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故事大全目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华美德讲诚信小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 “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商鞅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 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韩信诚实守信的故事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小时候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给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中华美德故事大全目录

中华传统美德廉的故事

  刘宠别任。仅受一钱。出境之后。投于深渊。

  【原文】

  汉刘宠、为会稽太守。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及内调。有五六老叟。赍百钱送之。且曰。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今逢弃去。故来奉送。宠选一大钱受之。出境。投之于河。后人因名其河为钱清。

  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即大化。盖以身作则也。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化亦深矣。有此德政。耆老送别。赉百钱以表微忱。宠勉选一钱。出境即投诸河。名其地为钱清。永矢弗谖已。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刘宠在会稽地方做太守官。把地方上烦琐苛刻的事。都除去了。把地方上非法的事。都禁止了。这一郡里地方上的人。大大的被他感化了。等到朝廷里把他调进京城里去的时候。有五六个老年的人。手里拿了一百个大钱去送给他。并且嘴里说道。自从你到我们这里来做官以后。境里都没有盗贼了。所以这些狗也夜里不叫了。人民不为官事连累。所以百姓们也不看到县里的差人了。现在你丢了我们竟要去了。所以我们特地来奉送你。刘宠就在他们手里、拣了一个顶大的钱拿了。总算受了他们的人情。到得出境的时候。就把这个钱丢在河里。后人因此把这条河叫做钱清。

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

  诗曰:陈氏有子,巨商爱之,欲纳为婿,婉言以辞。

  明朝时彭鹤祯的妻子陈氏,是广东番禺①县人,很早就守了寡,她抚养孩子守着贞节,并且教子有方,凡是志向所在总要处处符合义理,所以她的儿子受了母亲的教化也很贤明、很能干,并且讲究德行。那时候,有个富商想用几千两银子,叫她儿子去做上门女婿,被陈氏辞谢了。有人劝她说:“你把儿子给富商做女婿,那么就可以长久享受富裕的生活,比现在常常处于贫穷的境地,不是好得多吗?”陈氏说:“骤然得到了钱财,并不是吉祥的事,并且娶媳妇是应当讲德行的,哪里可以讲钱财呢?”终于竭力拒绝了。

  【注释】①禺:yú。

中华美德的故事

  江苏省南京市夫小六年级古月心我很庆幸自己能结识这本书,它蕴含着许多的中华美德,以及最具有说服力的名人小故事。在当今社会中有许多的中国人还牢记着中华美德,所以至今还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有的小学生对此很重视,但是有的根本就不把它放在眼里。今天我就要针对这两种情况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书的第一讲里明确指出要做个尊老爱幼的人,我们且不说尊老,来说说爱幼。“爱幼”顾名思义是爱护幼小的意思。我们身边有许多小朋友,可我们有没有爱护他们呢?我亲眼瞧见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事。

  一个烟雨蒙蒙的下午,我们放学回家。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降雨使得大多数同学没带伞。一路上到处都是抱怨声,我暗自高兴,因为我带伞了。不一会儿一朵朵伞花绽放了出来,同学们都钻进了别人的伞底下,街上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我站在那儿等我的同学,飘飘洒洒的雨丝掀起了铺天盖地的珠帘,透过这细纱般的珠帘,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二年级的小同学正焦急的等待着家长,我靠近了一点,雨水顺着他那圆圆的小脸蛋淌了下来。雨骤然间下大了,正当我跑着想去帮他时,忽然一声稚嫩童音传过来:“哎呀,某某某,你怎么淋湿了!”我停住了脚步。一瞧,一位胖胖的小女孩握着把小花伞奔了过来,溅起的泥水弄脏了她的裤子她也全然不顾。“爸爸还没来么?喏,这把伞给你先打着吧!”她把伞送给小男孩后,转身奔跑着消失在雨幕中去。在她转身的一刹那,我看见她肩上的端端正正的“二道扛”,被雨水冲刷的格外耀眼。再看看我肩上的“三道扛”真是后悔当时没有一个箭步冲上前去。这短短的两句话,令我惊讶万分,她才二年级呀,还是一个被人爱护的小女孩儿,居然有如此高尚的美德,平时只有在书上看得到,未曾想过竟真有此事,真是难得。

  看见这件事情,我的心里真像是有千言万语,如果说世界上作恶的人能真正懂得中华美德里所讲的尊老爱幼,能想到做坏事给别人带来的后果,我想世界上的恶人也不会增加了。反过来,会发生更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不是吗

  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任之本与!”希望这句话能让每一个人牢记于心,才可以做到扬孝悌美德,做尊老爱幼的人!

中华美德故事俭朴

  记得肖复兴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地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的尽情的飞翔,中华美德读后感。”这段时间以来,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德书》。

  这本书让我逐渐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也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本中书通过了很多的神话故事以及诗篇,还有寓言、童话等引人入胜的丰富内容,让我充满好奇心,睁开了秩嫩的双眼,展望人生中的道德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拥有许多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看了《中华美德故事俭朴篇》里有一个春秋时鲁国宰相季文的故事。我觉的季文虽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他穿的是久洗的旧衣;吃的是普通饭菜;住的是简陋的屋;坐的是瘦马破车。他还经常叮嘱家人说:“不要讲排场,搞浮华,有粗茶淡饭吃喝,衣服不脏不破就好了。”在他三十多年的宰相生涯中,保持着一贯的节俭作风。要知道,节俭难,而三十年如一日地节俭更难,更何况是堂堂一国之宰相呢!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以他们的光辉榜样赋予“节俭”更丰富、深刻的意义。唐朝的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诤臣,曾先后二百多次上书指谪唐太宗的过失,他提出欲“求国之安”必“戒奢以俭”的观点。方志敏身为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只有几件汗衫和破袜;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更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这样的例还可以举出许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身居显赫之位而以俭为本,以俭自约,读后不由令我们肃然起敬。正是这无数事实,证明了“节俭”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美德。“戒奢以俭”是“修身齐家”必不可少的一个要诀,更是“治国平天下”必不可少的“法宝”。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想有所为,就决不能只顾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乐作为目的,而必须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身体力行。

  还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是我国有个考察团访问日本,参观了日本屈指可数的大财团“丰田”公司。细心的参观者发现卫生间里每个抽水马桶的水箱中都放有几块砖,十分惊奇。公关人员见到客人面带异色,笑着解释说:放砖是为了缓解水流速度,节约用水量。节俭,是丰田公司事业成功的一大因素,读后感《中华美德读后感》。在水箱中放砖头,按中国人说法算是十足的“小家”,而日本丰田公司正是靠这“小家此气”发“家”致富,走向成功,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

  “勤俭自强”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不能只喊着要学生们弘扬美德、勤俭节约;要让勤俭节约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影响他们的一生。

  《中华美德》这本书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因为书里告诉了我们很多美德,而这些我都没有。所以,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比如节约、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儿女需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但是,他却把老母亲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母亲,同时还教育孩子们事事都不能让奶奶生气。所以,奶奶身体非常健康,和他们生活了许多年,而他们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让邻居们非常羡慕。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双新鞋,我见自己没有,便不高兴。可没想到,妈妈的鞋子早已坏了,而自己还有好几双好鞋呢!当我知道真相后,心里非常后悔,想到妈妈起早贪黑,而自己却一点都不为她着想,更不要说孝顺了,与书里的那个人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懂得尊敬老人,孝顺父母了。弟弟在我的带领下,也越来越懂事了。

  当我看见穷孩子被人欺负,有一个青年挺身而出保护穷孩子,自己却被打得遍体鳞伤时,我是多么崇敬那位青年人呀,我想对他说:“谢谢你,你是一位伟大的人!”

  当我看见有人对待花草非常认真,把它们照顾得像自己的亲人,真诚的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时,我多么像对他说:“谢谢你,因你的真情付出,花草会开得更加灿烂。你是大自然的使者。”

  当……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没一一介绍。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德,也不缺少具有美德的人,只是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信任别人的心灵。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有许多许多,现在就要靠我们来发扬光大。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来践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今天,我看了《中华美德》这本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故事是《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在先秦时代,讲了当时年过七旬的愚公认为家门前的两座大山十分不方便,常常碍事,自己的好友春田也从山由摔下来死了,他决定带着儿子、孙子一起移山,尽管村民们对愚公冷嘲热讽,但愚公丝毫没有动摇……

  这篇文章我连续看了好几遍,它对我的启发很大。在那个时代,人们只有一些简陋的工具,就算是一个大力士来移,都需要几千、几万年,何况是七十多岁的愚公呢?有些村民曾问过愚公:“以你的年纪,连座小山丘都搬不走,何况两座大山呢?”而愚公却坚定地说:“我们的子子孙孙是无限的,总有一天大山会搬走的!”愚公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要移一座大山,不仅要克服许多异常的困难,还要有坚韧不拔、不动摇的精神、志气。

  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也有许多人有着和愚公一样的精神。昨天,洋山深水港开港了,在电视画面上,除了洋山深水港外,那连接着洋山港和临港的东海大桥那美丽的身姿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吧!无数的建设者们在一片汪洋小岛上围一片堤、填一征海,连一座桥,造一片大港码头,这需要怎样的精神、怎样的毅力?这其中包含着无数建设者们艰辛的汗水与不懈地努力,他们是现代的“愚公”啊!

有关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中华名族在专辑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它是我们的名族之魂。那你知道传统美德故事经典有哪些吗?以下是分享的有关传统美德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传统美德的故事(一):夷齐采薇

  【夷齐采薇】

  伯夷叔齐。洁身如玉。饿于首阳。耻食周粟。

  【原文】

  殷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让国逃隐。闻文王作。同归于周。武王伐纣。夷齐叩马而谏。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夷齐耻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山下。

  伯夷遵父命而逃。孝也。叔齐亦不立而逃。悌也。皆求仁得仁也。叩马而谏。忠也。亦义也。饿死首阳。其以伐纣为不仁不义乎。夫以独善其身谓仁义者。学夷齐可。以兼善天下谓仁义者。则学武王也。

  【白话解释】

  殷朝末年间的时候。有两个著名的隐士。一个名叫伯夷。一个名叫叔齐。是孤竹国里君主的两个儿子。他们为了辞让国君的位子。逃去隐下了。听得了周文王的兴起。两个人就同到周文王那儿来。后来周武王去讨伐纣王。伯夷叔齐就在马前谏劝着。武王身边的人。就要用兵器来打他们了。姜太公道。这两个人是很有义气的人呵。就把伯夷叔齐好好的扶了去。等到武王平定了殷朝的乱事。得了天下。这就是周朝了。伯夷叔齐觉得很羞耻。就不肯吃着周朝的粟米。两个人同到首阳山里去隐下了。采了薇草来吃着。后来就在首阳山下饿死了。

  有关传统美德的故事(二):史可法感恩老师

  明朝名臣史可法,年轻时进京考试,住在寺庙里。有一位贤臣叫左光斗,刚好是此次主考官,他到这一些寺庙里面去微服私访,看一看有没有懂得忧国忧民出色的读书人来参加这次考试。刚好左公走到了一个寺庙里,看到一个年轻的考生,写完一篇文章太累睡着了,案上放着刚写成的一篇文稿。左公拿起一读,非常赞赏他的远大理想和刻苦精神,再看书生衣衫单薄,熟寐不醒,心知苦读劳累。左公怕他感受风寒,便把自己的貂裘①脱下来,盖在他身上,出来问寺僧,方知书生名叫史可法,因此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考试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感受到字里行间有一种气节,一种志向,马上就知道是他,所以就批了他为状元。史可法考上状元之后,按照礼节到左公家拜老师和师母。左公可怜他家贫,收做弟子,留于馆署。此后,他愈加发奋苦学,饱受恩师濡染,立志以身报君许国。左公在公务之暇,常与他交谈时事,辩论古今,看出其宏大抱负和超凡才略,就对妻子说:“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这就是说,以后继承我事业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我这个学生。古代圣贤读书人不怕自己没有后代,只怕圣贤学问断在他的手上,所以他更注意圣贤学问有没有承传的人。

  后来左公、史可法同朝为官。明朝末年宦官当道,左公被陷害,关进监狱之后惨遭酷刑,眼睛被烧红的铁片烫后都粘连上了,膝盖以下被切断。史可法知道老师在狱中的境况,十分焦急,通过各种关系,终于感动监狱里的士兵,他们就建议史可法装扮成捡垃圾的,进监狱去看望老师。史可法缓缓接近老师的牢门,当走到老师面前时,禁不住地抱着老师的腿放声大哭。左公听到声音是他的学生史可法,就用手把自己的眼睛抻开,目光如炬地看着史可法说:“你是什么身份!你是国家栋梁,国家正是危难之际,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生命陷在这么危险的境地!与其让那些乱臣把你害死,不如我现在就活活把你打死!”左公捡起地上的石头就往史可法身上扔。史可法看到老师这么生气,就马上离开监狱(所以爱护孩子,爱护学生,有时候还真的要现怒目金刚相,而此时他那一份存心是念着学生的安危,学生的成就)。后来左公被宦官杀害。

  史可法担任过很多职务,还在边境带兵防守。每个晚上士兵分三批背靠背守夜,但他坚持一夜不休息,士兵建议他应该休息一会,结果史可法回答士兵说:“假如我去睡觉,国家因为这时陷入危难中,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国家。”史可法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和教诲,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每一次回故乡,首先到老师家里看望师母及其后代子孙过得是不是很好。

  后来清兵入关打到江南时,史可法到江南重②镇扬州督师。他把意志消沉的各路将领团结在一起,誓死坚守扬州城。清军统帅多铎五次派人去劝降,都被史可法严辞拒绝。多铎恼羞成怒,下令用大炮轰城。在打退了清军的多次进攻后,明军终因寡不敌众,城池失守。史可法誓死与扬州城共存亡,最后壮烈牺牲。后来人们在城外梅花岭上为史可法建了个“衣冠冢”③,永世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这个故事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左公为国家忠心耿耿,不仅能够慧眼识才,还能保护国家的栋梁之才,以及史可法为报达老师的恩德和教诲而壮烈牺牲的壮举,让后人深深地感动,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地学习榜样。

  【注释】①貂裘:diāo qiú,皮衣。②重:zhònɡ,重镇:主要,重要。③“衣冠冢”:zhǒnɡ,坟墓。公元1645年5月20日,十万清兵攻陷扬州城,史可法浴血固守城池,英勇献身。其义子史德威遍寻遗骸不得,遂依史公遗愿,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他的坟墓其实是衣冠冢。

  有关传统美德的故事(三):老虎引路

  李长者是唐朝人,一生不爱名利,最喜欢的就是《华严经》,以研读《华严经》为终生之业。他学佛多年,有一次离开自己住的地方,想要专心地为《华严经》作注。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老虎,而这只老虎仿佛就是在那里等候他一样,对他非常的驯服、温顺。李长者就跟他讲:“我想请你帮我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我在那里安心写释论。”于是就把行囊挂在老虎的背上,老虎似乎听懂了李长者的话,缓缓望着他,就这样一路走了过去,走了约二三十里路的时候,老虎就在一个土坎上面停留下来,这时李长者知道老虎的用意,是把他带到这个地方给他栖身住宿之处。这个土坎非常光亮明洁,旁边还有一口泉水,在他到来的前夕,有一阵暴风雨,把一棵古松连根拔起后,就涌出了泉水。所以,后来这口泉水就被称为“长者泉”。李长者就在此地居住五年之久。五年当中,每天傍晚这口泉水当中就会射出一道白光给他照明,让他能顺利在晚上也有灯光来写作,还有两个年轻女子来伺候他,煮饭给他吃。等到五年写完释论后,这两个女子也不见了,其实这两个女子是天上派来的。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传统美德。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传统美德的故事吧。

  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忠孝仁义礼智信”

  应该从孔子时就提出来了,几千年了。“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是立身之本。现在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后来,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至少,你不能当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钟,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更不能象邓小平说的有些人那样,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人非常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文明进步。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孔子说,仁就是“爱人”。“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一定是很和谐的。仁的思想,还体现在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重信义可以牺牲生命。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积极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程母侯夫人,是大中公程珦的妻子,程(颢)明道、程(颐)伊川的母亲。她对公婆尽孝道,治家有规矩讲家法。她性情谦和随顺,尊敬丈夫,即使小事,也必须报告大中公而后行。她从不打奴仆,若见子弟对仆人稍有呵责,必定教训说:“人的贵贱虽不同,但同样都是人!”她待婢女仆人很宽厚,处处怕伤害他们;而对孩子,一有过错,小的责问批评,大的请示大中公,一定要其改过才罢休。

  她曾说过:“子女之所以不孝,都是由于当母亲的隐瞒其过错,父亲不能得知,因而无法及时教训于他。”程母生了六个儿子,死掉四个,只剩下明道、伊川两兄弟,怎么不极其珍惜!孩子才几岁,走路跌倒,仆人急忙抱扶,程母总是斥责孩子说:“你若慢慢走,会跌倒吗?”吃饭的时候,她让孩子坐在自己身边,若孩子要尝名贵的羹,程夫人即呵斥制止说:“小时处处满足他的要求,长大后怎么得了呀!”孩子要是与人争执、吵架,虽然儿子是对的,她也不袒护,说:“担心的是他长大后不能受委屈,不担心他不能伸啊!”所以二程夫子,从小时候对饮食衣服一点挑剔都没有,也绝无恶言骂人。二人长大后,成为宋代大儒。

中华美德哲理故事

  美国“旅游大王”希尔顿以5000美元起家,发展到几十亿美元;从一家旅馆,扩展到70家,遍布全球五大洲的各大城市;而且吞并了号称“旅游大王”的纽约华尔道夫的奥斯托利亚旅馆。

  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就是建立独特的微笑服务艺术。他的名言是:“你今天对顾客微笑了没有?”

  1930年,美国的旅馆因为全国的严重经济萧条而倒闭了80%,希尔顿的旅馆也亏损,负债50万美元。但他并未灰心,而是充满信心,向全体员工呼吁:“目前正是旅馆难过的时候,我请各位记住,千万不可把愁容摆在脸上!无论何时,无论旅馆遭遇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馆的阳光!”

  后来,希尔顿的旅馆率先进入了新的黄金时代。

  点评

  希尔顿的旅馆靠微笑服务享誉全球,赢得四海顾客,“称霸”全球。微笑,是一种表情,要笑得甜,笑得美,必须出自真诚。这种真诚的微笑是装扮不出来的,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文明修养,是要花一番苦工夫才能修养成品性的。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的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就像贪婪的魔鬼,带给中国人的是无穷的灾难,带走的却是中国无尽的财富。

  鸦片的毒烟在中国的大地上蔓延,让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让无数士兵失去了挥动刀槍的力量,让无数的官吏为筹烟款变本加厉地盘剥百姓,贪污受贿。白银则像水一样流到英国人的海船上。

  朝廷的有识之士对烟害忍无可忍。湖广总督林则徐力主禁烟,上书道光皇帝说:“不革除烟害,十年后国家将没有可以筹集的饷银,没有可用之兵。”

  道光皇帝感到了鸦片对满清统治的威胁,同意了林则徐的禁烟主张,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

  林则徐深知官场黑幕对禁烟的阻碍,先微服到广州召见两广总督邓廷桢和水军提督关天培,以求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了解广东烟害,暗查与洋人勾结走私鸦片的官吏。

  一切准备停当后,邓廷桢召集两广官员到总督府议事。待官员们到齐,邓廷桢突然起身高声宣布:“钦差大臣林大人到!”

  官员们一震,未等从惊愕中清醒过来,林则徐已在大堂肃然坐定。林则徐威严地扫视一眼堂下的官员,令官员们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不宁和恐惧。

  林则徐正气凛然地说:“此次奉皇上之命到广州禁烟,凡勾结洋人贩卖鸦片者,一律严惩,自首者从轻处罚。”

  堂下一片嘈杂,但无人站起招认。

  林则徐冷笑一声,蓦然喝道:“伍绍荣、伊里布……!”

  被点贪官顿时魂飞魄散,惊恐中哪里会想到林大人微服查访,早掌握了他们助纣为虐勾结洋人情况。

  关天培早已布下兵士,此时冲进大堂,将这些贪官污吏绑了起来。

  肃清了内奸,林则徐立即向英国商人下书,勒令他们缴出全部鸦片。

  “这是对大英帝国的侮辱!”颠地在英国商馆高叫着,他是最大的鸦片商人,“一箱鸦片都休想从我手里拿走。”

  “可是我们的许多鸦片就在码头的仓库里,林则徐已经封锁了港口。”一个英商说。

  “那就把码头上的交出去。其余的藏起来。”

  颠地出面要将码头上的一千余箱鸦片上缴给中国政府,暗中却联合英商将两万余箱鸦片藏了起来。

  林则徐对英商丢卒保车的伎俩嗤之以鼻,严令英商必须缴出全部鸦片,并传讯抗拒缴烟的颠地。

  颠地躲进英国商馆,恰逢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从澳门赶到广州。

  义律将颠地叫到商馆的密室。“颠地先生,你必须离开这里。”义律说。

  颠地懵懂地问:“到哪里去呢?”

  “到海上,我们的军舰上。向他们报告这里发生的一切,做好开战的准备。”

  颠地明白了义律的用意。“怎么走呢?”他问。

  义律诡异地一笑:“扮成中国人。”

  午夜,颠地穿上中国人的长袍马褂溜出了商馆。

  夜空无月,只有点点的星光。颠地隐身在黑暗中,感谢上帝给了他这样好的时机逃脱。他脸上得意的笑容还没有消失,两双大手骤然将他按倒在地下。邓廷桢早派兵将英国商馆监视起来了。

  林则徐连夜审讯颠地。

  “颠地先生,你想逃到你们英国人的军舰上去是吗?想通知他们准备与中国开战是吗?”林则徐凛然怒斥颠地,“告诉你,中国的沿海炮台早已严阵以待,只要英舰敢犯,必将葬身大海!”

  颠地颤抖着,不敢直视林则徐。

  “回去告诉义律,天亮前不缴出全部鸦片,谁也不许离开商馆!”

  颠地狼狈地被押送回英国商馆。义律听完颠地带回来的林则徐的口信,不相信林则徐真会动武,仍拒绝缴出鸦片。

  义律捱到天亮,揉揉困乏的双眼,打开了窗户。一瞬间,他的眼睛因惊悸呆滞了。他无法相信商馆的四周已站满了中国的士兵。

  更令义律和英商想不到的是,商馆所有为英国人服务的中国人都跑光了。商馆里的生活用品均需从外面运来,中国人走了,也就断绝了商馆里的水和粮食。

  可义律还想抵抗下去。他教颠地再去见林则徐。

  夜晚,颠地带两个年青的英商,抬着一只皮箱来拜见林则徐。

  林则徐冷眼相讥:“颠地先生,是来缴鸦片的吗?怎么就一箱?”

  颠地没有回答,嘴角含着诡谲的微笑打开了皮箱。里面装着满满的银元。

  林则徐拍案而起。“盖上你的皮箱,别肮了我的屋子。”他的双眼似乎喷出了怒火,大喝一声,“滚出去!”

  颠地颓然回到商绾。义律望着饥喝难熬的英商们,再无计可施,只得同意缴出鸦片。

  1839年6月3日清晨,广州军民像节日一样涌向了虎门海滩。

  海滩上早已挖好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中灌满了水。林则徐一声令下,民夫们将鸦片扔入池水中,然后将生石灰倒入池里。顷刻,池中腾起白色的烟雾,像开锅一样翻滚起来。围观民众放起了鞭炮,欢呼跳跃。在鞭炮和欢呼声中,销烟池开启了通向大海的闸门,销毁的鸦片被汹涌的池水咆哮着冲向大海,随着波浪消失在大海的深处。

  虎门销烟的磅礴气势震惊了世界,就像巍峨的昆仑山挺起了中国人民的脊梁。它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成为我国近代史反对外来侵略最光辉的篇章。

中华传统美德诚信故事

  卓恕辞恪。某日复来。届期果至。樽酒相陪。

  【原文】

  吴卓恕、尝还会稽。辞太傅诸葛恪。恪问何日复来。恕言某日。至日。恪为主人。停不饮食。欲以须恕。宾客咸曰。会稽建康。相去千里。道阻江湖。风波难期。俄而恕至。一座皆惊。宾主酬酢。尽欢而散。

  恕与范式略同。而恕较甚于式。恪之信恕。亦更甚于劭。盖式则自约期于劭。恕则因恪问而率尔对以期。劭则仅告母具鸡黍以俟之。而恪且延宾客。停饮食以待之。其知之深也。实以其信之笃也。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吴国里有一个姓卓名叫恕的人。有一次、要回到会稽的地方去。因此到那做太傅官名叫诸葛恪的面前去辞行。诸葛恪就问卓恕。什么时候可以再来。卓恕说。就是某日来吧。到了这一天。诸葛恪备了酒席。自己做着主人。停着杯筷不喝不吃。要等卓恕到来。许多客人大家都说。会稽地方到这里建康。相隔有一千里路的远。并且路上又隔着江呀、湖呀。水面上有了风波。这是很难预定的。过了一忽儿。卓恕果然到了。满座的宾客们都非常的惊异。于是主人敬客人们的酒。客人们也回敬主人的酒。大家极尽了欢乐才散去的。

  中华传统美德诚信故事:曹摅约囚曹摅岁夕。纵囚归家。克日皆返。诚感靡涯。

  【原文】

  晋曹摅、为临淄令。狱有死囚。岁夕行狱。愍之。曰、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归家耶。囚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悉开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至。并无遗者。

  许止净谓欧阳子论唐太宗纵囚、为不合正道。亦是通论。乃曹君已先为之。且天子有专赦之权。而县令无之。囚岂不知。何以相率而至。并无遗耶。是知无不可感之人。其不可感者。仍是感之未至耳。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曹摅。做了临淄地方的县官。那县的牢狱里。有许多判了死罪的犯人。曹摅在年底边。到牢狱里去巡视。见着了这一班判死罪的囚犯。心里很可怜他们。就说道。过新年、在人情上是很重要的。你们难道不想暂时回到家里去吗。囚犯们都哭着说。偌若能够暂时回家。就是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怨恨了。曹摅就尽数把他们放了出来。限了日期。叫他们回到狱里。属员们很固定地和他争执。曹摅说道。这班人虽然都是小人。可是用恩义待他们。不至于负义的。我就替诸位担当了这个责任好了。果然到了限定的日期。一班犯人。相率到来。并没有遗失了一个。

  中华传统美德诚信故事:羊祜推诚羊祜推诚。视敌如友。拒绝谲言。饮以醇酒。

  【原文】

  晋羊祜、字叔子。镇襄阳。与吴将陆抗接境。每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欲进谲计。祜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抗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疾。祜馈以药。抗即服之。人多谏抗。抗曰。岂有酖人羊叔子哉。

  古云。兵不厌诈。乃羊祜之遇陆抗。战必克期。不为掩袭。有进谲计者。饮以醇酒。使不得言。故敌将服其药而不疑。敌国军民。闻其丧而罢市巷哭。其信之孚及敌人。伊古以来。除叔子外。更无有二。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一个名将。姓羊名叫祜的。表字就叫叔子。带了军队。在襄阳地方镇守着。那个地方是和吴国里名叫陆抗的境界。是两相毗连的。他们两边的军队、每次交锋动兵。一定要预先约定了日期才开战。不用暗地里袭取的计划。凡是军队里将帅、要进献奇谲的计策。羊祜每每给他喝那很厚味的酒。使他不能够说。陆抗有时候送给羊祜的酒。羊祜丝毫没有疑虑的喝了。陆抗生了病。羊祜送给陆抗的药。陆抗也立刻吃下了。人家都劝陆抗不要服这个药。陆抗说道。那里会有毒死人的羊叔子呢。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

红色爱国七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