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自己成功的名人素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自强的名人故事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

  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依靠自己成功的名人素材

古代自立自强的名人事迹

  公元105年,中常侍(侍从皇帝的官员)、尚方令(负责朝政的官员)蔡伦奏请东汉和帝准予将他的造纸术向民间推广,他还挑选出挺括良好的纸,进献给汉和帝。汉和帝试用以后,非常满意,当场赞扬了蔡伦的这一创造发明,同时立刻下令把这个造纸技术推广开去。

  从此,中国的造纸技术进入了先进的行列。在此之前,商朝把汉字刻在龟甲兽骨上,但是甲骨的来源很有限,而且不便携带、保存,所以人们后来把汉字刻在简牍上。简和牍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狭长的称“简”,略宽的称“牍”。由于一片简只能刻几个字,因此写一篇文章就要用许多简,写完之后人们再用绳子把简串起来,成为“册”。虽然做简牍的材料遍地都是,但是它们也太笨重了,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用简牍写的奏折重达一石(约五十斤左右)。后来人们用丝帛作为书写材料,它柔软轻便,易于书写,可惜量少价高,这一致命弱点使它难于推广使用。

  在京城洛阳的皇宫里当官的蔡伦,当时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非常聪明,很会动脑子,经常和工匠们一起研究制作工艺。蔡伦看到皇帝每天要批阅堆成小山般的简牍,非常不方便,他就琢磨着要制作出一种轻便易用的书写材料,来取代笨重的简牍。

  对于新的书写材料,蔡伦的第一个要求是轻便。因此用竹、木制成的简牍首先被排除在外,而丝帛倒是符合的,可惜原材料稀少。于是,蔡伦仔细观察了丝帛的生产过程,从分析丝帛的结构入手,发现它是由纤细的短纤维互相粘成的。于是,他把新材料定位在结构与丝帛相似、取材容易、价格低廉,从此时时处处留意着、寻觅着这种新材料。

  有一天,蔡伦和几个小太监来到城外游玩。这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山谷,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溪边垂柳依依,景色宜人。

  小太监们一路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十分快活,惟独蔡伦心事重重,东张西望。忽然,他两眼一亮,快步走到溪边,蹲着不动了。

  小太监们觉得非常奇怪,都围拢过来。只见蔡伦手里捧着湿湿的、破破烂烂的、像棉絮一样薄薄的东西发呆。

  一个小太监忍不住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原来是这破玩意儿!快扔了吧!”

  蔡伦却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仍然痴痴地捧着。

  那个小太监一个箭步走上去,抓起那棉絮一样的东西就要往水里扔。

  蔡伦突然醒过来似的,紧紧抓着不放,嘴里喃喃地说:“找到了,找到了!”

  小太监们都糊涂了,这蔡伦莫不是疯了、傻了,怎么把这破烂玩意儿当宝贝似的

  蔡伦双手捧着,三步并作两步,问河边的农夫:“老人家,这东西是怎么形成的?”

  农夫笑着回答说:“这个呀,是漂在河里的树皮、烂麻、破渔网什么的,它们被水冲呀、泡呀,又被太阳晒,时间长了就成了这模样,到处都是呢!”

  蔡伦抬头看着满山遍野的绿树,不由眉开眼笑。

  回到宫里后,蔡伦马上投入了紧张的试验和制作中,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

  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最后终于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人们为了纪念蔡伦,就把用这种造纸工艺造出来的纸称为“蔡侯纸”。

自立自强的名人事例:尼克·胡哲没有四肢的人生

  他于1934年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艰苦。他小的时候,冬天连鞋都穿不上。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

  1963年,他经香港到泰国,侨居了5年。1968年,又从泰国回到香港。初回香港时,他两手空空,处境艰难。为了生活,他甚至为人照看过孩子。

  生活的艰难,使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发现尽管香港的服装业发达,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于是,他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6000港元,又腾出自家租住的房子,办起了领带生产厂。

  万事开头难。起初,他和妻子两人只是用手工缝制低档的领带。尽管夫妻两人起早摸黑,干得很辛苦,生意却非常不好。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改做高级领带。他买 来法国、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研究仿制,生产出了一批高级领带。为打开销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产品放在一家商店里免费发放给顾客。

  由于花色、款式对头,他拿出的这批产品深受欢迎。很快,他制作的领带便在香港小有名气了。及至1970年,他的领带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这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第二年,他在九龙买了一块地皮,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生产厂。

  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标是要创世界名牌。他多次到西欧领带厂参观,学习他们的制作工艺和经营方法,然后集众家之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管理、检验制度,从而使“金利来”领带逐渐占领了香港市场,成为男人们庄重、高雅、潇洒的象征。

  1974年,香港经济出现了大萧条,各种商品纷纷降价出售,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不断改进“金利来”领带的质量,另一方面独树一帜地适当提高价格。结果,生意反而出人意料地好起来,当经济萧条过后,“金利来”更是身价倍增,在香港成了独占鳌头的名牌领带。

  不仅是领带,他还将他的发展计划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他将这些年来已使香港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做了看似简单、实则深具创意的 改动,改为“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又从T恤衫开始,逐步推出了金利来牌的皮带、袜子、吊带、花边、腰封、领结、领带夹、袖口纽、匙扣等系列产品,使公司 和金利来牌子都走向了多元化。

  在发展巩固香港市场的同时,他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拓展海外市场,向东南亚国家进军。他亲自到新加坡考察,创办分公司,寻找合作伙伴。获得成功后又迅速把战场扩展到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迄今为止,金利来在这些国家的大客户数目已超过上千个。

  他就是“领带大王”曾宪梓。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有一颗可贵的中国心。在香港创业不久,就开始对家乡广东的教育事业及母校作出捐赠。至今为止,曾宪梓先后捐助的项目超过800项,涉及教育、科技、医疗、公共设施、社会公益等方面,捐款总额超过6。3亿港元。

  谈起成功的时候,他一再提起小时候的一些经历:

  父亲去世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蓝优妹身上。为了能让孩子们活下去,她不得不去干男人们都不愿意干的累活,挑石灰、挑盐……即便这样,他们的生活依旧窘迫无比,常常吃了这顿愁下顿,没办法,母亲只好租了几亩薄田。

  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母亲由于经常赤脚下田,双脚生了冻疮,并裂开一个个露出红肉的口子,再赤脚下田的时候,钻心的疼。如果用胶布贴在伤口上,下田时 一沾水就会掉,而且她也舍不得花钱买胶布,但她想到第二天还得下田,如果不处理,裂口会越来越宽,于是就决定用铁针和棉线来缝合它。她将双脚泡进热水里, 等裂口上的皮肤泡软之后,再咬着牙一针一针地将裂口缝起来,每缝一针,鲜血直流,小宪梓在一旁看得眼泪直流,母亲忍痛安慰儿子:“傻孩子,不缝好怎么办 呢,裂口会更大更痛的,没事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一幕永远铭刻在曾宪梓的心里,每当他在困难面前感到疲惫烦乱之时,他便会以此来鞭策自己:母亲连那样深痛的苦难都挺过去了,忍过去了,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过,什么艰苦不能忍呢!

名人靠勤奋成功的励志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依靠自己的故事

  于丹教授说,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外视世界,二是内省内心。古人说:“人常能明察秋毫,却不能自顾其睫。”这说明人要能认识自己是很困难的。所以,古代智者告诫世人:“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当人们把目光投向外界去找寻、发现的时候,更多的是羡慕、崇拜,还有妒忌和感叹。

  这里,首先来讲两个故事:

  八岁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一个脆弱胆小的男孩,脸上常有惊惧的表情。要是被老师叫起来背诵,立即双腿发抖,嘴唇也颤抖不已,回答更是含糊其辞。最要命的是他长得难看,一张嘴就是满嘴的暴牙。但是,他凭借自己积极的心态和奋发进取的拼搏精神,没有在嘲笑中自卑沉沦,咬紧嘴唇,勇敢的行动起来,后来竟然当上了总统。

  从罗斯福的经历不难看出:崇拜他人不如依靠自己。

  还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只小老鼠总想找到世间最大的东西。它仰头看见天,天无边无际,以为天是最大的了,便问天,天啊,你是不是世间最大的东西?天说,我不是,我怕云,云一来,就可以把我遮得严严实实的。小老鼠以为云是最大的了。于是,它又找到云问同样的问题,云回答说,我不是,我怕风,我好不容易吧天遮住,风一来,云开雾散。小老鼠又去问风,风说,我也不是,我怕墙,我的力量再大,但只要前面有一堵墙我就过不去了。小老鼠又去问墙,墙说,我也不是,我怕老鼠,只要老鼠一来打洞,我就会轰然倒塌的。

  小老鼠的这番找寻,是一个崇拜别人到发现自己的一个过程。

  其实,上面的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远不止这些,当我们面临现实中的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世间的至极道理很多人都懂得,所以,人们在劝勉别人时妙计迭出,但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则一筹莫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无外乎就是,劝勉别人是不需要自己行动的,不需要自己付出努力,然而,当自己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这些看似有效的方法却是需要自己付出艰辛的努力、是有成本的,所以不愿这么做,自然就无计可施了。事实上,道理懂得多固然是好事,但最重要的是要见之于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人要确定目标并不难,难的是采取行动信心和勇气。确定目标好比是给你的汽车加上汽油后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而要达到目标却是要自己驾驶汽车去前进的。我们常常会怀着很多的奇思妙想,心中总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但是,光有这些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要达到目的,还是要依靠自己,立足自己的实际,不断战胜心中的那些畏惧、懒惰,逐渐树立起应该有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劝勉别人的话用在自己身上,言行一致,坚持不懈,一定会成功的。最后,请记住美国前首相布莱尔的话:“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总比别人多付出八倍的努力。”

成功贵在自强

  五岁,父母分居,年幼的他与爷爷相依为命;十三岁,他怀揣着梦想踏上了去济南的路,却被火车折断了双腿;十四岁,他用自己的双手站了起来,走出了那间小平房,走向了世界;二十岁,他用自己的双手挣钱,他用他的双手攀上了五岳的顶峰,攀上了他的人生之巅;他是陈州。

  身置险峰,四面云雾缭绕;山,几乎与地面垂直,险峻的山峰像一把尖锐的匕首,深不见底的峡谷仿佛巨兽的血盆大口,这座以“险”闻名于世的华山不知葬送了多少英雄好汉。

  山脚下,人海之中,一个身影慢慢地“行走”着,他是陈州。他穿的很陈旧却干净整齐;他的脸圆圆的,眼睛不大却很有神;他的手里是两个木盒子,这就是他的双腿。他其貌不扬,但全身却透露出常人没有的顽强。

  他先是慢慢地走,两旁的行人对他露出鄙夷的目光,但他却还以包含包容与自信的微笑。渐渐的,人越来越少,不知多少人停下了前进的步伐,选择放弃,而陈州,却仍用他的双手“一步一步”翻过艰难险阻的山坡,仿佛不知疲倦。

  越过最后一道山崖便能抵达顶峰了,他放下了手中的木盒子,眼中闪着不舍的微光;却坚定地转身,用他的双手抓紧了面前的铁索,然后抬起手臂再抓住上面的一截铁索,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攀爬着,正午的阳光仿佛要将山壁烧灼,他的头上早已涔出了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地流进眼睛里,然后就是一阵一阵的刺痛,眼泪也流了出来,模糊了视野。但他仍没有放弃,模模糊糊地爬完了一大半,他却精疲力尽了,他大口的喘气,原本淡色的衣衫也被蒙上了一层灰黑,粗壮的手臂也不由自主地发抖,整个人摇摇欲坠。上面的人想拉他一把,他却拒绝了。他咬紧牙关,猛地一使劲,达到了山顶!多年以后,有人问他,为什么当时不接受那人的帮助呢?他说,他不比别人差什么,他虽然没有腿,但是他可以用手走完前进的路,即使手走不完,但他还有一颗自强的心,剩下的路,用心去走,总能达到顶峰的。

  最后的最后,他远近闻名:陈州,一位著名的演说家,一位自强的无腿英雄!

靠自己

  人的一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阶段,从懵懂无知的幼儿到青春活力的少年,最后终将归为尘土。一生极其短,难道我们就要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的度过吗?我们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展现出无限的色彩,幸福是靠奋斗中得来的。

  闻名于世的弗莱德?诺贝尔,在一次次的绝境中重生,重拾信心,经过努力奋斗,最终造出了炸药。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困境,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为了自己的目标义无反顾,在奋斗的路上,他已经习惯了与死神朝夕相伴。最后,他征服了炸药,吓退了死神,闻名于世,这难道不是幸福吗

  还有美国总统罗斯福,他1882年在纽约出生,1904年从哈佛大学毕业,直至1933年才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在这期间,他不也是没有放弃而一直奋斗下去的吗?最终他克服了不幸,克服了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只有不畏艰辛,一直奋斗才会拥有想要的幸福。

  从近代来说,我们如今生活在一篇安静祥和而美好的蓝天下,学过知识的都知道,正是因为有那些革命伟人,他们一直站在革命先锋,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都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有他们奋不顾身的保家卫国,毫不退缩,一次又一次的奋斗,才有我们今天这个和平宁静的大家庭。

  每个人都得奋斗,不管是为了自己,亲人,还是国家。只有奋斗才能让自己摆脱苦难,只有奋斗才能让你的家庭合家欢乐,为家人创造幸福的生活;还有奋斗才能为国家效力,为国争光。等到我们头发花白,回忆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只有奋斗,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的成功靠自己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有的人看他们表面风光,却不明白他们在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自己成功的人总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每一个人都应该如此,每一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著名人物都应为有了属于自己的目标才会努力,成功。不要期盼天上掉馅儿饼,砸中自己,而是应该自己不断地去努力,为自己定下目标。努力努力在努力,这样才会有收获。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伟人。如贝多芬,大作曲家贝多芬从小贫穷未能上大学,17岁患上了伤寒和天花病,26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拼搏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的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到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就成才而言,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外因,是要靠内因来起作用的。这样就可以解释‘自古英豪出贱贫,纨绔子弟少伟男’了因为顺境中的人容易受迷惑,他们往往贪图享受,不知苦难为何物,没有进取心的人又如何能成才呢。逆境中的人则不同他们习惯与命运作斗争。人没有压力不回头,没有动力不奋进,只要具备了两者,便可以成功了。但不是所有的逆境中的人都可以成才的,也不是所有顺境中的人都不会成才的。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顺境中的人如果能不图安逸,立下壮志。奋力拼搏,又何尝会担心会不成才呢。相反,如果逆境中的人不能够意志顽强,就会意志消沉下去的,永远也不会成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之所为,所动心忍性,曾益所不能。’不经历风雨就不能看到彩虹;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大事。所以就算身处顺境也要拿出勇气来挑战困难,就算身处逆境,也不要气馁,要勇敢地去战胜困难,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学好或学坏,成功或失败,就要看自己的了,要不向困难低头,勇往直前,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

依靠自己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的儿子安泰和敌人格斗时,只有脚不离地,源源不断的从母亲那里汲取能量才能获胜。而在这个秘密被敌人发现后,他就被骗到空中,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这个故事清晰的告诉我们:依靠自己,方能成功。

  自立,是成功的基石。如果海伦凯勒在失明失聪后,仅仅依靠父母和别人的帮助生活,那么她能学会说话,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吗?如果曾经沦为乞丐的朱元璋这一生都依靠别人的救助和施舍度日,那么他能成为真正的“诸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吗?如果安泰不是依靠母亲的力量,而是跟母亲刻苦学习本领,那么他也就不会落得一个被敌手扼死的命运了。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功,必先自立,然后自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辉煌!

  没有骨骼支撑的小蜗牛不像蚯蚓那样有大地的保护,也不像蝴蝶那样有天空的保护,所以它们有壳,正是那个有重有硬的壳,让它们能够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中生存。

  人不也是一样吗?百度,搜狐的ceo,耐克,安踏的创始人,哪一个不是白手起家?他们之所以昂首挺胸,是因为他们在依靠自己;而那些所谓的“富二代”,虽然拥有一时的得意,但在残酷激烈是竞争中,他们始终是要被淘汰的。所以说,父母所拥有的不是骄傲的资本,自己争取得到的才会持久。

  当大仲马闻名世界时,他的儿子小仲马却屡次投稿被退。这时的小仲马如果接受父亲的帮助,一时之间或许会顺利很多。但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小仲马永远被父亲的光辉所笼罩。于是他拒绝了,写了再退,退了再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一鸣惊人,著成了不朽的世界名著——《茶花女》。他的成就甚至超越了父亲,从而赢得了世界的肯定。

  因此,同学们,松开拉着父母的手吧!让成功的道路上,留下你自己的身影。自己去飞翔,自己去闯荡:依靠自己,方能成功!

  当你走出家门开始新的征程,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要依靠自己,学会独立。没有人可以永远在别人的呵护下成长,独立生活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而我,从前是一个不会依靠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依靠别人的帮助,可是经过了那一次的锻炼,我克服了这个毛病。

  记得那天是星期六,我写完作业后便无所事事。突然,我想起前几天模型兴趣班的作业就是做一架模型飞机,我把材料拿过来,开始忙碌起来。不一会儿,一架模型飞机就摆在我面前了。

  我开始试飞,飞机还没离手,左机翼马上就掉下来了。此时,我觉得我手中的飞机像一只断了翅膀的小鸟。我赶快把左机翼捡起来。看着手里这架残缺不全的飞机,刚才的那股劲儿一下子就泄了一半,我有些气馁,心想:“要不……叫别人帮忙?”我刚要把飞机放下,去另一屋叫人,突然我心里又萌生了一个想法:“以前我做什么事都不能依靠自己,这次正好锻炼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这么想着,我又有了信心。拿起飞机认真地检查起来。

  这么一又检查不要紧,右机翼也掉了,我又认真地检查了一些小零件。原来,由于我做得太快了,又大意,所以没把左右两边用来固定两个机翼的螺丝拧紧,导致了试飞时发生的状况。我立刻拧紧了螺丝,又一次试飞,这次飞倒是飞起来了,但总是歪歪扭扭,一点儿都不正;飞机也飞得忽左忽右的。我又一次仔细地检查飞机,发现是两个机翼粘得一个太靠里,一个粘的太靠外。我又一次把它修正。就这样,以后还出现过很多的问题,但每次失败我都依靠自己独立解决。最后,确认模型飞机完全没有毛病了的时候,我用力一投,飞机腾空而起,平稳地滑翔了一会儿,又平稳地落地了。我笑了,笑得是那样的甜蜜,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我的心田。因为我终于能够自己独立做事了。

  过了几天,我又上模型兴趣小组时,大家都像老师展示了自己的“杰作”后,说我和几个同学做得特别认真,值得表扬。

  有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可以航行很远,飞得很高。可是到头来我们发现,自己就像那快艇,再快,也只是一个装饰,难以像巨轮那样依靠自己的力量,航行很远。要想做得更好,飞得更高,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胜利中汲取经验,学会乐观,在挫折中坚持奋斗,学会坚强。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更强大,最终成长为可以远航的在海上巨轮,成为翱翔天际的雄鹰。

主要靠自己励志人物故事

  在瑞士和法国交界的日内瓦湖畔,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会集了来自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数千名工作人员。一个个子不高,头发泛白,身着褪色防风衣和旧毛衣的老人斜挎一只手提袋,用中文向一群东方游客介绍质子对撞机的基本原理。介绍的内容都是高中水平的物理常识,只是游客们早已忘记,会反复问一些很幼稚的问题。老人很有耐心,不厌其烦地做着ABC层面的讲解,看起来像是一位老导游。

  和导游不一样的是,老人讲着讲着就会兴奋起来。兴奋的时候,他就会眯起眼睛,面露欢喜。而导游在重复已讲过上千遍的东西时,总会面露倦怠和慵懒。这就让人忍不住低头去看老人脖子上挂的工牌,想知道这位谈起宇宙大爆炸就充满欢喜的人到底是什么来头。老人本来正眯着眼睛沉浸在讲解当中,沒想到来访者微微俯身偷瞄,就立刻被他捕捉到。他马上撩起工牌,说:“你看我?我叫钱思进,赵钱孙李的钱,思想的思,进步的进。”语速飞快,报完姓名,又继续投入对质子对撞机的介绍中了。

  来访者偷偷躲到人群后上网搜索,得知面前的人竟是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十分吃惊。如果在中国,请这样的人讲一节课是要付不菲的出场费的。而且,对大众科普,教授很少会亲自出马,一般由自己带的研究生来做就够了。

  震惊之余,来访者忍不住悄悄问老人:“请问,您父亲是钱三强教授吗?”这个被问过无数遍的问题,实在令老人很烦,但他并没有表露,只是飞快地回应一句“主要靠自己”。介绍完质子对撞机,参观者要离开了,老人走在最前面,在雪地里小碎步倒退着向观众介绍其他知识。人们都上车了,老人挥挥手说:“我的自行车在那边。”说完,就转身飘然离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寒门不难出贵子辩论赛一辩稿

三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