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和技巧
关于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率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模式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鉴赏古代诗词,需要注意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
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整体把握,不究细处。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事件(几件事、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对人物与事件是怎样的态度,做到心里有数,对于不理解的词暂且先不作深究。
二、细读理解,审题析文。尽可能仔细搜索文中信息,关注文后的注释、题干的表述、选择题的选项,尤其是选择题的选项,综合阅读一下对理解原文大有裨益。根据题目找到文中相关阐述,先易后难。
三、细细品味,重点突破。怎样来突破难点呢
■ 整体把握上下联系因为句子在语段中是互证、互补、互释的关系。如2007年高考文言辨析“文武之道一也”一句,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看,很可能翻译为“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但是细细把握文章,全文谈的是文以处世之才为标准,武以料敌之智为标准,文才武将对国家的作用,而“道”并非是成功的道路,还可以解释为规律,这样,全句应解释为“文、武的规律是一致的”。
■积累实词迁移课外 首先,我们要大量积累课内的实词虚词,学好课内的文言文,这是本,是关键,也能使我们面对陌生的文言文,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 借助字形推测意义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读音,从字的形旁就可以推测字义。如2007年文言文第一语段中的“赡于文辞”的“赡”,我们了解的是“赡养”之意,但在文中翻不通,不可能“用文辞来自赡养自己”,联系上文“博涉书记”,再看“赡”字,由“贝”字旁组成,与财富的多少有关,这样就可以推断出“富于文辞”。
■借助语境、引申义推测如07高考中翻译“不矜小节”句中的“矜”字意义,我们的教材中有“怜悯”之意,“凡在故老,犹蒙矜育”《陈情表》;有“夸耀,自夸”之意,如“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有“戟柄”之意,“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过秦论》,但都讲不通,但我们通过语境,了解到下文“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不注重小节,而被别人称为“狂生”,由此可以推断,此处的“矜”应解释为“注重”。
■利用成语俗语推测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含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唯命是从”“唯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利用文言句法推测 文言中排比句、对偶句较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则相近或者相对相反。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实”与“虚”相对,“沉”与“浮”相对,意思就显得明白了。
阅读文言文的关键,一句话,抓好课本,扎实基础。
高三语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公式答题技巧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小学语文阅读题解答的实用技巧
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文章中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同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答题时间,先易后难是做阅读理解题目时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其他较有把握的题目。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题目。
高考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灵魂何在?它既非先天地而生,又不是离开血肉之躯的身外之物。灵魂储藏在你的心中,闪动在你的眼里,流露在你的嘴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它毫不掩饰地展现你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审美观和性格。戏剧表演家、舞蹈演员、画家、文学家、诗人都着意地研究人们的眼睛,认为它是灵魂的一面无情的镜子。而语言也毫不掩饰地展现你知识的深或浅、趣味的雅或俗、思维的文或野、动机的纯或杂。对于一个敏锐的画家和作家,总是善于捕捉人们瞬息万变的眼神和因人而异的语言,离开了这两件事,恐怕形象思维就会贫乏得多了。
眼睛放出的神彩,它的类型是那么繁多:心胸博大、为人正直的,眼神明澈、坦荡;心胸狭窄、为人虚伪的,眼神狡黠、阴诈;志怀高远的,眼光执着;为人轻薄的,眼光浮动;因为克己,眼神内敛;因为贪婪,眼神暴露;正派而敏锐使眼光如利剑出鞘;邪恶而刁钻使眼光如蛇蝎蛰伏。渊博的人,眼中透出了悟;无学的人,眼中似乎只存疑窦。自信者,眼神坚而毅;自堕者,眼神晦而衰。也许你貌不惊人,眼小如豆,但它可能流露出华美的气质;也许你美目流盼,却可能有一个蜷曲衰败的灵魂在其中沉睡。那碧如长天、浩如沧海的眼神是属于周总理的;那英爽逼人、气冲霄汉的眼神是属于陈毅的;那临危不惧、坚韧如磐的眼神是属于于方志敏的;那忠实纯洁、无私无畏的眼神是属于雷锋和王杰的。啊!最美好的灵魂在他们的眼中闪耀。
或许语言更能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灵魂,你一动嘴,便在勾画着自己,有时惟妙惟妙惟肖,有时则比较隐晦曲折,但是言为心声,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彻底掩盖自己的灵魂的。
我们提倡语言美,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是美的呢?我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的语言为何能如此纯洁而明净,那是由于你的灵魂祟高而朴实,有着源头的活水。语言是反映一个人的风貌的另一面镜子,豪放的人语多激扬而不粗俗;潇洒的人言谈风动而不随便;谦逊的人含蓄蕴藉而不猥琐;博学的人旁征博引而不芜杂。你学富五车,在讲坛上才能有惊人妙语;你胸无点墨,则往往临阵搜索枯肠。你知道妙悟者不在多言,所以你言简意赅;有的人则不肯花时间思考,他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喋喋不休。宽厚的人,语多奖掖;刻薄的人,词每贬抑。脚踏实地的人,连声调都沉稳;只图虚名的人,则往往最好浮词。由于妒恨,使语言成为中伤的暗箭,向四方射击;由于私欲,语言会染上奴婢的色彩,令人作呕。罗嗦者往往由于思维太紊乱;晦涩者则大体因为心灵不纯洁。时穷节现,闻一多在万人丛中长啸一声:“天洗兵”:身系囹圄,谭嗣同在刀戟之前浩歌:“我自横刀向天笑!”正义使季米特洛夫在敌人的法庭上慷慨陈词;残暴则使希特勒的广播演说成为野狼的嗥叫。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包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高考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因此,加强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训练,指导学生掌握高中文学类作品阅读的一般方法以及解题思路,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有助于学生在考场上获胜。
《高考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是这样规定的: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5.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针对以上要求进行复习,同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与思路。
阅读方法指导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我们拿到一篇现代文,应该怎么办呢?阅读,首先当然是读。
读文章,做到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读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边读边圈画你觉得重要的词、句;
2)把握思路,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3)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阅读方法指导2:看清题干,仔细审题。
读完文章接下来我们还要读,读题干,读懂题干要求,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这就是审题。审清题目的要求是解答好现代文阅读的前提。读题要仔细,看清命题的具体要求,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题目要答到什么程度,有何限制,都要心中有数。做题时不妨在相关词语上打上注重号,以提醒自己。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荀子信步走至淄水河边,面对汤汤流水,浩然长叹。他头颅硕大,目光如炬,布衣草屦,步态稳健。顺着河畔那条幽僻的小径,他静静地走着,苦苦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他遍观宇内,搜罗群象,脑海里渐渐形成“人性本恶”的想法,于是声声叹惋回荡在淄川长空阔天。荀子内心深处波涛阵阵,一种神圣不可遏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陡然升起。就在行走于淄水河畔的那个清晨,他写下了卓绝千古的《劝学》,以不容置辩的口吻劝勉人之向善。
荀子勤勉好学,手执古卷孜孜以求。晨昏相继,他总是手捧《诗经》《尚书》《春秋》《礼记》吟哦诵读,那些让它痴迷的竹简已然破旧不堪,但他总是耐心地重新穿绳相结。荀子不单读书,且深谙读之高妙,他认为《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因此他说读书要从读《诗经》开始而终止于《礼经》,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这些经典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囊括其中,只要尽力去读,便可成为高尚之人。书简上的每一个字都在闪烁真理的光芒,这让荀子兴奋异常,他废寝忘食,熟读成诵,潜心揣摩,终成一代儒学大家。
荀子之前的那个时代也让他陶醉其中,那个弹瑟的瓠巴是哪里人?是否生有异相?他的瑟到底有多少根琴弦?他就那么不经意间一挥手,琴声就如清风流星四处飘散,惊得水中的鱼儿浮出水面,静静倾听。这是怎样的一个乐师呀!今天,哪个乐坛圣手能像他那样令我们心生羡慕和嫉妒?那个弹琴的伯牙在荒野是否已然遇到了樵夫钟子期?“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是在听到什么样的乐曲发出如此的感叹?子期死,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的知音传说,高山流水的绝唱,为什么荀子没有向我们娓娓诉说
不对,荀子明明也在寻找知音,寻找那个识贤用才的君上。他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借以推行主张,多次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但一个小小的学官与治国经邦的愿望相差实在太大,于是他愤然离去,带着满腔豪情前往秦国,拜见秦昭王。面对威严的秦王,荀子有点心悸,但他并不畏形于色,只是神态自若地把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的政治主张和盘托出。秦昭王听得有点倦怠,长长地打了个呵欠,婉言辞绝。①荀子的内心沉入万丈深渊,从威仪赫赫的宫内走出,抬头便看到了阴霾的天空,灰蒙蒙的大幕让他感到身心交瘁。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应对策略:
(1)说明对象: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2)给文章拟标题,要体现简明、新颖、概括的原则。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3)说明内容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往往在开头、结尾。
(4)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不要用疑问代词;没有中心句要摘要联合,结合标点认真提炼。
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应对策略:
(1)下定义,要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
(2)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大句子中。
3、筛选——常用的疑问词如:“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
对策是: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写句,标点十分重要,一般一句介绍一个意思。
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
(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语文答题技巧:阅读题解题方法
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历年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海南、宁夏卷的《林冲见差拨》,湖北卷的《日月行色》等。历年《江苏考试说明》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入了必考内容,且明确说明“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而江苏高考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阅读文本,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