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艰难的航天历程

  人类与天空比,只是渺小的一粒沙子。没有天空的广阔,也没有天空的高度。可“不知量力”的人们已经敢和天空比高,天空正如那样空旷,除了云啥也没有。可人们居然敢和天空比高,因为我们渴望飞翔,高于一切。这就要讲到航天。

  “航天”字面的意思是飞翔在空中。其实在古代就有着“牛郎与织女”、“嫦娥奔月”等飞天的幻想的神话故事。难道这些就只能停留在幻想么?不,不是这样的,这些已经有人尝试。明代,一位叫万户的官员用48支火箭绑在椅子下面,想要达成“飞天梦”。开始点火了,只听见一声巨响,他为了祖国航天事业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现在我们为了纪念这位开创人类“飞天梦”的先驱,便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为了更深的了解中国航天的历史,我去查阅了一下资料。在数以万计的信息中看到了“钱学森”这三个字。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看起,看到了他的故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少海外华人纷纷回国,在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钱学森。当时钱学森在美国,听说新中国成立了,他立马带着家人要回国。可是,美国人是万般的、千方百计的阻挠。因为美国人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宁可枪毙了钱学森,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半步。可当时钱学森已经办好了回国的所有手续,正准备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他收到了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全家离开洛杉矶。以此同时,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全部行李。并且还派人暗中监事他的全家和他的所有行动。事情远非如此,钱学森在日后还遭到了美国方面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美国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钱学森被无端拘留后,钱学森的老师及其学生还有美国的一些友好人士,都想救出钱学森让他回国。

  可这一点用都没有,美国不但没有减轻对钱学森的迫害,而且反而加重了。钱学森的行动处处受到限制和监视,不让他离开洛杉矶,还要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

  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断钱学森回国的思想,反而使他的挚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更加炽热。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最终1955年9月钱学森与他的夫人和他们的孩子乘上了回国的邮轮,离开了洛杉矶,驶向地处东方的祖国。

  钱学森回国祖国,并没有停下对航天事业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使中国的航天事业不再停留在天空,而是宇宙。终于,在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上了天空。

  别高兴得太早了,虽然我国的卫星升上了太空,可之后的航天事业就不是这样一帆风顺了。1973年发射长空一号失败;1974年再次发射长空一号失败,发射返回式卫星失败;1976年又一次发射长空一号,还是失败了;1984年发射东方红二号通信实验卫星失败……还有很多案例,我们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终于,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在2003年的10月15号圆了中华千古飞天梦,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它打破了美国、苏联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人类还并不骄傲,依然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已经在慢慢像我们靠近。2005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6号”;2008年9月,“神舟7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神舟7号”实现了出舱;2011年9月,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1号”发射成功;2011年11月“神舟8号”无人飞船升空,还与“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2012年6月,“神舟9号”飞船发射并与“天宫1号”实施载人自动交会对接。

  我们祖国未来航天事业将会发展到征服火星、月亮,探索宇宙的奥秘,去月球过周末,建立太空垃圾回收站……

  现在我们不光敢跟天空比高,我们现在还敢登上星球,探索宇宙,遨游太空……宇宙对我们来说是神秘的,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探索宇宙!

  贵州遵义红花岗区遵义市红花岗区第一初级中学七14班初一:秀不出的城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神圣的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科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和中国航天发展的广阔前景是令世人佩服。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的时期,才能达到现在相当规模和水平,但是,中国航天是怎么从贫穷到到现在举世瞩目呢?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现在令世人瞻望的中国航天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钱学森。他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

  于1956年2月17日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钱学森经过了几年对我国航天科技呕心沥血的帮助,终于使我国有了实战的尖端武器,壮了国威,军威,震了民心,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中国航天的成功之路。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神州一号成功发射,虽然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去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是中国航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在今年的6月16日18时37分,我国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九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那一刻,我高兴!我兴奋!我激动!我为我是一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因为中国航天虽起步晚,但发展快。那时我国科技不是多好,要不是那么多的爱国同胞回国帮助我们的科技,如果没有他们,不止我们现在会怎样。在此,我替13亿中华儿女感谢你们! 中国独立自主的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不知有多少人在辛辛苦苦的操劳着,我们对他们的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每个火箭成功发射,进入太空时,不知在这多少梦想一起上了太空;当每个火箭都平安回来时,不知多少人的内心里充满着激动!中国航天,是神圣的!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坐着火箭踏入太空,解开那千年迷,探索那万年梦!

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它包括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是当今人类世界最高科技群体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科学技术之一。航天技术越来越广泛的渗入当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出传统的生活方式无法达到或难以实现的作用。航天技术使人类活动范围从地面扩展到太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整个世界和人类自身发展了深刻的变化。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已成更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1985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的号召40多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风风雨雨、艰苦创业、配套发展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现在,我国航天技术已达到了相当规模的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试制的完整配套方式;建立了设备齐全、能发射各类卫星的发射中心和卫星测控网;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科研生产协作网和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了系统工程决策的能力和管理经验;培育了一支思想教育良好、作风过得硬、技术水平高的科技队伍和产业大军。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生命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为社会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中国航天

  人类航天史将记下这样一个瞬间,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服,从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跨越。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浩瀚太空印上自己的足迹。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的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三度金秋,三度飞天,三度突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代万户乘坐47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包装尝试,再到现代杨利伟独自一人造访“天空”,到费俊龙,聂海胜携手巡天归来,到翟志刚出舱漫步,中国航天人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飞跃,标记在了太空之上,成员从一到多人,飞行时间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舱内到舱外.

  翟志刚留在太空上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的一步。

  --这历史性的一步,所显示的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实力。

  综合国力的大步跨越,托起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大步跨越,从高安全,高可靠性的运载火箭到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从遍布陆,海,空的航天测控网到先进的立体搜救系统.决定神舟一步一步跨越的这一切,无不源自于改革开放所积蓄的巨大经济和科技力量。

  尽管在太空探索的许多领域,中国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但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一定能够迈出坚实的第二步,第三步。因为,中国航天拥有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腾飞的火箭中,加注了一个焕发青春的民族的雄心壮志和动力之源。

中国的航天

  在东方,一团红色的火焰正在疾速上升,于是,中华大地沸腾了——天宫一号成功升天了!

  从神舟五号升天起,中国载人航天就在不断地发展着,从首位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最后到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交会对接,无不见证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

  在我看来,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是可喜可贺是,见证着中国科技力量的飞速发展。当然与国际上的发展也是要有所比较,有些国家比我国发达许多,航天的步伐也较快,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的发展史中得到一些启示,前车之鉴,后者之师,这些启示对中国航天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目前,国际上探索太空的目标一般是月球——火星——太阳系其他星体——太阳系外的空间,目前美国“先驱者”号是已知飞得最远的,已带着人类的问候,飞出了太阳系,飞向了浩渺的太空,寻找有智慧的生物去了,但即使飞得如此之远,人类的脚步最远只到达月球,还没到火星。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月,发射了“嫦娥一号”,进行绕月飞行,对火星也没少关注,前段时间发射的“萤火一号”,搭俄罗斯的顺风车飞向火星,但遗憾的是,火箭发生故障,虽经俄方极力抢救,但仍无法挽回,最终未能造访火星。虽有此失败,但我国的载人航天很顺利,到目前为止无任何事故。目前,神舟九号已安全返回,天宫一号也还在轨道上待命,等待着下一次任务。 总体来看,我国航天的发展还是有些落后,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技术,美国的“先驱者”号已飞出太阳系,而中国还没这样的技术,主要因为中国航天起步有些迟,美国与苏联(今则为俄罗斯)最先发展航天技术,有许多这方面的经验,并且有许多技术人员,但目前我国还有人才外流这一现象,导致中国科技发展有些缓慢;二是经济,中国虽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不能像美国那样随时发射航天器。并且中国还面临岛屿争端,要战争还是要发展,这是一个必要的选择,若要战争,保卫领土完整,则要大量经费,会影响

  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两个问题是要解决的。虽然困难矛盾重重,但我相信:中国航天一定会发展起来,走在世界前列。

  在此,我祝“嫦娥”奔月成功,中国探索太空的步伐走在世界前沿。

中国航天

  自从上个世纪前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上太空,别的国家也在加紧研究卫星,中国也不例外。当时 ,毛泽东主席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于是我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科学家们也开始研究我们自己的人造卫星。终于,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了,它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东方红》歌曲,歌曲响彻大地。中国成为了继苏联、美国等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卫星的国家。这在当时落后的中国是多么神奇与伟大,这是中国的骄傲!这也令世界震惊,不得不对中国这个弱国刮目相看。随后,中国用长征号火箭把神舟一号飞船送出了地球,这又是中国航天一大突破。不久,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都升空了,没有一次失败。这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说明了中国的航天科技在一点一点成熟,也体现了科研人员的智慧与谨慎,使发射次次成功。

  神舟五号飞船由长征号火箭搭载升空了。飞船中,有一位中国第一位上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他是去到地球以外的第一个中国人。那一刻,整个中国欢腾了,整个世界又一次震惊了,中国可以载人航天了,中国成为了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航天技术步入世界前沿,比众多发达国家还厉害。杨利伟也名扬世界,成为了中国能人。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0,神舟六号飞船发射了,由费俊龙和聂海胜驾驶它到了离地球343千米高的太空中飞行了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飞了76圈。3年后,就在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神舟七号飞船发射。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三人负责此次任务。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国人将进行太空行走。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这是一大飞跃,中国的航天技术有更近了一步。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这是一个很多人不能忘记的时间,因为在这个时间,天宫一号发射了,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也被称作“目标飞行器。不久之后,它和神州八号成功对接并以组合体飞行,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舟九号搭载了景海鹏,刘洋,刘旺三人,三人进入天宫一号进行试验,并在那里生活。神舟九号飞船首次搭载活体蝴蝶(卵和蛹)升空。

  中国的航天技术正在飞快发展着,也许很快就能赶上美国了,在明年下半年,还将会发射嫦娥三号,它将会在月球软着陆。此后,中国还会自行在太空组装自己的空间站,到时,中国的航天技术将会在世界不可缺少。

神舟”系列飞船发展史

  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于1月5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这艘飞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先后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

  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全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希望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成功着陆,我国第一位航天员结束了21小时18分钟的太空旅程,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神舟”系列飞船发展史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

  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于1月5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这艘飞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先后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

  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全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希望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成功着陆,我国第一位航天员结束了21小时18分钟的太空旅程,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中国.航天.发展

  1970年4月24日,一颗耀眼的‘星”划破天际——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诞生了!这是提前为国庆献上的厚礼,也标志着我国卫星史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此之后,我国航天事业一次次快速跃升: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三号成功升入太空;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使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我们以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飞跃!此后,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神七出舱,“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神九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这些都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但是,我国航天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美国宇航局每年的预算在170亿-180亿美元,超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的总投入;在人造卫星领域,我国刚刚达到国际航天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的技术水平;在飞船研制技术领域,我国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航天重要领域,我国与世界航天水平的差距保守分析为10年到15年……

  我们是国家的栋梁,祖国的希望。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惟有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让祖国的航天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要继承中国航天人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为了我们的祖国,甘于奉献!

中国航天史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年会节目创意又简单

可以投稿的文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