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备课随笔

  备课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形式,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我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年级组集中备课,下面我对实施集体备课的情况谈以下几点:

  第一:集体备课有许多可取之处,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为促进教师“共同富裕”大开方便之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引领新教师早日入门,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第二:个人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三: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集体备课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集体备课中,主备人选择要备的课,主备人先备课,备好后,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最后主备人进行整合。

  这学期的集体备课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明确了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本次备课,本组成员坦诚交流,力求完美。

  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我们在备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备人介绍教学构思和设计时,我们只是从大的方面进行了修改,有几个细节我们忽略了。

  总之,通过集体备课、听课研讨活动,老师们都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不再紧张别人听课了,更加愿意和别的老师交流了。老师们相信: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不断交流,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章中的重要句子如何理解?具体的内容能够概括,抽象的内容能够阐发,含蓄的内容能够揭示。首先还是要结合上下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予以动态地理解,特别注意结合中心思想感情、中心观点来理解。第二,其内容最好压缩一下,能够压缩转换成最简洁的主谓宾这样的格式。第三,能够明确这样的句子是否是否了修辞手段、表达方式,能够明确定位之。第四,对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能够明了到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五,明白这样的句子是否是双重乃至多重含义,揭示其多重含义。

  这个单元我们所学习的新闻作品与第一单元的现代新诗,第二单元的古代记叙性散文,第三单元的现代记叙性散文有些什么不同?第一是时效性。像《别了,不列颠尼亚》这样的新闻晚发一两天就没有多少新闻价值,只有置于1997年7月1日这样特殊的日子发表才有意义,相反,文学作品多是惨淡经营,甚至十年磨一剑的产物,要精致得多。第二,真实性。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某种相对意义上的真实性,不乏渲染。夸张、强化之能事,对于记叙性的散文,也要求很大程度上的真实,但是细节的点染、气氛的勾勒、材料的裁剪、主题的酝酿、技法的讲究都是作者作为创作主体有充分的处置权,而新闻在绝对的真实性这一原则的规范、制约下,一般不允许虚构、想象、虚拟的东西渗透其中,就是记者的主观感情也要受到钳制、拘束。第三,从语言上讲,新闻基本是要求准确、平实,而文学作品追求艺术化、个性化和创造性,像诗歌的语言更是颠覆常态语言为能事。从表达方式上讲,除了报告文学,一般新闻只要借助叙述、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足矣。从写作技术上讲,新闻不是艺术品,是实用文一类,所以那些花样翻新、斑斓多姿的艺术手法在这里多不管用,像象征、荒诞、意识流、梦幻、幻觉这些手法能用在新闻作品中是不能想象的。第四,从写作目的来讲,新闻是最快的速度发出新近的事实,而文学作品以写人为主,其核心任务是塑造人,写出人物的性格、气质、思想和心灵。即使是古代传记作品,有相当多的现代新闻元素,也是主要通过虚拟的对话来塑造人物的。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

学校集体备课随笔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的备课形式,对于发挥教师集体智慧,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推进,集体备课势在必行。结合我校开展集体备课一年以来,就如何才能使集体备课真正成为教师探究教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交流平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保守,部分教师不愿意或不会合作。年龄较大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如“烧水杀牛搵工做”,经验丰富的教师观念保守,不愿意把自己的本事拿出来与大家共享。还有的教师虽然有集体备课的意识,但不会与他人合作,不善于交流沟通,导致集体备课之路难以畅顺。

  (二)重形式,轻实效。为应付检查,绝大多数教师用70%的精力抄袭现成的教案,或过度地依赖教参,备课流于形式,缺少源头活水,千篇一律,忽略备课的实质和实效。

  (三)、只备教材内容,不备学生。经过集体备出来的教案绝大部分都是备教材内容,备教师怎样教,极少关注学生的学情。许多教师明明通过集体备课酝酿出了非常优秀的教学方案,并且教师自身素质也不错,但由于缺乏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及其相应的对策调控,上课时只能是“唱独角戏”。没有主体的投入,再优秀的教学方案也只不过纸上谈兵。

  (四)不够自觉,时间滞后,“备课”走到“上课”的后面去了。在集体“备”前的教师个人“备”,集体备课后的反思与总结,很多教师是空白的。一周一节课的集中备课时间如遇上节假日或被其他活动冲掉,缺了集体备就等于不用备了,接下来上课更是空枪上阵,上了课再把集体备课补上,“备课”很委屈地走到“上课”的后面了。

  二、改进集体备课的策略

  (一)解放思想,增强集体备课的“集体”意识。集体备课的目的使各教师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使各个教学环节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结构,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就要改变单兵作战的作风,就要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思路和独特的见解与别人分享。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集体备课可以解决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或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可以实现教师间的优势互补。集体备课不是为了检查与评比,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平台,学校要创设有利于沟通的氛围,鼓励不同的观点,让大家思想碰撞。学校要改革评价体系,防止教师间的恶意竞争,使教师在集体合作中不断成长。

  (二)注重实效,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集体备课”并不等于“统一教案”。目前备课的流程似乎圆满,但各程序的功夫尚浅,在初备——集体交流——形成教案的各环节都要一丝不苟,个人备要深入,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各个方面做深入细致地思考并认真地记录,尤其要记录自己认为值得讨论之处和有疑惑的部分。集体交流时,要有争鸣,有了思想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如在七年级数学的集体交流时,对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3x+=5-

  应怎样让学生学会去分母的问题展开讨论,各组员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最后得出结论,要让学生明白最关键的两步:一、怎样找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什么要乘以最小公倍数,二、为什么等式两边都要乘以这个最小公倍数?等式两边都乘实际就是等号左右两边每一项都要乘。立足于对教材的解读,确立教学重难点,思考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办法,备课组成员要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针对某一环节或某一教学细节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设想。集体备课后,要有反思与总结,要将参与后的收获梳理,并能将所得放到实践中去检验。提倡参与者将教学后思及时交流,把集体备课活动延伸至课后,继续开展交流与讨论。实践之后再回头审视备课,感悟定会更深,收获必会更多。

  (三)既备好教材,又要备学生。从一张教案纸看到的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以及教学过程。这些极大部分只是阐述了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缺少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教学中时常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该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而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而耽误,集体备课就是要避免至少要减少此类问题发生;因此集体备课要备学生,要充分讨论学生情况和班级情况。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备学生除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基本技能、学习态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特征、家庭教育等等方面。如在七年级的集体备课时,各教师经常把课堂上遇到的突发事件和违纪现象及其处理方法拿出来供大家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驾弩课堂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四)“备课”要走在“上课”的前面,真正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备而来。教师不能过多地依赖集体备课。 每位教师应该超前一周备课,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在教学环节上要有创新,要写出教学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法。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体研讨,攻克难点。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同时集体备课活动中的资源,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一盏明灯,灯明亮些,我们的心胸就更开阔,思路就更敏捷,教学工作也就更得心应手。

  前几天针对“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讨,其中对手电筒的教学大家展开了争论,究竟在教材中它起什么作用,应该怎样把它的作用发挥出来。在学生中调查发现他们对手电筒的结构其实比较陌生,特别是这些结构的连接,书上给的剖面图对没有一点电路常识的学生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看不明白。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大家达到共识:通过手电筒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让小灯泡亮起来必须有其它三个组成原件,还要知道怎样将它们组装在一起,以便进行下一步课堂教学—活动: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怎么让学生能更直观的认识手电筒的内部连接?大家先想到的是使用动画,然后又提出虽花哨但并不更有效,不如在黑板上边画图边讲解更好,进而又想到用硬纸板做出相应的模型在黑板上拼装演示,明显、形象、用时还少。达到共识后教研组的老师都非常兴奋,希望以后将教学中的疑惑处多拿到集体备研中讨论。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方案

  课型研讨--个人初备--共同备课--个人细备。

  1、课型研讨:讲读课、阅读课、复习课

  2、个人初备:由教师个人自行备课。

  3、共同备课:关于老师们对教材的分析、教法的设定、或授课中出现过的问题展开研讨。

  4、个人细备。

  实现“四统一”,搞好“四备”,钻透“四点”、优化“四法”、精选“四题”。

  1、四统一:

  课型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统一课时和进度,

  2、四备: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3、四点:

  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

  4、四法:

  导入法、教 法、学 法、总结法。

  5、四题:

  练习题、作业题、实践题、创新题。

  四、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1、各年级教师每周四下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任何人不允许请假或占用集体备课时间,教务处要及时参与并检查,同时在例会上公布出勤情况。

  2、集体备课时要有明确的目标与内容,组织同学科教师对新授课模式的探讨,进而明确每种课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同学年组的教师要在集体备课时将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困惑点进行探讨,对典型的、易错的知识点要逐一列举。

  4、教师在集体备课前要主动学习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在集体备课时要统一认识,积极参与。真正实现教学上的“四统一”,搞好“四备”,钻透“四点”、优化“四法”、精选“四题”。

  5、形成的教案要有可行性、实效性,教师授课时要严格按照教案进行,并保证“有教案才上课”。

  6、教务处在组织听课时,要按照教案进行检查与评课。

  7、组织者安排组内教师轮流执笔,认真做好活动记录的文本,以备检查。

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5.3.30中心发言人李俊华主持人李俊华主题内容怎样看问题、这样想问题地点四楼会议室参加人员李俊华张秋香纪经营中心发言人发言记录一、单元整体分析单元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37个新词。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5、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忧缺点;抓住自己的特点写作文。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地安排的内容也与本组专题紧密联系。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舍本逐末的人。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正确读写37个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学难点:以自己特点的某方面为主来写作。学情分析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意深远。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单元教学建议根据教材编排上的特点、学生思维的特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定本专题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加强整合,学法灵活,阅读广泛,练笔多多。课堂教学实施策略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教学进度寓言两则2课时惊弓之鸟2课时画杨桃2课时想别人没想到的1课时语文园地三4-5课时主要练习《语文配套练习册》、每课一练练习题、随堂练习课外辅导与活动(1)、辅导对象和形式(2)对象:本班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3)形式:1、利用课外时间辅导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3、老师、家长相配合(二)、辅导内容:1、辅导差生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2、辅导中等生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3、辅导优等生内容:阅读能力方面和写话的训练。(三)、辅导方法措施: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重点帮助的学生名单杜瑞杰朱博文李雨泽李令浩纪胜楠韩延莉纪承林张佳琪二、单元课时教案课题画杨桃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想当然”、“半晌”等词语。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措施与方法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训练、探究、对话为基本元素设计教学,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以疑促读,读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学特色。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预设教师学生设计意图一、联系作者的话,导入课文。同学们,有一位作家,一生发表作品无数。功成名就之后,他无限感慨地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些无不得益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老师、父亲给了他怎样的教诲?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画杨桃》,从而一探究竟。板书课题,学生跟写,齐读。二、研读重点,串讲课文。(一)理解老师、父亲给予我的相同教诲。1、自读课文,找并画出:老师、父亲教诲我的话。2、交流,齐读。3、他们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吗?板书: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二)引导体会“我”的作画态度。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引导交流。出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齐读。2、说话训练:“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预设学生的回答(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4、开展小组讨论:“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知道,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出示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小结。如果我凭着自己的印象来画杨桃,就是父亲话中的?(想当然)5、课件出示:“想当然”典故想当然成语,典出《后汉书·孔融传》。说的是三国时期,曹操打败袁绍,其子曹丕把袁绍儿子袁熙的娇妻甄氏占为己有。谋士孔融不满,又不便直说,就写信给曹操,说周王把纣王的宠妃妲己送给了辅佐自己建立周朝的周公。历史上本没有此事,曹问出自何典,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用意在于讽刺曹操父子。后来,就用“想当然”为推想起来一定是如此的意思。(三)引导体会“同学们”的语言变化。1、对比朗读老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1)出示7-10自然段和13-16自然段两段对话。·“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两段话,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估计学生能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2)这些标点符号,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自主朗读,指名读。引导:“!”说明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呢?出示提示语:“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地说。(不假思索、异口同声)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_______地说。“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_______地说。(吞吞吐吐、迟迟疑疑、支支吾吾、结结巴巴)小结:同样的文字加上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2、进入角色,想象说话。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杨桃确实像个五角星;我们错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有了这些体会,我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齐读上面的两组句子。(四)体会“老师”的神态变化。“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得益于是谁的教育?1、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划一划描写老师的语句。交流。(第11自然段和18自然段)2、自由读第1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读“严肃”、“半晌”。请大家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交流。(听到同学们的嘲笑声,老师肯定很生气,他还可能会想:我得像个办法来教育他们等等。)你们都想到老师的心里去了,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小组读,齐读。3、课件同时出示第11自然段和18自然段。学生放声朗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的态度发生变化了。)是哪个词语告诉你的呢?理解“和颜悦色”。“和颜悦色”地读读老师的话。自由读,比赛读,读出老师的“和颜悦色”,读出老师的语重心长。设计意图:从以上三个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五)理解老师教诲的另一层含义。老师和父亲的话语是那么相似,而又有不同。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1、齐读老师和父亲的话。2、交流。相机板书:尊重别人相信自己小结。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画杨桃如此,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呢?你想到了什么?引导:1、盲人摸象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2、苏轼《题西林壁》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谈谈你的理解。3、小结。尊重别人,相信自己。看的角度不同,处理事情的方法就不会一样。四、作业。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让作者一生受用。了解了作者这次画杨桃的故事,你想对“我”,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说心里话。课件出示: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画杨桃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尊重别人相信自己学生跟写,齐读。6、再读父亲的话,进一步体会父亲的教诲。自主朗读,指名读。以作者的话导入课文,与课文内容接轨,并为引出下面的重点研读学习作以铺垫。文中老师和父亲话的相似处——“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是全文的理解重点。让学生结合课文加以理解,看看不同的人物(我、同学们、老师)在看杨桃时候是不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使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这句话的含义,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抓住“我”的作画态度,让学生体会父亲的话对我的影响,进一步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实事求是精神。设计意图:出示老师和学生的两段对话。使学生找出标点的不同,体会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不同的情感。体会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几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从“同学们”的语言变化,感知“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想象说话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充分体会同学们的心里变化的过程。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说的那句话的理解时,让学生写批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需要阐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话的源头之水就会汩汩而来。此时,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生活积累、情感和观念。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作业与练习配置三、集体研讨发言记录《画杨桃》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启发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也就是实事求是这个道理。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李俊华:角色朗读,理解内容。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我抓住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引导学生通过填空补充提示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学生在充分理解老师和同学态度变化后,我又让学生想象,该怎么读好这两句,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我模仿课文,在师生之间进行对话,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不仅有哈哈大笑的,还有嘻嘻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学生部分添加提示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张秋香:两者比较,体会道理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段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了这段话之后,我就请小朋友把老师的这段话与课文开头爸爸说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了样。”进行比较: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实事求是”的道理。接着再思考:老师的话那几句更父亲说的不一样?通过读书比较,理解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意思及道理。比较是阅读教学中一种常用而且有效地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孩子们轻松地理解了老师说的话,领悟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文本中有着内在联系的内容灵活整合,往往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纪经营:交流感悟,深化认识在孩子们领会故事揭示的道理之后,接着,我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讨论,谈学习、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情或自己的感受。有个孩子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次,在做课堂作业本时,看题目是“收藏屋”,并且下面有一条长长的横线,于是根据以往经验,想当然的就把文中的好句给摘录下来了。可是后来检查时仔细读读“收藏屋”下的子题目才发现要求收藏的是文中的好词,嗨,白忙一场!在孩子们交流后,我将《题西林壁》一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入,孩子们对“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往往结果会不一样”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运动会广播稿50个字

小班集体备课研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