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鉴赏心得体会
这座热浪滚滚的城市跟往年一样,让我无所适从,虽然已经逐渐从陌生的异乡客转为当地居民,一个写作人的身份依然告诉我,距离这片土地还是那么遥远。岁月的印痕留下了诸多遗憾,这期间,迷惘过,伤痛过,也曾欢乐过,撕裂与陪伴如影随行,没有什么可以计较。唯一跟往年不一样的是,编辑完中短篇小说集《陌生的城市》的时候,多少有些欣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下的文字,那些在时间的缝隙里生出的杂乱的思绪、记忆的碎片以及一闪而过的未来的光亮,陆续有了示众的机会。
我告别了十三年的教学生涯,开始以一个文化专干的身份,进入到陌生的群众文化领域,真正步入到了有号称大染缸的社会,校园的单纯与群众工作的复杂在我的生命中呈现出两个极端,千头万绪的事务性工作开始让我应接不暇,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也常常令我在夜深人静的灯下苦闷不堪,局限的书本知识显然远远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工作环境,在无数次的梦想碰壁后,我曾经以为只要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切都能迎刃而解的天真念头瞬间土崩瓦解。这个时候的诸多想法,我将它记载下来,日积月累之后,反倒促成了一篇篇凝聚心血的文章。绝不可以怨天尤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就一段美妙的文字,或悲或喜,或苦或甜,或完整或琐碎,或细腻或粗犷。
我的写作时间极其有限,白天忙于处理各种事务,大脑也无暇顾及创作,素材往往要搁置一两个月,才有动笔的机会,真正写作也是利用午休和晚上,等到一切都沉寂下去,思维渐渐有了清晰的脉络,方才把蠢蠢欲动的想法一股脑倒出来,也不管结果如何。然而,一旦进入状态,我就会感觉下笔如有神助,笔端甚至跟不上思维,刷刷刷,那是我最为享受的时刻。这,大抵也是我始终不愿意放弃写作的原因,即便在我工作忙乱生活一团乱麻情绪低落到极致的境地,我也不断给自己鼓励加油:也许写作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荣耀,但写作至少让自己足够充实。
如今,网络盛行,文字泛滥,情感贫乏,对文学不屑一顾的人比比皆是,他们认为这是个写书人远远超过读书人的时代,写书的人完全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根本就没有市场。事实也的确如他们所言,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出若干年后的今天,依然不乏以追求产值为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的城市,我们本该在物质富足的社会感谢上苍,但是,当我们的奔走呼号成了一纸空文,我们的心血被遗忘在角落无人问津,谁又能否认这不是时代的悲哀
我从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要走进田间地头古镇院落,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材料,我有许多近距离接触民间艺人的机会,他们分布在偏僻贫穷的山乡,从事着常人难以为继的民间艺术,没有经济来源,没有收入保障,有的甚至只靠政府低保救济;他们中有的人顶着艺术大师的头衔,却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卑微生活,他们的光环让局外人产生无数的遐想和错觉,但是,久而久之,你会被他们的无欲无求深深地感染,似乎艺术压根就不能跟金钱扯上关系。他们随口说出的笑话在乡间的小道肆无忌惮地奔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之下,听那些不堪入耳的乡俗俚语,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他们的苦楚,他们的期冀,以及他们纯朴的人生理念,都让我萌生出这样的念头,不管怎样,我都应该做一名文学的守望者,把这些接地气的点滴感悟化为文字,不求名不逐利,只为实现儿时的美好梦想。
在这里,让我怀着一颗无比真诚的感恩之心,向我一直感念的几位恩师说声谢谢,他们在创作道路上给予我莫大的扶持和帮助,在我遭遇人生困惑的艰难时期,总是及时地点燃我日渐消减的创作热情,已经故去的小小说大师曹德权,如今享誉小小说界的名家凌鼎年、王孝谦,对我寄予厚望的《小小说月刊》原主编、画家赵禹宾,中国青年作家学会会长孟翔勇、文学的引路人官华彬、曾新等,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名字都在中国的文坛熠熠生辉。我感到不安的是,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依然在遥远的异乡关注我的成长,而我还在踯躅不前。还在等什么呢?我必须拿出百倍的信心和勇气,去攀登文学的一座又一座高峰。
我只想做一个文学的追梦人,用一生的时间,来证明我的正确抉择。
阅读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物质文明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精神文明却十分可悲。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相比之下,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不是很幸福的吗?另外,在古今许多外国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往往渗透着健康的审美理忿审美情趣,有着良好的艺术风格,一或深沉凝重,或明朗朴实,或尖锐泼辣,或幽默风趣;结构,或宠大宏伟,·或精巧别致;语言或深刻隽永,或生动明快。琳琅满目,各有千秋。所有这一切,都能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丰富我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美化我们的心灵。
此外,从形式上看,外国文学中有很多我国文学传统形式中并不具备的特长和因素,‘吸取这些特长和因素与我国文学传统形式相融合,无疑将会大大丰富我国文学的表现能力。中国文学史证明,向外国文学的优秀形式学习,是我国文学形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二。例如唐代产生的韵散夹白,唱自并用的变文形式,正是向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学习的结果。这种变文形式又促进了说唱文学的发展。而我们的新体诗歌的自由形式,话剧形式也正是“五四”以后向欧洲资产阶级诗歌和戏剧学习的直接产物。郎使是欧洲规当代的现代派艺术,同样给我们提供一力昆多新颖的表现形式,对于我们扩天艺术视野,开拓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优秀的外国文学,不但有认识价值,而且也有教育作用和审养作用·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列宁说过:“如果我们看到的那么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阅读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
作文佳作鉴赏
背完这几篇文章,你的写作水平肯定涨!希望大家在放假期间要好好通读阅览!
1、诗意的生活
花儿开在我们眼里,我们便把它深深镌刻在心中,也许这就是诗意。
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喜欢的音乐,感动的故事,都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可以轻到被遗留在脑海深处,可一旦被那似曾相识的情景所牵动,却总不会彻底忘记。还记得第一次读完《红楼梦》时,记得那年夏天沙滩上飘着的那支风筝和我们的脚印,还记得孩时那摇来摇去的跷跷板,还记得小学毕业照上大伙天真的表情,还记得……逝去的日子是美丽的诗行,而我正是诗里也许这一切早已烟消云散,也许只是回忆,但诗意却永远地留在心里。
也许有人认为只有轰轰烈烈的生命才会值得回忆,只有诗人才会懂得所谓诗意。其实不然,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平凡而美好的,任何个体生命都有权力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诗意。
我是一个缅怀古典的人,渴望在唐诗、宋词、《三国》、《红楼》中寻找我那已残缺的诗意天堂,感受遥远带给我们令人窒息的美感。喜欢一个人在静谧的气氛中翻开已泛黄的书卷,任目光轻盈地抚过书页,一股古典的幽香在流溢,心灵也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
向往庄子,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喜欢宝玉,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有着“扫将新雪及时烹”的脱俗闲适;欣赏苏轼,是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沉哀婉,是他“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超然旷达。在心烦意乱之际,吟上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或体会“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还魂爱情,或细味岳飞“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忧患感伤,或去感受“一箫一剑平生意”的放荡不羁。也许,我们无法再过故人采薇而食,采菊悠然的生活,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选择诗意地生活。当看到人们与古典文化越走越远时,我不禁悲叹,这决不是一两句诗词的遗忘,而是心灵诗意与深刻隽永的人文天堂的破灭。
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人们也许不明白,因为自己置身于这个世界,未曾远观过它的美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丘一壑也风流”。
我只想做大自然中一名卑微的旁观者,告别忙碌的生活,淡然处之,看太阳东升西落,静观风起云涌,宛如一隐士,诗意地栖居。原以为生活的滋味,无非在于书、诗、哲学、爱情,才明白生活如水,本无需什么特点。无论盛水的杯子是丑是美,真正带来快乐的是水的甘甜、清洌。
寻找诗意,寻找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等待花开的声音……
2、李白的泪水
风生水起,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打入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痛苦的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痛!好恨!
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痛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
“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内心失落,无比痛苦,你难道不恨吗?我恨小人当道,女子弄权,我痛韶华易去,人生难遇,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痛苦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冤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真是人生的痛苦有时候无法由痛苦的人生自行解救啊!
下雨了,在痛苦的哀伤中,我低了头,想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
点评
本文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李白的一句诗“恰似飞燕倚新妆”为切入点,与李白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面对面的对话,巧妙不失自然,虚幻而又可信。一句“恰似飞燕倚新妆”,由于李隆基与爱妃的亲近和与李白的疏远,而听信爱妃,误解李白,从而形象地告诉我们,李白的悲剧就是由感情的亲疏造成的,更可贵的是,作者由李白而屈原,由屈原而比干,敏锐看出并深刻指出这种悲剧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历史悲剧、社会悲剧。作者以点带面,由点到面,拓宽了文章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并且发人深省,催人猛醒。
本文不仅句句入理,而且字字关情,作者深沉的感叹和惋惜充盈字里行间。题目“李白的泪水”委婉含蓄,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有几分悬念,几多无奈,几丝叹惋,而且本身就蕴含着作者自己的一把辛酸泪。文章末句“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从结构上说,这一句巧妙点题,使文章有开有合,有放有收。从内容上说,虽则十几个字,却沉甸甸的,一个“低”字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心情,深广的忧郁,而“哪一滴”又形象地告诉我们,流下辛酸泪的何止李白一人!
3、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
话说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痛苦挫折,横逆坎坷,就看你如何面对,如何选择。通俗地说来,无论富家儿郎或寒门子弟,无论市井小民或工商巨贾,每个人都在用他自己的理念决定、进入他的生存状态,并且把他的生存状态解释为成功、失败或者命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出身贫寒的少年刘备,便用自己的人生历程,很好地诠释了这句经典名言。
刘备是河北省涿州市的一名学生。因为幼年丧父,全靠寡母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异常艰苦。上高三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刘备上完晚自习回到家,看到母亲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着棉靴。刘备说:“妈,这天寒地冻的,早点睡吧!”
母亲回答:“你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我多做一双棉靴,就可以多卖十块钱,好给你凑足上大学的学费。”
刘备蹲在母亲膝前,鼻子一酸,泪水就要涌上来了。他呜咽着说:“妈,上大学要花很多钱的。我们家太穷了,这点钱能派上什么用场呢?别作指望啦!”
母亲听得肩头颤抖了一下,问他:“难道你准备在这个穷窝里过一辈子吗?”
刘备苦涩地说:“那有什么办法?可能,这就叫命中注定吧?”
母亲放下针线,看着她的儿子,说:“我小时候读过《三字经》,还能思考一些问题。你说的命中注定,究竟是人之初的事呢,还是人之后的事?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也许能帮助你找到答案。
“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有个人发现了它,以为是一只鸡蛋,把它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它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
“于是,它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由于长相古怪,许多的伙伴都欺负它。它感到孤独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它问。
“他的伙伴告诉它:'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噢,那只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它发自内心地羡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那该多好!’
“'简直是痴心妄想!’它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它说,'你生来就是一只鸡,甚至连鸡们都为你的丑陋感到丢脸,你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
母亲讲完故事,问道:“儿子,所谓命运,就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现在,你愿意选择鸡一样的生活呢,还是鹰一样的展翅高飞的生活?”
刘备呆呆地问母亲:“您认为儿子是那只不幸沦落在鸡窝里的小鹰吗?”
母亲肯定地说:“是的,你是鹰的后代,你应该去追求属于你的蓝天,不要为了眼前的一两颗谷子唉声叹气!”她告诉儿子,他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是汉景帝的儿子刘胜,由此上溯,他其实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根红苗正的皇族血脉。
刘备幡然醒悟,毅然对母亲说:“妈,我懂您的意思,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经过刻苦攻读,第二年,刘备终于考取了长江国际工商管理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母子俩悲喜交集,关着门抱头痛哭。
点评
命运如歌,却没有永恒的调子,我们无法把握它的起落;命运如轮,却没有不变的方向,我们无法左右它的走停。当我们春风得意时,我们会说自己的命好;当我们失志落魄时,我们会说命中注定。面对命运,难道我们就无可奈何吗?不,贝多芬以其阔大雄浑、激昂奋进的交响曲抗议;史铁生以自我抗争的艰难历程反对……原来,生命中还有一种能诠释命运的东西,叫做理念。
千万不要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你的命运。如果你失败了,可能是你的修养还不够。若一直平庸地解释为“运气不好”、“命运坎坷”,你将永远生存在幼稚与不成熟中,永远找不到使自己变得更伟大、更坚强的机会。
4、失去阳光的日子(小说)
三年前,他路过一处叫阳光塘的地方。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的生命中就没有了阳光。
一个农妇,在阳光塘丢失了装有一万元钱的袋子。而他,据说是后来唯一经过的人。这一万元钱,是农妇多年的积蓄,农妇因丢失这笔钱而痛不欲生。那农妇一味地怨恨他,这种怨恨就成了他无法承受的屈辱。
在无休止的谩骂中,他的家一次又一次地被翻箱倒柜,然后自己养的牲畜莫名其妙地死去。最后,连他的亲人都认为他捡了人家的钱,让他赶快把钱交出来。而他大哭:“我真的没有捡到啊!”
农妇的家族很庞大,他们的一次次威胁和恐吓,让他的妻子无法忍受。在快过年的时候,他的妻子不辞而别,从此两年多没有回来。
美文欣赏
当一本古旧的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番滋味。不仅它的内容,它的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
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的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摸书的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除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每每此时,“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那才叫真醉了呢!”她说。她的神情好似看到了过去一幅迷人的画。
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读的。”但我没说,因她早已懂
得。
美文欣赏
人们着意发掘并谱写成诗章的,不是崇高优美的阳春白雪,而是发生在身旁、卑微而平凡的事物。那些束装远游、寄情异国的人踩在脚下不屑一顾的事物,忽然被人发现其实远比一切外国事物更绚烂多彩。穷人的文学、童稚的感情、街头的哲学、家庭生活的意义,都是当代的题材。这是一个跃进。生命的暖流已经流入手脚,身体四肢都已活跃起来,这难道不是一种新的活力迹象吗?我不奢求伟大的、遥远的、浪漫的事物,不追求意大利或阿拉伯的成就、希腊的艺术,或普罗旺斯的吟游诗歌;我要拥抱平凡,我要探索人所共知的平凡事物。你们尽可占有古代和未来的世界,让我洞察今天的生活吧。把隐藏其中最崇高的精神因素写出来吧。因为最崇高的东西往往隐藏在自然界最偏远最微观的地方。
一滴水就是一片小小的海洋。一个人联系着整个自然界,从平凡事物中感受价值,可以结出累累硕果。
文学欣赏作文
记得有人曾说:世界上并没有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万事万物,各有其特色,只要你学会欣赏,学会发现美,你就会感觉:风景这边独好!
因为拥有欣赏的眼光,所以才有了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因为拥有欣赏的眼光,所以才有了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因为拥有欣赏的眼光,所以才有了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学会欣赏,便可获悉世间的美景。
学会欣赏,不仅仅是学会欣赏美景,还要学会欣赏周围的人和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年轻人先后来到绿洲,他们都遇到了一位长者,他们问了老者一个相同的问题:“这里如何?”老者反问:“你们的家乡如何?”前者答道:“糟透了。”于是老者劝他离开这里。而后者说:“一切都美!“老者却对他说:“这儿和你的家乡一样美!”老者截然相反的回答令许多人费解。当他们问老者原因时,老者只说了一句:“你想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是啊,你想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事物时,你所看到的都是美好的,反之,你所看到的都是丑恶的。
当你遇到狂风暴雨不能出门时,不要抱怨,想想风雨过后天际那条七色彩虹吧;当你感叹冬天的严寒时,想想傲雪挺立的那株腊梅吧;当你遭受失败的打击之时,想想“失败乃成功之母”那句名言吧!事物总是双方面的,这边是坏,那边是则是好,关键是我们用什么眼光去看待它。
学会欣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去欣赏事物好的一面。欣赏你的对手,他便是你努力的动力;欣赏你遇到的困难,它就不会再是你的绊脚石,而是你通往成功之路上的一块基石……学会欣赏,你会发现,世界在对你微笑。
学会欣赏,你也会体验到“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的气魄;你也会感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你也会高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怎样正确地鉴赏文学作品
一个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趣味,是和他整个的生活情趣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有少数青年,对生活中的美和丑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讲话则大骂满天,秽语不绝,走路州目空一切,横冲夏撞;比阔气、讲排场、流气、放纵、打架斗殴,不以之为丑,反以之为美。这样的人如何能欣赏那健康、深刻、真正美好的艺术品呢?这样的人,不用说阅读那些黄色下流的作品,即使读好的或较好的作品,也同样可能产生坏的效果。据说,某大学一个男学生,看《红楼梦》时,沉迷于誉挎子弟的“荡悠悠三更梦气以至邪念难抑,大出其丑。这样的事例虽属个别,但。却令人深思,看来,不努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不仅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而且还会使人们的鉴赏活动步入歧j主,污染人们的精神境界,以致为社会带来祸害和不幸。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呢?如上所述,文学鉴赏是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它包括对作品艺术形象的感受、思想内容的领悟、艺术技巧的玩萦等等。一因此,所谓提高丈学蠢赏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提高对作品内容和艺未瘫的体会、憾受和认识的能万言为此,起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关键。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欣赏不仅可以怡情养性、感人化物、陶铸性情,而且可以提升文学欣赏、创造的水平。学习文学,往往从欣赏文学作品开始。欣赏文学作品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具备一定的内在素质和接受心境的前提下,反复解读,能动建构。大体说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感知阅读文学作品,了解文字符号的字面意义及隐含意义,据此在意识中初步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象。例如,初读完短篇小说《那些年少的向阳花》(《博雅苑》9、10期),稍作思考整理,会在大脑里形成这样的意象:一个倔强、叛逆的小学六年级女生陈晨,因为纠结于比她大11岁的姐姐陈怡特别优秀、特别受父母宠爱,而产生自卑、颓废、消极、灰暗、厌学的心理,学习不努力,成绩平平,受到父亲的责备;在班主任叶敏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她终于摆脱灰暗心理,“在学业上也是前所未有地努力着”,终于以全市第五名的成绩升入初中。
(二)品味意象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联系作品具体的创作境况,全神贯注,用心体味,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从而发掘出蕴藏在文字符号深处的作品的意蕴。例如,欣赏《那些年少的向阳花》时,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想象两个主要人物陈晨和叶敏。12岁的陈晨,由于自己不如姐姐优秀,在压力面前,竟错误地认为自己是遭到爸爸“厌恶”的“一无是处”的孩子,因而陷入自卑、颓废、厌学的泥潭不能自拔。班主任叶敏是个充满爱心、勤勉敬业、善于启迪疏导的优秀教师,她以宽容、真诚、善良和高超的教育智慧,一步一步征服了陈晨:使她由“不喜欢”到“好感”“真不简单”“喜欢”“打心眼里喜欢”,到最后“我和叶老师已经很好了,好到我什么事都会跟她说,好到我甚至拿她当我的妈妈看待”,再加上入情入理的说服教育,终于促成了陈晨的转变和进步,——灰姑娘变成了阳光女孩。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分明了,主题也就好归纳了。
(三)领悟意境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和所有的读者都能进入这种欣赏的高级境界。它是具有一定水平的读者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时,灵感的爆发和精神的升华。小说《那些年少的向阳花》最后有个细节,叶敏老师怕成绩差的同学被人嘲笑,不想公开成绩单,没想到被同学们偷看了,她伤心地哭起来,不明真相的同学们也跟着哭起来……小说还写到叶敏、陈晨在阳光照射下“脸颊绯红并且满是汗珠儿”“脸颊变得粉扑扑的”的样子;还有叶敏语重心长地告诫叶敏:“学学向日葵吧,每天都是面向阳光,蒸蒸日上,就是暴雨来了也坚强地绝不轻易弯腰。”从中我们不难窥见作者的用心:在现代生活的种种压力挫折面前,我们要做一颗坚强不屈的向阳花。叶敏老师做到了,陈晨同学做到了,相信大家都能做到。
文学欣赏作文
凡事,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会有不同的感受,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就会柳暗花明。
欣赏落花
寂寥的秋,苦涩的雨,凄凉的风。秋来的一场雨伴随着凉风袭来,百花落尽,一片片花瓣任由风与雨的蹂躏、践踏……勾勒了一幅离别伤感图。
因为伤感,所以就有了“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零落的花,深埋于土,化作来年的春泥滋润花。本是死的寂静,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却是生的喜悦。
死,寂静;生,喜悦。
欣赏落花,便有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精美”之说。
欣赏飘叶
二月春风似剪刀,长天不时掠过一群飞鹰,望断南飞,偶尔飘过几片落叶遮蔽你的瞳孔,你就会产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秋天,落叶四处飘扬,撒落一地,往往给人们添了麻烦,不时地学秋风扫起了落叶。
落叶,烦。
以欣赏的眼光看落叶,或许,你会惊羡不已。
欣赏飘叶,会给人们一种新的视野,使人如释重负,屏息凝神,静心休目。那是精神的升华与情感的陶冶。
欣赏对手
人的一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总是与你形影不离的人,如:某次考试,对手超越了你,甚至常常会令你声誉扫地,令你学习下降……这时,你嫉恨对手,头头是道地说他的不好,然而却自我感觉良好。那么,你不妨换一种思维,以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对手,这样,既可以看到他的闪光点,又可以向他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岂不很好。
欣赏对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时,不妨静下心来,一个人去欣赏花的红,草的绿,天的蓝,人的美……
凡事,抱有一种欣赏的态度,你会惊讶地发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空。
本来,我们的世界已经够美了,学会欣赏,我们的世界将会更美、更精彩。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
文
学
名
作
鉴
赏
在中国文论史上,历来都是将人格和文章放到一起来论述的,所谓“知人论世”“觇文见性”就是这个意思。历代以来,品评中国文学的文论家也多以人格作为他们评论作品的切入点,王国维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在王国维眼里,“高尚伟大之人格”对文章来说是更为根本的东西,因为即使“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高尚伟大之人格”,就决不可能有“高尚伟大之文章”。他的《文学小言》中写到“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也,怠未有之也。”他尤其推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四人,都是人格高尚伟大且作品风格高尚伟大的文学大家,不仅其锦绣文章被人千古传诵,其为人品格亦世代为人景仰。他们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行、伟大的抱负都凝聚在笔端,体现在字里行间。
“屈子”是我国著名爱国主义浪漫诗人屈原,他的诗歌,多以纵恣的文笔,表达其强烈而激荡的爱国情感。其中尤其以他的晚期作品《离骚》表现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世人各有所追逐的目标,而我专于爱好修洁。即使遭车裂我也不肯变更,难道我的心还会怕遭人威胁?)屈原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做到了人格与诗格的高度统一。屈原以一生的遭遇证明了自己的人格和诗格。正是他顽强地维护自己人格的人生历程使他的诗格更高标,为中国诗歌竖立起一座旷世丰碑;他的诗格又成为人格的写照,为他的人生留下了真实的证明,使屈原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人格具备了彪炳日月的永恒魅力。
“渊明”指田园派诗人陶渊明,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子瞻”指苏轼,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巨子。他长于散文创作,他的诗,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他的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他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此四子中,我最欣赏杜甫。“子美”指的是杜甫。杜甫的外祖母是义阳王李悰的女儿,而李悰是唐太宗的孙子;杜甫的外祖父是高祖李渊第十八子李元名的外甥;正是由于与皇室的姻亲关系,使得杜甫对皇室充满了无限的忠诚,这也成为杜甫一生孜孜以求仕进的一个心理原因。然而,官场的失意,使杜甫有着异常强烈的失落感。因此,“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家世给了杜甫忠诚于皇室、效忠于封建帝国的热情,但同时,也正因为这一点,杜甫的失落要比别人来的更凄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诗人之一,杜甫精神与诗歌成就都具有“集大成”的特点,其诗艺“宪章汉魏、而取材六朝、至其自得其妙”,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其感情深沉而多彩,执着又率真,喜笑由衷,痛饮狂歌;其思想博大精深,本于儒家仁义,而兼取释老精魄,大凡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理想道德因素,在大唐帝国由盛到衰特定历史转折条件下凝聚成独具个性的杜甫精神与人格。后人对杜甫都不吝赞美,刘熙载《艺概·诗概》中写到“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为高;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苏轼《东坡集》中写到“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并序》中写到“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宋代著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四子之成就说明,要成就高尚伟大之文章,必先具备高尚伟大之人格。最近,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网络上顿时掀起一股“莫言风”,希望在这个各种信息充斥的时代,文学家们能如同这四子,坚持正确的道路,将中国文学继承和发展。
教学评价:
个人收获:因为我们专业的专业课都是在大三,所以选修课就没有重视,经常在课上写专业课的作业。但是在这门课上,我经常只写了一两句,就被老师吸引过去了。虽然高中就了解过红楼梦,但是它的内容太丰富了,写的人物经常混乱了,所以老师讲红楼梦的时候,我是没抱着希望把它重新弄清楚,但是我后面有一位同学一直在跟着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我也跟着他随着老师的思路去了解那一大家子,终于人物的关系清楚了点,重新认识了十二钗。以前看到“人生若只如初见”时,就喜欢上了纳兰容若,但是从来没有去深入了解他这个人,也是在这堂课上,让我了解了我喜欢的纳兰性德。还有李白、杜甫、苏轼等,让我这个已经三年没有碰过古诗词的理科生重新领会传统文学的精髓。不过个人而言,觉得上这门课,听到的内容是次要。最主要是了解到了古代文学许多逐渐没落于当代的精彩,产生了去熟读的兴趣。
在此要感谢兰老师,对我的传道授业。更是感谢老师为逐渐消沉被斥为古董的古代文学注入新鲜血液做出的努力。真不希望十年后,说到诗词曲赋,大学走出的师弟师妹们一脸茫然或者一脸鄙夷。由衷希望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的课历久弥坚地开下去。能影响更多的人重新燃起对传统文学的热情。
感兴趣的:因为那些作家的生平之类的从初中开始接触文言文就开始学习,就难免少了一些兴趣,还有一些特别咬文嚼字的诗,或许我是理科生,学的专业整天都是物理、数学,少了艺术细胞的关系,实在很难了解它的深邃。老师讲《西厢记》、“苏小小”的故事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和记忆,所以,我对这些比较敢兴趣。
不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就是那些比较枯燥、难懂的诗词的理解。
补充:老师如果能在正文中多加点野史、趣闻之类的能比较吸引住我们的注意力吧!我一直对《淮南子》、《山海经》中记载的上古神话很感兴趣,希望老师可以补充讲点。
教学方法评价:老师讲课很生动,比如讲《红楼梦》的时候穿插了对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的网络评价,很贴切,到现在我都还有印象。很感性,老师不吝表达对林黛玉的喜欢,我觉得讲文学课就该感性一点,多带点自己的思想,会对学生更好的启发。最后,谢谢老师为我补充了好久没接触过的古代文学,让我意思到即使上了大学,不再开此类的专业课,但是我也应该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