学。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授课选取新教材并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按照应用方向分成三大部分,包括9个实训模块。其中,个人计算机组装、文字录入训练、办公室(家庭)网络组建是对基础操作技能的提高;宣传手册制作、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制作、统计报表制作是针对职业活动而设计的实训;个人网络空间构建、电子相册制作、DV制作是计算机在生活娱乐中的应用。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将其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中英输人、Windo操作、网络及通讯、文字排版、电子表格处理和演示文稿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按需施教,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每个模块的学习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教师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相当于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根据各个子目标来设计作业,教授学生独立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以人机之间的交互式技能训练为主要方式,教师负责个别指导。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讲授只是基础环节,除了依据模块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课堂讲授外,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学习或者在实验室中实践,以完全自然的、无拘束的方式学习特定的技能,即讲求少而精、学到手。

  3、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确保每一环节的有效实施,才能够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教师在剖析案例时,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把案例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分任务再往下分,直到学生可以完成分任务为止。一般情况下,这些分任务中,有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些是没有学习的知识或技能技巧,教师就应创设任务情景,通过指导、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案例的欲望,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比如用Word制作个人简历案例,可以分解成表格的制作和文字录入和排版两个分任务,而表格的制作又可再分成表格的创建、表格的编辑和修改和合并、拆分单元格三个小的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三个小的任务。案例教学法的设计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边学边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辅以适当的指导即可。通过剖析案例,学生明确了案例的目标后,首先会思考如何去完成案例,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案例会想方设法查阅教材、互相交流或者请教老师,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完成案例,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如在制作个人简历这个案例中,学生在制作表格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此时他会带着问题想方设法直到完成为止。案例的完成标志着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而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心得体会

  在学习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多媒体用于教学,能让教师省时省力,学生能在直观演示的情况下轻松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后本个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掌握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多媒体是信息化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多媒体教育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是新型的科学教学技术,传统的教学有时费时又费力,提高不了教学效率。如果充分地把多媒体教学用于教育中,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能提高相关教学技能

  实践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标,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学习并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电脑培训,我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了提高,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开卷有益,爱不释手

  然而,在我参加培训的第一晚上,我就发现自己错了,此次的电脑培训与以前参加过的培训大相径庭。以前的培训都是应付考试的,实用性不强,而且那时学的东西,在工作中用的不多,时间长了不用也就忘记了。而这次培训的内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工具性很强,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

  参加培训的第一课时,我就专心致志地听讲,把学习内容与以前操作不规范或不熟练的地方进行对比,感觉学习效果很好,受益匪浅。特别是EXCEL的学习,因为平时用得比较少,掌握的也不多,不想去进一步的学习,所以对EXCEL的操作不熟悉。这一次正好帮我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次培训,使我的EXCIL的操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掌握了几种方法。还有幻灯片的制作,原来从没有制作过,通过这次学习发现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简单的制作我已经基本上掌握。现在想起来这种培训是必要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由此及彼,学以致用

  电脑培训暂告一个段落,闲暇之余,我开始静静地长思。由于学校的信任,我从上学期中段到校办工作。尽管我全力以赴,不辞辛苦,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我知道自已离“出色”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离学校对我的期望还相去甚远。固然有能力、水平、经验、性格等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思想上的对学习不重视,导致了有的工作不能出色的完成。由于办公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工作人员思维严密、灵活应付,要能够迅速理解领导的意图,沉着应对复杂的局面,这样才不致于在完成工作时,总是手忙脚乱、丢三落四。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只有沉下身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踏实做事,多用心,多动脑,才能让工作有好的起色。为教育事业奉献我微薄的一份力量

  三、蓦然回首,柳暗花明

  正因为学习上有所收获,思想上也就豁然开朗起来。说实话,近几年,觉得自已也不再年轻了,还学什么啊?得过且过吧。虽然对待工作还是尽心尽力地去做,但对于学习的态度则是能应付就应付,不想应付就是偷点懒吧。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在学习上的动力就不足了。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要改变这一错误的思想,想把各项工作做好,就必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也只有不断的学习、充电,才能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1.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问世。

  2. 计算机的时代划分: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和大规模集成电器计算机时代。

  3.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网络应用 电子商务 科学计算

  4.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5. 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量大、记忆功能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运算自动化。

  6. 计算机系统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7. 硬件系统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8. 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CPU,CPU和内存又称为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又统称为外部设备。

  9. 运算器的运算分为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0. 存储器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1. 内存储器又称为内存或主存,主要用来存放CPU工作时用到的程序和数据及计算后得到的结果:CPU只能直接访问内存,外存中数据需要先调入内存再读取。

  12. 随机存储器(RAM)允许用户随时进行数据读写的存储器,断电后数据全部丢失。

  13. 只读存储器(POM)只允许用户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14. 外存储器 主要用来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

  15. 软磁盘 又称软盘 速度慢 容量小 ;硬磁盘 又称硬盘,寿命长、存储量大。

  16. 速度、容量、价格:硬盘>光盘>软盘

  17. 高速缓存

  18. 计算机主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和鼠标;主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屏和打印机。

  19. 微机的总线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类。

  20. 软件是各种程序的总称,不同的功能的软件由不同的程序组成,这些程序经常被存储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需要使用时装入内存使用。

  21. 微机软件系统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2大类。

  22. 系统软件是微机必备软件,它是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

  23. 应用软件是人们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软件。

  24.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DOS操作系统、Windo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

  25. 计算机性能指标:字长、速度、容量、带宽、版本和可靠性。

  26. 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都是以二进制形式编码表示的。

  27. 二进制 八进制 十进制 十六进制

  28. 二进制的优越性:技术可行性、运算简单性、温和逻辑性。

  29. 进制数值间的转换:

  30. 计算机使用的标准编码是ASCII(阿斯克码)。ASCII编码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美国国家信息标准代码》,它使用一个字节的低七位(高位为0)来表示一个字符。0b1b1b3b4b5b6b7

  31. 将国标码,规定每个汉字符号用2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的最高位维0其余低七位表示汉字符号编码信息。为了与英文字区别,将国标码的每个字节的最高位置为1,得到对应的汉字符号的内码表示。

  32. 程序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33. 用高级语言设计的程序称为高级语言源程序。源程序不能直接被计算机理解执行,不需进行过饭以后才能执行。通常有2中方式执行: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

  34. 汉字输入编码方案主要可分为4类:拼音码(音码)、字形码(形码)、音形码、流水码(区位码输入,无重码)。

  35.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3个基本特性:处理信息形式的多样性、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和人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

  36.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压缩和解压压缩。

  37. JPEG标准,针对静止图像的压缩国际标准。

  38. MPEG标准,针对活动图像编码,即信息压缩和解压缩。

  第二章

  1. 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软件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2. Windo系统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3. 键盘组合键功能:鼠标指针常见形状及作用。

  4. Windo XP系统可分为活动窗口和非活动窗口。活动窗口最多只有一个,而非活动窗口可能有多个,也可能没有。

  5. 用鼠标拖动黄口的标题栏完成 移动

  6. 窗口切换:Alt+Tab Alt+Esc

  7. 快捷方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图标(也称快捷图标),它实质上是一个指向对象的指针,而不是对象本身,快捷图标所处的位置不影响其对象的位置,更名或删除也不会影响到对象本身。

  8. 在 XP系统中文件名的长度可以有255个字符。文件名中不能出现的特殊符号有:/,\,<,>,“,﹡,?。

  9. “回收站”是硬件中的一块区域,使用“回收站”中只能存放硬盘中的文件及文件夹。

  10. 剪贴板是 XP系统中一段连续的可随存放信息多少而变化的内存空间,用来临时存放交换信息。每次只能存放最细剪切和复制的信息,新的信息将会无条件覆盖旧的信息。

  第三章

  11. 命令提示符窗口有2中各种方式:窗口工作方式和全屏幕方式,用Alt+Enter键进行转换。

  1. Word2003是一种运作在平台上的文字处理应用程序,扩展名:.doc。

  2. 标尺有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之分,在“页面”视图下才可见垂直标尺。

  3. 保存:第一次保存文件不管是用“保存”还是“另存为”均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

  4. 特殊号码的输入:单击“插入”下拉菜单中的“符号命令”,打开对话框。

  5. 用鼠标选中文本:

  6. 状态栏的右下角“改写”字样的深浅来表示当前处于“插入”还是“改写”状态。插入和改写通过Insert键来进行转换。

  7. 视图可分为:普通视图。Web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和阅读版式。

  8. 在页面版式中,屏幕看到的页面内容实际打印的真是效果(控制符除外)

  9. 段落对齐方式:两端对齐、居中、左对齐、右对齐和分散对齐。

  10. 格式刷用来将某种选定对象或文本的字符及段落格式的复制(不复制内容)到另外的对象或文本中。

  11. 页眉页脚的设置:单击“视图菜单”下拉菜单中的“页眉和页脚”命令进行设置。

  12. Del键仅能删除其内容,不能删除无安定的表格部分。

  第四章

  1. Exce2003是Microsoft 操作系统下的电子表格软件,扩展名.exl

  2. 一个工作簿有三个工作表组成(缺省情况下),一个工作簿文件至少有一张工作表,最多有255张工作表。

  3. 最大行号是65536,最大列号是256。

  4. 公式是以“=”开头且有常量函数及运算符、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名称组成的序列。

  5. 强制换行“Alt=+Enter”

  6. 在同一个工作表中单元格的引用:相对引用、决对引用和混合引用(在行号或列号前加$来表示单元格名称)。

  7. 单元格复制:如果选择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格中,使用相对或混合地址,复制后结果将会变化;如果使用的是绝对地址,则结果不会变化。

  8. 在excel2003系统中,可建立2中类型的图小:嵌入式图标和独立式图标。

  9. 分类汇总前要先进行排序,将同一类数据按要求进行汇总。

  第五章

  1. 中文Po是专门处理电子文稿的软件,制作的演示文稿的扩展名为:.PPT。一个演示文稿由一张或多张幻灯片组成。

  2. 演示文稿视图可分为: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以缩图方式显示,不能编辑内容)、幻灯片放映视图(“幻灯片放映”从当前幻灯片开始)。

  3. 一般演示文稿的扩展名为:.PPT。如果类型存放为:.PPS,则该演讲文稿为自动播放演示文稿文件,即打开该文件时,演示文稿自动处于放映状态。

  4. 幻灯片放映方式:单击“幻灯片放映”下拉菜单中的“观看放映”命令;单击“视图”下拉菜单中的“幻灯片放映”命令:单击“幻灯片放映”工具按钮(从当前页放映);按F5键。

  5. 超链接,建立后其文本下面加上了下划线成为超链接符号。

  第六章

  1.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的核心,它是一种系统软件,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对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2.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格。

  3.Access数据库是一个典型的小型数据库,扩展名为:.MDB

  第七章

  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分散而独立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在相应软件的支持下相互通信的系统。

  2. 路由器:是网络层中的中继系统,除网桥的功能以外,还具有路由功能,适合在运行多个网络协议的大型网络中使用的互联设备。

  3. 网关:又称高层协议转化器,一般用于不同类型且差别较大的网络系统间的互联。也可用于同一物理网而在逻辑上不同的网络互联。

  4. 常用网络介质有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

  5. 双绞线不能超过100米。

  6. 网络协议是网络系统中通信双方维了能正确、自动地进行通信,针对通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制定的一套规则和约定的集合。

  7. OSI协议是层次图

  第一层:物理层 第三层:网络层 第四层:传输层 第五层:应用层

  8. 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9. 网络地域的分类: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

  10. IP地址的长度维32个二进制数,划分为4个字节,可以标注的主机个数为2的32次方个。为了方便用户理解记忆,采用点分十进制标记法,每个字节的二进制数值用一个十进制数值表示,数值间用“。”隔开。

  11. IP地址分为动态IP地址和静态IP地址。

  12. TCP称为传输控制协议(Trans Control Protocol)IP称为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

  13. DNS域名服务 实现IP地址和域名之间的相互转换。

  14. FTP 文件传输协议主要用于Internet上2台计算机之间的文件传输送。

  15. Telnet远程登录 可以使用Internet网络上的一台计算机仿真称为一台计算机的终端并与网络上的任何一台主机相连。

  16.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利用TCP协议在Internet 网络上传输超文本。

  17. 网上浏览器服务通常是指WWW(Word Wide Web)万维网服务,它是Internet信息服务的核心。

  18. Web服务器中的网页是一种结构化文档,它采用超文本描述语言(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可以是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

  19. 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用户名@主机名

  第八章

  1.开机顺序是先外设后主机,关机与开机相反。

  2.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3. 计算机病毒主要特点有传染性、隐蔽性、破坏性和潜伏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Word

  4.输入下列文字并以名存盘:

  舞蹈

  舞蹈,在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因素的共同参与下溶为整体,成为一门多元艺术共同协作的综合性艺术。

  执行下列编辑操作:

  (1)将标题文字加2.25磅边框线、“白色背景1,深色25%”底纹;

  (2)将正文改为斜体楷书四号;

  (3)在文字最后插入文件;

  (4)上述操作完成后保存。

  操作步骤:

  (1)输入文字;

  (2)选中标题文字,页面布局—页面边框—边框—方框,2.25磅边框线—底纹—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25%---确定;

  (3)选定其中的中文,格式菜单——字体——在中文字体选择框中选择“楷体”、在字号选择框中选择“四号”、在字形选择框中选择斜体;——确定;

  (4)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文件名中输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网上学计算机课程

信息技术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