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复习知识点

  1.词语:

  匿名(nì ) 林阴(lín yn) 敷衍(f yn)

  膝盖(x gài) 并蒂(bìng dì) 浓阴(nóng yn)

  莲蓬(lián péng) 菡萏(hàn dàn) 敧斜(q xié)

  慈怜(cí lián) 荫蔽(yn bì) 荫庇(yìn bì)

  覆盖(fù gài) 祷告(do gào) 姊妹(z )

  木梗( gng) 沐浴( yù) 遮蔽(zh bì)

  徘徊(pái huái) 嗅觉(xiù jué) 揣摩(chui )

  2.多音字

  荷:荷叶(hé) 负荷(hè)

  闷:闷热( rè) 闷闷不乐( bú lè) 烦闷(fán )

  会: 会计(kuài jì) 会议(huì yì)

  卷:试卷(shìjuàn) 卷入(junrù)

  便:便宜(piányí) 方便(fng biàn) 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3、《散文诗两首》生字词

  匿笑、并蒂、桔(jié)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攲斜、菡萏、慈怜

  4、《散文诗两首》词语解释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

  匿笑:偷偷地笑。

  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慈怜:慈爱怜惜。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攲斜:倾斜、歪斜。

  5.文学常识: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6、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7、《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

  让母亲嗅到花香

  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

  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

  8、《金色花》中心思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9、《荷叶 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10、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因为“我”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一样。

  11、文章第段的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1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理解:本段是文章的主旨。把母亲比喻成荷叶,把“我”比喻成红莲,“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托物言情的写法)

  13、《荷叶 母亲》中心思想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上册语文文学常识

  1.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①;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人称赞②,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真名世,《桃花源记》乐逍遥。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唐代鼎盛气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明清戏剧称传奇,长生桃花牡丹亭。长篇都是章回体,“三水西红”是高峰。《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尚有短篇拟话本,编订“三言”冯梦龙。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注]①《诗经》共305篇,“三百”之说是取其整数。②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④即司马迁。⑤指李商隐和杜牧。⑥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答、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去:离开。乃: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期:约定 。 委:舍弃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引:拉 。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 答、“不”通“否”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答、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诗人。诗中的海,指的是理想境界;山,指的是重重艰难险阻。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4、紫藤萝瀑布(宗璞)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本文选自《铁箫人语》。

  5、童趣(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本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第二单元

  6、理想(流水河)当代诗人。本文选自《流沙河诗集》。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1941年生,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本文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主要著作有《爱与孤独》等。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即居里夫人 ,波兰人,著名科学家,曾两次获诺贝尔奖。

  10、《论语》十则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由20篇组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各章的体式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一种是对话体。一种是叙事体。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语中。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人。提出了“仁”的思想, 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

  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899年一1966年),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短篇小说集《赶集》,剧本《龙须沟》、《茶馆》。本文选自《老舍文集》。

  14、*秋天(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本文选自《预言》。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本诗选自《乐府诗集》。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王湾)

  洛阳人,唐代诗人。本诗选自《全唐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所作《秦中吟》、《新乐府》等谴责宦官和藩镇互相勾结,危害人民和国家的罪行;所作《观刈麦》、《卖炭翁》等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所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是流传千古的名作。选自有《白氏长庆集》。

  西江月(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 北宋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辛弃疾则用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词风。一般辛词大多意象阔大,气魄恢宏,充满阳刚之美;感情浓烈,或慷慨悲凉,或低沉落寞,或热情激昂,其力量皆不可抵挡,震撼人心。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第四单元

  18、*绿色蝈蝈(法布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0、*山市(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大家都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山市选自《聊斋志异》。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不过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第五单元

  21、风筝(鲁迅)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坟》。本文选自《野草》。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22、羚羊木雕(张之路) 23、*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本文选自《中国青年报》。

  24、*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1861~1941) 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诗集用有:《园丁集》、《吉檀枷利》、《新月集》。本文选自《泰戈尔诗选》。

  纸船(冰心)冰心(1900—1999)诗人、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本文选自《繁星》。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第六单元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安徒生(1805-1875) ,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等。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作者围绕“新装”这个中心,极力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27、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学者。本来的名字是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他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星空》;散文《我的幼年》;戏剧《屈原》《蔡文姬》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这篇文章选自《郭沫若全集》。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这篇文章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 说难》。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著有《韩非子》一书。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等编著。

  附录诗歌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如梦令(李清照)  观书有感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文学常识知识点

  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的作者是台湾(地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4.《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时代)女作家宗璞。

  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是清(朝代)文学家沈复。

  《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等童年趣事。

  6.《理想》的作者是当代(时代)诗人流沙河。

  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理想》是哲理诗。

  7.《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

  8.《人生寓言》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是当代着名诗人、哲学家(称谓)周国平(人名)。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9.《我的信念》的作者波兰(国名)着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1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1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着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1舍予,现代着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3.《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李汉荣。

  14.《秋天》一诗的作者是何其芳,他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称谓)。

  1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称谓)。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16.《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1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1幼安,号稼轩,宋朝着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着称。

  19.《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其作者是元朝着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20.《化石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张锋。

  2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体裁),是朱泳,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2.《绿色蝈蝈》一文的作者是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2、层层指数 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形状不一。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答、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 唐―― 李白)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木兰诗字词知识点归纳

  A.字音:

  唧唧(jī) 机杼(zhù) 可(kèn)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èi)头 溅(jiān)溅

  啾jiū啾 胡骑(jì)朔shu)气 金 柝tu) 扑朔(shu)迷离 雄雌(cí) 戎(róng)机

  策(cè)勋(xūn)十二转(zhuǎn) 云鬓(bìn) 燕(yān)山 阿姊(zi) 红妆(zhuāng)

  霍霍(hu hu)同行(xíng)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

  市:a.集市,e:东市买鞍马;b.买,e: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⑷.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⑷.重点词语:

  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戎机:战争

  ⑥扶将:扶持。

  ⑦当:对着。

  ⑧惟:只。

  ⑨著:穿。

  ⑩傍:靠近,贴近。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1课.散步 莫怀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 蹲dūn下

  2.解释下列词语。

  (1)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

  第2课.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tān huànshì yǎngjué biéqiáo cuìfáng shàn dòu

  瘫 痪侍 养 诀 别 憔悴 仿 膳 豌 豆

  二、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课文写了四件事:

  (1)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 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 母亲的临终嘱托

  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答:因为“我”的原因,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顾花了。

  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答:因为母亲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助于病情。

  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答:因为母亲看到了“希望”,这是“我”第一次答应母亲带“我”去玩。

  5.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照顾自己。后文写“要好好儿活”是“我”知道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定好好照顾自己。在文章结构上起“前后呼应”的效果。

  第3课.羚羊木雕 张之路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犄jī角 怦pēng 寒颤zhàn 攥zuàn

  2.解释下列词语。

  (1) 反悔:对以前答应的事翻悔或不承认。

  (2)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3) 自作主张:不与人商量,自己决定。

  (4) 仗义: 讲义气。

  (5) 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张之路,这是一篇记叙文(体裁)。

  2.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第4课.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荷叶母亲 冰心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nì笑 嗅xiù 膝x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金色花》第4段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国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纸船》选自《繁星》,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称谓),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

  咏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挛yì 撒sǎ 柳絮xù 拟n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

  (3)俄而雪骤 骤:急、大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凭借

  (5)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6)相委而去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做凭借风吹起的柳絮。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进门而去,连头都不回。

  点拨:重点理解“未若”“因”“到”“顾”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第6课.我的老师 魏巍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七年级上册语文背影同步知识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编辑本段《背影》的思想意义

  在“父亲”普遍被声讨的年代里写了一个“好爸爸” (倪文尖) 《背影》为什么……在当时就能脱颖而出、引人注目呢?海外现代文学研究名家李欧梵的意见是颇有启发性的他曾在一次讲学中说过:鲁迅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所说,中国的“圣人之徒”“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集中表达了五四一代人对于父辈的不满,五四是个反传统的年代,是个“打死父亲”的年代,五四文学的父亲形象都是负面的;而《背影》不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它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在“满街走着坏爸爸”的情况下,这一个“好爸爸”一下子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要而言之,《背影》生逢其时,在一个特殊的语境下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朱自清的声誉. (节选自《〈背影〉何以成为经典》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 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兴: 兴,兴趣

  6、方出神方: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首:头。之:它,代蚊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数学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初一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