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孙权劝学

  月光从红色的窗子射入室内,屋里是一把精致的宝剑挂在墙上,烛光下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正思考着问题,他就是吕蒙。

  已经过了三更天,可吕蒙仍坐在那里像一座石像,孙权白天对自己说的话:“爱卿应该多学习,现在卿当权掌事,不学习怎么能行呢?”这时,想起自己无话可说时的窘态,现在都还脸红,如果再问我该怎么回答呢?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既没时间,又不让陛下生气的理由呢?吕蒙站起来,在房间了走来走去,不知如何是好。

  屋外狂风呼啸,一会儿从房间外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

  “官人,你怎么还不睡呢?天气这么冷,我来给你送床被子。”

  “噢,是夫人啊!你来的正好!快进来给我出注意吧,真是急死我了。”

  “官人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说给臣妾听听。”

  “唉,今天早朝上皇上对我说让我多看书,说不学习是不行的,你看,我是一个武将,让我干文官的活,这不是为难我吗?夫人你说我该怎么办?”

  “这还不好说吗?你就说军中事务多不就行了吗?何必为此伤身呢?快睡吧!天气真么冷,小心着凉。

  “好,好,还是夫人想的周到。”

  次日早朝退朝后,吕蒙随孙权到御书房,吕蒙说:“陛下要臣多读书,可是军中事务繁多,恐怕没时间读书,请陛下多多原谅。”孙权听后说道:“试多?卿,孤的事更多,但我也经常读书,感到有很多的收获。况且我又没让你刻苦钻研学书成为博士啊,我的意思是让你看一看,大略了解一下历史。”

  听完话后,吕蒙大受启发,觉得孙权说的没有错,从此发奋读书。

  几年以后,鲁肃因公务到浔阳,与吕蒙交谈,鲁肃发现吕蒙大有进步,遂与之结为挚友。

  看着鲁肃离开的背影,吕蒙大发感慨:“还是读书好啊!”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道理和启示

  《孙权劝学》是一篇我今天新学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了我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的所作所为,要放开眼光观察洞悉事物,更不能因为生活的忙碌而忘记了学习,更不可能放弃读书,坚持读书对我们是十分受益的。

  文章中大致说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时,吕蒙交代自己军务繁忙,无心向学。一名有责任心的大将军繁忙是肯定的,最后可贵的是吕蒙听取了孙权的建议,日后吕蒙在学业上大有进步,与人谈吐交流中有着读书人的气质,这让我明白了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不要认为读书没有用,当真正的读书以后,我们便可以明白读书是潜移默化的,学习更是一个不断积累财富的过程。

  这让我想到童年时家门口竹子的一生,从小爸爸就告诉我要向竹子的精神所学习,竹子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三厘米,但在第五年的时候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生长,仅六周竹子就长成了15米。在此之前竹子的根在土壤里扎根延伸了数米。读书亦是如此,不要担心读书没有用处,每天的读书就像是扎根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总有一天会有所用处。

  文章中吕蒙虚心别人的意见和谦虚好学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吕蒙谦虚好学的品质,才能够得到鲁肃的赞美。我从这个故事中深受启发,要善于谦虚学习,不能够太骄傲,经过这篇文言文我能够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大道理。孙权劝学对我也有着很大的启发,我在学业上要取得好的成绩,不仅要谦虚好学,还要持之以恒,不能掉以轻心。

孙权劝学

  三国时期有一次,东吴孙权叫来了他最得力的将军吕蒙,和蔼的说:“吕爱卿,你如今掌管军中那么多的事务,一定要把你的知识和才能再大大提高才行啊!”谁知道吕蒙却应辩说:“臣已经被军中的事务烦死了,那还有时间学习呀!孙权听了大吃一惊,心里想:“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将军啊!我一定要让他去好好学习!便说道:“吕爱卿,难道你以为我叫你去学习成为博士邪吗?那你就错了,我叫你去学习多点知识,成为文武双全的将军啊。”

  孙权说:“爱卿常常用军中事物忙来敷衍我,可想一想,我是一国之君,难道你的事情还多过我吗?我每次有时间就去书房看书,觉得这样对我有很大的收获”。吕蒙听后感到万分惭愧,从此以后便开始好好学习了。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道理和启示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

  15.《孙权劝学》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学习过程

  1、【自学领悟】

  我会填下面的空:

  一、我会为下列的字注音。

  卿涉猎邪孰遂岂

  二、我会解释加横线的词。

  1、当涂掌事: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3、治经为博士邪:研究4、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了解6、蒙乃使就学:于是,就

  7、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8、即更刮目相看:刮擦

  二、【合作生成】

  (1)、读课文,学翻译。

  学法提示:

  1、自己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安静的课堂,时间5分钟

  2、如有不会的词句,小组内合作讨论。要求:举手示意提出,会翻译的同学其一解答,其他人认真听并可以提出修正,直至全组统一答案。

  (二)、分析人物形象,讨论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举手示意作答,其他人认真听并可以提出修正,直至全组统一答案。)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是怎么“劝学”的?“劝学”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什么?(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也是劝学的原因,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强调别有目的。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是劝学的学习方法。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

  3、孙权劝学的语言是什么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反问句,孙权现身说法,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4、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学习的结果怎么样呢?(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惊讶不解的语气,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劝的结果(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反问句,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即兴表演,感悟人物

  (学生随即表演,需要的用现代汉语补充。进一步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心理)

  提示:(1)、蒙会怎样的说来辞以军中多务

  (2)、鲁肃会对蒙母说些什么

  劝学—就学—论议—结交

  7、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三、【精彩展示】

  展示【合作生成】中的问题

  四、【巩固提升】

  1、我会填下面的空:

  《孙权劝学》选自____,该书是__(朝代)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记载了从_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5、课后作业:

  以“我与书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相关链接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1、留,就是保留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3、调,即调整词序。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五、换,即替换之意。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新孙权劝学

  月色如水,透过细细的纱窗映人室

  内。一把精致的宝剑斜挂在墙上,淡淡的烛光映出一个长长的身影,伟岸而又高大。看他那冥思苦想的样子,似乎正在思考一个难以定夺的问题。

  他就是吕蒙。

  已经是三更了,吕蒙像一尊石像 一样,静静地坐在那里。他仍然在思考着白天孙权对他说的话:“卿应该多学习呀,现在卿当权掌事,不学习怎么行呢?”想起自己当时的窘态,吕蒙现在都还脸红。

  “我是堂堂国家重臣,如果陛下再问我,我应该怎样回答呢?如何才能找到一个不让陛下生气的借口呢?”吕蒙站起来,在大厅里踱来踱去,不知怎么办才好.

  屋外北风呼啸,一会 儿从房间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

  “官人,你怎么还不睡?天气这么冷,妄身来给你送件衣服。”

  “噢,原来是夫人啊!你来得正好,快进来给我出个主意吧,真是急死我了。”

  “官人又遇到什么烦心事?说给妄身听听。”

  “唉!今天陛下对我说,让我多看看书,说不学习不行。你看,我一介武夫,让我看书这不是存心为难我吗?你说我该怎么办才好啊!

  “这还不容易,你就说你军中事务多不就行了吗?何必为此伤神呢?快睡吧!这么冷的天,小心着凉。”

  “好,好,还是夫人想得周到。”

  第二日早朝退朝后,吕蒙随孙权来到御书房,吕蒙说:“陛下要臣多读书,可臣军中事务繁多,恐怕没有时间读书,请陛下原谅。”孙权听后,缓缓道:“事多?孤的事比卿更多吧!但孤经常读书,感到有很大的收获。且孤也没有让你刻苦钻研,成为学者啊!

  听完这话,吕蒙蓦然发现,陛下说得没错,事务繁多不是借口。吕蒙从此开始发奋读书。半年后,遇到鲁肃来访,与之交谈,鲁肃发现吕蒙大有进步,遂与之结为至交。

  看着鲁肃离开的背影,吕蒙大发感慨:“对待学习,真的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啊!”

新孙权劝学

  天上的太阳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随着散发下的光芒可以看到几颗枯树和成群的鸟儿。再往前看去,成千上万的帐篷散落在地上,在空中看,煞是壮观。

  吕蒙帐中,只见一个方颐大口,碧眼紫髯的男子在和对面头发盘在头顶,以布围住,还有山羊胡!身材算是比较高挑的,瘦瘦的高富帅在谈论着什么,从他们身上不难感觉到一种压迫感,这是高层统治者才有的气势。读过三国的就不难看出他们分别是孙权和吕蒙了。

  只见孙权缓缓的那起一杯茶,慢慢的喝下然后开始了对大臣的劝告:“子明啊(吕蒙字子明),你可听说过文武双全这个词?”“臣听过”“其实这次我来找你就是给你提个意见。”“主公提意见我当然欢迎。”随后吕蒙心里暗道:虽然我一定不会听。“其实,就是看你武已经登峰造极,但是文还是一窍不通,我打算让你学习一下历史。”“嗯,那好吧,近来抽空我学习一下。”

  五日后,帐篷,还是那个帐篷。人,还是那俩人,但是那孙权那表情,实在是吓人!“我让你学习,你给我说你抽空学,现在怎么连书都未动?”“我是在是忙啊,你看,我要考虑战士死后的埋在,还要抚慰家人,还有武器的打造,粮食得监督,还有(此处省略x字)”“你说你忙,你有我忙?你看我,我天天要批奏折,要(此处省略2x字),我都这么忙了还要读书,说明读书有好处的,从明天开始,我将派人监督你读书,再过五日,我亲自来检查你读书的效果。”“那好吧。”

  几日后,鲁肃也来到了。孙权,吕蒙,鲁肃三人齐坐在孙权的大营里。交谈间,鲁肃渐渐发现了吕蒙的进步,大吃一惊:“吕蒙你今天的才略,不再是以前的那个阿蒙了啊。”“嗯,有志之士分别多日就要刮目相待了,还有就是,你发现的也太晚了。”

  三人嘻嘻哈哈的谈论了大半天,最终散去。

孙权劝学

  本文所叙述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题记

  吴国大将吕蒙十分善于领兵作战,曾立下不少战功。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读书。一天,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当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把事情办好,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听了,啊!让我去读书,我的妈呀读书有什么意思?我不读书照样能打胜仗。得找个理由把它推辞掉。吕蒙摇摇头,很为难的说:“主公,不是我不想学习,实在是军队里事情太多,军务繁杂,抽不开时间,哪有时间读书啊!”

  孙权听了,好象很不高兴,好你个臭小子,居然连我的话都不听,还来搪塞我,岂有此理,我得好好说他几句,“你连大王的话都不听,还不翻了天。”孙权气呼呼地大声批评他道:“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时间是人挤出来的!”

  吕蒙一听孙权大声骂他,早就吓得六神无主,魂飞魄散。主公今天怎么了,我才推辞了一下,他就把我骂成这样。

  孙权又提着嗓子对吕蒙道:“只是应当让你博览群书,多多了解一下古往今来的事情罢了。你还说什么军中事务繁多。”“是呀!我军中事情本来就很多。”吕蒙解释道。孙权一听,哟呵,你一个将军的事务怎么比我的还多,看来我说的不够深刻,还得继续劝。他又接着说道:“你说你事务多,谁比得我的事务多呢?”这下,吕蒙就不敢说什么了。孙权一边暗自高兴,一边心平气和的说:“我过去爱读书,主管国家大事以来,虽然很忙,但还是挤出不少时间,攻读史书、兵书,收获很大。你为什么不刻苦读书呢?”

  听了孙权的话,吕蒙感到很惭愧,心服口服。看来还是主公说的对,我不应该推辞。

  从此,他开始努力读书学习,知识越积越多。

  有一次,吴国主将鲁肃来到寻阳,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非常惊奇。呀!怎么吕蒙变了一个人,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大老粗了。“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阿蒙了!”吕蒙高兴地回答:“有志之士离别三日,就要重新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想看了,长兄为什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鲁肃答道:“对对对!士别三日,得刮目相待呀!”

  鲁肃想,看来吕蒙也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何不与他结为朋友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成为知己。

孙权劝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想当年,荆柯是多么的豪迈。现在,吴主孙权站在长江边,捋顺胡须,与吕蒙交谈着:“子明啊,你随我攻占各地,战术奇高,朕任命你为野中郎将,你已经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呀!”

  吕蒙说:“无奈啊,军中事务繁多,没有读书的时间啊!”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的经书成为博士吗?纵观历史,齐国管仲,能文能武,变法使齐国威震华夏;周朝姜尚,钓王侯而得天下。这些人,都是贤士。朕也不想让你有那么高的觉悟,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你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朕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常常沉浸其中,如同蜜蜂采蜜一般,拼命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听了主公的教诲,深深地感到惭愧,于是从此开始学习。餐风露宿,废寝忘食,琅琅达旦,终成一世将才。

  不觉一年已过,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评议,讨论天下大事,评析天下局势,谈古论今,吕蒙样样能答。鲁肃十分惊奇,大惊说:“吕蒙啊,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经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吕蒙说:“志士离别三日,就要用新的阳光看待了,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自从受主公教诲,我便刻苦读书,终于有了一点成就。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成为天下贤士,文武双全。”

  鲁肃说:“好,好,有此志气,定能成大事。我要与你结为兄弟,不原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请问意下如何?”

  吕蒙十分高兴,当即摆下酒菜,与鲁肃举杯庆贺。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之后就分别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我们还应明白,读书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只要但当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乙文侧重。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心灵鸡汤小故事

我的青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