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案例分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一个管理失败的案例

  大型集团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的负责人是一个刚刚硕士毕业的小伙子。老板要做知识管理实施,发现新毕业的这位同学的硕士论文是关于知识管理的,就让该同学负责知识管理实施。

  由于刚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对公司本身和业务都不熟悉,小伙子要去做知识管理的调研时,根本无法设计问卷,当要去相关部门征询需求的时候,相关部门的人根本不支持。后来老板催得急,他没有办法只能建议老板先买一个软件。但由于不了解需求,老板根本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知识管理软件系统,所以他就建议先选择一个便宜点的,这样出了问题也少承担点责任。

管理案例分析

管理的哲理故事

  福特是美国著名的“福特车系”创始人。他对汽车业和摩托车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获得美国总统颁发的“一等勋章”。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汽车制造业里,福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但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福特也是一样。

  有一次,在福特技术研究所内部,人们为汽车内燃机是采用“水冷”还是“气冷”发生了激烈争论。福特是“气冷”的支持者,所以新开发出来的N360小轿车采用的都是“气冷”式内燃机。

  在美国举行的一级方程式冠军赛上,一位车手驾驶福特公司的“气冷”式赛车参赛。在跑至第三圈时,由于速度过快导致赛车失控,赛车撞到围墙后油箱爆炸,结果连车手也被烧死。此事引发了福特“气冷”式N360小轿车的销量锐减。技术人员要求研究“水冷”式内燃机,仍被福特拒绝。一气之下,几名主要技术人员准备辞职。

  福特公司的副总经理感到事态严重,就打电话给福特:“您觉得您在公司是当总经理重要,还是当一名技术人员重要?”福特在惊讶之余回答:“当然是当总经理重要。”

  副总经理毫不留情地说:“那就同意他们去搞水冷引擎。”福特突然省悟过来,于是毫不犹豫地说:“好吧!”后来几个技术人员开发出了适应市场的产品,使公司的销量大增。这几个当初想辞职的技术人员均被福特委以重任。

  福特公司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天,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瓦尔多和福特交谈时说:“我认为公司中层领导都已经成长起来,您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培养接班人了?瓦尔多的话很含蓄但却表达了要福特辞职的意愿。

  福特一听,连连称道:“您说得对,不提醒我倒忘了,我确实该退下来了,不如今天就辞职吧!“在办理完交接手续的几个月后,福特便把董事长的位置让给了别人。

管理者必看的四个经典故事

  故事1:袋鼠与笼子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心得】

  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管理是什么?管理是抓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

  故事2: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心得】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故事3: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作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心得】

  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故事4:秀才买材

  有一个秀才去卖材,他对卖材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材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材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材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材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材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材就走了。

  管理者平时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管理经典哲理故事

  故事一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感:新加坡听到的一句话-制度决定行为。

  故事二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 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 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故事三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故事四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

  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故事五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故事六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关于企业管理的5个经典励志故事

  员工管理和激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有时让管理者摸不着头脑,甚至感到头疼。销售管理往往并非现场管理,遥控管理无形之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一、分工

  【管理的小故事】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企业管理启示】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二、标准

  【管理的小故事】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企业管理启示】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三、体制

  【管理的小故事】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企业管理启示】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象“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四、表率

  【管理的小故事】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企业管理启示】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五、竞争

  【管理的小故事】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后来他们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企业管理启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天生有种惰性,没有竞争就会固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竞争对手就是追赶梅花鹿的狼,时刻让梅花鹿清楚狼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跑在前面的梅花鹿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跑在最后的梅花鹿就成了狼的食物。按照市场规则,给予“头鹿”奖励,让“末鹿”被市场淘汰。

励志故事:管理故事

  威尔逊是假日酒店的创始人。一次,威尔逊和员工聚餐,有个员工拿起一个橘子直接就啃了下去。原来,那个员工高度近视,错把橘子当苹果了。为了掩饰尴尬,他只好装作不在意,强忍着咽了下去,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第二天,威尔逊又邀请员工聚餐,而且菜肴和水果都和昨天一样。看到人都来齐了,威尔逊拿起一个橘子,像昨天那个员工一样,大口咬下去。众人看了看,也跟着威尔逊一起吃起来。结果,大家发现这次的橘子和昨天的完全不同,是用其他食材做成的仿真橘子,味道又香又甜!大家正吃得高兴时,威尔逊忽然宣布:“从明天开始,安拉来当我的助理!”所有人都惊呆,觉得老板的决定很突兀。

  这时,威尔逊说:“昨天,大家看到有人误吃了橘子皮,安拉是唯一一个没有嘲笑他,反而送上一杯果汁的人。今天,看到我又在重复昨天的错误,他也是唯一没有跟着模仿的人。像这样对同事不落井下石,也不会盲目追随领导的人,不正是最好的助理人选吗?”

  故事的哲理:

  领导力关键体现在善于“识人”,特别是在一些自然流露的细节中,能否细致观察每个人并发现真正的“人才”。

  【二】

  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喆,小时候家境不好,为了生计,很小就得去卖报纸挣钱。

  “你一天要跟我订多少份报纸去卖?”报亭老板问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别的孩子能卖多少?”他羞涩地问。老板笑道:“这可没法说,少的卖几十份,多的能卖几百份,但拿得太多剩在手里,是要赔钱的。”李秉喆想想说:“那要100份吧!”老板有点吃惊,但还是给了他。

  第二天一早,李秉喆空着手来到报亭。老板纳闷地问:“昨天剩下的报纸呢?”“卖完了,我今天想要200份。”李秉喆答。老板很吃惊,但还是给了他。第三天一早,李秉喆又空着手来了,张口要300份。老板十分惊讶,决定跟着他,看看他是怎么卖报的。李秉喆到了车站后,没像别的孩子那样四处叫卖,而是不停地往候车乘客手中塞报纸,等一个区域的乘客发完了,这才回来收钱。然后再到另一个地方如法炮制。

  老板疑惑地问:“会不会有人不给钱跑了?”“有,但特别少,因为他们看了我的报纸,就不好意思坑一个孩子的报纸钱了。跟那些把报纸砸在手里的报童比,算总账还是我卖得最多!”李秉喆自信地回答。老板立即对他刮目相看。

  故事的哲理:

  企业的第一使命就是获取客户,赢利是之后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两者绝对不能错位。否则就只能先甜后苦做一锤子买卖,欲取先予绝对不是什么策略,而是一种态度乃至一种智慧。

  【三】

  北方的某个小城市里,一家海洋馆开张了,50元一张的门票,令那些想去参观的人望而却步。海洋馆开馆一年,简直门可罗雀。

  最后,急于用钱的投资商以“跳楼价”把海洋馆脱手,黯然回了南方。新主人入主海洋馆后,在电视和报纸上打广告,征求能使海洋馆起死回生的金点子。一天,一个女教师来到海洋馆,她对经理说,她可以让海洋馆的生意好起来。

  按照她的做法,一个月后,来海洋馆参观的人天天爆满,这些人当中有1/3是儿童,2/3则是带着孩子的父母。三个月后,亏本的海洋馆开始盈利了。

  海洋馆打出的新广告内容很简单,只有12个字:“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费”。

  故事的哲理:

  从客户那里获取利润的唯一办法,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废话吗?可我们身边到处可见只想到向客户收费,而忽视其核心诉求的商家。满足客户的核心诉求,取悦客户最在意的人,哪怕看似免费,反而会迎来滚滚财源。商业就是这样有趣。

  【四】

  1976年,美国《纽约邮报》刚被报业大亨默多克收购。新老板上任,小记者艾伦很怕自己被炒鱿鱼。可这时,艾伦的妻子就要临产,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不知该不该请假去照顾妻子。那天上午,艾伦接到通知,新老板默多克要给大家开会。

  会议开始了,默多克站在台上,讲起自己的报业经历和对未来的展望。艾伦看起来听得很认真,但其实如坐针毡,只想快点知道妻子的情况。这时,会议室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大家齐刷刷地盯着墙角的应急电话。默多克无奈地停下来,示意旁边的人去接电话。

  “医院打来的,说是找艾伦有急事!”那人说完,艾伦紧张地起身,对着台上的默多克解释道:“怕是我妻子要生了,实在对不起。”默多克微笑着点点头,示意艾伦赶紧去接,然后又压低嗓门对其他人说:“既然是他家里的事,我们还是暂时回避吧。”说完便带头往外走。

  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100多位同事依次退出了会议室,直到艾伦接完电话才回来。默多克重新站上讲台,对艾伦说:“谢谢你为我创造了更多的时间,让我可以把报纸的未来想得更清楚。”他用最简短的话结束了会议,然后走近艾伦说:“现在你可以去照顾你的妻子了。”30年后,艾伦成了这家报社的总编辑,这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一直留在他的心里。

  故事的哲理:

  优秀的领导者都善于凝聚人,并在获得人才之后,能够引导并激发他们的潜能,而要完成这一切的基础首先在于要能获得人心。想做到这一点,则首先要发自内心诚心尊重你的“人才”。你由衷信什么,才能拥有什么。

企业管理8个经典小故事

  管理小故事1:高贵的千里马

  有个农场主得到了一匹千里马,一时没有发挥它特长的机会,便把它当普通马一样使用、饲养。长期下去,千里马的特质在逐渐丧失。终于有一天,农场主发生意外,需要千里马送他到医院的时候,千里马却只会像拉磨的驴一样原地打转了。为此,农场主因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只好截掉了一条腿,千里马也被他下了汤锅。

  对于这件事,农场主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本身对千里马的冷落与关心不够是造成千里马沦落的主要原因,千里马是高贵的,不能像对待普通马那样对待它,于是农场主决定再养一匹千里马以弥补本身的遗憾。

  经过长时间的打探、寻找,农场主终于又买到了一匹千里马。看着千里马高贵、洒脱的样子,农场主开心极了,他下决心要细心饲养、照料它。首先,农场主请了最好的工匠制作了一副精美的马鞍,上面还镶嵌了宝石,马蹬、马嚼都是最好的黄铜打造的,笼头、缰绳也是最好的牛皮制作的。看着武装起来的千里马愈发威猛的形象,农场主感到非常满足、自豪。同时,农场主为千里马修建了豪华的马厩,从远方买来最好的草料。

  在农场主的细心照料下,千里马看上去果然更加雄健、威猛了。农场主舍不得让千里马奔跑,更舍不得骑在它的身上,他要保存千里马的体力,以便关键时刻更好地发挥千里马的优势。于是,千里马每天呆在豪华的马厩内享受着美味、悠闲的生活。

  终于,四年一度的赛马大会要在本地召开,农场主认为这是它的千里马最好的表现机会。他把马牵出来,细心地为它洗了一个澡,把每一根毛都梳理得顺顺当当,备上精致的马鞍,套上漂亮的笼头。本身也打扮得干净、利落,装上那个高科技的假肢,牵着千里马向赛场走去。干净、利落的主人,威猛、洒脱的千里马!他们走到哪里,哪里便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农场主非常得意!

  比赛就要开始了,农场主爬上马背,驱马走到起跑点,马与他都高傲地昂着头,似乎冠军已经非他莫属了!

  发令枪响,大家都开始驱马狂奔,可农场主的千里马却怎么也奔跑不起来。农场主极了,用手里的鞭子使劲地抽打着马屁股。不打还好,一打,千里马干脆站在那里不动了。看着农场主气急败坏的样子,人群里传来阵阵哄笑!

  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的农场主再次把一匹曾经的千里马下了汤锅。

  农场主只知道千里马要精心饲养、精心照顾,却没想到它还需要驰骋的机会及有力的鞭策。失去了驰骋的机会及有力的鞭策,再好的饲料与饲养条件也只能使千里马成为养尊处优的废物。由此联想到企业用人,好多企业千方百计高薪聘入能人、专家,却不给他们提供发挥的机会,也不给他们相应的鞭策,最终成为没有什么大用的摆设。

  管理小故事2:一杯水的重量

  有一位讲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大家都认真地听着。寂静的教室里传出一个浑厚的声音:“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讲师拿起一杯水。有人说二百克,也有人说三百克。“是的,它只有二百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讲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讲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讲师继续说道:“其实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如同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压力是否很重,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我们所承担的压力,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

  说完,教室里一片掌声。

  启示:

  学会调整心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不同的负效应,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催生了沉重的压力。许多人不堪重负走向极端的屡见不鲜。这个时候,要学会释压。一直背负压力必然走不远。最好的释压方式就是调整心态,适当的时候放下负担,该放手时放手,该承担时承担,好好地休息一下,把心态调整到最佳,才能走得更远。

  管理小故事三:企业管理中的平衡艺术

  都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呢

  很多时候,很多事物就只有两种状态:运动和静止。而管理则是一种运动状态,是一个变量。问题是,运动状态有很多种:加速?减速?匀速?那种动态才是最佳状态呢

  没错,管理的艺术就是掌握匀速运动的技巧,太急则欲速不达,太慢则管理失效。所以只有匀速运动,最节能也最有效,这就是管理的最高艺术。

  就像100℃的水,很容易就蒸发,而0℃的水就会结晶,好比人的体温36℃,不高不低刚好,过高过低都可能危及生命。管理就是寻找和维持这个恒温的节点。

  说到底管理就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这个道理人尽皆知,但是如何掌握这门艺术,可就耐人寻味了。在这里我们浅析这门艺术、大学问,希望对各位看官有所帮助。

  首先,平衡就是一种尺度;

  平衡不是各50的意思,平衡就是36℃,平衡就是一条直线上的黄金分割点,平衡就圆周率3.1415926……平衡就是挑不出毛病的美,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维纳斯的断臂,徐悲鸿笔下的马,梵高画中的向日葵……体现在管理中就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若即若离、不离不弃。

  其次,平衡就是一种态度;

  就是一种“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包容;就是“打破牙往肚里咽”隐忍;就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淡定;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观;就是“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自信……这种态度像水一样大象无形,像光一样温暖明亮。拥有这种态度,即可遇佛成佛,遇仙成仙。就可以上天入地无所而不能。

  再次,平衡就是一种舍得;

  经营企业,看似用资产多寡论英雄,实则不然,真正的大师,都是有所取舍。众所周知: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的多寡才是胜败英雄。在这个过程中要懂得取舍,一如“人聚财聚,人散财散”。舍得是管理中乃至人生的大智慧,为什么舍,又想得到什么?什么时候舍,又什么时候得?无不渗透着管理的艺术修为。

  最后,平衡就是一种涅槃。

  生与死是平衡中最高境界,就像对弈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往往收到出奇制胜的奇效。不要怕破,因为又破才有立,因为推陈才可出新。像凤凰一般自焚而重获新生,像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才可普度众生。这是舍我其谁的霸气,也是身先士卒的奉献,这是一个优秀管理者最名贵的气质。

  管理中的平衡艺术,不是走钢丝,更不是一马平川。这是一种介乎于好与坏、利于弊,甚至是生与死毫厘之间的生命艺术。这是一种大智慧的强者游戏。

  不要以为管理中平衡艺术的道理人尽皆知,反而,越是大家熟知的道理,让大家栽的跟头越大,受的伤越深。这就是管理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过程。

  千万不要忽视这个平衡游戏的过程中另一半玩家,他们是否愿意配合你很是关键。这就是为什么管理让人伤透脑筋,却依然要面对层出不穷问题。因为和你一起玩的人也是此一时彼一时,管理中的平衡艺术精髓在于: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见招撤招,遇式化式,方能理解和掌握管理中平衡艺术的精髓。

  管理小故事四:三只小青蛙与牛奶桶

  有个牧人将刚挤的一桶鲜奶放在墙下,墙上有三只小青蛙打闹时不小心全部掉进了奶桶里。就这样三只小青蛙游也游不动,跳也跳不起。

  第一只青蛙说:"难怪早上眼皮就在跳,好端端掉进牛奶里,我的命好苦啊!"然后它就漂在奶里一动不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试着挣扎了几下,感觉到一切都是徒劳,绝望地说"今天死定了,我还不如死个痛快~长痛不如短痛"于是它一头扎进牛奶深处,本身淹死了。

  第三只青蛙什么也没说,只是拼命蹬后腿。

  第一只青蛙说,“算了吧,没用的,这么深的牛奶桶,再怎么蹬也跳不出去啊。”

  “也许能找到什么垫脚的东西呢!”第三只青蛙说。

  但是桶里只有滑滑的牛奶,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支撑的东西,小青蛙一脚踏空,两脚踏空……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小青蛙几乎想放弃了,但是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支持着它一次又一次地蹬起后腿。它感到牛奶越来越稠,越来越难以游动……

  然而,慢慢的,奇迹出现了,它们下面的牛奶硬起来了原来牛奶在它拼命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待到等死的那只小青蛙发现这一点,它兴奋地叫起来,这时它的同伴已经差不多精疲力竭,然而两只小青蛙还是奋力一跳,终于都跳出了奶桶。而它们的另一个同伴,却没能出来。

  管理解读

  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过类似掉进奶桶的经历吧,希望是那么渺茫,甚至不想活了!有些人选择了甩手不干,一走了之,甚至一死了之;大多数人像第一只青蛙,好死不如赖活着,撑一分钟是一分钟,活一天是一天;也有少数倔强的,不相信命运,再难的险境,再无望的时刻,仍然在拼,仍然有一种信念支撑:也许能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深桶!奇迹不会每次都出现,但是,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放弃!就算看不到希望,求生的本能也会给本身带来力量。

  如果不是第三只青蛙的努力,大家只有一起死,但因为它坚持了努力了,连同等死的同伴也因它获救。

  如果大多数人是第一只青蛙,有什么理由不服从第三只青蛙,拜它为王呢。

  回到公司管理中,其实也有启发,压力和危机来临时,管理者如果先慌了阵脚,不知所措,或者同下属一样,什么也不做,任凭事态发展而不顾,这样怎么能让下属心服!可是现实中太多夸夸其谈的管理者了,就连老板招人,也尽招些会说话的。

  如果你有志气在一个实力相当平均的团队中成为领袖,那就在处理危机时学学那只努力找寻支撑点的青蛙吧,也许就是凭你的坚持和努力,带领大家安然渡过危机,大家以后也自然唯你马首是瞻!管理技巧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人格的感召和面临危机时的大智大勇才会真正俘获人心。

  管理小故事5:醒悟的猴子

  楚国有个好吃懒做的人,他整天想着怎样不出力气,或者少出点儿力就可以拣到大便宜的窍门。他想,养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养鱼鹰的人能得到鱼,我为什么不养些猴子呢?猴子会采果子呵!

  于是,他买了一群猴子,把它们关在一所空房子里,又买了很多装果子用的篓子,教猴子扛篓子。他手拿皮鞭,严加训练。然后又买了许多果子教猴子装篓子,哪个猴子毛手毛脚地吃上一口果子,或者把果子碰伤了,他便举起皮鞭,乱抽一顿。没多久,便把猴子整治得服服帖帖,说一不二了。这时,他才把猴子放到山里,去给他采果子。

  不错,猴子们挺驯服,每天早出晚归,背驮肩扛地给他采来各种各样的鲜果。他只要把这些鲜果拿到集市上卖出去就行了。从此他的日子过得宽宽松松,逍遥自在。

  这个不劳而获的人很苛刻,他每天早上把猴子赶上山去采果子,不管采下多少果子,每只猴子只发给一个。猴子们劳累一天,一个果子怎么能吃饱肚子呢

  猴子们对主人的苛刻虐待很反感,但谁也不敢吭声,因为它们很知道皮鞭的味道。

  这天,猴子们照常上山去采果子,虽然肚子空空的,但受过训练,采下果子来,只往篓子里装,不敢往嘴里放。他们饿极了,主人又不在面前,有一个大胆点儿的,便吃起果子来,其它的猴子看见了,都一直咽口水。后来,实在耐不住了,也学着它的样子吃起来了。

  一个野生老猴子看见它们这般模样,不禁大笑起来:“猴儿们,这都是野生野长的果子,放心大胆地吃吧,看你们被人整治得没点儿猴性了,吃吧,吃吧。”

  猴子们互相看看,也七嘴八舌地吱哇起来:“这果子不是主人的,谁都可以采,谁都可以吃。”“主人懒得上山来,他又看不见,咱们放开肚子吃呗。”

  它们边吃边议论:“敢情在这山上采果子的权利,不单是只有主人才有呀!”“我原来还以为是主人养活咱们呢,现在才弄明白是咱们养活他呀!”“山是大自然的山,谁都可以上山来,果是野生的果,谁都可以摘,他懒得劳动,鞭打咱们给他干活,咱们何必受他那样折磨呢?”“可不是吗?我们是自找苦吃!”

  猴子们长时间挨饿,吃饱后一个个东倒西歪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太阳已快落山了,篓子里还没有装满呢。

  一个小猴子说:“今天回去,保准得吃皮鞭,哼!就是吃皮鞭,我也不给他干活了,我要和他讲理!”另一个小猴子说:“主人从来不讲理,咱们要不给他干活,他会把咱们再卖掉!”大伙抓耳挠腮,扑闪着眼睛,一时不晓得该怎样是好。

  还是老一点的猴子精灵,它说:“干吗要回去呢?这大山没有头,森林没有边,到哪里没有我们吃的果子?生活的路子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应该当机立断,立刻离开这里!”那个野生的老猴儿又插话了:“这就对了,走,一块走哇!”

  大伙儿一个个扔掉手里的篓子,欢跳着,嘻笑着,钻进那无边无际的山林里去了。

  那个主人到了晚上,左等右等不见猴子们回来,到山上一看,除了横躺竖倒的篓子以外,一个猴儿也不见了。他气坏了,但仍旧好吃懒做。后来,他终于饿死在本身的床上了。

  现在不少领导者普遍反映人难管,最根本的原因是“领导者与员工的关系”没有摆正关系造成的。究竟员工在领导者心里,是一种达成目的的工具,还是具有个人特色的个体?过去的员工毫无条件地信任公司,将他的一生奉献给公司,唯一微薄的希望,就是当公司赚钱时,能够分一些给员工。可是这家公司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就抛弃这些员工,有些更恶劣的居然不是先告知,早上员工上班时才通知“今天是最后一天”!现在的员工总算让还活在机器时代的公司吃到苦头,员工不再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零件,使用一大堆的命令和规章,即使能约束员工上班时间,一到下班时间,员工很自然的收好文件离开,员工没有必要对企业忠诚,因为企业先不尊重员工,员工只好本身先尊重本身,只顾本身不顾公司了。

  我们许多领导者在分配给下属工作时,把下属当一台机器一样看待。只告诉下属要做什么,其余的什么都不说,导致下属不知工作份量的轻重,结果不知本身到底做得怎么样,根本谈不上有任何成就感。因此对工作也失去了干劲。

  员工不是成本,而是公司的资本,是公司的核心资源。员工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应该受到尊重。不能用按钮随意控制。毫无疑问,人是会受外界刺激影响的,但绝对是不可以控制的。只有本身才能改变本身。

  现如今,很多优秀员工不顾企业的挽留,翩然而去;潜力员工不顾企业的期待,悄然远去;甚至重点培养的员工,也不顾企业的重托,撒手而去,留给领导者无尽的懊恼和叹息。让领导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似乎总是该走的没有走,不该走的却走了;平凡的没有走,优秀的却走了。于是,也总能听到领导者一遍又一遍无奈的歌谣:我拿什么来留住你?我的员工!

  领导者必须从“员工靠老板”的思想转变为“老板靠员工”。没有员工,就没有老板,从内心深处想通这个问题。否则就容易产生碰撞和矛盾。其实员工只要求在一个和谐、轻松、公正、公平、进取、团结的团队里工作,他就开心,就精神舒畅。但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人性化,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强硬化、观念僵硬化、都和现代企业要求的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事事尊重人的需求,处处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为中心的管理原则相背离。

  管理小故事六:小狗战斑马

  在非洲大草原上,三只瘦弱的小狗正与一只高大的斑马进行一场生死搏斗。

  乍一看来,三只弱小的小狗很难是大斑马的对手。但实际情况是,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尾巴,任凭斑马的尾巴如何甩动,也死死咬住不放;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耳朵,任凭斑马如何摇头,也决不松口;一只稍显强壮的小狗咬住斑马的一条腿,任凭斑马如何踢弹,一点也不敢懈怠。

  不一会,在三只小狗的齐心攻击下,“庞然大物”斑马终于体力不支瘫倒在地,成为三只小狗的盘中餐。

  启示:只要措施得力,麻雀撞坏飞机。在组织内部,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科学分工,根据实际动态对人员进行最佳配置。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本身的岗位职责,各司其职,才不会产生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相反,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还可能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会像斑马一样颓然倒下。

  管理小故事7:佛珠链子到底诱惑了谁

  有间在一座大湖中央的庙宇,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一位老住持,带着几位年纪较轻的和尚修行。有一天老住持召集他们说:“菩萨链子不见了!”年轻的和尚们都不敢置信,怎么可能不见呢?因为庙中唯一的门二十四小时都会由这几位和尚轮流看守,外人根本进不来。

  老住持以平静的口吻说:“只要拿的人能够承认犯错,然后好好珍惜这串佛珠链子,愿意将链子送给喜欢的人。”于是给他们七天静思。

  第一天没有人承认,第二天也没有,但是原来互敬共处的和尚们,多了猜疑与猜忌,甚至彼此间已不再交谈,这样的气氛到第七天,还是没有人站出来。老主持看到这种情况开口了:“各位都认为本身是清白的,表示你们的定力已够,佛珠链子不曾诱惑得了你,明天早上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隔天早上,为了表示本身的清白,和尚们一大早就背着行囊,只剩一个双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萨面前念经,众和尚心中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人承认拿了链子,让冤情大白。

  老师父分别向这些无辜的和尚道别后,转身询问瞎和尚:“你为什么不离开?链子是你拿的吗?”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还在,我为修养佛心而来!”“既然没拿,为何留下来承担所有的怀疑,让别人误会是你拿的?”师父问到。

  瞎和尚回答:“过去七天中,怀疑很伤人心,本身的心,还有别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担才能化解怀疑。”老师父从袈裟中拿出传说中的佛珠链子,戴在瞎和尚的颈子上:“链子还在,只有你学会了承担!”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错误不是拿来斗争的工具,而是用来修练的因佛珠链子果。这个故事,无非说明了面对犯错,最需要的就是面对与承担,身为经营者与同仁如果都能用这种态度面对,能有承担的勇气,发现真正问题,而不争相诿过,才是企业真正的福气!

  在许多企业的检讨会议上,最常见的就是例行性的“厘清责任”或者“互推过错”等情事,到最后往往闹的不欢而散,结果只见“情绪发酵”而不见“失败的价值”,因为总有人担心丢了饭碗,而找各种理由来塘塞真实的缺缝。

  逃避失败是人性的一面。但我必须说:谁都不喜欢犯错,但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敢不敢面对错误,才会有成功的机会。来源豫青网)

  寓言故事8

  两根木头

  一家大户人家在盖房,各种材料堆放在工地前面的空地上,两根木头被并排放在一个角落里。两根木头一根是杨木,一根是松木,都很粗大,而杨木看上去更加粗大、光滑一些。

  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杨木突然说起话来了,他对松木说:“老弟!我们生长多年,终于成材了。看我这粗大的体型一定是主梁!你呢?虽然瘦小了一些,最不济也是一根柱子!”

  松木说:“付出总有回报,努力和汗水都不会白费!”这天夜里,两根木头都为自己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激动的一夜未睡。第二天早晨,两个工匠来选木料,师傅敲敲松木说:“这根做主梁!”又看看那根粗大的杨木说:“这根做个拴马桩子吧!”

  于是徒弟便用笔在两根木头上分别标上了“主梁”、“拴马桩”。

  这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杨木又开始说话了,他十分气愤地对松木讲:“兄弟!那个匠人肯定是瞎了眼,你那体格做了主梁,而我这么粗大威武竟让我去做拴马桩子!”

  松木说:“孩子!别看我没有你粗大,我已经有上百年的年龄了,而你却只生长了十几年。我生活的大山里风大、缺水,环境恶劣,我们每年只能生长那么一点点,但我们每生长一点都是紧密、结实的。你生活在水源和养料都十分丰富的河湾里,十几年的工夫就长得比我粗大了。但是孩子,你的身体是虚的啊!根本无力承担主梁的责任,能做好一根拴马桩已经不错了,你的很多同伴只能当柴烧!”

  听了松木的话,杨木惭愧得再也没说话,下决心要做好一根拴马桩子!

  [故事寓意]

  人不要急于求成,应多经历一些苦难磨砺自己,在不断磨练中积累经验和技能。在别人面前应该谦虚,不要狂妄自大,多向长辈和过来人学习。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的心得体会

  我是兵团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的娄全明,我踏入兵团电大校门,崭新的大学生活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了,我们已经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一个人什么时候开始停止学习,什么时候就开始衰老”。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人到了六,七十岁没有衰老,因为他还在努力学习;而有人在十六岁就开始衰老了,因为他已经放弃了学习。我怀着激昂的热情踏上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学本科的学习历程,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据老师对兵团电大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介绍,我了解到兵团电大的学习方式与以前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兵团电大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能让我通过现代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我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向我们介绍电大的教学、教务是如何构成并实施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导学精讲为辅,以学生协作学习和答疑为补充的特点,发挥电大系统办学优势,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保证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措施,是电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方面,为适应开放教学需要,电大的课程实际上包含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内容和过程,他们具体体现在经过一体化设计的多媒体教材。因此对于电大的某门课程来讲,其教材通常包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

  兵团电大实行学分制,学分制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学课程的自由,而且不受太大的修业期限的限制。只要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完成必要的教学实践性环节,达到毕业最低总学分的要求,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就可以毕业。

  做每一件事都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电大开放教育要求每个学生制订个人计划,我个人学习计划就是对我所修的全部课程做的总体规划,虽然学校下发的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已经有了安排,但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是因为,我和班上的同学都是面试入学的,原来的专业背景、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动机以及年龄、职业和工作等方面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学习起点和主客观因素都不同。而且注册的学生也不可能按照同一教学计划安排齐头并进,以同样的速度完成学业,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制定一个符合本人条件的合理的有效的个人学习计划。那么如何制定呢?第一步;确定必修课和限选课。根据学校提供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把必修课、限选课和集中实践环节一一列出,并计算出他们的学分总和。第二;确定限选课,用最低毕业学分减去第一步中算出的学分总和所得差值,是要通过选修课补足的学分。第三步;确定补修课程,查阅所学专业的教学实施方案,看看是否有必须补修的课程。第四步;确定修业年限。第五步;按学期排定课程。至此,以上就是我的个人学习计划。

  开始进入学习阶段,电大提供的课程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文字材料、音像教材、CAI课件、以及网上辅导和教学信息、直播课堂、VBI教学信息等。这些学习资源不一定在每门课中都同时提供。不同的课程根据不同的性质、特点和教学需要,可提供以上资源中的几种给学习者。

  通过兵团电大开放教育主页,可以进入各个开放教育专业,获取兵团电大提供的有关课程的网上辅导和教学信息。另外还可通过兵团电大直播课堂进行学习。除了文字教材是系统学习全部内容的主要媒体,必须选用以外,其他媒体是学习课程的辅助,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和使用条件选用,音像教材一般:“少而精“着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和方法。

  同时,我还参加学习小组学习。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交流学习和学习资料,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消除个别化学习带来的孤独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

  总而言之,电大开放教育提供了现代便捷的教育方式,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地学好所学专业。对于我们上班族而言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要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争取更多的学分,以优秀的成绩取得毕业。

三个和尚的管理案例分析

  中国人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本来人多力量大,应该更容易吃到水,但是人多了反而没水吃了,似乎现实总与愿望相反。在此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具体分析一下这句话中的各种具体情况:

  一、一个和尚挑水吃

  一个和尚挑水吃,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在现有技术水平下,这个和尚是自给自足,没有分工也没有协作或合作,靠本能生存,不需要制度,只要(单一)自律就够了。具体来讲类似与中国的小农经济制度。

  二、两个和尚抬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这两个和尚之间不自觉地形成了分工协作或合作关系,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组织---共同抬水团队,进而实现了有水吃的目标,且每个人各节约了一半的体力和时间(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两位和尚共同抬水过程对他们而言公开透明便于相互监督(管理成本最低)。还有两种方案:按时间分工你挑一天水,我挑一天水,或按路程分工者你挑一段路,我挑一段路,去实现有水吃的目标。为什么两位和尚没有选择按时间分工协作和按路段分工协作的挑水方案而选择了两人抬水方案呢原因在于前两个方案对他们各自都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按时间分工协作挑水,存在的不确定性是,当一个和尚先挑一天水时,而另一和尚可能因客观原因(生病或离开)或主观原因(故意耍赖)等不去挑水。按路段分工协作的挑水方案也存在类似情况。(只需要简单的制度,一对一的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此处只有分工没有专业化问题)当然这里还存在两位和尚不合作的情况。类似与中国的低级阶段的集体经济制度

  三、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个结果说明人力增加和组织扩大后,效率变低下了,没有实现目标。三个和尚没水喝还说明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人力增加和组织扩大后,由于每人都想让自己的体力和时间节约更多(两个和尚的观念),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具体讲是缺乏领导和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复杂的制度设计,一个自律与多个他律相结合)从管理学角度的解决办法:如果挑水的路途很长,一个人从头到尾挑,自然容易疲劳,那就分工合作吧,来个接力挑水,即每个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然后又传给第三个和尚,第三个和尚挑到缸边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传。这样大家都不停地挑又间隔着休息,有水喝了。这一方案是以假定每个和尚都很自觉为前提的。但是,有人说了,这样虽能让每个人都劳逸结合但是也不能完全保证他们持续地完成挑水任务。这个时候有人建议了,说:咱们订个新的规则,三个人都去挑水,一天内谁挑得多就奖励谁,奖励为晚上加菜,而挑得少的则只有白米饭,没有菜,此处的新规则就是激励约束机制,这一机制还得有一权威(领导)来执行。制度一实施,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去挑水,很快水就挑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有水吃,奖罚分明,又避免了相互的抢功,大家和睦相处,两全其美,而这就是管理的力量。由此可见,管理是多么重要!当然还可以选择雇人挑水或让信徒捐水的方案,但这不是最优方案且涉及经济学问题,如雇人的话,资金来源、被雇者的工资确定等一系列问题。从技术创新角度的解决办法:上面的分析和解决办法都是假定技术是不变的,如果我们进行了技术创新,如用机车拉水、水泵抽水或设计一个可以三个人抬水的工具,那么“和尚吃水”问题就被技术性的解决了,也就省去了上述这些管理探讨。这说明管理和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替代。通过以上分析,“和尚吃水”这一案例中包含的管理学原理如下:(1)组织扩大要与管理制度建设同步;(2)分工与协作原理;(3)领导和激励约束原理;(4)管理和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替代原理;(5)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做好事,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做坏事。

  四、我们还可以分析假定:挑水和尚增加到四人以上的情况

  当挑水和尚增加到四人时,管理制度可以仍遵守三人时的制度。技术也可略做改进,设计可以四人抬的扁担,这在现实中也是可行的。问题是:当水的需求量很大,挑水的人数增加到20—30人或更多时,分工就成为必然要求,此时分工和专业化问题同时产生了。由此可见需求规模扩大和生产规模扩大是分工和专业化问题同时产生的首要条件。没有生产规模和需求规模的分工是简单分工,也不会有专业化,不会大量提高效率。目前中国农村仍处在没有专业化的简单分工效率阶段,而没有上升到规模化专业分工效率阶段。

管理沟通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

  小B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姑娘,在她身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北方人的热情和直率,她喜欢坦诚,有什么说什么,总是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她在上学期间很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今年,小B从西安某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她认为,经过四年的学习自己不但掌握了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了较强的人际沟通技能,因此她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很高。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毅然只身去S市求职。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投简历和面试,在权衡了多种因素的情况下,小B最终选定了S市的一家金融企业,她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目前该公司规模适中,发展速度较快,最重要的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处于尝试阶段,如果小B加入,则她将是公司专门负责人力资源的第一个人,因此她认为自己施展能力的空间比较大。

  但是到公司实习一个星期后,小B就陷入了困境中。原来该公司是一个典型的中小型企业,充满了各种裙带关系,缺乏必要的管理理念更不用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老板的眼里,只有业绩最重要,公司只要能赚钱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但是小B认为越是这样就越有自己发挥能力的空间,因此在到公司的第五天小B拿着自己的建议书走向了直接上级的办公室。

  “王经理,我到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我有一些想法想和您谈谈,您有时间吗?”小B走到经理办公桌前说。

  “来来来,小B,本来早就应该和你谈谈了,只是最近一直扎在见客户就把这件事忘了。”

  “王经理,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来说,要持续企业的发展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功夫。我来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据我目前对公司的了解,我认为公司主要的问题在于职责界定不清;雇员的自主权力太小致使员工觉得公司对他们缺乏信任;员工薪酬结构和水平的制定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合理的基础,因此薪酬的公平性和激励性都较低。”小B按照自己事先所列的提纲开始逐条向王经理叙述。

  王经理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们公司也确实存在,但是你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们公司在赢利这就说明我们公司目前实行的体制有它的合理性。”

  “可是,眼前的发展并不等于将来也可以发展,许多中小企业都是败在管理上。”

  “好了,那你有具体方案吗?”

  “目前还没有,这些还只是我的一点想法而已,但是如果得到了您的支持,我想方案只是时间问题。”

  “那你先回去做方案,把你的材料放这儿,我先看看然后给你答复。”说完王经理的注意力又回到了业绩报告上。

  小B此时真切的感受到了不被认可的失落,她似乎已经预测到了自己第一次提建议的结局。

  果然,小B的建议书石沉大海,王经理好像完全不记得建议书的事。小B陷入了困惑之中,她不知道自己是应该继续和上级沟通还是干脆放弃这份工作,另找一个发展空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心理健康的英文

黑板报点缀小图案