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小故事短篇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和《弟子规》的故事

  我是在上小学一年级时认识《弟子规》的,那时学校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课表中的各门功课,还要阅读《弟子规》。当时不知道是哪位热心的家长立即给我们复印了这本小册子。从此,我的书包里又增添了一个新朋友—《弟子规》。

  记得上第一次课时,老师说:“《弟子规》是几百年前祖先写的启蒙教材,它告诉我们,做学生要有规矩,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其次要做事谨慎,说话要诚实守信。”我听后心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本书。

  慢慢地,通过每天朗读,看注释,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在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比如:吃东西先让长辈;在社区里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同学病了主动带他去卫生室看病等等。

  有一件事让全家人记忆深刻,在我过八岁生日的那天,我在爸爸的帮助下买了一束鲜花回到家,我手捧着鲜花来到妈妈面前,微笑着说:“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孩子的生日是妈妈的‘难日’,妈妈您辛苦了!”说完,我把鲜花送到了妈妈的手里,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

  三年来,我获得了很多荣誉,启蒙教材《弟子规》有很大的功劳。

弟子规小故事短篇故事

我学《弟子规》的故事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当你听到这琅琅的读书声,不用说那肯定是我了,知道我在读什么吗?告诉你吧,这就是经典书籍中的一颗珍珠——《弟子规》!今天我就和大家讲讲我学《弟子规》的点点滴滴吧。

  事情是这样的,几个月前,我们学校举办了背诵《弟子规》的比赛,所以老师每天让我们回家背,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和《弟子规》结下了不解之缘。老师说《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可我觉得它没有童话故事那么精彩动听,也没有唐诗宋词那么优美抒情,甚至还一点都不押韵,难背极了。但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只好硬着头皮背。背了老半天都不熟练,真懊恼!我着急地直掉眼泪,我觉得好麻烦,我有点讨厌《弟子规》,心里真不是滋味啊。后来妈妈提醒我说“不能读死书,要理解意思再背。”我就一边读,一边看看旁边的译文,不理解的地方就请教妈妈。果然意思明白了,一下子就背下来了。渐渐地、渐渐地我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道理。我不再那么讨厌《弟子规》了。学习《弟子规》之后我学会了对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规》这个家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尊师爱幼、懂礼貌、讲规矩的好学生。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和学习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弟子规》就像一位老师时时刻刻在教导我,让我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要衷心地感谢它。

《弟子规》的故事:事虽小勿擅为的故事

  《弟子规》--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今天是下雨天,在室内上体育课。我发现乐东和梁子两个同学摆弄着两支一模一样的自动铅笔,旁边的小瑶快人快语,说“老师,小伟真大方,送给我们好几个人礼物了,就是这种自动笔!”说完手里也举起了一支一模一样的自动笔。

  小伟家的情况我多少了解一点,是个单亲家庭,他爸爸妈妈离婚后,小伟跟着妈妈生活。他妈妈在我们学校附近开了一个小卖铺,我转过头去,看到张伟低着头不敢正视我,我猜到可能他没告诉他妈妈,偷偷把自动铅笔拿出来送人了。

  我当时没做声,下课后我故意让小伟帮我把体育器材拿到办公室去,到办公室后我问了问他,果然那自动笔是他没告诉妈妈偷偷拿出来的,因为怕妈妈不同意。我拍着他的头笑着说,送好朋友礼物本身是件好事情,但是你送的是妈妈的东西,虽然不贵重,但得经过妈妈同意才行。你不问怎么知道妈妈不同意呢?弟子规上怎么说的?”小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第二天早晨一上班,只听办公室外响亮的一声“报告!”

  随后小伟兴冲冲地跑了进来,迫不及待地说“老师,妈妈真的同意了!妈妈真的同意了!”小家伙用澄澈的眼睛看着我说:老师,我知道弟子规上说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老师我记住了!”说完一阵风似地跑出去了。

  看着他的背影我忍不住笑了。

  《弟子规》的故事:关于尊长前声要低的故事

  《弟子规-出则弟》: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意思是:在长辈前说话时,声音要放低一些,但低得让人听不见,却是不合适的。

  想想我们生活中是不是会为了一些事情跟父母、大声争论、大声吼叫呢?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吗?我们看看下面这个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的小故事]

  孟尝军田文出生时就不讨父亲田婴喜欢,因为他出生在五月五日,当时的迷信说法是:他将会长得高过大门,会克父母,决不能养活他。田文五岁那年,他恳求母亲带他去见父亲,见了父亲,田文走上前磕了头,然后说:“父亲,人是活的,门是死的,孩儿将来如果长得高过家里的大门,只要将大门改高一尺不就行了吗?”父亲大喜过望,他一把抱起了田文。后来田文果然不负父亲的期望,成为了战国历史上著名的有影响的人物。

《弟子规》以外的故事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于《弟子规》“入则孝”中的这句,我深有感触,并且从此,做一个懂规矩,有孝心的小男孩。

  那是去年冬季的一天。爸爸出去打柴了。我坐在温暖的屋子里面看电视。很久,忽然听到爸爸的声音:“彭博快出来帮爸爸个忙"我正看电视看得入迷,虽然答应了,却迟迟没有挪动脚步。爸爸再次喊了一遍,我还是没有舍得动。一会,忽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原来爸爸背着的柴禾上的柴刀掉了下来,正落在爸爸的脚上,他受伤了!我顿时不知所措,爸爸并没有责骂我,而是叹着气回到屋中自己包扎去了。我要帮忙,爸爸却始终没有用。我羞愧地来到自己的学习桌前,打开的《弟子规》上正好赫然印着那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的眼泪簌簌而落,我知道,以后,我再不会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人之初三字经全文

弟子规完整版带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