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征文吸引人的题目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红色经典征文

  六安,一个红色的革命老区,历史悠久,资源富饶,英才辈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缭绕着英雄的气息。这里的每一个儿女,身体中都流淌着英雄的血液,传承着英雄的精神。在六安,“三十年红旗不倒,三十万儿女英勇就义。”这里的人们,演绎了跨时代的英雄赞歌。

  六安,是一块英雄的土地。革命的初期需要英雄,而这儿,从不缺少英雄。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岁月里,无数皖西儿女不屈不挠,英勇奋斗,表现出坚贞不屈、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其中,令人称道的有:大义灭亲的六安赤卫队司令毛正初,日机轰炸时为掩护群众而牺牲的六安县委书记邹同礽,在刑场怒斥敌人且英勇就义的金寨县长白涛,中华儿女英烈汪孝芝……其中,骄人的代表有洪学智、皮定均、汪少川等人,而我最欣赏的是民主斗士朱蕴山。

  朱蕴山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政治活动家,资深革命家,民主斗士。他出生于晚清时代,清政府的日益败坏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他的孩提时代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使他自幼便萌发了要反帝救国的念头。在漫漫95年人生旅程中,大多数时间陪伴他的,只有枪声和子弹这两个危险的伙伴。他多少次身处波涛汹涌的革命激流,却百折不回;他多少次面对血雨腥风的威胁考验,却视死如归。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六安勇士在革命生涯中刚毅顽强、视死如归、肝胆相照的崇高气节。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朱蕴山一样的英雄人士,才造就了革命的辉煌,谱写了胜利的篇章!

  如果说,朱蕴山是刚强的猛虎,那么,这一位便是沉重而内敛的雄师了。革命不仅需要英勇善战的将军,更需要资深的革命文学家。而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一位,就是中国革命的文学先驱者——蒋光慈。1901年9月11日,蒋光慈在六安诞生成长,然后从这儿走向社会。后来,他的名字和中外历史上最威武雄壮的话剧——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革命文学的先驱者。当革命濒临绝境,许多文人对敌人大唱赞歌以求活命时,他却奋笔疾书写下了一篇篇颂扬革命精神痛斥敌人的佳作,以至最后被迫害致死时,他还念叨着:“只要革命成功了,死我一个蒋光慈,值!”对于他,我们不能,也没有理由不把他定性为一个英雄。在革命的洪流中,他站对了阵地,他一直坚信着,坚信着……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六安人民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唱出了一首又一首震撼人心的时代赞歌,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我们有理由相信,红色六安会屹立在大别山东北部,一千年不摇,一万年不倒!英勇的六安人民,将会一代又一代地唱响跨时代的英雄赞歌!

红色征文吸引人的题目

关于红色经典的征文

  翻开历史记忆的书签,那些曾经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民族和国家美好的明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如一座座丰碑永远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去寻找他们动人的故事,去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去品味他们忠贞信仰;不论威慑和诱惑,他们都扬着高傲的头颅,为美丽的新中国而不惜牺牲生命,而我要介绍的这个民族英雄——邱少云,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力,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1952年10月17日,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故事是这样的:“17日中午12时,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边爆炸,燃烧液溅到了他身上,立刻燃烧起来。但他为整个战斗取得胜利,咬牙坚持,丝毫不动。身上的棉袄渐渐烧完了,豆大的汗珠从的额头上滚了下来,他以顽强的意志忍受这烈火烧身的剧痛。他紧握钢枪,坚强地抬起头来,仿佛在说:”首长,同志们,我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为了保卫我们可爱的祖国,再大的困难,绝不屈服,读到这里,我眼泪情不自禁地落个不停,像雨滴一样打湿了书本,心情澎湃不已。我握紧双拳,暗下决心:一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大好的学习机会,常怀感恩之心,感谢革命前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国家安定,感谢革命前辈用热血谱写了感人的诗篇;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虽然没有炮火硝烟,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习邱少云先烈,做事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做事有始有终,有集体荣誉感。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不向苦难低头,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不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这些忠贞爱国的革命烈士们,必将在历史的长河留下我们永恒的记忆和怀念。阅读他们的故事,是我们人生信念和理想的一次庄严洗礼。

关于红色主题的征文

  热爱的土地上烙印着热血,红色版图镌刻着!

  ——题记

  有一种力量,任时光打磨,任岁月冲击,任一切不堪侵蚀,它也从未褪色,以耀眼明媚的颜色,给予炎黄子孙无限拼搏的力量!红色啊!你是这片土地的颜色,你是这块版图的信仰!

  我以为红色是醒目,是标识,其实红色是精神——长征精神。毛泽东曾有词写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二万五千里长征,以红色为信仰,最终解放中国,如今,国泰民安,我们不再需要历经磨难长征,但我们仍需要那一种红色,那一种长征精神,我们不应丢弃坚守的心,更不应忘记那些长征岁月,红色是信仰,更是一种力量,我愿坚守内心,坚守一份红色,坚守自己!

  亲情,友情,爱情,皆为小爱,大爱者,国家,他人,信仰也。还记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冒昧进入别人的生命,却以自己的生命,换了别人的未来。她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勇救学生导致自己残疾。

  她是一位年轻的消防员,勇闯火场导致自己黯然陨落。他是一个人民警察,勇夺砍刀丧失左臂。以鲜血换一个陌生人,值得吗?值得!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职业,更对得起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以为,红色是一种可以让人泪湿眼眶的力量,是感动的力量,他们,甚至更多的他们,以一腔热忱,一颗跳动的火热的心去温暖别人!

  我愿意甘寂寞,清苦但平静。有一些年少或年长的人,他们书写奇迹,描绘不可能,为中国鲜艳上色,他们以红色为底,怀满腔热忱,却守得孤独,清苦,你还记得他们吗?那些国家的工匠,那些以红色为调的“艺术家”,虽然他们有着甘于寂寞、平淡、乏味的生活,但他们始终怀一腔热忱,择一事,忠一生,不移白首心,他们为国画补色,为飞机制作精密器件,为飞船磨制燃料,一点一点,细毫不错,他们心细如麻,哪怕环境清冷,他们依然能用热情为国家伟业鲜艳上色。

  有一种颜色,像樱桃初熟,像牡丹初放,染色一块版图,描绘一种文明,是精神亦是力量,是火的热情,是血的刺目,是昂首骄傲的原因,也是坚守不悔的信仰,一抹红色,以炽热重新唤起华夏,以热忱践行中国梦!

红色魅力的征文

  朋友,你可知道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翻开史书中华文化灿烂的历史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为祖国而自豪。

  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中的时候,你可想过,牛郎织女正在一路奔波,在“七夕”时,即将相会在鹊桥之上?朋友,当你头戴红色圣诞帽,挤在小教堂里不亦乐乎的时候,你可记得,重阳那天携着双亲登高远望遍插茱萸时的一幕一幕

  朋友,当你操着满口的洋话庆祝“洋节”的时候,你可想到。其实你更应该陪伴自己的长辈倾听民族古乐的动人之音?朋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颜色,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血液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杯盏,关掉轰鸣的音响,坐在阳台前的月光下静静地思考吧!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的社会。闭关自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传统的文化为何要丢弃?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已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文字、礼仪、节日等,它们如同天山上奔腾的清流,如同森林间孕育的珍宝,灿烂夺目,博大精深。

  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曲,品不够的香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继往开来。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即是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简言之,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魅力的途径,又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两河流域滋养了犹太人的虔诚,赋予他们圣诞之庆: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共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所以,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亲爱的朋友,当你流连于洋节的霓虹灯里时。可别忘了,你更应该重返故里,坚守故里,因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缕节日的阳光……

  呵,中华文化光辉灿烂的历史,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红色魅力的征文范文

  3.红色魅力的征文600字

  4.红色精神的作文600字

  5.初中生红色魅力征文

  6.红色魅力征文范文

  7.七年级红色旅游征文

  8.中学生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作文

  9.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作文

  10.初中优秀征文:追寻红色足迹

2017年红色的魅力征文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红色代表着喜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红色是革命经典故事,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不必说“黄继光堵抢眼”“董存瑞炸碉堡”;也不必说红军过草地、爬雪山,万里长征惊天地泣鬼神;单是小米加步枪,众志成城,解放全中国的锐不可当之势就足以震撼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你们是英雄的中国共产党人,是英勇的中华儿女。你们的事迹汇编成一部厚重的《红色经典传奇100例》。

  每当走过“江西大旅社”,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义率先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红色故事从这里传唱。黄立生一个穷人,加入国民党后被工农革命军三擒三纵。在这个辗转的过程中,黄立生被工农红军“释放俘虏,愿走愿留自愿。愿参加工农革命军者欢迎,走者一律发给路费”的俘虏政策感化。在龙源口战斗前夕,黄立生串通10多名被抓去当兵的人,带着枪枝子弹向工农革命军投诚,英勇地参加了龙源口战斗。是工农红军的人性化政策感化了许多像黄立生这样的穷苦人民。他们义无反顾投奔到革命的大潮中去,舍小家,顾大家。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许许多多的有志之士也纷纷加入中国红军,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涌现出母送子、妻送夫,子送父参军的感人事迹。他们双双拉着长茧手,心藏黄莲脸在笑。他们盼望红军打胜仗,盼望亲人早回来。是一股怎样的力量让红军“为天下唱”而“宜多应者”并无怨无悔且舍生忘死?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是红军对同志有忠义,对人民有情义,对敌人有仁义的赤诚团结了同志、人民甚至敌人。这是红色的魅力,是值得传唱的经典传奇。

中学生初中生红色魅力征文

  招远这片土地,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就盛产黄金,抗日战争时期,丰富的矿产资源引来了大量日本人,在招远进行疯狂的进行黄金掠夺,同时这里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民族英雄,也有了“地下出黄金,地上出将军”美誉,招远共43位将军,上将就达到了4位之多,招远特殊的山水养育了特殊的儿女,孕育出了天地金魂,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位传奇人物“花爪子”——冯官令。

  “花爪子”,在招远市可是位响当当的人物,鬼子伪军一个个是谈“花”色变,可是越怕谈越爱谈,越谈越玄乎,谈来谈去他们把冯官令描绘成飞檐走壁、来无踪去无影的剑侠英豪。此后,二鬼子们夜间只要闹矛盾,就互相恶狠狠地咒骂对方:“你小子不用咋狂,叫你明天出门碰上‘花爪子’!”。鬼子视冯官令为“眼中钉”、“肉中刺”,曾连续多次围捕他,说谁抓住“花爪子”就“赏钱两千,官升两级”,但谁都没这个能耐抓住“花爪子”,冯官令光是在家中就被鬼子堵了5回,直接用枪点着就有3回,但他都英勇机智地逃脱了。

  冯官令在金矿当矿工时,在井下打眼放炮炸伤了手,伤好后一双手变得花花点点,就得了“花爪子”的绰号。当时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后,这个绰号会让鬼子汉奸闻风丧胆。

  1939年日寇侵占了招远的玲珑金矿以后,一天,冯官令亲眼看到,鬼子无故将大蒋家村农民蒋万腾推到电网上活活电死,还在一旁哈哈大笑,这让他体会到了当亡国奴的痛苦。1940年,34岁的冯官令愤然离矿,参加了抗日工作。

  1941年腊月的一天,在玲珑金矿附近的潘家集上,一个扛枪的伪军勒索百姓,打了一个卖粉丝的摊主老汉。当时的冯官令肩搭一个钱褡子、一身地道的农民打扮,正在邻近小铺佯装喝酒。看清了这个伪军的暴行,趁附近无其他伪军,冯官令走上前,拾起一个秤砣,出其不意地将这个伪军击昏,夺下他的长枪,迅速朝天开了一枪。趁慌乱之际,他迅速潜入胡同溜走,当时南招二区区中队加上冯官令夺来的那支枪总共只有三支枪,可以说冯官令算是力了大功。

  “花爪子”潘家集徒手夺枪的故事经人们演绎,被传得神乎其神。驻招城和玲珑金矿的鬼子们开始知道:“八路军里有一个‘花爪子’,大大地厉害!”。

  1942年4月10日,八路军五旅十三团派小股部队与县大队部分队员组成小分队,袭击位于玲珑金矿中心的日军卫兵所,冯官令担任向导,带领小分队穿涧越峰钻电网,迂回到玲珑矿区的南山坡。

  冯官令让大家潜入一片松林等候信号,自己带一名侦察兵战士敏捷地进入矿区内一幢低矮的工棚,借了矿工的衣裳和矿帽,装作矿工手提矿灯,肩扛铁锨,走出工棚。

  冯官令和侦察员大大方方向门岗走去,佯装矿工去上工。鬼子窜过来,用刺刀指了指矿工上班的路,示意往他们那里走。冯官令用拿矿灯的手指了指鬼子身后那条路,说要到那边干活。鬼子不解,刚一回头张望,冯官令就双手紧握铁锨朝着鬼子头上砍去。鬼子倒在地上,侦察员马上举起用红绸布包着的手电筒朝玲珑山南坡闪了三下。

  在山南坡埋伏的战士们看到信号飞速包围卫兵所,将一颗颗外面套着装有石灰粉、辣椒面布袋子的手榴弹从卫兵所的门窗纷纷投进,里面的鬼子睁不开眼,摸不着枪,东一头、西一头地瞎撞,大半死伤。冯官令将手伸进卫兵所的窗里,麻利地摸到一支手枪。仅一两分钟,奇袭结束,队伍迅速撤离,当附近小蒋家据点的伪军赶来反击时,队伍早已不见了身影。

  这次奇袭活动,冯官令和战士们编了一段快板:“毒瓦斯,手榴弹,石灰粉,辣椒面,鬼子尝得够新鲜;喘不过气,睁不开眼,摸不着枪,拉不开栓,乖乖进了阎王殿……”而冯官令更是被老百姓传的神乎其神,人民眼中的大英雄。

  冯官令打了一个有一个漂亮的仗,屡立战功,1943年夏天,他和另一名战士化装成农民,用一把砍柴刀歼灭了大蒋家东山炮楼半个班的伪军,缴获步枪4支、电话1部;同年,他们一夜之间在敌人眼皮底下,从玲珑金矿运出优质风钻钢1500公斤,把日军惊呆了。1944年4月,他们智取了伪军寨子据点,一举俘虏伪军20余人。同年夏,又在琵琶岭罗山庙设伏,歼灭护路伪军,缴获步枪10余支。1944年4月7日夜间,他和几个战友持枪闯进伪水口乡公所,“请”出了伪乡长兼寨子据点伪军小队长,命令他帮助八路军解放了寨子据点,一举歼敌20余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拔除了玲珑金矿日寇在运送黄金必经路上设下的这颗钉子……

  冯官令有勇又有智,他非常讲究对敌策略,在招远清除了一个又一个恶贯满盈的叛徒。1980年,他年迈因病去世,但在招远提起“花爪子”,很多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他是曾杀敌几十名、被誉为“独胆英雄”的抗日勇士。“花爪子”的故事老人们会讲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听,孩子们在听一段故事,更是在聆听一段历史,聆听一段保卫家国的英勇事迹,而我有幸听到了这段故事,现讲给大家听听。

红色魅力主题征文

  早就听说上世纪,在我的家乡招远市蚕庄镇的灵山上,发生过一场八路军与日伪军的生死决战。趁着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灵山,来寻访老一代革命军人浴血奋战过的战场。

  昔日的战场已经遥不可寻,只有半边矮墙在昭示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腥风血雨。习习秋风中,我坐在山顶,俯视着周边安详宁静的村庄、梯田,听着爸爸妈妈给我讲述灵山战役,思绪飘到了75年前。

  1940年6月1日开始,胶东日军对招、莱、掖等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6月5日,扫荡之敌800余人包围了驻防在招远蚕庄灵山冯家的八路军五支队十四团。为了掩护胶东区党政机关和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胶东支校安全转移,十四团两个连在团政委张咨明、副团长宋子良的带领下,占领灵山高地阻击敌人。面对数倍于己之敌,战士们毫不畏惧,浴血奋战,但由于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战斗异常惨烈,副团长宋子良、军需处处长王吉山相继牺牲。张咨明政委率剩下的12名战士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战士们相继牺牲,张咨明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

  红色魅力征文 红色的魅力征文 关于红色魅力的征文

  ,手握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200余名将士以血染青山的代价,

  保护了灵山一带抗日民众的生命财产,掩护了抗日军政大学安全转移,有效地打击了日军精心策划的“扫荡”势头。

  望着这绵绵青山,我仿佛听到了战场上传来的隆隆枪炮声和先烈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声。因为有了他们舍生忘死的奋战,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下定决心: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017年红色魅力学生征文

  敬仰红色,那是革命先驱的生命和鲜血。在我的心目中,铭刻着一首首生命和鲜血交织的赞歌。我热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鲜艳,象征美,象征活泼和朝气,更象征着我们青少年在成长的健康之路。

  我们中学生,更应该走红色之路。红色之路是一条必胜的道路,是一条美好的道路,是一条光辉的道路。红色之路指引我们前进,指引我们爱国,指引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洒我热血。我们应当从小就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远大理想;肩负着爱国爱民的崇高信念;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就是爱国的根本。我们现在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抓紧时间,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什么是“红色之旅?”“红色之旅”就是要沿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去参观、瞻仰那些革命纪念地、标志物,缅怀先辈们的革命业绩,体验他们的革命经历,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受到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意志的激励,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这就是“红色之旅”。就让我这个“红色”导游,带你们走进这些革命纪念地,去聆听一个个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吧!

  “开天辟地,党的创立”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的望志路106号和浙江嘉兴的红船上宣告成立的。它昭示着:一个苦难的中国要永远成为过去,一个光明的中国将出现在世界的面前。“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这是诗人赵朴初在龙华烈士陵园,为纪念龙华殉难烈士做的一首诗。他们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员是千锤百炼用钢铁打成的,是永远杀不完的……

  “革命摇篮,领袖故里”说到领袖,我们就会想起领袖毛泽东。毛泽东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里。“我要以救国救民作为自己崇高的责任!”这操着湖南乡音的话语,饱含着深深的爱国激情,是那样炽热的把“民族精神”的光谱,燃烧得何等明亮!为了纪念烈士们,解放军就把:8月1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百色风雷,两江红旗”所谓白色,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白色市。在这里有“著名的白色起义”;“邓小平的马鞭故事”……1894年出生在广西东兰县一个壮族民族家庭的一名共产主义者——韦拔群。他是白色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他的事迹是那样充满魅力地把“民族精神”的光谱燃烧得何等蓬勃……

  “历史转折,出奇制胜”“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所谓的出奇制胜就是“毛泽东正确的作战原则”、“四渡赤水出奇兵”《长征组歌》里的响亮歌声,再现了红军四渡赤水的神气行动……

  “坚苦卓绝,革命奇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延安精神,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就是指: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献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革命精神)。革命圣地:⒈延河——暗指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⒉枣园——暗指毛泽东等领导人从事的革命活动;⒊南泥湾——指大生产运动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⒋杨家岭——这里召开过多次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指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沿着红色之旅,我们寻找着先烈的足迹,跟着红色的旗帜,我们健康的成长,前行的路上,一定会留下我们坚韧不拔的脚印。

红色魅力征文

  在历史的冲击中,多少英雄豪杰竞折腰,提到的仅仅是他们的故事,而他们的精神在我的心中永存。

  不知道是否红色的经典的重现适应历史的主流,但是多多的阅读、感悟经典也让我们心中的那一满腔的热血,不断不断一次又一次的燃烧到耳根。总有一个个用鲜血染红的故事,使得我们一次一次动容,一次又一次折服。英雄是不论男女老少的,嘎子、潘东子、杨子荣都被注上了红色经典的标签。也许他们的诞生是为了应当时的市场的需求,但是更多的是编者们精心的融入了自己对的这些人物的诠释以及深深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敬仰。也许这些事情不是完全真实的,毕竟经过了许许多人的口传难免会有什么差错,但是所传递的精神都是一个样子。对家乡对战友对祖国的捍卫,是他们的统一职责,忠孝礼仪信在他们的身上一览无余。刘胡兰作为女性,也许会得到质疑甚至是鄙视,但是不论如何在我看来她永远是伟大的。她还年轻,但是她一点点都没有选择去苟且偷生的逃避,而是面对磨得锃亮的刀,就算在脸上映出了闪闪亮的刀光,眼睛一闭、心一横也就都过去了,或许可能长痛不如短痛就是这一种的感觉。我们估计是,没有机会去体验了。

  毛泽东的诗词之中也总是透露着那种让人难以捉摸的经典的革命一点红。这是毛泽东一生戎马的见证,也可以说这是整个红色经典的演变。诗词中包含了太多的红色革命、红色精神以及红色经典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完全体现。比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告诉了人们凡是都是要向前看,不能永远沉迷在过去的失败或者的呀之中。他的先进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代的人,也推动的中国的发展,为人们的血液中注入了动力,使得人们不得不选择前进。也许就是这种支持与雄心壮志的气势,毛泽东才可以配得上伟人这个称号吧,伟人不仅仅是伟大而是精神中还有着另外的一个高度,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去攀登的。

  红歌的唱响又引起了另一番的风暴让人们不断的去学习,甚至模仿。东方红、保卫黄河、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流行的趋势肯定不是会导向这些歌,所以这些歌也顶多是算得上是复古或者说是追忆过去。但是这些磅礴的曲调,总是久久萦绕在耳边,回荡在心中。唱响红歌,聆听红歌让人们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看到了袅袅的硝烟升起,突然严肃了起来。但是那悠扬的曲调总是让人联想篇篇,仿佛看到了许多想到了许多。

  一代又一代过去了,我们是不是还再能力去唤起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欣赏红色的经典,去爱上那闪闪的红星在我们的心头闪耀的光芒。我们也渺茫,人们的意识渐渐变弱之后这些有点点老古板的东西是不是还能存在在更多人的心中。

  红色的经典是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标杆,在我们的心中永在,被永远的定格……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患者给医生的感谢信模板

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向党组织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