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徐悲鸿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读《愚公移山》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说的是在山西境内,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高逾万丈,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徒而来。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快90岁叫愚公的老人,正好门前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极为不便。为此他全家商议共同搬掉屋前的两座大山,将每天挖出的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士的北边,直到开辟一条直达汉水南岸的大道。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子孙三人挑上担子,扛起锄头,干了起来。他们砸石块,挖泥土,用藤筐将其运送到渤海湾。邻居家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赶来帮忙,工地上十分热闹!任凭寒来暑往,愚公祖孙很少回家休息。

  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祖孙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好笑。他劝阴说:“你也真是傻帽到家了!凭你这把年纪,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你又怎能搬走这两座山呢?”愚公回答:“我的确是活不了几天了。可是我死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还会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下去。而眼前这两座山再也不会长高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还愁会挖不平吗?”面对愚公如此坚定的信念,智叟无言以对。山神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禀告了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派了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将这两座山给背走了,一座放在了朔州的东部,一座放在了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以南一直到汉水南岸,就再也没有高山挡道了。

  故事中的愚公虽然快90岁了,但是他对移山的事还是很有信心,他如此坚定的信念和子子孙孙坚持不懈地挖山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不要被这些困难吓倒,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要千方百计,坚持不懈地解决困难。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好地走向胜利,走向成功!

愚公移山徐悲鸿

愚公移山的故事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许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

  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开始动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意见说:“咱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为什么不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呢?况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话立刻引起大家的议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往返不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

  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精明。他看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

  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再也没话可话了。

  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诗话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座山,方圆广阔高参天。

  原本不在现实地,河阳之北冀州南。

  北山愚公年九十,面山而居来往难。

  为惩阻塞出入迂,下定决心要移山。

  聚室而谋杂然许,家人支持排疑难。

  亲率子孙荷担三,叩石垦壤箕畚搬。

  渤海之尾置土石,孀妻弱子前助援。

  不畏路途千万苦,寒暑易节始一返。

  河曲智叟讥言笑,残年余力怎移山

  生生不息反相问,智叟闭口哑无言。

  山神惊惧天帝感,夸娥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一雍南,冀南汉阴无陇断。

  智叟不智静止见,愚公不愚发展观。

  毅力坚强必胜念,胸怀大志卓识远。

  深被故事所感动,决心奋斗克困难。

  拥有愚公移山志,敢教旧貌换新颜!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自我介绍工作面试

男孩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