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短篇小说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老舍短篇小说

老舍

  老舍先生虽然生到一个贫困的家庭,但老舍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他第一位老师,老舍先生平易近人、节俭、与人和善、做事从不敷衍的品质,这都不是他的母亲传给他的吗?这位母亲是改变他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是勤劳的,对什么事都非常的认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老舍先生还不辞劳苦的养花,养花虽然很辛苦,但是他却觉得很有意思。还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对阿,人如果不劳动,连养花这么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何谈做成大事呢?这句话触动着每一个人,启发着每一个人。

  老舍先生是一个会生活、懂生活的人。他热爱周围一切的美好事物。养花、藏画、养小动物、听戏等等都是他的爱好。所以他的生活从来都不枯燥,相反却充满了乐趣。

  老舍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于花给他带来的“麻烦”他并不厌倦,而是更加爱护花,对于母鸡的叫声一开始给他带来的“烦躁”也消失了,因为母鸡是鸡母亲了,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

  老舍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他过着不比普通人高级,而是比普通人还普通人,他从不在别人面前摆架势,在他眼里,人人平等。老舍先生是多么伟大的人阿,具有那么多优秀的品质,怎能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舍先生在我眼中,是平易近人的,是节俭的,是与人和善的,是做事从不敷衍的,是勤劳的,是热爱生活的,是伟大的!

老舍短篇小说

老舍

  《骆驼祥子》写于1936年,文章以一个车夫祥子的生活背景他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历史,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从祥子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命运,最后以失败堕落的故事告诫人们,贫农想翻身做主人,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祥子来自乡间,衰败的农村让他无法生存下去,便来到城市,渴望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很多工作,来最终选择做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工车夫。他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黄包车,这是他的愿望。经过三年的奋斗后,他如愿已偿,但不到半年,却被人抢了去,而三起三落的买车挫折,让祥子陷入绝望,最终,祥子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祥子淳朴、善良、正直,他摔坏曹先生的车,一定要赔偿。为保护曹家,他被孙侦探抢走了全部积蓄,却不要曹先生的一分一毫。他用宝贵的钱帮助老马祖孙。这些细节无不体现祥子的善良。

  祥子有倔强的个性。他虽然不太会说话,但只要认定了自己的信念,谁也改变不了。他身上有一种农民的倔强与执着,这种性格无法让他接触新事物,决定了他理想破灭后不能找到新的路,让他走上了自毁之途。

  祥子一生都在反抗,却很盲目。他试想一个人走上奋斗之路。这种意识使他变得自私。唯利是图。祥子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却是在意气用事,肆意报复上,使反抗成为消极、盲目,落了个自甘堕落的可悲结局。

  祥子是城市底层社会劳动者形象,意义在于作者不仅真实控诉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遇境的正确道路的主题。

近代文学家老舍及其作品

  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

  “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

  老舍之子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16]

  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老舍的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

  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

  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

  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

  《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

  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对老舍的评价】

  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

  “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

  老舍之子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我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 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 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老舍短篇小说

老舍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著作全集。凡老舍生前自己编订的作品集,均保留原貌整体入集。通过作家对自己作品的整理编辑,体现作家的创作意图、文艺思想和对个人作品的定位。这为读者、研究者深入理解、研究老舍的思想创作提供了方便。未入集的散篇按文体、时间分类编入相关各卷。

  作者简介

  老舍(1899.2.3-1966.8.24),我国现代文豪,小说家,戏剧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归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其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和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并对现代曲艺进行改良。1946 年赴美讲学,四年后回国,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北京文联主席。1966年“文革”初受严重迫害后自沉于太平湖中。有《老舍全集》十九卷。

  内容简介

  老舍多以城市平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他能纯熟地驾驭语言,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人物性格独特鲜明,细节真实,再加之文笔讽刺幽默,诙谐轻松,因而作品深受人民喜爱,成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语言艺术大师。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作品尤以长篇小说著称,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当他开始创作时,新文学作家中还很少有人撰写长篇,他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早的作者之一,为开拓这种体裁作出了贡献。而他的中短篇小说也不乏绰约多姿、意味深长的优秀之作,如《断魂枪》、《上任》、《柳家大院》、《马裤先生》等篇,或深沉厚重或幽默风趣或诙谐讽刺,都写得各有特色,其艺术构思的精致和题材的宽广,有的还胜过长篇作品。此外,老舍在剧作方面也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茶馆》、《龙须沟》等均为中国话剧的扛鼎之作。

  为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隆重推出《老舍小说精汇》。

  目录

  老张的哲学

  牛天赐传

  一 天官赐福

  二 歪打正着

  三 子孙万代

  四 钩儿套圈

  五 解放时期

  六 哗啷棒儿

  七 两种生活

  八 男女分座

  九 换毛的鸡

  十 开市大吉

  十一 没有面子

  十二 教育专家

  十三 领文凭去

  十四 桃园结义

  十五 天罗地网

  十六 一命身亡

  十七 到乡间去

  十八 月牙太太

  十九 诗人商人

  二十 红半个天

  二十一 人面桃花

  二十二 家败人亡

  二十三 隐士卖梨

  二十四 狗长犄角

  小坡的生日·小木头人

  小坡的生日

  小木头人(童话)

  小铃儿

  抓药

  新爱弥耳

  猫城记·新韩穆烈德

  自序

  新序

  猫城记

  新韩穆烈德

  讨论

  民主世界(未完)

  鼓书艺人

  偷生

  惶惑

  饥荒

  二马

  离婚·丁

  火葬

  我怎样写小说

  微神集

  幽默小品集

  文博士·阳光

  正红旗下·小型的复活

  赵子曰

  月牙集

  断魂枪集

  无名高地有了名

  骆驼祥子·狗之晨

老舍短篇小说《开市大吉》的叙事技巧

  老舍的《开市大吉》是典型的幽默短篇小说, 讲述了一群江湖骗子如何开医院行骗的故事,全篇 不足四千字,但结构紧凑,语言简洁,蕴涵深刻。 小说在时间上、空间上、事实上是完美的一个片 段,真实生动地表现出社会的一角。正如老舍自己 所说:“短篇小说是后起的文艺,最需要技巧,它 差不多是仗着技巧而独立的一个体裁。”所谓技 巧,事实上是作家的灵感形式,也是作家的个性的 形式。在小说中,技巧主要体现在叙事方面。《开 市大吉》所采取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技巧,幽默风趣 寓倾向于叙事中,铸成了小说尖锐深刻的批判力量 和形成了丰富的审美内涵。本文仅从三个方面探讨 《开市大吉》的叙事技巧。

  一、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巧于暴露

  《开市大吉》叙事者的“我”的第一人称选择 使得讲述具有真实亲切的格调,便于主观抒情。小 说本身就是讲故事,“老舍的讲述口吻特浓……庄 谐并举的概述与判断语的大量夹杂,是老舍叙述的 特征。”老舍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思维的,而故 事的叙述视角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于故事的理解。第 一人称的叙述者这是老舍短篇小说经常采用的,第 一人称内聚焦叙事是作者的有意选择,便于叙述事 件,表达人物心曲。小说只是作为焦点人物的叙事 者一个人应该提供的信息。一切叙述都限制在这一 作为焦点人物的叙述者的视野之内,叙述者讲述、 评论、交流的作用在作品中明显地显示出来。这样 的叙述视角从不同的层面把世态人情暴露出来。

  《开市大吉》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巧于 自我暴露。叙事者和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我”合二 为一,以“我”的视点进行观察、叙述、评点,可 以自由地深入到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或者披露自 己内心的隐秘,或者传达自己的感受,或者显示自 己对人、对物的种种看法。人物内心得到充分的展 现。以“我”的第一人称出现的叙述者,故事的讲 述人是权威的叙述者,讲述者是故事的参与者,他 和人物知道得一样多。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 而然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 就可以坦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有些 夸张或自谦,读者也会把这当作他性格的外向,便于 揭示主人公自己的内心世界。本篇采用不同寻常的 开头,先声夺人,用一句话介绍“我,老王,和老邱,凑 了点钱,开了个小医院”加以概括,然后慢慢展开,老 王夫人作护士主任,老邱岳父是庶务兼会计,还介绍 了如何防范老邱和他的岳父,虽然他是个专业医生。 四人分了四个科,“我”治内科,老王花柳,老邱专门 痔瘘兼外科,王太太看护士主任兼产科,和着“我们” 一共有四科的实力。同盟军组成后就开始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先造声势,医院办得好不如广告做得好, “我们”投资广告在大小报纸上登了一个半月。院图 中三层大楼是转运公司的,“我们”只有六间小平房。 至此,医院的“实力”已经暴露出来了。先前叙述给人 一种神圣的感觉,觉得这是一个治病救人的职业,并 希望他们成功。读到这儿,读者不难发现医院开得荒 唐。进而“我们”的卑劣荒唐、贪婪无耻暴露无遗,作 品的批判力量也就逐渐显示了威力。

  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展现社会的众生相。通 过“我”与老王等人合伙开医院的故事,讲述了患 上花柳病的军官荒淫腐化至极,上过二十多次医 院,老是不等病完全好了便又接着去逛妓院,就连 治病也喜欢有美色(女看护)在左右陪着,王太太 的小胖指点得淫荡成性的他一个劲地说“得劲!得 劲!得劲!”哪管扎得是茶水还是六○六;足智多 谋的老王一句“花柳根本就不算病,自要勤扎点六 ○六”说得军官非常舒服。讳疾忌医的阔老太太愚 昧无知,养尊处优,对当地最大最好的医院破口大 骂,就是因为在那里她不能为所欲为,愚蠢任性的 她有胃病还要满足口腹之欲;“我”圆滑世故,顺 着老太太的心思咒骂东生医院,并且投其所好, “爱吃什么吃什么”,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 “我”能够捞到钱。不知内情的小胖子走进医院只 能任人宰割……“我们”几个合伙人既互相勾结又 互相防范,骗取钱财的庸医在荒谬的患者的帮助下 终于开市大吉了。通过“我”的叙述,最终使一 群生活在昏聩社会的跳梁小丑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揭示社会的动荡与腐 化。开市大吉后,同仁们坐到一起商量事业发展大 计,决定乘胜扩大战果,添设打胎和戒烟。老王主 张暗中宣传检查身体,只要交五元钱,哪怕是预备 好棺材的人也把体检表写得好好的。每个人的本事 都发展到了极致。老邱的丈人拟的“仁心仁术”牌 匾具有莫大的嘲讽,他们将以此继续诈骗。王太太 更会想省钱的办法,借着门口有过娶媳妇的乐队吹 打的时候挂匾。“到底妇女的心细,老王特别显着 骄傲”。结尾合谋的场面勾画了一幅群丑图。非法 行医无人监管的现象透视出社会的腐败和动乱,正 是这样的社会给了这群庸医以行骗的机会。

  二、运用反讽性干预,营构出引而不发的内在张力

  小说的叙述技巧本身就是作者控制读者的手 段,它涉及到作者希望读者看到什么和怎么看的问 题。《开市大吉》运用能调动读者思考的叙事者逆 向干预,即反讽性的干预。这种干预是叙述者声 音的重要表征。“我”一边叙述描写对象,一边以 叙述者的身份介入到对人物及事件的带有个性化的 主观评价中。叙述语言非常简洁富有弹性,活泼又 有韵味,增强事件本身的荒谬性。叙述者表面很客 观叙述,但情节和细节的选择与排列明确暗示了小 说作者否定的感情,有时即使是赞扬的语句,读者 也能体会出叙述表层语义里的深层批评意味。老lf 和“我”这样的“地道的二五八”开张,老邱眼红 了,“老邱把刀子沾了多少回消毒水,一个割痔疮 的也没来!”“老王和我总算开了张,老邱可有点 挂不住了。他手里老拿着刀子。我都直躲他,恐怕 他拿我试试手。”叙述都竭尽夸张之能事,但又不 失事物本质真实。终于来了四十多岁的胖子割痔 疮,三言两语刀子便下了去,乘人之危敲诈。对老 邱的做法进行调侃,作道德评判,老邱是个内行, 在利欲熏心的情况下却做出了令人发笑的事情,与 其说他手术做得漂亮不如说他敲诈得漂亮。三下五 除二就弄了五十块钱,“我在一旁,暗伸大指,真 有老邱的!拿住了往下敲,是个办法!”这与先前的 一句“我佩服他这种精神”一样机智幽默,讥讽入 理。叙述者似乎默认了老邱的成功,但读者会流露 出默契的会心的微笑,起到了调动读者的判断能力 的作用。这种叙述不仅增强了讽刺力度,而且增强 喜剧效果,调侃的叙述中包含着批判,叙述者在情 感上与“我们”对立。作为体现作者某种观念的叙 事者“我”基本上是一个可靠的叙述者,他与隐含 作者的观念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隐含作者和 作者的观念,成为他们的传声筒。通过“我”的叙 述,作者的声音也介入到叙述中并与之水乳交融, 毫不矫情。这种叙述方式使读者倾向于接受叙事者 传递的信息和思想。反讽性干预的运用在讲述中穿 插自如的评论实现了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由此达 到叙述者与读者的交流后的共鸣。

  反讽性干预带给小说更宽阔的解读空间。小说 开头给人以严肃的叙事印象,接着却通过错位的夸 张、举例揭露并讽刺,“我们”的行为把神圣的治 病救人歪曲了,“我们”不是救命的而是要命的。 可叙述者却把荒唐的事情叙述得一本正经,令人啼 笑皆非。引人注目的反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大 众医院的名字起得好,办什么赚钱的事,在这个年 月,就是别忘了“大众”。“不赚大众的钱,赚谁 的?这不是真情实理吗?自然在广告上我们没这么 说,因为大众不爱听实话的;我们说的是:‘为大 众而牺牲,为同胞谋幸福,一切科学化,一切平民 化,沟通中西医术,打破阶级思想。’……把大众 招来以后,再慢慢收拾他们。”这种反讽性干预起 到了充分的蓄势的作用,忙活了一天没见大效益, 晚上开了紧急会议,“专替大众不行啊,得设法找 ‘二众’。早知道还不如干脆叫贵族医院”,读者 明白了,这群庸医之所以有在大众和“二众”之间 徘徊的苦恼,原因是要千方百计赚到钱,叙述者给 我们绘了一幅心电图。由于反讽性干预,叙述者的 语言承载着作者深刻的理性思考,因此叙述者拥有 对人物进行评论的极大优势,他对人物的嘲笑使得 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荒唐可笑,加强了讽刺 力量。庸医们惟利是图,病人们愚昧荒唐……作者运 用反讽性干预刻画了社会群体的形象,揭示了社会 的腐朽、阴暗,展示了作者的忧虑与愤慨。这就确 立作品的丰富感和厚重感,唤起读者相关的回忆或 联想,从而感受到这种嘲讽性、幽默性叙述话语所 具有的特殊批判力,别具意味。营造一种氛围和心 理韵味恰恰是短篇小说灵魂所在。叙述者的选择不 仅关系到讲述的内容和讲述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 读者对讲述故事的反应。《开市大吉》表现出不可 见的真实性尤其是人物内心世界和人物思想运动。 作者的智慧之思渗透在字里行间,沉淀在叙述者的 话语中。使得整部作品读来有声有色、有情有调。 读罢全篇,读者会感觉到隐含作者有一种博大的胸 怀,站在高处,俯视卑微渺小的东西,包括自身的 缺点和错误。

  三、幽默诙谐的叙述方式,增强作品的喜 剧意识

  喜剧意识是喜剧的审美主体以鲜明的主体意 识,反思人类社会及自身的丑恶、缺陷和弱点,发 现其反常、不协调等可笑之处,从而实现自我与现 实的超越。“老舍性格禀赋中,同时具有幽默与幽 默感。他的心痛楚又敏感,他敏感地从灰色生活的 世态人情中,看出可怜、可笑的‘缝子’,他又能 从这些平庸与不幸的‘缝子’间看出人世间的缺 憾。这种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幽默,是温婉‘含泪 的笑’,是最深刻的幽默艺术。”幽默是一种批 评,通过对某些弱点与缺陷的揭示,“我”作为叙述 者充满强烈的幽默感,幽默存在于自我暴露中,存在 于自嘲式的幽默感中,可笑的一面,引出善意的自嘲 意味。小说叙事的口吻影响着叙事节奏,扩大叙事空 间,丰富叙事内容,加强叙事情趣。叙述者运用自如 地将自我展现在读者面前,制造诙谐幽默的效果。

  小说的幽默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幽默的矛盾冲 突,作家以特有的敏感捕捉现实生活中带有社会意 义的矛盾冲突,从中发现自相矛盾的生活素材,构思 出耐人寻味的作品。从办大众医院的“崇高”假象看 出丑的喜剧形态,披露出假恶丑的东西,以内在的荒 唐达到了令人发笑的地步。有生过两个孩子经验的 老王太太设了产科。“至于接生的手术,反正我有太 太决不叫她接生。”但设立产科是最有利可图的,顺 当产下来就坐收渔利,不顺当的呢,正像叙述者所 说,“活人还能叫尿憋死?”这些人丝毫不觉得甚至没 有想到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对于读者来说, 却造成巨大的震撼。这种效果是通过叙事者的介绍 达到的。“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 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 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老王是军师,为了拉 拢“二众”进医院,他出主意包一辆车轮流跑几趟,把 二姥姥、三舅母们接来造成一种门庭若市的感觉;租 正在修理的不能驾驶的车一会儿叫咕嘟一阵造生势 唬住外人,以为医院有多少有钱有势的人来看病呢, 工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医院门口来了位坐汽车 的军官,老王见到急于出去迎接忘了门框矮,头上 撞了个大包。当得知是个花柳病人时,他“脸笑得 一朵玫瑰似的,似乎再碰它七八个包也没大关系。 三言两语,卖了一针六○六”。“我”把老太太留 住开张后又后悔了,“怎么才要五十块钱呢?真想 抽自己一顿嘴巴!幸而我没说药费在内;好吧, 在药费上找齐儿就是了;反正看这来派,这位老太 太至少有一个儿子当过师长。况且,她要是天天吃 火烧夹烤鸭,大概不会三五天就出院,事情也得往 长里看。”老太太住进来始终没有人想起给她看 病,“因为注意力全用在看她买来什么好吃食”。人 们紧张期待的应该是符合规律和目的的,如果小说 带给读者的却是荒谬背理的结果,人们就会发笑;正 常与反常之间反差越大,对比越明显,人的荒诞感受 就越强烈,就越觉得可笑。《开市大吉》通过“我”的叙 述带给读者一种超越喜剧之上的理性思考,作品运 用夸张、反讽等修辞手法加强了喜剧的效果,从而揭 示假象背后的真实。通过揭示外在现象与实质的矛 盾,巧妙地、不露声色地揭穿对象的真面目,使之引 人发笑。“花柳是伟人病,正大光明”。反讽是何等的 辛辣!叙述者勇于自我解嘲,“我们”给军官打折,多 扎优惠,“反正我们有的是茶,我心里说。”我在应付 阔太太的时候用腿顶着床沿,一句“我们的病床都 好,就是上了点年纪,爱倒”,幽默极了。夸张手法的 巧妙运用把事物夸大到荒唐的“反常”地步,从而与 正常的心理发生碰撞,制造幽默的效果:王太太见一 个大肚子来了以为是产妇,后来发现是男性才让给 老邱,极写人的肚子大和王太太赚钱急切的心态。

  总之,作者以忧患的心态作为客观理性思考的 基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以反讽的手段,用诙谐 幽默的方式,化严肃为轻松,又于轻松中见尖锐。 叙述者“我”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人物神态,渲染气 氛,制造读者心理的某种强烈感受与震撼。叙述者 在叙述时把自己个性化语句和评论融入叙述语言并 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融 入叙述语言,戏谑的口吻,充满喜剧色彩,增强了 作品的可读性。透过“类原生态”的叙述,发现在 叙述者外表幽默诙谐、絮叨之下隐藏着作者温热严 肃的主观态度。

老舍的短篇小说艺术

  一

  老舍一生中究竟创作了多少中篇和短篇小说,迄今仍没有精确的统计。从理论上来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30-40年代报刊上查找作家当年发表的所有小说,然后再按既定的标准把中篇和短篇区分开来。遗憾的是,这项工作做起来并不容易。首先,研究者很难找全那个时代的全部杂志;其次,当时并没有公认的区分中篇或短篇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只剩下一种可能,即依据他自己编成的“短篇小说集”,这也是史罗甫 (Zbignie)所使用的方法。

  老舍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名为《赶集》,1934年出版,收入15个短篇,前言作于济南。次年,作家出版了第二个集子,收入10个短篇,其中有几个颇类中篇,集名为“樱海”,因为作家在五月的青岛经常看到它们,集中的小说几乎都是在那儿写成的。这两个集子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第三个集子紧跟着出版了――就在此时,老舍撰写了“创作经验谈”《老牛破车》――名为《藻集》,作家曾带着女儿在海滨上捡贝壳,那儿的贝壳美得令人眼花燎乱,集名由此而来。这个集子收入了1个中篇和6个短篇。作者似乎不太满意这个集子,但仍不犹豫地再版。卢沟桥事变后,战争行为升级,中国文学界及老舍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变。他没有及时结集。直到1939年8月,他才编就第四部短篇小说集,这个集子借用了集中一篇作品的篇名,定名为《火车集》,收录7个短篇和2个中篇。作家第一次没有写前言,但有一个加了括号的附标题,标注的不是“短篇小说”,而是“短篇创作”,这似乎证实作家当时并不十分清楚这种文体的特点。紧接着的一个集子名为《贫血集》,结集于1944年,收入3个短篇、1个童话及1个中篇。作家当时患了严重的贫血病,于是他便以病名作为书名。

  老舍曾说:“因为新起的刊物多了,大家都要稿子,短篇自然方便一些。”短篇小说的情节没有长篇那么复杂,钱也来得快一些,这也是原因。但以为这种文学样式容易把握却是误解,老舍后来承认考虑不周,但他把草率写作的责任部分归咎于环境,称:“好些篇是一挥而就,乱七八糟的,因为真没工夫去修改。报酬少,少写不如多写;怕得罪朋友,有时候就得硬挤;这两桩决定了我的――也许还有别人――少而好不如多而坏的大批发卖。这不是政策,而是不得不如此。”

  这是实话,30年代的文学“市场”把几乎所有中国作家都变成了小说连载的“专栏作家”。西方也是如此,从狄更斯到巴尔扎克,从马克吐温到夏目漱石,很多大小说家都是专栏作家。老舍也没能逃出这个总规则,他的创作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至少到战前,他的所有长篇小说(除了《离婚》)都是首先在《小说月报》上连载,然后再出单行本。这个刊物似乎很符合老舍心目中“理想的文学月刊”标准:发稿即发稿费,绝不拖欠;认稿不认人,无老作家、新作家或半老半新作家之分;稿费一律“千字二十元”;十万左右的长篇,三四期即登完。

  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作家则很难抵挡稿费的诱惑,他为什么不在这儿发表一个“故事”,在那里发表一篇“笑话”呢?钢笔和激情可以带来所需要的金钱,既然有那么多的报刊约稿,老舍怎么能拒绝呢?实际上,他对自己作品的质量仍是非常在意的,《老牛破车》便是明证,他在其中一篇文章中对自己所有的短篇进行了细致的分组、分类,并逐一提出批评意见。

  二

  老舍创作之初,好像没能把短篇小说与故事这两种文体清楚地区分开来。然而,研究者在分析其作品时自动地采用了如下的标准:考察叙述者在文本中的位置,如果叙述者与故事的联系程度过于紧密,通常认为不利于对人物心理作逼真的描绘,亦即尚不具备现代短篇小说的美学特征。这个标准能很好地运用于第一个集子而不是其后的集子,因为其后的集子中更多的是短篇小说而不是故事。事实上,从老舍短篇小说创作的整体来进行考察,其作品的故事体艺术特征逐渐地转化为了短篇小说美学,下面我们将展开来论述。

  老舍把他的短篇作品分为三组,第一组是“笑话”。他在《赶集》的前言中已经说得很清楚,这些故事都采自一些简单的趣闻,目的只是为引起读者发笑。有时,故事的叙述者直接在故事中露面,谈话对手可能就是故事主人公,与人物面对面可以强化讽刺的艺术效果:一个懦弱的中国人不断地重复着国家要灭亡了,但他却没有勇气起来斗争(《五九》);一个旅行者自负而且毫无顾忌,好像火车上只有他一个人(《马裤先生》)。有时,叙述者在故事中不出场,这是为了让故事中人物的滑稽性格更加突出:《抱孙》中那个虔诚的老祖母,她的全部希望只是得到一个孙子,由此导致了她的媳妇和婴儿的死亡;在《同盟》里,两个被拒绝了的求爱者回顾他们受挫的往事。老舍在《老牛破车》中承认:“(那时候)我还有点看不起短篇,以为不值得一写,所以就写了《抱孙》等笑话。随便写些笑话就是短篇,我心里这么想。随便写笑话,有了工夫还是写长篇。这是我当时的计划。”

  第二组作品颇具特色,作家把《赶集》中除笑话外的几篇与其他集子中的几篇分在这一组,而且根据一些区别将它们分为四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短篇小说美学观念的变化。老舍据以分类的标准是作品的素材和灵感来源,他指出:“第二组里十几篇东西的材料来源大概有四个:第一,我自己的经验或亲眼看见的人与事。第二,听人家说的故事。第三,模仿别人的作品。第四,先有了个观念而后去撰构人与事。”这些告白是平庸的,它们并不能证实作家已具有深刻的美学观念:屈从于一个先验的存在,或是熟识的人物,或是别人讲的故事;但作家不能不这样走过来,逐渐地由观念的奴隶变成艺术的行家,达到创造的自由。那些先验的原始材料,经常被作为故事的题材,而短篇小说居于第一位的要素却是理念,即爱伦坡 (Edgar Poe)所说的“前置设计”,它要求叙述的整体与之协调,同时也涉及到小说的情节安排及人物性格描写。

  老舍短篇创作的进步可以通过许多实例

  来证实。第二组第一类作品,它们产生于“亲眼看见的人与事”,但还没有涉及到“我自己的经验”。叙述者所在意的只是对那些趣闻轶事的复述,中国小说原有取材于“街谈巷议”的传统,老舍明显很乐意叙述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故事片断。如《毛毛虫》表现了一个“大学毕业生”无力在“老婆”和“新太太”中间周旋的故事;《邻居们》传神地描绘了邻居间的吵架。第二组中的第二类作品取材于“听人家说的故事”,这种手法是故事体小说经常采用的。《柳屯的》讲述了一个嚣张的姘妇的故事,《也是三角》写的是两个士兵凑钱娶同一个老婆,《开市大吉》则描写三个江湖骗子开医院的故事。

  叙述者在作品中出演一个角色,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无论是故事还是短篇,读者都似乎有一种与叙述者面对面的感觉。当叙述者不作为作品的主角或见证人出场的时候,老舍也喜欢让那些普通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直接交锋。不过,他通常赋予故事的讲述者以那城市或那条街居民的身份,让他处在故事场景发生的地方。在《柳家大院》里,那自称“文明”的家庭整天无休止地吵嚷,而叙述者就住在同一个大院里,他可以从头到尾从容地加以叙述和评论。顺便提一句,《毛毛虫》和《柳屯的》的叙述者也都是以邻居的身份来说话的。

  相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形式来引入作者的视点,读者会很自然地以为那是作家的个人经验,产生的效果往往是非常平庸的,作家与作品素材来源过分接近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老舍在《牺牲》中描写一个从美国回来的中国学生,他熟悉此类人物,但却写得杂乱无章。在《老牛破车》中,老舍曾谈到他因此受到的批评及后来的认识,他写道:“《牺牲》里的人与事是千真万确的,可凡是批评过我的短篇小说的全拿它开刀,甚至有的说这篇是非现实的。乍一看这种批评,我与一般人一样的拿这句话反抗:‘这是真事呀!’及至我再去细看它,我明白了:它确是不好。”

  老舍从这个失败的作品中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这对于他其后的创作,尤其是对于他以后的短篇创作不无好处,他写道:“真事原来靠不住,因为事实本身不就是小说,得看你怎么写。太信任材料就容易忽略了艺术。”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也曾谈到同一经验,他说:“一个有才能的作家,并不能事先便知道他要表现或描写的东西,他不敢深信某一事实之中便寓含着艺术的真实,因为那并不是真正的艺术感觉。”

  三

  从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开始,老舍便经历了由故事体向现代短篇小说的显著转变。《赶集》中有两篇属于第二组的第一类,叙述者的情绪控制着情节的发展进程,显示出作家有了更高的艺术追求。《大悲寺外》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一篇,故事虽建立在叙述者的回忆之上,但事件的过程不再由叙述者简单地讲述出来,而是很小心地进行了处理。黄学监是一个好好先生,在学潮中被一个学生失手打死。叙述者每年回到北平都要到他的墓前祭扫。然而,直到小说的末尾,叙述者才在墓前邂逅那个伤害黄先生的学生,作品很精彩地描写了后者的变态心理。《微神》显示了相似的结构方面的探索,小说有很大的自传成分一作家年青时代有过一个恋人,后来分手了――很多年后,叙述者做了一个“春梦”,她向他讲述了堕落的过程,重新表白了永恒的爱情。老舍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正沉醉于泛神的英格兰罗曼谛克风格之中,这种风格偏重于抒情。

  除了借助于主人公的告白或忏悔这种方式之外,老舍在创作短篇时还经常采用另外一种手法,即精心选择一个物件,把它放在叙述的中心位置,让它与种种人物紧密地联结起来,并引起他们的行为反应,这种手法也颇有成效。《赶集》中的《眼镜》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一副老式的近视眼镜居于中间位置,联结起三个完全不同的人物:那个浅薄的学生以为不需要整天戴眼镜也可以处理好所有的事情,那个贪财的洋车夫捡到了眼镜以为能卖个好价钱;那个愚蠢的商人儿子以为戴上这副并不合适的眼镜可以很体面,结果遭遇了交通事故,故事就这样自然地展开。《末一块钱》和《一筒炮台烟》也是如此。借助这种方法来展开故事是很有效的,作家不仅能在几页纸上描摹出活灵活现的人物,而且还能写得饶有趣味,这种本事着实让人钦佩!

  这种方法运用于故事可以构成喜剧框架,运用于现代短篇小说也可以成为独创的渲染环境的手段,《抓药》便是一个证明。这个短篇描写一个青年农民进城去为他的老父亲买药,在进城的时候被搜身的警察逮住,原因是他拿着一本红色封面的书,这是他在路边的茅房方便时捡到的,警察认定这是一本煽动造反的书。但,这书只是一个小说家写来向一个批评家证实他有能力表现“正确的意识”的游戏之作。老舍在不到十页的篇幅里,描绘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无知的农民和一个无聊的批评家,表现镇压与文学批评具有同样的荒诞性。

  老舍曾谈到《抓药》这类小说的构思过程,“先想到意思,而后造人,所以人物的一切都有了范围和轨道;他们闹不出圈儿去”。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很好地界定这个原则,它涉及到老舍短篇小说创作的基础,在其上才有他的精妙的小说艺术;虽然并不总是能达到作家所设想的艺术高度,但体现于这些作品中的美学效果却不是能轻易否定的。

  除了利用物品外,老舍通常还采用以下两种情节结构方式:第一种,直接运用两个对立的人物来展开情节。《赶集》中有两篇小说便多少有点机械地建立在这个框架上,一篇是《黑白李》,小说中的两兄弟外表非常相似,但他们的性格和道德观念却非常不同;黑李是个很保守的人物,而弟弟白李却受到革命精神的鼓动,黑李很爱弟弟白李;但当他看到弟弟的行动失败后,便取代弟弟走上了刑场。另一篇是《铁牛与病鸭》,两个主人公曾是同窗:一个保持着尊严,始终是普通的劳动者;另一个非常自私,却成了大人物。第二种,利用不同人物甚至同一个人物性格中对立的两个方面来展开情节。这种构思更巧妙一些,也更需要作家具有艺术才能。我们读到了两篇特别成功的作品:其一是《善人》,其二是《老年的浪漫》。在这两个“个案”中,作家得心应手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人物精心伪装着的真实面目。

  老舍的第三个短篇小说集《蛤藻集》标志着作家开始了重要的转变:在此之前,他多表现个人间的冲突,而且出之以幽默;但从这个集子开始,个人间的冲突为更大的社会冲突所取代。他曾在第二个集子《樱海集》的前言中坦言:“笑是不能勉强的。”史罗甫于是据此把作家变化的转折点定在写作《樱海集》的时候。实际上,转折点要稍晚一些。作家的变化并不仅体现在较少运用幽默手法,更体现在较多地关心社会问题的态度。《断魂枪》和《老字号》是证实作家变化的标志性作品:前者表现了尚武精神的衰退,后者反映了传统商业成了现代竞争条件下的牺牲品。遗憾的是,凡涉及到对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艺术表现,老舍并不总是具有茅盾创作

  《林家铺子》的那种才能。如《且说屋里》、《新韩穆烈德》和《不成问题的问题》等,作家把几代人的冲突写了进去,想以此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主题稍嫌浅露,只要把它们与茅盾《春蚕》中对破败的农村社会的严峻的描写稍作比较,其差别非常明显。

  法国当代小说家、文学评论家阿尔朗(Marcel Adand)公正地指出:“短篇小说很难得到宽容,要么是优秀的,要么什么也不是……往往一个不真实的细节或一个虚假的腔调就会毁了整篇小说。”老舍在《老牛破车》里审视了自己的短篇创作,他的看法与阿尔朗是一致的,他认识到:“短篇小说是后起的文艺,最需要技巧,它差不多是仗着技巧而成为独立的一个体裁。”短篇小说在艺术上有许多限制,最好的小说家才能在其中自由驰骋。阿尔朗说得好:“故事是必要的吗?不!短篇小说的成功与其完全无关,或是一瞬间,或是一个姿势,或是一道目光,短篇小说只要这些就够了,轻快地显示,充满了悲壮感。”如果把最后一个词换成“幽默感”,那便是对老舍短篇小说创作最为贴切的评价。

  四

  我们还应该关注一下老舍的中篇小说创作。在老舍开始创作的那个时代,文坛尚无公认的界定中篇、短篇的标准。抗战期间,茅盾曾批评青年作家有越写越长的倾向,但他却把莫泊桑的《羊脂球》视为短篇小说。二战后,对于短篇、中篇的界定依然没有统一。

  在《老牛破车》中,老舍曾谈及1935年以前结集的所有小说作品,那时他也没有把中篇和短篇区分得十分清楚。他曾把《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和《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都视为短篇。中篇小说概念上的不确定性使作家感到困惑,他没有在这个领域求得更大的发展,而且现实生活状况也迫使他力争写得快而短。他曾说过:“事实逼得我不能不把长篇的材料写作短篇了,这是事实,因为索稿子的日多,而材料不那么方便了,于是把心中留着的长篇材料拿出来救急。不用说,这么由批发而改为零卖是有点难过。”

  但“需要”也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对于曾以为自己的才能最适宜写长篇的老舍来说更是如此。他曾谈道:“及至把十万字的材料写成五千字的一个短篇――像《断魂枪》――难过反倒变成了觉悟。经验真是可宝贵的东西!觉悟是这个:用长材料写短篇并不吃亏,因为要从够写十几万字的事实中提出一段来,当然是提出那最好的一段。这就是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了。”

  从这个很古典的美学观念出发,《老牛破车》的作者举了很多的例子,全部引自他自己的作品。最有说服力的也许还是短篇小说《断魂枪》:“在《断魂枪》里,我表现了三个人,一桩事。这三个人与这一桩事是我由一大堆材料中选出来的,他们的一切都在我心中想过了许多回,所以他们都能立得住。……材料受了损失,而艺术占了便宜;五千字也许比十万字更好。”把长篇的材料拿来写短篇,艺术上“占了便宜”,《断魂枪》似乎是个孤证,不能作为立论的依据。或许可以举《新时代的旧悲剧》来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一部过短的长篇或过长的短篇。老舍解释过该作品体裁上的尴尬,说得非常有意思:“《新时代的旧悲剧》有许多的缺点。最大的缺点是有许多人物都见首不见尾,没有‘下回分解’。毛病是在‘中篇’。”事实也确是如此,人物性格缺乏必要的发展,中篇的篇幅限制了作家,他无法充分展示这个家庭的层面,因而无法表现陈老先生对儿女们的教育是如何地不称职。

  然而,在《断魂枪》和《新时代的旧悲剧》这两个极端之问,我们还是能够找到真正意味上的中篇小说,《月牙儿》和《我这一辈子》,都是公认的杰作,且基于同一个文体规则。《月牙儿》的艺术手法有所创新,作家的角色似乎从作品中消失了,主人公通过自我表白描述自己的生活状况,这种手法利于突出人物个性,也能更好地通过主人公的主观视角来表现周围世界。老舍在这部作品中成功地把主角的位置让给了真正的主角。如果没有采用这种新的艺术手法,那个为了生存而被迫当妓的少女的生活就会仅仅是一种毫无个性色彩的社会现象。反之,在她那绝对真诚的告白中,主人公直接向读者袒露了她的人格世界。《我这一辈子》的艺术手法较之《月牙儿》有所不同,它没有采用心理分析与内省的方式。小说对主人公职业及婚姻的所有挫败的描写,从读者的印象来看,都比《月牙儿》显得粗糙。但,这个过去当过手艺人的北京警察,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社会经历,同时也具有非常杰出的叙述才能。作家于是让他成为情节发展的中介,通过他的视点、他的语言,来表现民众的生活,这当然比作家自己出面叙述要好得多。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就这样逐步把自己的性格、人格、道德观念展现出来,尽管他的叙述语言有时稍嫌嗦。

  依仗主人公的告白展开情节是一种重要的手法,但也不能确保老舍短篇的成功;主人公的自省必须与感情表达的程度相符,否则,情节发展就会不太自然。《阳光》便是这类不太成功的作品之一,其故事框架与《月牙儿》基本一样,只是它描绘的是一个富有女孩的虚幻野心和人生悲剧。起初她总以为比周围的人都高一等,后来处处碰壁,最后把一切归于命运。她的理想按说也没有错,不幸的是,她达到目的的手段都是外部的,感情也是夸张的,以至于不真实。从这个角度来看,《阳光》当然远不如《月牙儿》。

  五

  “他生来便是小说家,因此他写小说。他观察,他描绘;他使用明快的形式,或晦涩的形式,或直接的形式;他表现人物个性,那些人物便以我们熟悉的姿态跃入我们的眼帘,以我们熟悉的语调在我们耳旁絮语。”这段话是法国评论家吉罗对莫泊桑说的,我们也可以拿来送给老舍。

  人们都知道老舍在英国居住多年,作为长篇小说作家,他必定受到盎格鲁-撒克逊文学的强烈影响,至于他的具有独特美学特征的短篇小说,是否也得益于彼呢? 我们的意见却有所不同,至少从老舍的第一批短篇小说来看并非如此。他首先接受的似乎是他们国内非常普及的说书人的影响。当然,单凭这种影响还不足以来说明老舍短篇小说艺术的形成。他需要寻求一种更特殊的美学意识,只有它才能够磨尖作家的笔锋。老舍的创作生涯是从创作长篇小说开始的,其后才尝试短篇小说的创作,好比一个唱歌剧的演员突然去唱京剧,这便要求他在艺术观念上来个真正的变革。

  老舍在短篇及中篇小说创作中遇到了不少新的困难,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作家的艺术能力由此得到了提高,他的努力在《骆驼祥子》的成功中得到了回报。《骆驼祥子》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严谨的结构,细密的描写,却是作家先前的长篇所缺乏的,而这得益于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实践甚多。我们不应贬低他的短篇小说来抬高他的长篇小说:没有前者就不会有后者。有些人认为“老舍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缺少才能”,这只能证实他们既不懂老舍在短篇或长篇方面的艺术成就,也不懂得老舍这个作家的整体。

近代文学家老舍及其作品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的作品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饥荒》(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3部)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

  《内蒙风光》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林海》《草原》《四世同堂开学的日子》《断魂枪》《茶馆》一共六十多本小说

  被录入课本的作品

  《草原》小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10课、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课、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

  《猫》小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6课。

  《北京的春节》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课。

  《母鸡》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5课、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6课。

  《济南的冬天》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2课、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12课、中学苏教版初一上册16课。

  《养花》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4课、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1课、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1课、鄂教版六年级上册23课、小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1课、小学人教版五年家下册21课。

  《林海》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1课。

  《我的母亲》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1课。

  《祥子买车》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3课。

  《猫》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课、小学S版五年级下册6课。

老舍经典短篇小说

  《断魂枪》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

  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镖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他们大多数是没落子弟,都有点武艺,可是没地方去用。有的在庙会上去卖艺:踢两趟腿,练套家伙,翻几个跟头,附带着卖点大力丸,混个三吊两吊的。有的实在闲不起了,去弄筐果子,或挑些毛豆角,赶早儿在街上论斤吆喝出去。那时候,米贱肉贱,肯卖膀子力气本来可以混个肚儿圆;他们可是不成:肚量既大,而且得吃口管事儿的;干饽饽辣饼子咽不下去。况且他们还时常去走会:五虎棍,开路,太狮少狮……虽然算不了什么——比起走镖来——可是到底有个机会活动活动,露露脸。是的,走会捧场是买脸的事,他们打扮得像个样儿,至少得有条青洋绉裤子,新漂白细市布的小褂,和一双鱼踏实鳞鞋——顶好是青缎子抓地虎靴子。他们是神枪沙子龙的徒弟——虽然沙子龙并不承认——得到处露脸,走会得赔上俩钱,说不定还得打场架。没钱,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多少不拘,不让他们空着手儿走。可是,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或是请给说个“对子”——什么空手夺刀,或虎头钩进枪——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教什么?拿开水浇吧!”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他们不大明白沙老师是怎么了,心中也有点不乐意。

  可是,他们到处为沙老师吹腾,一来是愿意使人知道他们的武艺有真传授,受过高人的指教;二来是为激动沙老师:万一有人不服气而找上老师来,老师难道还不露一两手真的吗?所以,沙老师一拳就砸倒了个牛!沙老师一脚把人踢到房上去,并没使多大的劲!他们谁也没见过这种事,但是说着说着,他们相信这是真的了,有年月,有地方,千真万确,敢起誓!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抹了一鼻子茶叶末色的鼻烟,他抡了几下竹节钢鞭,把场子打大一些。放下鞭,没向四围作揖,叉着腰念了两句:“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向四围扫了一眼:“乡亲们,王三胜不是卖艺的;玩艺儿会几套,西北路上走过镖,会过绿林中的朋友。现在闲着没事,拉个场子陪诸位玩玩。有爱练的尽管下来,王三胜以武会友,有赏脸的,我陪着。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地道!诸位,有愿下来的没有?”他看着,准知道没人敢下来,他的话硬,可是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

  王三胜,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周。大家不出声。他脱了小褂,紧了紧深月白色的“腰里硬”,把肚子杀进去。给手心一口唾沫,抄起大刀来:“诸位,王三胜先练趟瞧瞧。不白练,练完了,带着的扔几个;没钱,给喊个好,助助威。这儿没生意口。好,上眼!”

  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踩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诸位!”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诸位!”

  他等着,等着,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外层的人偷偷散去。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低声地说,可是大家全听见了。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儿答了话。

  “啊?”王三胜好似没听明白。

  “我说,你——有——功——夫!”老头子的语气很不得人心。

  放下大刀,王三胜随着大家的头往西北看。谁也没看重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地闪着黑光。王三胜不怕:他看得出别人有功夫没有,可更相信自己的本事,他是沙子龙手下的大将。

  “下来玩玩,大叔!”王三胜说得很得体。

  点点头,老头儿往里走。这一走,四处全笑了。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右脚随着拉上来,一步步地往前拉扯,身子整着,像是患过瘫痪病。蹭到场中,把大衫扔在地上,一点没理会四围怎样笑他。

  “神枪沙子龙的徒弟,你说?好,让你使枪吧,我呢?”老头子非常的干脆,很像久想动手。

  人们全回来了,邻场耍狗熊的无论怎么敲锣也不中用了。

  “三截棍进枪吧?”王三胜要看老头子一手,三截棍不是随便就拿得起来的家伙。

  老头子又点点头,拾起家伙来。王三胜努着眼,抖着枪,脸上十分难看。

  老头子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随着面前的枪尖儿转,王三胜忽然觉得不舒服,那俩黑眼珠似乎要把枪尖吸进去!四处已围得风雨不透,大家都觉出老头子确是有威。为躲那对眼睛,王三胜耍了个枪花。老头子的黄胡子一动:“请!”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子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王三胜的手。拍,拍,两响,王三胜的枪撒了手。场外叫了好。王三胜连脸带胸口全紫了,抄起枪来;一个花子,连枪带人滚了过来,枪尖奔了老人的中部。老头子的眼亮得发着黑光;腿轻轻一屈,下把掩裆,上把打着刚要抽回的枪杆;拍,枪又落在地上。

  场外又是一片彩声。王三胜流了汗,不再去拾枪,努着眼,木在那里。老头子扔下家伙,拾起大衫,还是拉拉着腿,可是走得很快了,大衫搭在臂上,他过来拍了王三胜一下:“还得练哪,伙计!”

  “别走!”王三胜擦着汗:“你不离,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

  “就是为会他才来的!”老头子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走?收了吧,晚饭我请!”

  王三胜把兵器拢在一处,寄放在变戏法二麻子那里,陪着老头子往庙外走。后面跟着不少人,他把他们骂散了。

  “你老贵姓?”他问。

  “姓孙哪,”老头子的话与人一样,都那么干巴。“爱练;久想会会沙子龙。”

  沙子龙不把你打扁了!王三胜心里说。他脚底下加了劲,可是没把孙老头落下。他看出来,老头子的腿是老走着查拳门中的连跳步;交起手来,必定很快。但是,无论他怎么快,沙子龙是没对手的。准知道孙老头要吃亏,他心中痛快了些,放慢了些脚步。

  “孙大叔贵处?”

  “河间的,小地方。”孙老者也和气了些:“月棍年刀一辈子枪,不容易见功夫!说真的,你那两手就不坏!”

  王三胜头上的汗又回来了,没言语。

  到了客栈,他心中直跳,惟恐沙老师不在家,他急于报仇。他知道老师不爱管这种事,师弟们已碰过不少回钉子,可是他相信这回必定行,他是大伙计,不比那些毛孩子;再说,人家在庙会上点名叫阵,沙老师还能丢这个脸吗

  “三胜,”沙子龙正在床上看着本《封神榜》,“有事吗?”

  三胜的脸又紫了,嘴唇动着,说不出话来。

  沙子龙坐起来,“怎么了,三胜?”

  “栽了跟头!”

  只打了个不甚长的哈欠,沙老师没别的表示。

  王三胜心中不平,但是不敢发作;他得激动老师 :“姓孙的一个老头儿,门外等着老师呢;把我的枪,枪,打掉了两次!”他知道“枪”字在老师心中有多大分量。没等吩咐,他慌忙跑出去。

  客人进来,沙子龙在外间屋等着呢。彼此拱手坐下,他叫三胜去泡茶。三胜希望两个老人立刻交了手,可是不能不沏茶去。孙老者没话讲,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沙子龙。

  沙子龙很客气:“要是三胜得罪了你,不用理他,年纪还轻。”

  孙老者有些失望,可也看出沙子龙的精明。他不知怎样好了,不能拿一个人的精明断定他的武艺。“我来领教领教枪法!”他不由地说出来。

  沙子龙没接碴儿。王三胜提着茶壶走进来——急于看二人动手,他没管水开了没有,就沏在壶中。

  “三胜,”沙子龙拿起个茶碗来,“去找小顺们去,天汇见,陪孙老者吃饭。”

  “什么!”王三胜的眼珠几乎掉出来。看了看沙老师的脸,他敢怒而不敢言地说了声:“是啦!”走出去,噘着大嘴。

  “教徒弟不易!”孙老者说。

  “我没收过徒弟。走吧,这个水不开!茶馆去喝,喝饿了就吃。”沙子龙从桌子上拿起缎子褡裢,一头装着鼻烟壶,一头装着点钱,挂在腰带上。

  “不,我还不饿!”孙老者很坚决,两个“不”字把小辫从肩上抡到后边去。

  “说会子话儿。”

  “我来为领教领教枪法。”

  “功夫早搁下了,”沙子龙指着身上,“已经放了肉!”

  “这么办也行,”孙老者深深地看了沙老师一眼:“不比武,教给我那趟五虎断魂枪。”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早忘干净了!告诉你,在我这儿住几天,咱们各处逛逛,临走,多少送点盘缠。”

  “我不逛,也用不着钱,我来学艺!”孙老者立起来,“我练趟给你看看,看够得上学艺不够!”一屈腰已到了院中,把楼鸽都吓飞起去。拉开架子,他打了趟查拳: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儿飘在空中,像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快之中,每个架子都摆得稳、准、利落;来回六趟,把院子满都打到。走得圆,接得紧,身子在一处,而精神贯串到四面八方。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好!好!”沙子龙在台阶上点着头喊。

  “教给我那趟枪!”孙老者抱了抱拳。

  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不传?”

  “不传!”

  孙老者的胡子嘴动了半天,没说出什么来。到屋里抄起蓝布大衫,拉拉着腿:“打搅了,再会!”

  “吃过饭走!”沙子龙说。

  孙老者没言语。

  沙子龙把客人送到小门,然后回到屋中,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他独自上了天汇,怕是王三胜们在那里等着。他们都没有去。

  王三胜和小顺们都不敢再到土地庙去卖艺,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腾;反之,他们说沙子龙栽了跟头,不敢和个老头儿动手;那个老头子一脚能踢死个牛。不要说王三胜输给他,沙子龙也不是他的对手。不过呢,王三胜到底和老头子见了个高低,而沙子龙连句话也没敢说。“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被人们忘了。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客家文化介绍

节约用水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