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的感人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朱婷玩转排球的励志人物故事

  里约奥运会上,她一人扣球317次,独揽179分,以主攻手和头号功臣的名义把中国女排推上了久违12年的最高领奖台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登顶。在本届奥运会上,作为中国女排的绝对核心,朱婷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分别贡献28分、33分、25分,整个奥运会八场比赛,她一共贡献了179分。赛后,朱婷当选最佳主攻手和MVP,成为世界女排大奖赛的主角,网友关注焦点。从2007年进队开始接触排球运动,到2012年女排亚青赛冠军、MVP,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最佳主攻手、MVP,她用了不到10年时间写下了自己排球人生的“精忠传奇”。

  坚持带来希望与梦想

  1994年11月29日,朱婷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乡朱大楼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中劳力少、姐妹多,父亲朱安亮在村里开了一间修车铺仍然不能支付全家生活所需,看到姐姐相继辍学打工,年幼知事的朱婷很是痛心,她决心创出一片天。

  等到朱婷读到初中一年级,家里实在拿不出读书的钱,她面临出去打工的抉择。但朱婷认为上学才是走出农村、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主意已决,坚持要上学,父母只好依了她。2007年,机会来了。13岁不到的朱婷身高已经达到了一米七还多,学校的体育老师发现了这个特别的孩子,并把她推荐给了周口市体校。随后,朱婷进入周口体校进行专业体育学习一年,当时校长为夏陆海。

  农村背景的父母根本没有运动竞技的经历,朱婷进入排球领域是她的身高出众和自身坚持所致。正是这些条件给了她难得的机遇:2008年河南省体校从下面地市级体校选拔苗子,朱婷符合“女子14岁以下、身高1。8米以上”的标准,于是她来到了河南省体校。“朱婷进入省队开始专业排球训练,主教练为詹海根,但是进入省体校之初,朱婷只是在普通班训练,机缘巧合下朱婷进入了排球队,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这时开始,朱婷的排球生涯才真正起步。”河南省体校负责人说。

  在省体校训练的几年,朱婷进步神速,逐渐加入了河南省队和国家少年队、青年队,并为河南鑫苑女排效力。期间,朱婷参加了很多赛事,很快成为中国女排队伍中最炙手可热的焦点。虽年少成名,但后面还要走很长的路,谦虚的朱婷也知道这点,她一直把自己的精彩发挥归功于全队。

  “朱婷一直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如果不是她的坚持,或许今天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多次采访朱婷的记者感言,朱婷的成长经历了很多人很多事,她能一步一步坚持下来,逐渐实现心中梦想。

  能吃苦造就人生传奇

  “朱婷是2007年进队的,当时没有任何运动基础,但一接受训练,就发现她不但悟性特别好,而且特别听话、特别刻苦。”朱婷的河南省体校启蒙教练刘宏说,“她那时还不到14岁,个子才1。80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出现‘生长疼’,有时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但从来没有因此请过假,每一堂课、每一个球都能认真对待,那么高的个子练滚翻,练鱼跃,也都是毫不含糊。正因为有天赋,又能吃苦,她才进步快。”

  2008年,朱婷进了河南省青年队。“她训练没得说,很刻苦,身体素质好,弹跳很好,很快就拔尖了,”多年执教朱婷的主教练詹海根说。

  2010年9月省运会女排最后一轮,朱婷代表周口对东道主洛阳,洛阳队里有好几个省一队的,大家都认为周口肯定没戏,比分肯定是3比0,有些裁判甚至早早地把积分表都填好了。可是16岁的朱婷带领周口队硬是和洛阳队拼到了最后一局,虽然以微小差距失败,但朱婷的突出表现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2010年,朱婷进入国青队,从此开始在世界赛场崭露头角。2011年8月,朱婷与队友合作获得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亚军,2012年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朱婷全面爆发,帮助国青队豪取八连胜夺得第十冠,朱婷本人荣膺最有价值球员。

  此后,朱婷的成长犹如火箭速度:2011年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亚军,2012年U19女排亚青赛冠军,MVP;2013年瑞士女排精英赛:第六名,最佳得分奖;2013年U20女排世青赛:冠军,最佳扣球、最佳得分、MVP;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冠军,最佳得分、最佳拦网奖;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香港站:冠军,MVP;2015年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最佳攻手、MVP;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最有价值球员(即MVP);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最佳主攻手、MVP。

  头号进攻手步入世界舞台

  2016年5月6日,土耳其女排联赛豪门球队瓦基夫银行俱乐部宣布,朱婷以110万欧元的转会费加盟该俱乐部。这是中国女排现役顶尖国手第一次出现在世界顶级排球联赛中。在22岁的年龄就能在目前世界最好的联赛打球,“高妹”朱婷对将要开启的土耳其联赛之旅充满期待。

  “我觉得像朱婷这个水平一定要出去打球,跟外国选手交流,而且国外的联赛挺时尚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打法都在。”多次执教国际赛事的郎平力推朱婷早日走向世界舞台。土耳其联赛对于中国队员来说,也并不陌生,大家熟悉的前中国女排国手王一梅就曾经在土耳其联赛打过两个赛季。

  从农村娃进入体校,从体校进入省队,从省队走入国家队,从国家队走向世界,朱婷开启了人生辉煌篇章。目前,中国女排曾有两人在世界杯荣膺MVP,之前是1981年的孙晋芳和1985年的郎平,朱婷成为史上第三人,注定载入历史。

  朱婷转会世界顶级俱乐部之一——土耳其瓦基夫银行俱乐部后,年薪高达110万欧元的身价,仅次于韩国当家球星金延璟,成为全球第二高的女排天价薪酬球员。朱婷身高1。95米,扣球高度达到3。27米,金延璟的身高1。92米,扣球高度3。07米,可以说在身体条件上朱婷丝毫不输给金延璟。但朱婷认为,要想达到金延璟的高度,自己需要提高的方面还有很多。

  “瘦瘦高高,谦虚礼貌,未曾开口,先露笑颜。”这是朱婷给诸多媒体记者留下的印象。已经身为“国际球星”的朱婷,至今谈到成绩时依然很谦虚:“其实,我没想到能得到这个奖,是意外的惊喜,感谢国际排联给我的肯定,还要感谢队友的支持。大家只看到我扣球得分,其实这是队友们多少次倒地防守,再为我传球创造出来的机会。”

  个人档案

  朱婷,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1994年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毕业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身高195c体重78kg,司职主攻位置。2013年正式入选郎平执教的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现为队中主力主攻手,披2号球衣。多次参加世界比赛并屡获佳绩,2014年被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现签约于世界职业排坛豪门俱乐部土耳其瓦基弗银行队。

中国女排的感人故事

女排精神,感动世界

  有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女生,用努力和奋斗在里约奥运赛场上不懈拼搏,用一块金牌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她们就是中国女排。

  一支12人的团队,能在世界称雄,是何其不易。或许有些人只看到她们获奖后光鲜地尽情收获鲜花与掌声。然而她们在这背后付出的汗水与心血,根本不是常人能及的-----

  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女排姑娘便早早地开始了训练。不间断的跳跃,奔跑,传球,击球。使她们受伤成为了家常便饭。训练场地总是集中在某一区域,离城市很远。因此,回家也成了一件难事。不能与亲人常聚,是一件多么无奈的感受啊!可对于女排姑娘,她们只是一笑而过。

  转眼到了奥运会,播种下去的种子也应该迎来丰收。在万众瞩目下,中国女排走上了赛场。可是,打击一次次的降临------前几轮发挥失常。使人不由得为中国女排捏了把汗。面对对手的嘲笑,挑衅,观众的失望,无奈。她们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越挫越勇。面对卫冕冠军巴西队,她们从容应对,用胜利让团队士气大涨。在半决赛上面对战胜过自己的荷兰队,郎平教练的一句话让她们重拾信心“我们不会在一个队伍上连输两次”。果然,言中了。

  在跌跌撞撞之中,女排姑娘还是走上了决赛的赛场。观众台上座无虚席。除了手举五星红旗高声呐喊的中国球迷,还有不少外国友人。他们也见证了中国女排的成长历程。最终,中国女排一举夺魁。当里约奥运赛场上响起中国的国歌时,中国女排姑娘手持金牌灿烂微笑时,亿万中华儿女的泪水模糊了双眼,而我能够清晰地看见她们眼中的液体的闪烁。

  《感动中国》中这样说:“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博的是勇气。奋勇拼搏,绝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比赛结束,多家外国媒体纷纷称赞中国女排,她们终于在努力过后重回世界巅峰,让中国体育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她们的女排精神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代表励志故事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经过四局较量,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时隔12年再度荣膺奥运会冠军;同时报了小组赛告负对手的一箭之仇。这是中国女排史上第3次获得奥运金牌!

  成为教练之后,郎平已经率队两次杀入过奥运会的决赛。一次是1996年带领中国队晋级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决赛,一次则是在2008年率领美国女排。不过这两次她都是获得了银牌,里约奥运会,由郎平再次挂帅的中国女排,战胜塞尔维亚夺得金牌,继1984年洛杉矶和2004年雅典折桂、1996年亚特兰大摘银之后,时隔12年第三次斩获奥运会冠军,这也是郎平挂帅后的首枚奥运会金牌,同时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的第26金。

  郎平两次接手中国女排时,中国女排都处于低谷。不仅是拿不了世界冠军,而是在亚洲都输给过日本和泰国。更是从世界排名第一,一路跌到第八。每次世界级的大赛,国人已经不寄期望于女排进决赛了。

  这样的女排对谁来说都是烫手山芋。但是两次,郎平都扛起了中国女排。1995年她首次执教中国女排,同年就率队获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三名,1996年再次率领中国女排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1998年夺得第13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

  之后她辗转意大利、美国。在2013年,郎平重新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再次带领困境中的女排夺得2014女排世锦赛亚军。在去年的女排世界杯上,郎平顶住压力,带队以10胜1负的骄人战绩时隔12年第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其实,在郎平两次执教中国女排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顶着冠军的光环,郎平1986年退役后本可在系统内取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但郎平却选择一条不同的路,到北师大学习英语,之后又自费赴美留学。

  1995年,长期处于低谷状态的中国女排开始备战奥运,邀请郎平从美国回国执教的呼声很高。曾经为国家夺得“五连冠”的郎平也非常希望重回国家队,再振女排雄风。然而,当时郎平签有美国俱乐部的合约,回国意味着有一笔不菲的违约金。

  当中国“高尔夫之父”朱树豪获悉此事后,他通过自己在美国的公司全力协商解决,努力游说郎平所在的美方俱乐部,并且承担了郎平的违约金,扫清了郎平回国的一切障碍。

  后来中国女排不负众望,勇夺1996年奥运银牌。当郎平率领女排姑娘终于再次站在奥运领奖台上时,新闻媒体才知道了朱博士的这一义举。郎平在她后来的自传《激情岁月》里也记载了朱树豪帮其回国执教的经历。2003年新年之初,当中央电视台采访远在意大利的郎平时,这位“铁榔头”也热情洋溢地提到朱树豪的名字。

  接下来,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逆转俄罗斯夺冠后,“黄金一代”的中国女排一度陷入了低迷的状态。

  老队员的伤病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问题。在赵蕊蕊的记忆里,2006年到2008年是中国女排伤病最多的一段时间。她和时任队长冯坤曾前往美国治疗,在那里她们遇到了一同手术的偶像郎平。术后“三个瘸子”生活在一起,郎平时不时炒菜做饭,“很照顾我们”。

  2009年,中国女排两度负于日本,亚锦赛又史无前例地被泰国击败。在回国的机场,安检人员说,你们连泰国都敢输。薛明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人想输”。

  中国女排进入了新老交替的调整中。赵蕊蕊等老队员退役,主帅换人,中国女排进入了一段风雨飘摇的日子。刚刚接过帅印的蔡斌,又把帅印交给了王宝泉,在后者“地狱式”的训练方式下,女排夺得了瑞士精英赛冠军,并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上收获第四名。五个多月后,王宝泉又因身体原因挂印而去。

  两年内三度易帅,这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的第一次。“教练是一个队的灵魂,那时候灵魂都不稳定”,薛明说。前中国女排队员张娴认为,频繁换教练也导致了中国女排的青黄不接。每个教练用人、选人都有不同的风格。

  2010年,中国女排跌入谷底,仅仅取得世锦赛第十名的成绩。此时中国女排无异于烫手山芋。2013年,因腿伤很难再坚持下去,来自北京女排的薛明宣布退役。

  2013年4月,郎平的老队友陈招娣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得知消息后,郎平坐在沙发里哭了良久。

  “招娣去世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让我特别感动,女排精神还是这么有感召力,在中国女排最需要人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做点牺牲?现在这个局面,出山就是去当铺路石的。”

  郎平作为队员见证了老女排五连冠的辉煌,又身为教练在最近二十年来活跃在第一线,每当女排陷入困境,人们总会想起她。

  郎平毅然接过女排帅印。要知道,老女排成员中至今还从事排球教练工作的只有郎平一人,有的下海经商,有的走上仕途。当央视主持人张斌将这个问题抛给郎平时,郎平笑着说:“经商没有天赋,也没有领导才能,只能做教练了。”

  这支新女排,90后甚至95后占了大部分。训练、比赛、开会、备战,已经55岁的郎平经常亲自上阵,平时腰椎不好的她,训练课后,要花上半小时做理疗。很多大赛前,她的睡眠不足4-5个小时。

  另外,在场下,郎平对队员体贴入微,记得每一个队员的生日,了解每个人的伤病,会自己掏钱给队员买营养品,包春节红包。

  终于,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厚积薄发,一扫之前阴霾,夺得冠军。

  2016年奥运会,背负着中国三大球成绩希望的女排压力很大,小组赛首战,2比3不敌荷兰,离场时,队员们一个个低着头。赛后,郎平为队员做心理疏导,要求队员“放开打”。第四场小组赛又0比3完败塞尔维亚。在休息室,郎平鼓励大家:“咱们中国女排最不怕的就是困难,困难再大,我们也要迎着困难上!”

  战胜了荷兰杀入决赛后,郎平说:“从我决定带女排的时候我就没考虑应该得到什么。队伍是主教练责任制,不管是好还是不好,我都应该承担责任。”

  说到激动的地方,郎平也显得有一点语无伦次,她说:“我不是表扬自己,我没有什么私心杂念。球队带得不好,我有责任带她们继续向前。球队带得好,是大家的功劳,我一个人做不了什么。我没有后悔过,只是尽力而已。”

中国女排的感人故事

  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颁奖词及事迹介绍:为国著功成

  2016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强敌,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感动中国》2016年度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颁奖词: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女排在比赛中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她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中国女排事迹介绍:在里约奥运上中国女排从出征奥运会之前的备受嘲讽与质疑,到一路奋勇夺冠,时隔12年重回世界之巅。是的,有一种信仰叫中国女排,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对中国人来说,这种精神早已超越体育范畴,成为一种情结一直鼓舞着国人士气。中国女排秉承着这种精神真正意义上的让无数人热泪盈眶。不断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女排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理念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奔向远方。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运动会开幕式宣传稿

女排精神摘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