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的含蓄的骂人的话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论骂人者与打人者

  骂人是一种发泄自己情绪的话语,这种话语的升级便是打人了,最近北大教授孔庆东(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的举动更是让人震惊!他骂香港是臭港,王八蛋,贱,欠抽,狗……等,这种举动显然是素质差的表现,道德品质败坏!

  当今骂人的这些话之所以被传下来就是因为孩子天天听家长或社会骂,所以他也骂,我们说脏话止于智者,一点不假!如果用暴力或者是脏话可以摆平一个事的话,我真是服了!一口一个“三字经”,一口一个“三字经”,这骂人要是骂习惯了的话,那可不是想控制就控制的住的,我们职场上有一句话:你想掩饰什么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再来说说打人,打人更是一种懦弱无能的表现,打人往往是在跟你讲道理而讲不过你的情况下发生,因为最笨,说不过别人才发生打人!

  如果你理会这些浮云,那么你这匹神马也会变成浮云,成功的道路很远,如果你一直跟他们纠缠,你就会永远踌躇不前,不会成功,友友们,我希望你们也不要骂人,打人,这样显得你很轻浮,素质差!

高级的含蓄的骂人的话

谁在骂人散文

  【写在前面的话:】此篇文字是本人大学期间看到关于金文明同余秋雨的笔墨官司之后的一些感慨,如今文坛及网络中这种“文人相轻”的现象时有发生,借此文字喻意,但愿国内文学、学术气氛更加和谐、更加精进。

  余秋雨的大名已是久闻了。记得高中经常用他的文章作为阅读理解的题目,发现是非常的难懂,但偏偏这些文字却让我爱上了他的文章,虽然很少拜读,但如《阳关雪》、《抱愧山西》、《道士塔》还是看过,终究不是很明白里面的深层的东西,即使我知道像这样的文学大家,写的文字不可能平庸无奇的。

  最近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以前忙于学业,而且视野相当狭小,学术上的纠纷和歧义,甚至像金文明老先生这样“大张旗鼓”的出书、接受采访,在我看来到底是有些夸张,韩寒也“骂”余秋雨,可我们还能理解“出生牛犊不怕虎”,而金文明老先生已经快七旬的老人,为什么如此“斤斤计较”,真的如他自己标榜的一样,纯属为了中国的文化和后人的教育吗?这些问题大概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关于金文明为余秋雨挑出的126处史错,初看的确很让我震惊,以及他的《石破天惊逗秋雨》,文坛上似乎又热闹了不少,而金文明也从一个不为众人所熟知的位置一下子显的有点“万众瞩目”了。《红楼梦》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学者的金饭碗,养活了不少的人,但这批人也很好的保护了我们的文化;包括目前兴起的“百家讲坛”,易中天和刘心武等人也是身价倍长,所以,我怀疑金文明老人家真的只是完全本着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对待“余秋雨问题”吗?以及后来附庸在这个问题上,大肆评论、攻击而登上某篇报纸一隅的那些隐形作家们,也仅仅是为了还问题的一个真相吗

  当然这好象也是在说我自己,问题是我现在还不是作家,我的言论并不像他们那样能够给读者带来什么影响,能够起到“挑拨离间”的作用,也就不会想金文明“教育”余秋雨那样,说他“贻误后生”了。而我自认为我在这些大家的面前,就如一个新生儿,眼睛是干净的,看问题也是很表面的,但不等于看的不真实。

  就拿金文明揪的最紧的辫子来说:林逋究竟有无妻、子。余秋雨说有,而金说没有,并拿出了大量的史料来证明他的观点,最后就是想把余秋雨观点推翻。可是这有什么价值,顶多不过是贬低的余秋雨的价值,对于读者,真的“祸害无穷”了吗?对于我们来说,林逋究竟有无妻、子根本无须争论,而且两人的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主要是历史角度,另一个主要是文学角度。文学是不能和历史相比的,因为根本不是一类的东西,没有比较的价值。但是像金文明如此不折不扣地牵强附会,的确是不仁德的。至于他指出余秋雨的126处史错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错误,或者说这些错误真的如他所说“贻害无穷”了吗?有多少在研究文史的人会捧着一个主要身份为作家的人的文章作为史料加以引用,有也只能说明太教条主义化了。再说,究竟有多少人会刻意去研读余秋雨的文章,并作为内修的养分呢?大多读者不过是走马观花,找个感觉而已!倘若每个人都像金文明先生那样动辄找出几十处甚至几百处的错误,然后出几本几十万字的书,那么文学界会热闹的泛滥了!况且余秋雨还没有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地步,他的文章的发表还由不得他一意孤行,如果这些都是错误,那么当年校订的人以及出版社也要进行批评教育了,金先生可以“乘胜追击”,再出本书了!

  金先生从一出场,就把自己包装的很完美,大有“倚老卖老”之势,正如他的开场白所说:“我已经是一个70岁的老人了,还在乎名和利?”这就把余秋雨陷入了不义之中,手段实在高明,而且还搬出了钱钟书、叶辛等大牌的老资格助阵,从而指责余秋雨的“傲慢和偏激”。像这种毫无商量语气的谩骂,在他自己看来居然还不属于人身攻击,可是稍微翻阅过《叶落梧桐秋雨时》的人,不难发现金先生很擅长运用双引号,在提及余秋雨的学者身份时,少不了意味深长的引号。如封面上的一对联:十年来拒谏饰非,反正“我是大师我怕谁”;两白处文史差错,堪称“海内学界第一人”。(我始终不相信引号内的两句话是出自余秋雨之口,一个享誉如此之高的人会这般“大逆不道”,分明是诋毁)这明显是在怀疑、讽刺、谩骂,当然他不可能像妇人那样口无遮拦的讲脏话,而是“文明”骂人,骂人不带脏字从来都是高水平的。这还能说明他无私、正直、严谨吗

  其实,金文明整场下来都只是煞费苦心地自导自演了一部“独角戏”,而且是乐不思蜀,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否则为何出来一个为余秋雨辩护的都被“一棍子”打死了?甚至不计后果地谩骂一些真正的学者,而这位一直是“王婆卖瓜”的“无名学者”却总是在自卖自夸,毫不谦虚。可是如果是站在金文明边上的人,就算是小卒小辈也会被“加官进爵”,在金文明的“封赐”下荣登雅堂,最明显就是他的书《石破天惊逗秋雨》里选的一篇雁寒的文章《书名原是古诗句》,看过的人都知道,那只不过是一篇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短文,而金先生却如此评价:言简意长、温婉儒雅,深的风人之旨,另外还有像徐迅雷等人的文章,都被金先生捧的高高的,究竟是在呼风唤雨?兴风作浪?谣言有时才是真正的祸根,像金文明这样大肆传播谣言,还自持不是对他人的人身攻击,真的说不过去啊!记得有位姓章的学者,说“致仕”可以拆字新解,并举例说明了,如“宁馨”,可是金文明另造“胡人”和“出恭”进行狡辩,同时拐弯抹角戏弄章先生,着实可恶。这根本不是一个道理,有些的确可以,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金文明自己在强词夺理,牵强附会,却指责他人学识浅薄。有人指出其实金文明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也是“硬伤”累累,可金先生却反唇相讥,还显的自己是多么的大度从容,就如和尚骂了人之后还不忘说声“阿弥陀佛”,虚伪至极!这种品质的人的言语本来就是有问题的!好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更可恶的是,很多金先生的学生也出来叫嚣,记得邱??就很得意了一翻,大概是金先生的“关门弟子”,深得真传!

  于是,自美其名曰“没有硝烟的文坛战争”实质上是一场聚众斗殴的事件!明显,金余实力悬殊,余秋雨势必吃亏。

  另外,金先生一直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古文功底深厚,熟读史书,指责余秋雨篡改历史,讹用典文。可是像这种事情向来都只是一家,或者几家之词,不过是后来约定俗成后便为世人所接受,才被看成是定论。如“致仕”“林逋究竟有无妻、子”,深究下去,第一个用“致仕”表示告老还乡的人就是天才,就是正确的?而第一个表示求官的人就是蠢材了吗,是错误的?谁又敢完全肯定以前的那些史料没有错误,没有讹传的呢?谁又敢完全肯定古人中没有为了某种目的而隐瞒或者故意讹传一些真相呢?如此看来金先生维书维文,不知变通,也是枉做了几十年的学问了。如“贵恙”一词用来表示身体不适,寻根问底也是一种错误,洪迈的《容斋随笔》就指出过,“恙”是表示担忧、忧患的意思,后来大家都接受了“贵恙”的用法,也就没有必要改了。那么即使错的也是对的,三人可成虎矣!但是如果所有的东西都等到约定俗成了以后才能运用,才被认可,这个世界早就停滞不前了。

  还有其他所谓的大小学者,也附在金文明这棵主干上开始疯狂的生根发芽,有自称是余秋雨的朋友的,也有大部分是金文明的拉拉队,可是却出人意料的站成了一条战线,那就是批评教育余秋雨这个屡教不改的学生。这也是体现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公正的处世原则的表现。可是就是这些自称余秋雨朋友的人,在朋友最孤独、无助的时候,还大义凌然地摆出大义灭亲的高尚举动,说是“落井下石”有怎么会过分呢?余秋雨大多数时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一个叫李广洁的人写了一篇《变了调的歌颂》指责余秋雨抹杀了长城的地位和意义。可是看过《都江堰》的读者都知道余秋雨开篇就说过“我认为,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作者已经很明白地说明了是自己的看法,当然他人能否接受就不能怪他了,我相信一个人不管到了什么样的位置,最起码的言论自由还是有的,李广洁却大篇地叫喊,起哄。我自己在习作《深山闲适》中也曾说过“长城并不是最伟大的奇迹,只不过他的意义更重大罢了”。

  当然,余秋雨委屈归委屈,作为一个公认的学者、大家,应该表现出宽容大度,可以委婉地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以及对那些好心赐教的人表示感谢,还应该有爱护文学后代的长者风范,做到这些,很多问题就会不攻自破,也省的把自己碰的焦头烂额。不过这场无烟的战争,余秋雨的沉默未尝不是个好的应变方法。

  至于金文明老先生,我一直认为是过于夸张,作为一个老前辈,应该更加谦虚大度,余秋雨在年龄上也应该是你的后生,你应该好心劝谏,要懂得宽容别人的思考和想法,不可以一味地教条化。但愿你们有一天真的能够“相逢一笑泯恩仇”!

  其他诸如小丑之徒层出不穷,趋之若骛,实实在在是社会应该好好整顿的现象。不少人在里面捞得好处,可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人相轻自故然,其实,大家都应该“日三省己身”:为什么中国的文坛还没有迎来最辉煌的场面!

骂人的艺术

  孔子是个高雅的君子,思想深邃,超凡脱俗.但他亦有真性情,谁把夫子惹急了,照样骂你个狗头喷血!

  譬如: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这话是很恶毒了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宰予这个人大白天睡觉,是烂掉的木头不能雕刻,是粪土堆砌的墙用不着粉刷,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话骂他了!瞧着没,连“大便“都骂出来了,还说不知道该骂什么,可见夫子骂人的技巧非一般猛人可以拟肩哈.

  被孔子骂的最惨的不是宰予,是子路(又仲由),被孔子直直当当的骂道:像仲由这样刚强的人,恐怕不得好死啊!对比之下,宰予只能用幸福来形容了.还有比这更恶毒的,那就是直接让人断子绝孙: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且骂人恶毒如此,别人自然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可以想象,现今农村那些村姑站在村头,手叉着腰,憋红着脸,指手划脚,滔滔不绝地骂上整条街,莫非是得到夫子正传

  骂人还能得到被骂人的赞叹,恐怕王勃当是首推一指了吧: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人门见妒,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话骂的是武则天。武则天看过后不但不恼恨,反而说:有才如此,而使之流落不偶,则前此宰相之过也!”可见王勃才气,亦可见武则天的容量了。

  《三国演义》里骂人的话可是层出不穷,如:诸葛亮痛骂王郎作“皓首匹夫”。按现代说法就是:老东西!将王郎骂的吐血数升,呜呼哀哉。被人骂的最惨的应该是吕布,最常被人骂的话是:“吕布,背主家奴!”可怜是投靠的主子太多,不知道是替哪个主子骂这话了。

  近代的文人骂人更是技高一筹,不吐一个脏字。鲁迅这样骂道:虽然不想样,可是还要有人看,站着看的也有,跟着看的也有,绅士淑女们一齐掩住的眼睛,然而从手指缝隙里偷瞥几眼的也有,总之要看看别人的赤条条,却小心着自己的整齐的衣服。这是很文雅的骂,但其中的尖酸刻薄是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当然,最最经典的当是1925年写就的《论“他妈的!》,可谓是现今的国骂了吧

  再观现代,文人与艺人之间的对骂更是啼笑皆非:如4月10日,韩寒在博客里痛骂郑钧担任《快乐男声》的评委是“做婊子立牌坊”:郑钧回了两句:韩寒是“会咬人的疯狗”,“去你大爷的”。好象是了两个孩子在打嘴仗,谁也不服输谁。当然,还不至于太过恶毒的话语出笼,还是要考虑下群众的。

  当然了,我是不提倡骂人的。但是,忍不可忍时蹦出个“他妈的”也无伤大雅吧

骂人的境界

  笑看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并非没有素养的表现,它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特别是在忍无可忍之时,骂一骂又有何妨

  但是骂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将其领悟的,有的人因骂人而吃官司,有的人会因此丢掉性命,有的人因此而名身大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骂法,骂人亦有骂人的境界。

  走在比较落后的老城区,有时可以看到路旁围了一群人,还未等人走近,便可听闻一连串不堪入耳,难以想象的词汇。待走近一瞧,只见一虎背熊腰的中年妇女,怒发上指,唾沫横飞,污言秽语诈得人抱头鼠窜,骂人者用词粗俗,夹杂多处方言,面部表情极其恐怖,毫不比日本的恐怖片逊色,这样骂人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全靠肺活量支撑。用词俗野,面红筋跳,暴跳如雷,此等灌天骂座,泼妇骂街之举,为骂人的第一重境界,也是最下等境界。

  骂人的第二等境界莫过于一针见血了。到了这种境界,骂人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了。言辞犀利,要打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感觉,句子多用排比,增强语音语调。达到这类境界,不要求骂人者语言有多华丽,辞藻有多丰富,审议有多洪亮,但求下手快,准,狠,一语击中要害,使对方还不了嘴,给人当头一棒。嘉靖年间的海瑞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敢于直谏并且骂得痛快,骂得大快人心,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粗痞之词,然而句句骂得都是要点,骂人者畅快淋漓,被骂者大彻大悟。

  梁实秋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骂人要骂的微妙含蓄。达到此种境界便可以骂人于无形,出于典雅,微笑服务,明褒实贬,似骂非骂。骂人者用词婉转,少用俗语,说出来的话好似绵里藏针,既不失风度又可一泄心头之恨,被骂者最初还洋洋得意,自认为占了便宜,想过一遍之后才品出骂人之意,微笑的脸由白到红,由红到紫,由紫到灰,心有不甘却无法还嘴,此之谓骂人之上乘。

  骂人是一项深远的学问,不单是要求言语犀利,更重要的是掌握被骂者的心理,不仅要骂得更狠更要骂得更巧,更重要的是,是否是被骂着内心惭愧,以至于汗流如注或泪下如雨了。

论骂人

  骂人乃是一种发泄。凡骂人者,都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强烈的不满,以达到内心不满的释放。凡是常骂人、爱骂人者,都是烦恼痛苦多,玩世不恭的人。内心痛苦,不顺之事太多,所以决定以骂人来减轻自己沉重的压力,使自己得到解脱。有时也是一种找乐子,找痛快,逞口舌之能。

  骂人滔滔不绝者,极尽骂人之能事,常采用此种方式来宽解自己苦闷的内心,是典型的愤世嫉俗者。骂得越多,他本来的愤怒以及不满就越大。其实骂人只能暂时使内心得到解脱,骂多了反而会更痛苦,增加压力,无形中扩大了自己的痛苦,这是何苦呢?所以还是少骂人。少骂人者甚至几乎不骂人者,都是大度宽容,心胸开阔的人。

  骂人既难听又伤人伤己,造成太多伤害与不便,还是少骂为妙,开玩笑时也要适可而止。

谈骂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相形之下,骂语可谓是略胜一畴,博大而甚精微:上溯祖宗,旁连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性,真可是“犹河汉而无极也”。­

  依我来看,骂人不讲理的可誉为“泼”,骂人有水准的可称为“辣”,两者皆能者,便可美其名曰“泼辣”。其“泼辣”者甚多,说的“泼辣”语也是相当有才华的,­譬如曹操的“竖子不足与谋”,钟会曾骂邓艾“放犊小儿”。

  但是,不论怎么骂,古代骂人总讲含蓄,讲文采,诸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或者“天下之人,愿食汝肉”等等之类的经典骂语,而现在,骂人含蓄了别人是不能听懂的,你如若用什么“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来骂别人,恐怕别人还以为你在夸奖他呢?骂了别人,别人却不明白,自己也不好受。于是如今的骂词瞬间从“鸟人”“那厮”“小人”“竖子”深华到了“他妈的”“操你妈”“滚你妈的蛋”“狗娘养的”“阴茎”,并且这些已被尊为口头禅了,只要自己心情不爽,不知好歹者在你面前绕个心烦,不骂他“滚你妈的蛋”实在是难解心头之不爽。或者倘若有人骂到你全家,使得你怒火中烧,于是乎,你大有可能一边磨刀霍霍,一边“日你妈”,“干你娘”的骂个不休。

  其“他妈的”在中国是很容易理解的,可别国却似乎为难,譬如德文译本作“我使用过你的妈”,日文译本作“你的妈是我的母狗”,真有点让人费解。是外国人无知,还是外国人不使用骂语?文明得不骂人了吗?其不然,外国有些电影从开始到结尾,一直fuck过去,fuck过来的,雅点的像goout,粗鲁点的有(中文试英语),呵呵,外国人其实也骂人。

  但是,骂语蒸蒸日上,是我们不雅

  骂语的产生其实也没有错,骂人也谈不上雅不雅,是心情不好,或者心情太好的一种发泄物,是社会的必然产物,我也骂人,我的老子也骂人,我的同学也骂人,我的老师骂人更厉害,但是他们并未成为什么不雅之人,反而像那些金口难开,心情不好却不骂出来,成了伪君子,还憋出了个心疾,很是不好。

  不过,骂语的使用也得讲地方,和女朋友吃饭时,不可能一高兴就fuckyou,“干你娘”的,实在有些不好,伤及无辜;和大人讲话不可能说“老子怎么怎么样”难以恭维之类的;和领导谈事时可能由于你的一句“干你妹”说不定你工作都没了。。。。。。

  倒是和好伙伴说说笑笑,或独个一隅,你骂“你妈妈是我孙子的孙子使用物”也不算过分。

骂人不带脏字

  骂人可不好,不是文明行为,不过要是有时候有人真把你惹急了,也不能憋在心里,不带脏字地讽刺他一句吧!

  1,Youre'tkno

  你让我想起我小时候,那时我啥都不知道。

  2,Doyou

  要不,我们去找一个可以不待在一起的地方

  3,Anyconnectionbet

  如果我俩之间有任何瓜葛,那纯属巧合。

  4,Ireally

  我倒是希望我们能成为更好的陌生人。

  5,I'dliketosayIa’rehere.I’dliketo.

  很想说见到你很高兴。真的很想说。

  6,You

  我觉得你可以当一个优秀的陌生人。

  7,The,thelessIthinkaboutyou.

  我越想你,我越不想想念你。

  8,I,butIlikeyou.

  也许我没有品位,但我喜欢你。

  9,Youbringhappiness

  你每次离开都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恶语伤人

  《阿Q正传》中阿Q对他的敌人都会骂一句:“他妈的!”鲁迅先生称此为“国骂”。如今社会发展迅速,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老古董有人竟从坟里挖出来,居然还让它发扬光大,不仅利用它,还创出了许多其他的“国骂”。这种恶语是人素质的象征。

  每当用这种恶语骂人时,你不知道你已经在别人心目中产生怎样的形象,有些人不仅利用它,还不以为然地说:“老子说惯了!不就一句脏话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时,别人不会把你看成英雄,而是把你看成“朽木”,不可雕也。还有一些人以骂人为取乐,出口成“脏”。有时还大打出手,人们会认为你勇敢,他们只会感觉这个人真无聊,在国外,人们总是彬彬有礼,那些提示板上的文字,总是用中文的文字来写的。这种恶语也是一种家教的体现。“子不教,父之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一个人的素质不好,也牵连到他的父母,孩子刚来到世间,就是一面明镜,他的父母一定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也会说恶语,导致这个孩子也如“入鲍鱼之肆”,变得也会说这种恶语。

  因为现在“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太少了。这种恶语也是一种对学校校风的反映。孩子在家中很乖,但到了学校就会说恶语,就是因为这个班的班风不好,学风不正,乃至这个学校的校风不好。这种恶语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代言,恶语就像是病毒在社会上流行,成人、学生,甚至一些儿童都说这种恶语,为什么外国人总是鄙视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风度,我们的中国曾经是“礼仪之邦”,如今却如此污秽,乃至连曾经的赞扬变成了鄙夷。

所说的“脏话”

  粗语,很显然,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说的“脏话”,也就是用来发泄心中愤恨的不规范用语。而且,它分布范围之广,完全可以说是遍布全国各地。

  其实,粗语最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素质及修养。现在,许多青少年也开始说粗语,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当然,我们身上也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如果我们的素质这样差是不能担起这样大的担子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青少年说粗语的现象发生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上一代。他们说粗语时被我们听见,这样就影响了我们,这些粗语就在我们幼小的脑海中变得深刻。然而,我们当时可能并不知道这些粗语是什么意思,只觉得很好玩,就学着说。久而久之,我们便习惯了,想改已经很困难了。

  粗语,它常常是出现在我们发脾气的时候。这时,如果我们能把心静下来,不要那么冲动,或许就不会说出粗语了。而我们想改掉这个毛病:第一、要下决心;第二、临事要冷静,不要冲动。

  粗语,他使我们素质低下,而且他还玷污了别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他彻底改正掉。

教你如何用歇后语骂人

  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灰堆里烧山药——都是些灰(混)蛋

  芝麻地里撒黄豆——杂种

  阴间出赏格——寻鬼

  吊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脸

  肉锅里煮汤圆——荤(昏)蛋

  后背梁长疮骨脐眼流脓——坏透了

  豆豉口袋——臭东西

  孝弟忠信礼义谦——无耻

  披着狗皮——不是人

  范进中举——喜疯了

  茅厕里题诗——臭秀才

  茅房里打灯笼——照屎(找死)

  狗打喷涕——三日晴

  狗咬叫化子——畜牲也欺人

  狗咬皮影子——没一点人味

  吊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脸

  肉锅里煮汤圆——荤(昏)蛋

  后背梁长疮骨脐眼流脓——坏透了

  豆豉口袋——臭东西

  孝弟忠信礼义谦——无耻

  披着狗皮——不是人

  范进中举——喜疯了

  屎壳郎打哈欠——一张臭嘴

  屎壳郎趴在鞭梢上——光知道腾云驾雾,不知道死在眼前

  骆驼生驴子——怪种

  种地不出苗——坏种

  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看见菩萨屙屎——讲鬼话

  高梁撒在粟地里——杂种

  铁匠铺的料——挨打的货

  望乡台上高歌——不知死的鬼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菩萨的胸怀——没有心肝

  雪地画梅——狗脚板

  堂屋里挂兽皮——不象话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搞怪又押韵的搞笑句子

具有讽刺意义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