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改的目的和意义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国企改革的心得体会

  一、循

  国企因循国家体制,循政治体制,循人事制度,循薪酬制度,循稳稳之道。求:国企名副其实,个人位子得保,权力能予运用,效益日趋下滑,亲属佑护得当,天下太平大吉。循此道,必自取灭亡。

  循国企之制度,用国家之资源,谋社会之福,群众之便利,国进之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循环往复,国富民强。反之,穷则思变,循政治之道,左右逢源,在其位,谋其政,高瞻远瞩,大公无私,谓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反之“当权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暑”。

  循人事之制度,应观其言、察其行,言行考察。有:聘其位,不予利之碌碌无为者;

  谋其位,窃企利之魍魅小人者;

  居其位,谋拆借之虚度光阴者。

  循薪酬之制度,市场经济千变万化,飞速发展,观念翻新,而薪酬制度几十年守成不变,论资排辈,同岗不同酬,干多干少一个样,谈何进取,不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企业创新发展最大的瓶颈。

  循稳稳之道,乞嗟来之食,充碌碌之饥,抱残守缺,前畏狼,后惧虎,倦而居之。只求一隅而偏安,苦苦守成终不成。

  二、序

  学习国家政策,了解市场规律,前瞻市场动态,洞悉市场商机,果敢投资经营,创新管理机制,有序有方略,循序方可就,顺势者天道昭昭。

  企之机,序谓理,理清、理明、理出天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解”。梳理得网络脉络之盘根错节晓悉,纳万象百态与心中,一举一动一得一失俱明。序则有形,意为得。

  序人事,人与人与人为众,一口彐为事,人事可理解为:众人一人一口事或成或败,人事是至关之重要。人事序,颇费心;

  阅人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企之阅人,商机遁失,无多时日,智者用人,一面洞察。

  序薪酬,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薪为劳者所酬,劳之多酬之丰,人皆谓劳之,反则不明,生闲怨,波及远,累及深。

  三、渐

  渐思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之思想转变,循序渐进。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再宣传教育。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而再,再而三,随势者转,隋势者呆。

  渐制度,制谓人之桎梏,久而久之,思不知其变,已受其制;

  导其思,引其道,渐变其制,渐变渐引渐导渐进。度,审时度势,受命度情,观其行度其人,渐知渐明渐行渐胜。

  渐薪酬,国家在发展,经济在进步,消费在提高,薪酬之变应渐行,定级调整、物价调整、工龄调整、奖励调整、效益调整、考核调整。

  渐稳稳,人进我退,人退我进,人驻我扰,人疲我打,工心为上,攻城为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事。说之、频之,掠其心夺其志,昭彰日月,其垒必自破。

  四、进

  进心、进思、进谋、进福、进利。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进心是第一要义,心若无,则皆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进思是第一阶梯,若无思,则皆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进谋是第一取向,若无谋,则无取。不昧已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若无福,则无久。利国、利民、利人、利已,若无利,则无成。

  观企真相,如剥茧抽丝,一直到底;

  治企之疴,似奄息病人,补宜温和;

  惩企之蛙,借势以利导,温水烹之;

  企之兴隆,循序渐进,善莫大焉。

国企混改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改革

  孙晖史后擘孙建成王凌骁吴申昊

  薛超薛林伟杨志鹏张冬阳张雪寒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2010级会计4班225300)

  [摘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历来备受瞩目。我们要正确地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状况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1引言

  1978午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选择了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宁江机械厂、四川化工厂、新都县氮肥厂和南充钢厂6户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由此启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走过34年的历程,在各种不同的观点碰撞中、在各种改革举措探索中前行。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倒在改革的路上,但毕竟也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突出重围”,开始步入市场经济之路。今天的国有企业已经不同于往昔的国有企业,这种变化使我们对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一些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2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状况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国有企业能否增强活力,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企业经营机制健全了,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才会发生根本好转。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了三十几年的历程,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2.1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000年以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从来没有超过1000亿元。到了2000年,3年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结束,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上升到2390亿元,2002年是2630亿元,2003年达到4951.2亿元。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

  2.2国家财政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企业的亏损补贴曾经是我国财政的一个大问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财政收入中,对亏损的国有企的补贴首经达到了20%,即五分之一的财政收人要用来补贴企业。现在,2000年的企业亏损不到财政收入的2%,这部分亏损主要用于补贴军、工企业的生产。在地方企业中,对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和地铁等类企业还有一定的分担补贴。在竞争性领域,不管是什么原因,财政已经没有责任再给国有企业补贴了。

  2.3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获得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国有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不断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运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品牌,特别是在高效清洁发电和大型石油化工,先进运用运输设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控制,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备等领域实现突破,一些国有的高新技术产业,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培育了更多的新的增长点。

  2.4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由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的转换,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已经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

  3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搞活了一大批国有的大中型企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必须对国有企业的现状有更加客观、清醒的认识,要看到国有企业原有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关系为彻底解决并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

  2003年我国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数控机床等分别为80%、80%、70%、70%依赖进口,存在着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高技术产业的规模不小,但相当一部分是简单的材料加工或来件装配,附加值低,无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取决于科学和技术的竞争,科技创新能力不突破,难以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

  3.2国有企业中的政企关系不尽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又表现出新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存在着过多的行政干预。许多企业在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中带有很浓厚的政府行为色彩,导致企业仍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和投资主体。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

  3.3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尚未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结构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利于建立产权多元化结构,由于缺乏多元股东的产权结构,新建的公司制,在形式上是公司,但在实际上仍然是原来的经营者,在这种“翻牌公司”中,未能成现代企业的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传统体制的色彩仍然浓厚,就很难实现权责明确的科学管理。

  3.4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当前,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队伍总体是好的,为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是确实也有不少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的思想因绪守旧、抱残守缺、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有些领导人甚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严重违法乱纪,腐化蜕化,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4推进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对策

  4.1国有企业要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推进体制创新,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政府职能转变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处于重要位置,不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国有企业很难完全进入市场,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主体,就谈不}二市场经济体制其他要素的构建,只有实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要环节,也是真正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政府真正转变职能,使企业经济活动,主要由市场经济规律来调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应定位于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主要任务是规划、协调、监督、服务、扶持中介组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4.2努力改善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为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重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主体,要保证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既要求国有企业在基础产业部门和非竞争性领域的一些垄断行业中起决定作用,也要求国有企业在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竞争性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国有经济的作用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要着眼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适当集中国有资产,重点加强那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国有资产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益。其次,国有企业之间通过兼并、联合以至破产等形式,围绕优势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以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再次,对小型国有企业放开搞活。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等形式,使大量的中、小企业获得生机和发展。这些措施都会提高国有资产整体素质。

  4.3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必须要结合国有企业的功能进行。国家所有的产权制度决定了国有企业更适合在公益性、政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关系国家和社会安全的部门存在和发展,国有企业从不具备优势的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对国有经济的“退”,不能理解为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恰恰相反,在可以存在于竞争领域当中的国有企业,必须增强其竞争力。也不能笼统地提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在公益性领域当中的国有企业,不能单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要提高服务质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抓大放小”是重要的一环工作。如果我国不着手实行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就很难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国有经济的作用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切实解决分布点、重复建设等问题,培育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按市场需求提高有效供给水平。大力发展能够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依靠企业兼并收购或破产重组,将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国有企业,改组为专为大企业进行配套服务,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群体,实现国有企业向高效益领域转移。还要通过以国有企业为依托,有重点引导和促进企业实现联合,使一批具有相当规模企业,尽快形成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实力的国有企业集团。

  4.4强化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增强市场的竞争实力,必须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国家要通过制定有关激励、扶持政策,为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技术创新项目和产、学、研联合开发与联合引进消化项目,国家应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或贷款倾斜,对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减、免、缓的不同优待。鼓励国有企业增加对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的投入,健全产、学、研的合作机制,积极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企业作为技术进步的主体,要健全不同形式的技术开发机构,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开发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发展后劲。增强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结束语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遍及国家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国有企业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目前,通过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我们已经看到国有企业的正在逐步好转,并涌现的一大批行业的龙头企业,部分国有大型企业甚至栖身世界500强的行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国有企业将顺利实现改革,进行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付强.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

  [2]周玉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西方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0).

  [3]刘八妹,张黎明.降低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的途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0,(10).

  [4]王建新.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0,(6).

  [5]王妮.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0).

  [6]康耀辉.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6,(32).

  附录

  1.国企改革发展大事记

  2011年

  中央企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围绕“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核心目标,大力实施“一五三”战略

  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

  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施行

  2008年

  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2007年

  央企开始上缴“红利”

  2006年

  从2006年起,国资委加大中央企业兼并重组力度

  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造完成,各大银行相继上市

  中石油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

  2004年

  国资委选择宝钢等7家国有独资的中央企业进行董事会试点工作

  2003年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颁布实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央企高管职位开始面向全球公开招聘

  2002年

  十六大指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000年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石油等央企先后在纽约或香港上市

  1999年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998年

  国企改革转入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加速阶段

  1996年

  国家经贸委宣布“抓大放小”

  1994年

  《公司法》正式颁布

  1992年

  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1991年

  山东诸城市探索国企产权试验,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将国营或集体企业出售给个人

  1990年

  沪市、深市开市

  1989年

  国营企业遭遇“三角债”困扰

  1987年

  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成为改革典型,被称为“企业承包第一人”

  1985年

  《企业破产法》草案通过试行

  1984年

  福建55位厂长的呼吁书《请给我们“松绑”》刊发

  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

  1983年

  国务院批转《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

  1982年

  中央作出《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

  1980年

  《国营工业企业利润留成试行办法》发布

  1979年

  首钢等八家国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验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军号

  2.2011中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排行榜100强

  2011年排名2010年排名2009年排名证券代码证券简称证监会行业总得分111601857中国石油采掘业65.023263600028中国石化采掘业60.745322601398工商银行金融、保险业60.598434601939建设银行金融、保险业56.552555601988中国银行金融、保险业53.531646941中国移动电讯业51.0377——601288农业银行金融、保险业47.2568138601186中国铁建建筑业42.7969932601390中国中铁建筑业42.0281077601088中国神华采掘业40.074114260728中国电信电讯业39.525123312601600中国铝业制造业39.362136190883中海油采掘业38.671142715601166兴业银行金融、保险业38.226153259601601中国太保金融、保险业38.192161533600050中国联通信息技术业37.63317811601628中国人寿金融、保险业37.6251810497600528中铁二局建筑业37.5192534601328交通银行金融、保险业37.484201210601919中国远洋交通运输、仓储业37.174211001122万科A房地产业37.0752226—601299中国北车制造业37.013232935600030中信证券金融、保险业36.96524379600019宝钢股份制造业36.936259591600100同方股份信息技术业36.474262419600808马钢股份制造业36.428274921600104上海汽车制造业36.379282194601727上海电气制造业36.3382998113601991大唐发电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6.32306657600688S上石化制造业36.25311818600058五矿发展批发和零售贸易36.022328085600029南方航空交通运输、仓储业35.9333375—932华菱钢铁制造业35.87634137139601618中国中冶建筑业35.83354037601898中煤能源采掘业35.643365028600102莱钢股份制造业35.601374355959首钢股份制造业35.49738——858五粮液制造业34.821393917651格力电器制造业34.531405638600166福田汽车制造业34.506411914600005武钢股份制造业34.22242——709河北钢铁制造业33.8274383391800中国交通建设建筑业33.81442020601766中国南车制造业33.59845111—937冀中能源采掘业33.575465869600060海信电器制造业33.47447454839中集集团制造业33.35648102100983西山煤电采掘业33.29495193600068葛洲坝建筑业33.20750112121600153建发股份批发和零售贸易33.0155194—66长城电脑信息技术业32.86527174338潍柴动力制造业32.81353125137600875东方电气制造业32.7045410572600500中化国际批发和零售贸易32.70455143—600546山煤国际采掘业32.585564616898鞍钢股份制造业32.5815710177598中国外运交通运输、仓储业32.58582329878云南铜业制造业32.265595325601808中海油服采掘业32.253607447825太钢不锈制造业32.21261——600006东风汽车制造业31.95627992552中国通信服务电讯业31.6196388104600282南钢股份制造业31.607647875600018上港集团交通运输、仓储业31.501652223600011华能国际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0.9856610680600600青岛啤酒制造业30.948676867600048保利地产房地产业30.38681113600000浦发银行金融、保险业30.364691626600036招商银行金融、保险业30.1437096952626湖南有色金属采掘业30.025718231600188兖州煤业采掘业29.842727096600010包钢股份制造业29.721731181321133哈动力电力设备29.6217411081895双汇发展制造业29.5437513699600822上海物贸批发和零售贸易29.4017697107600126杭钢股份制造业29.3547786108601111中国国航交通运输、仓储业29.061783041600839四川长虹制造业28.985796764601699潞安环能采掘业28.79806027778新兴铸管制造业28.77817782630铜陵有色制造业28.75282132110600569安阳钢铁制造业28.67883108111601607上海医药制造业28.562841724600015华夏银行金融、保险业28.49852868601668中国建筑建筑业28.44786126138600547山东黄金采掘业28.34687——2110三钢闽光制造业28.24688——601992金隅股份制造业27.9689119122600150中国船舶制造业27.758905250601998中信银行金融、保险业27.64491121—600585海螺水泥制造业27.39392113124601006大秦铁路交通运输、仓储业27.16793117101600027华电国际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6.88494141—629攀钢钒钛制造业26.81795122141600694大商股份批发和零售贸易26.723968162488晨鸣纸业制造业26.688976486157中联重科制造业26.6059836—601818光大银行金融、保险业26.3769947103600170上海建工建筑业26.0291007378600795国电电力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979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辅警岗位实训小结

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