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走路姿势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走路

  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东西,而要动手做眼前清楚的事情。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

  低头是一种智慧,低头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是做人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

  懂得低头,你就拥有了一种谦逊的品格。一个人取得一点成绩,是该大肆宜扬还是寻找自己的不足?正如地里的麦穗,挺着笔直的腰杆,抬头看天的都是少产的,相反,在夕阳下害羞的低下头,随风飘摆的才是粒粒饱满的。而今就有一些人,刚刚取得一点成绩,就会目空一切,整天看着自己头上的光环,却忘了继续看好脚下的路。

  懂得低头,你就拥有了一种谨慎的品格,成长途中,荆棘四处密布,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而只有在我们低头的时候,所有的阴谋和陷阱才回原形毕露。试想如果我们一味的幻想着成长途中一马平川,而因此落入生活的陷阱,情况会如何呢?所以,要懂得低头,只有低头,才能在荆棘的人生中看清前进的方向。

  低头使人脚踏实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浮躁的狂风时常将我们吹起,我们难道就这样飘飘然,不思进取了吗?所以我们要时常低头,只有低头,才能使我们看清脚下的土地,避免在“云端跳舞’,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低头,并不意味着地位低下,卑躬屈膝,它是一种智慧,一种成长的姿态。

正确的走路姿势

用心走路

  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路才成路,也才有路……

  每个人刚出生就在学习着走路,是在用脚走路,摔倒了一次、两次、三次,再爬起来继续努力走,直到不需要别人的搀扶能自行行走为止。当人长大了,又得开始学着走路,只是这一次不是学着用脚走路,而是用心走路,有人问走什么路,自不必说,当然是我们的人生路,路不尽相同,有崎岖,有平坦,个人起点不同,终点亦不同,这条路我们要一个人走过去,无论有多艰难,选择的对错,只有到了终点才能知晓。

  石头将自己一次次地绊倒,一次次次爬起,心里只是想着那个目标,想着办法搬开拦住自己的那块石头,而不是想要跳过去,因为跳过去你不知道石板后面是什么,是沼泽是泥潭,是深不见底的洞,不可预知,老老实实地走完每一步,才是最好的选择。

  路边果实熟透了,看起来很好吃,可是我们不能随便摘,即使饿得胸贴后背了,还是不能摘。你会忍不住问我为什么,我会告诉你这条路是未知的路,我们是开拓者,果实是否有毒也是未知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因为人生如棋,一子错,满盘皆输,或许因为我们吃下这么一个果实,而永远躺在这里,等着后人为我们默哀,然后过个几年就将我们淡忘,我们要的是成功,那才是我们的目标,到了终点哪怕饿死,也能留名青史。

  路边有着岔道,不知道哪边是正确的方向,只有凭着感觉去走,但是绝不能一下子走到底,那可能会让你失望,一步步走过去,左右观望,发现错了就不要留恋,回头才是岸,否则就是深渊,我们不仅仅得学会走路,还得学会分辨路,抵挡路边的诱惑,我们还年轻,有着犯错的时间和资本,因为我们还能改正,不要等着老了才知道悔改,那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

  因为那个时候路已经不再是路,而是一个独木舟,一个不能回头的独木舟,一个轻动就会摔入万丈深渊的独木桥。选好我们自己的路吧,不要让后悔沾湿我们的鬓发,这或许是我给同我一样年龄的朋友们(当然包括我自己哦)的一个忠告。

老妈走路的四大绝招

  说起我的老妈走路的绝招,真是天知道,地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下面,我就来说一说老妈走路的四大绝招吧。

  第一招:芭蕾步

  每当我做作业时不专心作了一些小动作时,被老妈发现了,她就会掂起芭蕾脚尖,慢慢的,轻轻的,一步一步的,走进我的房间,观察我的动静。抓住我的小辫子;当我在大家面前说了她怎么教训老爸的,老妈就把她观察到我做作业时趴在桌子上睡觉时口水流到了作业本上的丑态说给大家听。奶奶笑的忙揉肚皮,四姨笑的和不拢嘴……

  第二招:箭步如飞

  每次我陪老妈逛街时,老妈的“猫眼睛”就会迅速扫描如果老妈发现有非常便宜或者很适合她的心意的物品时,老妈就会提起她的一只“飞毛腿”哒哒哒的发动啦,只见我眼前闪过一道白光“嗖嗖嗖”的几声,一阵狂风从我的面前刮过,老妈就没了踪影,就这样,老妈的箭步一踏就到了她想去的地方。

  第三招:蜗牛步

  老妈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吃完晚饭后去我家楼下花园散步,每次都走的慢吞吞的,还说些什么“饭后走一走,要活九十九”。并且还要买许多东西回家,而每次买完东西后,她都要让我来提,那天,老妈依然让我陪她散步,突然,天气晴转阴,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想走快一点,而老妈却说:“雨中慢步不是很好吗?”哎,气死我啦!

  第四招:笨重式

  我很调皮,就是因为这一点,老妈才有了第四招,我惹老妈生气时,她就会挺着肚子,瞪着我,脚步非常重,活象一只狗熊。“哒哒哒”向我冲过来我向老妈道歉后,老妈又“哒哒哒”的走了。

  这就是老妈的四大走路的绝招,你觉得哪一招好一点呢

演讲礼仪走姿

  在演讲时想要走出潇洒的风度和气宇轩昂的气质,我们必须先从标准的走姿要求开始,标准的走姿要求包括行走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要求和行走时所迈步子的具体要求,现在一一介绍如下:

  一、标准的走姿要求

  1、身体的动作要求

  ■挺胸:还没开始迈步之前,首先要站直。也就是双手自然下垂,伸直双腿、收腹并挺胸。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挺胸是潇洒走姿的第一保证,如果这一点没有做到位,那其他的动作做得再好也是白搭。

  ■迈腿:抬腿向前迈步时,重心先是落在后脚的脚弓上。之后,身体微微向前倾,当前脚落地时,身体的重心马上又转移到前脚掌上。总之,行走中身体的重心要随着移动的脚步而不断地在两脚之间进行变换,不能让重心一直停留在前脚掌上或者后脚掌上。并且,前脚着地和后脚离地时,必须伸直膝部,特别是女性在穿高跟鞋的时候,更加需要挺直膝关节,否则就会给人一种“登山步”的感觉。另外,整个行走的过程中,步伐均匀、要有节奏感,因为节奏流畅才能使人显得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稳身:行走时要目视前方,身子挺直,上身微微上提,保持膝关节和脚尖正对前进的方向。.行走的过程中,要以大腿带动小腿,脚跟先着地,保持身子平稳。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行走中,上身一直是跟地面垂直的。也就是说,在行走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抬起小腿而后仰、脚掌落地而前倾;也不会因为迈出左腿而左倾、伸出右腿而右斜。同时,上身两肩之间的连线跟前进的路线也一直是垂直的。也就是说,就是在行走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迈出左脚而出现身子扭向右边;也不会因为迈出右脚而出现身子扭向左边。另外,在行走中,身高一直处于差不多的同一个高度。也就是说,在迈步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不停地耸肩,或者不停地左右扭转屁股而出现身子起伏过大的现象。

  ■摆臂:行走中,两手臂自然摆动,要以大臂带动小臂,不能出现大幅度摆动小臂而几乎不摆动大臂的情况。两手臂要以相反的方向进行,但两手臂摆动的轨迹不能是平行的,而是从身后外侧摆向身前的正中位置。同时,两手臂的摆动也不能像军队阅兵中士兵的姿势,因为士兵在前进时,小臂的弯曲度太大了。另外,双手臂也不能紧夹着身子走动,如果那样,真的太不雅观了。还有,双手臂也不能朝后面正中位置摆动,如果那样,就像母鸭走路一样了。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行走过程中,手臂摆动到最大的幅度时,手掌离身子的距离大约在30-40厘米之间;而手臂摆到最前面和最后面之间的夹角大约为60-70度之间。当然,女士的摆动幅度会比男士小一些,因为相比起男士,女士的走姿要以含蓄为美。

  2、步子的具体要求

  ■步幅:步幅指的是行走时迈出一步的跨度。步幅的大小应根据身高、着装与场合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比如,海拔不是很高的演讲者,不能迈太大的步子,否则就会显得既机械又滑稽。再如,女性在穿裙装、旗袍或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一些,否则不是迈不开步子,就是出现走光的情形。与之相反,如果是穿正装长裤走路,那步幅就可以大一些。

  ■步直:步直指的是行走时脚掌落地之后所有脚印内侧连线的笔直度。理想的步直应该是一条直线,也就是说,演讲者在行走时,所有脚跟的脚印的内侧连接起来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当然,所有脚尖的连线就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了。因为脚尖一般偏向外边,整个脚掌跟中线的夹角大约为10度左右,脚尖距离中线的距离大约为5厘米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步直对女演讲者的要求会比男演讲者高一些。它不但要求步直在一条直线上,还要求行走时,膝盖的内侧和脚踝的内侧似乎有磨擦感。

  ■步速:步速指的是行走时的速度,通常取决于行走者的精神状态。如果行走者此时的兴致高,动作就积极,迈步的速度也就稍快,反之就迟缓。正常情况下,步速应自然舒缓,方可显得成熟自信。所以说,一般而言,行走的速度标准为:男子每分钟步速为108步-110步,女子每分钟步速为118步-120步。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在登台亮相的那以瞬间,由于演讲者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身体是比较兴奋的,所以,步速自然而然也就会稍快一些。

  ■步力:步力就是一个人走路时脚掌踩地的用力程度。步力一般取决于鞋子的材质和演讲者的心理状态、膝关节的状态。比如,如果是女性演讲者,着穿的是细高跟高跟鞋,那走路的声音肯定是清脆响亮的,让人觉得很有力度。比如,如果演讲者的心理素质比较好、走路是淡定从容的,那么,所迈步子也是坚实有力的。再如,如果演讲者的膝关节伸直到位,那所迈出的步子也一样是稳重有力的。所以说,一般而言,演讲者想要从容走路、步伐坚实有力,必须做到着穿质量较好的皮鞋,尽量伸直膝关节,并且让自己的心情淡定。

  二、错误走姿的纠正

  上文我们已经介绍了想要走出标准的姿势必须做到四点:挺起胸脯、稳住身子、摆对手臂、迈对脚腿。虽然说规范走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具体的动作要领只有四个。但是,对于一位已经长期形成了错误走路习惯的人来说,短时间之内,一下子是改变不了的。所以,我们的训练要进入单项纠正专题了。它一共有四个单项练习,现在一一介绍如下(见图3-8,图3-9):

  1、站墙练习

  站墙练习,就是靠着墙壁进行站立的练习,它是针对走路驼背严重的人或者后仰明显的的人而设计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其大概训练步骤和具体训练要求如下:

  ■大概训练步骤

  (1)选择一面垂直而光滑的墙壁。并且墙根处的地面也是平整的。

  (2)慢慢走向墙壁,距离墙壁20厘米左右的地方,慢慢转过身来,背对墙壁。

  (3)慢慢挪动脚跟,让脚后跟贴近墙壁,随后,身子也贴近墙壁。

  ■具体训练要求

  (1)双脚掌并拢,脚后跟贴近墙壁,双脚的脚趾和膝盖都朝向正前方。

  (2)双膝并拢,双小腿肚贴近墙壁,如果无法贴近墙壁,那可能是O型腿,或者是膝关节僵硬的问题了。

  (3)收缩大腿内侧的肌肉。

  (4)臀部肌肉也往内侧夹紧,此动作的目的是可让脚自然朝前。

  (5)抬头挺胸挺。此时,墙壁与腰背部之间的空隙大约有一个手掌半的距离。如果空隙过大,请把肚脐往后脊椎的方向收缩,让腰背部更加紧贴墙壁。

  (6)肩胛骨要紧贴墙面,两肩同高呈水平线,手臂自然伸直并靠在身体两侧。

  (7)下巴保持水平,头部稍微往后倾斜。

  (8)后脑勺要贴墙。

  (9)温馨提示:每天训练15分钟,要坚持3个月以上才有明显的效果。

  2、顶书练习

  顶书练习,就是顶着书本进行走路的练习。它是针对走路身子不稳、平衡性不好,或者左倾右斜、或者前俯后仰、或者左旋右转而设计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其大概训练步骤和具体训练要求如下:

  ■大概训练步骤

  (1)选择一条笔直的道路,路上最好有清晰的标志。比如,有清晰笔直的大理石缝等。因为有标志指引才能让自己所走的路线是笔直的。

  (2)选择一本纸质书。大小为16开本,重量为300克左右。不能选择太小或者太轻的书本,因为太小太轻的话,身体再怎么晃动,书本也不会掉下来,那样的话肯定达不到训练的效果了。当然,书本也不能太大和太重。

  (3)开始沿着地上大理石的缝隙慢慢走路。

  ■具体训练要求

  (1)右手拿着一本书本。

  (2)抬头、平视前方。挺胸收腹、双膝伸直、双脚并拢。

  (3)将书本平放在头顶,让书本的中间位置刚好处于头顶的正中部位。

  (4)开始迈右腿,慢慢向前方走去。

  (5)行走的过程中,步速不能快,也不能让书本从头顶上掉下来。

  (6)温馨提示,每次行走15米左右,每天走10遍,要坚持3个月以上才有明显的效果。

  3、摆臂练习

  摆臂练习,就是原地不动有节奏地摆动双臂的练习。它是针对走路时双臂摆动姿势不正确,比如夹肩走路、双手臂往后中间摆动等等而进行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其大概训练步骤和具体训练要求如下:

  ■大概训练步骤

  (1)在室内选择一面装着大镜子的墙壁,或者在户外选择一段铺着地砖的道路。

  (2)先是弓步站立,进行摆臂练习。

  (3)再是起身直立,进行摆臂练习。

  (4)最后是原地踏步,进行摆臂练习。

  ■具体训练要求

  (1)距离镜子有1米的距离处,弓步站立,也就是右脚在前面,右大腿与右小腿的夹角大约在135度左右,而左脚在后面,左脚的膝关节伸直。

  (2)上身向前倾斜,上身与左腿成直线状态。

  (3)开始摆臂练习。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先摆动右手臂,再摆动左手臂;向前摆动时,大小臂的夹角大约为90度;向后摆动时,大小臂的夹角大约为135度左右;此时,肩关节必须放松,不能耸肩。

  (4)摆臂过程中,手臂前摆时,手掌不得过身体前中线;摆臂过程中,两臂尽量贴近身体两侧。

  (5)在此过程中,要观察镜子中自己的站立动作和摆臂动作,如果那些不符合要求,必须及时纠正。

  (6)以上动作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双臂的协调性。当摆动次数达到30次时,起身站立,进入下一轮的摆臂练习。

  (7)站立时,要抬头、平视前方。挺胸收腹、双膝伸直、双脚并拢。之后,开始以大臂带动小臂,进行摆臂练习。刚开始是小幅度摆臂,接着是大幅度摆臂。当然,摆动的幅度不能超过70度,也就是手臂摆到最前面和最后面之间的夹角不能超过70度。

  (8)站立时,双臂摆动的次数达到30次时,进入下一轮的摆臂练习。

  (9)在上面摆臂的基础上,再加上原地踏步练习。也就是一边按照上述的要求进行摆臂练习,一边进行原地踏步练习。而在此过程中,抬右脚,必须是摆左臂的。

  (10)原地踏步,双臂摆动的次数也是30次。

  (11)上述所有摆臂练习的次数加起来刚好为90次,也就是每天要训练90次。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训练次数要坚持3个月以上才有明显的效果。

  4、迈腿练习

  迈腿练习,就是针对走路时,双腿迈步姿势不正确,比如有八字步、O型腿等情况而进行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其大概训练步骤和具体训练要求如下:

  ■大概训练步骤

  (1)在室内选择一面装着大镜子的墙壁,或者在户外选择一段铺着地砖的道路。

  (2)先是起踵练习。

  (3)再是连续行走练习。

  ■具体训练要求

  (1)保持基本站姿,抬头、平视前方。挺胸收腹、双膝伸直、双脚并拢。

  (2)左脚跟起踵,脚尖不离地面;左脚跟落地的同时,右脚跟起踵;两脚交替进行。

  (3)脚跟提起的那条腿自然屈膝,另一条腿的膝部用力绷直。

  (4)做左右脚交替起踵的过程中,双膝内侧靠拢,并且有摩擦感。

  (5)当起踵的次数达到30次时,进入下一轮的连续行走练习。

  (6)左腿屈膝,向上抬起,提腿向正前方迈出,脚跟先落地,经脚心、前脚掌至全脚落地,同时右脚后跟向上慢慢垫起,身体重心移向左腿。

  (7)换右腿屈膝,经过与左腿膝盖内侧摩擦向上抬起,迈出右腿时,脚跟先着地,落在左脚前方,两脚间相隔一脚距离。

  (8)迈左腿时,右臂在前;迈右腿时,左臂在前。

  (9)迈腿练习包括起踵练习和连续行走练习。值得注意的是,起踵练习,每天要进行30次;连续行走练习,每次要行走15米左右,每天要走10遍。并且两种练习要坚持3个月以上才有效果。

  三、三类专业走姿

  上文我们已经介绍了行走时,标准走姿的基本要求了。其实,这个基本要求是属于通用性的走姿的,而在演讲当中,还有一些专业性的走姿。专业性的走姿是在通用性走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还分为三大类:一类为礼仪性走姿,一类为场景性走姿,一类为互动性走姿。现在一一介绍如下:

  1、礼仪性走姿

  礼仪性走姿跟演讲的内容无关,它出自于社交中礼节的需要,所以,这些走姿是不能省略的,并且还必须做得很规范才行。常用到的礼节性走姿包括如下四种:

  1)前行式

  这是直线前行,也就是离开座位开始走上舞台之时,所用到的走姿。首先是慢慢慢地起身,从椅子的左边迈出左脚,右脚紧跟其后,接着按照上文所介绍的标准的走姿要求,走向舞台。

  2)前行转身式

  这是走上舞台之后,转身走向演讲台或者是舞台中心位置时,所用到的走姿。即在前行中需要转弯的时候,先以一只脚的脚掌为轴心,慢慢转身,角度为90度。接着,紧跟着迈出另一只脚。一般情况下,前行左转时,左脚尖先向左转,同时迈出右脚;前行右转时,右脚尖先向右转,同进迈出左脚。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必须是慢慢转身,如果转身速度快了,就不显得身姿优雅了,而是让人觉得此演讲者很鲁莽。

  3)后退式

  这是演讲结束,准备离开演讲桌或者舞台中心位置之时,所用到的走姿。也就是当演讲结束之后,与观众告别的时候,演讲者不能一扭头就走人,因为这样是很不礼貌的。正确的告别仪式是,演讲应先向后退一步,向演讲者鞠躬或者以其他手势示意这场演讲已经结束,接着再转身离去。而在此过程中,后退时不要轻擦地面、不要高抬小腿,而且迈步的步幅也不能太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先转身再转头。

  4)后退转身式

  这是离开离开舞台走到台下,所用到的走姿。也就是当演讲者走向舞台边沿需要转身走下舞台的时候,先以一只脚的脚掌为轴心,慢慢转身,角度为90度。接着,紧跟着迈出另一只脚,再走下舞台。这个动作要求跟上文所介绍的“前行转身式”一样,在转身的过程中,也必须是慢慢转身的。

  2、场景性走姿

  演讲者在舞台上演讲的时候,不能老是站着说话,如果这样的话,画面感就不强了。所以说,演讲者在舞台上是需要走动的,并且根据演讲的内容来选择不同的走动方式,而这些走动方式统称为场景性走姿。

  当然,场景性走姿跟演讲内容有关了,它是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演讲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必须“放大招”,必须使用到一些很有用的走姿。而这些常用的走姿包括如下几种:

  1)闲庭信步

  闲庭信步就是演讲者在舞台上,从舞台的左边慢慢地走向舞台的右边,或者是从舞台的右边慢慢地舞台的左边。相比起标准的走姿,步速慢很多,双臂摆动的幅度也小一些。

  这种走姿一般运用于演讲者在开始讲故事的场景。我们都知道,好故事包括五大环节:开头、铺垫、发展、高潮、结局。于是,当演讲者进入故事铺垫的环节之时,就需要采取闲庭信步这种走姿,就需要采用慢条斯理的平直语调,目的是要慢慢地把听众带入自己所叙述的故事情境中去。

  2)来回健步

  如果说闲庭信步是慢走,那么,来回健步就是快走了。来回健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演讲者在舞台上,在演讲桌旁边或者舞台的中心位置,多次来回走动,走动的距离不是很长,但是次数却很多,并且步速也比较快。

  这种走姿是演讲者为了制造悬念而运用到它的。这种走姿既可以运用于演讲者讲故事的发展阶段,目的是要调动听众的情绪,让听众突然觉得紧张了起来。也可以运用于演讲者向台下不同观众提问的环节,比如,先跑到左边向左边的观众提问,马上又跑到右边向右边的听众提问。目的是抛出听众最关心的问题,点击听众的痛点,激发听众的兴趣。

  3)戛然停步

  戛然停步就是演讲者在舞台上走动的时候,走着走着,突然一下子就停了下来,不再走了。

  这种走姿一般运用于演讲者在演讲中的最紧要关头。比如,当故事讲到了最高潮的时候,演讲者突然停住了脚步,顿时提高声门,宣布故事的结局,目的就是想给听众一个意外、或者一个惊讶……再如,演讲者向听众提出某个问题之后,在听众满怀期待之时,突然停了脚步,再郑重地说出答案,目的是引起听众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3、互动性走姿

  演讲者在舞台上进行演讲的时候,不光是讲自个的,还需要向听众提问的。于是,这个时候,演讲者就需要跟听众互动了,需要走向听众了,不可能站在原地方一动不动了。演讲者跟听众互动的走姿大约有如下三种:

  1)有意提问

  有意提问就是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发现某位观众的神情很配合演讲者,比如,不停地点头,时不时地鼓掌……而此时,演讲者为了让自己的演讲更有说服力,需要借助第三者之口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于是,演讲者就向这位听众走去,向这位粉丝级的听众提问。

  在走向听众的过程中,演讲者可以走向舞台的边沿,向这位听众提问;也可以走下舞台,到听众的面前再提问。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演讲者必须带着微笑,步伐轻盈地走向听众。值得注意的是,演讲者此时的步速是稍慢的,步幅是稍小的,双脚落地力度不大而迈步是比较轻盈的。为什么这么要求呢?因为演讲者采用轻盈的迈步、稍慢的步速、稍小的步幅,一般不会惊吓到听众,听众也不会觉得演讲嘉宾的到来而感到很突然。

  2)特意回答

  特意回答就是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台下突然有听众突然举手向演讲者提问。而在这个时候,演讲者为了体现自己很尊重这位听众的问题,于是演讲者走到了这位听众的身边或者走到舞台上离这位听众最近的地方再回答这个问题。

  当演讲者走向听众的时候,也必须是脸带微笑的。不过,此时演讲者的步速是稍快的,步幅是稍大的,而迈步是有力的。为什么这么要求呢?因为演讲者采用有力的迈步、稍快的步速、稍大的步幅,既可以体现出演讲者对观众所提出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可以体现出演讲者对观众的真诚态度。

  3)顾及全场

  照顾全场就是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左边的听众兴致很高,很喜欢跟演讲嘉宾互动,而右边的听众却反应平平、对演讲嘉宾视而不见的情况。于是,这个时候,演讲者为了顾及全场观众的感受,在频频走向左边的同时,也时不时向右边走去。尽管没人向演讲嘉宾提问,也没人原因回答演讲嘉宾所提的问题。

  当演讲者为了顾及全场听众的感受而走向右边的时候,演讲者此时的步速是稍快的,步幅也是稍大的、迈步也是有劲的。为什么如此要求呢?因为演讲者采用有力的迈步、稍快的步速、稍大的步幅,方面引起右边听众的注意力,把他们带回自己所塑造的演讲氛围中来。

  四、走的注意事项

  讲完标准的走姿要求、三类专业走姿之后,最后再次强调一下“走”的注意事项,也就是在从讲台上走动的时候,有些不雅的动作是必须避免的,以免破坏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现在将这些注意事项罗列如下:

  ■行走时,不能摇头、晃肩、扭腰、扭臀,这种姿势非常不自然。

  ■不能低头走路,这是心事重重,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

  ■不能拖着脚走路,这样会显露出未老先衰,暮气沉沉。

  ■不能跳着走,人家会认为你心浮气躁。

  ■不能走出内八字或外八字,这样看起来,象鸭子走路。

  ■不能只摆大臂,而不摆小臂,这是军人步伐,不适合于演讲场合。

  ■不能只摆小臂,而夹肩走路。这样会显得很小气。

  ■双手不能左右摆,这样象跳舞。

  ■双手不能插入裤袋,这样显得不尊重别人。

  ■双手不能反背于背后,这样显得摆架子。

  ■走路时,不要大半个身子前倾,这样动作既不美,又损健康。

学会走路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小朋友会讥笑地疑问:“凡是健康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走路,为什么还会提出这个幼稚的问题呢!”朋友,请你先别笑话我。如果你留心一下现实生活中那些在马路上和街道上走路的人,一定会很难发现,不仅有许多年幼的小孩不会走路,而且还有少数的大哥哥、大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也不会走路。

  马路旁,谁站岗?红绿灯,闪闪亮。“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可有的人(包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的人),红灯亮了,仍然穿越马路。若碰上交警制止或罚款,还不服气地狡辩或吵闹。为了保障行人横跨马路的安全,在十字路口和人流量大的路段,画着显眼的斑马线标志,可有的人却视而不见,或与急驰的车辆截头竞赛,或自恃“车不敢撞人”而悠然慢过。路两边的栏杆是为了保护行人的安全,而有的人却为了一时方便,竟然翻越铁栏杆。有的人不走“人行道”,偏在慢车道甚至到快车道上“潇酒走一回。”有的人连走路靠右边行驶的常识都不懂,常常大摇大摆的逆向而行¨¨¨诸如此类不会走路的事例举不胜举。

  不会走路的危害性很大,轻则有“惊”无“险”,侥幸与飞车擦肩而过,常吓出一身冷汗;重则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残或死亡,造成车辆损坏和货物损失,造成交通严重堵塞。真像人们常说的:“车祸猛于虎。”

  为了你、我、他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为了触目惊心的悲剧不再重演,为了保障道路交通畅通无阻,让我们人人学会走路吧!要认真学习有关道路交通法规,要从我做起,互相监督,自觉地依法走路。对于违规走路的人要批评,要制止,要处罚。对于因不会走路而造成他人生命财产损失的人,要依法从严惩处。

学会走路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 —— 走路礼仪遍校园。

  走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婴儿,人人都会,且天天在做,是一件极其寻常和简单的事情,而被我们所忽略。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校园里这样的镜头: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像支离弦的箭,直奔教室而去, 下课铃响了,众多同学蜂拥而出,如洪水决堤,势不可挡!

  我们来听一段新闻: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中学曾发生学生踩踏伤亡事件,导致6名学生死亡,39名学生因受惊吓及受伤住院治疗观察。发生在校园内的踩踏伤亡惨案,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发生24起中小学生拥挤踩踏的事故。

  在这血淋淋的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不能再把父母、老师所说的:“小心走路!” “注意走慢点!” 等充满爱心的话语当成耳边风;不能再把习以为常地走路视为走马观花来应付了。

  其实,走路也是一门学问。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体态语言。正确的走姿,能体现一种动态美,能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韵味,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青春活力和自我魅力。

  正确的走姿如一位良师益友,相信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大有帮助。但以下几种错误的走姿我们更不能视而不见,而应当引以为戒。

  第1种:横冲直撞 行走时,专爱挑人多的地方走,在人群之中乱冲乱闯,甚至碰撞到他人的身体,这是极其失礼的。

  第2种;抢道先行 行进时多注意照顾和方便他人。通过人多路窄之处务必讲究“先来后到”,对他人“礼让三分”。

  第3种:阻挡道路 在道路狭窄之处,悠然自得地缓步而行,甚至走走停停,或者多人并排而行,显然是不妥的。

  第4钟:蹦蹦跳跳必须注意保持自己的风度。不宜使自己的情绪过分地表面化。若一旦激动起来,走路便会出现上蹿下跳甚至是连蹦带跳的失态情况。

  同学们,在我们平时上下楼梯时,人多拥挤,一定要注意谦让,靠右行走,保持畅通。若前方有突发状况,我们应立即停下脚步。

  让我们从今天起就全体行动起来,走好路,懂得礼让好路给他人先行,争做一个文明礼仪的好学生!

怎样“走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似乎已经成了这个时代学生中最流行的座右铭。好像这傲然地抬首间,就足以彰显“智者”们的特立独行或是坚定信念,所以诸如各类学生会中的领袖们都爱把这句话气度不凡地挂在嘴边,让拥护者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实我们读懂这句箴言了吗?我的英雄们啊,但丁所处的牢笼般的中世纪的黑暗与沉闷让他发出这一声呐喊,用意是什么?诚然,每个时代都呼唤个性与勇气,但并不应成为我们闭门造车、一意孤行的借口或理由!

  我很欣赏那句波兰谚语:“常问路,人不会迷失方向。”崇尚个性,并不是以牺牲这种“问路精神”为前提的。

  脑海中浮现孔夫子向七岁孩子讨教时的和颜悦色,我心领神会地点头:我们民族的圣贤“不耻下问”,可他还是在“走自己的路”啊。

  因为孔夫子懂得,他所应拒绝的是恶意的嘲笑、诽谤,而不是善意的帮助。这是一种谦逊、博大的胸襟,这无疑也是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

  我们同时又在涨红了脸,面对真诚的劝导者固执地摇头:“抱歉,我走我自己的路,走上歧路、掉下深渊在所不惜!”可我听了却想,在这野蛮的勇气背后,肯定能够找到盲目、狭隘和愚蠢。

  每个人都应该走自己的路,但要讲方法,这就是“问路精神”之所在。问路不是唯人言是从。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里“成了路”,恐怕也并不是后人踏在前人的脚印上走过吧。每个人都朝着至善至美这个大目标前进,在个性纷繁中原本可以走出不同的足迹,共同踏出一条虽然泥泞但又宽阔的“大路”——这原本就是很好的,在全人类这条路上,我们相互扶持,不是很温馨的场景吗

  不过一味地相信别人,听信别人为你所指的方向,自己却不假思索地前进,那么,你必无法走远而越陷越深,直至那无底的深渊。

  而你,我的英雄,却仅仅是为了你的特立独行,抛下一句“让别人去说吧”,就朝我们挥手说你要背道而驰了——我实在为你担心!

一家人的走路方式

  妈妈:舞蹈式

  我最喜欢暗暗观察妈妈的走路姿势。妈妈走起路来像跳迪斯科一样,屁股扭来扭去的。有一次,我们上楼时,妈妈在前,我跟在后。看见妈妈的屁股又开始扭了起来,我就调皮地抱着她的屁股,顺着她的运动方向左扭右扭,弄的妈妈怪不好意思的。还有一次,妈妈又边走边扭屁股,我就开玩笑地说:“你边走路边跳舞好了。”

  爸爸:行军式

  爸爸是当兵的,走路当然快,标准的军人式:行走时,双臂有力的摆动,跑步时,两拳一下子就端在腰间,像一个听话的新兵。有一次,爸爸和我们一起去逛街。爸爸本来和我们走在同一直线上,爸爸却不停地“超车”,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得无影无踪。直到我们发现他走丢了,只好电话联络。原来他在目的地等着我们呢!他还在电话中催道:“跑步,跑步,跑步集合!”

  我:摔跤式

  从我会走路起,就经常摔跤,走路时摔、坐着摔、睡觉时摔、甚至连洗澡时也要摔。经常听得到我“庄严坠落”的声音,被妈妈说摔猪跌狗。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游泳。道路前方三米处横着一条铁链子。妈妈还特意嘱咐我一定要看清楚。我抬腿一跨,只听“哐堂”的一声,我摔了下去。周围的人的目光都集合在我这里。幸好我“大难不伤”,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已经习惯摔跤了。爸爸说我小脑发育不良,妈妈说我干脆去当“摔跤”运动员好了。

  啊!真的是“行如其人”!妈妈走路的方式体现出妈妈很爱文娱;爸爸走路的方式说明了爸爸果敢、利索;我走路的方式可以看出我马马虎虎、大大咧咧。你们的家人是不是也一样呀

走路的姿态

  抬头看天,低头走路。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拥有两种不同的姿态和风格。

  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昂首挺胸信步走来,满眼触及的世界是那么新奇有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像一块海绵,总是渴望汲取更多。垂垂年迈的老者,躬身驼背,步履蹒跚,满脸沧桑的皱纹,镌刻了几许历史的风烟。他们常常停下来,低头怀想过去的经历,曾经的往事。

  在爬山的时候,我们有相似的体会,弯腰低头,双腿无力,无意留心周围的鸟语花香,涧鸣泉响。不歇的脚步和“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把我们带向前方,等到踏上峰巅,我们极目望去,来时的盘山小道和林壑间的优美风光,竟然搭配得别样的迷人。原来出发的起点和落脚点,连接的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

  在那些埋头苦读的岁月,寒窗伴着灯火,从白纸黑字的书本上,我们嗅出一缕缕心旷神怡的墨香,陶醉于知识的魅力,震撼于真理的价值,这时,低头是一种积累。读累了,眼睛疲倦了,与好友神侃,纵论天下事,抑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时,抬头是一种休息。

  我们知道,田里干活的人,低头劳作洒下的汗水,浇灌着秋天五谷丰登的收获,可以说,低头是一种耕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仰望日月星辰的运转,摸索出忙闲有序的节气规律。可以说抬头是一种总结。

  著名雕塑思想家,坐在石头上陷入深深的沉思,他在想什么,是关于人类的终极意义?还是自己的命运究竟由谁决定?风雨不动的乐山大佛,笑吟吟地屹立千百年,他在看什么,是山水风物的变迁世故?还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抬头是一片灿烂的星空,低头是一方深沉的土地。抬头和低头,这一仰一俯之间,蕴藏了多少故事。我们何不在千回百转的过程中享受生命的所有起起落落

走路姿势

  一个人不论干什么都有自己的特点,包括走路,我为大家列举了在我认识的人里面走路最有特色的几个人。

  “周润发”型

  我的大伯走起路来让人感觉无比自信,他走路不但一摇一摆而且还带风。他经常穿着一件风衣,所以我说他走路像周润发。如果他再配一副墨镜,叼一跟牙签就更像发哥了!我曾经多次跟大伯提过走路姿势的问题,但他却美其名曰:男子汉大丈夫走路就应该大摇大摆。像大伯这样走路,早晚有一天得摔跤。

  “企鹅”型

  我在爷爷家时有一个邻居,是一位大姐姐。她走路活箱一只企鹅,因为她每次走路时双手都扯着衣角,脚尖离地,双手伸直向斜下方。走起路来一踮一踮的,可爱极了!并且她每次走路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所以我送她一个雅号:“认真的企鹅”。

  “骆驼”型

  我爷爷走路完全像一只骆驼,而且还是沙漠地带仅有的“单峰骆驼”。为什么我爷爷走路时像骆驼呢?因为他是一个驼背,而且走路时手还喜欢垂在下方,所以远远看去就像一只站起来的骆驼,搞笑极了!我不喜欢爷爷爷驼背,有时候就叫他挺直身子,但他身子是挺直了可背上还是有一坨弯弯的骨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感恩的句子或一段话

搬新房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