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书法作品硬笔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七言律诗杜甫《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赏析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增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表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个景物,体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体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不过,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所以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个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很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体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不过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七言律诗书法作品硬笔

七言律诗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翻译: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题解: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白居易的七言律诗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

  紫微今日烟霄地,赤岭前年泥土身。

  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

  且惭身忝官阶贵,未敢家嫌活计贫。

  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咏史

  秦磨利刀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

  可怜黄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

  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为鸾皇天外飞。

  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

  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送唐州崔使君侍亲赴任

  连持使节历专城,独贺崔侯最庆荣。

  乌府一抛霜简去,朱轮四从板舆行。

  发时止许沙鸥送,到日方乘竹马迎。

  唯虑郡斋宾友少,数杯春酒共谁倾。

  见于给事暇日上直寄南省诸郎官诗

  倚作天仙弄地仙,夸张一日抵千年。

  黄麻敕胜长生箓,白纻词嫌内景篇。

  云彩误居青琐地,风流合在紫微天。

  东曹渐去西垣近,鹤驾无妨更著鞭。

七言律诗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题解: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杜甫七言律诗

  杜甫的七言律诗的创作在近体诗的发展上继往开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常被视为古典诗歌中的巅峰。

  近日拣读杜甫诗,发现其七言律诗章法句法颇为奇特,概言之:1.从首联至尾联,四联各自都对仗;2.一般七言律诗为上四下三句法,而老杜律诗中却有上五下二句法;3.错综句法。举例言之: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常例近体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而首联尾联则少有对仗。此诗四联八句分别各自对仗。(此体在老杜诗中绝无仅有)论者对此诗多有褒扬。胡应麟认为“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诗籔》) 又周梃云:“章法句法,直是蛇神牛鬼佐其笔战。”(《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又查慎行云:“对起有飐沓之势,结句亦对。”(《初白庵诗评》)又云:“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瀛奎侓髓汇评》)又沈德潜云:“八句皆对,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又施补华云:“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者。三、四‘无边落木’二句,有疏宕之气;五、六‘万里悲秋’二句,有顿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韵,押韵则声长,不押韵则局板。”(《岘佣说诗》)律诗例以偶句押韵,此诗首句押韵亦奇。

  宿 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一般七言律诗为上四下三句法,而老杜律诗中却有上五下二句法。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可读为“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细检索,论者对此有不同读法。1.通常的上四下三句法,如 浦起龙云:“‘独宿’二字,一诗之眼。‘悲自语’、‘好谁看’,正即景而伤‘独宿’之况也。”(《读杜心解》)如方回云:“此严武幕府秋夜值宿时也。三、四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同一声调,诗之样式极矣。”(《瀛奎律髓》)如王嗣奭云:“余初笺将三、四联‘悲’、‘好’联上为句法之奇,今细思之,终不成语。盖‘悲’、‘好’当作活字看。”(《杜臆》)2.作为上五下二的变体读法,如施补华云:“‘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悲’字、‘好’字,作一顿挫,实七律奇调,今人读烂不觉耳。”(《岘佣说诗》)按:王嗣奭初亦将“悲”字、“好”字连上,即上五下二的变体读法,后来觉得“终不成语”,“盖‘悲’、‘好’当作活字看”,又回到上四下三的读法。又《秋兴》(第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以平常句法读,难以理解。若按“错综句法”,读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语意便豁然明白。(详下节)受此启发,还可将“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理解为“自语永夜角声悲,谁看中天月色好?”。

  秋 兴(第八首)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尝读此诗,读至颔联,百读而不得其解。后来读《诗学禁脔》,读到范梈的这段话,便恍然大悟。范梈云:“错综句法,不错综则不成文章,平直叙之,则曰‘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而用‘红稻’、‘碧梧’于上者,错综之也。”

七言律诗·残荷孤心

  凌波少女初浮水,独立寒塘暗自愁。

  满目沧桑陪冷月,残枝败叶伴清秋。

  回天无力凄凉景,生不逢时泪洗眸。

  且看世间忙碌客,难寻脚步为吾留。

  风来草自绿,春至桃花摇。一夜不觉暖,旧柳抽新条。...

  千年烟雨醉风流,一笑诗书登顶楼。多少苏堤慕名客,豪吟九拜胜仙游。...

  阳春五月天,蝶舞花丛间,桃杏收春幕,芬芳挂锦帘。燕裁缠柳梦,桨划静波烟,渔唱归帆远,伊人独倚栏。...

  初秋月浸紫薇花,几树芬芳美胜霞。露感恩情宜簇拥,香生锦绣尽嗟呀。迟来不说三春艳,早去休争百日嘉。借得夏阳红火气,欣荣收获好年华。...

  夹道长槐散荫浓,串花垂绶秀东风。盘枝影漏秦时月,坠露声闻汉代宫。捣去澄汁染翠袖,蒸来香饵饷劳耕。南柯太守今谁是,一梦惊回万事空。...

  零星雨,扶疏柳,隙阴飞度春花朽,离情仄,浑如昨,沈腰潘鬓,为谁消磨,落、落、落。风尘促,韶光误,水流云散枉回顾,心千结,频萧色,桃源失路,长门深锁,迫、迫、迫。...

  鸱枭鸱枭,飞向天高。哀劳哀劳,莫更哀号。我为君伐,血染征袍,君不恤民,我心是悼。哀劳哀劳,莫更哀号。鸱枭鸱枭,飞向天高。以我汶溪,濯我兜帽。以我戈矛,割我黍稻。哀劳哀劳,莫更哀号。鸱枭鸱枭,飞向天高。莫为君伐,锈我戈矛。...

  忙里偷他几日闲,赊来狂放上南山。迎头鸟语若相问,五柳重游菊梦间。...

七言律诗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陆游《游山西村》(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宫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丁元珍(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长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渝州寄放王道矩 苏轼

  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

  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飞鸿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 白居易

  紫微今日烟霄地,赤岭前年泥土身。

  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

  且惭身忝官阶贵,未敢家嫌活计贫。

  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咏史 白居易

  秦磨利刀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

  可怜黄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

  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为鸾皇天外飞。

  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

  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 白居易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自咏(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送唐州崔使君侍亲赴任 白居易

  连持使节历专城,独贺崔侯最庆荣。

  乌府一抛霜简去,朱轮四从板舆行。

  发时止许沙鸥送,到日方乘竹马迎。

  唯虑郡斋宾友少,数杯春酒共谁倾。

  见于给事暇日上直寄南省诸郎官诗 白居易

  倚作天仙弄地仙,夸张一日抵千年。

  黄麻敕胜长生箓,白纻词嫌内景篇。

  云彩误居青琐地,风流合在紫微天。

  东曹渐去西垣近,鹤驾无妨更著鞭。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遣悲怀(其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敛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七言律诗|

  开筵梅笑看白发,

  独自高低客自迷。

  晓傍江潭徒自诧,

  寻桃万尺恨风急。

  楚王青眼黄峰尾,

  醉尽鹅黄已落实。

  飞上重攀无半影,

  猕猴千尺醉归时。

经典七言律诗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咏怀古迹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七言律诗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杜诗资料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资料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这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以起兴,故曰秋兴。此诗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其诗风云际会、排山倒海之势跃然纸上,若论雄浑大气,愚以为无出其右者,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此诗为杜公七律裘领)

  04.《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擅长律诗,这首《锦瑟》是他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然而华美的词藻,精工的对仗,含蓄的用典,幽远的意境,巧夺天工的境界,可谓匪夷所思!这是一首只看文字便可产生无限美感和联想的绝唱。(唐朝三李之一的代表作,不可低估)

  05.《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十分着名)

  说明:

  杜甫的律诗天下无敌,就连李白也难以望其项背,也许只有李商隐能匹敌一二。十大五律杜诗占其四,十大七律杜诗占其五,几乎半壁天下!《秋兴八首》能够说是八首诗,也能够说是一组(首)诗,人们一提起秋兴便是指这八首诗,故以一首列入。本来安排第10名的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此诗据说可与《黄鹤楼》匹敌。但此诗评价的主流是李白未胜,使得李白诗名大负,这也是我弃此诗的原因。再说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完全经得住经典七律的评价。十分经典的七律还有:沈佺期《独不见(古意)》、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登楼》和《客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甚至跟《秋兴八首》一样,代表着杜甫乃至诗歌史上七律的最高成就。

  06.《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后的诗作,更加成熟。他的律诗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律诗的这些长处,读者在细读《蜀相》这首诗时,是能够领悟得出的。《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就中诗律杜陵豪)

  07.《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个性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感情诗。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总之,此诗乃义山诗中最为传诵的名篇,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无题诗堪称一绝,喜欢这首诗的人极多)

  08.《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寓所西阁夜中所作。《唐诗直解》云: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正视。《批点唐诗正声》云:全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

  0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活力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这首诗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此诗四联全用对仗,而且全是工稳的对仗,这是古诗中少见的,他的律诗经常有八句全对的例子,而且诗义流畅通顺,毫无凝滞之感,这不是天才是什么(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

  10.《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有诗豪之称。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七律当以工部为宗,附以刘梦得(刘禹锡)、李义山两家(延君寿《老生常谈》)。《唐诗鼓吹笺注》称首联一雄壮一惨淡,后四句于衰飒中见其高雅自然,于感慨中见壮丽,是唐人怀古之绝唱。《一瓢诗话》云: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着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杰作,自然压倒元、白。俞陛云《诗境浅说》:余谓刘诗与崔颢《黄鹤楼》诗,异曲同工。且七律诗能前四句专咏一事,而劲气直达者,在盛唐时,沈佺期《龙池篇》、李太白《鹦鹉篇》外,罕有能手。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故事

3000字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