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不听话的孩子听话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幼儿不听话随笔

  黄俊经常听到家长或老师说:“这个小孩怎么那么不听话”,“跟他说了很多遍,都没听进去”。其实,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说的“有问题”?孩子为什么对我们说的“不以为然”或装作“没听见”呢

  孩子和成人的心理不同,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内在需求。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及社会背景都不同,并且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如果成人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一层不变,结果只能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或“听不懂”。我们在跟孩子对话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只有倾听孩子说的话,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回应。

  当孩子诉说不高兴的事时,我们应该让他尽情宣泄,并表示同情,然后再帮他想办法解决。当孩子跟我们说起任何事(也许这件事我们不感兴趣),但我们也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我们对他说的事情很关心,用“哦,原来是这样”,“后来怎么样了”等语言回应,鼓励孩子继续说。这样,不仅使孩子更愿意倾诉,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其次,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当成孩子,试着以孩子的心态思考,做到体会孩子的感受。我们不能总是高高在上,要以平等的态度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谈论。

  当孩子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点,没什么好难过的”,这会让孩子觉得成人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如果我们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地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最后,我们要学会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当孩子有不良行为发生时,我们要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控诉、恐吓、挖苦、说教的语言,而是描述问题,表达自己的期望,提供选择,正面引导,告诉孩子怎样采取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

怎样让不听话的孩子听话

我不愿做听话的孩子

  虽然,我也知道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但是大人也有很多缺点,让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多不满。

  第一点:大人限制了孩子,他们总是说:“听我们的肯定都对,一定要听我们的话。”虽然他们确实基本上都是对的,但他们也有错的时候。例如一个作业本上的题,我写的是320,可妈妈偏说是520,我跟她解释,可我也拗不过她,只好硬着头皮改成了520。结果第二天作业本发下来,我那题是320,不是520,而我又被老师大批了一顿,因为全班只有我一个人错了。我满怀委屈地回到家,妈妈却说:“这是你自己没想好,活该!”

  第二点:我们要在错误中成长,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后总不能永远听大人的,没有自己的主见。总不能每次都依赖大人,我们要有独立的思想,不能遇到什么事都找大人,因此,我们不能老听大人的,这样不但会让自己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依赖成“病”。

  第三点:大人使我们变成了“木偶人”,我们什么都听他们的,他们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这样更会让我们失去自主力,我们有时学习上需要静静地思考,大人有时候会干扰我们,使我们更加做不出题,更加做不出判断。

  综上所述,我更愿做不听话的孩子。

不听话的孩子

  我明白了,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个淘汰者,我深感伤心,因为我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经常惹妈妈生气,每当听见《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我都会为我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我决定一定要悔改。

  原来我是个听话的孩子,但是我却和实际反了过来,我岁数越大但是却越不听话,成绩也下降了,让妈妈心急如焚,担心我的学习和前途。

  记得我以前是个好孩子,成绩也是班上的佼佼者,在年级上也是个“小明星”,记得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每次期末考试都能够满分,十分令同学羡慕,我也开始骄傲了,骄傲的种子种在了心里,开始生根发芽,让我成绩一落千丈。

  五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第一单元语文考试我居然考了87.5,我伤心极了,因为这是骄傲惹得祸,错的题目十分离谱,完全都不该错的,我真后悔啊!经过我努力改正缺点,在期末的时候,考到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绩,这个成绩不是我的,因为是经过爸妈细心的教导和教育而换来的,骄傲发作的征兆开始了,骄傲的种子破土而出

  在这个学期里,我的成绩明显退步了,英语第一单元只考了86分,这有很多原因,主要的还是骄傲,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在英语课上,有时我会觉得自己都懂了,然后就自己干自己的事,不理老师,最后,害得我真惨,考了86分。这一次的失败惊醒了的内心,我终于知道了作为一个小孩子学习好一点,值得骄傲的吗?当然不止的,有一句话: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算你再广州市第一,但是其他地方你还是第一吗?当然不会了,总有一个人比你厉害,所以我劝告大家做人一定不要太过于骄傲自信,不然会害了自己的成绩。

浅谈听话的孩子没出息

  小时候,我是一个不很听话的孩子,因为不听话而时常遭到父亲粗暴的“无产阶级专政”。经过数次惨重的教训,逐渐学会了看眼色行事,学会了撒谎――撒谎是给打出来的,为了避免挨打,只有撒谎。为学游泳,不知挨过多少次打,后来总结出经验,下河先洗澡,然后再放牛、割草、玩耍。但总有经不住别人“诱惑”而失策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刚洗完澡便匆匆回家,父亲从被水泡得发白发皱的皮肤一眼瞧出端睨,还明知故问。我撒出一个非常低级愚蠢的谎,荣获了一次永生铭记的“暴力奖赏”。后来,我开始变得听话起来了,由此也开始尝到做听话的好孩子的甜头。

  在学校,我成为所有老师公认的听话的孩子:上课专心听讲,考试年年第一,五年小学当了四年半班长。自己从来不做家庭作业,从来不背书,老师也从来很信任地让我检查别人的作业和背书。三年初中当两年班干部,未满十四岁便入团,却仍是一个从来不做假期作业,从来不爱背书的十分听话的“好学生”。进入师范“失宠”后,记忆力奇差的我没有了投机取巧的高招,文科考试不时出丑,只好夹着尾巴老老实实做人,名符其实地变得听话起来。要听话,要赢得每位老师的赏识,于是总想努力把每门功课都学好,却终于成了无一特长的“万金油”,变成毫无出息的好学生。

  参加工作后,成为听话的好同志,但因听话而陷入平庸,总被同行所瞧不起。周围几个不听话的同事总让我羡慕,不知不觉融入他们之中,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不听话的需要帮助的同志。后来当了学校小行政,总爱使用一些不听话而有本事的教师,自己又成了上级眼中不听话的不可重用之人,自然就有了后来的诸多坎坷曲折的经历。我也从自己的经历中悟出一个道理――从小听话的孩子没出息,长成人后再不听话也出息不大。

  中国传统教育就是这样,往往以“听话”作为衡量孩子好坏优劣的标准。特别是在学校教师的眼中,不管孩子学习成绩多差,只要你很听话,你就是好孩子;也不论孩子成绩有多好,只要你调皮捣蛋,你肯定不是好孩子。在这种教育观念下,不知扼杀了多少个诺贝尔奖天才!而目前很多地方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仍然在这条老路上道貌岸然地踱着四方步,坚定不移地走着!

  不犯错误的孩子长不大!如果我们总是让孩子谨小慎微地做人,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他们成人后如何去创新,如何去迎接未来的严峻挑战

  “听话的孩子没出息!”但愿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能听进这句刺耳的话,让听话的孩子去犯点错误,让他们提前接受挫折的考验。

不愿做听话的孩子

  大人们常说要做听话的孩子,而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不愿听话的孩子”。

  我觉得大人有时候也是会犯错误的。科学课堂作业本上有一道题:原子钟和脉冲星哪个计时精度高。我认为原子钟精度高,因为它是世界上最精准的钟,可是妈妈看了看答案,又瞟了一眼作业本说我错了,结果老师在课上说两个都可以。还有一次,有些阅读题目我不会做,去咨询爸爸妈妈。爸爸和我一起做了这些题目,我对他的答案半信半疑。作业交上去后,果然啊,我的了个“b”,爸爸的答案全错的,最后,我还知道了标准答案和我自己想的答案差不多。事实证明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大人们总为我们的学习而担心,尤其是临近期末。我妈妈也是这样的,她总会皱眉头,时间久了她显得更苍老了,就算再听话也不可能让她一次也不皱眉头。所以,还不如不听她的话,让我自己一个人认真完成作业,不让她操心。

  我觉得我可以管理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我有时有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可以凭喜好安排,但是根本没有时间。我觉得妈妈可以每星期给我一段时间玩,这样妈妈又不用管我,她自由了我也能休息。

  做“不愿听话的孩子”还得具备一个条件——自律。我们长大了,应该尽量做不愿听话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但是在原则面前,我们还是要听父母和老师的话。

不听话的孩子更有创造力

  孩子们在院儿里玩得不亦乐乎,他们捡回了树叶、小草、散落的花瓣、石子儿、砖头块儿,他们分工合作、配合有序,有用砖头磨面的,有用石子儿、小草搅拌的,有用树叶包陷的,有用花瓣装饰的,一堆一堆、五颜六色地在石桌上摆放得煞是好看,问他们在干什么?齐声回答:"做大餐,摆宴席。"好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我们楼上的宝儿妈气汹汹从楼里出来,训斥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又玩儿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把衣服弄脏了,快回家去!"正玩儿在兴头上的宝儿当然不肯。眼看宝儿妈要急,我们几个赶紧好言相劝:"让孩子们玩吧,看他们正高兴着呢,宝儿的创意不错呢。等他们做好了饭,第一个请你吃啊。"在我们的劝说下,宝儿妈才不好意思地笑了。她向我们抱怨宝儿不听话,手就不闲着,就爱动这动那瞎捣乱.

  宝儿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也强,虽然有些调皮捣蛋,但不惹人厌,和小朋友也能友好地玩儿在一起.今天这个做饭游戏就是他的主意.

  我们最常听到家长对孩子的训斥就像宝儿妈说的那样"不听话",家长总是想把孩子管教得规规矩矩,百依百顺,我们中国的老传统也是喜欢老实听话的孩子,认为只要听话,就是好孩子。

  其实,调皮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研究表明,淘气的孩子,大脑受的刺激多,对于智力的开发有很大的好处,可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孩子调皮不听话,大人往往会用成人的思维方式管教孩子,使其就范,这样反而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孩子智能开发、思维发展。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接受这种观点:"听话是优点,不听话也不是缺点,反而太听话可能就是缺点了。"

  只要孩子行为上不要太出格,思维上不听话就不听话吧。让他凭自己的想象做事,无论成败与否,他都会获得直接的经验或教训.对孩子来说不见得是坏事.他的亲身体验要比我们对他的说教管用得多.

不听话的孩子作文

  每位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出人头地。就是这样许多孩子的十二岁的灿烂的天空就这样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给掩埋了。说起这个,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歌所唱的“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对着钢琴说话,别人在玩游戏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ABC,我说我要一台大大的飞机,但却得到一台旧旧录音机......就在我的十二岁的天空中,有时会被老师的作业,母亲的要求,老爸的计划等等地狂风大浪给冲垮了,但是我还是比较幸运的,至少不像快乐星球中“乐乐”一样,他虽然可以随时得到“快乐星球”的孩子的帮助,但是在母亲的强制要求下,他的快乐还是渺小的。

  走在大街上,我看见那些在大地上狂奔、打闹、欢声笑语的孩子们我也有几分羡慕,我有时也会希望我是一位刚刚二周岁的孩子(因为这样逃避父母亲的责罚,老师的批评)当我看见我们学校的一年级的学生在操场冲跑,打闹时我的欲望在心中越来越大。有时我也会想我和父母替换位子,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不用被父母亲逼着我很多吃饭,给我安排学习计划了。如果我们替换了位置我也天天逼着他们吃很多饭也给他安排生活计划,哼,可惜,这又是多少年以后的事了。

  我现在有点疑惑了,为什么古人在学习的时候是那么的爽,那么有趣,那么好玩,而且那时都不用学数学,只要会计算就行了。而在现在这个社会中是那么的紧张,那么麻烦考个试还要这多程序...我现在又想回到古代,那时好玩。

  “不听话的孩子”,这句话我听起来并不陌生,在我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犯了错那时叫我的老师经常说我们是“不听话的孩子”,那时我虽然不好意思,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有趣的。记得有一次,那是我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和我的几个同学故意把班长的书包用水给淋湿了(因为她经常告我们的状,害我们被老师骂)后来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都摇摇头,心里害怕极了不敢说,老师火冒三丈拍了一下桌子,我们害怕的都嚎啕大哭起来,老师连忙叫我们不要哭了,说你们再哭你们就是不听话的孩子,也许是我们那时最爱当听话的孩子,一听到这句话我们就不哭了。后来,老师也勉强的不追究了,但是,我们那时也害苦了老师——班长的妈妈找到了学校来,把老师给训了一顿,不仅如此班长的妈妈还告到了校长那,老师那时顿时哭了,老师回教室时,我们好多同学都叫老师别哭了,我那时也有点愧疚了,我的心里一直责怪自己说自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但是,以前那些事现在还是值得回忆的,等到长大了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写这篇文章我还是挺高兴的。这些都是我美好的回忆!

不听话的孩子

  因为“不听话”,可把我害惨了!

  “不许看电视,记住没有,不许看电视!”妈妈临上班还对我“千叮咛万嘱咐”,“知道啦!知道啦!”我有些不耐烦地答应着。

  妈妈终于上班去了,我看着《哈利。波特》消磨着时间,一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半小时过去了,妈妈还没有回来,万般无聊中,我打开了电视。

  “我回来了!”妈妈一边开门一边说,此时,我刚刚看了半个多小时,我猛然想起妈妈说的话,趁妈妈不注意,把电视关了。“是不是看电视了?”妈妈看我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沉下脸问,“没。”妈妈放下手中的东西,迅速摸摸电视后壳,热热的,“好啊!果然看了!我这么跟你说不要看不要看你还是看了。不许吃饭。不许看书。”

  “唉,不听话的孩子,就没有好下场!”

  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悲哀地想。

  一阵驴肉锅贴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见妈妈一边看《看了又看》一百边美滋滋地吃着驴肉锅贴,“咕咕。”肚子也开始抗议了。“妈妈,给我吃一点儿吧!。”我在心里祈求着。

  唉,饿呀。

精品作文:不听话的孩子

  我明白了,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个淘汰者,我深感伤心,因为我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经常惹妈妈生气,每当听见 听妈妈的话 这首歌我都会为我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我决定一定要悔改。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原来我是个听话的孩子,但是我却和实际反了过来,我岁数越大但是却越不听话,成绩也下降了,让妈妈心急如焚,担心我的学习和前途。

  记得我以前是个好孩子,成绩也是班上的佼佼者,在年级上也是个“小明星”,记得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每次期末考试都能够满分,十分令同学羡慕,我也开始骄傲了,骄傲的种子种在了心里,开始生根发芽,让我成绩一落千丈。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五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第一单元语文考试我居然考了87。5,我伤心极了,因为这是骄傲惹得祸,错的题目十分离谱,完全都不该错的,我真后悔啊!经过我努力改正缺点,在期末的时候,考到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绩,这个成绩不是我的,因为是经过爸妈细心的教导和教育而换来的,骄傲发作的征兆开始了,骄傲的种子破土而出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故事

  很多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喜欢问老师“孩子今天听话吗”,赞扬别人家的孩子是说“你家孩子真听话”,批评自家孩子则是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在很多家长看来,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孩子听话多好,多省心,一点也不会惹麻烦。

  “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我从来不要求我女儿周周“听话”,我也从来不用“听话”二字来褒扬她。相反,我害怕她太听话。自从她会说话以来,是我听她的话,而不是她听我的话。她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由她决定,吃什么、穿什么、喝什么,到哪儿去玩、和谁玩、怎么玩,完全由她自己做主。她喜欢说“不”,我喜欢说“好”。在很多人眼里,她不那么听话,但是她绝对讲理,不会胡搅蛮缠、撒泼耍赖。她有主见,有个性,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

  “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无条件服从、不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听话”就是一副精神枷锁,牢牢地套住了孩子!我身边很多按照“听话”标准带养出来的孩子,他们温顺乖巧,让家长省心,但是他们不能自主、盲从、怯懦、谨小慎微。我不为他们的听话而欢喜,相反,我为他们的听话感到惋惜。

  我5岁的小侄女晓晓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一次,周周模仿电视节目中穿着裙子跳舞的姐姐,把裤腿挽至膝盖。晓晓也学样把裤腿挽了起来。我看见了笑着说:“晓晓也是学跳舞的姐姐吧?真漂亮,奶奶快来看呀。”晓晓突然脸色一变,慌忙把裤腿放了下来。我想她可能是担心奶奶看了会生气,因为在很多成人看来,大冬天卷起裤腿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我问她:“你是担心奶奶看见了不高兴吗?”她点点头。我说:“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把裤腿卷起来。”但是任凭我怎么说,她再也不肯卷起裤腿来学跳舞的姐姐了。就算奶奶不在场,她仍然不能自主,成人的“规矩”已经控制了她,她已经被大人奴役了,她当不了自己的主人。

  还有一件让我最为心痛的事。晓晓拿到了一个玩具,周周看见了也想玩。那时周周还只有两岁多,还未建立“先拿者先玩、后来者等待”的规则意识,她试图去抢晓晓手中的玩具。两人争夺起来,周周夺不过,大哭。晓晓看见周周哭了,连忙把玩具递给周周,怯怯地走开了。我一直在旁边观察,希望她们能自己商量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看到这种情形,我不得不介入。我走过去对周周说:“这个玩具是谁先拿到的?”周周边哭边说:“晓晓先拿到的。”我说:“那你觉得应该谁先玩?”周周哭着说:“我就是要先玩。”我从周周手里拿过玩具,递给晓晓说:“这是你先拿到的,就应该你先玩。”晓晓不敢接,只是怯怯地看着周周,好像是在担心周周不高兴。我把玩具放在桌子上,微笑着对晓晓说:“你玩吧,本来就应该你先玩,不用管周周,这件事是她不对。”说完,我转身带着周周到卧室和她单独谈话,强调规则并安抚其情绪。待到我出来,我发现晓晓仍然坐在沙发上发呆,那个玩具放在桌子上没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心里难受极了,我把晓晓搂在怀里,问:“你怎么不玩呢?”晓晓默不做声。我说:“你是看到周周哭了,怕她不高兴吗?”晓晓点点头。

  在强势的大人或不讲理的小孩侵犯自己权益的时候,晓晓的反应是忍气吞声和违心地屈从。晓晓的父母则认为这是孩子听话,他们不觉得孩子有什么不对劲。其实这是多么不正常啊!她怯懦、压抑、谨小慎微,甚至有些战战兢兢,时时刻刻看他人脸色行事。她已经失去自我,完全受制于人。这就是典型的听话标准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周周则是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遇到同样的事情,她的反应跟晓晓截然不同。譬如碰到别人阻止她或者要求她做什么,如果她不愿意,她会勇敢地说“不”;如果别人试图说服她,她会坚决拒绝,并说“请不要强迫我”。有几次,周周吃完一碗饭后,外婆还想让她多吃点,欲再给她盛。周周说不想吃了。外婆劝说:“再吃点吧,吃多点长得高。”周周看着外婆认真地说:“外婆,请不要强迫我。”外婆就不好意思再勉强她了。周周完全不必担心对方不高兴,也不必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她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按自己的意愿说话和行事。

  所有听话的孩子都是被成人长期压制而练成的!家长们喜欢利用权威压服孩子,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从家长口中蹦出:“听话,不许……”“看某某多听话,就你这么淘气!”“叫你怎样就怎样!”“你应该这样……”家长们还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比如给孩子买衣服,家长总是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款式,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教孩子学这样、学那样,不顾孩子有没有兴趣;教育孩子的口头禅就是“听话……乖一点”,一定要孩子屈从于自己才是好孩子。有的家长甚至担心,如果从小不管严一点,让孩子听话一点,孩子长大后就管不住了。

  学校也喜欢把孩子打造得听话点。现行的传统教育就总是在身体和意志上控制孩子,不给孩子自由。我曾经在一所宣传个性化教育的国际幼儿园参观,看到这样一幕:小朋友刚起床,围坐在桌子边准备吃午点。生活老师端上一盘梨子,小朋友们伸手欲拿,班主任老师严肃地呵斥:“老师请你们吃了没有?”小朋友们见状,伸到半路的手赶紧缩了回来,老老实实坐在桌子边等候。过了一会儿,这位老师可能觉得“时机”成熟了,下了指令,“小朋友请吃!”待老师下令,小朋友方才伸手拿起梨子吃了起来。

  类似的情节我不陌生,曾经在别的幼儿园目睹过无数次。在那里,小朋友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老师的允许,否则就会被制止和呵斥。“老师请你们吃了没有”的潜台词就是“老师没请,你们就不能吃”,这句话可以延伸成“老师没允许,你们就不能做”。体现的是老师的教育观,即凡事都要经过老师允许,否则就是不对的。这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控制。这样的老师几乎遍及每一个幼儿园,这样类似的言论随处都可以听到。

  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是不健康的,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的缺陷。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太过顺从,听话的孩子往往压抑了太多的内心需求。这种压抑会导致两个极端,一是在压抑和沉默中爆发,某一天遇到导火索,就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二是在长期的压抑中丧失了个性,只知道逆来顺受,彻底成为一个没有思想和灵魂、任人摆布的傀儡。

  经常有老实听话的孩子杀人的新闻见诸报端。我们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真是一个悲剧,这是失败的教育!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孩子?听话?顺从?不惹事?不少学校和家长评判一个孩子是不是好孩子,标准就是:听话+成绩好。

  当然,有人可能会认为,上面的例子是比较极端的,我的孩子绝对不会那样。但是那些极端例子的家长一开始是否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呢?倘若他们一开始就料到是这样的结局,他们还会要求孩子一味地听话吗

  更多的是生活当中的“听话”的成人。我的一个表妹,小时候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是亲戚们交口称赞的好孩子。长大后由父母挑选了一个男朋友,尽管表妹很不愿意,但不敢违抗父母之命,勉强跟这个人结了婚。生了孩子后,老公好赌成性,经常打她。表妹不堪毒打,逃回娘家。可是,婆家不准她看孩子,她经常一年多才见孩子一次。因此,她每日在对孩子的思念中煎熬,痛苦不堪。表妹的婚姻不幸,深层原因就是她没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连婚姻大事都不能自己做主,还有什么能自己做主呢?一个没有独立个性、不能主宰自己的人是可悲的,小时被父母控制,长大被别人控制,无论怎样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有家长可能会感到疑惑,不要孩子听话,那孩子岂不是会无法无天

  我在这里所说的不要孩子听话,指的是家长不要利用自身的权威压制孩子,强迫孩子听话。如果家长理解了孩子,其要求和孩子的内心需求一致的时候,孩子是非常乐意顺从的。曾经有很多朋友羡慕我,问我为什么周周这么听话懂事,讲得清(注:方言,讲道理讲得通)。他们口里的“听话”实际上就是我所说的“讲理”。我说,没什么秘诀,就是我尽量去理解她,倾听她内心的声音。我先听她的话,然后才是她听我的话。实际上,这种“听话”,是孩子听他自己的话。

  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的不同。“听话”不等于好孩子,“不听话”也不等于坏孩子。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讲理,而不应该要求孩子一味地听话。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获得身体和意志上的自由的权利。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要求孩子言听计从。过于听话等于盲从,孩子将失去自己的个性,失去独立的思考,今天被父母主宰,明天被别人主宰。

  中国文化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奴性。一个没有自由意志、不能独立自主的人是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的,只能被人奴役。一个被奴役的人是不会幸福的,一个被奴役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教育孩子,首要的就是尊重孩子,让孩子独立自主。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中播撒自由、独立的种子。这样做的意义从小处讲,是播种孩子幸福的人生;往大处讲,是种下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

  重点提示:

  在强势的大人或不讲理的小孩侵犯自己权益的时候,孩子的反应往往是忍气吞声和违心地屈从。所有听话的孩子都是被成人长期压制而练成的!

  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是不健康的,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的缺陷。教育的核心就是建构健康的人格,而不是学多少知识,考了多少高分。

  有时候,我们可以“不要孩子听话”。“不要孩子听话”指的是家长不要利用自身的权威压制孩子,强迫孩子听话。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给老婆的一封道歉信

保证书模板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