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
写作技巧及方法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
②开篇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
③文章中间 如《拿来主义》《论积贮疏》
④结尾 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简笔与繁笔》: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断,景阳岗的山神庙,一个“破落”使境界荒芜之景全出。这里两个字对百万言,可谓用简到了极点。同样作品里作者写繁笔的好处时,却又举了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说是极为典型。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今年高考一则优秀作文题为《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乐状)
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d、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近两年高考没有考查名句,全给高中生造成一种误解,不考就不积累是不对的。
浙江一考生在2000年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与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是春住处?”秦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沙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花—世界》)
我只是选取了该文的一个部分,议论文中部分名句或古典诗词曲的引用的效果就不用再说了罢。
论证方法还有引申论证、因果论证,我们也不再细说了。
写作技巧和方法
一、含义
写作技巧就是表现的技巧、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服务。
二、特点
有四个特点:
1、稳定性。是指技巧的成熟和稳固。
2、互渗性。文章写作中的技巧和方法,虽因文章门类和品种的不同有所差异,但在文章写作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技法又往往是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的,于是就形成了写作技巧的互渗性特点。
3、创新性。写作技巧如果仅有代代相承、墨守成规,而无创作发展,那么文章就会僵化、萎缩,乃至消亡。
4、审美性。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将不同时空、不同角度的材料组合成绚丽多姿的文章大厦,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三,方法
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第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那么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呢
(一)师法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采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经常练笔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
写作方法:的技巧
一、写景技巧六句话:
1 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 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3 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4 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 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6 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二、要把景物写出特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3、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4、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也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论作文仿写
论作文仿写--------“走别人的路,让自己去说吧!” 这句话仿写了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旧瓶装新酒”,是仿照别人文章的表现形式、构思特点、行文风格去进行写作实践的一种做法,而不是对全文或整段的照搬照抄。在学习范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仿照范文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写作技巧等特点去作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以读带写的作文方法。因为典范的文章正是作家对“怎样写”所作的一种最直观的说明。
下面便是对一个文章片段的仿写操作过程:
阅读(原段)
阅读,是一种沟通,历史的残缺与完美,现实的动荡与平静,世界的无奈与精彩,生活的苦涩与醉人,无不在阅读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离。
阅读是一种明悟,无论是家有诗书还是窖藏老酒,无论是古韵京腔还是百家经典还是大众俗语,没有阅读便没有睿智没有深遂没有长袖阔带的文气没有风流倜傥的洒脱。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历史,珍惜蛇灰蚓残般的石鼓文陶埙石馨中发出的音响以及青铜瓦当上的装饰画。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传统,珍惜乐山大佛永乐大钟沧州铁狮九龙古壁以及太极八卦少林武当飒飒英姿猎猎雄风。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美好,珍惜黄山烟云醉旧客桂林山水甲天下沧海云天莺歌燕舞春雨秋风绿肥红瘦,珍惜 高山流水 之深情 十面埋伏 之危急舒伯特之缓缓流动斯特劳斯之徐徐吹拂。
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喧;珍惜阅读,阅读便是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珍惜阅读,阅读便像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
倾诉
(教师仿写作文)
倾诉,是一种交流,生存的烦恼与愉悦,追求的失败与成功,人生的停滞和超越,感情的空缺与洋溢,无不在倾诉中不断交汇又不断消融。
倾诉是一种宣泄,无论是家有喜事还是心有郁闷,无论是工资增减还是物价浮动还是自身状态,没有倾诉便没有抒发没有感动没有如沐春雨的畅快如吹夏风的悠游。
尽情倾诉,可以凝聚亲情,思想孟母教子提萦救父白娘子盗仙草孟姜女哭长城以及花木兰代父从军。
尽情倾诉,可以加固友情,怀念高山流水班荆道故元稹之与乐天丹丘之于谪仙以及杜甫寄住浣花溪。
尽情倾诉,便是滋润爱情,联想起巴山夜雨举案齐眉祝英台十八相送罗密欧以死殉情以及泰坦尼克沉没时杰克对爱的表白。
尽情倾诉,倾诉便如山上流岚,旭日升时随云散;尽情倾诉,倾诉便如山涧溪水,春天来时淙淙流;尽情倾诉,倾诉便是曼妙的春雨,告别冬雪步态轻盈;尽情倾诉,倾诉便是烂漫的山花,迎着春风笑语微微。
(仿写)倾诉
倾诉,是一种交流,学习的苦闷与精彩,工作的不顺与愉快,生活的艰辛与幸福,感情的空缺与完美,无不在倾诉中不断交映又不断分离。
倾诉,是一种慰藉,无论是家中的亲人还是在外的朋友,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生活烦恼还是人生谛悟,没有倾诉便没有了解,没有深情,没有心旷神怡的畅快,没有悠哉悠哉的轻松。
尽情倾诉,便是珍惜青春,珍惜殷勤歌手般树上小鸟发出的清脆叫声,以及田野上自由盛开的花朵。
尽情倾诉,便是珍爱生命,珍爱蜻蜓点水,蝴蝶款飞,鸳鸯戏水,以及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的生机勃勃。
尽情倾诉,便是爱惜时光,爱惜春去秋来的更替,爱惜金风玉露一相逢悲欢离合的交措,爱惜 星语心愿 之柔情, 感恩的心 之情深。
尽情倾诉,倾诉便如一串串音符,用心编织美妙乐章;尽情倾诉,倾诉便如一支舞蹈,展现灵动阿娜舞姿;尽情倾诉,倾诉便是一杯牛奶,甜蜜到心头。
(仿写)写作
写作,是一种交流,历史的腐败与文明,现实的残酷与美好,世界的恐怖与关爱,生活的辛酸与甜蜜,无不在写作中得到记载与解说。
写作是一种印记,无论是高雅文明还是俗不可耐,无论是百家经典还是先秦散文还是现代文学,没有写作就没有含蓄没有深沉没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没有东篱采菊的洒脱。
珍惜写作,便是珍惜文学,珍惜通俗美妙的诗经楚辞汉赋散发的清纯以及唐诗宋词之音韵美。
珍惜写作,便是珍惜情感,珍惜浓愁淡怒,狂笑微哀,大乐小悲以及酸甜苦辣。
珍惜写作,便是珍惜快意,珍惜仰天大笑出门去,人生得意须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挥截断紫云腰,珍惜 钗头凤 之离愁 八阵图 之壮观,苏轼之急急狂奔,辛弃疾之悠悠闲游。
珍惜写作,写作便如一条小溪,溪流汩汩流出;珍惜写作,写作便如一座山,山峰尖尖耸立;珍惜写作,写作便如一个碧湖,湖水轻荡起涟漪;珍惜写作,写作便如一川平原,原草摇曳兴柔波。
常见的描写方法和技巧
在记叙类文章中,叙述往往侧重于一般过程的叙写,读者只能得到对事物的综合、概括的了解;而描写则侧重于形象的具体描绘,使读者获得具体、明晰的认识和感觉。如果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文章使过多地讲述故事梗概,难免不生动、不形象了。
1、设喻描写。即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段的描写。用这种方法去写景、状物、描摹事态,会使事物更明朗、更形象、更生动,从而产生比较强烈的感染力。如梁衡《夏》中的一段: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的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段文字,作者紧扣景物,通过恰切的比喻,展现了由暮春到初夏、盛夏的次第变化;从不同的侧面准确表现了夏天的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便是设喻的好处。设喻描写是最常用的描写方法。它可以使模糊的东西清晰可见,抽象的东西具体可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看了这样的描写,谁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效果正来源于恰切新颖的比喻。
二、白描。白描本是绘画之一法。全部用线条勾勒,不假色彩,单纯明快。用在文学之上,成为描写的一种手法。鲁迅把这种方法归纳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文秘诀》)它不加修饰形容,不加铺张扬厉,只用普普通通的话,简捷地反映出事物的特质。虽着墨不多,却能穷形而尽相。许多名家大师,都把白描当作常用的方法。
如: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施耐庵《水浒传》)
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里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以上两段历来被评论家视为不同凡响的精彩描绘,都是不作任何修饰渲染的直来直去的文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统丽的修饰,没有比兴的手法,但大雪漫天飞舞的气势和“故乡”的空旷、荒凉、寂寥却如画面般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烘托描写。烘托也是中国传统的画技名称,在画那些浅色东西时,往往用水墨或淡彩加以渲染,使物体明显突现出来,这便是烘云托月之法。把这种技法用在描写上,通过对彼事物的描写达到表现此事物的目的,就是烘托描写,《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写可算最典型的例子:“……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见到罗敷后的种种行为上,烘托出这个少女的美丽,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果是表现那种非常抽象、不但白描困难、设喻也不易讲得明白的事物,这种烘托描写就更有用武之地了。请看朱自清《绿》中的一段: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出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草与绿叶,那似乎又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作者要表现的是梅雨潭水特有的那种神异难言,令人惊诧的“绿”,这种抽象的事物是难以通过直接描写表现的。作者通过对大家所熟知的其他色彩的描写,烘托出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读后使人觉得汪汪一碧的梅雨潭就在眼前。
四、动态描写。即化静为动的描写。山水名胜,多是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因此要尽量让静物动起来,去摇荡人的情怀,让读者与作者产生美的共鸣。孔孚在《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中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佛头……
”佛是静坐的,就是生长着的绿苔在人们看到的那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用了“微笑”“看”“听”“爬”“跌”“侵”等动词,佛和绿苔仿佛有了生命似的,都是动态的了。而且互相之间还有了某种默契似的,这就把清净无为的佛界和嘈杂纷呈的尘世之间互相沟通起来了。再如徐迟在《祁连山下》中,是这样描写敦煌壁画的:
他一进这洞窟,便掉进了染缸似的,整个都掉落在色彩的世界中,奔马在四周跳腾。天鹅在空中打旋。花草失去了重力而浮动。蛟龙和人一起飞行。热烈的红色调子是基调。千万种色彩旋转在他的周围。
作者把壁画上的景物,用动态的文字加以描写,逼真地再现了奔马、天鹅、花草、蛟龙种种的姿态,使静止的画面栩栩如生。
五、具有想象因素的描写。描写的时候,往往不只如实记写所见的情形,而要把想象的因素杂入其中,补充描写的内容。描写带上了想象的因素,便能更生动、更丰富、更富于文学性。如:
最难得的是,菜地西北的石崖底下有一个石案,挖出石案里的乱石沉泥,石缝里就漆漆地流出泉水。石桌不大,但是积一窠水恰好可以浇完那块菜地。积水用完,一顿饭的工夫又可以蓄满。水满的时候,一清到底,不溢不流,很有,或像童话里的宝瓶,水用了还有,用了还有,不用就总是满着。泉水清例,不浇菜也可以浇果树,或者用来洗头,洗衣服。……(吴伯箫《菜园小记》)
作者用白描的文字写石窠,说它“像童话里的宝瓶”,便是想象的因素。它使我们联想起记忆中许多关于“宝瓶”“宝葫芦”之类的神话故事,丰富了对石案的感受,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六、具有感情色彩的描写。描写时有时是较为客观的,有时却不免带有主观的色彩,掺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色彩的描写,往往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如:
二月十六日,又有友人赠我六朵石竹花,三朵红的,三朵白的,间以几枝凤尾草,……
回来欹在枕上,等着出到廊外之时,忽然看见了几上的几朵石竹花,那三朵白的,倒不觉怎样,只那三朵红的,红得异样的可怜!
灿然的灯下,红绒般的瓣儿,重叠细碎的光艳照眼,加以花旁几枝凤尾草的细绿的叶围绕着,交辉中竟有滞人的意味。
这时不知是‘花’可怜,还是‘红’可怜,我心中所起的爱的感觉,很模糊而浓烈……
作者写石竹花,是从感觉的角度描绘的, “红得异样的可怜”“滞人的意味”,都是从感觉上说的。描写带上了感情的色彩,即使不是作为抒情的工具,这种文字也比较生动感人。
以上简要介绍了描写的几种方法,其实它们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关涉的。描写同一事物,不仅可以设喻,还可以白描;不仅可以写所见,还可以写所感;不仅可以写静态,还可以写动态;不仅要写主体,还要注意陪衬等等。关键在于不论怎样描写,都必须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感染力为目的,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生动形象的印象。另外,什么地方要描写,什么地方不要描写,应从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出发,决不能随心所欲。过多的描写、过分地堆砌词藻,并不能获得好的效果,反而会伤害了内容的表达。恰如其分的描写,求得真实自然,才是我们要求的。
写的技巧和方法
这个技巧其实不是很难,就是去学习如何写短句。在一开始的时候,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他们很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但是长句写不好就会酿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作文仿写训练
站在巨人的肩上
潞河实验中学钱朝霞
一、 仿写课题的确立及实验方向
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偷”即模仿,“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偷气”为模仿中的创新。杜甫曾有言“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几千年来,模仿早就成为了文坛里不争的成名捷径和潜规则。“一切写作都从模仿开始,未有不模仿而成为大家者;一切模仿都必须有创新,未有不创新而成为大家者。”此义之大,放之学海而皆准;此义之秘,虽常见诸于实践却为人所忽视,尤其被我们语文老师所忽视。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生,仿写就像书法绘画者初学时的“描红”,是语言表达的“临帖”,作文创新的基石,为此,我们确立了全国中语会十五课题“中学生作文仿写训练”的子课题――“读名篇,仿佳作,创新章”,旨在解决从读到写怎样走的问题,为学生搭建一座桥梁,创设一个平台,历练写作技能,提升思维品质,站在古今中外经典名著这个“巨人”的肩上,含英咀华,融会贯通,从品读——感悟——表达(仿写)——创新,仿写其形,表达我心。实现由“字”的积累到“意”的仿写再到“气”的创新的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质的飞跃。
二、 课题实施策略及指导方法:
1、仿写路径:积累——品读――感悟――仿写――创新
2、仿写方法:置换法——偷其字、逆向法——反其义、延伸法——抻其义,
3、仿写策划:
初一以引趣积累为主,诵读经典并做语言“对对碰”。
初二以文段仿写为主,读名篇,仿名段,炼语言
初三以自由仿写为主,综合化用,创新成文
4、实施程序:
引趣诵读,分类背诵
课内对句,课外仿句
由段到篇,仿文摹法
雕琢语言,体悟情境
5、仿写的内容及形式
在文学领域里,模仿的主要类别有:在体裁上,诗词歌赋、对联杂文、谚语民谣、灯谜酒令,凡所应有,无所不仿;在方法上,顺仿、反仿、别仿,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花样翻新,不一而足;在内容上,被仿作品大多都是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均为大众所熟悉,而仿作则有的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的是移置新义、翻出别趣,有的是讽刺幽默、入木三分……模仿到位,令人赞叹。
在语文教学中,要变随意模仿为有意模仿再到自由化用,文章千古事,入境始与亲,要逐步达到形神兼备的仿写就必须贴近学生的需要,拉近模板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他们在仿写时“动心忍性,增益其所
阅读是中学生的文化载体,是他们借以与古今中外文化精品交流的方式,是他们感受自然情趣,陶冶人文情怀,驰骋想像空间的蓝天。仿写就从读开始,在读中找仿点,作仿写,奠定“描红”之本,积累源头活水。散文家余秋雨说阅读不仅仅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必须,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与独特思考。仿写的过程就是体验和思考。
三、经典诵读,积累诗词名句
1抓住语文教学“诵读”之本
初一新生学习热情高涨,读书还保持着小学生的习惯——声音洪亮,语调激昂,抑扬顿挫,这是难能可贵的,必须让它发扬光大冒火花儿,于是一开学我们就大力提倡美读吟诵。首先做到——
如何仿写作文
仿写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仿写,仍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勤读多写,注重积累”是基础;“一课一练,持之以恒”是关键。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写作。
一、片段仿写
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模仿的对象。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里面描写漓江静、清、绿的句子非常优美,在带领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过后,我问大家,你能模仿她的样子写一段话吗?同学们露出为难的神情。我说,老师已经写了一段话,大家来听一下。听我这样一说,大家来精神了,都伸长了脖子。我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不忍离去。”刚读完,有几个同学就笑起来了,我问:“笑什么?”他们就说:“老师是照样子的。照得还真像。”我说,模仿也是一种写作方法啊,你也可以模仿我的样子写啊。这样一来呢,同学们兴奋十足,跃跃欲试,结果,有的同学写了妈妈做的菜真不错,从色香味三方面;有的写天气真冷啊,从路边的小树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颤抖、街上的行人缩着脖子、连人们呼出的气都成了白色的了这三方面写。
二、结构仿写
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构思文章,包括怎样开头和结尾;此时,如果给她一把拐杖扶持一下,他就会顺利渡过难关。范文就是帮助学生学写作文的拐杖。比如《白鹅》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的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晰,是学生仿写的典范。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续写,描写自己熟悉喜欢的动物。了解了总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继续扩展练写其它文章,写人、写景和状物的文章,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语言仿写
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语言干巴,缺乏文采,是语文学习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有很多,组词、造句、读书或背诵……都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语言熏陶,而仿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一组描写动物的课文: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其语言亲切自然,朴实无华;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的白鹅,俨然是一位架子气十足的大将军;俄国的《白公鹅》,那幽默、调侃的语言令人久久难忘。四篇文章各具特色,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典范之作。为此,学过课文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地指导学
如何写好写作文及仿写作文要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仿写作文不是抄袭作文,只是参照优秀作文的写作手法。我们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
仿写就是仿照例文的样子写作文。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
研读例文:我们在学习每一篇作文时,不仅要弄明白课文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还要知道作者是使用哪些词句,按什么顺序,采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具体地讲,在阅读分析作文时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1)理解课题;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3)正确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或层意;
4)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辨别详略;
5)找出和理解中心句,概括中心思想;
6)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7)找出作者观察记叙事物的顺序.
除了深入分析例文以外,写好仿写作文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仿写作文千万要注意这件事情如果发生,相关连的人物、时间、地点都会发生变化;
2)一定要注意外部的环境不同,相关的细节也会不同;
3)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物、地点、时间发生,会产生不同的连锁反应,外部的环境变了,相关的关系人物也会变,而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也会变,比如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心情,神态,语气等都会变;
俗话说: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吟诗也会有。同学们都知道:广泛地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反之,如果阅读的基本功不扎实,要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是不可能的因此,同学们要十分重视语文课上阅读分析这一环节,这样才会从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才会有的放矢地仿写作文。
要写好仿写作文,总而言之一句话:认真认透例文及同类型的优秀作文,投入真情实感换位思考例文中所述的事情真发生在你身上或身边,你或你身边的人或物会有怎样的真情实感产生,大胆地而更要切合实际地去想象和创新,多加入一些合情合理的自己原创的东西进去。
仿写作文的方法
仿写就是仿照例文的样子写作文,怎样仿写作文。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同学们都知道:广泛地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反之,如果阅读的基本功不扎实,要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是不可能的。因此,同学们要十分重视语文课上阅读分析这一环节,这样才会从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才会有的放矢地仿写作文。
研读例文: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不仅要弄明白课文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还要知道作者是使用哪些词句,按什么顺序,采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具体地讲,在阅读分析课文时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1)理解课题;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3)正确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或层意;
4)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辨别详略;
5)找出和理解中心句,概括中心思想;
6)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7)找出作者观察记叙事物的顺序。
借鉴例文:弄清上述问题之后,同学们还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导读提示,选择适当的题材,运用课本中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作文片段练习,进而对所学课文的选材、写作方法的理解、运用、巩固达到熟练的程度。也就是说,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可以联系这一单元或以前学过的某些课文,借鉴其表达方式;还可以阅读与本次作文题材相关的资料,丰富写作素材,提高认识能力,为自己独立完成作文奠定基础。
例如,我们在学完《少年闰土》一课后,准备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有关写人的作文。为了把这次作文写好,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少年闰土的特点的?通过阅读原文同学们不难看出:作者不但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行为、语言等外在特点,还选取了典型事件(捕鸟、看瓜刺猹、捡贝壳、看跳鱼)揭示少年闰土的内在特点: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接着请同学们构思应如何去写自己想要写的人?同学们依据《少年闰土》一课的写法明确了应从:
1)要抓住妈妈的外在特点进行一番描述,但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注意体现重点,一定要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
2)借助典型事例揭示妈妈的内在特点:A、生活小事--吝啬;B、育人、助人--大方…除此以外,同学们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搜集一系列的素材,但要根据需要恰当地选择,要选能突出人物特点的材料去写。审视新作:选择材料后,同学们要趁热打铁,利用自习课完成初稿。并及时将初稿交老师审阅,老师根据同学们习作的内容分门别类并提出初审意见:
1)符合要求,叙述具体的;
2)符合要求,叙述较具体的;
3)基本符合要求,叙述欠具体的;
4)不符合要求,叙述不具体的。
这样一来,同学们就可以重新审视作文要求,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裁决,明确自己的文章是继续修改,还是需要重新选材另写?总之,在阅读分析课文时,同学们除了掌握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外,更关键的是,在阅读分析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研究本文的写作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把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当成"习作例文"去研究、去赏析,从中挖掘文章写法的独到之处,这样长期不断的积累,定会写出优秀的习作来。需要注意的是:
1)写主要是仿写例文的写作结构、顺序或方法,决不能照抄内容,也不能改头换面,文章的题材自己要重新选择。
2)写前要认真研读例文,理解内容,总结出例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然后再仿照它考虑自己的选材、布局和表达。
3)仿写的题材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要在叙述顺序或表现手法上符合例文的样子,其他的方面可以大胆创新,不受约束。
【学生例文1】
"抠"妈妈
(150024)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六年二班:季海东
哪个妈妈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可我的妈妈却"抠"得要命。(开门见山,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妈妈与众不同--"抠"。)
记得在一个周末,我和妈妈去商店买东西,我一眼就看见店门口卖羊肉串儿的,看着那烤得油焦焦、黄乎乎的羊肉串儿,我简直到了垂涎三尺的地步。于是,我小声地央求妈妈:"妈妈,能不能…"我最终没能说出口。(语言特点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新学期作文《怎样仿写作文》。)
"能不能什幺?"妈妈没好气儿地说。"能不能买串儿羊肉串儿尝尝?"我鼓起勇气说。"不行,不能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再说,吃那种东西会坏肚子的!"妈妈坚定地说。(妈妈为使"我"养成好习惯,找借口不给我买羊肉串吃。)
我知道再争下去也不会有什幺结果,便不再说什幺了。心里却一直在说:"妈妈真抠!"(照应开头,突出妈妈的"抠"。)
在生活上妈妈对我抠得要命,可在其它方面却蛮大方的。(正确地使用过渡句,引起下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一天,放午学时,老师让每个同学订购一本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我想到平时"抠"得要命的妈妈,回到家我不知道说什幺是好,站在妈妈身边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悄悄走过去低声说:"老师让…"还没等我把话完,妈妈连连点头高兴地说:"可以,可以!"妈妈毫不犹豫地把买书的钱递给了我。我微笑着看着妈妈,心想:妈妈还是挺大方的吗?(与第一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我改变了对妈妈的看法。)
附
有一天晚上,妈妈下班回来谈起了单位为灾区献爱心捐款的事。心想:捐款?不会捐四五元钱吧?别再是一两块钱?我正疑惑着,妈妈慷慨地说:"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不起学,多难过呀?我多捐了点儿。""多少?"我和爸爸异口同声地问。"一百元!"妈妈自豪地回答。什幺?平时简直"抠"得出了名的妈妈,今天竟然捐了一百元钱,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心目中的"抠"妈妈那渺小的身影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进一步说明妈妈在生活小事上显得"抠",而在我的学习上、帮助失学儿童上却显得十分大方。)望着眼前既吝啬又大方的妈妈,我真想发自内心的喊一声:"'抠'妈妈,我永远爱您!"("吝啬"与"大方"分别是对妈妈所做一切的高度概括,结尾点明文章中心。)
【教师点评】母爱是伟大的,而在小作者眼里却显得平凡而不伟大,生活中因一点小事满足不了自己,竟对妈妈的做法抱怨、不满。作为一个适龄儿童或许都有这方面的经历。小作者后因妈妈为灾区献爱心--为灾区的孩子们捐款助学,改变了对妈妈的看法,心里由衷地敬佩和自豪。本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再现了妈妈是非分明,立场坚定,对"我和灾区孩子们的爱是截然不同的。不足:本文在材料的安排上,详略处理得不够得当,因为本文要突出的是自己对妈妈的敬佩之情,所以第一件事应略写,第二、三段适当写详细些,这样才能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指导、评析:轶凡)
【学生例文2】
"怪"老师
(150024)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五年二班:刘贝妮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时,一定会怪我太没礼貌了,怎么能随便说自己的老师"怪"呢?请你不要过早地评论我的是与非。(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新学期,我们班由全校"怪"得出了名的姜老师当班主任,他个子不高,头发根根直立,一脸严肃劲儿,乍看上去还真有点像"鲁迅先生"呢。(抓住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了与众不同之处。)
有的同学得知这个消息后欢喜得不得了,因为有了他,我们可以全面发展;而我却满脸愁云,因为早就了解了他的底细。他对待学生的做法简直让我无法接受。(间接地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但谈起工作来,大家都很敬佩他。姜老师每天早晨很早就来到学校,检查各班早自习老师深入班级的情况;每天晚上,当你从他的办公室窗前经过的时候,总能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语言简练,概括出了人物的内在特点,略写。)
姜老师不但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生也如此,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所付出的一切,更是没法说。(过渡自然,上下文衔接紧凑。)
一般说来,有哪个老师不喜欢优等生?姜老师也不例外,但渐渐的,我觉得他更喜欢后进生,课堂练习都让后进生去做;上课发言简直成了后进生的天下;后进生听不懂,老师还手把手教…(老师的第一"怪",令我费解。)
这还不算什么,记得在一次语文测试中,我得了"优",老师竟严厉地批评了我,说我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但一个后进生只得了"及格",老师不但没批评他,反而还翘起大拇指连声说:"好样的,有进步…"我听了之后,感到很不是滋味。心想:得了"优"应该表扬,我竟遭到了批评;应该批评的却得到了表扬,真不公平!你说这老师怪不怪?(老师的第二"怪",我心里不平。)
期末考试结束后,那些后进生的成绩赶上来了,优等生的成绩得到了再提高。啊!现在我明白了。老师偏爱后进生,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争做学习的主人;对优等生要求严格,是为了好上加好,锦上添花。如今,我改变了对这位"怪"老师的看法,我也从他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是他教会了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总结全文,点名中心。)
【教师点评】老师每天都与我们打交道,相互之间的了解莫过于别人。因此,同学们在选择写老师的材料时一定会得心应手,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可见,要想把作文写好,写自己熟悉的材料尤为重要。本文选材真实,叙述具体、有条理。详尽记叙了小作者亲眼目睹那位"怪"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的独特做法--对待优等生十分严格;而对待后进生又是一个态度,真叫人不能理解。单元测试成绩低到极点,他从不发火、生气;课堂提问简直成了后进生的天下。后来"我"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对优等生严格是为了锦上添花,对后进生特殊关照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