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场规划设计方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生态观光农场企划书

  观光茶园规划

  1.1生态观光茶园的发展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其中观光茶园是茶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形式。它是以茶叶生产为依托,开发的具有旅游价值的茶业资源、茶叶产品、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建立起以茶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的互动机制,是一种新型的“茶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茶业资源,调整优化茶业结构,扩展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民就业,保护和改善茶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观光茶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观光茶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1.2建设生态观光茶园的意义

  生态观光茶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从建场以后要积累丰富农业生产经验,夯实农业基础,各类农业设施齐全。在立足农业的基础上,适当、适时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是实现茶园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途径,它还将成为茶园新的经济增长点。

  2.1地理位置选址

  毗邻城区,交通十分便利.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2.2自然环境

  2.2.1光照条件

  本地区日照时时间长,全年晴天多于阴雨天,光照条件、光资源比较丰富。

  2.2.2水资源

  农场要处于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800__1200,多集中在6-9月。茶园依林区邻水库,便于茶园内部排水渠道纵横,节排水设施较为齐全。地下水属较强开采区,浅层水质适宜茶园灌溉,可保证未来设施茶园的需要.

  2.2.3土壤资源

  茶园内被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非石灰岩发育成土。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土壤为壤土、砂壤土或粘壤土,结构良好,土层深度在1.0米以上,地下水位在0.8米以下。

  2.3茶园建设

  茶园新修公路X公里,公路延伸到农场各分部。同时建养猪场、养鸡场,蔬菜基地、果园。

  3规划设计原则

  茶园的建设规划,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自然循环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农场规划将遵从以下原则:

  3.1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

  规划将从整体布局着手,特别注重观光区和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从内部讲,各个功能区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是一个个无机的、分散的结构,而是一种开放式的有机结合体;同时整个茶园本身将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

  3.2生态性原则

  观光园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本地物种,不会对茶园自身和周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

  3.3经济性原则

  在观光园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坚持在经济效益好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充分发挥高科技的优势,强调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另外,“合作”将是整个生态农场建设中的亮点。

  3.4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观光园园在观光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让观光者广泛参与到观光园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观光园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茶园文化氛围。

  3.5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茶园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茶园会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茶园的观光旅游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

  3.6多样性原则

  鉴于人们在当今的休闲娱乐中将充分展现个性,茶园在进行观光规划中安排观光线路、方式、时间和消费水平上,将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组织多样的休闲项目和线路供观光者选择。

  3.7适宜性原则

  土地能力是指土地的生产潜力,它是一定土地所固有的。要对茶场内各个不同土地类型地块的各种利用作出适宜性评价,以达到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8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性原则

  茶场的规划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统筹规划,分期建设。为做到布局合理,就必须做到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实施,逐步建设。为保证其健康发展,一要搞好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二要根据投入的资金合理分配,进行分期建设。

  4茶园规划具体内容

  为便于操作、管理,园地划分为若干个片、块,若园地面积较大或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作业区进一步划分为片、块。

  道路网设置

  园地设置用于运输和茶园管理的干道、支道和步道,相互连接成道路网。干道是连接各作业区、茶厂和园外公路的主道,路面宽4-5米。支道是划区片的分界线,用于交通运输,路面宽2.5-3米。步道是茶园地块和梯层间的道路。路面宽1-1.5米。梯式茶园每隔若干梯层设一横步道,每隔一定距离设一直步道。

  排灌系统设置

  隔离沟茶园与森林或荒地交界处、茶园的边缘,设深0.50米、宽0.60米,沟壁为60°倾斜的隔离沟。

  排灌蓄水沟平地茶园在步道二侧开沟,坡地茶园在直步道二侧和横步道内侧开沟,沟宽0.20-0.30米、深0.20米。横沟每隔3-5米挖一小水潭,以积蓄雨水。

  蓄水池每1.5-2公顷茶园建一容积为5立方米-8立方米的蓄水池。一般设在纵沟及横沟的出口处。或设在排水不良的积水处。

  防护林设置

  根据风向及地势在茶园周围、主要道路及沟渠两旁或山坡顶上种植防护林。

  按照“主题突出,特色明显,品味高雅湘北一绝的”规划思路和“生态环境佳,景观效果好,文化氛围浓,服务功能全,游客目的地”的建设目标,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建成后,将具备以下功能:一是生态茶园观光,建设品种优良、科技含量高、场面壮观、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观光茶园,使生态茶园与周围自然山水风光和谐统一,让游客欣赏茶涌绿波,林木掩映,青山绿水,蔚然壮观的茶园风光。二是休闲服务,建设具有江南水乡园林景观风格的观赏、休闲、娱乐场所,供游客漫步美景、悠闲品茗、休憩娱乐。三是示范性茶叶加工及展示,建设透明可视化的清洁化茶叶生产加工车间,既能加工成品茶叶,又能使游客在茶园观光、休闲娱乐的同时直接感受到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过程,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四是弘扬汉茶文化及历史,通过静态观赏性和动态参与性产品充分展示独具特色的茶叶历史及茶道文化,欣赏到精彩的茶艺表演,在优美的自然生态和身后的人文氛围中,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生态农场规划设计方案

湿地型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以苏州澄湖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

  周玉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结合苏州澄湖生态农业观光园案例研究湿地型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问题。在明确营建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理念,进行方案总体构思和功能分区,并对项目涉及的专项规划提出建议。

  关键词:湿地;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5-0148-03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在划定的范围内,以农业为依托,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的方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观光休闲结合起来,融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展示、经营、生态旅游观光、健身、度假、书画摄影、教育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园区[1-2]。因基地环境条件不同,生态农业观光园可分为各种不同类型,湿地型生态农业观光园建于湿地环境,与其他类型生态农业观光园相比,在规划目标、规划理念、总体构思、功能分区、专项规划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项目概述与基地现状

  苏州澄湖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为推动

  收稿日期:2013-08-14

  作者简介:周玉明(1964—),男,江苏张家港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Tel:(0512)68253608;E-@163.co

  甪直镇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善环境,并发展旅游业而决定成立。甪直镇区位优势突出,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人文深厚,生态环境优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素有“五湖之汀”“六泽之冲”之称,也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

  本项目位于甪直镇车坊片区,占地面积19k,基地紧依45k的澄湖,沿湖西侧展开,滨湖风光诱人。规划范围内地势平坦,主要由河网、鱼塘、农田、林地、道路、住宅、寺庙等用地构成,其中河网、鱼塘面积较大,农田则大面积种植水生蔬菜“水八仙”(指芡、茭白、水芹、莼菜、慈姑、荸荠、菱、莲藕),湿地特征明显。

  2规划目标与理念

  根据基地现状及资源条件,苏州澄湖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确定的目标是以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为前提,以精神原乡为主题,选择以“水”“农”“渔”为主体的民间生活文化,逐步形成集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于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淮阴大青豆、白马湖粉青豆、淮阴青豆均聚在第二群第五亚群;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南京毛豆、金湖大菜豆、海系13等品种(系)均聚在第二群第二亚群。长期以来,由于大豆品种改良主要集中于当地适应品种或品系间杂交,并且同一育种地区及各育种单位集中化利用亲本,造成了大豆品种遗传基础过于狭窄。从聚类图(图1)发现,金湖螺丝豆与别的品种(系)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这可能是因为螺丝豆的表皮是黑黄相间的,与其他品种(系)差异较大;宁镇1号与其他品种(系)有较大的遗传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宁镇1号是春播品种,而其余大多数是夏播品种。大豆育种中应该注重跨地域引种,推广不同育种单位不同时期育成的新品种,有利于保持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防范品种遗传背景单一。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26份菜用大豆品种(系)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明确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还发现6对核心引物可以将这26份菜用大豆品种(系)一一区分开来,可用于品种鉴定和新品种保护。

  随着育成新品种的不断出现,需要不断增加指纹图谱数

  据库的品种数量,同时还要增加构建图谱的SSR引物数目,从而使数据库数据更加完善,以满足分析研究需要。

  参考文献:

  [1]KonovskyJ,Lu,McCD.Eda

  [M].Bingha,1994:173-181.

  [2]楼巧君,陈亮,罗利军.三种水稻基因DNA快速提取法的比较

  [J].分子植物育种,2005,3(5):749-752.

  [3]NeiM,LiW.Mathe[J].ProcNatlAcadSciUSA,1979,76:5269-5273.

  [4]S,ChenECL,ShuH,etal.AnevaluationoftheutilityofSSRlocias(Zea.):CoRFLPSandpedigree[J].TheroApplGenet,1997,95:163-173.

  [5]韩立德,盖钧镒,邱家驯.菜用大豆品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J].大豆科学,2002,21(4):274-277.

  [6]袁凤杰,俞琦英,朱申龙.菜用大豆品质和产量性状的评述[J].浙江农业科学,2001(1):1-4.

  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体。

  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42卷第5期

  至绝对优势。

  —149—

  方案以“生态立园、科技兴园、文化为魂、特色为先、效益为本”为理念,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2.1生态立园

  方案从生态学原理出发,保护和改善沿澄湖地带湿地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并建立科学的生态系统,重塑飞鸟禽鱼的生态乐园,也为人们创造更为良好的生态休憩场所,提供自然清新、健康有益的活动空间。

  2.2科技兴园

  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农业的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生产经营、生产工具及农产品的质量、储存、流通等方面具有当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利用科学技术改善湿地环境,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加强旅游产品组合。2.3文化为魂

  澄湖地区的民间生活文化以“水”“农”“渔”为主体。长期以来,生存在澄湖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此耕耘、生活,散布于村落里的老民居体现着典型的江南风情,寺庙的存在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宽阔的湖面、纵横的水网与农田构成了澄湖的水乡肌理。方案充分利用这些现状要素,挖掘文化资源,提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文化品位,努力打造澄湖地区人们向往的“精神原乡”。

  2.4特色为先

  在对自身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深入调研的前提下,努力增强园区的湿地景观环境特色;使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青睐和倾慕,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及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对优势甚

  2.5效益为本

  生态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势必带动旅游业的提升,生态旅游发展势必带动生态农业产品的消费。农业生产及生态旅游两方面将互相促进、互相支撑、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总体构思与分区规划

  3.1总体构思

  项目要得到发展,三个核心方面必须同时得到重视。包括景观环境、湿地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视觉环境。农业产业,必须有效地进行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业,要注重人们的游憩活动。实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以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以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以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3]。

  规划时按产业观光型和休闲观光型两种类型进行布局。产业观光型偏重农业,以产业生产为主,休闲观光为辅。利用原有农田、渔场、林地等进行改造,改变原有单纯生产经营模式,开展一定的旅游活动;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集研制开发、生产加工、营销、示范等功能为一体。休闲观光型偏重旅游业,以休闲观光为主,产业生产为辅,满足人们游览、体验农业生产过程、感受民俗风情和购物等需求。

  3.2功能分区

  根据湿地环境特点,规划把整个澄湖生态农业观光园分成7个区,包括综合服务区、现代农业展示及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及“水八仙”种植区、渔家风情休闲区、宗教养生文化体验区、水上森林游览区和绿林鸟巢(图1)。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拿奖的励志语录

适合创业的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