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安全的现状和对策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世界粮食日—关于节约粮食的作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悯农,它的意思可能大家都知道,农民伯伯务农很辛苦,每日早出晚归,所以大家要爱惜粮食,那大家都做到了吗

  据调查,每年我们浪费在家里的粮食足够1500万人吃一年,每年我们浪费在食堂里的粮食足够3000万人吃一年,每年浪费餐馆里的粮食足够2亿人吃一年。如果我们停止浪费,一年就可以省下约1000亿斤的粮食,这足够养活3。5亿人。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但是大家知道吗?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饭而辛苦奔波。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而辛苦奔波,还有许多人正因饥饿而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以前我吃东西常常挑三拣四,吃不玩就随手扔掉,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以为这不算什么。可是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那些非洲难民因饥饿,瘦骨嶙峋·饥不择食,最饿死在街头那惨不忍睹的情景。还有我国的边远山区,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小孩子们还没有地方上学。要是一个月能吃一次肉啊,那就是谢天谢地了!

  这时我才觉得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大房子住,上学放学都有车接送……想到这,我感到非常惭愧,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从现在起,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坏习惯,节约每一粒粮食,再也不浪费了!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节约每一滴油·每一滴水·每一粒粮,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富有,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有人认为,珍珠项链非常珍贵,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人是铁,饭是钢”“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粮食。虽然粮食这两字十分不起眼,但却珍贵无比。

  我国人口已达13亿,可我国的耕地面积呢,却仅占世界的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仅仅百分之七的耕地面积,却养活着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的嘴。我国的人均占有粮食比唐宋时期还少了200多公斤。这样算来,现在没有口粮的人,比古代多了多少呀!

  但即使这样,生活中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你在饭店里仔细观察,会发现到处都是浪费粮食的现象。有的人打完饭后,匆匆吃了几口便把饭倒了,饭盘里的饭菜仍是满满的;有的人就看了一眼,没食欲便全盘皆倒,碰也不碰一下,就让这些饭菜白白浪费掉。有一次,我们在饭店里吃饭,看到隔壁有一桌大鱼大肉,本以为他们会认认真真地把这些佳肴吃完,可他们谈论说笑了一番后,便匆匆离去,桌上的饭菜没动多少,他们更没有打包带走。看着服务员把这些饭菜倒掉,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我真挚地为农民们感到可怜,他们在酷热的夏天,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不辞辛劳地在农田了耕种,为的就是能让我们吃上饭。可却有这么多人不懂得珍惜这些劳动果实,随意浪费,他们可曾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因为他们的浪费,而没有粮食吃。我们每年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仔细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记得有一次,大姑姑从老家带来了自家种的南瓜藤。妈妈把南瓜藤做得难吃至极,就把那一盘南瓜藤都倒掉了,还把没有烧过的哪些也统统扔了,我觉得十分可惜,便和妈妈说:“不要扔吧,毕竟都已经摘下来了,拿去送人也好呀,是不?”妈妈想了想,说:“可是现在谁会要呢,这种东西放在城市里,哪个人会要呀?扔了就扔了呗,以后就不会再拿来了嘛。”那时觉得有道理,现在想想,还是不扔掉的好,等下次大姑姑再来,让她带回去喂猪也不错呀,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白白浪费掉。

  现在开始,我们应该节约每一份粮食,哪怕是一粒米也好,不要让这一粒米成为没有粮食的人的遗憾。只要这份粮食能吃,你就不应该浪费它,不要让它漂泊天涯,英雄无用武之地。你要记住,世界上有许多人需要它。

  我们可以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吃饭的时候,吃多少盛多少;在饭店点菜不浪费,剩余的带回家;不攀比,以节约为荣。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这些劳动果实,感受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

  “锄和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从此我便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粮食。因为我们从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农民伯伯一年到头在田里干活,流了许多汗水,才浇灌出我们离不开的粮食。他们多么辛苦,我们怎么能不珍惜粮食呢

  俗话说:勤能补拙,省能补贫;精打细算,油盐不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以前我总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所以吃东西常常挑三拣四,吃不完就随手扔掉。可是自从我在电视里看到了很多难民因饥饿瘦骨嶙峋、饥不择食,最终饿死在街头那惨不忍睹的情景时,我才突然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房子住,上学放学都有家长接送……正是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所以我们养成了不节约粮食的坏毛病,每次吃饭我都掉许多饭粒,吃不上的就不吃了,爸爸妈妈批评我时,我还找许多借口狡辩。我感到惭愧,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我要节约每一粒粮食,再也不浪费了。

  也许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不就是点粮食吗?”是的,虽然扔掉的粮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不爱惜粮食的人,也会不爱惜其他的一切,到头来只能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同学们,当你们吃着碗里香喷喷的米饭时,你们是否想到了这诱人的粮食从哪儿来的呢

  有一次吃饭,我感到饭菜很不好吃,刚进嘴里就吐了出来,弄得满地满桌子都是掉落的饭菜。爸爸见了我这样,很是生气,质问我说:“明明,你知道我们碗里的饭菜从哪儿来的吗?”“从田地里种出来的呗。”我满不在乎地说。“你不知道农民伯伯多么辛苦才种出来的粮食吗?”我摇摇头。于是,爸爸决定周末带着我去农村,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爸爸带我来到了农村的田地里,我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老爷爷在拿着锄头吃力地锄着草,已经汗流浃背,上衣已经湿透了,喘不过气来。我想:农民伯伯真是辛苦啊!能在这样烈日炎炎的天气下干如此劳累的活儿,真不容易呀!老爷爷把杂草清理的是那么干净,在看看他那双长期劳作的手,早已成了黑黝黝的,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这时我才真切地感觉到我们的粮食饭菜真的来之不易啊!对自己以往浪费粮食的行为倍感愧疚。

  我们全球有五十亿人口,我国就有十多亿人口。一人一碗饭世界全球都要吃五十亿碗饭,但我们农村里的田地正急剧地减少,一片片良田正变成高楼大厦,供我们食用的粮食也正逐年减少。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粮食,那么一天就可以节约五十亿粒粮食,可以去帮助那些因为贫穷、自然灾害等原因正在挨饿的人们免受饥饿之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们为了粮食,冒着严寒酷暑,在田地里辛勤劳作,从而我们才有粮食吃。每当我再望着香喷喷的米饭时,农民那辛苦的背影总能在我眼前浮现,心中不由然想起这首诗。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珍惜每一粒粮食吧!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爱粮节粮的模范。

  我想,“节粮”这个词对我们大家来说应该不会陌生吧。是呀,现在到处都有“节约粮食”的活动,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

  虽然我们的祖国现在十分,繁荣昌盛,但是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偏僻、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贫困山区。在贫困山区里,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小孩子们还没有地方上学。人们天天吃野菜、白薯、山里的蘑菇,连大米都不多,更别说肉了,几乎没有,要是两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谢天谢地了。

  唉,多么可怜呀,再看看我们,每天大鱼大肉,蔬菜水果,应有尽有,却生在福中不知福,还到处浪费。在学校里,有多少同学把吃不了的饭菜到掉了,也许他家里很有钱,也许他家里有的是粮食,但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如果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看见同学们这样做一定会很心痛,并且会指责同学们。在饭馆,有的人为了显摆自己多么大方、多么有钱,便点了一桌子的饭菜,吃不完的,就要被店里的老板那去买给那些收泔水的。实际上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呀,这样也是一种节约呀。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

  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和所有人的号召与呼吁,它是一种情结,在你与我的心中,从而自觉的做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天早上,小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早饭。她三下五除二将米粥扒完,又一口气吃了三个热气腾腾的馒头,将剩下的一个“飞”出窗外。她边扔边嚷着:“不吃拉,不吃啦,再吃肚子要爆了!”真是无巧不成书啊!我正好来约小芬一起去上学。当我路过窗口的时候,忽然一个东西“飞”了过来,正好砸在我的头上。我一看,原来是个馒头。“咦,为什么这里会有馒头冒出来?”我拿起馒头,开始沉思:“会不会是她……”

  这时,听到外面有动静,连忙把头探出去,发现原来是我,忙说:“对不起,小珺,我没想到你会在这里。”说着还很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小芬见到是我探出头,猛然想到一个主意。他偷偷地把馒头藏到背后,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正准备来找你呢!”说完,冲着小芬笑了笑。小芬听到我说要找她,拍了拍胸脯,问道:“什么事?用的着我的地方尽管说。”我回道:“古诗《锄禾》我忘了,你教我一下吧!”小芬轻轻地笑了笑,说:“我当啥事呢!”接着用大拇指指着自己的鼻子,“我会背!”接着,小芬就有声有色地背了起来。他装作古人的样子,一边背还一边摇头晃脑,暗自得意。“我的傻老妹啊,难道你还不知道我的用意吗?现在你别神气,等会儿你要比斗败的公鸡还难看呢!”我暗自发笑,眼睛都眯起来了。小芬却以为我在称赞她呢,背得更加起劲了。当小芬背到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时,还骄傲地暑期指头朝前直了一下。等小芬背完后,我把放在背后的馒头拿了出来,用手指着“赃物”说:“那么这个馒头你打算怎么搞定它?”小芬的脸刷地红了。难为情地低下了脑袋。呵,她背了这么老半天,直到现在裁纸刀小刚叫他背古诗的真正的用意呢!

  我认为我们应该节约粮食,不浪费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然而事实是:我国人口己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而且,在长征途中,有许多革命先烈因饥寒交迫而死。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要不人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国家粮食安全的现状和对策论文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早已远离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饱饭、吃好饭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还有谁会在意粮食的由来,还有谁会在意随手丢弃的粮食,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

  一方面,当今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并且还在以每年约8300万的速度递增,虽然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粮食生产,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自然灾害频发,粮食总量增长不大,使得粮食供应日益紧张,粮食价格也日益上涨,粮食危机日益显现,饥饿和贫困也呈蔓延之势。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目前世界上仍然有约十亿人口处于饥饿当中,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人口还要多的群体。全世界每年有约九百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每天有两万四千人左右。贫困、饥饿加剧了地区动荡和社会的不稳定,而社会的不稳定又进一步加深了粮食危机、饥饿和贫困。

  另一方面,浪费粮食的行为却屡见不鲜,就以我们身边为例,食堂的餐桌上米饭、菜肴随处可见,甚至在食堂的地面上都能看到洒落的米粒,每天的所谓残羹剩饭往往可以放满好几个大桶.如此珍贵的粮食就这样被我们有意无意的浪费着,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到惭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粒米也可以折射出个人对待生活、对待未来的态度。让我们行动起来,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粮食的情结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这是清代朱用纯说的话。可是看看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节约粮食,珍惜粮食呢?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饥荒年代,粮食价值的可贵……。

  在1959年到1961年,中国大陆曾发生过饥荒,因为缺粮,人们不能正常工作、活动,整个大陆活动面积几乎塌陷,所有的家庭都在找粮食,地上,水里,甚至墙上,所有能吃的食物,被人们抢了个空,弱小的人们都被饿死在那黑暗而渺小的角落,一个星期内,竟有300至500人死亡,米,小麦,粗粮,越来越少,剩下的是窝头,再到后面,只得吃树根,啃树皮,吃野草,甚至水草。人们一个个饿的瘦骨如柴,整日生活在人心惶惶的日子里,好不容易弄点吃的活下去,维持生命,却立马又忧愁在下一顿的痛苦之中。那时候,天地不知是白天黑夜,因为人们整天的生活就是寻食…寻食,还是寻食。那是多么可怕的日子啊!

  而今天,我们生活在不愁吃穿的日子里,却无人珍惜。学校里,饭后,热蒸蒸的剩饭剩菜倒得满满的,挤在饭盆里,如同可怜的孤儿,当那些油水浸出饭盆,我看了,心火辣辣的疼,真是事者无视,视者心疼啊!先辈们为了我们的今天,付出了多少代价啊!我们就这样对待他们吗?不!我们要珍惜啊!大自然已带给我们惩罚,我们应当醒醒了!

  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一种号召,一种呼吁,它更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我他的心中,从而自觉的做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爱粮节粮征文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但是,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日益增多,人多地少水缺的国情制约着粮食生产,而每年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的大量损失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十堰是山区粮食主销区,粮食缺口较大,自给率低,爱粮节粮对我市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此,在第36个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和第26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来临之际,市粮食局向全市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争做爱粮节粮的倡导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节粮爱粮”知识,反对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爱粮节粮成为优良的社会风尚。

  争做爱粮节粮的践行者。从我做起,从一日三餐做起,适量定餐,科学健康饮食,避免剩餐,合理消费; 外出就餐做到按需选餐,不过度浪费,剩饭剩菜打包带回,杜绝餐桌上的浪费。以“光盘”为荣、“剩饭”为耻,坚持“餐餐不余、年年有余”,养成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人人争做爱粮节粮的表率和楷模。

  争做爱粮节粮的宣传者。当前,资源环境问题倍受全世界关注,节约粮食就是对资源的节约、不浪费粮食就是对环境的保护。我们要积极宣传宣传“节粮爱粮”的相关知识和促进粮食减损增效的措施,增强节约意识,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加入到爱粮节粮的行动中来,引领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凝心聚力,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共同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粮食安全及国有粮企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关于围绕粮食安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西粮[XX]41号)要求,我局及时组织人员于XX年4月28日至30日,深入**镇、勐捧镇、尚勇镇、勐伴镇的主要产粮乡镇和粮食收储站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初步了解全县粮食安全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属亚热带,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发展种植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橡胶、粮食、甘蔗、茶叶是**县四大传统产业。但是,近年来,农村转变了经营土地方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种粮面积减少,出租、转让土地较为普遍,开发种植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面积在扩大,粮食安全面临严俊临挑战。

  XX年底,全县有10个乡镇、52个村委会、502个村民小组,共有户数62620户;年末常驻总人口25.94万人,户籍人口2172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840人,农业人口144416人。XX年粮豆播种面积296914亩,其中:水稻112779亩,比上年实际减3067亩,旱稻17719亩,比上年实际减1161亩,玉米155765亩;黄豆8068亩;其它杂粮2583亩。XX年粮食产量78021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02吨。其中分品种:稻谷43161吨,同比减少2610吨,玉米33799吨,同比增加5268吨;大豆647吨,同比增加147吨;其它杂粮414吨,同比减少203吨。

  二、粮食生产发生剧变,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一)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全县粮食难以自求平衡

  **县耕地面积40.3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3.36万亩,旱地面积27.03万亩;XX年全县粮豆播种面积29.69万亩,产量7802万公斤,水稻、旱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4228亩,产量减少261万公斤;目前全县香蕉种植面积已达5.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2.8%,占水田面积的38.9%;橡胶园面积达176.9万亩,茶园面积达11万亩。由于农民减少种粮或不愿意种粮,原因是出租土地收入远高于种粮收入,随着土地租金越炒越高,每亩租金由最初的400元上涨至XX年的1500元,农民出租粮田还在延续,越来越多的农民由粮食生产供应者转变为粮食消费者。所以**县主要产粮乡镇的许多农民把粮田出租给外商种植香蕉(出租期限一般为1-3年或1-6年),有些农民减少种粮,有些只种家庭口粮,有些农民直接不种粮,导致收购储备粮都非常困难。山区、半山区农民转变经营土地的方式,不断出租轮歇地给当地城镇居民或外商开发种植橡胶园、茶园等。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接待海内外旅客,粮食消费增长加快,目前粮食年消费量约6万吨,**县原本是粮食自求平衡自给有余的县,但现在粮食难以自求平衡。

  (二)粮食市场供应不稳定

  **县粮食供应(商品粮)从过去自产有余到现在75%从外进、波动很大,市场难于稳定,目前十个乡镇除勐伴、瑶区市场上见到自产粮外其余乡镇都是外进粮,勐海县粮食进入我县市场约点70%以上,其它景洪、国内外等约占5%。如产粮区出现灾害或国内外粮食出现大的波动,给我县的粮食供应军需民食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县国有粮食企业于1999年进行改革、改制,XX年8月完成,企业改革改制前和改革、改制期间,工作停止不前、政企职责不明、经营产业单一、低抗承受风险能力不强、观望等靠思想严重。目前改革、改制已顺利完成,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如何围绕市场搞活粮食流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是我县粮食企业当今的主体。XX年企业机构设置已到位,人员返聘工作也顺利完成。目前,全县粮食系统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户,其中:购销企业1户,军粮供应1户。有在职工28人(局机关9人、收储公司13人、军粮供应站6人)。粮食购销企业固定资产总额901万元,县级储备粮151.5万公斤。当前粮食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粮食工作的第一要务。

  四、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在操作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有的乡镇在粮食直补中体现了“平均主义”,有些农户出租了全部粮田,已不种粮食但还在享受国家种粮补贴,有的农户种粮面积多,但补贴拿得少,有些农户种粮面积少,但补贴拿多等等,种粮补贴体现不出多种多补、少种少补的优民政策,调动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种粮劳动力不足,主要精力都经营橡胶、茶叶产业上,因为农民种粮收益低于种植橡胶、茶叶和出租粮田的收益较好。

  (三)粮食企业目前主要的问题

  ①产权还不够清晰、政企职责不明、经营管理机制不规范;②管理者有消极思想、市场观念淡薄;③粮食企业难于控制粮源收购、销售市场占有量越来越小,目前销售市场为零;④低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灵、把握不住时机、对国家政策理解不透。

  五、对策及建议

  (一)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技术部门的服务水平,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香蕉的需求所承载的能力进行宏观调控,合理地开发香蕉产业,使其持续、健康的发展,防止该产业大起大落。

  (二)针对粮食安全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中,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既要规划出一定的面积来发展香蕉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又要确保有一定的粮食生产面积,以确保自求平衡,自食自给,确保粮食安全。最终实现粮食生产和香蕉产业能够共同发展。

  (三)建议地方政府干预农民出租水田行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农田制度。加强引导、教育农民减少出租粮田的面积,缩短出租期限,以及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鼓励农民生产粮食;控制橡胶种植规模,尤其要严格控制海拔高的有林轮歇地开发种植橡胶的规模,这是保护雨林民族与雨林和谐共存的必然选择。

  (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国家种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让财政补贴资金真正补贴到符合政策规定的农民手中,使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五)确立高标准经营粮食理念;做好粮食工作关键在于人,**粮食企业经过进行长期的改革、改制,虽然改革、改制已顺利完成,但经营管理方法,发展的思路都没有改变,所以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变陈旧经营管理机制,要开拓创新、推新理念、用现代企业的经营摸式管理方式来发展,推动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掌握粮源、争取主动、上门收购粮食;粮食企业的工作,最主要就是要以收购为主体,粮食企业要有新的发展理念、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发展思路,开展订单收购,预约收购,跨区域收购,品种兑换,国外收购等多种收购形式。总之要敞开仓门、大量收粮,原则就是“购得进、销的出、有利润”,一定要把粮食收购工作做好。

  (七)掌握粮食市场行情及时销出;粮食销售工作是粮食工作中的第二大环节,按照“购得进、销的出、有利润”的原则,粮食企业要改变过去收购一斤粮卖一斤的单一做法。首先要掌握了解粮食市场行情,如价格、运距、运费等,核对成本及时销售;二是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销粮方式,采取卖原粮卖大米,卖饲料等多种品种,走出店门、主动服务;三是批发和零售相结合,原粮、大米或成品粮、饲料等按需求都进行批发和零售,以方便粮食需求者为主,服务到位。

  (八)科学储粮、保证安全、减少损失;科学储粮,加强管理,保证粮食安全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经营、销售粮食品位质量的保障。一是提高保管员思想素质,认识保管工作的重要性,按已规范的保管制度进行科学的管理。二是采取科学储粮的方法进行存储,也就是“双低”储粮,特别是县储粮必须采取这一方法。三是勤检查,对仓库内外的环境卫生都要及时清除,对仓库渗水、漏水及时发现,一旦出现问题立即修补。四是保障保管员的身心健康,提高保管人员的福利待遇,这是调动仓管员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前提,也是粮食管理安全的保证。

  (九)规范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是粮食行政部门执法的一大职能,也是粮食企业搞好经营管理稳定市场的外部条件。所以要加强对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做好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和发证工作,凡进入我县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必须经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才能从事相关的业务活动。要按规定的条件办理收购许可证,按粮食行政执法和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需求,抓落实、重宣传、热情服务、责任到人。确保粮食市场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活而有序为搞活粮食市场走规范化经营提供有效服务。

珍惜粮食的作文: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中国粮食增产之路

  1、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产量情况(1949-1977年)

  1949—1977年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发展迅速相对缓慢,总产量都在30000万以下。而且在这28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五次波动,其中有3次波动幅度较大。1949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仅为11320万吨,但1950—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粮食也出现连续增产。其中1950年增长率高达16.73%,1952增长14.08%。但到1953—1954年两年出现了第一次粮食产量增长率下降。这两年粮食总产量分别比1952年增长1.79%和1.59%,粮食增长率大幅度降低。1955和1956年这两年,粮食出现了恢复性增产。1957—1961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59年、1960年两年粮食增长率分别比1956年下降19.78和20.37个百分点。1959到1961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产量曲线的变轨。

  从1962到1966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连续五年增产,年均增长率为7.75%。接着,1967—1969年形成了第三次粮食生产波动,年均粮食增长率为—0.44%,比上五年的年均粮食增长率降低8%。1970—1971年粮食又连续两年增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9%。接着,1972年出现粮食产量较大幅度减产,粮食增长率为—3.86%。1973—1975年连续三年粮食增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5.81%。1976和1977年最后两年出现第五次粮食生产波动,年均粮食产量增长率为—0.31%。(注:部分数据引用尹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成杰《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思考及建》一文)

  2、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产量情况(1978—2008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改革统购统销的体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减少定购数量,使粮食生产实现高速增长。我国粮食产量从30000万吨开始一路震荡走高。1978—2008年这30年,我国粮食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但波动也更频繁复杂。

  1978年我国农村实行改革和提高粮食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0000万吨,达到30477万吨,增长了7.8%。1979年粮食产量又增长8.9%,主要是由于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粮食统购价提高20%,超购部分加价50%,从而促进粮食产量快速增长。1978和1979年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8.38%。而1980和1981年则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粮食减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1.05%。

  1982到1984年这三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83%。尤其是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历史性得到达了40732万吨。这次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赋予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以及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突然出现的粮食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导致粮食供给过剩。

  而到了1985年,国家取消了部分鼓励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粮食收购实行“倒三七”比例价,实际降价幅度接近10%,资金和物质投入也减少,农资价格涨幅为4.8%,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1985到1988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大幅度减产,1985年粮食产量回落到37910.8万吨水平,比上年减产6.9%。1985年到1988年四年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0.29%。到1989和1990年粮食生产迅速恢复,连续两年粮食产量增长,年均增长率为6.45%。1991—1994年这四年粮食产量在43000到44525万吨之间徘徊,年均粮食增长率为0.04%。但是在1990-1992年出现农产品全面“卖难”,是典型的生产过剩造成的。因为从1989年开始,国民经济连续三年在低谷中运行,城市有购买能力的需求下降导致农产品卖难。

  1995和1996年粮食生产快速发展。1996年总产达50453万吨,增长率为8.13%,首次跨上50000万吨的大台阶。1997年出现第四次粮食生产波动。1997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减少2.05%。1998年粮食增长率为3.67%。1999年虽然粮食增长率为—0.76%,但仍保持50000万吨水平。此次粮食产量的上升导致粮价下跌,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2000年到2003年粮食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大减产。粮食产量从1998年的最高位51229.5万吨降到了最低时的43065万吨,一下退回到十年前水平。主要原因除了干旱造成减产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粮食种植面积的急速减少。许多地区提高了经济作物和优质农产品的种植,而当时的高层对粮食问题的乐观估计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长期坚持的“以粮为纲”的观念。城市发展大量占用耕地,还有一些地区盲目推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导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锐减。

  2004年以来的5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增产。

  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46947万吨(9389亿斤),比上年增产3877万吨(775亿斤),增长9.0%。粮食单产水平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2005年中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02万吨(4840亿公斤),同比增长3.1%。

  从2006年国家开始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国家与农民的传统分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同时还加大补贴政策实施力度,新增120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因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7.28亿种粮农民直接受益。2006我国粮食产量为49746万吨,同比增长2.8%。

  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51050万吨,同比增长0.7%,2007年粮食实现连续四年增产,总产超过一万亿斤,单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改变了“两增一减”、“两增一平”的局面,实现了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2007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四项补贴资金达五百一十四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六十六,为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提供重要支撑。

  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比上年增产2690万吨,增长5.4%,连续5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041万吨,增产305万吨;早稻3158万吨,增产6万吨;秋粮37651万吨,增产2379万吨。

  此前粮食生产的历史最高纪录是1998年的51200万吨。但此后,由于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转向非农产业等原因,耕种面积连年调减,产量曾一路走低。2004-2007年,中国建立支持粮食稳定发展的政策框架,粮食产量得以恢复,2007年总产量达50150万吨。

  2009年一定会成为连续第6个丰产年。农业部部长孙政才6月12日宣布,今年全国夏粮预计产量将达到2450亿斤,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连续6年夏粮增产的佳绩。虽然,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还要看早稻和秋粮,但夏粮增产为今年粮食全面丰收奠定了关键的良好开局。

粮食安全的心得体会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自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谈到农业,多数人会想到我国粮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急速增加,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来看,粮食问题早已不是个新话题了,“节约粮食”更是我们从小便熟知的字眼,从古人“锄禾日当午”,直到现在人们统计的精确数字,无一不表明粮食的来之不易。从播种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双饥饿的眼睛在渴望······

  再回头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粮食的人,将热蒸蒸的白米饭倒入到垃圾袋,真是太浪费了!有的人以种粮食为生,当我们的粮食不足时,是从哪里获得粮食呢?我国人口己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减。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每年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难道真的等到我们沦为饥饿贫困交加的弱国时,我们才会对随手仍掉的馒头米饭略待珍惜吗

粮食安全心得体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古诗上至老下至小,几乎全社会的人都能背的滚瓜烂熟,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似乎被眼前的贪图所吸引,已将“节约”两个字完全抛在了脑后。

  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粮食,在民间节庆时节,很多人为了不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的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浪费。在官场上,利用公款吃喝之风盛行,有报销,国家重点贫困县江西上饶县清水乡前汪村村部乔迁庆典当天,小车沿着路边停了200米长,73辆车中还有两部警车,村小操场上,教室里共摆了53桌酒席,赴宴的人多市党政机关干部,觥筹交错,举箸买醉之间,不少食物被浪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唐诗,道出了节约粮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然而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节约粮食意识的淡薄,和浪费现象的屡见不鲜。当我们随意倒掉吃剩的食物时,殊不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很多人为一块面包而面临饥饿;当我们忘记关紧水龙头时,殊不知那些缺水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家一天只有一杯水维系生活;当我们肆意挥霍劳动果实时,殊不知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者正默默地流淌着汗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值得提倡。节约,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因此,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时尚,它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精华,而今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却已将“节约”两字抛在脑后,所以,为了将“节约”作为制约浪费的准则,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在民间,作为市民不需要碍于面子而造成太多的浪费,作为企业也应该提供免费餐盒,打包,袋子,方便市民打包。在官场中,则应对制度令行禁止,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恶性,公权力的行使也应是这样,作为公职人员,应该时刻自警自省,时刻检视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当作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舌尖上的浪费”一定会改善。

中国粮食安全隐患仍存作文

  这一刻,与金融、石油危机一起爆发的“大米危机”和粮食涨价潮已席卷全球;这一刻,作为粮食主产国的欧盟与美国在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丰收,库存充足的情况下,停止了对外出口而用粮食生产乙醇;这一刻,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这一刻,有人因抢购食物发生冲突造成死亡,有人开始用野菜、老鼠肉充饥;这一刻,世界上有一亿人口“饥肠辘辘”面临饿死……

  而此刻的中国,由于近几年粮食产量连续增产,加上国家颁布了“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等一系列积极的农业政策,在这一次粮食危机中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面对朝鲜,海地,秘鲁等共缺粮的现状,中国也只能说是鞭长莫及了。中国的粮食已由出口转未内需。虽说粮食问题在中国远像国际市场那么严峻,但由于国际市场那么严峻,但由于国际市场上粮食惜售,如果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爆发粮食危机,这将会使全球的粮食危机日趋恶化。其次,我国还有三千万极其贫困的农民同胞,他们的温饱问题尚待解决。再者今年初发生的那场堪称五十年一遇的大雪灾及“五一二”特大地震对农业生产而言,无疑时致命的打击。基于国情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应该正式中国粮食安全存在严重隐患不容乐观。

  那么,我们中学生该做些什么呢

  面对粮食安全问题,我们不可能置若罔闻,中国的中学生,数以百万千万计,在人数上可与某些国家相抵。如果我们能规范自身的行为,将会减轻国家的很多压力。

  浪费粮食是中学生身上普遍才存在的不良行为。以每人每天浪费一两粮食计,中国的中学生一个月就会糟蹋十万多吨。我不明白学生浪费粮食的动机是什么。只是看到同学们就餐后学校餐厅每张桌子上堆成小山似的剩菜剩饭,我很痛心:高中生的素质就如此低下么?如果我们留意一下新闻,不会见不到这样的报导:在一些缺粮国家的街头,有这样一群人走着,他们身上套着空的米袋,上面写着“Wearehungry”(我们很饿)的标语。如果看到这些,我们还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心安理得地浪费粮食吗?我们的良心何以安啊,十多万吨,至少可以救助一些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中学生如果不爱惜粮食,那么中国人明天的命运也如同这些套着米袋走的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中国爆发了饥荒,我们祖父辈的父母兄弟很多都饿死了。我的爷爷那是正值我现在的年龄,对吃不饱饭、饿死这些概念颇有印象,他的奶奶和爸爸就是在那个年代饿死的。所以每当听说我们要把吃剩的菜倒了,爷爷便不依不饶地从“老子五八年的时候差点饿死”讲起。我们的父辈肯定记得用粮票买米买饭的旧事,那个时代他们虽不致死,却也都是饿着长大的。爸爸说他有我大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以后我要天天吃白米饭”。这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我们必须明白,中国在1994年才废除了“粮票”制度,中国人吃上饱饭的日子才过了十几年。及时是现在,中国也还有很多人没有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不曾为饥饿受累过,我们的这份幸运,是几代人的劳动换来的,中国并不富裕,我们有什么资本去挥霍呢

  所以我要说,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好的。国家的粮食安全隐患刻不容缓。作为中学生,我们无权去评论发生这次粮食危机的原因,面对美国将两家上涨的祸首推给中国的做法,我们也无权评论,我们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政客。但我们应该学会用大脑思考问题,明确什么是我们应该做好的,隔空喊话没用,要用理性默默耕耘,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节约用水的建议10条

2022年关于粮食安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