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件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北师版初一数学上册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

  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

  2.学生设疑

  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教师根据学生的?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

  4.学生自探(讨论)

  二.解疑合探

  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

  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七年级上册课件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课件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

  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重点:通过列举现实世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来引进正数和负数,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为以后通过实例引进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乘法法则打基础。

  难点: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是一个从小学过渡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抓紧在数范围上扩充,对引进“负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拆析:

  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如:0,1,2,3,…, ,

  2、能让学生举例出更多的有关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面。

  如:汽车向东行驶 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C和零下5°C;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3、 上面所列举的表示相反意义量,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如果只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

  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C表示为10°C,零下5°C表示为-5°C

  概括:我们把这一种新数,叫做负数, 如:-3,-45,…

  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叫做正数,如:1,2.2…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下面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

  1,2.3,-5.5,68,-,0,-11,+123,…

  三、阶梯训练:

  P18 练习:1,2,3,4。

  四、知识小结:

  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中,应能从数的角度来区分小学与初中的异同点,通过运用发现相反意义量,能理解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五、作业巩固:

  1、每个同学分别举出5个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量的的例子;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分别举出几个正数与负数(最少6个)。

  3、P20 习题2.1:1题。

初一上册语文《孙权劝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脉络,把握主题;准确翻译文言词句

  2、技能目标: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教学重 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2、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文句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翻译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导入新课,同层展评:朗读课文,并流畅准确的翻译。(5分钟)

  二、结合学习建议,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

  1、朗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脉络,把握主题;

  2、准确翻译文言词句

  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三、学生同层交流,小组展示、质疑问难(10分钟)

  四、师生共同探究,构建知识体系。(15分钟)

  (一)关键词句的翻译

  1、关键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岂:难道

  邪 :相当于“耶”表反问语气 “吗”

  但:只  见:知道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

  关键语句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3、积累成语:(2分钟)

  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把握主题

  理清文章发展脉络

  1、a.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b.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c. 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三)学法指导:再细读课文后完成。

  总结:文章围绕学展开,出现的三个人物分别是:

  孙权   学--吕蒙   学—鲁肃   学

  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人物的表达的

  2、孙权的话表现了对吕蒙的什么态度?从文中找出,仔细分析

  3.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4.结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猜一猜吕蒙说这话时,是什么语气和心情

  5.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总结一下人物形象吗

  (四)拓展延伸: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五)、当堂检测(5分钟)

  (六)、作业设置:(1分钟)

  必做:同步一、二、能力迁移一;

  选作:能力迁移:二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劝学        就学        赞学

  孙权 ——→ 吕蒙 ←—— 鲁肃

  (善劝)  (肯学)    (爱才)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启示:肯学、勤学

  写法:对话描写

  反思与重建   附:

  一、课前检测题:

  解释重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卿言多务,孰若孤?: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课堂检测题: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3、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用原文回答)

  4、你知道哪个成语出自这个故事吗?写出来并解释。

  5、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初一语文上册课件

  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让爱住我家》的歌曲,并在大屏幕上打出歌词,让学生谈谈歌曲让人感动的原因(亲情)。由此导入课文。

  (此设计意图:因为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及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所以感人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感人的歌词,使其感悟到亲情的可贵,使学生在探讨中与作者情感上产生沟通,从而更好地感悟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

  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课文,尽量读出感情,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阅读效果:

  ⑴散步的人有哪些

  ⑵散步的季节呢

  ⑶散步的地点

  ⑷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⑸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2、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

  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教师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三、再读课文,研讨赏析

  导入:《散步》这篇散文,浅中寓深,平中出巧,是一篇公认的美文。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把它们找出来,用心灵去体会。

  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找出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大声自由朗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让学生明确,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生动最形象的,能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地方。)

  教师先举了一个例子: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个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

  你们还能在文章中找到其他的“美点”吗

  学生搜寻并大声优美语句,并且在书上圈圈点点,4人一组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的答案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作者精心选择了“新绿”、“嫩芽”和“冒着水泡的冬水”这些能表现初春特色的江南景物来写。作者还特地作了进一步的点染:“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全家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出现了,这些景物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那里有金色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优美迷人的田园风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谐、景色宜人,展现了全家福的画面。)

  美在文章多处出现比较对称的语言,读起来给人以美感。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

  这些语言简洁、凝练、含蓄,组织得也很工整,使用了很多松散的对偶句,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美在文章多处体现了亲人间美好感情。

  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说明了“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每到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以上四处,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幸福、温馨的亲情,关系十分融洽。

  (本环节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这种学习活动训练进行得多了,就会使学生对“美”的感受成为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

  四、探究质疑

  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写散步吗?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教师小结:《散步》这篇散文的美点就表现在语言美,人情美,意蕴美。

  五、拓展延伸

  1、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与父母有过分歧吗?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学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该怎样做?(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2、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结合以下几篇短文,谈谈我们应如何来表达对父母、对亲人的爱

初一上册科学课件:科学入门

  第一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 实验和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 试管架:放置试管; 酒精灯:加热;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停表:测量时间; 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 药匙:取粉末状固体; 烧杯:配制溶液。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

  1米(=101分米(d=102厘米(c=103毫米

  10千米(k=1米(=10毫米=10微米(u=10纳米(n=10埃

  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范围(量程):计量器具所能够测量的最小尺寸与最大尺寸之间的范围被称作该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

  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测量工具上面任意两个最近的刻度线表示的数量差值

  b.使用时要做到:

  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②放对: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放正。若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应选另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 ③看对:视线与刻度面垂直,不能斜视;

  ④读对:读数时先读出刻度线所对应的值,再在两条刻度线之间进行估读,即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⑤记对:记下读数,并注明单位。

  (2)、特殊长度的测量:

  a.平移法:如一元硬币、乒乓球直径的测法;

  b.转化法:

  ①化曲为直:如测量曲线的长度,可以小心的用细线与曲线重合,再将细线拉直测量; ②化直为曲:用已知滚轮在较长的线段上(如操场跑道上)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圈数,得出线段的长度;

  ③积小成大:如测量纸张的厚度、铜丝直径等; ④化暗为明:如测玻璃管的内径、工件的裂缝等;

  c.手测法:

  d.步测法:

  (3)、测量误差(误差):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错误是不允许的,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词汇na clock 等

  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3、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

  Nice to you . What's your na ? My na is .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 is po)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na ,clock

  1、 认真观察第一页的图画,小组讨论你所认识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2,、试着写出含有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3、小组竞赛,展示( 看谁总结的多, 写的准确)

  学习任务二:  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1、 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

  A: Hello , I a , What's your na

  B: My na is Alan .

  2、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询问他人姓名,介绍自己.

  3,、分角色朗读1A对话.

  学习任务三:  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1,、听录音, 给1B 的对话编号.

  2、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3、小组竞赛, 展示对话交际。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light )

  小组讨论我们所学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区别, 如何用英语拼写你的名字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can do t things at once.)

  1,、归纳你所学到的问候语.

  2、自己编写一个打招呼并询问姓名的小对话.

  四、诊断评价

  (一) 单项选择.

  1. _______your na ? My na is Gina .

  A. What    B. What's   C. Who    D.

  2. Good , Miss Wang ! _____________!

  A. Hello   B.Hi    C. Nice to you    D. Good

  3. I _______Sally , What______ your na

  A. a,is   B. is , a   C. is , is     D.a a4. ______na is Li lei .

  A. I      B. I a   C. My     D. you

  5.— _______, What's your na

  — John  Green .

  A. Hi     B. Ok      C. sorry     D. Excuse

  (二) 写出下列单词的完全形式, 并写出汉语意思.

  I' _________ __________        's

  na 's

  (三)写出下列单词.

  时钟 _______    我的 ________  你的___________ 名字_______  遇见

  (四)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1. 见到你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叫王小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叫什么名字

  (五) 根据情景补全对话.

  A: Good afternoon !

  B: ____________________!

  A; I ______Lucy . _________your na

  B: My ______ is Ji Nice to ______you !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反思】(教师寄语: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

  任务 熟练掌握 基本掌握 没掌握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英语课件

  一.单词拼写:

  1.有关的, 切题的

  2.调整,使适合

  3.平(月)台,讲台

  4.剩余物(饭)

  5.特权,特别优待

  6.安排,排列

  7.宇航员,太空人

  8.目录

  9.买,购买

  10.周年记念

  11.收入

  12.参与,参加

  13.经济(学)的

  14.政治(党)的

  15.财务的,金融的

  16.安全,保护

  17.操作,运转

  18.遥远的,偏僻的

  19.捐赠 n.

  20.小诊所

  二.请写出下列短语:

  1. 收到…… 的信

  2.极想;渴望

  3.偶然遇到或发现,碰见

  4.调整,使适合

  5.完全变干;干透

  6. 干涸

  7.在困难中;在危急中

  8. 代表

  三.根据中文提示写出正确的单词:

  1. a ___________(讲台) is a raised flat structure, usually of , people stand on they speeches or give a perfor

  2. you ___________ (购买)so, you buy it.

  3. you __________(适应,调整) to a ne, you get used to it by changing your ideas.

  4. if you ___________(认出,承认) so, for exa, a nod or a s, you sho you have seen and recognized hi

  5. _____________(安排) are plans and preparations you so that so happen or be possible.

  6. you can refer to food that re uneaten after a as ________(剩饭).

  7.___________(邪恶) is used to refer to all the and bad things that happen in the

  8. thank you for your going to our party. today is the _________(周年记念日)of ji i.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角数学课件

  一、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的,并且本单元要学的图形都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应注重把握好旧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学生能自然而然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动物百米赛跑图)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生:线段。

  师:你会画线段吗?(指名板演)用什么画的?为什么要用直尺画呀

  (此过程自然而然导入线段的特征,从而为后面要学的射线、直线作好准备)

  师:线段是直的,这是线段的什么呀?你还知道线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两个端点,无限长(可以量出长度)

  师:如果将线段的一端延长(或两端都延长)那会变成什么图形呢

  (二)、认识射线、直线。

  1、 自学课本第109页

  2、 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并从现实生活中举事例。

  师: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呀?它们又与线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回答。

  师:你能应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线吗?看谁说的多。

  生:手电筒的光线。

  生:探照灯射出的线……

  五、教学结束:

  让学生能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应用数学知识了解社会,并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社会,也能用于社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量角的单位和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其中读角的度数是一个难点,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教学中的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动口“做数学”的机会,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问题意识。认识量角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在量角器上你发现了什么?新鲜的事物总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的观察是认真的,仔细的,汇报发现也很积极,我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引导归纳小结。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究,从中体验了探索的乐趣。紧接着我提出问题:怎样用量角器去量一个角呢?激发学生往下学习的欲望。

  学生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时为什么量角器中间那个点对准角的顶点,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边,另一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和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对读角的刻度时很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看外刻度线上的数或内刻度线上的数,尽管有的同学会量,也不知所措,说不出理由,因为学生的理解抽象思维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寻找量角的方法,中心对准角的顶点,就意味着量角器上有角的顶点,零线对准角的一条边,另一条边旋转到量角器的另一条刻度线上,说明你要量的角就是量角器上形成的这个角。教学时发现学生比较容易认错刻度,因为每条长刻度线上都有两个数,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什么好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之后请学生发言。有的说:“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的这条边对着的 0 是在内圈的,另一条边就看内圈的数字,如果对着的 0 是在外圈的,另一条边就看外圈的数字。”还有的说:“我先判断画的角如果是锐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小数,如果是钝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大数。在这个时机引导总结出量角的方法:“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一边认刻度,内外分清楚。”还真不能小看学生的力量,他们总结的方法很适合大家用。这样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得出的结论,比教师一一讲授要好。

  此外,我的教学收获是:在上课时,我们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朝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其实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体验,在教学时要关注这些,选取合理的因素加以利用。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的进步。

人教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

  第1课时 Unit 1 My na 's  Gina (总第1课时)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词汇na clock 等

  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3、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

  Nice to you . What's your na ? My na is .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 is po)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na ,clock

  1、 认真观察第一页的图画,小组讨论你所认识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2,、试着写出含有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3、小组竞赛,展示( 看谁总结的多, 写的准确)

  学习任务二:  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1、 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

  A: Hello , I a , What's your na

  B: My na is Alan .

  2、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询问他人姓名,介绍自己.

  3,、分角色朗读1A对话.

  学习任务三:  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1,、听录音, 给1B 的对话编号.

  2、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3、小组竞赛, 展示对话交际。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light )

  小组讨论我们所学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区别, 如何用英语拼写

  你的名字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can do t things at once.)

  1,、归纳你所学到的问候语.

  2、自己编写一个打招呼并询问姓名的小对话.

  四、诊断评价

  (一) 单项选择.

  1. _______your na ? My na is Gina .

  A. What    B. What's   C. Who    D.

  2. Good , Miss Wang ! _____________!

  A. Hello   B.Hi    C. Nice to you    D. Good

  3. I _______Sally , What______ your na

  A. a,is   B. is , a   C. is , is     D.a a4. ______na is Li lei .

  A. I      B. I a   C. My     D. you

  5.— _______, What's your na

  — John  Green .

  A. Hi     B. Ok      C. sorry     D. Excuse

  (二) 写出下列单词的完全形式, 并写出汉语意思.

  I' _________ __________        's

  na 's

  (三)写出下列单词.

  时钟 _______    我的 ________  你的___________ 名字_______  遇见

  (四)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1. 见到你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叫王小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叫什么名字

  (五) 根据情景补全对话.

  A: Good afternoon !

  B: ____________________!

  A; I ______Lucy . _________your na

  B: My ______ is Ji Nice to ______you !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反思】(教师寄语: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

  任务 熟练掌握 基本掌握 没掌握

  第2课时 Unit 1 My na 's Gina.(总第2课时)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本课6个单词.

  2、学会询问他人姓名及介绍他人姓名.

  3、能听懂有关谈论他人姓名的对话并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 询问他人姓名及介绍他人姓名的句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 is po)

  学习任务一:  熟练读 写本课6个单词.

  1.个人自渎,记忆本课单词.

  2.小组互相检查单词读写情况.

  3.根据汉语写出下列英语单词并展示.

  学习任务二:  运用句型:What's his / her na

  His / Her na is .  进行自由交际.

  1.小组合作,理解并熟读下列短语,并写出汉语意思.

  nane  (        )   your na (        )

  his na  (        )   her na  (        )

  2.个人理解下列对话,并且两人合作练习.

  A:Hello! What's your na

  B:My na is Gina.

  A:Nice to you.

  B:Nice to you,too.

  A:What's her na

  B:Her na is Jenny.

  3.小组合作,练习自己的对话.

  4. 对抗组开展竞赛,展示自己的对话.

  学习任务三:  听听力完成2a,2b.

  1.个人看图,理解四幅图画,思考图画中人是在谈论他人还是对方.

  2.听听力,给四幅图画编号.

  3. 小组为单位,熟读2b中的名字。

  4.听听力,完成2b.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light )

  讨论下面两句话如何用英语表达.

  1.他叫Bob.

  2.她叫Jenny.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can do t things at once.)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答.

  What's   _______  na    _______  is .

  四、诊断评价

  1、  写出下列短语.

  (1)我的时钟         (2)你的问题

  (3)他的名字         (4)她的回答

  2、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补全单词。

  (1)_________ is your na

  (2)Nice to _______you.

  (3)His a _________is good.

  (4)L______! His clock is beautiful(漂亮的) .

  三、选择

  1. _______, What's his na His na is John Green.

  A. Hi B. Oh C. Sorry D. OK

  2. She is a girl(女孩).What's ______ na

  A. her B. she C. she's D.his

  五、【课后反思】(教师寄语: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

  第3课时 Unit 1 My na 's  Gina (总第3课时)

  Section A 3a —4

  【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本节课的六个词汇。

  2、正确辨别英文名字的姓和名,以及和中文名字的差异.

  3、 学会询问他人名和姓的句型.

  【学习重点】:掌握询问他人名和姓的句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 is po)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

  1、 个人自读,记忆本课单词.

  2、小组相互检查 单词读和写的情况.

  3,、据汉语写出单词,小组竞赛并展示.

  学习任务二:  能运用句型:What's your first na

  My first na is.

  What's your last na

  My last na is.进行交际.

  1、试读下列姓名,尝试总结归纳.

  Gina Miller

  First na :________     Last na

  完成 3a .(让对抗号在黑板上展示)

  2、理解下列对话,两人合作练习.

  A: Hello! What's your na

  B: My na is Jack S

  A: What's your first na

  B: My first na is.

  A: What's your last na

  B: My last na is.

  3、小组合作,练习自己的对话.

  4、 对抗小组开展竞赛,展示自己的对话.(完成3b)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light )

  学会了询问他人的名和姓的句型后,能否用his/her做替换练习。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can do t things at once.)

  1、 总结你所知道的名和姓。

  2、自己编写一个询问他人姓和名的小对话.

  四、诊断评价  (一)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Nice to ______(your).

  2. _____(she) na is Helen Black.

  3. His fa na _____(be) Mr Green.

  4. ______(be) you Mr Green.

  5. Hi, I _____(be) Lily.

  (二) 据汉语完成句子

  1. Bro 是他的姓氏. Bro is ______________na

  2. 她的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na

  3. 你好,我是杰克.    Hi, ________Jack.

  4. 我的钢笔是黑色的 _____pen is ______.

  5. 他的名字是吉姆. _______________Ji

  (三)根据上下文完成对话.

  A: Hello!

  B: ________!

  A: I',

  B: My na is Linda Bro

  A: Is Linda your last na

  B: No.Linda  is __________. And Bro is ___________.

  A: Nice to you.

  B: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反思】(教师寄语: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课件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符号的改变。

  电脑、投影仪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1)-(-6);(2)-(+8);(3)+(-7);(4)+(+4);(5)-(-9);(6)-(+3).

  3.填空:(1)____+6=20;      (2)20+____=17;(3)____+(-2)=-20;           (4)(-20)+___=-6.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 数减法法则

  问题1  (1)4-(-3)=______ ;(2)4+(+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4-(-3)= 4+(+3).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  (1)(+10)-(-3)=______ ;(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10)-(-3)=(+10)+(+3).

  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运用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计算:(1)9 -(-5);  (2)0-8.(3)(-3)-1;(4)(-5)-0(5)(-3)-[6-(-2)];(6)15-(6-9)

  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例3  P63例3

  例4  15℃比5℃高多少? 15℃比-5℃高多少

  练一练: P63. 1题  P64-65数学理解1、问题解决1、联系拓广1、2题.

  补充:1.计算:(1)-8-8; (2)(-8)-(-8);(3)8-(-8);(4)8-8;

  (5)0-6;  (6)6-0;    (7)0-(-6); (8)(-6)-0.

  2.计算:(1)16-47;    (2)28-(-74);   (3)(-37)-(-85);    (4)(-54)-14;

  (5)123-190;  (6)(-112)-98;  (7)(-131)-(-129);   (8)341-249.

  3.计算:(1)(3-10)-2;  (2)3-(10-2); (3)(2-7)-(3-9);

  4.当a=11,b=-5,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c; (2) b-c; (3)a-b-c ; (4)c-a-b.

  四、反思小结

  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习题2.6知识技能1、3、4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工作邀请函模板

初中英语语法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